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精选5篇)
《古朗月行》幼儿园大班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诗句的大意是: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作者用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古朗月行》幼儿园大班教案篇2
内容分析: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原16行,课文节选其前4行。诗人以比喻的形式把月亮的形和美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出来。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感悟、背诵课文以及从朗读、感悟中感受到月亮地美妙和神奇。
学生分析:
学生对生字的掌握经过一个多学期已经归纳了一定的方法,大部分学生课前已经运用拼音读好了古诗。但对古诗描绘的情境可能感悟不深。
设计理念:
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感悟古诗。遵循学习规律,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后朗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叶圣陶爷爷写的《小小的船》,还记得吗?
2.学生背诵《小小的船》
3.叶圣陶看到弯弯的月亮想象成了小小的船,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看到了圆
圆的月亮他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古朗月行》。.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4.学习生字“行”。
生观察字形-师范写-生用手指书空写。
5.再齐读课题,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古诗。生注意听字音。师:介绍完作者,老师已经忍不住要读读古诗了,请同学们认真听,把不懂的字圈出。
过渡:师:老师读得怎样?想和老师比赛吗?(想)
2.学习生字。
师:要想像老师一样把古诗读好,首先得认识我们的生字宝宝,看,拇指哥哥把他们请来了,谁敢接受他的挑战,准确地读出生字宝宝,你就成功了。示意大拇指。(出示生字:识、玉、盘??)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2)检查、巩固生字。(采取指名读、跟读、男女生比赛读方式认读生字。)
(3)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和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你的生字朋友。
识玉(主点移动变成玉)盘(小舟捕鱼入餐盘)
(4)师:瞧,这回拇指哥哥把字宝宝的好朋友也请来了,他要带着你们去闯关,它告诉老师,只要能登上山顶,并把星星摘下来就算闯关成功,你们准备好了吗?出发。(登山勇士:小组勇士读、指名摘星高手读、拍手读)
三、图文结合,感悟、理解古诗
过渡:师:真厉害,都和生字宝宝交上好朋友了,现在把他们送回家,你能把古诗读通顺、读准确吗?(齐读古诗)
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李白一起去观赏美丽的月亮。
1.学习第一句诗。
(1)出示月亮图,生观察、想象、描述图画。(电脑出示:一个小孩在晴朗
的夜空里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
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看的的月亮图。)
(2)图文理解第一句诗。
师:小李白把月亮叫作了什么?
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们思考并用“——”画出。指名反馈。
师:为什么小李白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出示白玉盘)这是一个又大又圆,又圆又亮的月亮。所以小李白把它叫做白玉盘。
(3)图文对照学习并读第一句诗。
2.学习第二句诗。
(多媒体慢慢出现圆圆的月亮中倒影着亭台楼阁,在蓝色的云中飘动。)过渡:师:圆圆的月亮像一个玉石的盘子,可仔细一看好像又不像白玉盘,这时,小李白觉得月亮更像什么呢?请同学们在诗中找出。
(1)指名说出古诗中的第二句。
(2)学生观察瑶台镜图画。(瑶台镜:古时候女子用的一种镜子。)
(3)学生结合图画进行读第二句古诗。
3.整体感悟,指导朗读。
师:小时候的李白不知道圆圆的月亮是什么,把它叫做白玉盘。又以为它是梳妆用的镜子,飞到蓝蓝的云上了。多美的景色啊。让我们一起来把古诗读好。
(1)学生根据课件读古诗。(结合图画)
(2)教师范读。(要求注意听老师读,用“/”划出节奏。)
(3)学生练读。
四、走进古诗,感悟成诵
1.学生想象读古诗。师:同学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生闭眼想象。(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读得越投入,眼前的景物就会更清楚。
2.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3.指学生背诵。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习“识、玉”生字。
2.出示田字格生字。
3.指导观察占格位置。
4.范写、讲解、巡视指导。
六、作业
1.回家背诵古诗给家长听。
2.回家收集原诗与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古朗月行白玉盘月亮瑶台镜美
《古朗月行》幼儿园大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喜欢听、读古诗《古朗月行》,乐意参加模仿游戏。
2、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能演唱并表演古诗《古朗月行》,在演唱与表演的过程中,体验唱古诗词的快乐,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3、识字认识古诗当中的“古、时、玉、团、台、足、成、问”等字。
4、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是背诵古诗,演唱和表演古诗《古朗月行》。
2、活动难点在于认识古诗当中的“古、时、玉、团、台、足、成、问”等字。
活动准备
1、古诗《古朗月行》的音乐曲。
2、小月亮、云朵、星星的贴纸和带有字宝宝的小花贴纸。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了许多小礼物送给大家。小朋友想要吗?那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请小朋友猜一则谜语,看谁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枝头。白天看不见,晚上才出来。’”
生:“月亮”
2、当小朋友猜出月亮时,教师及时表扬小朋友的聪明并且出示月亮贴纸,请小朋友吹一阵风把月亮公公送回天空。利用月亮公公的话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古朗月行》。
二、讲授新课
1、揭题,教师出示预先准备好的古诗《古朗月行》。
2、教师首先范读古诗《古朗月行》。
师:“小朋友们竖起你们的小耳朵,看谁的小耳朵听得最认真最仔细”。
3、读完之后小朋友有了疑问,老师读的是什么意思呢?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诗词的大意。
师:“小朋友们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来告诉小朋友,从前有位诗人,名字叫李白,他小时候不认识月亮,就把它比作白色的盘子,他又觉得月亮像挂在天空的镜子,月亮上的仙人垂着两只脚,很高兴很悠闲。月亮上还长有桂花树,很是茂盛。旁边有一只小白兔天天在捣药,那李白就想,小白兔把药给谁吃了呢?”
4、教师带领幼儿拍手读古诗。第一遍逐字逐句的读,读的时候要求小朋友读准字音。第二遍的时候要求小朋友声音洪亮,有朝气。第三遍要求小朋友的声音好听。奖励给表现好的小朋友一颗小星星。
5、请小朋友观察黑板上字的颜色。
师:“小朋友,看老师写这首诗用了几种颜色呢?”
生:“两种,红色和白色”
师:“小朋友真聪明,是两种颜色。红色的字宝宝呀,特别调皮,它们想跟小朋友做朋友呢。今天咱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吧。”
例:
教师指着“古”字读:“古古古古时的古”。小朋友跟老师读“古古古古时的古”,采用相同的方法读出下面的几个字。提醒幼儿发音准确,声音洪亮。
师:“好了,小朋友都认识这些字宝宝了吧。”
6、教师出示带有字宝宝的小花,用模仿动物的方法给每一朵小花找个好朋友。
例:
师:“刚才咱们说红色的字宝宝特别调皮,都想出去玩呢,哪个小朋友愿意带它们玩啊”
生:“我想带它玩。”
师:“那古宝宝想跟小青蛙玩,谁会学青蛙叫,古宝宝就跟谁做朋友。”
生:“呱呱呱”
教师把古宝宝送给最像小青蛙的小朋友。用相同的方法把其它字宝宝送给小朋友。
7、带领小朋友做一个手指游戏,活跃一下气氛。
师:“小朋友把字宝宝放在凳子上面,让它们自己尽情的玩吧。咱们也来做一个小游戏好不好?”
生:“好。”
8、做完游戏后请小朋友把字宝宝送回家。
师:“字宝宝玩了一天都累了。天也很晚了,该把字宝宝送回家了,要不然它们的妈妈该着急了。”然后教师用手指着古字提问:“古宝宝在哪里呀,谁带它一起玩的呀,快把它送回家吧。”有古宝宝的小朋友跑到黑板前把它贴在古字上面。用同样的方法把其它字宝宝一个个都送回了家。奖励表现棒的小朋友。鼓励他们都是勇敢的好孩子。
三诗词唱舞
1、教师一边读古诗,一边做诗词动作示范和讲解。
例:
师:“小时不识月。小朋友双手握拳,放在下巴处,歪着小脑袋望着天空,然后双手在胸前摇晃。”(用同样的方法讲解其它诗句)
2、教师做第二遍时请小朋友模仿老师一块儿做动作。奖励给表现棒的小朋友一个笑脸。
3、教师播放诗词音乐,随诗词音乐做动作,让小朋友感受古诗音乐的音韵美。教师及时鼓励小朋友。师:“小朋友的动作真美啊。”
4、根据幼儿掌握的具体情况进行唱和舞的教学遍数。
师:“小朋友真聪明,这么快就学会了。我们再来一遍,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动作最优美。”
5、总结。
师:“今天咱们学习了《古朗月行》这首古诗,小朋友们学的非常好,表演的也非常棒,回到家里以后把这首古诗表演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看好不好?今天我们就上到这里,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成功之处
1直观教学法2师幼互动法3启发提问法4动作表演法
《古朗月行》幼儿园大班教案篇4
一、设计意图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让孩子从小亲近经典,利用音乐活动,通过诵、唱、演等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承续传统。
《古朗月行》音韵优美,想象奇妙,出现的节奏型是XXXXX│XXXXX-│符合大班孩子能力发展水平,它将语言教育与音乐教育以及舞台表演融合在一起,既可以让幼儿随着音乐吟诵古诗词,又可以让幼儿用领唱、接唱、乐器伴唱、表演等形式进行演绎,使幼儿能够大胆地、创造性地表现自我。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和演唱古诗词。
能力目标:尝试用领唱、接唱、乐器伴唱、表演的方式表现歌曲。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大胆地、创造性地表现自我,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重点:熟练掌握古诗的节奏XXXXX│XXXXX-│
难点:用表演的方式表现作品
三、活动准备
1.知识与能力的准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幼儿已经初步学会吟诵和演唱《古朗月行》这首诗歌。
2.材料准备:《古朗月行》节奏图片、音乐、乐器若干、纱巾、场景PPT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把月亮呼唤出来吧。
发声练习
师:唱“月亮出来啦,挂在水中央”。幼:唱“望—”。启发幼儿将“哟哦”换成“啰喂、呜喂、呼啦、哈嘿……”
按节奏吟诵《古朗月行》
师:月亮听见我们的呼唤,出来了。(出示PPT图片)我们来朗诵一下上节课学过的一首关于月亮的古诗《古朗月行》。
xxxxx|xxxxx-|
(拍手)(拍腿)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启发幼儿除了用拍手和拍腿,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古诗的节奏。
按节奏歌唱。
1.跟唱:用小朋友想的其中两个动作,边拍节奏边让幼儿进行演唱。
师:我们把古诗唱出来吧。
分组接唱:分组用幼儿想的两个动作打节奏进行接唱。
老师领唱:月亮出来哟,挂在水中央,望。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A组:小时不识月B组:呼作白玉盘。
A组:又疑瑶台镜B组:飞在青云端
A组:仙人垂两足B组:桂树何团团
A组:白兔捣药成B组:问言与谁餐
3.乐器伴唱
师:乐器宝宝想给我们伴奏,请小朋友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乐器给古诗伴奏。
将幼儿分成两组,尝试看老师指挥演奏。(不听音乐)
听音乐演奏一遍。“月亮出来哟,挂在水中央,望。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一句齐唱。
(五)表现与创造
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古朗月行》。
师:“月亮出来哟,挂在水中央,望。”请小朋友用动作呼唤月亮。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可以做什么动作?
听到这么优美的音乐,你想到是谁在跳舞?(嫦娥仙子)你也来跳一跳。(间奏)
表演
师:现在请小朋友自由选择乐器伴奏组、领唱组和舞蹈组,我们一起来表演《古朗月行》。
五、活动延伸:
1.在区角活动中提供歌曲音乐和乐器,让幼儿自由播放,自由表演。
2.建议家长在家中和幼儿一起进行诗词朗诵会,进行诗词对答、配乐朗诵等活动。
《古朗月行》幼儿园大班教案篇5
教材简析:
《古朗月行》和《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两首古诗,其中《古朗月行》写出儿童眼中对月亮的认识,《静夜思》则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语言简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设计理念:
遵循“互动、开放”的阅读模式,力求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创造出富有诗意的课堂意境,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了解古诗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2、背诵两首古诗,体会古诗的奥妙。
3、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和意境,陶冶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寂静的夜晚,深蓝的夜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老师一抬头,看到这可爱的月亮,真想对它说点什么。你们猜一猜,老师想对月亮说些什么呀?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师相机引入。
2、古时候,有个著名的诗人也和我们一样,喜欢这明亮皎洁的月亮,他写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月亮的诗。
3、板书课题:2、古诗两首。
(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生带入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古朗月行》和《静夜思》教学图片,学生依次看图,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
2、借助拼音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3、同桌互读正音,检查是否读正确。
4、听录音范读,学生跟读。
5、说一说,通过读古诗,你都知道了什么?
(通过学生读文,对古诗内容初步感知,为下面进行精读体会和感情朗读奠定基础。)
三、细读课文,理解大意。
1、默读古诗,画出不理解的诗句。
2、师生互动,提出不懂的地方;生生互动,解答疑难。
3、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联系上文中“小时”“地上霜”“低头”等诗句,理解意思,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看法。
4、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师适当点拨。
(通过个性化阅读,加深对古诗意思的理解。)
四、个性品读,熟读成诵。
1、读古诗,和同桌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些地方,为什么?你准备怎样读出喜爱之情。
2、师范读,引导学生读诗,注意诗句停顿和节奏,读中感悟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先读,再指名读、领读、齐读,通过不同方法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加深记忆。
(通过重点词句与重音相结合的不同读法,感受古诗用词的精确,使学生由不同方式的品读上升到读出感情,读出滋味,读出古诗的魅力。)
第二课时
一、朗读、背诵古诗。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强化积累。
二、激发想像,拓展延伸。
1、除了诗中描绘的景色,你认为月亮还像什么呢?展开想像,先在小组内讨论,再说给老师和同学听。
2、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吧!用上《静夜思》的词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思考空间,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三、识字指导。
1、认读生字,重点检查“瑶”“疑”“霜”。
2、指导书写。
静:左右结构,左边“争”的第4笔横出头,最后一笔竖稍长,与左边不对齐。
故:右边是“反文旁”,不是“文”字。
四、总结全文。
1、齐读古诗。
2、说说古诗体现作者李白的什么思想感情。
五、实践活动。
1、查找一至两首关于月亮的古诗读一读。
2、完成填空,在小组内订成一本小诗集在班级内展示交流。
如: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
又疑,飞在青云端。
(这一环节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以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引导学生在练笔,搜集资料中感受诗文的博大精深,提高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古朗月行静夜思
小…………不识(童真)举头…………明月
呼作思乡
疑…………飞在(童趣)低头…………清霜
朋友们,这些就是《古朗月行》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的全部内容了,这些精选范文都出自优秀人才之手,一定会对大家的书写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希望这期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小编也希望大家能多关注本站,以便后续更快捷地在站内搜索到需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