红旗颂教案(精选5篇)

daniel 0 2024-03-24

红旗颂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法目标:通过感受、欣赏,提升学⽣的听辨能⼒,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可以掌握不同节奏的变化对乐曲的影响,了解作者的创作初衷,了解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场景。

重点:欣赏乐曲的不同段落,进⾏对比式聆听。

难点:聆听不同乐器音乐和拍⼦强弱变化对乐曲的影响。教学过程:

⼀、导⼊:历史导⼊

国旗的产⽣引导到《国旗颂》

⼆、感受乐曲:

1、聆听乐曲(引⼦)

教师提问乐曲的情感与速度变化是什么样⼦?学⽣抢答

总结:乐曲(慢-快-慢),情绪(抒情、宏伟-跳跃、欢快-抒情、宏伟)

2、总结乐曲的情绪、段落;

乐曲为4/4拍,强调拍⼦强弱特点。乐曲分为:(材料)

(1)引⼦(引用国歌),象征着中国⼈民共和国成立。

(2)主题⼀,用颂歌的⽅式描绘第⼀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景象。乐曲重复两次,既感受到对⾰命胜利的欣慰,又有对⾰命先烈的追忆。(音乐间,有礼炮的声音)

(3)主题⼆,音乐用双簧管开始,接上⼤提琴,小提琴⼀共三遍。让⼈追忆⾰命开始的艰难,⼈民⽣活的艰辛。

(4)低音响起,弦乐铺底,长笛偶尔引领旋律,象征着白⾊恐怖,但小号声音响起,催促着⾰命者奏响反抗的号角吹响,对比性的进⾏曲用长号演奏,国歌中不愿做努⼒的⼈民响起,连续的小提琴级进上⾏,进⼊反抗最⾼潮。

(5)主题⼀的变奏,进⾏曲的风格再现,描写军民⼀⼼,前赴后继,把红旗插上

⼭顶的场面。

(6)主题⼀再现

(7)东⽅红旋律响起,进⼊乐曲⾼潮,新中国成立,⼈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8)尾声:引⼦再现,使用《国际歌》旋律,表明⼈类的伟⼤理想⼀定会实现。

3、讲述作曲家与乐曲创作的背景.

吕其明(1930.5_)中国最杰出的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以其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等⼀批⼤⽓磅礴的交响乐杰作,开⼀代先河,奠定了他在中国音乐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弹起我⼼爱的⼟琵琶》,《建国⼤业》背景音乐。

4、总结、提升情感。

红旗颂教案篇2

红旗颂

——评电影《辛亥革命》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岁月更迭,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正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历史认为这场革命说它既成功又失败了。我不否认它最终的胜利果实被卖国贼所窃取的失败,但我觉得它的成功经验远比它的失败教训更值得铭刻在历史的车轮上。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给水深火热的中国燃起了新的希望;它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先进力量的进步,为新思想与新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论之后何人再复辟帝制,人们都会拿起武器去战斗,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去捍卫自己的尊严。一大批知识分子喝有识之士满怀着一腔热血,用生命谱写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那一腔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热忱,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畏。

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历史不容假设,所以我很难想像,如果100年前,没有这样一部分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寻新的希望,那么如今的中国该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不过,既然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没有留给我们戎马疆场的机会,那么我们就应该以新的方式开拓进取,去寻找利国利民的新道路。

它带领我们走进那段历史,用心去温润那片土地,用热血去温暖那片土地,用智慧去拯救那片土地,用所有的一切去捍卫我们这片土地,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我们决不能让历史重演,也不要寄希望于别人发慈悲不来侵犯我们,而关键是要扎好自家的篱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们也绝不会任由人欺凌,过去如此,现在仍应如此。因为我们的伟大祖国早已经今非昔比,国家正在强盛,民族正在复兴,我们的日子正在蒸蒸日上。

伟大的党啊!九十年啦!您带领我们已经走了整整九十年征程,一路上风吹雨打,披荆斩棘,终于要踏尽泥泞步坦途了。您很老,已经九十岁了;您很年轻,处处焕发着青春的活力。

红旗颂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乐曲《红旗颂》,感受祖国日益的强大,树立强烈的热爱祖国、赞美祖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探究等方法,能够体会作品背后隐含的人文情感。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拍打出4/4拍的强弱规律,运用指挥手势指挥乐曲第一部分,并能有感情的演唱出乐曲的第一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演唱乐曲的第一主题,并能说出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

能拍打出4/4拍的强弱规律,能够运用指挥手势指挥乐曲第一部分。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天安门升国旗的视频,教师提出问题:播放的是什么场景?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是天安门升国旗的场景,给人一种激动、自豪的感觉。小小的一面红旗,蕴含着怎样磅礴、令人感动的故事呢?由此顺势引入《红旗颂》的学习。

(二)新课教授

(1)整体聆听全曲,教师提出问题:歌曲的情感与速度的变化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为:歌曲速度的变化(慢—快—慢)和情感(宏伟—欢快—赞颂)的变化。

(2)观察歌曲的拍号(4/4),试着说出强弱特点(强—弱—次强—弱),学习四拍子指挥手势。

(3)分段赏析:教师分别提问:每一段都运用了什么乐器、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学生小组讨论

回答出:引子——引用了什么元素(国歌)乐器——小号

第一部分(宏伟、壮观)主题A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第二部分(赞美、优美)主题B乐器——双簧管

连接部(紧张、急切)齐奏

第三部分(歌颂、赞扬)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尾声——引用了什么元素(东方红)——齐奏

(4)再次完整的听一遍乐曲,再次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三)巩固提高

播放指挥视频,根据之前所学习的四拍子的指挥动作模仿视频中的动作指挥乐曲,分小组练习,每组推荐一名进行展示。

(四)小结作业

总结本堂课学习的内容(4/4拍的强弱特点、指挥手势),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课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找一篇赞美祖国的诗歌或者散文,下节课进行配乐诗朗诵小组比赛。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乐曲《红旗颂》,感受祖国日益的强大,树立强烈的热爱祖国、赞美祖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探究等方法,能够体会作品背后隐含的人文情感。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拍打出4/4拍的强弱规律,运用指挥手势指挥乐曲第一部分,并能有感情的演唱出乐曲的第一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演唱乐曲的第一主题,并能说出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

能拍打出4/4拍的强弱规律,能够运用指挥手势指挥乐曲第一部分。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天安门升国旗的视频,教师提出问题:播放的是什么场景?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是天安门升国旗的场景,给人一种激动、自豪的感觉。小小的一面红旗,蕴含着怎样磅礴、令人感动的故事呢?由此顺势引入《红旗颂》的学习。

(二)新课教授

(1)整体聆听全曲,教师提出问题:歌曲的情感与速度的变化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为:歌曲速度的变化(慢—快—慢)和情感(宏伟—欢快—赞颂)的变化。

(2)观察歌曲的拍号(4/4),试着说出强弱特点(强—弱—次强—弱),学习四拍子指挥手势。

(3)分段赏析:教师分别提问:每一段都运用了什么乐器、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学生小组讨论

回答出:引子——引用了什么元素(国歌)乐器——小号

第一部分(宏伟、壮观)主题A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第二部分(赞美、优美)主题B乐器——双簧管

连接部(紧张、急切)齐奏

第三部分(歌颂、赞扬)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尾声——引用了什么元素(东方红)——齐奏

(4)再次完整的听一遍乐曲,再次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三)巩固提高

播放指挥视频,根据之前所学习的四拍子的指挥动作模仿视频中的动作指挥乐曲,分小组练习,每组推荐一名进行展示。

(四)小结作业

总结本堂课学习的内容(4/4拍的强弱特点、指挥手势),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课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找一篇赞美祖国的诗歌或者散文,下节课进行配乐诗朗诵小组比赛。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旗颂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但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切勿原样照搬,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修改!

红旗颂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乐曲《红旗颂》,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聆听、模仿、合作的过程中,能够体会作品背后隐含的人文情感。3.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乐曲《红旗颂》的宏伟气势,比较出哪段适合行进哪段适合演唱。

二、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红旗颂》的宏伟气势,体会作品背后隐含的人文情感。

三、教学难点

能够分辨乐曲两个乐段在旋律、节奏、力度和演奏乐器上的不同。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演唱《歌唱祖国》,设问:歌曲你熟悉吗?它想表达什么主题?(爱国主题,歌曲给人带来了激动、自豪的感觉,而小小的一面五星红旗,蕴含着怎样磅礴的含义呢?)

(二)教授新课

1.初听体验

(1)多媒体完整播放歌曲,设问:“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歌曲速度的变化:慢—快—慢。强烈的自豪感。)

(2)简介作者及作品创作背景。(吕其明,1930年出身于安徽,11岁参加新四军文工团,曾得到老一辈音乐家的精心指点。《红旗颂》是吕其明在心中孕育了十多年的作品,作于1965年春,描写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雄伟庄严的情景。)

2.深入探究

(1)聆听A乐段,引导感受音乐的气势,演奏乐器、旋律、节奏、力度的特点。并指导学生用“la”哼唱A乐段主题。(节奏规整,力度较强,气势宏伟、壮观、激昂,演奏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2)聆听B乐段,引导学生听辨音乐在演奏乐器、旋律、节奏、情绪方面有什么变化?并指导学生用“lu”哼唱B乐段主题。(节奏自由,力度稍弱,旋律优美,体现赞美之情,演奏乐器:双簧管)

(3)对比A乐段、B乐段,哪段更有行进感,哪段更适合演唱。(A乐段有行进感、B乐段适合演唱。)

3.完整聆听乐曲,总结全曲结构。(旋律出现的顺序依次:A-B-A'。总结乐曲采用了带再现的三部结构,有引子、第一部分(A主题)、连接段落、第二部分(B主题)、第三部分(A'主题再现部分)和尾声组成。)

(三)音乐活动

引导学生随旋律表现乐曲。(旋律进行到A乐段时,用笔随着音乐行进特点轻敲桌面,B乐段时随乐曲轻轻晃动身体哼唱旋律。)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收获,教师情感升华。

红旗颂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红旗颂》,感受音乐的庄严深情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品的相关音乐知识,了解管弦乐曲。乐曲中不同的音乐情绪所表达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音乐资料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作品的相关内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欣赏《红旗颂》,抒发学生们对祖国以及“国旗”、“国歌”的热爱之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2、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体会音乐作品蕴涵的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红旗颂》,先让学生们伴随着上课铃声和《红旗颂》一起进入课堂。

一、导入:介绍各国的国旗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红旗颂》。

二、新课教授:让学生完整听一遍红旗颂,听完之后回答问题,说出感想。1创作背景:红旗颂是由中国大陆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交响诗,该作品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成功。

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2介绍作品曲作者:

吕其明(1930.5—),中国最杰出的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以其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等一批大气磅礴的交响乐杰作,开一代先河,奠定了他在中国音乐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3作品体裁: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交响诗只有一个乐章,一个主题贯穿始终。

4了解作品的相关音乐知识:管弦乐队。弦乐乐器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木管乐器组:单簧管、双簧管、大管、长笛;铜管乐器组:小号、圆号、长号;打击乐器组:定音鼓、军鼓。

乐队的编排形式:乐队编排是多种多样的。按惯例,交响乐团根据不同种类乐器的声音微妙程度和演奏的难度来排列乐器组。弦乐器身居高位,木管乐器随后,铜管乐器其次,打击乐器则排在最后。5作品曲式:单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它由三个规模相近、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单三部曲式有两种结构类型: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A”)和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C”)

6作品层次:共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描写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万众欢呼的场面;第二部分:描写时代步伐奋勇前进;第三部分:描写歌颂党、歌颂祖国。7歌曲赏析:

播放音乐,随着音乐播放的进度讲解音乐。第一部分,引子、主题第二部分,发展

第三部分,主题再现、结尾。

8拓展内容:歌曲赏析完,播放一段其他额交响乐曲欣赏。

  • 下一篇:物业春节值班情况汇报(精选3篇)
    上一篇:高一地理知识点复习必修二(整理3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