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范例(3篇)
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范文
一、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现状
1.高中生体育锻炼意识薄弱。体育锻炼意识是真正开始体育锻炼的基础,如果没有体育锻炼的意识就不能认真对待体育运动。但通过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当下高中生体育锻炼意识较为薄弱。第一,高中生缺少坚持体育锻炼的恒心。许多高中生都认为体育锻炼较为辛苦,不愿意主动进行体育锻炼,被动接受体育锻炼时也不能好好配合训练的内容;第二,高中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中国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思想就是以学业为重,对于体育这种"副科"给予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生从小就不爱进行体育锻炼,甚至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体育锻炼,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高中生缺少体育锻炼时间。无论在哪个教育阶段,中国的学生都比较"忙",忙着学习,导致学生缺少体育锻炼的时间。第一,在学校期间,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文化课的学习上,课时安排较为紧张,课下作业任务重,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第二,学生放学回家,一方面要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任务,另一方面还要上各种补习班,学习其它特长,学生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再进行体育锻炼。
3.高中生心理变化较为复杂。高中生的身体发育基本成熟,身体变化较大,心理也变得复杂,在体育锻炼时的顾虑也越来越多。
一方面不敢尝试一些新的体育项目,怕在众人面前出丑;另一方面,在上体育课时也会表现出懒惰的一面,不愿意跟着老师做一些运动,怕累怕脏情绪严重。最终使得高中体育教学效果较差,达不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对策
1.加强理论教学工作。高中生经过多年学习方法的训练,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较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于体育教学工作的认识和了解。
第一,应向学生明确的阐述高中阶段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对于体育教学工作有基本的了解,从而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第二,教师应将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向学生介绍清楚,学生掌握了体育锻炼的基本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完成体育锻炼;第三,在做具体的体育训练时,如打篮球、踢足球等,教师还应重复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通过专项训练能真正理解理论讲解部分的意义。
2.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高中生缺少体育锻炼的兴趣也是导致其不能形成体育锻炼意识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不高这种现象,教师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教师应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第一,在课上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知识讲解过程对讲解人的自身专业素养水平和教学经验有严格的限制。体育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才能,让学生自己选择体育锻炼的项目;第三,师生关系要平等和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处在一种比较轻松自在氛围下进行体育锻炼。其次,教师可以利用高中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多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第一,教师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采取小组竞赛或个人比赛等形式,检查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进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第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程学习计划,多组织一些大型的体育竞赛活动,如运动会、拔河比赛,并对于获胜的一方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从而激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最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敢于创新。体育教学形式和内容一成不变,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体育锻炼的兴趣。教师可以参考国外先进的体育教学经验,与本土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而提出新的具有创新性的体育教学理念。
3.引导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引导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形成自我体育锻炼的意识。首先,要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对于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开始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其次,社会各方都应为学生营造体育锻炼的氛围。体育锻炼不一定就要在体育课上、在专门的体育训练场上进行,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只是体育锻炼的形式和强度不同而已。有了体育锻炼的氛围自然会影响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最后,教师还应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进行指导评价。了解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效,进而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并通过表扬学生的运动成果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范文篇2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锻炼;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5.018
1前言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是实现终身体育的重要途径,中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培养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课外体育活动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而且还是体育课时间和空间的拓宽,中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增强,对中学生积极向上生活态度的培养,对中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的增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太原市五所重点中学的500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目的、时间、选择场所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统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分析结果,建议学生保持一定的时间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为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和组织安排上以及增强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研究方法
2.1文献研究法: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阅相关资料。
2.2访谈法:对五所中学的一些中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想法和观点。
2.3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问卷调查,并对太原市五所重点中学的学生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21份,无效问卷79份,有效问卷421份,有效问卷占发放问卷84.2%。
2.4数理统计法:用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与时间
从调查结果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有64.13%,喜欢体育锻炼的占66.98%。由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经常参加和喜欢体育锻炼的中学生占大多数,说明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水平较高。但是还有一少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所以学校要加以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从调查结果看,有60.33%的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在30--60(m),60--90(m)的只有16.39%,这说明大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较短,还不能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的要求,锻炼时间少主要是由于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学校对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不够,还有可能是受学校场地和器材不足的影响,所以只有学校给学生减压,适当地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需要的场地和器材,才能使学生都能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增进他们的健康,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2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对学习的影响以及家长的态度
从表2可以看出,太原市重点中学几乎有一半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不会影响学习时间,有24.23%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占用了学习时间,有25.18%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显然几乎一半的学生还是认识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与体育锻炼的关系,但是也有不少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占用了学习时间,这可能与学校或家庭对他们的应试教育有关。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家长对学生体育锻炼是比较支持的,有89.79%的家长支持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只有9.74%的家长不支持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认为体育锻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时间。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家长还是能正确地认识到体育锻炼在学生各方面成长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是有一部分学生把学习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而忽略了体育锻炼,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正确地认识到体育锻炼和学习的关系,增进身体健康。
3.3学校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
调查显示,有61.76%的学校给学生专门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有37.29%的学校没有提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虽然不提供给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学校占一少部分,但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这样就限制了许多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而且还影响绝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发育,学校应该予以重视,不能再掉以轻心了。在调查的学校中有70.55%的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体育锻炼的场所,有28.98%的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环境,这可能与学校的应试教育有关。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体育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希望学校能够高度重视,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求。
3.4课外体育锻炼对学生本身影响
从上表可以看出,有71.66%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有助于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有8.79%学生认为没有帮助,有9.50%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自身综合素质的影响,这对于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是有帮助的。在调查的学生中有80.29%的学生认为体质下降和体育锻炼是有关的,而认为体质下降与体育锻炼无关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0.45%,有8.79%的学生不清楚体质下降是否与体育锻炼有关。这说明目前还有一小部人不清楚体育锻炼与体质有关,甚至于有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和体质无关,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加强学校内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到体育对于我们自身发展的作用。
4结论与建议
4.1体育锻炼对每个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健康都离不开体育锻炼
针对太原市重点中学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及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学校及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调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让他们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好准备。
4.2一些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会影响学习的时间
同时,有一部分家长也不支持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这种错误的认识主要来源于他们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学校以及教师必须加大对于体育理论的教育与宣传,让学生以及家长都认识到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前提,是做好任何事情的源泉。为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扫除障碍。
4.3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应该开设一些简单的体育卫生、营养、保健等方面的课程,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状况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让这些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学生体育锻炼的实践。
4.4有些学校由于体育器材的缺乏及资金不足的影响
不给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时间与场地,这样就完全限制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学校以及相关的教育部门应该从不同的渠道来改善学生体育锻炼的环境,加大对体育方面的投入。
参考文献
[1]樊林虎.山西省农村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体育科学,2004年(5).
[2]刘景黎.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7).
[3]张救生.安庆市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与分析[J].安庆师范教育学报,1999(8).
[4]李建勋.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分析——以安阳工学院为个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06).
[5]陈真.福建省部分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06).
[6]李兰香.面向素质教育开拓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1999(02).
[7]曹光宇.制约当前中学生校外体育健康锻炼的因素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
2006年.
[8]竺航.对奉化市高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
[C].2006年.
[9]柳斌.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1998(02).
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范文
一、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坚持性的心理因素
1情绪因素对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坚持性的影响。
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坚持性的关键因素是运动中的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能提高中学生锻炼的持久性,使运动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效益得以实现。有研究指出.缺乏愉是个体不能坚持锻炼行为重要因素,有30%的城市中学生认为娱乐性和愉快的感觉是他们坚持锻炼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以推论,情绪的不同体验,是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重要因素。愉快的积极情绪体验是中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对体育锻炼产生阻碍作用。以上研究都从各自的角度论述了情绪因素的某一方面对锻炼行为坚持性的影响,但缺乏对情绪状态作全方位的探讨。
2自我认识对中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影响。
作为自我认识的主要成分之一,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以及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有的潜能的认识。对自我效能与锻炼行为的关系研究表明,高自我效能水平对活动具有增力作用,而自我效能可相当可靠地预测体育锻炼的坚持性。
另外一方面,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我认识错误,是影响中学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这些错误有:许多中学生认为他们比他们的长辈们身体更好,一些中学生认为自己已不能从体育锻炼中获益。还有许多中学生害怕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消耗体力精力,影响学习效果,浪费学习时间而不愿意参加锻炼。可见缺乏自信心是中学生自我认识错误的主要方面。
综合以上的研究分析,我们认为中学生对自身及体育锻炼的自我认识错误阻碍了他们坚持进行体育锻炼。而较高的自我效能水平和自信心会增强中学生体育行为的坚持性。但以上的研究仅从中学生个体心理的角度去研究,忽视了社会因素在学生体育锻炼这一社会性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3人际关系因素对中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影响。
针对人际关系对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影响,有研究指出:个体坚持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与他人交往或参与群体活动。调查表明,有25%的女性和24%的男性将社会交往看成是坚持活动的很重要的原因。对此国外也有类似的研究结果指出,缺乏合适的伙伴是阻碍中学生参加锻炼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人际关系之所以是体育锻炼坚持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因为坚持锻炼的中学生比中途退出者更能与别人建立友谊,并能对活动产生更加积极的反应。所以,锻炼者之间的友谊往往对继续参加活动有积极的影响。对于群体来说,良好的群体人际关系增强了群体的凝聚力,所以实施群体锻炼计划的人比独自进行锻炼计划的个体,其行为坚持性要好些。较强的群体内聚力促进了个体体育锻炼行为的坚持性。因此,在学校和班群体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了群体内聚力,是中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真正动力。
二、心理健康效应与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坚持性的关系
大量的研究表明,长期参加身体活动与良好的心理健康是紧密相关的。其中,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与降低焦虑水平呈正相关。长期体育锻炼与精神健康方面的一些指标有中等强度的相关。
自我效能方面也有类似的结论,如果将坚持性作为锻炼行为的因变量指标,则自我效能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于人际关系,研究者认为它通过增强群体内聚力,增强了个体的坚持性,从而与锻炼坚持性有相关关系。
-
实证经济学主要研究范例(3篇)
实证经济学主要研究范文1.1必要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我校传统优势专业,拥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业经济管理、博士和硕士学位点以及及博士后流动站。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实验..
-
实证分析范例(3篇)
实证分析范文商业银行的风险拨备是银行运作中的重要方面,不仅反映了资产风险状况,而且影响财务状况,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主要的要素之一。风险拨备作为弥补风险资产预期损..
-
实证会计论文范例(3篇)
实证会计论文范文篇1勿庸质疑,实证会计研究和规范会计研究已成为当代会计理论研究之中的两种主流。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两种研究的支持者们互不相让,曾掀起一场理论大..
-
服务业的好处范例(3篇)
服务业的好处范文按照市府办发[2007]xx号《关于对有关单位设立的专业办事大厅及分布中心实行监督考核的暂行办法》文件精神的要求,我处从加强管理、规范运行、依法行政、为..
-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范例(3篇)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范文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养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案范例(3篇)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案范文篇1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关于“开展爱国卫生活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精神,以建设“美丽”为目标,通过卫生创建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开展..
-
废水处理的生物方法范例(3篇)
废水处理的生物方法范文关键词: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特点1制药废水水质特点制药废水的来源主要有四部分:一是生产合成药物产生的废水;二是生产抗生素产生的废水;三是中成药生产产生..
-
病媒防治工作方案范例(3篇)
病媒防治工作方案范文篇1甲型H1N1流感已漫延,为增强全体施工人员的健康意识,搞好卫生防疫工作,保护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根据公司《关于加强施工现场卫生防疫工作的通知》精神,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