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画》的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教育漫画》的读后感篇1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约翰。洛克的著作《教育漫话》,读完后深有感触。
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出生于英格兰的萨默塞特郡一个有清教背景的律师家庭。《教育漫话》这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和知识与技能教育。它的主题是所谓的绅士教育。绅士教育是欧洲唯一复兴时期兴起的一种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是一种以上层社会富人子弟为对象的教育。洛克提出的绅士教育的任务是要阐明,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绅士或者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虽然时代不同,历史背景不同,但这本书中的许多教育思想却是普遍使用的。那就是作为教师要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健康是基础。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首先讨论健康教育,因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是”对于人世幸福状态的一种简洁而充分的描绘,二者不可或缺。洛克之所以重视保健、养护,与其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资产阶级正处于上升阶段,他们要经营工商业,要航海,要探险,要征服殖民地,开辟新的财源,取得人生事业的成功,显然,缺乏健康强壮的体魄是无法办到的,所以洛克说”对于我们的工作和人生幸福,健康是何等的重要;而一个人为了出类拔萃,就必须能忍受艰辛、疲乏,因此,对强健的体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洛克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而且深入研究过医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作为一位”内行”,他对儿童的体育、健康、养护等问题都提出了不少具体的颇有价值的意见。例如他建议”无论冬夏,儿童的穿着都不可过暖”,主张儿童用冷水洗脚或洗澡,多过露天生活,多呼吸新鲜空气,衣着不可过紧,饮食要清淡,不喝烈性饮料,早睡早起,睡硬板床,不宜滥用药物,注意运动锻炼等。这些主张都是配合贯彻其教育目的、任务提出来的,至今看来,绝大部分都是科学合理的,值得我们吸取。
都说我们现在的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将来他们就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强健的身体素质对他们来说是何等的重要。然而,我们再看一看现在的孩子们他们的身体状况怎样呢?一个个不是小胖墩就是豆芽菜,他们小小年纪,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早起晚睡,为革命”刻苦”学习,结果是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这难道不令我们担忧吗?这样的孩子将来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吗?这难道与我们教育工作者就没有关系嘛?当然有的,回想我们平时在工作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曾经怎样”不辞辛苦”地为学生补课,有时甚至是残忍地将其每周少得可怜的体育课时间占用,还理直气壮地说是”为了你们好”。唉,可怜啊,可悲啊,可叹啊!
二、道德是重点
道德教育是《教育漫话》中最重要的内容。洛克声称:”一位绅士应具备的各种品行之中,我讲德行放在首位,视之为最必需的品性。”他要求儿童在具备健康体魄的基础上,必须有健全的精神发展,而这集中表现为必须具有完美的德行。洛克认为,德行乃是人生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缺乏德行,就无所谓人生幸福可言;因为缺少德行的人不可能被人瞧得起,也难以取得事业的成功。在洛克看来,所谓”良好的德行”大致有三层含义:其一为世俗的聪明,即要求一个人在处理人间事务方面精明能干,富于远见,在各种社交场合,善于交际,应付自如;其二要懂得上流社会的礼仪、礼貌,仪表上显得彬彬有礼,风度翩翩,文雅大方;其三是具有性格刚毅、坚强、能吃苦耐劳等品质。贯穿洛克德育思想的主线则有两条:其一是训练儿童以理性克制欲望,其次是从小通过教育与练习去培养儿童所必需的、良好的性格习惯。在这里,洛克对儿童的德育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其中包括:反对溺爱、放纵子女;宽严结合;奖惩结合;说理教育;榜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等。
我们也很重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但有时的方法并不得当。比如我们经常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一个学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品行有些问题的学生,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总是带着怀疑的态度,对他们缺乏足够的信任。例如,我们班有个学生特别爱说谎,所以我几乎对他的每一句话都不太相信。在此,洛克告诉我们,说谎是一种恶劣的品质,是许多恶德败行的温床和庇护所,所以将一个孩子从小带大时,应尽可能地使他憎恶这种行为。但是,假如你不能证实他的遁词里具有虚假的成分,你就姑且把它当成真话。并不要流露出一丝的怀疑。你应使他在你的面前尽量保持最好的声誉。因为一旦他知道自己的名声扫地,你也就失掉了对他的一种重要的.,乃至最佳的支配权。所以你要可以尽量避免而又不至于助长他说谎的范围内,使他在你跟前不要觉得自己是个说谎者。他说话有时信口开河,与事实有所出入,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此,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一宽容为怀,我们要最大限度地相信,我们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三、智育是条件
在洛克的教育体系中,智育也是为培养有健全精神的绅士服务的。但较之德育,智育处在一个较次要的地位。他认为,一个有德行的绅士比一个掌握了许多脱离实际学问的大学者更为可贵。在他看来,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要使年轻人精通任何一门科学或扩大心的所有物,而是打开他们的心智,装备他们的心智,增加心的活动能力。
为了培养能力,洛克重视智育办法并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见解,包括:不能强迫儿童学习,反对教师用斥责和惩罚的方法迫使学生去注意;主张启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自己去向往学习,把求学当成另外一种游戏或娱乐去追求;教育孩子要从明白简单的地方开始,一次不要学得太多,同时也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努力;应当鼓励并尽量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培养动手能力,如引导儿童自己制作玩具,学习一种手艺或园艺等,这样既可调剂生活,又可获得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又可防止儿童将宝贵的光阴虚掷在无益的事情上。洛克还一再强调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对于年幼儿童,可以寓教学与游戏之中等。这些观点,也有许多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对于智育,也许我们重视的很多。但我们也许对于学生的知识灌输得太多,而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还比较欠缺。因此,现在的很多学生表现出了对于学习的反感。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这和我们平时对学生的强制不能说没有关系。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情。
总之,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谈》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他让我懂得了作为教师,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特别是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教育漫画》的读后感篇2
现代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漫画,好的漫画会使人得给我的到永生的启示,但不好的漫画随时随地使人走上错误的道路。
今天,我看到一幅让人深有感触的漫画,漫画的内容是:一位父亲带着孩子去书店买书,付钱的时候,可能因为售员的失误,忘记给他算一本名叫货
《孩子偷东西怎么办》的书钱。孩子见到这个情景,呆在书店门口不愿意走,可他父亲却气急败坏地对孩子说:“快点离开这儿,这本书他们忘了算钱了。。。。。。。孩在一旁就像“哑巴吃黄莲一一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可他没办法,只好顺从地跟着父亲急匆匆地往前走去。
看完了这幅漫画,令我感概万千。孩子的父亲买《孩子偷东西怎么办》这本书的目的是想教育孩子不能偷东西,
可是父亲他自己却这么做,难道这不是那教育自己?是啊,生活中有许许各多这样的事,如:人们在买东西时,售货员给他多找了钱,做却无声地走开了,当人们买水果时售赶员给他算少了钱,他却甜甜地笑起来,当人们在商店买许多东西时,和上面漫画一样售货员因一时的失误,把某件东西忘了算,他却兴高采烈地离开了。。。如果每个人都这样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到人,那我们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吧?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人们不能以将心比心去对待一切吗?这引起了我的心思,我想最关键的是人们缺乏行为。我肯定没有一个人会这样对待自己的亲人朋友。要知道,生活的美好要靠因结!
啊!文明一一只差一点,或许这点,能让世界变得美好,文明,只差
或许这一点,能让你、我、他会一笑!
《教育漫画》的读后感篇3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读洛克的《教育漫话》就宛如一位有思想的站在你的面前,和你聊天,聊聊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语调亲切和,娓娓道来,所聊内容却非常深刻。他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而绅士教育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一旦绅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轨,其他人都会很快走上正轨。
洛克在书中讲了三个方面的话题:体育、德育和智育。作者把体育(实质上是健康教育)放在第一位讲,因为“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康的体魄。”“我们要有自己的事业,要得到幸福,必须先有健康的身体;而要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更必须先有能够忍耐辛劳的强健体魄。”“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绅士人格的灵魂。”因此,德育被洛克作为全书的重点来讲述,真正的绅士要善于获得自己的幸福,而又不妨碍其他绅士获得幸福;德育的基本原则是以理智克制欲望。在聊到智育问题时,洛克特意强调了功利原则和教学方法。
《教育漫话》这本书聊了许多关于孩子教育的话题,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对我们教师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作者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孩童的身体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等等。
我们老师和家长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后者。回想我快乐的童年,对比我的学生们正在经历的童年,在庆幸自身的同时也对现在的孩子产生深深的同情。城市的孩子在享受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同时也丢失了童年最宝贵的。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空间玩耍、锻炼,长时间面对课本、电视、电脑让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对生活环境的漠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视力近视?为什么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孩童时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到底孰轻孰重?
二、“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
如说理、鞭笞、榜样、责骂、强迫等。两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2、当对学生进行说理时,举止应该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也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时学生的错误会让老师生气甚至失去理智,初为人师时,我也曾多次因为学生不听话气得对他们大声呵斥,可老师的愤怒只会让学生害怕或反感,他们会认为你的恼怒是对他们犯错的一种报复,并不是为了帮助他们,因此这种失态的惩罚不能让孩子从内心认识到他们的错误。那么今后当老师想发火时,最好想想:我发火的目的是什么?用这种方式能不能让犯错的学生从内心屈服、认同呢?
三、“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
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话》这本书虽然文字是有限的,但带给我的启示却是无限的,它们都将陪伴我在教育的征途上不断求索。
《教育漫画》的读后感篇4
《教育漫画》是大学时老师经常提起的一本书,虽然打开了很多次,但最多看到50页就放在那里了,今天再次开启些本书,我下决心一定要看完这本书,做到有始有终。下面是我把昨天看的部分内容进行分享,说说我的感想。
首先第一章讲了健康教育。我们经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就是健康。没有健康的身体何谈工作,幸福,成功?可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书中讲了一些怎样维护孩子健康的’一些建议。我认为这些建议我们都知道,也都明白,也是这样去做的。只是没有像作者那样进行系统的梳理而已。如:不要娇惯孩子,早睡早起,多运动等。也有些建议在我看来是不可取的如:冷水洗脚,洗澡。在我们中国的意识里不应该,也不会这样做。因为,我们经常说的是:多喝热水,用热水泡泡脚,洗热水澡。所以,当我们看书的时候,对于书中有用的我们吸收,但不能全权吸收,要有自己的思考。
《教育漫画》的读后感篇5
读教育漫话这本书,对我的教育方式有了深刻感悟。从健康、德育、智育三方面表述一下我总结的观点。
从第一章开始,洛克提出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幼小时期开始,应从最基本的健康教育开始。比如洛克说:“人之所以有细微细小的差别,是因为有些人受过教育,有些人没有无论是哪方面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使我充分的理解到教育的重要性。绝不单单是思想上的,更是行为上的。我以前认为言传身教就是很重要的一点了。但是读了洛克的书。我觉得比之重要的还有很多。洛克提出的身身体健康教育。他提倡儿童应该避免娇生惯养。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观点,就是儿童冬天还是夏天都不应该穿过暖。过暖其实是不不能有助于儿童大脑的思考。但这种方法是只针对男孩子的教育方式。他们也应该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和游泳。因为在洛克的书中—游泳,其实是对罗马人的一种天性。但其实对正常的人来说,有一个自己喜欢并热爱的户外活动是不错的。对于儿童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好处。
洛克在书中对衣着也提出了建议,儿童不应该穿太紧的衣服,因为这样会束缚儿童的健康成长。我们要随着她们自然的生长而生长,不要因不要用过多的外力去约束她们。这就与现代的某些观念不一致。我总是要求女孩子要身材好。要在儿童时期束缚她们。对女孩子衣着有着很大的意见与看法。其实我们应该像洛克说的一样遵循自然的规律。更应该尊重她们自己的观点。还有就是洛克说的有关饮食健康,另外还好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朋友们,这些就是《教育漫画》的读后感精选范文的全部内容了,这些精选范文都出自优秀人才之手,一定会对大家的书写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希望这期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小编也希望大家能多关注本站,以便后续更快捷地在站内搜索到需要的内容。
《教育漫画》的读后感篇6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它主要论述“绅士教育”。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今天,我继续阅读《教育漫话》。在书的开始部分“健康教育的具体意见”中,作者首先提到的就是“避免娇生惯养洛克十分注重健康教育,他认为“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书中他非常详细的说明和指导了饮食、衣着、睡眠等各个方面,如:多吸新鲜空气,要有充分的运动和睡眠,饮食要清淡……其中也有一些是不合理的,但总的来说,他是为了培养儿童俭朴的生活习惯,注重儿童身体的磨练,来造就强健的体魄/。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认为洛克所说的“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是由娇生惯养弄坏的’,或至少由此受到了损害”是有道理的。读到这里,我深有感触。现在许多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出世即受到家人的百般宠爱,吃好的、穿好的不说,家人还处处小心,就怕他们有一丁点的闪失。就拿我儿子来说吧,他从小就是我妈心肝宝贝,天气一冷就怕他冻着,总是给他穿很多的衣服,我妈妈经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小孩子就应该汗津津的。”结果,稍微见点风,孩子就感冒了,然后吃药,挂水……孩子出生刚四十五天的时候,就因肺炎住进了医院。后来的日子里,孩子三天两头地往医院跑,体质特别的不好,直到今年暑假做了扁桃体切除手术,孩子的身体才强健一些。不过,即使是现在,我也不敢让儿子少穿衣服,因为小时侯已经养成习惯了,天气一冷,儿子的衣服立即成倍递增。
其实,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却是迥然不同。古代德国和现代爱尔兰人,他们刚出生的婴儿都用冷水洗浴,不仅洗脚,还洗全身。现在苏格兰高地的妇女也在冬天用此方法锻炼她们的孩子。他们的孩子并没有受到伤害,反而非常的健康。
看来,爱孩子,就应该让孩子经受锻炼,而不能把他们都培养成温室里的花朵呀!
《教育漫画》的读后感篇7
漫画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可以让你完全地轻松下来,什么都不想,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或是感动,或是感叹,或是欣喜万分,或是从而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好。简简单单的事物同样会让你感受到一股清心的气体涌上心头。我喜欢氛围比较轻松能愉悦身心的漫画,像丰子恺等大师们的作品,能强烈地感受他们纯洁的童心和阔达的襟怀。
这本《父与子全集》通过两父子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日常生活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那感天动地的父子情,而最让我想不到这本漫画集作于20世纪的30年代,作者为德国漫画大师卜劳恩。这本漫画前言中写道:“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蔓延到德国,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后果,希特勒当权后,德国成了及其恐怖的人间地狱,个人安全根本没有保障。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卜劳恩创作出了这本风靡半个多世纪的经典之作《父与子》,身处乱世而临危不惧并能保持一颗童心的人是多么了不起啊!能够在这本漫画表达的浓浓父子情又多么让人难以割舍啊!孩子的世界是充满欢乐和新鲜的,无忧无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父与子》跟咱们的国产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样都在告诉全世界父母要和孩子多沟通交流,关爱孩子和孩子多做互动,互相了解理解,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教育漫画》的读后感篇8
《教育漫话》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约翰洛克的教育代表作,由作者流亡荷兰期间写给友人谈论其子女的教育问题的几封信整理而成。而正如译者在导读中所写的那样:《教育漫话》看似谈家庭教育,实则描绘了绅士养成的教育蓝图,从儿童的体育、智育、德育、社会教育等方面的100多个问题或主题出发,探讨了一个人格自由、理智健全的人的养成过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