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育随笔爱哭的孩子(精选8篇)

daniel 0 2023-10-24

小班教育随笔爱哭的孩子篇1

每天午睡小朋友们仿佛有无穷的精力,都特别兴奋,就是不愿意睡觉。由于晚上没睡好觉,我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哈欠,随即,泪水充满了眼眶。若琳看见了,好奇的看着我,问:“老师,你怎么哭了?”“我没哭。”“没哭怎么眼里都是眼泪啊?”我笑了:“那你猜猜,我的眼里怎么会有泪呢?”晨晨挠挠头:“是因为我不愿意睡觉吗……不对,老师你刚才打了个哈欠,所以你流泪了。”“对啊!若琳真棒!观察的真仔细。那你知不知道老师打哈欠流眼泪是开心还是不开心呢?”若琳低下头想了一会,说:“老师,你是不是想睡觉啊,困了打哈欠可难受了,那我们一起睡觉吧。”从那以后,若琳每天中午都睡午觉,而且睡得很香很甜。

中班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分辨能力也有所增长,对于特别淘气的孩子我们要有耐心的跟他们说清楚怎样做才会让别人开心,怎样做一个好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个做“好孩子”的愿望。

小班教育随笔爱哭的孩子篇2

今日早上,我在打扫卫生时,李明小朋友的母亲跑来对我说:“教师,你把李明领进来好吗?”我惊奇地问:“李明在哪?他怎样不进来?”妈妈着急地说:“他今日早上不愿来幼儿园,此刻在幼儿园门口,就是不进来。”我放下手中的活跟着李明的’妈妈来到幼儿园门口,只见李明在车上边哭边喊:“我不上幼儿园,我不上幼儿园!”我过去问他:“你为什么哭?”他看了我一眼,更悲痛地哭了起来。

我好不容易、哄他来到活动室,让他坐下,等他母亲走后,我蹲下身子,抚摸着他的头说:“李明,你能不能悄悄地告诉教师,你为什么哭吗?”他满眼泪水地说:“教师,我想跳舞,你能不能跟舞蹈教师说一声,让我跳舞吗?”我一听,最终明白了,原先舞蹈教师在排节目时,嫌他动作不到位,昨日把他裁了下来。我说:“咱们不跟舞蹈教师练舞蹈了,教师看你走的模特步很棒,那你就参加咱们班的节目吧!”他说:“教师,我能行吗?你会不会又不用我了?”我说:“不会的!”只见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趴在我的身上说:“教师你真好!”

从这件事上,我们能够看出孩子们的自尊心是多么的强,那我期望各位教师在处理孩子们每件事情上,能多研究以下孩子们的感受!

总之,教师或者家长们需要耐心地引导爱哭的孩子们,帮助他们发展出更好的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能力。小班教育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挑战,但也同样充满了喜悦和收获。希望本文的小班教育随笔爱哭的孩子内容对你有帮助。

小班教育随笔爱哭的孩子篇3

诚诚是中班转学过来的,刚来时,他经常哭,并且嘴巴里也会经常说:“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和鼓励之后,慢慢的学会了适应新环境,也能与同伴友好的一起玩。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发现诚诚也会经常哭。不小心把碗打翻了,老师问为什么会打翻时他会哭;和同伴在打架,老师问怎么会打架他也会哭,有时还会说:“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有时翘凳子不小心摔跤,他会马上皱紧眉头嘟着嘴巴说:“我又不是故意的”,然后眼泪边哗哗流下来了……

针对诚诚最近的表现,我采取和诚诚一起分析、理解为主的策略,尽量帮助他意识到问题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一味的埋怨别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适当之处,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及时改正,才会有进步。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引导和鼓励,诚诚哭的次数有所减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会主动认错,这是一个大进步。但是还是有待于一次次的提高,争取有大的进步。

经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对于孩子哭鼻子的情况出现,老师要先理解然后慢慢纠正少批评,不然会使孩子心里紧张,影响身心健康的成长。正确引导不论是对于小班的孩子还是大班的孩子都很有效果,让孩子向着好的方面进步而不是产生叛逆,这也是教育的艺术。

小班教育随笔爱哭的孩子篇4

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孩子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要能够宽容地对待孩子的想法和创作,逐步的引导他们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创作,在评价孩子们的作品时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评价,不能单纯地说“好不好”“像不像”“对不对”,而应该考虑幼儿融入其中的创作思维和情感,不能伤害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幼儿对很多东西都充满好奇,想尝试一下,因此幼儿启蒙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玩的工作,在玩中激发灵感,在玩中自主创作,在玩中增长知识,如:我们在开展主题活动《风筝》时:在“欣赏风筝——收住风筝——画风筝——制作风筝——放风筝”一系列活动中,孩子们无时无刻的沉浸在兴奋中,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运用语言、图像加以梳理,使脑海中的形象更加清晰,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于是,他们画出了自己心目中最漂亮地风筝,形态各异,惟妙惟肖,但毫无造作之感,这才是真正的儿童画。在制作风筝时,他们剪、粘、折、捆乐此不疲、奇思妙想,制作出不同风格的燕子风筝、悟空风筝、金鱼风筝、奥特曼风筝等。在风筝展示会上,孩子们一边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一边赞叹他人的成果。同时不断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风筝,激发了他们不断的进取心。

小班教育随笔爱哭的孩子篇5

美国学者史蒂芬、利汉斯曾指出:“2——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在激发出来。“如:张衡数星星、曹冲称象、骆宾王作诗、爱迪生孵蛋、牛顿自制小风车等这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才,都是在童年时期表现出了独特的创造性。然而,没有培养创造性的环境和教育,富有创造性的“小神童”不能成为伟大的发明家。创造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起点也必然是创造性的萌芽,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担负起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使命。

教师要正确对待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创新思想,要报有宽容之心,如果一味死板的要求幼儿去“创新”,势必会把孩子引导上另外一条模式化的道路,是他们在教师引导下出现同样的“创新”思维,其实这根本不是“创新”,而是另外一种因袭。在引导孩子们活动时,不要对他们过多的干预,不要提过多的不合实际的要求,更不能以自己的思路去引导孩子按照既定的模式去“创新”,这样反倒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尊重幼儿,尊重他们创造力的自然发展,尊重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这是我们教师在面对幼儿创造时最重要的任务。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孩子创造性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过分关注创造的结果,要使幼儿在创造过程中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发展。比如:孩子画了绿色的太阳,蓝色的大树,怪物一样的人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孩子敢于去尝试,保护孩子的创造的兴趣,尊重他们创造的过程,孩子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他们杂乱无章的涂抹,正是他们感知色彩、形体的阶段,也是孩子不同与成人的可爱之处。幼儿阶段我们要做的不是如何让他们画得像,而是如何让他们大胆的画,要好好珍惜和培育他们的创造力,而不是用成人的所谓正确观念去扼杀他们的创造本能。

总之,孩子们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模式,而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创新,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从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改变了孩子的思维方式,给孩子插上了一双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思维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小班教育随笔爱哭的孩子篇6

甜甜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女孩,不愿与小朋友交往,也不愿与老师交流;更不愿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

下午,孩子在区域角内活动,甜甜也不看小朋友玩,只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于是我走过去:“甜甜跟小朋友一起去玩呀。”她摇摇头。你看小朋友玩的多开心呀,你也去吧!我继续努力劝说她。可她还是不愿。来,跟老师一起过去玩,我拉着甜甜想让她进入活动,可还没走几步,她就哭起来,嘴里说:“我不要玩,我不要玩。”

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家访,得知甜甜从小由奶奶带,爸爸妈妈虽然也在身边,但工作较忙,平时不大管教孩子,而甜甜也特别依恋奶奶。我利用户外活动时,有意识地多与她交流。到她的身边,问问她自己的一些兴趣及有关她的事情。在交谈中运用亲切的`语气和她说话,并利用一些辅助性的举动来加强幼儿的亲切感,如拍拍她的小手、摸摸她的头等,让甜甜感到老师也是喜欢她的,让她感到老师的关爱,慢慢地学会愿意与老师交谈。发现她与一小朋友说话了,就马上表扬,让她意识到与小朋友交往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她,让她在孩子面前树立起自信心。主动创造让孩子合群的条件,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四次我想总有成功的一天。

小班教育随笔爱哭的孩子篇7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升入中班啦,我们也迎来了几位新的小朋友,其中有一位叫李瑞轩的小男生,来学校的那一天他一直在哭泣,怎么哄也哄不好,老师们头都大了。

李瑞轩和妈妈一起走进了教室,熟悉了一下教室的环境,可是当妈妈要走了的时候,他突然哇哇大哭起来,妈妈赶紧的走了,老师把他抱过来,怎么哄也哄不好,就是要找妈妈,我说那咱们去玩玩具吧,他瞬间被玩具自吸引了过去,玩了一会就要找妈妈,一直反反复复的,终于不哭了,很开心的玩了一上午,可是到了中午午休的时候又开始哭泣了,吵得班里的小朋友都不睡觉,我就把他领出去转一转,我就问他为什么不睡觉啊,李瑞轩告诉我不想在学校里睡觉,因为学校里是关着窗户的,家里不关窗户,小朋友实在是太可爱了,这就是小朋友不愿意睡觉的理由,那我说我把窗户给你打开你睡不睡啊,他说那也不睡,我就想回家睡,然后我就把他领到了办公室让他坐在那里玩一会,然后我就看见他一点头一点头的打盹了,我就过去问他要不要回教室睡觉啊,然后他就突然精神了,不要回教室,孩子真是太可爱了。

他来到我们班也已经有一个星期了,从每天的哭泣到现在的适应,虽然早上来也会哭泣,但是就哭一会就好了,虽然中午还是说不要睡觉,但是一会也还是睡了,李瑞轩渐渐的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希望李瑞轩小朋友能过开心快乐每一天!

小班教育随笔爱哭的孩子篇8

玩具是孩子的最爱,每一天区域活动时间总有10几个孩子在建构区玩的不亦乐乎,可是玩完玩具后总有孩子不把玩具收拾好就到另一个区域玩去了,教师不得不跟在后面收拾。怎样办呢怎样纠正孩子不好的习惯呢

我想了想,于是在班里开展了一个“玩具要回家”的游戏,我事先录制好了表扬的语言和哭的声音,游戏中能收拾好的孩子就能得到玩具娃娃的表扬,并奖励一个贴花,落下玩具的’孩子妈妈就哭,孩子们在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在不知不觉中纠正了不良的坏习惯。

经过游戏孩子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玩具玩完后必须要送回家,不然他见不到妈妈会很悲痛很难过的。

  • 下一篇:学习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讲话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上一篇:银行管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