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十二大心得体会优秀范文,党的十二大精神心得体会(整理5篇 )
关于山东十二大心得体会精选篇1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让我代表某某旅行社,对大家来泰山旅游、观光表示热烈欢迎!
希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间能够玩得开心,吃、住放心,同时希望大家在泰山游览当中能够得到一个较大的收获,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
泰山,古称岱宗,它位于山东省东部,华北大平原的东侧,面积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为东经117度6分,北纬36度16分。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举世瞩目。
1982年,泰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1992年荣登全国旅游胜地40佳金榜。泰山至今保护较好的古建筑群有22处,总建筑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在古建筑群之间,还有12处石坊、6座石桥、7座石亭、1座铜亭和1座铁塔。泰山刻石有2200多处,被誉为中国摩崖刻石博物馆,这里有中国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贵的汉代张迁碑、衡方碑和晋孙夫人碑;有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北齐经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观的唐玄宗《纪泰山铭》和唐代双束碑等。泰山古树名木繁多,被誉为活着的世界自然遗产。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3万余株,其中有2120xx年前的汉柏6株,1320xx年前生的唐槐,520xx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还有一棵被誉为国宝的620xx年前生的盆景松树小六朝松。泰山素以壮美著称,呈现出雄、奇、险、秀、幽、奥、旷等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区内有著名山峰12座,崖岭78座,岩洞18处,奇石58块,溪谷12条,潭池瀑布56处,山泉64处,有著名的黑龙潭、扇子崖、天烛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观;有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10大自然奇观。
泰山的日出,是一个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笔墨难以形容的。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对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观都有过生动的描述。宋代词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配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的绝句尤为人爱,凌晨破晓前,站在日观峰,举目东方,晨星渐没,微晕稍露,天地间的一片云海滚动,稍顷,一线晨曦透过云层照亮东方,这时天空由灰变黄,继而呈现橙、紫、红瑰丽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层,在阳光的照耀下,组成一幅幅五彩缤纷、绮丽多姿的图案,旭日在阳光中婷婷娜娜从云层升起,阳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响忽隐忽现,闪烁不定,日轮缓升时又受波峰、波谷推进的影响上下跳动,渐渐成圆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尽染,大地一片光明。
夕阳西下时,朵朵残云飘浮在天际,落日的余辉如一道道金光穿过云朵洒满山间。太阳象一个巨大的玉盘,由白变黄,越来越大,天空如缎似锦,待到夕阳沉入云底,霞光变成一片火红,天际云朵,山峰好象在燃烧,天是红的,山是红的,云是红的,大地也是红的。举目远眺,黄河象一条飘带,弯弯曲曲从天际飘来,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缎带般的黄河泛起红润,波光翻滚,给人以动的幻觉。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太阳慢慢靠向黄河,彩带般的黄河象是系在太阳上,在绛紫色的天边飞舞。泰山的云雾是变幻莫测的。雨后初晴,大量水气蒸发蒸腾,加之夏季季风自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成云致雾。有时大片云在山腰形成一条长长的带子,如同官服玉带,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时则乌云滚滚,大有倒海翻江之势;也有时白云平铺,如大地铺絮,山谷堆雪,团团白云如同千万个玉盘,轻拢漫涌,铺排相接,好象平静如无垠的汪洋大海,这就是著名的云海玉盘。
碧霞宝光是泰山的又一大奇景。宝光俗称佛光,多出现在碧霞祠东、西、南神门外,碧霞祠地处玉皇顶的前怀,地势相对低凹,云雾较为浓密且较稳定,在弥漫背后照来,人影呈现在雾幕上,周围形成内紫外红彩色光环,烨烨生辉,彩环呈现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有时还会出现双环,更加绚丽动人。站在雾幕前的游客举手投足,光环中的影子也手舞足蹈,油然而生飘飘欲飞成仙人之感。
泰山的冬季,气温常在-20摄氏度左右,雪后天晴,气温回暖,大陆气团稍有减少,南方暖温气团乘虚而入,雾气笼罩山间,微风吹动,飘浮的雾滴触及树枝、岩石、房顶,凝结成冰粒,层层叠叠,便形成了千枝琼玉、万树花的雾淞奇景。泰山上下成了一个洁白如银的世界,犹如龙宫洞府,别有一番情调。
泰山的冬季,也常有冷却的雨滴,降落到地面上、物体上,急速结成坚硬、滑而透明的冰层,这就是雨淞。每当雨淞出现,山峦树木象冰晶倒挂,地面岩石似铺明镜,泰山变成了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雨后天晴,红日映冰峰,蓝天衬霞山,光彩夺目,金光迸射,满山松柏映雪,到处银装素裹,好一派冰清玉洁的北国风光。
泰山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造就了千姿百态的丽山秀水和人文名胜,生动地记录了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文明篇章。现代考古科学的研究已揭示出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泰山周围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大量史料也都记载了泰山地区早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已经显露出文明的曙光。在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不仅影响到山东,而且影响到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齐鲁之邦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产生了孔子、孟子等历史文化名人。历史告诉我们,泰山地区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而泰山在先秦时代就已成为中国最早的名山,成为五岳之首。
泰山实际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华山,仅占第三位。与全国的许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项背。但它为什么成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长、五岳独宗而独享盛名呢?这要从泰山的地理环境和原始宗教谈起。
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1300米,形成强烈的对比,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奏感和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山脉绵亘100余公里,盘卧426平方公里,其基础宽大产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大有镇坤维而不摇之威仪。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们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从古到今,人们总把泰山作为一个高大、美好、高尚、坚毅的形象,热情加以歌颂。公元前二世纪,司马迁在他的《报任少卿书》中就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主席曾引用了司马迁的这名话教导人们,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种把泰山精神与人生的意义、人生观密切联系起来的做法,在教育人民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六朝任方《述异记》载,秦汉时,民间传说盘古氏(远古时开天辟地,代生万物的神人)死后头为东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盘古尸体的头向东方,而且化为东岳,泰山就成了当然的五岳之首了。这显然是根据《五行》、《五德》学说创作的神话故事,反映了泰山独尊五岳的历史背景。
东方是太阳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认为是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因此,东方就成了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于是,地处东方的泰山--这个通天拔地的庞然大物便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灵之宅了。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时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脚下建东都,周天子以泰山为界建齐鲁;传说中秦汉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禅致祭,刻石纪功。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伴随着历代帝王的封禅祭祀,泰山成了各种宗教流派活动的重要场所。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黄伯阳修道于山后,以后历代著名道家名人都曾在泰山传经布道,建观筑庙。佛教自东晋高僧郎公创建郎公寺开始,在泰山也不断发展。
泰山吸引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历代诗人墨客纷至沓来,他们朝山览胜,赋诗撰文,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精品。孔子、管仲、司马迁、张衡、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刘禹锡、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王世贞、姚奈、郭沫若等都挥笔疾书,留下了浩如烟海的颂岱诗文,把游人从山神崇拜中引向游览观赏、求知审美的新方向。由山脚拾级而上,到泰山之巅,仅摩崖石刻就有千余处,从秦至清,历代皆有巨制。书体众彩纷呈,书意各代不同,其规模之大,作品之多,时代之连续性以及风格、流派、艺术之精湛,构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无与伦比的。刻古中所包含的高韵深情与巍巍壮丽的泰山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
在泰山数千年的文明中,历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一系列辉煌的人文景观与高大雄伟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泰山的崇高形象,构成了独特的泰山风景景观。人文景观的布局与创作,是根据自然景观,尤其是地形特点和封禅、游览、观赏活动的需要而设计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帝王封禅、百姓朝山进香的路线。其主体是拔地通天的自然景观,主题是封天禅地的思想内容,布局形式重点是祭地的蒿里山,经帝王驻驿的岱庙到封天的玉皇顶构成了长达10余公里的地府--人间--天堂的三重空间一条轴线。即以城西南过奈河桥至蒿里山(在泰安火车站东南侧)为阴曹地府;泰安城区为人间;自城北岱宗坊开始,沿长达6666级的天梯至岱顶为天府。
泰安城是因古帝王封禅祭祀、百姓朝山进香和游览观光发展而成的。岱庙是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这条中轴线从泰城南门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与登山盘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与城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间序列上形成一体。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动的程序次第展开,贯穿着一种由人境至仙境的历程。从地形上看,是由缓坡、斜坡直到陡坡,人们由低到高,步步升高,最后宛若登上天府;从建筑规模上看,是由人间帝王宫殿上达苍穹,渐入仙境;从色调上看,红墙黄瓦始终与苍松翠柏形成对比。再通过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一天门、二天门(中天门)、三天门(南天门),三重节奏,构成了一道步步登天,雄伟壮观的朝天序列。
泰山古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它巧妙地因自然之势,又以人工之力加强和美化自然环境。其一,在封禅祭祀活动的序列空间位置的选择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由缓渐陡之势,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此路沿溪而上,人在谷中行,属封闭型自然景观,下段是紧紧收缩,直至岱顶才开放。前奏长,对比十分强烈,对于祭天活动来说,造成环境感应的心理状态,若步步登天,扣人心弦。登临南天门骤然开阔,恰似升仙。因此,这样的地理环境是封禅祭祀空间序列的杰作。其二,在建单体或群体位置的选择与建筑结构的创作上,有跨道而建的门户建筑,有登山转折处的导向性建筑,有临溪而设的赏景建筑,有半山悬挂的宗教建筑,也有耸立山巅的祭祀建筑等。其三,从建筑的结构、材料、装饰及以庭院空间为基本单元的群体组合上,均能适应地形环境多变的要求,该建亭的建亭,该设阁的则设阁;需开敞通透处即造型轻巧,需收缩空间处便实厚重,充分体现因景而设,因境而生的建筑思想。
泰山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风格,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建筑与会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古老文化的例证,保存了一个巨大的封禅祭祀序列和一幅记载历史的立体画卷,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顺应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去协调和加强自然美,去表现和深化自然环境。由于它们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生辉,使峻极于天的泰山深入到几亿炎黄子孙的心坎中,并名扬全世界,成为全为类的珍贵遗产。
登泰山,自古3条路。原来的东路已毁,原来的中路自然而然地成了现在的东路,游人在泰安火车站下火车后,可先游岱庙,然后从岱庙后门至岱宗坊,步行经中天门到南天门,或步行至中天门后转乘索道到南天门,再沿天街经碧霞祠登上泰山极顶。若走中路(原来的西路),从泰安火车站下车后,可乘游览汽车沿环山公路经黑龙潭、竹林寺直达中天门,然后从中天门乘索道或步行到南天门,再沿天街直至岱顶。若从西路上山,需从泰安火车站乘游览汽车至界首(泰安与济南的交界处)向北折,沿新辟的环山公路,在鸟语花香,泉水叮咚的茂林深谷中穿行至桃花源索道站,从这里乘索道可直至天街的北端,真可谓一步登天了!
各位朋友,我的介绍就到这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大家要想对泰山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亲身投入到泰山的怀抱里,沿着历史文化的足迹慢慢地去游览,仔细地去观赏。
关于山东十二大心得体会精选篇2
各位游客大家好,很高兴能有此缘分与各位一同游览青岛的美景。
我是来自中国旅行社的导游,山东青岛的导游词x,大家可以叫我小x。这位是今天负责带大家到达个景点的司机,王师傅。在今天的行程中,如果您有什么问题和要求,都可以尽管的提出来,我会尽力为大家解决的。
今天的第一站我们来到的是具有青岛象征的栈桥;第二站是有着“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八大关建筑群;最后一站是青岛市著名的新城市广场——五四广场。
希望本次的青岛一日游可以圆满的结束,为您带来快乐,在开心之余还可以了解青岛感受青岛。
青岛概况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部,东南濒临黄海,西北连接内陆,背倚奇峰崂山,环抱“内海”胶州湾,东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全市总面积为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1471平方公里,青岛市辖市南、市北、李沧、崂山、黄岛、城阳6个区和即墨、胶州、平度、莱西4个县级市。截止20xx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为871.51万,其中,市区人口277.09万。
青岛虽然属温带季风性气候,但“三面沧海一面山”的独特地理格局,却使青岛又具有鲜明的海洋性气候特点。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2.7摄氏度,一年中最热的8月,平均气温25.3摄氏度,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0.5摄氏度。
青岛的历史既古老又年轻。
为什么说它古老呢?因为早在五六千年前,东夷先生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东岳石文化。著名方士徐福带数千名童男童女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此次较早的大规模航海探险活动,使青岛的琅琊台称为中国航海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说青岛的历史年轻。青岛地区昔称胶澳。1891年建置。1897年德国强占,1920xx年日本取代德国进行殖民统治。1920xx年,由于青岛主权问题,引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1920xx年10月10日,北洋政府收回胶澳,开为商埠;1920xx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为青岛市。
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改属山东省省辖市。1981年被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4月,被列为全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6年10月,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今天的青岛不仅是山东和沿海地区最大的对外经贸、金融、信息中心和对外交通枢纽,而且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20xx年,青岛实现生产总值6615.6亿元。青岛目前已形成“二、三、一”的产业发展格局。在第二产业中,青岛的轻工、纺织、食品、饮料工业有传统优势。随着工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青岛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家电电子、汽车机车船舶制造、石油化工、新材料工业基地,家电、电子、石化等六大产业集群。
青岛工业积极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形成了一大批知名品牌,如海尔、青啤等品牌,无愧于“中国品牌之都”的美誉。
青岛依海立市、靠海兴市,凭借港口、海洋和旅游构筑了青岛三大特色经济。
青岛港由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三大港区组成。目前,青岛港已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个港口有贸易往来,被国际港航届誉为“21世纪的希望之港”。20xx年青岛港完成港口吞吐量3.5亿万吨;完成集装箱1201万标准箱;进口铁矿石吞吐量居世界港口第一位。
青岛市中国海洋科技城,海洋科研力量雄厚。全是拥有25个海洋科研机构和国内著名的综合性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云集了全国50%以上的海洋科研专家,是国家海洋科研、教育和技术交流中心。20xx年7月,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落户青岛。
青岛旅游经济发达,20xx年,青岛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03.4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81亿元;航空运输方面,截止20xx年年底,青岛拥有国内航线96条,国际航线9条,港澳地区航线3条,全年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1110万人次。
青岛旅游资源丰富,“海上都市,欧亚风情”是对青岛城市风格的典型写照。西部老市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辉映出青岛独特的城市风貌;东部新市区,浮山湾畔迅速崛起的高层建筑、20xx年夏季奥运会帆船帆板比赛场地——浮山湾大型综合海上运动中心和长达12.8千米的东海路中华文明雕塑长廊,勾画出现代海滨都市的壮美。青岛的市花是月季和山茶,市树是雪松。这有天柱山摩崖石刻、即墨古城等10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岛是中国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20xx年喜获“中国城市环境奥斯卡”之称的“中国人居环境奖”第一名,20xx年被评为“中国品牌之都”,20xx年被评为“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
青岛有着众多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青岛啤酒节、青岛海洋节、青岛国际时装周等有特色的大型节会,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节庆会展等商务旅游已成为青岛旅游的重要形式。
现在,这个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城市,正敞开温暖的怀抱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前来旅游观光。有诗云“青山碧海映红楼,仿佛人在画中游,天上人间无觅处,岛城美景胜瀛洲。”竟日的青岛已如此多娇,明天的青岛将更加美好。
关于山东十二大心得体会精选篇3
>欢迎您来青岛崂山参观游览。青岛地区大小山峰几十座,崂山则为大自然的神来之笔。
崂山风景区总面积446平方公里,其中绕山海崖线长达87.3公里,主峰高1133米,堪称崛地而起,拔海而立。崂山气候清新而湿润,年平均气温为12.6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为—0.2摄氏度,夏季平均气温为23摄氏度。崂山历史悠久,古迹荟萃。远在一亿四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崂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已在此聚居生息,创造了灿烂的龙山文化。
崂山自然景观独具天然特色。山海相连、海天一色、雄伟壮观;每座峰上形象石比比皆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崂山名泉圣水富有特色。神水泉、圣水泉、金液泉、六乙泉等清泉各领风骚;著名的青岛啤酒和崂山矿泉水均依此水酿就而成。
崂山林木苍郁、花繁草茂,区内仅古树名花就有110多株,有的树龄高达2500余年。山深处,春日一片翠绿,夏天浓荫蔽日,秋季满谷金黄,严冬则处处玉树琼花。
崂山以其山海奇观、深邃幽静之胜景,“神仙窟宅”,“洞天福地”之美誉,倍受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名道高僧之推崇。唐代诗人李白在此留下了“我若东海上,崂山餐紫霞”的著名诗句。
总之,清新而湿润的空气,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构成了崂山旅游的丰富内涵。
崂山共分为7个风景游览区,分别为巨峰、流清、太清、仰口、棋盘石、北九水、华楼风景游览区;接下来我将按照“崂山一日游”的习惯旅游线路,介绍南线上几处主要主要景观。那未及介绍的留等崂山探胜者们自己去体味。基本旅游线路(南线)太清宫——明霞洞——上清宫——龙潭瀑
请各位游客往这边看,这座高大上的建筑物就是太清宫了;太清宫亦称下清宫,当地人也称下宫。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前临黄海,一碧万顷,夏纳清风,冬隔朔气,素称“北国小江南”。
太清宫庙宇共分三个院落,各立山门。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三帝。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涝不溢,是崂山第一名泉。
请各位旅客继续往前走,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明霞洞了,明霞洞位于昆化山之阳的玄武峰下,系一天然石洞,原为上清宫的一处别院。明霞洞景色幽丽,云雾缭绕,霞光山色变幻无穷,素有“明霞散绮”的美称,为崂山十二景之一。好了我们欣赏完明霞洞继续往前走,接下来就到了上清宫了,上清宫位于崂山南部丛山峻岭,这里因入山已深,空气清新,清泉飞鸟,不但怡静,而且特别清幽。上清宫属全真道华山派道观,是崂山中别具一格的“丛林”庙宇。道教把“上清”、“下清”、“玉清”三宫称为“三清仙境”。“上清之天在绝霞之外,有八皇老君,运九天之仙,而处上清宫也”,故而得名。又因与太清宫对称,又简称上宫,与太清宫,明霞洞同为崂山东南部的主要道观。
各位游客我们继续往前走,接下来我们看到的这个自然景观就是龙潭瀑
龙潭瀑又名玉龙潭,水源来自海拔500米的天茶顶和北天门之间的山谷。涧水穿山越岭,聚成一股急流,奔腾而下,在一处高约30米的崖顶平台上,平直地冲出数尺之外;那气势,宛如一条矫健的玉龙,从悬崖之颠,腾云驾雾,呼啸而下,击得潭中水花四溅。人们拟其形,取其声,观其色,叫它“龙潭瀑”,瀑下的深潭取名“龙潭”,大家不妨再看一下瀑布顶端“龙吟”两个隶书大字,直径一米,为当代著名书法家黄苗子1981年游崂山时所书。瀑下长形巨石下尖上平,游人坐在平台下远可眺望四周群峰,近可仰视“龙潭喷雨”的壮丽景色。
好我们这次崂山南线游览到此结束了,如果时间充足各位游客还可以浏览一下崂山其他路线的景观。
关于山东十二大心得体会精选篇4
尊敬的各位游客:
你们好!我是大家的导游小陈,首先对光临名城曲阜参观游览的各位佳宾表示热烈地欢迎。我有幸为大家导游陪同参观,非常高兴,这是咱们共同颀赏学习的好机会。
首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曲阜的历史、文物概况。
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献整理家、世之圣人圣人孔子的家乡,亚圣孟子的故里,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国,鲁国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这里生息劳作,有5000多年的历史。地下有丰富的宝藏,地上有众多的文物。现有文物112处,其中有联合国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保护的4处,省级12处,其他为地市级保护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两庙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庙、孔府、孔林,俗称“三孔”,有祭祀中国元圣周公的庙宇,有祭祀圣人孔子第一大弟子复圣颜回的庙,俗称“两庙”;“一陵”是黄帝诞生地--寿丘少昊陵;“三山”;圣人孔子出生地尼山、汉墓群九龙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称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亲孟母林,圣人孔子父母埋葬地梁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诗、答对、分手处,著名文人孔尚任隐居处国家园林“石门寺”。
我们现在看孔庙。
孔庙,又称至圣庙,是祭祀圣人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贤人的地方。孔庙同北京的故宫、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并称中国的三大古建筑群。专家对孔庙讲了四名话:建筑时间最久远、最宏大、保存最完整、东方建筑特色最突出。从孔庙可看出两个问题:一是圣人孔子对中国乃至东方文化的巨大贡献;二是中国在历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圣人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庙。在圣人孔子故居建庙堂三间,陈列圣人孔子的衣、车、书等,“岁时奉祀”。历代皇帝对孔庙都有扩建,计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数百次达到现在的规模。孔庙仿皇宫建筑之制,分三路布局,九过院落,共有房屋466间,门亭54座,东西相对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有碑碣近千块,占地327.5亩,长达两华里又150公尺。
现在看到的孔庙是明弘治年间的规模。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维修保护。我国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联合国保护的文物单位,孔庙建筑时间之久远,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实属世之罕见。
神道。“万仞宫墙”前古柏苍劲的这段路为“神道”。重要的庙宇前都有专开的尊敬灵通之道,称“神道”。
万仞宫墙。这道门是曲阜明城正南门,也是孔庙的第一道门,上悬“万仞宫墙”四个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笔。孔庙来源于圣人孔子得意弟子子贡。鲁国大会诸侯时,有人提出子贡的学问博大精深,可与圣人孔子相提并论,子贡在场,马上站起来说,我可不敢与俺老师圣人孔子比,人的学问好比一堵墙,我这道墙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师的墙有数仞之多。就是说,我的学问等于一肩膀头子高,一目了然没什么深奥的;圣人孔子的学问有我数倍之多,经过详细的研究,全面的探讨,才能了解他的全部,入了门以后,才能看到宗庙之美,在门外头你是看不到的。后人为了形容圣人孔子的学问高深,从夫子之墙数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圣人孔子为“天下文官主,历代帝王师”,封圣人孔子学问有“万仞”,赞颂圣人孔子学问有一万个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顶,亦说此墙深壁高垒非常坚固。这四个字原为明钦差所写,乾隆为表示他对圣人孔子的重视,亲书“万仞宫墙”换上了他的御笔。
金声玉振坊。此坊建于明代,为表达圣人孔子学问精湛而完美,如同奏乐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完整无缺。古乐是以敲钟开始,钟起“始条理也”,是击磬告终,“玉振”为磬落的声音,称“终条理也”,赞扬圣人孔子的学问是集先贤先圣之大成,所以称“金声而玉振也”,“金声”钟的声音,始,“玉振”磬的声音,终。这也是办事要“有始有终”成语的来源。“金声玉振”是明代大书法家胡缵宗题定的。
“二柏担一孔”。过玉振坊这个单孔的石拱桥,东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称“二柏担一孔”。这桥名曰:“泮水桥”与行宫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义为“盼水”。过去读孔孟之书,考上高等学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买卖盼发财,过日子盼兴旺。
下马碑。庙墙外东西各立一块石碑,公元1191年专立的下马碑,下轿碑。西边的碑早毁坏,东边这块碑上写“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过去文武官员、庶民百姓从此路过下轿下马徒步而行,以示对圣人孔子、孔庙的尊敬。
棂星门。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制改铁石的。“棂星门”系乾隆御笔。相传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个掌管文化的星叫“棂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圣人孔子与天上管文化的星联系起来,说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过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说法。
太和元气坊。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极赞圣人孔子的思想,主张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万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阴阳之合”,称“太和”之气是最基本的东西,宇宙之太和,人间之元气。“太和元气”系山东巡抚曾铣手书。
至圣庙坊。明代所建“至圣庙坊”,是汉白玉的,上饰火焰宝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这道院的东西对衬各建一处很奇特的牌坊,木制角棱环绕,千头万续,下有八个怪兽,叫“天龙神狮”,相传孔庙威严灵感,可驱除邪恶,匡扶正义。东边牌坊上书:“德侔天地”,说圣人孔子的思想主张给人类的好处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边的牌坊上书“道冠古今”,赞圣人孔子思想、办法古今都是盖世之冠。
圣时门。三门并列,四道台皆同上,中央盘龙。此门命名来源于孟子,对古代四位圣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圣人孔子,孟子把四圣人的圣迹归纳为四句话: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圣人孔子圣之时者也。“圣时”极赞圣人孔子思想主张经久不衰,是适合时代的圣人。皇帝来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礼”,走圣时门;历代“衍圣公”出生时打开“圣时门”,除这两种情况外,此门不轻易开启。都走快覩门、仰高门。
快覩门,取先睹为快之意。就是说圣人孔子的学问“五经四书”,谁先学谁先有文化,谁先学谁先有知识,争相学习,以先见到先读为快乐。
仰高门。根据颜回赞扬圣人孔子的一段话命名的。颜回说,夫子之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赞圣人孔子学问向上看不到顶,叫“弥高”,学起来文言文很难懂,叫“弥坚”,高不是高不可攀,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学到的。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说我以礼。”俺老师循循善诱,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礼节。
汉石人。仰高门里亭子里有两位历史价值很高的汉石人,一位是“亭长”,(汉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门之卒,都是鲁王墓前守卫的。石人被历代金石学家所重视,对研究汉代服装和文字有重要价值。
孔府是衙宅合一,园宅结合的范例
孔庙的东侧是孔府,是圣人孔子嫡长孙世袭的府第。始建于宋代,经历代不断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占地200余亩,有房舍480余间。官衙和住宅建在一起,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贵族庄园,衙署大堂用于接受皇帝颁发的圣旨,或处理家族内事务。孔府后院有一座花园,幽雅清新,布局别具匠心,可称园林佳作,也是园宅结合的范例。孔府藏有大量的历史档案、传世文物,历代服饰和用具等,都及其珍贵。
孔林是延续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孔林又称至圣林,在曲阜城北门外,占地3000亩,周围砖砌林墙长达14里,是圣人孔子和他的后代子孙们的家族墓地。孔林内柏桧夹道,进入孔林要经过1200米的墓道,然后穿过石牌坊、石桥、甬道、到达圣人孔子墓前。圣人孔子的坟墓封土高6米,墓东是圣人孔子之子孔鲤和他的孙子孔伋的坟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还存有石雕的华表、石人、石兽。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当时被封爵位的品级设置的,整个孔林延用2520xx年,内有坟冢十余万座。其延续时间之久,模葬之多,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
关于山东十二大心得体会精选篇5
各位团友:大家好,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刘x,大家可以叫我小刘。很高兴此次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希望大家对我的工作多多支持。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的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千佛山。
千佛山历史悠久,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千佛山,古城历山”,至今算来,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相传古时候大舜帝曾经在此山下耕种,所以千佛山又称“舜耕山”。是人民祭祀舜耕的地方。这里每年都在搞“迁祓(fú)”仪式,借以除恶。“迁祓”就是“迁居高处,祓除不祥”,因“迁祓”于“千佛”谐音,后人就将此山称为千佛山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隋唐时期,山东境内佛教昌盛,善男信女在山的崖壁上雕凿了许多佛像,兴建了千佛寺,所以称为千佛山。
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占地166公顷,距离市中心2.5千米,于1959年开辟为公园。主要有兴国禅寺、历山院、大舜石图园、万佛洞、文昌阁、弥勒胜苑和辛亥革命烈士陵园等景点。
现在我们来到了千佛山公园的北门,北门为正门。迎面看到的是气势宏伟的四柱三楼石坊,“千佛山”三个字是1920xx年6月由本寺和尚行洹书字后募立而成。进门后,路两旁是石雕的十八罗汉,他们表情各异,姿态各异,有的怒目而视,有的笑容可掬,形象生动而丰富,给人以艺术享受。
我们面前这尊侧身卧佛像是佛祖释迦摩尼的涅盘像,长10米,重50吨,姿态款款,仪表雍容,面颊丰富,双肩宽阔,肉髻(jì)螺发,双耳垂肩,眉目修长,双眼微睁,胸部装有寓意祥瑞的“卐”字符号,给人以慈祥的感觉,信佛的朋友可以拜拜,以祈求佛祖保佑。
观音菩萨,是古代东方最著名的慈悲善神。在中国,观音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古语所谓“家家有弥勒,户户有观音“,反映了观音信仰在中华大地普遍盛行和在民众中的深远影响。现在我们来到了观音园里看到的白衣观音,她身高15米,矗立在水池中央,法相慈蔼,可近可亲。池周围是各种观音的化身,分别是:自在观音、送子观音、数珠观音、渡海观音、杨柳观音等26尊。
好了各位,拜完了观音菩萨咱们开始登山。登山路有两条,我们从西路上山,东路下山。大家看我们前面的这个小亭叫做唐槐亭,建于1957年,又叫四面亭,这里原址是秦琼庙。庙里有唐王李世民和他的大将秦琼的塑像。现在庙已经不存在了,在原址建了这座唐槐亭。旁边的这棵唐槐,又称秦琼拴马槐。传说秦琼很孝顺,每年都来千佛山为自己的老母亲进香,为了表达对母亲的一片孝心,上山从来不骑马,而是将马拴在这棵树上。大家看,这棵古槐树干已经空了,但有一颗幼槐穿过树洞茁然生长,就像自己的母亲抱着孩子一样,所以这棵树又叫“母抱子槐”,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
我们前面横跨登山盘道的牌坊叫齐烟九点坊,上书“齐烟九点”四字,坊后书有“仰观俯察”四字。牌坊是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历城县令叶圭(guī)书主持修建。“齐烟九点”也是他写的。“仰观俯察”是从《兰亭序》书帖中勾勒放大而成。
“齐烟九点”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诗《梦天》,诗中写道:“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意思是说,从高空俯瞰大地,中国九州小的就像九点烟尘,整个海洋也像一汪清水倾泻在杯中。
现在请大家继续随我前行,往上走是云径禅关坊,建于清乾隆初年。意思是说:寺院高耸,云雾缭绕,游人至此进入佛门圣地。背面“峰回路转”取自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借此形容此处地势的险峻。
爬上了最后一级台阶,我们来到了千佛山的主体建筑——兴国禅寺。兴国禅寺始建于隋开皇年间(581-600)当时称千佛寺。唐贞观年间(627—649)经扩建,改称为兴国禅寺。门口的一幅楹联是清末济南秀才杨兆庆书写的。上联是“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下联是“惊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意思是说:人世间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来到这里都会被寺院晚间的鼓声和清晨的钟声所惊醒,从而抛弃名利和欲望;僧人吟诵经文的声音可以把人世间苦海迷失道路的人唤回来,从而使他们走向通往极乐世界的道路。寺院左右是钟鼓楼,三者连为一体,钟乃铜制,高1米多。
现在我们迎门进入的是天王殿,坐东朝西,东西两侧分别是大肚弥勒佛和金刚韦驮。北侧架长廊,南侧为千佛崖,镌刻佛像多尊。
大雄宝殿在寺院得东侧,坐东朝西,殿内正中莲花座上供奉的是佛祖释迦摩尼,两侧是菩萨、罗汉。北侧分别是:大行普贤菩萨、阿难陀多闻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罗睺罗密行第一、舍利佛智慧第一、优婆离持律第一;南侧由东向西以此为:大智文殊菩萨、摩诃迦叶头陀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须萨提解空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释迦牟尼背后,南无观世音菩萨面东站立,左右立童子。玉佛殿在大雄宝殿的北侧,坐北朝南,殿中央佛龛内供奉释迦如来坐像,白玉石质,由泰国请来。玉佛西侧佛龛内,供奉着地藏王菩萨。菩萨殿在大雄宝殿南侧,坐南朝北,中央佛殿内供奉着观世音菩萨,东西两侧分别是地藏王菩萨、千手观音菩萨。菩萨殿西面为达摩祖师殿。
兴国禅寺南崖壁为千佛崖,开凿于隋开皇七到二十年(587—649),共9窟,130尊佛像。千佛崖由东向西以此依次是龙泉洞、极乐洞和黔娄洞。
黔娄洞是纪念战国时期齐国隐士黔娄子的,洞深10余米。黔娄为周代齐国人,一生安贫乐道,为人正直,修身清节,不事王侯,在这里凿洞为生,隐居于此,终年不下山,家境贫寒。传说他临终时衣不遮体,盖在身上的被子又短又小,盖上头盖不上脚。曾子的孙子曾西说:将被子斜着就能盖上了。但黔娄的妻子说:“斜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先生生前刚正不阿,死后怎么能违背先生的意志呢?”于是就这样埋葬了他。后人对黔娄的妻子评价也很高,称她是“嫁于黔娄百事乖”。
出兴国禅寺东门10余米,我们来到了历山院,为了弘扬大舜文化,所以将这个院落命名为历山院。历山院里曾建有观音堂。如今主要建筑有三圣殿、舜祠、鲁班祠等。
现在来到这这个殿叫做三圣殿,里面供奉的尧、舜、禹。三圣殿往东走为舜祠,也称舜帝庙、重华宫,是纪念大舜帝的祠堂。祠堂正中坐着舜帝,左右是他的妻子娥皇和女英。舜帝因为眼中有两个瞳孔,所以人们叫他重华,史称虞舜。他的父亲是个瞎子,人称瞽叟,善于鼓瑟。舜母早亡,瞽叟又续娶了妻子。继母生了弟弟、妹妹后百般虐待大舜。当时的尧帝年事以高希望找个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大臣们认为大舜德才兼备,心地宽厚、孝敬父母于是就举荐舜。为了考察大舜,尧又把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让自己的九个儿子伴随着他。结果在大舜的感召下,娥皇、女英不敢以帝女自娇,尧的儿子们懂得兄弟友爱。舜的弟弟象几次伙同母亲要害舜,多亏妹妹和妻子的帮助,舜才一次次躲过灾难。虽然弟弟、母亲多次陷害,但是舜依然对他们非常关照,后来象被感化,以至于后来舜帝死于湖南九嶷山,象不计劳苦,亲自去祭祀大舜。舜61岁正式继承尧位,主持天下大事。晚年南方巡视,不幸去世,终年110岁。舜死后,他的两位妻子哭着去南方,并投入湘水而死。现在南方的湘水女神就是指的娥皇和女英。她们两人的眼泪滴到了一种竹子上,斑斑点点,就成了现在的湘妃竹。
舜祠再向东就是鲁班祠,因为鲁班被誉为“建筑和木器行业的祖师爷”所以在此建祠纪念。在舜祠的背面有一览亭,此处是观赏风景的最佳位置。从这里瞻望泉城,遥望高楼大厦,夜晚将至,万家灯火,星光点点,历历在目,泉城的美景一览无余。此外还有:碧霞祠、文昌阁,万佛洞景点有兴趣的朋友现在可以自由参观一下了,我们半小时后去正门集合。请大家一定要记住集合时间。
好了各位,千佛山就参观到这里,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