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画像教案大班活动(精选5篇)

daniel 0 2023-11-12

我的自画像教案大班活动篇1

从全体幼儿的绘画作品上看,今天参加活动的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都能够尽力的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外部特征,说明活动过程的设计对于目标的实现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另外从孩子们作品的构图、背景的表现形式也较以往有了进步,这说明欣赏环节对于幼儿来说起到了开拓视野、提升绘画技能的作用。

活动开始的谈话后有一个猜猜的游戏,我没有给幼儿画一个示范画,采用了孩子的一张画,有些和标题背道而驰,我觉得这个环节对于幼儿来说又是不可或缺的,以此来达到提升幼儿绘画表现经验、理解自画像的作用。我感觉作画时间有些拖拉,我感觉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五官特点、帮助幼儿梳理自己外貌特点的环节有些不充分,因此在绘画过程中有的孩子还需要老师的提醒才会留意自己的特点,也有的孩子有偏离主题的想象。我想以后在进行类似的美术活动时会做的更好。

我的自画像教案大班活动篇2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向同伴介绍自己五官中特别的地方。

2、通过欣赏大师的自画像,尝试用绘画、粘贴等方式表现出自己五官的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

大师自画像图片、镜子、各色彩纸、油画棒、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图片里是谁,你认识吗?

师:这是绘画大师的自画像,说一说你认为大师的自画像中哪里最有特色。

(幼儿同伴讨论,教师请个别幼儿发言后小结)

梵高:深邃的眼睛、浓密的胡子,用色大胆。胡子和头发橙色的运用,和背景的蓝色形成对比,突出浓密的胡子。

毕加索:大眼睛、大鼻子、富有特色的鼻子,线条有力。

二、观察、发现自己的“不一样”

1、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观察自己的五官特征

师:刚才欣赏了大师的自画像,现在来看看我们自己吧。

教师引导幼儿依序观察自己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牙齿等部位。

2、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长相中最有特点的地方

师:现在请小朋友给大家说一说,自己认为长得最有特点的地方。

三、创作自画像“特别的我”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大师的自画像,也认真的观察了自己,现在将自己画下来吧。

1、教师介绍材料、工具及作画要求。

2、幼儿自选材料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创作时突出自己明显的五官特征。

四、幼儿作品展示

1、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2、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的作品粘贴在展示栏上进行展示。

我的自画像教案大班活动篇3

一、活动名称:大班美术活动《我的自画像》

二、设计意图:幼儿画自己有着明显的分期,从用简单的圆表示自己,到单线条的自己、双线条的自己,再到意象中的自己,显示着幼儿绘画能力的不断发展。大班下学期,幼儿可以尝试用真实的形式画自己。

为了吸引幼儿的创作兴趣,教师在区角中投放了毕加索、洛克威尔的自画像以及幼儿的写真照片,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各位美术大师不同的画像,了解夸张表现的特性。这些都帮助幼儿开阔了眼界,发展了丰富的联想能力,为创作打下了基础。

三、活动目标:

1.欣赏著名画家的自画像,初步了解自画像的特点;

2.尝试用夸张的手法画出自己的自画像;

3.大胆用色,感受色彩所表达的心情。

四、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用水粉大胆地绘画,并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自己的特征。

五、活动准备:

活动室中将幼儿带来的照片布展;世界著名画家的自画像图片,如毕加索、洛克威尔等,8开素描纸、立式镜子、水粉颜料、涮笔筒、棉签、调色盘。

六、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请幼儿欣赏自己的照片展,并说说感受。

师:“你对哪张照片印象最深刻?为什么?说说自己的长相有什么特点?”

2.请幼儿根据老师描述的特征玩“找朋友”的游戏。

小结:小朋友中,有点皮肤白,有的眼睛大,有的有酒窝等,我们每个人的长相都不一样。

(二)引导幼儿欣赏画家的自画像,了解夸张的表现手法和自画像的概念

1.运用多媒体呈现毕加索的自画像,帮助幼儿初步感知自画像的特点。

师:“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他是谁?他的哪些特点让你印象特别深?你觉得他的心情怎么样?”

小结:这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画家,叫毕加索。毕加索用了夸张的手法把他原来就大的眼睛和鼻子画得更大了,让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他的特点。

2.运用多媒体呈现洛克威尔的子画想,引导幼儿深入分析。

师:“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洛克威尔是怎么画自画像的?他画出来的画像和镜子里的自己一样吗?他为什么要这样画?”

小结:洛克威尔在对着镜子画自己,自画像上的他没有戴眼镜,看起来很年轻。他把希望自己永远年轻的愿望画了出来。原来,自画像还可以画愿望呢!

(三)迁移创作,引导幼儿运用水粉表现自画像

1.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作画的要点。

师:“如果你来当画家,怎样才能画出自画像呢?怎样画能表现自己的特点、心情、愿望?”

小结:你们画的时候也要像画家一样,仔细观察自己的特点,还可以加上背景和愿望。

2.幼儿进行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指导要点:

(1)画像要画大画满,让自己的画像在画纸中占大部分。

(2)一根棉签用到底,不要怕多种颜色混到一起,很多种颜色调和在一起也很好看。

(3)一定要把自己最好看的地方画出来。

(4)要给自己的画像画上漂亮的背景,也可以把大画家一样把自己的愿望画上去。

(四)引导幼儿欣赏和交流自画像

1.请先画好的幼儿互相欣赏,猜猜自画像上的朋友是谁。

2.教师评价与幼儿互评、自评相结合。

七、活动延伸:

在展示区开展“各种各样的我”画展。

我的自画像教案大班活动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美术活动,体验绘画的乐趣。

2、了解在哈哈镜中人不同的面部状态,学习用恰当的颜色表现。

3、能通过观察哈哈镜中的自己,用夸张的形式大胆作画。

活动准备:

1、哈哈镜一面;勺子若干。

2、相关范画;水彩笔、油画棒、图画本。

活动过程:

1、范画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范画与平时的自画像的区别。

教师:老师给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请你们看看和平时的画有什么不同。

(2)幼儿相互讨论,并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

(3)师幼共同总结。

2、出示勺子,引导幼儿观察、欣赏自己夸张的样子。

(1)引导幼儿观察勺子(凸面)中的自己,鼓励幼儿对着勺子做出不同的表情,并适当的移动勺子。

(2)幼儿互相讨论,并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

(3)讨论:镜中的自己和平时的自己有什么不同。

(4)师幼共同小结。(脸变长;脸的某一个部分变大,如眼睛、嘴巴;适当的移动会有不同的样子出现)

3、出示哈哈镜,师幼共同观察,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1)出示一面大的哈哈镜,请个别幼儿上台照一照。

(2)幼儿互相讨论,并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说说会怎样画哈哈镜中的自画像。

(3)教师小结。引导幼儿将哈哈镜中夸张的部分描绘出来。作画时,可一边拿着勺子观察镜中的自己,一边作画;也可仔细观察哈哈镜中的自己后,再作画。

4、幼儿分组作画。

(1)教师讲述作画要求,引导幼儿对画面进行合理布局;用恰当的颜色表现。

(2)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适当引导其添加简单的背景。

(3)幼儿分组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作品展示,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和交流。

(1)给自己的哈哈镜自画像取个名字,并请个别幼儿上台说说自己的作品。

(2)同伴之间互相交流、讲述自己喜欢的作品。

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投放材料,如褶皱纸、报纸、毛线、双面胶、胶棒、水彩笔等,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制作哈哈镜自画像。

以上是大班美术我的自画像教案的所有内容,希望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启示。谢谢阅读!

我的自画像教案大班活动篇5

活动目标

1、能够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外部特征。

2、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说说自己的长相。

材料准备:大班幼儿自画像的作品

八开画纸彩色水笔、、蜡笔

活动过程:

1、欣赏大班哥哥姐姐的自画像作品,感受作品的美感、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1)今天老师请你们欣赏大班哥哥姐姐们的画,你们看一看,这些画美不美,哪里美。

(重点引导幼儿从作品的构图、色彩、背景的表现上来欣赏。)

(2)请幼儿猜一猜小朋友手中的画画的是谁?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引导幼儿理解自画像就是给自己画像,符合自己的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外部特征

(1)发给每个幼儿一面小镜子,看一看镜中的自己的特征。(引导幼儿从面部五官他特点、衣着等来观察。)

(2)说一说自己的特点,帮助幼儿梳理绘画经验。

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重点观察幼儿是否能够大胆进行表现以及是否有意识的表现自己的外部特点。多有困难的幼儿给予帮助。

4、展示评价

(1)请幼儿猜一猜作品中画的是哪一个小朋友?说说是怎样猜来的。

(2)针对幼儿作品中表现突出的地方给予评价,提升全体的绘画水平。

活动反思:

成功之处:

1、从全体幼儿的绘画作品上看,今天参加活动的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都能够尽力的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外部特征,说明活动过程的设计对于目标的实现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另外从孩子们作品的构图、背景的表现形式也较以往有了进步,这说明欣赏环节对于幼儿来说起到了开拓视野、提升绘画技能的作用。

  • 下一篇:门诊护士工作心得体会(精选3篇)
    上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及感悟,心得体会2篇范文(整理5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