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诗歌教案模板及反思(精选8篇)
幼儿园诗歌教案模板及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
2、引导幼儿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诗歌背景图。
2.活动教具:星宝宝、花宝宝、鱼宝宝、蝴蝶、蜜蜂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小娃娃,问:她想睡觉了,怎么样才能使她很快的睡着呢?
二、学习诗歌《摇篮》,理解诗歌内容。
老师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诗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一遍。)
1.第一遍欣赏,提问:
(1)诗歌的题目是什么?
(2)诗歌里有谁?
2.第二遍欣赏,幼儿学习诗歌。
第一段提问:蓝天是摇篮,摇着谁?(教师一边提问一边出示图片)白云怎么飘,星宝宝睡着了?
第二段提问:大海是摇篮,摇着谁?(教师一边提问一边出示图片)浪花怎么翻,鱼宝宝睡着了?
第三段提问:花园是摇篮,摇着谁?(教师一边提问一边出示图片)风儿怎么吹,花宝宝睡着了?
第四段提问:妈妈的手臂是摇篮,摇着谁?(教师一边提问一边出示图片)手臂怎么摇,小宝宝睡着了?
3.发展想象力,仿编诗歌。
三、活动延伸:今天,小朋友学得真棒,回家还可以找到更多的东西当摇篮,继续模仿编诗歌。
幼儿园诗歌教案模板及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知事物与色彩的关系。(认知)
2.学会倾听,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情感)
3.学习朗诵儿歌并尝试模仿儿歌的句式进行创编。(技能)
活动准备:
1.小草、小花、白云、小女孩图片各一张;
2.各种颜色的卡片若干;
3.水果磁铁若干
活动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并学习朗诵。
活动难点:
感受诗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和仿编。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观看背景图
师:今天张老师带小朋友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梦幻谷。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让幼儿说说小草、小花、白云的颜色)他们都闭着眼睛在干什么呢?(请个别或集体回答)
(2)小朋友的梦
师:那就让它们先睡一会吧。小朋友们喜欢睡觉吗?你们做过什么样的梦?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做过的快乐的梦,教师对幼儿的梦进行总结。)
出示小朋友图片:小朋友也爱做梦,每个小朋友每次做的梦都不同,梦是丰富多彩的,所以你们的梦是彩色的。
引导说诗歌里的句式:小朋友爱做梦,梦是彩色的。
(3)小结:你们的梦真有趣,梦里面出现了丰富多彩的颜色。看,小草、小花和白云也睡醒了,它们都做了什么样的梦呢?
2.理解诗歌,感知事物与色彩的关系
(1)小草的梦(出示小草图片)
师:小草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美丽的梦,一起来问问它吧。(小草小草,你做的什么梦呀?)(播放录音:我梦见我在绿绿的草地上跑来跑去,到处都是绿绿的,好美啊。)师:小朋友说说小草的梦是什么颜色的?(绿绿的)为什么说小草的梦是绿色的?引导说诗歌里的句式: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
(2)小花的梦(出示小花图片)
师:小花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快乐的梦,听听它是怎么说的?
(播放录音:我梦见和蜜蜂、蝴蝶姐姐在红色的花园里跳舞,到处都是红红的花,好快乐啊。)师:小花的梦是什么颜色?(红红的)为什么?
引导说诗歌里的句式: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
(3)白云的梦(出示白云图片)
师:白云也爱做梦,小朋友猜白云的梦是什么样的?(幼儿猜测)
(播放录音:我梦见自己在蓝蓝的天空中和太阳公公捉迷藏,到处都是蓝蓝的,好有趣啊。)师:白云的梦是什么颜色的?(蓝蓝的)
引导说诗歌里的句式:白云爱做梦,梦是蓝蓝的。
3.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播放轻音乐)
(2)老师领诵,幼儿跟诵。
(3)提出朗诵的要求,模仿动作,有感情的再次朗诵。
4.创造想象,仿编诗歌
(1)师:梦幻谷还有许多水果呢。它们玩累了,轻轻地闭上了眼睛睡着了,你们知道它们做了什么梦吗?
(请幼儿大胆表述,仿编诗歌。)
(2)完整地朗诵诗歌:把香蕉、草莓、葡萄和橙子(小朋友创编的内容)请到大树妈妈的怀抱里,进入甜甜的梦里吧。(把仿编后的诗歌完整的朗诵一遍)
5.活动结束。
师:你们觉得梦幻谷有趣吗?把这里的故事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去吧!给爸爸妈妈朗诵一下这首优美的诗歌,好让他们也做个快乐的、甜美的梦。
附:诗歌《梦》
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
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
白云爱做梦,梦是蓝蓝的。
小朋友爱做梦,梦是彩色的。
幼儿园诗歌教案模板及反思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像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以上是关于幼儿园诗歌教学教案设计的相关内容分享,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感谢您的阅读!
幼儿园诗歌教案模板及反思篇4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从窗户外照进来。
疑是地上霜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银白,以为是一层白白的霜。
举头望明月抬头仰望天空,一轮又圆又亮的明月高高悬挂着。
低头思故乡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了心中怀念的故乡!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图片的内容,学会念古诗:静夜诗。
2、体验诗中离开家乡的人的思乡之情。
3、鼓励幼儿大胆地念古诗,培养他们专心学习的习惯。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小朋友看一看,这个人怎么了?他在看什么?
2、帮助幼儿体验古诗的意境。
师:这是一个离开家乡的人,离开了妈妈的人,当天黑下来的时候,他就特别的想自己的家,想自己的妈妈,想家里的亲人。
3、师示范念古诗,边讲解古诗含义: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从窗户外照进来。
疑是地上霜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银白,以为是一层白白的霜。
举头望明月抬头仰望天空,一轮又圆又亮的明月高高悬挂着。
低头思故乡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了心中怀念的故乡!
4、理解字词
疑怀疑,误任务的意思。
举头抬起头,举是抬的意思。
思思念,想念。
5、幼儿学习古诗,边作指导。
师:我们一起来年一遍,能用响亮的声音念古诗。
6、反复的练习,请幼儿上来表演。
师:请小朋友上来表演给大家看。
7、为古诗创编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的掌握。
师:谁能给古诗编上动作呢?加上动作来念古诗。
8、讲评。给专心的幼儿颁发奖品。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这个活动我主要还是让幼儿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读书古诗、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这个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幼儿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幼儿园诗歌教案模板及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清明节又要到了,每年的清明节幼儿园都会组织小朋友们去革命烈士陵园扫墓,悼念我们那些未曾谋面的英雄前辈,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没有他们的珍贵付出,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了解清明节的重大意义,让孩子们记住清明节的具体时间。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图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再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中都看到了什么呢?;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他们在干什么呢?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看图片,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师播放课件,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很多幼儿对“清明节”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懂得不仅要学习先烈们的精神,同时也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让幼儿不仅在思想上以先烈们为榜样,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更重要的是要付诸于行动,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小做起。
幼儿园诗歌教案模板及反思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并学习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音律美及其所营造的意境美。
2、学习诗歌中“×××,在……里”的句式特点,初步尝试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夏天的歌》诗歌插图、诗歌音频、诗歌图谱,夏天自然景观和人们活动场景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夏天。)
在夏天里,你听到过什么美妙的声音吗?
播放插图,引导幼儿观察想象,鼓励幼儿讲述。
图片上都有什么?
播放诗歌《夏天的歌》,引导幼儿初步欣赏。
诗歌里说了些什么?夏天的歌在哪里?
播放诗歌插图及音频,引导幼儿学习诗歌。
1.分段出示诗歌插图及音频,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2.结合诗歌图谱,用问答的形式熟悉诗歌。
3.带领幼儿朗诵诗歌2~3遍。
播放图片,引导幼儿根据诗歌的句式进行创编。
1.引导幼儿了解、感受诗歌独特的句式结构:“×××,在……里”。
2.出示夏天自然景观和人们活动场景的图片,请幼儿观察并想象、仿编。
3.组织幼儿展示、交流仿编结果,教师记录并引导幼儿学习同伴仿编的诗歌。
附【诗歌】
《夏天的歌》
夏天的歌在哪里?
“蝈蝈蝈”“蝈蝈蝈”,在绿绿的草丛中。
夏天的歌在哪里?
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
夏天的歌在哪里?
“哗啦”“哗啦”,在清清的池塘里。
夏天的歌在哪里?
在太阳帽里,在小花伞里,在冰激凌里。在小朋友乐呵呵的歌声里。
幼儿园诗歌教案模板及反思篇7
教案目标:
1、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帮助幼儿理解事故内容。
3、引导幼儿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象。
教案准备:
用纸盒搭建一幢高楼,桌面操作教具:兔子和乌龟。
教案过程:
1、提问:小朋友你看谁来了?出示小兔和乌龟图向大家问好:“小朋友好!我是小兔小白、我是小乌龟聪聪。”介绍完了以后老师问:“小朋友猜一猜他俩谁爬的最快?如果进行爬楼比赛谁会得第一?为什么?”请小朋友大胆讲述。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诗歌一遍,幼儿欣赏后提问:①龟兔爬楼谁第一?你从哪句诗歌里听出来的乌龟第一?开口说话的“石头”是谁?请3—4名幼儿清楚的回答,教师作肯定。②乌龟刚开始爬楼时,小兔子已经爬到几楼了?为什么兔子爬的那么快却没有得第一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大胆想象。老师边操作桌面教具、边再次朗诵诗歌一遍。
提问:小乌龟是怎样快速来到屋顶的?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并用清楚的语言描述乌龟快速爬楼的不同方法,并将幼儿想出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如:乘电梯、乘吊车等。让幼儿知道行动慢的动物或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使自己先达到目的地,只要勤奋和肯动脑筋才能最快到达目的地。
4、学念诗歌: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诗歌,讨论如何用不同的语调、语速来表现乌龟和兔子的不同动态。
延伸活动:
在语言区里投放诗歌图片让幼儿练习诗歌。
幼儿园诗歌教案模板及反思篇8
[设计意图]
幼儿正处于人生求知欲望最强的启蒙阶段,朗朗上口的幼儿诗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诗歌作品可以为幼儿展示充满想象、幻想和灵感的空间。倘若能让幼儿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游戏,对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大有益处。所以我选择了意境优美、符合孩子经验特点的诗歌《小小的船》为主题,启发幼儿在富于创新、模仿的系列相关活动过程中,去认知、去思考、去联想,层层激起学习诗歌、表现月亮的欲望。
[活动目标]
1.通过动动手,做个简单易行的小实验,激发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2.利用配乐、打节奏的方式朗诵诗歌,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美,激发幼儿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3.在做做玩玩中发展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月亮世界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绘制各种月亮的形态模型(泡沫板),如新月、眉月、凸月、满月等;
2.演示月圆月缺实验用到的手电筒、镜子、黑色衣服一套;
3.一段优美的音乐;
4.提供活动区域及相应的活动材料。
美工区:绘画纸、彩笔、彩泥、剪刀、彩纸。
操作区:演示月圆月缺实验用到的手电筒、镜子、黑色衣服一套;纸、笔;月亮拼图。
音乐表演区:录音机、钢琴、月亮头饰(形态各异)。游戏区:(场地即可)。
语言区:白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与诗歌相关的事物—月亮,为诗歌的学习做导入
1.议一议,月亮有哪些不同的变化?
(出示月亮模型)
师:这是老师根据小朋友画的各种月亮形态制成的模型。现在请大家说说它们象什么?
幼:象小船;象香蕉;象月饼;象蛋糕;象盘子……(幼儿说的很多,这些是典型的例子,下同)
(教师指导:当幼儿说月亮象盘子时,师引导说:“象什么形状的盘子?”幼儿立刻回答:“圆圆的盘子。”)
师:那你们知道月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变化?
幼:它会变魔术;吃多了会变大,不吃饭会变小……(虽然大家踊跃地回答、猜测,但只有一名幼儿知道:太阳照到了月亮的一小半儿,月亮是弯弯的;太阳照到了月亮的一半;月亮是半圆;太阳照到了整个月亮,月亮是圆圆的)
师:小朋友说了这么多的原因,究竟月亮为什么可以有这么多的变化呢?现在就让我们动动手,做个小实验,就知道了。
2.动一动,做演示月圆月缺的小实验。
(出示演示月圆月缺实验用到的手电筒、镜子、黑色衣服)
实验步骤:
(1).打开手电筒,放在桌子上,关掉其他的灯;
(2).让一名幼儿穿上黑色的衣服,站在距手电筒约30厘米的地方;
(3).幼儿手拿小镜子,使镜面一直对准自己,自己原地慢慢转动一周,注意观察小镜子反射到幼儿身上的色斑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儿的反映:深深被实验所吸引,都想亲自来做这个实验。教师自我评价及反思:提前让幼儿观察、记录月亮的不同形态,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才能更投入地参与活动;通过动动手、做个简单易行的小实验,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这样获得的答案不仅印象深、记得牢,而且能充分调动幼儿的探索精神。充分体现《新纲要》中“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
3.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一种月亮形态。
师:月亮有这么多的变化,那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幼:我喜欢弯弯的月亮,象小船,可以坐在上面玩;我喜欢圆圆的月亮,象月饼,可以吃;我喜欢半圆的,象蛋糕……(大家哈哈大笑,课堂气氛活跃)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想到月亮船上玩,那大家想不想坐着弯弯的月亮船到天上去玩呢?
幼:想。(情绪很高涨)
师:那我们坐在上面会看到什么呢?
幼:地球、太阳、星星、天空、我的家、幼儿园……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老师也想送给小朋友一首有关月亮船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诗歌欣赏与朗诵
1.听一听,师朗诵诗歌《小小的船》。
(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
(教师指导:教师用清晰、富有感情的声音来随着轻柔的音乐朗诵诗歌,请幼儿闭上眼睛静静欣赏,体会韵律的美。幼儿的反映:能迅速从上一环节的兴奋中安静下来,有的幼儿甚至随着我的朗诵轻轻摆动;教师自我评价及反思:用优美的音乐衬托朗诵是为了让幼儿从上一环节的兴奋中安静下来,静静体会诗歌韵律的美。)
2.学一学,边打节奏边朗诵。
(教师指导:师在诗歌下面加上节奏型,教幼儿边打节奏边朗诵诗歌;幼儿的反映:觉得很有趣,有的幼儿说“象唱歌一样”;教师自我评价及反思:单纯来学习诗歌非常枯燥,于是我就想到了孩子们喜欢的打节奏,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效果出奇的好。既可以让幼儿感受诗歌节奏的美,又使幼儿很快掌握诗歌,只学习两遍就可以了。)
3.试一试,幼儿来创编诗歌。
师:小朋友能不能用诗歌的方式来表现其他形式的月亮呢?
幼:圆圆的月亮,大大的月饼;我吃着圆圆的月饼,想着远方的爷爷和奶奶;弯弯的月亮,象滑梯……(为圆圆的月亮编的诗句较多)
(教师自我评价及反思:在学习诗歌后,不少幼儿想到:可不可以用诗歌表现半圆的、圆圆的等其它月亮形态呢?于是,我顺势增加了“幼儿来创编诗歌”的环节,但考虑到时间和幼儿兴趣,我要求幼儿编一两句即可,既可以掌握好时间,又可以降低难度,不用整首编,保证了幼儿的创编兴趣。)
(三)用各种方式表现月亮世界
提供活动区域:美工区、操作区、音乐表演区、游戏区、语言区和相应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用各种方式来表现月亮世界。
(教师指导:为各个活动区域的幼儿提供简单的指导。美工区:提示幼儿画或做出月亮上有什么?操作区:为幼儿提示实验的步骤,并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实验结果。音乐区:会唱哪首表现月亮的歌曲?怎样用动作表现月亮?游戏区:可以做哪些有关月亮的游戏?如何来制定游戏规则?语言区:继续引导幼儿创编诗歌,并启发幼儿如何来配图画,如何制成诗集等等。幼儿的反映:能自主选择区域进行活动。美工区:有的画出了嫦娥、玉兔,有的把月亮的表面捏的坑坑洼洼,把月亮表现的丰富多彩。操作区:有的幼儿用绘画、拼图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音乐区:歌表演《小白船》、《爷爷教我打月饼》,并能选择不同的头饰表演相应的月亮。游戏区:进行了民间游戏《月亮船》,采用两人合作、分组比赛的形式。语言区:将创编的诗歌收集成“月亮诗集”并配上了相应的图画供大家欣赏等等。不管大家选择了哪种形式,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合作得很愉快。附:儿歌《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
XXX|X—|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XXX|XX|XXX|X—|
小小的船两头尖,
XXX|X—|XX|X—|
我坐在船里望下看,
XXX|XX|XX|X—|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XXX|XXX|XX|XXX|X—||
反思:
这一环节,和区域活动相结合,不限于只用一种形式来表现月亮,而是在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喜欢的月亮,体验合作、分享、成功的喜悦。此环节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