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大寿祝寿贺词,八十大寿祝寿贺词 耄耋(整理4篇 )

daniel 0 2023-11-03

有关八十大寿祝寿贺词(推荐)篇1

尊敬的母亲大人,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亲朋好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此聚会,隆重庆贺家母八十寿辰。各位长辈、各位亲朋好友不辞辛劳,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参加寿诞庆典。你们的到来,使得我们全家蓬荜生辉,为整个庆典活动营造了喜庆祥和的氛围,让我们感到无比的喜悦和幸福。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我谨代表我们全家对各位长辈,各位亲朋好友的光临,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祝大家:三阳开泰、四时通达、五福盈门、八面进财!(鞠躬)

“千秋德作首,百善孝为先”。母亲大人把我们兄妹六人养育大,历经了风霜,受尽了苦难。为此,我代表我们兄妹六人感谢母亲大人的养育之恩。

祝愿母亲大人:福似甘泉涌,寿如旭日升!(向母亲鞠躬)

各位亲朋好友,办寿大事不敢怠慢,但是由于人多事杂,加之家庭条件有限,有些地方照顾不周,有些亲朋好友还没有请到。请各位多多原谅,多多包涵!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此次为母亲大人举办寿诞庆典,得到周围乡亲和街坊邻里的鼎力支持,不胜感激。在此,我代表我们全家,向各位表示最衷心的感谢!(鞠躬)以后我也会象大家一样,尽我的能力慢慢酬劳!

最后,我再一次代表我们全家向各位长辈,各位亲朋好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希望再过十年,我们为母亲大人九十大寿而再次聚首!

借此机会,我先敬大家薄酒一杯,祝福:

——所有长辈们身安体健,幸福长寿!

——所有的兄弟姐妹们,前程似锦,事业辉煌!

——所有的小朋友们,学业进步,快乐成长!

——所有的亲朋好友,日子红红火火,身体健健康康,家庭和和美美,财源滚滚不断!

来,来杯!

有关八十大寿祝寿贺词(推荐)篇2

尊敬的长辈,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好!

又是一个万物争荣的盛夏,也到了x月花季盛开的时候,在公元20xx年x月x日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在这里为xxx老寿星,也是我的外公举行八十大寿仪式。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外公及其全家人、向在座的各位至以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说句实在话,我并没有播音员那磁性的嗓音,但为了表达我对外公的一片祝福心情,我满脸微笑地登上这主持的舞台,还希望大家能给我以掌声鼓励。

在这里我谨代表所有的家人,祝愿外公增福增寿增富贵,添光添彩添吉祥。

诸位朋友、各位来宾,今天真是群贤毕至,鼓舞欢欣。前来祝贺的有老朋友、亲属们,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来赴宴、祝福。这正是:亲朋共享天伦乐,欢声笑语寿满堂。在这里让我们共同祝愿老寿星寿比南山、天伦永享。

八十年风风雨雨、八十载生活沧桑。岁月的泪痕消消地爬上了他的额头,将外公的双鬓染成白霜。大千世界里,我们把心中的话语都洒向外公那宽厚慈爱的胸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认真工作,发奋图强”简单的话语,让子孙镌刻在心,永记不忘。外公的辛苦并没有白费,在他的教育下,子孙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为外公赢得了无尚的荣光。

让我们一起恭祝外公,福如东海,日月昌明。松鹤长春,春秋不老,古稀重新,欢乐远长。同时也祝愿在场嘉宾的每一位来宾都幸福安康!最后祝各位来嘉宾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让我们共同渡过这美好的时光。

有关八十大寿祝寿贺词(推荐)篇3

>

尊敬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

大家中午好!

今天是公元xx年的x月x号,在这热情似火的x月,我们欢聚一堂,共同为我爷爷xxx的80大寿送上我们最诚挚的祝福。请允许我代表寿星及其子孙对各位来宾的光临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谢意!

八十年风风雨雨,八十载生活苍桑。老人的一生辛苦并没有白费,在他的教育下,子女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为老人赢得了无尚的荣光。如今老寿星一家,正可谓儿子孝,儿媳能,女儿贤,女婿强,就是在校读书的孙子孙女们也是个个品学兼优捷报频传,真可谓是后继有人啊!

在今天这个开心、大喜的日子里,在此良辰吉时,我非常荣幸的宣布:——老寿星八十大寿生日庆典活动正式开始!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下面我们将在万众瞩目中,隆重请出今天的焦点、我们的主角、老寿星闪亮登场。朋友们,掌声响起来!

朵朵鲜花颗颗心,心心相连情谊深,祝愿寿星添福寿,寿似松柏万年青。那么,下面我们有请寿星的孙女和外孙登场敬献鲜花,表达孙辈的祝福。来,掌声响起!孙辈们把最真诚的祝福和最美好的祝愿融在鲜花中送给了我们台上的寿星,祝福寿星以后的生活像鲜花一样灿烂。

子孙拜寿在台前,敬老爱老美名传,和谐家庭人长寿,潇洒快乐度晚年。下面举行拜寿仪式。

请老寿星的全体子孙上堂拜寿

一拜,祝老寿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二拜,祝老寿星日月昌明、松鹤长春;

三拜,祝老寿星笑口常开、天伦永享。

这正是喜看儿女站堂前,只愿家风代代传。让我们共同祝愿老寿星增福增寿增富贵,添光添彩添吉祥。一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共创美好未来。

各位来宾,此时此刻,您们肯定也感受到了现场的喜庆的氛围,您们肯定也想对老寿星说点什么。下面,有请来宾代表梁平县军干所袁所长讲话。【主持人提议来宾鼓掌;‘掌声’】

来宾们有来宾的感情,东道主有东道主的心愿。接下来有请老寿星的儿子xx先生向全体来宾致答谢词。【主持人提议来宾鼓掌;‘掌声’】

为了给老寿星祝寿,我们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们用他们的真心真情、孝心和爱心共同铸造了隆隆的生日蛋糕,要在生日殿堂前亲自敬献给台上的父亲,来感谢父亲的养育之恩。有请儿女们献上生日蛋糕。下面请儿女们为老寿星点燃那象征八十辉煌的生日烛火。请奏响生日快乐歌。请我们的寿星和儿女们,孙辈们来到台前。亲爱的来宾们,这蛋糕象征着老寿星八十大寿,一层一层的蛋糕就是儿女一片一片的孝心,蛋糕中甜甜的、淡淡的奶香味也就象征着所有的儿女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现在,我们的生日烛光已经点燃,星星点点的烛光映红了寿星的笑脸,有请我们的寿星来默默地许个心愿,双手合十,老寿星请闭上双眼,默默地许个心愿,因为此时此刻,许的心愿呢一定能够实现,有这么多的亲朋好友,来到这里共同为老寿星家祝福祈祷,相信你的心愿在瞬间能够实现。好,睁开你的双眼,许愿完毕,请老寿星同儿女们共同吹灭这生日焟烛。一,二,三。来,掌声响起来,好,谢谢亲爱的朋友们。生日的烛火已经熄灭,但报答父辈养育之恩的激情之火却在每个人的心中燃起。愿人间充满爱,世间真情永长在。

接下来,有请老寿星切生日蛋糕。愿老寿星以后的生活永远甜甜蜜蜜,幸福永远。

有请音响师,奏响生日快乐歌。朋友们,让老寿星的儿女们、孙辈们和我们共同唱起那首经典美妙的歌曲——生日快乐歌!祝福老寿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希望他能够长命百岁,松柏长青,松鹤延年,希望老寿星一家都能够身体健康,万寿无疆。

百花争艳月儿圆,全家老少大团圆,团团圆圆祝大寿,福禄寿喜满家园。”请全体家属到主席台与寿星合影留念。有请摄影师对好镜头,留下这温馨甜蜜的家庭,留下这美满幸福一刻,留下这难忘的一瞬间,留下这永恒的纪念。

最后,祝台下的爷爷奶奶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祝叔叔阿姨身体健康,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幸福美满!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寿庆到此结束,有请老寿星起驾入席同大家共进寿宴。

有关八十大寿祝寿贺词(推荐)篇4

东京奥运会已经过去几个月,苏炳添以亚洲最好成绩、小组第一名跑进百米决赛的那一段视频仍被很多人发上社交媒体,他自己也常重温,但不是回味成为第一个决战奥运会百米的黄种人而带来的激动心情,而是反复研究对手,观察自己技术上的问题。成为专业运动员后的十几年里,他都是这样过来的,突破自己会获得一瞬间感性上的兴奋和激动,但很快,就又回归理性,琢磨自己还有没有进步空间,是不是哪里还可以更好。

“当运动员不就是这样吗?到了一个高度,就想要另一个高度。”苏炳添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东京奥运会结束不久,苏炳添度过了32岁生日,他心里很清楚,这个年纪在短跑项目上已经过了所谓黄金期,这倒也让他松弛下来,现在的目标变得很简单:能跑一年是一年,至于20__巴黎奥运会,“就先不想那么远”。

天天就知道训练

如果决赛能跑出半决赛的成绩,苏炳添可以拿到银牌,尽管他已经创造历史,体育迷们还是免不了替他遗憾。他的外籍教练兰迪·亨廷顿深感自责,认为是自己和团队没能为苏炳添在短时间内连跑两枪做足训练上的准备。但苏炳添能理性看待这个结果,他认为半决赛9秒83是超水平发挥,决赛的9秒98才是自己的真实水平。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过一个岭南文化在广东人身上造就出的鲜明特征,看似矛盾却辩证统一——生猛求变又理性淡定。这种性格在苏炳添身上格外凸显,无论在生活还是专业上,苏炳添始终是努力且务实的人,即便短暂被突如其来的事情干扰,他也可以很快回归问题的本质,清醒地寻找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陷在情绪里。也许正因如此,他拥有超越常人的自律,也使自己成为先进技术的受益者。

很多运动员在非赛季的休息日会稍微放松自己,苏炳添并不。他的表哥蔡健发曾经回忆,每次家庭聚会,大家都是吃吃喝喝,苏炳添从来不乱吃东西,不吃猪肉,更从来不喝酒。

为保证训练强度,苏炳添常年晚上十点准时上床,手机关机。有些人拿了好成绩,会在比赛结束当天庆祝到凌晨才休息,但20__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后,苏炳添依然在22点准时睡觉。他的发型十几年不变,出门就是运动服,身边的朋友说,苏炳添天天就知道训练,和训练无关的事他就没兴趣。苏炳添的初中体育老师杨永强回忆,他在学校田径队训练时,就从不缺勤,每次训练都积极参加,非常自律。

1989年8月29日,苏炳添出生于广东中山古镇。他从小就对自己的运动天赋有自信,尽管个子不高,但每次和同学比赛摸篮板,自己都不输他们。初一的一节体育课上,老师杨永强在沙坑边划了一道线,看谁能跳到那里,结果,苏炳添一跳就越了过去。课后,杨老师把苏炳添拉到一边,“有没有兴趣过来田径队?”这成为苏炳添运动生涯的起点。“从初中的时候就觉得,我在田径场上特别威风。”他在纪录片《逐梦者苏炳添》中说。

20__年11月,苏炳添第一次参加正规百米比赛——中山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他代表古镇中学以11秒72的成绩拿下冠军,这已经是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这个成绩吸引了中山市体校,同年12月,15岁的苏炳添被体校录取,开始接受专业训练,两年后,他毫无悬念地通过选拔,进入省队。

中国田径的传统训练模式沿袭自前苏联,以大负荷量、高强度的“苦练、狠练”为主,缺乏深刻的运动生物学理论支撑。直到20__年刘翔在大阪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10米栏获得冠军,提倡了很多年的“科学训练”和“国际交流”才真正被田径界广泛接受,尤其是第一次参加世锦赛便跻身半决赛的邢衍安的一番话,让很多教练员和高层管理者深受震动——“在没同刘翔、孙海平教练一起训练前,我的技术很差,现在改进了很多。”20__年以后,中国短跑的训练理念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但在苏炳添18岁时,训练还是从难、从严的粗放时代。

18岁的人对未来还懵懂,他只懂得刻苦训练才能达到健将水平,成为专业运动员,只要转正,每个月就有工资拿了。在高负荷的训练下,他的成绩以0.01秒为单位,艰难地在秒表上向前爬行,20__年10秒45,20__年10秒41,20__年,他用全国锦标赛上10秒28的成绩跑入国家队。

广东队著名短跑教练袁国强曾在回忆徒弟成长经历时说,“我带了他快十年,可以说,他是我带过的最自觉的队员。十年来,在训练场地上他只要出现在我的视线范围内,就绝对是在训练,从不偷懒。”

真正理解短跑

之后的三两年,有输也有赢,苏炳添慢慢在田径界崭露头角。20__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百米赛场上,苏炳添跑出10秒16,不仅获得冠军,还打破周伟13年前创造的全国纪录。一年后,伦敦奥运会,苏炳添又成为中国第一位晋级奥运半决赛的短跑选手。也正是从这场与博尔特并肩赛道的比赛开始,让苏炳添开始留意外国选手的节奏特点,思考自己在技术上的短板。

前30米,苏炳添有绝对压制对手的能力,但在30米后,身边的博尔特一下子就冲了出去。与身高1米95的博尔特一起跑,苏炳添坦言并没有太大压力,只有1米72的自己和对手不是一个级别,但如此迅速被超越,还是让他头脑空白了一下,“30米后不会跑了”。后来,他反复观看比赛录像,发现自己与博尔特等国外选手在节奏上存在巨大差异:仅仅跑出5米时,自己就抬头进入最大速度,而所有外国选手仍在埋头利用身体的蹬伸继续加速。提前进入途中跑,使苏炳添比别人少了20~30米的加速。

20__年之后,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开始对短跑项目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方针,加强短跑项目与世界的交流融合。苏炳添得益于此,20__年到海外训练营待了很久。他不断观察国外的对手,有些明明个子不高,也跑得很快。原因还是那一个,对方后劲足,而自己一听到枪声,就一口气冲到底,前面能跑多快就多快,后面体力受影响,只能尽量顶,这样的节奏“已经特别僵了”,哪怕在状态特别好的时候,也难以突破10秒10。这一年,还发生了一次意外,促使苏炳添作出破釜沉舟改变原有节奏的决心。

20__年8月,莫斯科田径世锦赛半决赛中,旁边道次的选手在发令枪响前晃了一下身体,苏炳添被误导,抢跑罚下。既是队友也是国内赛场上老对手的张培萌第二小组出战,跑出10秒整的成绩。如今再回忆抢跑,苏炳添仍然觉得那件事长久地挫伤了他的自信心,他不得不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赛中一点点走出害怕抢跑的阴影。而当时没几个人注意一个抢跑者的失落,人们都为张培萌的10秒所振奋,看到了中国人突破10秒的希望。

作出改变是件大事,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苏炳添,刚开始受聘于中国田径协会的美国科研型教练兰迪·亨廷顿给了他信心。亨廷顿做了一个简单的试验,他让苏炳添站好,然后走到身后,出其不意地猛一推,苏炳添下意识就迈出了右脚,这与他的起跑相反,起跑时,他是右脚在前,跑出的第一步是左脚。

亨廷顿建议,改变起跑脚,重新建立一个技术节奏,既然身体最自然的反应是右脚先出,那么当枪声响时,自然的反应才最快速,最合理。20__年冬天,苏炳添到佛罗里达冬训,在美国教练的帮助下,改变起跑脚,适应新节奏下的起跑、衔接、途中跑、冲刺,将“一飞冲天”改为一段一段合理分配力量,尽可能将最佳状态保持在后半程。

就像习惯右手吃饭的人突然换到左手,难处可想而知。为了把新的节奏刻在脑子中,印到肌肉里,他无时无刻不在琢磨,走路时模仿起跑蹬伸的动作,睡觉前在大脑中演练白天训练的技术,一步、两步……想得太多,有时候做梦都在跑,早上起来累得不行,因为“训练”了一晚上。

教练估计苏炳添改变十几年的习惯、适应新节奏需要一至两年,他用了7个月。20__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苏炳添在百米决赛中以9秒99一战成名,成为历史上首位跑进10秒以内的黄种人,也创造了新的全国纪录。那一晚,极少播报体育新闻的《新闻联播》用时1分45秒高规格播报这一体育事件。

3个月后,他在北京世锦赛上再次跑出这个成绩,成为首个跻身世锦赛百米决赛的亚洲人,并和队友一起摘得4×100米接力银牌,创造了亚洲运动员在田径集体项目上获得的世界最好名次。

这次改变带给苏炳添的不仅是突破瓶颈,还有理念上质的转变,他更深刻地理解了短跑这项运动:仅有优秀的起跑,一听到枪声就玩命向前冲,无法成为世界顶尖,只有辅助以科学的技术和节奏,才有可能达到更高境界。

赛场唯一“80后”

亚洲短跑选手有个不成文的“28岁定律”,28岁被认为是一个无形的顶点,由盛转衰,苏炳添的很多师兄弟选择在这个年龄退役。20__年,28岁的苏炳添结婚成家,他也递交了退役申请,人事关系转到暨南大学。有领导劝他,“很多人退役是为了趁年轻找工作,工作你已经有了,不如继续跑。”

苏炳添自己也觉得还可以跑。在他眼中,跑步已经不光是身体的竞技,更多在于技术层面的问题,并不是到了某个年龄就跑不动,而是看想不想跑。后来他在自己的论文中写道,“通过科学化的训练和保障可以让大龄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

这一年,从暨南大学借调到国家队的苏炳添,正式成为兰迪·亨廷顿的弟子。亨廷顿团队中,有世界顶尖的康复师、体能师、医生、营养师以及生物力学专家,一接手苏炳添的训练,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参照“冠军模型”对苏炳添的体能和技术状况进行全面诊断和分析,制定针对性训练方案。例如,帮助他改变跑动过程中的摆臂动作和脚掌落地后的发力方式。

日常训练中,亨廷顿会根据训练前评测结果和运动员的主观感受,确定当天的速度、耐力、爆发力等一系列训练的负荷量度,避免运动员发生损伤和过度训练。科研仪器设备也帮了大忙,亨廷顿给手下的运动员做3d模型,将他们的跑动姿势输入电脑,对比最科学的模型跑动姿势,来发现他们每个跑动瞬间不科学的地方,甚至还对运动员的睡眠进行监控。

苏炳添感慨,这与传统训练拼命练、不断加大强度有本质区别,他发现自己练得更少,却跑得更快。20__年国际田联马德里挑战赛,28岁的苏炳添跑出9秒91,追平了卡塔尔归化选手奥古诺德保持的亚洲纪录,七天之后,在钻石联赛巴黎站,苏炳添再次复制了这个成绩。

亨廷顿曾说:“我只是2%的教练,科技才是那个98%的教练。”科技这个教练,支撑着“高龄运动员”苏炳添收获了技术参数和身体素质的不断进步,疫情造成的比赛中断,也意外帮助他康复了20__年复发的腰伤。东京奥运前夕,亨廷顿和苏炳添都满怀信心,他们制定的目标是进入前八,并为中国打开9秒90。

后来的故事,每个人都已经知道。苏炳添认为自己的突破能够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让更多有运动天赋的孩子不再只“看见”羽毛球、乒乓球……也“看见”百米;另外,就是让更多人接受,技术是一个运动员天赋之外,最锋利的武器。

榜样的带动力是立竿见影的。奥运结束后一个月,西安全运会赛场,苏炳添惊讶地发现几乎所有短跑运动员身上,都出现新技术的影子,从赛前准备这一项就能看出来。大家的热身有很多步骤,跳跃、拉伸、核心、泡沫轴放松……一套做下来像个完整的小练习,把全身小肌肉群都充分活动开,这明显是国际化的热身理念,以前苏炳添总在国际赛场看见,国内比赛,选手通常是传统的踢腿拉伸,做两次高抬腿,跑个加速跑,然后就准备比赛了。

“新技术早就有,只是推广下去有难度,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苏炳添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回想自己刚开始去国外训练,境界还不够,外国教练教的很多动作,他也不理解,“觉得很奇怪,这么跑肯定跑不快,也跑不动”。但是经过之后多年的实践,才发现当初他们所说都是对的。

20__年的国内赛场,“00后”已经成为主力,八十几人的参赛名单,苏炳添是唯一的“80后”。他开始计划人生的下一阶段,不是遵循退役后留在一线当教练的传统轨迹,而是回到大学,在基层培育更广阔的土壤。

他对自己经历中最宝贵的东西看得很清楚。作为创造过“奇迹”的运动员,最光辉的时刻足以让人们忘记他曾有过的失落和失败,或者认为那些应该只是“小事”。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一个运动员如何从那些黑暗的甬道中一步步走出来,以及在漫长的时间里,如何和伤病共处,如何面对赢与输。他觉得这些才是真正值得他去传授的经验。中国体育由“过来人”带新人的时代正在过去,以后的顶尖运动员自有他们的专业教练和更先进的科学技术,自己能做的,是重新审视那些挣扎与成长,然后把那一切教给年轻人。

  • 下一篇:八十大寿祝寿贺词,八十大寿祝寿贺词大全(整理3篇 )
    上一篇: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精选12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