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感想(精选9篇)

daniel 0 2023-10-24

脱贫攻坚感想

一、脱贫攻坚脱贫目标

“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二、脱贫攻坚感想(精选40篇)

“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脱贫攻坚感想(精选40篇),希望大家喜欢。

脱贫攻坚感想40篇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创造了减贫的好成绩。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过去一年,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人;同时,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约400个贫困县,近3万个贫困村,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仍然不少,所剩深度贫困地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在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正如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人指出的,当前脱贫攻坚战中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大,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存在薄弱环节,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有待健全,帮扶工作方式方法不够精准……可以说,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仍需付出艰辛努力。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跟突出问题较劲。“整治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清除‘留影式’入户、‘卷宗式’总结等现象,想办法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具体工作上来”。代表委员们的呼吁提醒我们,脱贫攻坚必须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开对“药方子”,才能拔除“病根子”。脱真贫、真脱贫,才能确保脱贫成效获得群众认可,才能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咬定目标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脱贫攻坚感想3篇2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疫情防控,中国人民手连手众志成城、青年干部心系心奉献无私;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创新发展,青年干部都要担当好使命职责,书写好壮美新篇。作为一名基层青年组工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践行新时期使命担当,在基层既能“吃苦”、又能“品甜”,才能得出发展“真滋味”。

在基层吃得勤勉砥砺“苦”,披荆斩棘向前。

2020年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无论是疫情防控“一个螺丝不能松”,还是打通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都体现着坚守与付出。“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作为青年组工干部,更应该从2020年的经验成果中汲取精神能量,把基层作为工作耕耘的“广阔田野”,扎根深入,勤勉躬行,为新的一年把基层工作做得更好、更牢、更有力而不懈奋斗,能“流汗”、能“吃苦”,攻坚克难、打通问题。

在基层品得为民奉献“甜”,矢志初心不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不改的初心信念,是红色基因永续传承的坚实内核,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建设。“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作为青年组工干部,要在基层工作中“弯得下腰”,为人民奔波付出就是最甜的,解决人民难题看百姓露出笑脸就是最幸福的,只有把为民初心落实到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才能让基层组织工作涌活人民的“新活力”,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在基层获得发展担当“真”,继续乘风破浪。

“长风破浪正此时”,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处,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点,惟有在基层锻炼发展自己,成长为合格的“组工担当”,才能符合时代要求与发展需要,在高质量发展、高效率落实中乘风破浪、勇立潮头。广大青年组工干部应该把基层工作作为“磨刀石”,迈开双腿、竖起耳朵,通过实践和民声来改进自己的工作思维与方式方法,把组工发展作为乡镇“日常”,努力成为乡镇基层的“活跃因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民辛苦为民甜。”只有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昂扬为民服务的信念,才能在实干作为中写得真章,展现青春的坚实担当。

脱贫攻坚感想篇3

11月23日,随着中国贫困人口最多的贵州省实现了贫困县“清零”,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

从2014年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22个省区市832个贫困县,到2020年11月23日全部脱贫。是什么让中国这个贫困人口大国仅用了6年时间实现全部脱贫?

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实现脱贫攻坚的制胜法宝。脱贫攻坚战中,基层党组织和一线党员深刻领悟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摆明政治立场,牢牢把握国家领导人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内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政治明白人。并举一反三,自我反省,主动作为,将思想意识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用党的建设决胜脱贫攻坚战。以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为重点,重点是整顿了软弱涣散党组织,培训党支部书记,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的作用。把党员组织起来,带领群众走致富路线,把群众动员起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步路”,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打牢坚实基础。

始终坚持不忘初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这场战役中,广大党组织和党员始终把脱贫攻坚当成最大的政治考验来抓,立足实际,将脱贫攻坚工作融入到平时的工作当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密切联系贫困群众,深入搞好调查研究,实施针对贫困群众需要的政策,产业通过帮扶使他们脱贫并且不反贫。

监督力度加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保好驾护好航。在脱贫攻坚战中,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上级要求,回应群众呼声,狠抓扶贫领域的监督执纪问责,以铁的纪律护航脱贫攻坚,以扶贫问责倒逼扶贫攻坚,敢于向扶贫领域中的违法乱纪问题亮剑,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

脱贫攻坚感想篇4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千载难题历史性地划上句号,这是亘古未有的壮举。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脱贫攻坚,造就了一批改写命运的奋斗者,也锻打了一批同群众鱼水情深的“领路人”。8年间,中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全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年间,累计300多万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和数百万名基层工作者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也让“共产党员”这个名字在脱贫一线熠熠生辉;他们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也让自己的初心在带领乡亲们奔小康的过程中淬炼。

贫困的产生背后有错综复杂的因素,消灭贫困需要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也需要外部力量来拉一把、帮一下。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扶贫干部的作用至关重要。我们不会忘记,燕赵大地上一批又一批好党员、好干部,胸怀改变贫困群众命运的豪情,背起行囊,走出机关,走进一个又一个深沟巨壑,向贫困发起冲锋。皮肤黝黑、脚上沾满泥巴,看上去跟农民无异,孙国亮在张家口四十亩滩村驻村扶贫一干数年,带领村民们摘掉了穷帽子;一心一意和群众一起改变穷村旧貌,扶贫工作期满乡亲们联名写信要他“留下来”,张端树也由此成为平山县南文都村第688名村民……万千扶贫干部的心血与汗水,实实在在改变着贫困群众的生活,清清楚楚映照出百年大党的为民本色。

赤子之心,始终因人民而火热、为人民而火热。扶贫干部们点燃困难群众生活的希望,又何尝不是在照亮自己的内心。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最能砥砺初心,最能磨炼意志,也最能升华民胞物与的情怀与境界。有干部曾讲,驻村扶贫之后,每当有困难群众跟他说感谢党感谢政府的时候,他总是觉得内心有愧,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这种感觉之前很少这么强烈过。也有人说,一开始撇家舍业来到落后的山村,心理落差其实挺大的,但几年之后看到山间果实压满枝头,人们脸上挂着藏不住的笑容时,他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能沉淀多少真情。相信在经历过脱贫攻坚的锤炼之后,不管这些党员干部未来走向什么样的岗位、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一定会时时不忘把“初心”这两个字在灵魂深处反复擦拭。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新起点上再出发,“排头兵”“领路人”仍然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冲在第一线、站到最前沿,带着乡亲们奏响美好生活的协奏曲,在广袤的大地上绘就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脱贫攻坚感想篇5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摆脱贫困,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广大基层干部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百年来,共产党人带领着亿万人民乘风破浪、昂扬奋进,从嘉兴南湖的一叶扁舟,发展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强国号”巨轮。“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进入2021年,开启“十四五”新时期,这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蓝图绘就千般景,扬帆破浪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当有继续大踏步前进的凌云志,对照“时间表”“路线图”谋发展、强推进;当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担当,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传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接力棒”,让高质量发展的列车跑出“加速度”;当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新作为,千方百计多解决一些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最美的风景在下一程。2021年,我们要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实干家、追梦人,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乘风破浪,勇毅前行,续写中华民族复兴新篇章。

脱贫攻坚感想3篇6

2020年,注定不平凡。不仅仅是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更是因为在严峻复杂的疫情挑战下,中国誓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不平凡的年份,不平凡的梦想,决定着全国两会的脱贫议题备受瞩目,决定着代表委员的扶贫建言备受期待。

作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一项工作,脱贫攻坚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头大事。2019年,在内蒙古代表团嘱咐“打好脱贫攻坚战”,在甘肃代表团强调“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在河南代表团强调“按时按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在福建代表团要求“增强脱贫措施的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连续7年在全国两会同代表委员共商脱贫攻坚大计,那些重要的指示和金句,不仅成为深入人心的理念,更转化为务实有效的基层行动。因而,百姓更加期盼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脱贫攻坚决胜决战铺下决心的“压舱石”、夯入信心的“定盘星”。

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时间记录着沧海桑田、初心不改,书写着岁月豪迈、硕果累累。目前,全国贫困人口还有551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全国贫困县减至52个,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尽管我们已经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但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时间紧迫,形势严峻,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来就极具挑战,疫情又增加了难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集中力量啃下脱贫硬骨头,多措并举巩固成果”。全国两会召开,再动员、再部署是题中之义,目的就是要响鼓重锤,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然而,随着越来越多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一些地方出现了工作重点转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的现象。“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全国两会既是戮力同心的“议事厅”,又是拼搏奋进的“加油站”。当此之时,代表委员更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指示为指引,认真建言资政,以务实的态度,最大限度汲取民意、提振信心,激发“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的战斗力,为脱贫攻坚凝神聚气。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战贫叠加战“疫”,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最后冲刺、打赢这场硬仗,怎样巩固成果防止返贫,又如何在脱贫之后做好乡村振兴的衔接文章,将成为各地民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共同热议的话题。其中,许多难题亟待扎实研究、理性解决,许多矛盾急需谋划良策、寻找出路。代表委员们中间不乏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更应发挥联系面广、专业性强的优势,扛起“一言兴邦”“一言利民”的担当,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瞻望前路,脱贫攻坚依然任务繁重,所有中华儿女都在期盼,代表委员们议政建言的担子不轻。为了让脱贫摘帽成为“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期待两会会场上传出更多求真务实的好声音。

脱贫攻坚感想3篇7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这铿锵有力的八个字,饱含习近平主席对新一年的殷切期盼。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应当按照习近平主席的期望与要求,燃起坚定的奋斗信念,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奋斗无止境,要用决心筑牢奋斗的根基,用初心践行奋斗的意义,用恒心完成奋斗的梦想,绵绵发力、久久为功,将“奋斗”化虚为实,接续谱写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华丽篇章。

下定决心,立稳脚跟,让奋斗的根基更加牢固。

决心是改变的源头力量,在脱贫攻坚战中,中国共产党正是坚定了“愚公移山志”般的决心,量化攻坚任务,在泪与汗中砥砺奋斗取得了不朽的成绩。“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基层工作是所有工作开展的根基,刚接触基层工作的我在田间地头的穿梭中深深体会到做好基层工作如同“小蚂蚁啃大骨头”——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基层干部一定要下定扎根基层的决心,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在家长里短的交流中摸察民意,在田间地头的穿梭里强筋健骨,在基层一线的工作中迅速成长。同时,我们必须坚定攻坚克难的决心,燃起“啃下硬骨头”的信心,才能在推进新的工作开展中立稳脚跟,量化任务,规划蓝图,完成使命。

坚守初心,不忘使命,给予奋斗不竭的精神动力。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子,我们必须永远牢记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胜利前进的不竭源泉,作为基层干部,我们与群众联系最为紧密,必须从思想到行动上始终贯穿“为民”二字,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终生不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每一段旅途中披荆斩棘,给予奋斗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一步步走向胜利的彼岸。

树立恒心,坚韧不拔,给奋斗插上克服万难的翅膀。

“山溜穿石”不止因其力量,更因其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磨杵成针”不止因其力度,更因其坚持不懈,持续发功。“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80多年前,我们的前辈夜渡滔滔于都河,脚踏万里长征路,用生命绘出改变中国前途命运的史诗。“唯有风雨兼程,才能无愧于人民重托,才能让我们的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基层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周期长,成果收效慢。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必须要有一颗坚定不移的恒心,用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贯穿工作始终,牢牢遏止各种退缩软弱之风,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击退“狂风骤雨”。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新的一年仍需不断奋斗,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用奋斗去填满,祖国的伟大复兴需要用奋斗去实现。我们要用决心谱好奋斗的开篇词,掌稳方向的舵盘;用初心贯穿奋斗的始末,连接繁茂的根与叶;用恒心谱好奋斗的高潮部分,荡出波澜壮阔。

脱贫攻坚感想篇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回溯八年脱贫攻坚历程,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帮助6000多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完成了人类史上的又一壮举。在目标任务达成之际,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脱贫攻坚解决的是绝对贫困问题,一部分脱贫户仍在现行贫困标准线上徘徊,抗风险能力不足,返贫风险极大。对此,必须更加重视“防返贫”,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

全域评估返贫风险“清底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脱贫攻坚虽然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但是由于致贫原因千差万别,一些贫困户返贫风险客观存在,尤其是现行贫困标准“巴边儿”脱贫户返贫风险最大。如果这些脱贫户脱贫后又返贫,势必削弱党委政府公信度、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此,在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要及时对脱贫攻坚成效进行“回头看”,对脱贫户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结合脱贫户致贫原因,模拟最坏的情况发生下,根据现行贫困标准,对脱贫户短期、中期、长期返贫风险进行预判,有效评估脱贫户返贫风险指数,并根据返贫风险指数进行分级分类精准归档、管控,做到全面掌握情况、不漏一户一人。

全力帮扶重点对象“补短板”。

从一般规律看,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大规模返贫概率极低。当前,关键是要防止有返贫风险的脱贫户返贫,这是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的重点任务。党中央明确提出,“要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也是充分考虑到了部分贫困户存在返贫风险的实际问题,对保持政策延续性作出明确规定,为各地“防返贫”提供了政策保障。对于地方党委政府而言,要更加注重优化帮扶资源配置,根据脱贫户返贫风险指数,推动帮扶政策、帮扶资金、帮扶力量精准分配、有效供给,全力帮扶重点对象“防返贫”,最大程度提升“防返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常监管”。

从扶贫实践看,贫困户致贫原因具有多样性、隐蔽性、可逆性特征,有的是因病、因残等客观原因致贫,有的是自身懒惰、观念落后等主观原因致贫,并且致贫原因往往交织转化,这些现象既为脱贫攻坚增加了难度,同样也为“防返贫”增加了难度。当前我们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效“防返贫”阶段,要注重用好制度化手段,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既抓重点对象帮扶,又抓全域动态监测,强化区域性整体监测,推动省市县乡村五级建立相应动态监测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员、志愿者、帮扶干部、群众的作用,持续跟踪脱贫户收入变化情况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落实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精准帮扶,动态清零。

大抓乡村经济发展“培元气”。

发展才是硬道理。当乡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村民生活质量水平都得到较大提升,返贫风险也就会自然化解。客观来讲,脱贫攻坚战打响的八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向乡村基层,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多来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同步推进、相互促进,也为乡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善于用好现有优势条件,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部署,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是以乡村产业培育壮大为引擎,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以乡村整体性发展带动脱贫户持续增收致富。

脱贫攻坚感想篇9

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1日发布。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当前正处于“十四五”开局的关键时期,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助力乡村振兴这棵大树“枝繁叶茂”,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让政策“落地生根”,在抓紧抓实中顺利推进工作。俗话说,“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党中央制定出台的各项惠农方针政策,能否在基层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政策措施的最终成效。今天,我们迎来了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新发展阶段上,做好“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必须切实打牢基层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推动和实施功能,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的干事创业活力,有力推动各项农业农村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为农村稳定和经济全面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让建设“遍地开花”,在协调发展中实现全面振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工作任务,必须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巩固和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同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坚持党的领导,锤炼干部队伍,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立足各地实际,充分发挥好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让振兴乡村成为全社会共同行动,促进农业生产高质高效,乡村环境宜居宜业,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基础。

让农民“丰衣足食”,在增收致富中迎来美好生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农村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结合农民的实际需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进一步激发农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必须推动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乡村振兴集聚人才,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增收机会,持续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从而有效地带动广大农民积极建设乡村、发展经济,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强大助力。

  • 下一篇:村监督委员会主任工作总结(精选2篇)
    上一篇:双优化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总结(精选4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