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的小小的绘本教案与反思(精选4篇)
大大的小小的绘本教案与反思篇1
一、教材分析
《大大的、小小的》是一篇提供情境的感知物体大小的训练,由十七副图片组成,图中画的是爸爸和宝宝,本篇认知训练,一是让学生说出图上画了哪些人,分别是谁,二是让学生参照插图,联系实际,说出哪些东西是大大的,哪些东西是小小的。本篇认知训练结合绘本《大大的、小小的》进行讲授,绘本中图画非常富有吸引力,画面色彩鲜艳明丽,图片可爱、夸张,富有想象力,能够较好地吸引学生。其语言简洁生动,句式简单,有很好的重复性,利于学生学习。通过该绘本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感知两个物体的大小。该绘本蕴含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合理结合使用能够较好地发展智力障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6名学生,2名男生,4名女生,平均年龄在10岁,均为智力障碍学生。班级学生整体认知理解能力较差,有两个存在语言障碍,不会说完整的句子。
A:层学生可以认读大小,会识图,能说句子,可以配合课堂的内容进行区分大小;
B:层学生可以认读大小,但在发音、说话方面存在障碍,能够区分哪些东西大,哪些东西小;
C:层学生不会区分大小物体,但是可以识图,正确跟读老师说句子。
本班学生虽然都比较活泼,但是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水平一般,思维逻辑能力不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较多的逻辑提问,锻炼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句式:爸爸的大大的,宝宝的小小的。理解感知大和小的含义,并运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大小。
分层目标:
A层:能独立结合图片或实际说出爸爸的大大的,宝宝的小小的。
B层:可以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说出爸爸的大大的,宝宝的小小的。
C层:可以跟读老师说出爸爸的大大的,宝宝的小小的。
(2)过程与方法:
1、理解图片内容,能认识图片中出现的物品,并能大胆地讲述自己的理解。
2、可以比较完整地说出图片上的内容。
3、能够得出结论:爸爸的用的物品穿的衣服都比宝宝的大。
分层目标:
A层:能说出画面的内容,知道爸爸用的物品穿的衣服都比宝宝的大。
B层:理解画面内容,分别说出图上的物品。
C层:可以看懂图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生活经验讲述自己对画面内容的理解,感悟真挚深切的亲子深情,说说自己的爸爸。利用肢体语言感知表现“大”、“小”,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2、通过学习,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仔细观察图片,能够区分大小,知道爸爸用的物品穿的衣服都比宝宝的大,并会用句式表达爸爸的大大的,宝宝的小小的。
教学难点:
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意思,理解故事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区分出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大大的,哪些东西是小小的。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练习法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生活中的物品、大树、房子、草地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揭示课题。
1.交流激趣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么?
(喜欢)教师说出故事的名字—《大大的、小小的》
2.板书课题、读题目内容。
齐读:《大大的、小小的》
3.引入绘本故事
这节课我们要讲的绘本的内容是《大大的、小小的》。同学们都很爱自己的爸爸。有一个小宝宝也非常喜欢他的爸爸。他的爸爸要带他去公园玩呢,去公园玩之前呢,爸爸说要考考他,同学们想知道考验他哪些知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本绘本故事《大大的、小小的》。
(二)欣赏画面,引导观察、感知物体大小。
1.出示封面。
师:这是两只手,谁的呢?他们在做什么呢?
(生观察后猜想,自由回答。)
师小结:我们发现爸爸的手牵着宝宝的手。
2.探究问题:
(1)教师一页一页的出示绘本图片,引导学生从每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分别发现了图片中人和物品都是2个。(复习感知数的概念)有2个人(爸爸和宝宝),2条被子,2把梳子,2个马桶,2个牙刷,2块毛巾,2个盘子,2条裤子,2双鞋子。
(2)师提问:分别指出爸爸和宝宝睡觉盖的被子?2条被子一样大么?
教师引导学生感知后发现不一样大,有大的,有小的。引导学生用相应的语言进行描述表达。
学生练习语言表达:爸爸的被子大大的,宝宝的被子小小的。
(3)师提问:那么图片中其它物品-(梳子、马桶、牙刷、毛巾、盘子,裤子、鞋子一样大么)?
在老师的引导提示下,学生发现2把梳子,2个马桶,2个牙刷,2块毛巾,2个盘子,2条裤子,2双鞋子都不一样,有大小区别。那些大大的物品是爸爸的,那些小小的物品是宝宝的。
(三)课堂活动:
(1)根据老师的引导提示,学生练习说出下列句子:
爸爸的梳子大大的,宝宝的梳子小小的。
爸爸的马桶大大的,宝宝的马桶小小的。
爸爸的牙刷大大的,宝宝的牙刷小小的。
爸爸的毛巾大大的,宝宝的毛巾小小的。
爸爸的护肤品大大的,宝宝的护肤品小小的。
爸爸的杯子大大的,宝宝的杯子小小的。
爸爸的盘子大大的,宝宝的盘子小小的。
爸爸的衣服大大的,宝宝的衣服小小的。
爸爸的裤子大大的,宝宝的裤子小小的。
爸爸的袜子大大的,宝宝的袜子小小的。
爸爸的鞋子大大的,宝宝的鞋子小小的。
(2)情感升华:
师:爸爸发现自己提出的问题宝宝都答对了,爸爸给了宝宝一个大大的拥抱,带着宝宝高高兴兴的去公园玩了。老师发现今天同学们课堂上表现也非常棒,老师也给每个同学一个大大的拥抱吧。(老师和每个同学拥抱)
(四)拓展延伸:利用游戏感知、比较区分同类物体的不同大小。
1.游戏《吹泡泡》,利用肢体语言表现感受大圈和小圈。
玩法:老师播放“吹泡泡”的音乐,和学生一起玩“变大变小”的游戏,鼓励学生用肢体语言大胆表现“大、小”,围大圆圈、缩成小圆圈,并同时会说出“大泡泡、小泡泡”。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让幼儿边听指令边亲身体验、感受同类物体相对比较的大小。)
2、玩《找东西》游戏,寻找比较生活中不同类物体的大小。
教师出示校园操场的图片,平时搞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去寻找2个大小不同的物体例如:(大树大大的,小草小小的等等)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寻找到的大小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不同的物体,进行2个相对比较能区分出物体的大与小。)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读了绘本故事《大大的、小小的》,我们发现,那些大大的东西都是爸爸的,小小的东西都是宝宝的,还有很多绘本特别有趣,大家可以找来和爸妈一起读一读,你会发现,绘本里面藏着很多数学知识,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六)课后作业:
今天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大大小小的物品,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家里哪些东西是大大的,哪些东西是小小的。
以上是大大的小小的绘本教案简单的所有内容,希望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启示。谢谢阅读!
大大的小小的绘本教案与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直观比较两种物品大小的方法
2、学习在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中辨别哪个大、哪个小,建立大和小的概念。
3、乐于参与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幅图(一大一小的树两颗、一大一小的蝴蝶两只、一大一小的花两朵),大小不同的苹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手指谣《美丽的花》导入
2、师: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们到有花和蝴蝶的漂亮的地方去看一看好不好?
3、展示图片,请幼儿说说这个地方都有什么?(幼儿:花、大树、蝴蝶)
二、引导幼儿辨别大小
1、师:小朋友们看一看漂亮的蝴蝶有几只?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一大一小)
2、幼儿观察回答后,教师总结。利用蒙氏三段式教学法,巩固大和小的物品。
3、引导幼儿依次观察其他的一大一小的物品,发现它们的区别。
4、完整的重复一遍画上一大一小的物品,请幼儿学说:这是大的,那是小的。
三、操作
1、师:这个漂亮的地方啊,把谁吸引过来了?(小熊)
2、对比两个苹果的大小。
师:小熊来到这里太开心了了,摘了好多苹果,老师找了两个最漂亮的,请你们看一看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
小熊说请把大的放进大箱子,小的放进小箱子里。
3、给幼儿每人发一大一小两个苹果,请幼儿操作。
四、结束
师: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大小不同的物品,现在我们就去找一找吧!
大大的小小的绘本教案与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大和小的关系并懂得区分。
2、学习运用“小小的xx,大大的xx”说话。
3、激发幼儿学习新式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演示贴图一张
2、大书《小小的和大大的》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的形式出示贴图
1、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演示贴图让幼儿观察并说说贴图上有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对比图片的大小并说说哪个小?哪个大?
3、引出大和小的式“小小的xx,大大的xx”
二、与幼儿共同阅读大书
1、导入语:“老师把这幅美丽的画变成了一本大书,想不想看呀?”
2、出示大书封面,告诉幼儿这本书的名字并指图。
3、逐页展示图画,引导幼儿阅读。
重点引导:幼儿说出大和小的式。
三、联系生活中的大小
1、启发幼儿联想生活中的大小说说什么是小小的?什么是大大的?
2、引导幼儿说出小小的宝宝,大大的爸爸。
3、展示大书的最后一页“小小的宝宝喜欢坐在爸爸的肩上。”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找找看哪些是小小的、大大的?然后告诉给小朋友和老师。
大大的小小的绘本教案与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让幼儿感知、比较两个同类物体的大小。
3、让幼儿体验交往、成功的快乐。
材料准备:
1、大小不同的两个娃娃、生日蛋糕盒。
2、一个温馨的家,一张大床、一张小床、一个大电视机、一个小电视机等。
3、大小不同的玩具、礼物、饼干、糖果等物品若干。胶泥、胶泥板人手一份,大盘子、小盘子各一个。
指导要素
重点指导幼儿区分大小不同的礼物,并且在送礼物时,提醒幼儿使用礼貌用语。
活动过程
1、在游戏中,初步感知大小。
今天,大大和小小过生日,我们一起到商店去买礼物好吗?我们开车去吧!准备好了吗?出发咯!(放音乐)
商店到了,停车。老师:买礼物的时候小朋友要注意,买两件同类的物品,一件大的,一件小的。老师可以进行示范。
礼物买好了,我们到大大小小家去吧!
咦!大大小小的家到了,我们先来敲敲门吧!一边敲门一边问:“有人在家吗?”大大小小的.妈妈把门打开,互相问候。
(1)认识大大和小小及她们的一些用品。引导幼儿知道大大用的东西都是大的,小小用的东西都是小的。并引导幼儿比较自己的礼物,比比哪个大?哪个小?
(2)老师:“我们给大大小小送礼物吧!记住:大大喜欢大的礼物,小小喜欢小的礼物。”引导幼儿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我送大大的苹果给大大。”
(3)教师检验幼儿摆放的是否正确。
2、创设情境,激发动手操作的欲望,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大小。
大大小小的妈妈说:“今天真热闹,我们真高兴,一起来做饼给大大小小庆祝生日好吗?”
(1)老师示范,引导幼儿:把大饼放在大盘子里,小饼放在小盘子里。
(2)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感知大小。(放音乐)
(3)唱生日歌,为大大小小庆祝生日。(放音乐)
(4)大大小小的妈妈给小客人发食物。
(5)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活动。(放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