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600字(整理5篇 )

daniel 0 2023-11-18

如何写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汇总篇1

近日读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其中多次提到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熊培云的书是把电影来论述自由的。想起自己的影库里早就下载了这部电影,碍于该影片属于两个小时以上的超长片,一直搁置着想找空闲的时间看,今日忽得空闲,一个人找出影片静静地看完。

原来,电影是可以这样拍,电影是可以这样看,电影更是可以各人各有各的解读!

先说电影是可以这样拍的:剧本来自一个短篇小说的改编,长达两小时二十分钟的电影可以把长达二十年的冤案发生、入狱、越狱简练到总共不到十分钟的交代,剩下的所有的时间,都交给了人性、自由的描写!虽然没有看过原著小说,但是凭借常识,想必靠情节吸引读者的小说应该无法做到这样的结构,但是电影做到了。

。再说电影是可以这样看的:类似题材的电影不少,记得前几年还有过特别火的美式长篇电视连续剧《越狱》,想必大家记忆犹新,一般此类题材,卖点都是冤案的本身、越狱或者翻案的过程、以及越狱或者翻案后或光明或黑暗的结局,剧情反应的人性、感情之类的,观众必须通过情节去了解、理解。可是,熊培云因为《重新发现社会》一书主题的需要,从电影中看到了自由和限制这一哲学的矛盾,如果按照《重新发现社会》一书的逻辑,你的确会把电影中隐含的这一主题放大。可是我相信,熊培云只是出于他的著作论点的需要才这样写的,其实他和我,或者和你们大家一样,从电影中看到了人性,当然也看到了自由和限制的矛盾。

最后说一下,电影是可以各人有各人的解读。其实这个话题我根本解释不了,既然命题就是各有各的解读,我如何替每个人来解释?我只是想说,我们中国现在的电影,就像中国学生的作文,必须按照老师要求的“中心思想”去写,文章结构也必须符合老师布置的要求;而老师要求的“中心思想”和文章结构,又必须是按照升学考试的大纲要求来作。

行文到此,大家应该明白,其实我要说的,既是电影,也不是电影。

说的是电影,希望我们不要以为世界上只有好莱坞才有电影,也不要以为好莱坞只有3d大片和“越狱”,好莱坞也有“肖申克的救赎”!

说的不是电影,希望我们的生活不要像我们学生的作文一样要有“中心思想”,即便要有“中心思想”,也不要有规定表达“中心思想”的格式。

如何写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汇总篇2

刚刚看完这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起因是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从直觉来看,我简单的把他理解为一个名叫肖申克的人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进行弥补。而事实上除了人物的名字错了以外,故事的确是这样展开的。

安迪长了一张可以吸收浮躁与绝望的脸,最出色的是他的鼻子。一个相当有福气的鼻子,给人以温厚稳重的感觉。中国人常说这种鼻子是招财的鼻子,安迪帮我们印证了这一点。虽然直观的看上去,这样的鼻子让我们联想到一种平和中庸,甚至故事中他的好朋友瑞德仅凭一面之缘就用10根烟的代价断定了他的软弱。但是,影片发展到最后,我们不得不佩服安迪以其沉默与服从赢得了自由(和一个崭新的完备的身份),以至物质享受(典狱长那笔干净的钱),以及精神层面的满足(完美的复仇与没有回忆的理想)。

一个成功的人,往往毫无声息。那是他们在积淀,如同花上19年,成千上万个夜晚凿透监狱的厚壁。那本圣经中藏着的小锤,看上去花上600年也凿不透肖申克监狱的铜墙铁壁。但它仅仅用了不足20年。平凡的人们总会低估平凡。安迪本身就是这样一把让人发笑的小锤,但那阻止不了他积蓄的力量。我看见了一种信念,安迪把它叫做希望。

如果说凿开墙壁是重返自由的基础,但那决不是全部。这如同一个人不能只有躯体一样,他还要有精神和思想。银行家就是银行家,律师害的就是律师害的。朋友们跟他说监狱里的`人都无罪的时候,安迪也这样回应。但到头来我们只相信安迪。我们看到了这样说的资本——一个极具智慧的大脑。我们并不是说只有聪明人才可能受冤枉,傻瓜都是活该。但我们能看到没有被知识武装过的头脑,普遍简单粗暴,缺乏理性的思考。

安迪智慧的大脑让他比别人多想了一步,他有了一个计划内的未来。可怜的老布,就是因为没有一个自己的未来才无法为自己的灵魂找到新的寄托。如果说有这样的想法,是与生俱来的周全,那实现计划的手段则得益于后天的经验。他就这样沉默的用智慧谋杀着典狱长。还赢得着他在监狱的社会地位。

令我欣赏的还有他能注重精神层面的享受。一个人再贫穷,其思想不能贫穷。一个人再被束缚,其思想要自由。当那沉醉动听的音乐响彻于整个监狱,当大家在完备的图书室阅读,当清凉的啤酒滑入喉咙的一瞬,安迪做到了!他让所有人的精神得到了自由。如同在自家房顶上那般惬意,那般自由!

身体可以疲惫,容颜可以老去。走不掉的唯有一种信念,一种希望,一种能力,一种态度。

如何写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汇总篇3

当某一天,睁开惺忪睡眼,却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不属于自己的公堂对决,面对的是那些腐朽昏庸的官员丑恶狰狞的嘴脸。挣扎中,芳华逝去,流年已改,在监狱的铁栏杆中穿梭徘徊的陌生身影记录着匆匆流逝在鬓边的时光,你会怅然吗?

银行家安迪,却在十九年汲汲而生的时光所结成的厚茧中,冲破了那本不属于自己的天空,从肉虫横行的饭菜,到19年来从石灰质高墙破茧而出的新生;从借用一刻闲暇满足内心的自由,到匍匐在泥泞破烂的半公里下水道终于在管口鱼跃而出的身影,无不镌刻着19年来的彷徨和内心独白。他冲破了高墙禁地,重获自由与新生;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阴暗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

正如安迪所说:“那是一种内在的东西,他们到达不了,也无法触及的,那是你的。”曾经,他希望能够在自己的一念之间铲除罪孽的妻子和那狼狈为奸的第三者,但他没有。他战胜了自己,放弃了谋杀的念头。他明白,是他过分他专注于工作,忽略了妻子的感受,亲手酿成了这般悲惨的过错。他把那丧心病狂般的期望,换作对妻子倾注更多的爱。这种内在的渴望唤醒了他的良知,真正触及了失去理智的心,让他学会了理解和信任。然而,却因一种时间上的巧合背负上19年来的重任和永远无法赎清的罪孽,成为肖申克监狱长诺顿洗_钱的重要工具。所幸的是,在这世界阴暗猖獗的角落,不失一丝光明曙光的召唤。他仍为狱中其他还拥有美好前程,依然肩负着重大使命的青年们一次次向州政府要求拨款重建图书馆,用阑珊篝火照亮了他人,重建了那被阴霾逐渐侵蚀的心灵所搭砌成的一道散发出万丈光芒的心墙。

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同样,安迪在狱中的真心朋友,生死患难之交也朝向着曾经的允诺和自己罪行的赎过而不断奋斗。他用那在乱世之间不断磨砺出的成熟而厚实的心窥透一切黑暗,用一番真诚的话语打动了假释审核员的内心:“回首曾经走过的弯路,我多么想对那个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轻人说些什么,告诉他我现在的感受,告诉他还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决问题。可是,我做不到了。那个年轻人早已淹没在岁月的长河里,只留下一个老人孤独地面对过去。”他看破了世间悲欢离合,深邃而落寞的吐露着一番内心的独白。终于,在40年的辄返中重获新生。面对喧嚣的尘世间变迁的万物,却霎那间无所适从。但他放弃了老布那般轻视生命的想法,朝着昔日许下的愿望永不停息的奔驰而去。终于,安迪和瑞德两个老朋友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滩重逢。与当一片满载着希望的羽毛缓缓飘荡的时候,生活便被幻化成了一首优美的圆舞曲。无论最终得到的是什么,永远是最值得回味的。因为拥有愿望,拥有梦想,一切都值得永远珍藏。

画面在黑色的边衬下悄然消逝,演员表在黑白间轮回。思绪淡出淡起,回到现实。恰逢考试后的失意与落寞,然而正是这部欧美励志大片,用那阑珊篝火唤醒了我那尘封在不可饶恕的细小差错中的心绪,驱散了心中的阴霾与晦暗。为何不在那街角富有挑战性的挑衅下孤注一掷,朝着现在似乎可望不可即的梦想冲刺呢?尽管结局是未知的,或许会不尽人意,但只有那些重获自由即将踏上新征程的人们才能感受到这种即将揭开未来神秘面纱的激动心情。我希望跨越边境,与朋友相见握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同梦中一样的蓝。我希望一切的一切都能振奋每一颗摆渡浪子的心。

是的,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但它可以唤醒一颗被晦暗侵蚀的心,用阑珊篝火照亮心中晦暗的幽径,那就是——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心得2

其实,早在国庆我就读完了整本书。但我坚信,唯有时间才能冲刷掉记忆中对书本最浅显、最通俗的理解,沉淀下真正能触及心灵的感受,这也正是回忆的妙处所在。到今日提笔时,脑中仅留下“恐惧”与“现实”二字。

作者斯蒂芬在成书后曾提及,他成为恐怖题材小说作家是源于童年时对周围世界的恐惧。恐惧虽只是人脑的一种感觉,但它绝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源于真实而又残酷的现实,这或许也就是此书所想表达的。《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恐惧源于不公的现实;《纳粹高徒》的恐惧源于纳粹分子犯下的累累罪行;还有《尸体》等等名作。也就是说人内心的恐惧或多或少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且在掺进个人情感后又变得高于现实生活。

如果说悲剧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那么恐怖小说则是将令人恐惧、反感的东西稍加修饰后呈递给人看。但斯蒂芬·金的小说则是将残酷的现实不加保留地甩到人们面前来。除去小说中脱离现实的成分,全书用的是一种极平静的语调来陈述书中的“现实”,而正是这看似平静的“现实”让人们联想到了自己所处的现实,恐惧感也由此而生。儿童是不太可能感到书中深层的恐惧的,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不曾知晓身边的现实。同样,不同的人对书中内容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恐惧,这基于他们所处的现实。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未来生活的压力和对陌生社会的恐惧,恐惧成为《尸体》中“有些人,就是会沉沦下去”所指代的那类人。

但恐惧也不全是坏事。比起他人的甜言蜜语、阿谀奉承,恐惧则要“友好”得多。它能让我们清楚地认识的自己所处的位置、未来可能的变故。得益于它的特点,它能像放大镜般将现实中的问题扩大来,这不失为一种促使我们前进的动力。正是恐惧,让《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一步步逃离了肖申克;正是恐惧,让《呼—吸—呼—吸》中的医生在危机关头有了超乎常人的定力;也正是恐惧,让作者获得了百万财富。

这些都可以从书中略知一二。作者没有选择另起书名(也可能是误译吧),仅是用了《肖申克的救赎》这一名字。我想,这不是偶然。作者(或者说译者)这样做的目的想是为了突出“救赎”二字。

所以,在面对恐惧时我们应显得更加从容。这一来源于现实的感觉更像是一位老友,虽言辞锐利,但字字直击要害。被恐惧逼迫的感觉或许不太美妙,但这正是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心得3

初读《肖申克的救赎》时,不禁好奇它会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只看题目,我做了以下推测:一个名叫肖申克的罪犯,在监狱里经过改造,悔过自新。

看完后了解到肖申克是一个监狱名,故事讲的是在肖申克监狱里,几个主要人物的赎罪与解救的过程。

比如安迪,因为醉酒神志不清,清白入狱19年。刚开始进入监狱的时候,他说我是清白的,没有杀人;但19年后,他做出了反思,他说他是有罪的,因为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做丈夫的责任,让他的妻子慢慢远离了自己,最后间接导致了他妻子的死亡。反思之后他越狱了,成功了,并且洗清了冤屈!在我看来,这19年的牢狱生活是他的赎罪,最后他的反思解救了他。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瑞德所说的体质化,你已经在这个体制下很长时间,逐渐适应这个体制,最终完全到了一种没有它就活不了的境地。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体制化的两种结果:老图书馆员被体制化,最终走向死亡;而瑞德通过安迪的指引与帮助努力克制着自己被体制化,最终和安迪相遇,有着美好的未来。

这给了我一些启发。当今社会充满着各种规则制度,制约着我们的行为。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活得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法律给了社会一个道德规范,给了我每个人生活的权力,也给了我们同样的底线。而很多人在底线之上敢于创新突破,所以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实现了幸福生活。

安迪就是这种敢于突破的人。他敢于创新,不安于现状,努力寻找机会,做自己想做的。即使在监狱呆了19年后,依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能够自如的面对变化着的生活。

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一成不变,但这样可能会被僵化,被机械化,活得不像自己。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应该敢于去尝试,不要怕会错,怕的是不敢犯错,有时候那些让你觉得难过的坎可能坚持一下就可以迎来美好的明天!

还有,看完之后突然领略到了题目的精妙之处,肖申克的救赎是肖申克监狱里的人的救赎。不仅包括了被关进监狱的罪犯,也包括了肖申克监狱里没有被关进去的罪犯。比如监狱长,由于安迪对理财有着强大能力,从而激起了他的贪婪,恶念,成为了真正的罪犯,最终拿枪自尽而亡,得到了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心得4

安迪作为一个本该不属于监狱的人,没有一天放弃对自由的希望,既然不能获得身体的自由,那么先争取精神上的自由吧,安迪通过连续6年每周写两封信说服了政府出资兴建监狱图书馆,狱友们精神上获得了更大的空间。“这就是意义所在。你需要它,就好像自己不要忘记。忘记世上还有不是用石头围起来的地方,忘记自己的内心还有你自己的东西,他们碰不到的东西。”

精神上的自由,那肮脏的、锈迹斑斑的枷锁怎么能碰得到呢?

光阴荏苒,浮华易逝,岁月在弹指间悄悄流走了。回首如梦的童年,瞻望以后的人生,恍如隔世。我们这一生,难道就不是一个监狱吗?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世上不过是一个大一点、功能更加齐全的监狱,而我们不过是自由一点的囚犯,仅此而已。我们从呱呱坠地那天起,学会走路,学会说话,然后该上学了,父母就把我们送上学,该考大学了,父母就不惜一切把我们送上大学,毕业了周围的人又告诉我们应该找份工作,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周围其他人又告诉我们应该结婚了,应该生孩子了,然后我们把我们的孩子扔进我们过去的轨道。我们就活在这个“应该”世界里,一生所有的一切,都是社会决定的,都是体制化的。

有些人看上去活得很成功,但当他们被问及“你童年的梦想实现了吗?”“你小时候最希望长大之后干什么”,他们无言以对。他们的成功,似乎仅仅局限于他人眼里的成功,或是社会、体制眼里的成功。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心得5

想了很久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标题来抒发自己读完后的感情,干脆就用这种通俗易懂的标题。

昨天晚上,确切的说应该是今天早上凌晨,花了两个小时把这本经典给读完了。真的很震撼。

昨天一系列被偷事件让我倍受打击,之所以看这本书,也许是看到“救赎”两个字,心里期待一些可以减轻自己负罪感的物质吧。

事实证明,也许我的选择是对的。

我相信再也不会有第2个人能像安迪一样了:坚韧、坚强、坚定。入狱前,他拥有很多人无法拥有的东西:金钱、名誉、地位、权势。入狱后,他仍然拥有很多人无法拥有的东西:信念、信仰还有希望。

我无法想象,如果是你,莫名其妙的被送进监狱,一辈子都无法出来,那你会怎么样?正常的人或者说是普通的人,在一次次被驳回假释后,还会怀有自由之心吗?几十年岁月流逝,纵然你曾经想过出逃,可当白发和皱纹自你脸上显现,你还会有这份信念吗?!

然而,这些事对于安迪来说,仿佛理所当然。他总是不卑不亢的对待每一个人,他给予别人的是尊重,他得到回报的也是别人的尊重和帮助。在监狱里,“善意”或许是最终要的东西。然而,他得到了。他聪明的让人觉得这样的人也许不应该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事实上他的确只是斯蒂芬·金杜撰出来的人物。但,在我一字一句阅读的时候,却仍然情不自禁的一阵一阵的冒着冷汗。像安迪这样的人,你无可救药的爱上他却又无可救药的恐惧着。你在怀疑,他是否早已算计好一切,早在他向雷德买第一把锤子之前,就算计好了往后几十年的过程。

这不可能。的确。中间那么那么多的意外,普通人能够承受的住吗?换作是你,可以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依旧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吗?不可能。你恐怕早已被种种“可能性”折磨的精神分裂,夜不能眠,甚至早被狱卒发现你的企图你的计划。你可能早已不在肖申克,可能已经被送到别的监狱,永远无法踏入墙外的世界。那个,所有人向往的世界。所以说,安迪是超脱了普通人或者说是正常人应有的范畴,在我看来,他或许就是“神”,一个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神!他的城府、他的智慧、他的忍耐、他的坚强、他的信念、他的坚持、他的努力……他的一切,都让人觉得,如果说是“佩服”,该会多么的玷污了他!

他有一颗,很多人都缺少了的,善意的心。那些打磨光亮的小石子、那些低质廉价的啤酒、那慢慢扩充起来的图书馆。你可以说他只是为了他的计划而不得不做的铺垫。可是,你不可以否认,他是用他的真心在做!只有内心真正温柔的人,才能做出真正让人感到温暖的事。雷德说他会一直记得那个阳光密布的午后,他和他的同事们,花了20分钟喝着温热的啤酒,眼睛里只有安迪蹲在阳光下,悠闲的晃着膝上的双手,脸上挂着那样温柔的笑意。那样的人,是否可以称之为——天使。

这世上,有太多太多不顺心的事,你会遭遇到的困难也有太多太多,伤心也好、绝望也好。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也许就是两个字——希望。而这两个字一直一直存在于安迪的脑海里,一直一直刺激着他,将他慢慢的推向自由的边缘。德的那份感慨真的很真实:“这窄小的通道里有大便有老鼠有太多太多污秽不堪的脏物,然而他却出淤泥而不染,一点一点爬出了监狱,获得了他想要的自由。”

他为自由付出了太多太多,他比别人承受了太多太多,他的那颗心早已被岁月打磨的越来越沧桑,然而,他却始终没有忘记过他的初衷,他的希望,或许,在每个黑暗的夜晚,在他那样小心翼翼挖着通道的时候,他的心也在不断的敲打中越来越光亮。

因为,自由,就在,咫尺之间。

终于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会说,这部书是斯蒂芬·金的经典之作了,这的确已经是出离一般小说的范畴了,它带给人们的是绝望过后的希望。或者说,它救赎了我们,以及我们内心深处那困扰我们的黑暗处。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安迪这个人,就像我这辈子都会记得这么一句话:

怀抱着最好的希望,但做着最坏的准备。

我想,这是不会被人遗忘的经典。

如何写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汇总篇4

"人生,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半夜睡不着,想找一部新电影来看看,但是翻来翻去,似乎没有可以吸引我的新片。于是又打开我的“典藏文件夹”,把当年看过的经典的电影回味一遍。放在我文件夹下的十大经典电影里,《肖申克的救赎》是排名第一的,重看这部经典,似乎又有点新的体会。

有一种东西,它可以穿越高墙,渡过汪洋,翻越山岭。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无法触摸,却能深深地感受到它真实的存在,它就是希望。

记得第一次看到《肖申克的救赎》的时候,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萌生了很多想法。直至今日,我再一次重温了一遍,感触依旧颇多。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失败,有失意,落魄,我们会抱怨,沮丧和彷徨,甚至不知所措,但最后却也会去习惯,适应。而主人公安迪却不同,他勇于反抗,敢于挑战命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不失希望,他自信,从容,只因,他满怀希望,就像夜幕下的萤火虫。

金斯莱曾说过:“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是的,希望就像安迪所说的那样,它是关不住,锁不牢的,别人摸不到,也夺不走的!它是呼吸,赐给灵魂以摆脱束缚和窒息的力量,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所以我们应心存希望,打破生活的枷锁,使生活过得充实自由,使心灵得到升华。

在电影中,有一个镜头,在一个温暖的阳光下,囚犯们斜倚在楼顶,喝着冰镇的啤酒,只有安迪坐在角落里微笑,这是在肖申克监狱里从未出现过的一幕。看到这个画面,我的嘴角不由自主地跟着上扬,安迪的那个微笑,从此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时刻提醒着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希望。因为恐惧使人成为囚徒,希望则能还你自由。强者自强,圣人渡人。我想,这也是安迪微笑的原因吧。

还有一个镜头也给我留下来很深刻的印象。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安迪举着一块大石头,雷声响一次他就砸一次,直到砸出一个足够大的洞后,他一头扎进了那粪便与泥水的混合物中,靠着身体一点点的挪动,终于爬出了500码恶臭的污水管道,重获了自由。安迪的这一举动,使我感到很震撼,我很佩服他有这样的勇气。吉伯特说过:“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是的,安迪的狱中生活就像是一片乌云,凭借他的努力和智慧,他拨开乌云,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阳光。

且在剧中,我极喜欢安迪所说的台词:“人生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忘记在这世界上,还有这不用高墙围着的地方,还有自己心里的,他们拿不走,碰不到的东西,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希望。”这几句话,简单明了,在道出了人生的真谛的同时,也形象地诠释了希望,十分耐人寻味。

在现实生活中,希望就像是我们埋下的种子,收获来年茁壮成长的树苗;希望就像是我们撒下的渔网,收获的是鱼虾贝壳;希望就像是我们今日的努力,收获的是明天的成果。因此,生活需要希望,希望是夜幕下的萤火虫,闪闪发光,点亮夜幕。

如何写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汇总篇5

1、这周我看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肖申克的救赎》,肖申克是一所监狱的名字,里面却住着一个不应该住在里面的人,那就是我们的男主角,他叫:安迪。职业是一家银行的副总裁,因为被冤枉为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妻子的情人,被判了2辈子的无限期罪行,可他却利用了自己的聪明,和渴望自由的那颗心,逃离了那个可怕的监狱。

2、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1)安迪因为是新来的,所以在监狱里没有任何的地位,常常被监狱里那些很坏的人打,欺负,可是那次却改变了他在监狱里的待遇,因为有几个出去外面工作的名额,然后监狱里的一位地位还不错的人,用了几包香烟就让狱警让他和他的朋友都出去了,这个人是男2,他叫做:瑞得,他在监狱里人脉非常的广阔,可以通过很多人,拿到监狱外的东西,也帮狱友买东西,可是要多收两成的费用,然后一点点的为自己赚钱,在外面工作的时候,安迪也出去了,无意间听见了狱警们的对话,那位史上最严厉的狱警在想关于钱利息的问题,然后安迪就走了过去,狱警十分的警戒,立刻用3把枪同时指在了安迪的脑门上,那位严厉的狱警我们就叫他:死神,死神立马就把安迪压在强边,再退一步,安迪就可以从那栋高达30楼上摔下去了,这时候安迪说他可以帮助他让死神的3万元,变成6万元,但是需要昂贵的钱请一个银行工作的人,安迪可以免费帮助他,但是条件是要请和他一起工作的狱友喝酒,每人3瓶酒,就这样子史上以来最严厉的狱警,请他们喝了一顿,那些懒得理安迪的人,也和安迪成为了朋友,一起吃饭,一起玩,开始不排斥他,这招很高明,因为安迪不仅赢得了死神的信任,也或得了伙伴,后面可以看见一个对狱警有用的人是多么好。

(2)现在第一批人已经和安迪成为了朋友,可是监狱里的三姐妹是三个男的,但是他们是同性恋,安迪来的那一刻,三姐妹的头,我们叫他:黄头发,他就看上了安迪,安迪到监狱的那几年,天天都是带伤出来操场玩的,可是因为上次他帮助了死神以后,死神经常保护着他,有一次黄头发把安迪骗到了一个黑黑的房间里,准备要欺负他,可是不知安迪说了什么伤害黄头发的话,黄头发就暴打了安迪一顿,那时候的人不怕在黑屋子里关几天,或者一个星期,那时候黄头发习以为常的在黑屋子里呆了1个星期,出来的时候,他还是一脸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的样子回去他的房间,可是悲剧的事情发生了,死神在黄头发的房间等着他,看到了黄头发就是一顿暴打,还是非常的用力,开头的时候就可以知道死神的力气非常的大,因为新犯人里来了一个胖子,到了晚上的时候他就在那里鬼哭狼嚎的,说什么自己没有罪,然后被那些同性恋的人用语言攻击他,哭的很大声,然后死神进来了以后,把胖子从房间里拖了出来,用警棍就打了5棍,然后踢了几脚,去医务室的时候,胖子早就宣布死亡了,因为打完了以后就立刻断气了!黄头发的结局也不是很好,他被死神打残废了,估计是终身残废了,那时候三姐妹没有一个人再去找安迪的麻烦了,因为他们都知道了安迪的威力,几天前打了安迪一顿,他们的老大从黑屋子里出来了以后就变成废人了,没有人再敢欺负安迪了。

(3)在一天安迪找了一个朋友要了一根7寸长的绳子,他的朋友都以为他要自尽,瑞得也非常的担心,担心的一个晚上没有睡觉,可是第2天要检查的时候,安迪却没有出来门口报道,而监狱长的皮鞋也不见了,检查员去检查的时候,发现安迪不见了!房间里着留下了安迪雕刻的石头,这时候监狱长生气的来到安迪的房间,正拿石头乱丢的时候,安迪墙上挂着的海报被石头砸到了以后突然破了一个洞,然后监狱长用手指伸了进去,然后粗鲁的把海报撕破了,才发现里面有一个很大的洞,安迪已经从这个洞里逃出了监狱,他们现在去追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安迪拿走了监狱长的一些帮他洗了的黑钱走了,一共37万多,他早就离开了美国,然后他换了一个新的身份出现在了另外一个新的国家,并把监狱长贪污证据寄给了税务局,他们立刻就去捕抓监狱长,可是监狱长却在房间里用枪打爆了自己的头,死之前他都想不明白,一个小小的安迪,是怎么样把自己扳到的。监狱长死的时候,安迪正在潇洒的坐在一辆红色的跑车上,带着墨镜,什么的悠闲,没有一切的顾忌。

3、总结如下:

(1)如果自己的心是憧憬自由的,那么即使是再厚的围墙也阻挡不了,人出去的心。

(2)能用20年来挖一条地道的人,才是厉害的人,有着自己的梦想。

(3)不管在监狱还是其他的地方要学会察言观色,不要多嘴,因为和安迪一起来的其中一个犯人,在监狱长说完话的时候,他却多嘴的问了一句:我们什么时候吃饭呢?这时候死神就用警棍捅在了他的肚子上,死神说:我们让你吃你就吃,让你睡你就睡。所以多嘴的下场就是这样子,不要在不合适的场合说不合适的话,这也是做人活下来的一个标准。

  • 下一篇: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600字(整理4篇 )
    上一篇:纪检干部教育整顿六个方面党性分析材料(精选8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