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读后感想(精选4篇)

daniel 0 2023-11-22

《粮食》读后感想篇1

虽然莫言是诺贝尔奖的得主,但我并不太喜欢读他的文章,不是因为他讲的故事“泥土味”重,而是因为他所写的故事里有太多的苦难与贫穷,读来压抑、沉闷、难受。但是,读了他写的《粮食》一文,改变了我的看法。

这是在一天晚上,我闲着没事干,就翻开姥姥给我买的读者看了起来,刚翻开,就看见了莫言叔叔写的《粮食》,我就打算看一看,读完以后,我已经泪流满面了,我被这篇文章深深的打动了。莫言的这个故事,从人性的角度,再次唤醒了我对母爱和亲情的理解。正如他在文章结尾所言:

母亲是伟大的,粮食是珍贵的。有了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孩子们从胃里接受的食物更加珍贵!,它们是母爱的一颗颗结晶体。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山东高密,当年,中国遇上了特大自然灾害,全国闹饥荒,野草和树皮都被吃光了。有一家人快被饿死了,这家的母亲每天给生产队推磨,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和瞎眼的婆婆活活饿死,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母亲想了一个办法:她每天去队里工作时,趁监工不在时,偷偷把豌豆,玉米,谷子不加咀嚼吞进肚里,直到吞不下为止,回到家时,用筷子从喉咙里拨了一拨,把粮食全部吐了出来,洗一下再煮给小孩和老人吃。

后来,婆婆长命百岁,孩子们都发育得很好。

是啊,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存,每天忍受巨大的痛苦,吞下干硬的粮食,再呕吐出来,这是多么的让人心酸!可能在文中的母亲并不觉的有多辛苦,在她看来,只要能让她的孩子活下去,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为此我要所说,感谢天下的母亲为儿女的付出,也但愿天下所有的儿女都能孝敬父母,使他们能感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这个故事还让我想到最近一直在谈的“舌尖上的浪费”。报告说,中国一年浪费的食物可以为2000名穷人提供一个月的食物。每年到逢年过节或是亲朋相聚或是单位请客吃饭,大家都点得很多,吃剩下来的很多菜,有的甚至动都没有动就倒掉了。

他们中有些人想面对,但这也反映出我们当代人不懂得珍惜。虽然生活变得更好,物质也更丰富,但我们还是要珍惜食物和东西,因为很多人花了很多精力去做。从一棵禾苗到香喷喷的米饭,这中间经历了多少人辛勤劳动啊。

所以,我觉得,我们小学生要从小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珍惜生活中一切让我们幸福的东西。

《粮食》读后感想篇2

《粮食》这个词,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然而,对于如今的人们来说,粮食已经不只是符号化的食物,而是涉及到国家的未来发展,以及全球经济的整体形态。今年暑假,在接受了大量的文艺作品的洗礼之后,我看了一部由电影节奖项不断的纪录片《人间·粮食》。通过对于这部电影的观影,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信息时代下的我们,所面对的,是远远超越个人利益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背景。

首先,我认为,影片中展示的世界粮食危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所面对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地球的生态危机。在这个人类大规模经济交往的年代,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身处中国这片烟火气的土地,我们欣赏到了物质大丰收时代顺风顺水的生活。我们眼前日新月异的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更是几乎掩盖了隐忧。可我相信,在这个信息时代下,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去看到一个“全球”的观念,超越我们自身的国际局限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其次,在看过电影后,我对于种粮的农民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敬意。在那个“互联网+”的时代,当我们的生活逐渐地变得无比方便和快捷,我们渐渐遗忘了劳作所带来的美好和充实感。而在电影中,中外的农民却在艰苦的生产环境下,坚实地守护着粮食的生命力。童稚的手在泥土间穿行,用最朴实的方式,耕耘着粮食生命之源。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生命价值的实践意义。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的那句话:“劳作是人类的尊严所在。”

再次,电影中展现的知识转化、技术创新之快,也让我深感敬畏。自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全球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突破人类技术的瓶颈,对于种植、储存、运输、加工和人工智能等环节进行大量的技术更新和升级。开飞机种地、空中拖拉机喷洒、纳米技术检测、大数据管理等等,充分体现出了科技与经济、文化间的高度融合。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就像电影中所说的,如果这些创意和技术真正地整合起来,就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为解决粮食危机贡献出超越测量的巨大价值。

最后,我认为这部电影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让我们重归经济和社会的制度本质。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曾经说过:“社会上的任何经济行为都必须考虑的是这种行为实际上产生的效果,而不是意识形态或个人好意的感觉。”这部电影针对全球粮食问题提出了各国的不同解决方案,不同文化背景与经济体制所带来的差异性,也让我意识到,任何一个立法和政策调整,都需要具有全面的、严谨的、理性的调研和综合分析,不能被外部干扰或内部政治利益所影响。我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更要重视理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注重贡献精神,为全球粮食危机的解决,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总之,这部电影开启了我对于粮食和谷物这个看似平凡的东西,重新启发的学习和思考。我学习到了渐渐被市场化所遗忘的劳作的价值,更深层次地理解了科技与经济、文化间的高度融合,体会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与经济体制所带来的差异性。作为一个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我渴望更多地学习和掌握有关生产和经济的知识,成为热爱生活、经济学领域知识过硬的人,从一点积累到一点贡献到无穷,为人类的发展和幸福做出巨大的贡献。

《粮食》读后感想篇3

让我印象极其深刻的是莫言的文章《粮食》,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母亲名叫伊,她为了不让三个孩子与一个婆婆挨饿,去磨末长工作,为了得到磨末长的豌豆她不禁偷了一大把放进口袋里,并且一大把的放在嘴里囫囵吞枣般的吞下去,不咀嚼,回到家中又用筷子伸到咽喉处,使劲全力往下拔,就这样一大把的豌豆就这样吐了出来也因此让孩子们与婆婆得到了粮食,就这样一直这么做,最终使孩子们发育良好,但自己却渐渐老去。

看了这篇文章我不禁热泪盈眶,它让我明白了母亲是伟大的,粮食是珍贵的,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报答母亲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

看到这我想了想自己,妈妈每天早上早起为我烧饭,白天拼命工作,晚上又要为我煮饭,而我呢,却当作是无所谓,我还时不时为我母亲的关心感到厌烦,甚至还去大喊大叫,我现在知道我错了,我因该感谢妈妈,感谢这么多年对我的关心,想到这,晚上我打了一盆水走到厨房,笑眯眯地说:“妈妈,我帮你洗脚吧,谢谢你对我这么多年来的关心与照顾。”妈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知道我懂事了。虽然这冬天很冷但是心是温暖的

每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我总会想起母亲那忙碌的身影,想起那因劳动而慢慢老去的身影,那身影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是我人生中的启蒙老师与人生的之路牌。

《粮食》读后感想篇4

今天我可真是兴奋!因为我今天将要和亲爱滴“麻麻”一起在家中一起看一部红色经典电影:《粮食》。

我打开电脑,开始观看《粮食》。刚刚出来的是一段文字: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九四三年华北抗日根据地边缘区的某村……然后就可以清晰的一条长长的八路军队伍,随后他们就向一个大大的村庄前进……“呀各滴滴(日本军官所说的:“进攻!”)!”“他奶奶的!给我把咱们村的游击队也派上去!”“是!”听!这就是八路军走后,日本的“小龟龟(其实是‘小鬼鬼’啦!:-P)”们正在和农民们抢粮食呢!幸好农民们有游击队,不然的话,哼哼!粮食早就被哪些“小龟龟”给抢走了!……我最终的感受是:这部电影非常经典,主要讲农民在收获的季节—秋天里被可恶的“小龟龟”准备抢去粮食,可是经过八路军的教导,村里组建了一个游击队,还向八路军要来了20把步枪、10把手枪、50000发子弹和300箱手榴弹,游击队和“小龟龟”们“大大地”干了一场!最终赢得了胜利!

  • 下一篇:入党初心故事发言材料范文十(整理14篇)
    上一篇:入团申请书小学生入团申请书,入团申请书怎么写小学(整理9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