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1年级数学教案(整理5篇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
4.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能力。
数学思考方面
1.让学生在应用百分数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感。
2.让学生在认识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知,进一步增强空间
观念;在推导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探索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分析、验证和概括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探索并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在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继续表达的能力,不断增强空间观念。
5.让学生在探索并理解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6.让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众数、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据的意义和价值,感受不同统计量的联系和区别,发展统计观念。
7.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加深对基本数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解决问题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主动用百分数、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比例尺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解决有关百分数、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飞多样性。
3.让学生能用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4.让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用扇形统计图和相关统计量解释数据信息、解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5.让学生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培养根据所需解决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相应策略的自觉性和能力。
6、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2.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3.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全册课时安排:全册共安排72课时的教学内容,其中30课时的总复习。
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这个单元里,初步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用百分数描述部分与整体或两个同类数量间的倍数关系;教学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相互改写,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编排,通过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的广泛应用。
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经常应用百分数,如用百分数表示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或少的关系,又如利息与纳税的计算、折扣的设计与计算等。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方程解答。这些都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比较多,编排6道例题、四个练习以及全单元的整理与练习,大致分成五段教学。
例1、练习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这一段是接着六年级(上册)求简单的百分率编排的。
例2、例3、练习二,根据国家规定的税率和利率,计算应纳税金额和可得利息金额。这一段应用百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4、练习三,解决有关折扣的问题,包括设计折扣和根据折扣求现价或原价的问题。这一段里有列方程解题,也有列算式解题,列方程求原价是重点。
例5、例6练习四,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或分数问题。在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只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安排在本单元,由百分数问题带出。
“整理与练习”综合全单元的知识内容,进一步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以现实问题中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口,通过推理分析数量关系,探索算法。
2.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经验,向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迁移。
3.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百分数的应用11课时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2课时
纳税问题1课时
利息问题1课时
打折问题2课时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3课时
整理与练习2课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将物品按用途分类。
2.根据物品的共同特征设计标记。
3.在活动中学习,能够有条理的对物品进行收拾和整理。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ppt图片、幼儿之前要有按标记分类的知识积累、黑色水笔、白纸。
活动过程:
1.首先以圣诞节到了,帮助托板的小朋友整理收到的礼物为情景展开活动,出示图片,让幼儿知有哪些礼物。
2.首先让幼儿自主分类(有的按形状、有的按颜色、有的'按质量的软硬等等),并让幼儿说出为什么这样分。
3.以托班只有三个箱子为由,引导幼儿按物品的用途分三类,把那个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分?(引导幼儿说出吃的、用的、玩的)
4.分好后,为了让托班的小朋友更容易的辨认箱子里的东西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做标记,并在纸上画出来。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并没有用实物而是用的图片,因为出示得实物都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东西,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课程就不容易继续下去了。采用图片的形式既能提起幼儿的兴趣,又不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一节课的活动下来,总体上的还是不错的。老师的建议是:应该多加一些家具类的或者幼儿部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这样加大了难度,拓展了幼儿的认知面,如果仅限于幼儿常见的物品的话,拓展的部分就无法显现。
小百科: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佳木斯市第十小学的教师闫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一数》。今天我将分为七个部分进行说课。
读懂教材:
本节课是北师版学习乘法的起始课,教材设计了丰富的操作活动,教材通过数熊猫、数圆片、数格子、数苹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同数连加的问题,了解这种加法的简便表示就是要学习的乘法,这样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学生通过数数抽象出算式对于大多数的孩子并不困难,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充分经历从不同的角度去数,让学生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而以前的教材只是教学生知识,而不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数,为学生后面理解两个因数可以交换位置而积不变埋下伏笔。
读懂学生:
在教学设计前我设计了三个前测问题:
(1)6+6+6+6=4+4+4+4+4+4=(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竖着看每行是4个)
(2)只列出了6+6+6+6=(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
(3)6+12+6=(第一行是6个,第二行和第三行一共是12个第三行是6个)
2、你知道乘法吗?并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听说过乘法,但是说不清楚。)
3、会背诵乘法口诀吗?(共同的答案不会.)
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在数物体的时候,不一定有序的按照排和列来数,同时教材中数一数的活动充分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数数的经验和技巧作为乘法学习的基础,这是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规律的。
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经常有灵动的思维火花闪现。
确立目标:根据教材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分析,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为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在教材处理方面
以“动物园召开运动会”为主线。并把四个内容通过一个情景串了起来。数的层次与每个层次的思维要求逐步提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两种方法数方阵排列物体的个数,并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感受相同加数连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把数一数的活动与乘法的意义沟通起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学方式
我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为学生创设主动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具体在教学流程中体现。
精心预设
在2个多月的网络教研和施教过程中,务实校长和武秀华校长给我提出了很多高屋建瓴的建议,研讨中,我五易其稿。具体的流程是这样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首先对不规则、规则物品计数,列式,简单比较异同。这个环节是我充分研究学生和教材后,创设的环节,目地是让孩子通过观察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则和不规则物体的计数不同。
二、充分经历探究新知
数熊猫活动通过学生展示不同的数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体会到在数有序排列物体时,一行行或者一列列数容易数准确,并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数,可以列出不同的连加算式。
数圆片活动时,课件只出示第一排6个圆片,第2、3、4排的圆片覆盖上,上面有文字说明,第2、3、4排的个数与第一排一样,一共有多少个小动物,快来数一数吧?再次数,不直接出示全部图片的目的就是学生不能再像之前那样一排一列数数的时候,必然要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那这种直接用“几个4”来解决问题的想法就会突现出。以此更好的把数一数和乘法联系起来。
数格子活动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多,已经由数实物抽象到数图形,用前面数数活动的经验、为学生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三、联系拓展领悟新知
“数苹果”活动,学生在列式解决10盘、15盘、100盘苹果有多少个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相同加数的个数我用大括号标注出来,从而更好的是加法和乘法沟通起来,也能让学生感觉到有些算式相同加数太多,写这些算式太麻烦,进而使他们联想到能否有简便的方法。通过书上智慧老人说的话,激起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产生探究下节课新知的强烈欲望。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深入思考:8分钟很难历数2个多月的思考,说课的最后,把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抛出来,新课数熊猫的活动我又有了新的思考,想把它改成两排,每排9个,因为越接近方阵的排列,越不容易凸显策略。这样修改的意图是更突出数的策略,我想不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就可以出现各种数的结果,但是这个想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研究无止境,思考仍继续!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4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即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答(课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二、新授教学
(一)导入新课
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
(二)教学例1.(课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2.出示下表,并根据上述内容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时间(时)
……
路程(千米)
……
3.思考:在填表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1)表中有时间和路程两种量.
(2)当时间是1小时,路程则是90千米,
时间是2小时,路程是180千米……
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教师说明:像这样,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
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3)请每位同学先取一组相对应的数据,然后计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的比值.
教师板书:
(4)教师提问: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都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教师板书:相对应的两上数的比值一定
4.教师小结
教师板书:
(三)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成正比例的量)
例2.在一间布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鞋的米数和总价的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
路程(千米)
8.2
16.4
24.6
32.8
41.0
49.2
57.4
……
1.观察上表
(1)表中有数量(米数)和总价这两种量,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总价随米数的变化情况是:
米数扩大,总价随着扩大;米数缩小,总价也随着缩小.
(3)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教师板书:
2.师生小结
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分析,我们知道总价和米数也是两种什么样的量?为什么?
怎样变化?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一定).
(四)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1.比较例1、例2,思考并讨论,这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点?
(2)例1中时间变化,路程就随着变化;例2中米数变化,总价也随着变化.
教师板书: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教师板书: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2.小结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3.字母关系式
教师板书:(一定)
(五)教学例3(继续演示课件:成正比例的量)
例3.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不是成正比例?
1.根据正比例的意义,由学生讨论解答.
2.汇报判断结果,并说明判断的根据.
(六)反馈练习.
出示图片:做一做1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而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出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
教师板书:比例的应用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1(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14025
=705
=350(千米)
2.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1)思考: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
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教师板书: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教师追问: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什么相等?
怎么列出等式?
解:设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
千米.
=
2
=1405
=350
答: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
3.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
(二)教学例2(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7054
=3504
=87.5(千米)
2.那么,这道题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呢?请大家思考讨论:(投影出示)
这道题里的路程是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__比例.
所以两次行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_________是相等的.
3.如果设每小时需要行驶
千米,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谁能列出方程?
4
=705
=87.5
答:每小时需要行驶87.5千米.
4.变式练习
三、课堂小结.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四、课堂练习.(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一)食堂买3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元?(用比例知识解答)
(三)先想一想下面各题中存在着什么比例关系,再填上条件和问题,并用比例知识解答.
2.王师傅4小时生产了2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_______?
五、课后作业.
1.一台拖拉机2小时耕地1.25公顷,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通过对正、反比例意义的全面应用,使学生加深了正、反比例意义的认识。
在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理解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理性认识返回到实践中去,从而拉近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减少了学生的陌生感、降低了难度,使学生感到正、反比例关系就在自己的身边。
-
我喜欢的一本书作文优秀范文(精选8
我喜欢的一本书作文篇1你听过汤姆·索亚这个名字吗?他是马克·吐温创作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里的主人公。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它体现了汤姆的可爱,这能让我回想起童年的..
-
我喜欢的一本书作文(精选8篇)
我喜欢的一本书作文篇1今天是返校发卷子的时刻,让我没想到的是,发完卷子和奖状,我竟然得到一份特别的礼物——一本书!这是一本科学漫画书,它的名字叫《科学实验王》。这是我梦寐..
-
我喜欢的一本书的作文(精选8篇)
我喜欢的一本书的作文篇1我家的书架上有许多书:《伊索寓言》、《365夜故事》、《世界奇观》、《动物趣闻》、《西游记》等等。其中有一本书我非常喜欢,它就是《伊索寓言》。..
-
我的课余生活作文[优秀范文](精选8
我的课余生活作文篇1今年暑假里,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每次看到周围的人们悠闲地骑着自行车,我都很羡慕。暑假里的一天,我缠着爸爸带我去广场学习骑自行车。爸爸先给我讲了骑自行..
-
我的课余生活范文(精选8篇)
我的课余生活篇1我的课余生活,小时候就知道玩玩具,现在只要有一点时间我就喜欢看书。每当我买来一本书后,回到家我就立刻迫不及待地看起来。冒险小说领着我和书里的主人公一起..
-
[实用]热爱生命作文(精选8篇)
热爱生命作文篇1生命就像一滴水,落在地上,立刻就消失了;生命就像一粒沙,那么渺小。但是生命再小我们也要活出精彩,活出欢乐。7岁那年和妈妈一起去爬山的我,在断崖峭壁上发现了一..
-
热爱生命作文()(精选8篇)
热爱生命作文篇1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瘫痪,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庆15岁时随父母下..
-
热爱生命作文[精品](精选8篇)
热爱生命作文篇1生命是顽强的,是美丽的,是绝无仅有的,所以我们要关爱生命。要知道,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再也没有了。清明节的那几天,一个新闻在我妈妈的微信朋友圈刷屏了。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