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范例(3篇)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范文
当前,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纷纷从世界各地沓至而来,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承载了几千年来无数智者的智慧与精华,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如何传承和发扬我们的古老文化呢?这就要求我们基层教育的工作者要做好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将小学语文教学提升为一个体认感怀,传承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要怎样加强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提及传统文化,我们的小学阶段的孩子大都不是很明白什么是传统文化。他们觉得是不是古诗,古文,古代文学常识就是传统文化。其实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精华,是现代文化的基石。但可惜的是,今天我们的孩子对它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了书本中的"李白""杜甫",背的一首首古诗上。在孩子的生活当中,传统文化变得只是应付形形考试的工具。我认为,要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必须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去感知,如传统美食粽子可以让学生了解端午节、屈原、赋等;月饼能让他们联想到嫦娥奔月等民间经典故事。还有剪纸,皮影,戏曲等民间传统文化。
2.加强老师在课内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介绍及应用
我们要让孩子对传统文化有兴趣,首先我们必须培养自己的兴趣。比如我们要教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首先得让学生知道本文的作者及其时代,然后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在重阳节时因为远离家乡,思念亲人所写,最后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探究古诗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诗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让学生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习俗好奇不已。课下,他们都主动地去查找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其它节日的民俗风情。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自觉学习传统文化的愿望。
3.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诵读
诗词及是传统文化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而巧妙利用这些古诗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而诵读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诵读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它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语分别从深度和广度上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也只有这样,才能传承文化经典。
4.加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范文篇2
传统文化是“吃人的礼教”,严重地压制了人性和个性,与民主、科学等现代精神格格不入,一无可取。因此,他们提出了“打倒孔家店”、“再造中华”等口号,认为不抛弃以儒家为主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就无法摆脱封建专制、走上现代化道路。需要注意的是,“五四”时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批判有着明显的论战性质,“极端化的否定”在当时是一种论战策略。梁启超曾说过:“天下事莫难于破坏,莫易于建设。”为了尽快“破坏”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旧思维方式,了解并接受西方现代科学民主精神、尽快成为“现代人”,“五四”时期的反传统文化先锋们有意无意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过激化的批判,拿“中华传统文化”的糟粕与“西方现代精神”的精华相比较。中华传统文化中固然有愚忠愚孝、压抑人性的黑暗成分,但也有自省、仁爱、诚信等积极的成分;西方现代精神固然有理性、平等、肯定个体价值的成分,但也有人类中心主义、工具理性的危险成分。掩其精华而彰其糟粕,以此来证明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精神相比一无是处,显然有失公允。“五四”时期,等人针对当时“尊孔读经”的复古思潮,提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将孔孟所开创的儒家传统乃至一切传统文化与封建礼教一起作为“封建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实际上,封建礼教与以儒家为主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有区别的:宋明之后,儒学演化为“政权化的儒家”即“儒教”,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它在有效地帮助封建王朝巩固统治的同时,也越来越显露出僵化的弊端,并渐渐与注重自省、关切个人人格发展等真正的儒家精神背道而驰。“五四”新文化运动没有仔细分辨两者之间的区别,将传统文化作为“封建遗毒”予以一概抹杀,在当时及后来的中国人心中刻下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截然对立的印记。
二、不仅“中华传统文化”这一概念长期被误解。
“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继承”二字也很少能够得到正确认知。常识总认为,“继承”就是接受了前人所拥有的某物,或接着做前人所做的事。但这都是有限事物的继承,作为族群认同基础的“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性意义,它的根本标志在于价值观层面,并非有形资产,甚至与技艺等无形资产也有所区别,是所有前人留给我们的财富中最为奇妙的财富。对于金钱、房产、技艺等资产的继承总是有意识的、易于理解和操作的,但对于文化这种特殊财富的继承却极为微妙和复杂。文化有可能通过无意识的方式继承,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种文化传统的继承者,并在不知不觉中将它传承下去,这就是“百姓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自然传承过程。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由于是一种自然过程,这种“继承”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往往认识不足。因此,对于传统文化的无意识继承,尽管具有转化创造的潜力,但也仅仅是一种潜力,要把这种潜力实现出来,还需要对于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以及在此基础上面对新环境新情况的创新转化。对传统文化的有意识继承是非常困难的工作。“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这句话中的“善于”一词很重要。我们看到,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重新得到肯定,“国学热”兴起,一些人对于传统文化从“一概否定”急转为“一概肯定”,将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陈规陋俗也视为“文化遗产”要求保留,这是机械式的继承;还有一些人,为了使中华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对照西方现代精神,在传统文化中搜寻一些片断逐一与之勉强对应,这是附会式的继承。前一种“继承”,无法使中华传统文化应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后一种“继承”,无非是在西方思想体系的框架内增加一点“中国色彩”,丧失了自身的文化根基,因此都不是可取的继承方式。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是对活文化的继承,这种继承既面对历史,更面对当下和未来。传统文化不仅不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阻碍,还会对中国的现代化起建构作用,这一视域下的“继承传统文化”必然是以创新为前提的继承,只有以创新性转化为前提,才能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使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现代化发展提供内在资源。
三、经历了百余年的现代化探索过程,中华传统文化重新得到应有的尊重。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范文
一、在卫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必要性
1.符合时展的要求。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卫校校园文化中是时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信息交流变得越来越便捷、快速,卫校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越来越向多元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卫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因此,我们要大力宣扬中华传统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卫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让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增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言论自信。
2.推动卫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卫校学生的成长。同时,因为中华传统文化与医学理念相辅相成,认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将极大程度的帮助学生理解医学理论体系,并潜移默化的影响卫校学生的一言一行,极大程度地帮助卫校学生增强综合素质能力,变成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在卫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方法
1.增设宣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课堂。在我国中华传统文化中,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在卫校护理相关专业的教育工作中,可以向学生介绍“仁者爱人”理念,让儒家思想慢慢地去影响学生的理念,并带入到护理工作中,以“精神障碍护理学”为例,该专业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各类精神疾病病人,这些精神疾病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受到其他人的关爱。如果学生在校园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受过儒家思想的教育,便能做到“仁者爱人”,用一颗包容、大爱之心去关爱病人,帮助病人早日康复。学校可以广泛开设中华文化相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甚至可以结合各专业形成新的教学思路,从而增进卫校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使卫校学生建立民族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落实到平时的一言一行。
2.在卫校校园环境中引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学校可以利用卫校学生的生活环境,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代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来。例如,可以在教学楼或者宿舍楼的附近放置石雕,在雕刻上刻字宣扬中华传统文化,并介绍中医理论。在卫校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质载体上都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让卫校学生时刻的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展现中华文化的艺术的同时,也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校园环境的文化高度,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艺术高度,让卫校学生成长在充满中华文化的摇篮中,使中华文化深入的融合到卫校校园文化中。
3.通过卫校校园媒体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宣传。可以借助网络社交平台,在信息交流平台上大力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例如,在“人人网”、“微信平台”上设立专门的宣传账号,定时定期向学生发送手机报,弘扬中医学理论与中华文化的联系,用电子信息技术使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理论体系。使用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被学生所接受,卫校学生在自己熟悉的交流平台上也更容易接受中华传统文化,使得中华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
对城中村改造的建议范例(12篇)
对城中村改造的建议范文1篇1关键词:城镇化、行政规划、土地征用、户籍改革、社会保障中图分类号:[F292]1绪论1.1城镇化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有一个词慢慢..
-
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建议范例(3篇
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建议范文2月7日,春节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下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下称城居保),建..
-
道路绿化现状分析范例(12篇)
道路绿化现状分析范文篇1关键词:长春市道路绿化植物群落研究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研究对象本次研究以建成区(朝阳区、宽城区、二道区、南关区、绿园区)三级以..
-
统计专业论文范例(3篇)
统计专业论文范文《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的作者群主要为妇幼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该系统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对全国孕产妇、儿童死亡进行监测、预防、管理并上报死亡情况。《中国..
-
统计学现状范例(12篇)
统计学现状范文篇1【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率统计与监测“就业难”与“用工荒”是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与企业各自面临的难题。在理论上,这两种现象不应该同时出现,但..
-
焚烧法处理垃圾的优缺点范例(12篇)
焚烧法处理垃圾的优缺点范文篇1关键词:垃圾焚烧;发电厂;设计;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设计需注意的问题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主要包括垃圾预处理系统、..
-
城中村改造的定义范例(12篇)
城中村改造的定义范文篇1关键词:城中村;改造;广州;发展策略;政策研究Abstract:BasedonthebackgroundanalyzeofIn-cityvillagerenovationinZhujiangDelta,anddiscusstheemphases,..
-
对民营企业的看法范例(3篇)
对民营企业的看法范文【关键词】民营经济;外部环境;扶持力度在我国,民营经济主要包括国有民营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类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