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范例(3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范文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独立思考
数学是古老的学科,是智者的思考方法,是探索世界的基础.数学的教学也许会枯燥无味,也许会生机勃勃,决定着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初中以后,数学知识在小学的基础之上有了一个提升.此时,单纯的教学方法和题海战术已经无法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特别是增加的几何,较为抽象,知识的掌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想象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一直是教育界所强调的.但是在现实中,应试教育的基本体制改变了这一初衷,大部分的学科教师都是通过手把手的讲题目、一遍又一遍的题海战术来让学生掌握知识,学生几乎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在碰到一些新问题时往往不能举一反三.社会上对于我国无法自己培养出诺贝尔奖的原因,也是归根于我们的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那么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呢?笔者提出几点拙见,供大家参考.
一是要提出独立思考的要求.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数学成绩越好的学生,往往不是那些天天不断重复昨天的,而是那些喜欢钻研、喜欢提问、喜欢思考的学生.这就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1].在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这种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应该明确对学生提出相关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学前、学中和学后都主动去思考.当然,针对平时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应该区别对待.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要给予足够的思考空间,不过问思考的内容和方式,让他们自主去思考,甚至在课堂上因为思考而不注意听讲也要适当的放任.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教师应该适当的予以激励,提出一些有适当难度的数学题,为他们“打通任督二脉”提供空间,使他们培养习惯[2].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思考能力也许较为缺乏,应该加强鼓励引导,循序渐渐,从培养思考的意识开始.
二是要创造独立思考的环境.创造环境,就是要在课堂上设置好思考的情景,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比如,多要求学生自我思考的时候,讲一讲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在讲一些定理时,引用好相关定理发明者思考这个定理的过程,激发兴趣.在讲一些抽象问题,如几何问题时,可以带上实物模型进行演示,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当场用模式来解答问题.这时,很多学生往往会豁然开朗,兴趣盎然.
三是要设置独立思考的问题.巧妙的设置好思考的问题,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妙方.要巧妙的提问题,问题不要太难,也不应太容易,比如,初中的三角函数问题,会有很多的推导关系式,教师先推导一个,然后几个学生分组进行其他公式的推导,进行时间上、速度上、方法上的比较,等.要巧妙的“留问题”.留问题,一方面要在学生思考完、教师解答之后留出些许时间来让学生再思考回顾一遍,让学生在回到思考的问题中去进行再反思;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问题的解答要留有余地,比如,在讲行程相遇问题时,有多种方法,教师在详细的讲解一种方法之后,再对其他几种方法提一下,“还可以通过时间差和路程差来进行求解,怎么求解,学生自己来解答”,学生往往喜欢一题多解,肯定会去再思考.要巧妙的“解”问题.对于学生自我思考后的问题,教师在解答时,也可以巧妙的引导学生思考,特别是在学生答错之后,不要直接说“错”,可以说“思考的方法不错,离正确答案还差那么一点,再想想”,在这些话语的引导下,学生一定会很快思考答出第二个答案.
四是要讲究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课程教学,也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有错题引证法,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故意地将一些题目做错,然后让学生来找错误,并给出相关的证明方法,提出正确的做法,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也能够自我纠正平时错误地一些思路.有欲擒故纵法,教学中,明明知道有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如果思考的是能够解答出来的,但是在讲这些问题时,可以故意说,“在我授课的这么多年,很少人可以答出来”,学生受到挑战激励之后解答出来之后发现也不难嘛,独立思考的兴趣倍增.有联想教学法,即是由一个问题联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比如,有些知识点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到了后面相关章节的知识讲完之后可以再让大家思考前面讲过的问题,自然就懂.在几何知识和平面知识中也有不少相关联的,如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都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有体系教学法,这种方法使用于复习时,让学生翻开目录,通过目录的一点点,来想到每个知识的涉及知识、公式、解题思路、重点难点等,既可以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加深学生的记忆,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一举多得[3].
总之,数学的学习是讲方法、讲技巧,题海战术不应该成为主要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才是教学根本.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多引导、创环境、设问题、留空间,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让数学学习变得更轻松.
参考文献:
[1]张燕.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家教世界,2013(6).
[2]赵俊红.培养学生数学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J].华章,2011(10).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范文
一、为什么要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小学是学生学习和了解系统知识的基础阶段,也是小学生的启蒙阶段,其在这个阶段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学生吸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当代小学生存在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大部分生活在衣食无忧并且备受宠爱的环境中,其在生活中经常需要依靠父母解决问题,导致其极少用自身的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对小学生来说,其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地最多的是同学和老师,而同学又是同龄人,大部分时候难以解决其自身的问题。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需要通过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反应力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很多时候学生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问题,而不是寻求帮助,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甚。不管是在传统的教学还是在当代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不仅能够强化小学生吸收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能够为其学习别的科目打下思维基础,对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欠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分析
分析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的时候没有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些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都不适合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学习,因此更不会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方式的影响,过于投入自身的课程,缺乏适当的引导,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难以理解课程内容。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无法自主学习,而教师又不能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其进行思考,导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难以成形。目前,各阶段的教学大都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真正能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的学校寥寥无几,这种教学现状致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过于注重的考试成绩,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急于求成,学生就很少有时间进行独立思考,使得学生的思维发挥有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是素质教育,但是很多教师认为素质教育的开展主要是语文教师的任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素质教育会浪费数学教学的时间,导致实际教学目标与新课标教学目标存在差异,从而限制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小學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途径
1.创设民主式数学教学氛围
独立思考能力的主体是学生,虽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建议,创设更加适合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民主式数学教学氛围。比如:在开展“认识人民币”和“认识时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人民币分为多少种面值,分别是多少,还可以问学生自己平时是怎们认识人民币的,让学生能够参与讨论,教师还可以先让学生翻看教材上的关于认识时间的知识,让学生将自己的发现说出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为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供条件。
2.结合实际教学内容
由于小学生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缺乏了解,数学教材就结合了这点,很多内容都是从生活中取材的。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也就是结合生活事例。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导致其授课内容偏离实际教材,从而使得小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其循序渐进,学会独立思考。
3.创新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教学创新都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教学方式,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喜欢接触新事物和新知识,但是若新知识太有深度,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动力,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善于动脑,对于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应用教学器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达到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
4.营造活跃的课下文化氛围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课堂教学远远不够,在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校园当做教学课堂,让学生在课下开展有趣的学习活动。课下文化氛围的营造能够让小学生在下课时间感受到学习氛围,以不同于课堂学习的形式开展文化探讨。比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解,在课下则可以利用校园空间让学生开展相关活动,让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位置和方向,然后让学生说出其相对位置和方向等,扩大教学范围,深化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5.拓展数学课外问题的思考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求知欲的阶段,其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有意识地去探索,教师就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学习特点,通过拓展课外问题的思考,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开展“图形与变换”这一课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并且将变换问题延伸至课外。教师可以先拿两张方形凳让学生说出形状,再将两张拼在一起,说出其形状,从简单的图形变换开始,让学生能够将数学学习内容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对于促进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活跃其思维,使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思维的拓展。教师需要开展民主式教学模式,并且进行一定程度的教学创新,拓展课外问题的思考,为小学生营造浓厚的课上课下文化氛围,从而为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打下基础,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清.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09):24.
[2]宋开红.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14.
[3]田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范文
案例一: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综合探究课《正确对待金钱》的教学中,许多老师为了贪图省事,学生还没有探究,就把所谓的标准答案讲给了学生,这样就削弱了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新课改就会变味,就会出现“新瓶装旧酒”的情况。
案例二: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我在听有些老师的公开课时常发现合作探究的热闹表面掩盖不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缺失:学生在回答老师发问时,答案拘泥于课本,拘泥于所谓“标准答案”。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学生独立思考精神和能力的缺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见到老师满足于课堂上的滔滔不绝,常见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异口同声,常看到学生在做作业时的左顾右盼。所以我深刻感受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下面我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1.从时展需要角度。
网络时代,每个人获取的信息量呈几何级增长。任何一个事件发生后,各个角度、各个渠道所产生的信息会如同潮水一般向人们涌来。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迅速选取、甄别真正具有实际意义呢?因此,中学政治教育就要特别注意促使学生具备独立获得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2.从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角度。
叶圣陶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第斯多惠说:“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和传播人,谁要想发展和培养,必须靠自己的内部努力来获得。”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他们都一再告诫我们,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学能力。
3.从新课程改革需要角度。
新课程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当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主动性,不善于独立思考,原因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淡薄。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从高考题角度来谈,传统的主观性试题一般考查学生的理论功底和推理能力,不是在“归纳”上下功夫,就是在“演绎”上下功夫。而综合探究题显然突破了这一思维定势,考生必须“学会学习”,有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综合探究题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贯彻课改精神,引领研究性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
4.从哲学内外因关系的角度。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要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教育活动,要想有实效,教师必须激活每个学生主体意识和独立自主能力这个内因,否则,新课程改革就会有“名”无“实”。
二
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
1.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必须从知识传授者向教育促进者转变。第一,由权威服从向宽松民主和谐师生关系转变。建立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培养学生的求异精神、独立思考能力。第二,由传授知识向指导学法转变。力除传统注入式教学的弊端,变教师的“硬灌”为教师的“引导”,变学生的“被迫听”为学生的“主动学”,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成为政治课学习的真正主人。
2.善于设问,更善于激疑。
教师应善于设问,精心设计问题,掌握发问技巧,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精心设计问题的原则是教师提出一些分散性的、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教师更应善于激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创设一种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首先教师要采用本色阅读法。我常发现有些课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却被老师牵着走。本色阅读提倡学生自主发现探究的阅读,其思维形式是从个别到一般,有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提问,逐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引导学生从低层次提问向较高层次的提问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用台湾的陈龙安先生提出的“十字口诀法”来帮助学生学会提问。“十字口诀法”具体地说可以概括为以下10个问题,即:(1)“假如”的问题,要求学生对具体假设的情景加以思考;(2)列举的问题,举出符合某一条件或特性的事物或资料,越多越好;(3)比较的问题,就两项或多项资料特征的关系比较其异同;(4)替代的问题;(5)除了的问题,针对原来资料或答案,鼓励学生能突破常规,寻找不同的答案;(6)可能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理想推测事物的可能发展,或作回顾与展望的了解;(7)想象的问题,鼓励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力于未来的事物;(8)组合的问题,提供学生一些资料,要求学生加以排列组合成另外有意义的资料;(9)六W问题,利用英语WHO(谁)、WHAT(什么)、WHY(为什么)、WHEN(何时)、WHERE(何地)、HOW(如何)作为发问的题目;(10)类推的问题。
3.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
行为社会科学基本问题范例(3篇)
行为社会科学基本问题范文篇1关键词主流宪法学非主流宪法学宪法问题学科建设学术竞争在中国宪法学界,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学人关注并致力于宪法学分支学科的建设,这种倡导并实践..
-
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范例(3篇)
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篇1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是当前迅速发展的信息化关键技术,是反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三个层次中的..
-
主要审计方法范例(3篇)
主要审计方法范文一、我国国家审计的基本特点(一)国家审计的独立性强一是组织上的独立性。审计机构是单独设置的,不隶属于其他任何部门或业务机构。审计署受国务院总理领导,地..
-
线上活动方案策划范例(3篇)
线上活动方案策划范文文章标题:酒店策划部启动方案阳光卡策划部启动方案一、架构:架构鉴于当前策划部的工作,需要再配备文案策划一名。以完善策划队伍。要求:具有较好的文学功..
-
主要工作汇报范例(3篇)
主要工作汇报范文篇1(一)切实强化责任,全面落实民政工作。一是全面从严治党。组织全体党员上党课5次,开展8次“讲习所”活动,党组书记、局长多次带头宣讲省厅组织的贯彻新时代中..
-
主要事迹材料范例(3篇)
主要事迹材料范文程昌文安图森林公安局王朝彪八家子森林公安局赵宏君大兴沟森林公安局刘国庆大兴沟森林公安局刘国庆现为大兴沟森林公安局交警大队长。刘国庆同志把"视人民..
-
主要宏观经济范例(3篇)
主要宏观经济范文一、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控的不同之处经济管制是指具有经济管制权的政府管制部门依照政府制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进行的(主要是)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宏观经..
-
主要事迹范例(3篇)
主要事迹范文我叫杨世雄,今年35岁,家住嘉乐镇云鹤村梁家坪组49号,我的家庭是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我的父亲在家务农母亲肢体残疾,妻子在外务工,女儿在落润小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