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借米》读后感(精选8篇)

daniel 0 2023-12-25

《子路借米》读后感篇1

最近,我读了一个关于敬老的故事,它就是《子路借粮》。故事中的主人公子路的做法,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

有一个叫子路的人,他十分有才华,但是他的家里很贫穷,没有米吃,年老的父母却想吃一顿米饭,子路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一个人走了很远的路,终于借到了一小袋米,子路忘却了行路的疲劳,会心的笑着,看着父母吃饱了,子路再饿再累再苦也心满意足了,子路真是一个好孩子!

读完这个故事之后,我被子路的孝心深深地感动了!子路自己也没有饭吃,他本可以拒绝父母的要求,但是他没有,他做到了!我为他的做法而感动,如果换了别人的话,可能会说:“我自己也吃不饱了,还问我要!”所以,子路的做法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记得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妈妈在厨房里做晚饭,天很热,妈妈的衣服都湿透了,我知道妈妈真的是很累了,她每天除了要忙地里的庄稼,还要照顾我和爸爸的饮食,还有卧病在床的爷爷,想到这里,我便走上前去,说:“妈妈,我来帮你吧!”虽然我不会代替妈妈做饭,但是我可以帮妈妈洗洗菜,我看到妈妈的笑容,自己的心里也喜滋滋的。

我们自己也应该想想: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的心血,他们抚养我们*,我们永远不会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有多深、爱有多重,他们并不奢望从我们身上得到任何回报,只是血浓于水,父母待我们如此,我们要加倍对父母好,这样才可以报答他们。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以子路为榜样吧!

《子路借米》读后感篇2

中外的美德故事数不胜数,有是写名人的也有的是写平常人的。我今天就来说一说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子路,他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口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令居民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小小的子路为了父母是多么的辛苦,他只因为父母想吃到米饭,就翻山越岭去亲戚家去借米,但在当时并没有任何的现代化设备,想要翻越一座山是多么的困难呀,再说来回是多么的辛苦,他一定会非常地累,这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几乎是没有人会这样做,因为现在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完全不需要这样,但有的穷人的孩子也许还会这样做,当有人知道了这些事都会赞扬他的品格。

美德现在也是经常发生的,我些是大事,也有一些是小事,但都是一些对别人有利的事,所以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的。

《子路借米》读后感篇3

《子路负米》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贫穷,连米饭都吃不上,长年靠吃粗粮野菜度日。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饭,可家里没有,小小的子路就翻山越岭来到亲戚家借米。子路看着父母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心里很满足,同时也忘记了走十几里路的疲劳。子路就是靠着这种“孝”的精神,成为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徒弟。

子路为了父母能够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不怕路途遥远,不怕刮风下雨、烈日暴晒。子路把父母的幸福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这种“孝”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子路能做到孝敬父母,当今社会上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种精神呢?当父母下班后,为他们倒杯清茶,为他们捶捶背,洗洗脚,也能使劳累了一天的他们感受到一丝丝温暖的爱意。孝敬父母,就如倒茶、捶背、洗脚这些事那样简单,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事,都有许多人不愿去做,他们认为,只要为父母买一套公寓,买一辆豪车,就是孝了,其实,在他们心里,孝只要我们做些小事如倒茶这样简单。

读了《子路负米》这篇文章使我感触很深,它让我明白了“百善孝为先”这个道理。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为他们做些简单的事吧!

《子路借米》读后感篇4

仲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路,小孔子九岁,是孔子三千弟子中非常著名的一位,被誉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以政事见称,是“学而优则仕”的典范,也是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侍奉孔子时间最长的弟子。其人非常孝敬父母。

子路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充饥,他经常吃难以下咽的野菜。尽管如此,子路并没有觉得自己吃野菜有多苦,但想到父母年事已高,担心吃不到米饭会营养不够,影响身体。于是子路就到百里之外的集市上买米回家奉养双亲。步行百里,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起早贪黑需要一整天的时间。虽然如此,子路却甘之如饴。

冬天,冰天雪地,子路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的往前走,有很多次抱着米袋的双手都冻僵了,他便停下来,放在嘴边暖暖,然后继续赶路。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子路都不肯停下来歇息一会,怕担误了赶集的时辰,买不到好米。遇到大雨时,子路就把米袋裹在自己的衣服里,藏在掖下,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

后来子路的父母双双过世,他也在孔子那里学到了**理政的真本事。就南下到了楚国。楚王久闻他忠孝的美名,聘他当了大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每次出门都有很多马车和随从跟随,每年给的俸禄也非常丰厚,一日三餐山珍海味,垒盘叠碗,极其丰盛。但他并没有因此感到欢喜,反而时常闷闷不乐。这是因为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他多么希望父母还活着,一家人能够幸福团圆地在一起!

人寿终究有数,不孝后悔莫及。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递减的。尤其在现代社会里,有人十三、四岁就离家求学,一直读到高中、大学、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参加工作后,在生存压力、竞争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忙碌奔波于红尘俗世,最忽略的人往往是对我们最亲近的父母双亲。

现代许多父母感慨:他们不奢求、也不需要子女给予他们什么,只要能经常见到他们,一家人能够共享天伦就满足了。然而,很多父母在晚年被送进养老院,子女很少过问、探望,使他们的内心世界孤苦无依。一个人,从组成家庭之后,他就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孩子、社会和工作。到了晚年,照理讲应该是到了安养天年的’时候。可是相当一部分老人的晚境却很凄凉,有的甚至三餐不继。他们并不是因为贫穷,而是没有能力来料理。人一旦步入老年,儿女不在身边,眼看亲人、左邻右舍一个一个离去,孤独悲伤以及行将就木的恐惧会占据他们的心灵,百病也就更容易侵蚀他们那衰老的肌体。日薄西山,形影相吊的凄凉可想而知。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动物如此,人何以堪。当我们读到,子路为了孝敬父母,不计劳苦,负米百里回家奉养双亲的时候。古人的孝道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我们要趁老人还健在的时候,忠行孝道。不要等到亲人远逝,才思亲、痛亲,徒留“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

《子路借米》读后感篇5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字叫做《子路借米》的书。

现在我就来讲一讲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和故事:子路,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此路十分擅长政事,对待父母们也非常的孝顺。小时候家里很穷,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要吃粗粮和野菜过日子。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负责挖野菜。附近山坡上的野菜挖完后,子路便一大早起床,翻过几座山到远外去挖。路途遥远加上荆棘遍野,采摘一趟野菜回来,此路的腿脚总是受伤。可是子路从来不叫苦,也从来没有过抱怨。

有一天,年老的父母很想吃米饭,可是子路找遍了家中有每一个角落的地方,都没有找到一粒米。父母说既然没有你就算了吧,可是子路心想:如果能父母的这点小愿望都完成不了,自已这个儿子做得交像话吗?于是子路便想到了借米。他翻了十几里路来到了亲戚家,借了一袋米,然后拒绝了亲戚留他吃饭,趁着天色还亮着,就辛苦的跑回家,等他回到家的时候,夜色已彻底暗了下来,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走路忘记了劳累。邻居们都夸子路是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世界上最大的爱,不是父母能给我们富有生活,而是他们生下我们,养育我们长大。所以,我们作为孩子,要知恩、感恩,也学会为父母着想!

《子路借米》读后感篇6

《子路负米孝母》这个故事很感人。故事讲的是子路家很穷,家里连饭都吃不**。

我读了这个《子路负米孝母》的故事心里想:子路的家里这么穷,*常吃的是粗劣的饭菜,有的时候甚至连饭也吃不上,只能用野菜充饥。他还非常孝顺,有时常常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也要让他的妈妈爸爸吃上饭。这种孝心多么感人啊!

有时候,子路还得走到一百里外的大山去砍柴,卖完了柴,用那些钱去卖米的地方买一袋米,背回家给母亲吃,因为子路的妈妈从来过大米。哪知子路的母亲吃了大米以后一直对大米饭念念不忘。子路就不怕辛苦坚持到很远的地方去买米给母亲吃,他真有孝心!

我要向子路那样做一个非常有孝心的孩子。如果爸爸妈妈累了,我就给他们拖捶捶背,揉揉肩膀。晚上睡觉的时候给他们打一盆洗脚水。

妈妈下班回来我就给她唱首歌,让她轻松愉快,我写作业时也不要让她操心。我也要少花点钱,因为母亲挣钱很不容易。

我们要做一个有孝心的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以上是《子路借米》读后感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子路借米》读后感篇7

寒假里,我看了一些中华美德传统故事,其中对《子路借米》印象特别深刻。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常年靠吃粗粮野菜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家里却没有。子路想到只要翻过几座山到亲戚家借些米,就能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于是,年幼的子路翻山越岭,从亲戚家背来了米,看到父母吃上了米饭,他忘了疲劳。

你看子路多么孝顺,为了父母能吃上几口米饭,小小的他哪怕翻山越岭,荆棘遍地,也不怕;哪怕遇上野兽,他也无所畏惧!我们不该向他学习吗?孝顺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传统美德。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连孝顺都不会,很难想象他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

而且我们不仅仅要孝顺父母,也同样需要尊敬别人的父母。还记得老师上学期教过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想我需要反省自己了,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就不该让父母来帮我做,比如,不该让妈妈帮我打扫房间,不该让爸爸帮我收拾书包,不该让爸妈帮我整理书柜等。

另外,我还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呀,比如扫地,拖地,洗碗,做饭等,不过要做到孝顺可远远不止这些呢!我一定说到做到,孝顺二字会印刻在我的心里,并付诸行动!

《子路借米》读后感篇8

子路是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孔子的学生。但小时候家里面穷,经常缺米少面,家里人只靠挖野菜度日,有一次过节,村中其他人家都准备好了饭菜,四处飘满了诱人的饭香,子路的父母闻到这饭香,不由得心中犯愁。子路看到父母每天因为吃野菜,身体十分虚弱,面黄肌瘦,十分伤心。于是,他想去亲戚家借米,当子路给父母说了之后,父母说什么也不愿意,但子路决心已定,他说服了父母之后,忍着饥饿,踏**去百里之外为父母借米的路途。

子路一连走了好几天,终于来到了亲戚家。他向亲戚说明了来意,亲戚们看到一个这麽善良的孩子,被子路对父母的孝顺感动了,二话没说,把米借给了子路,子路装好米,他刚要走,亲戚便想让子路歇一歇,但子路一想到要让父母吃上白米饭便马不停蹄的赶到家中,看到父母津津有味的吃**百米饭,他常常舒了一口气便靠在桌子上睡着了。

多好的孩子啊!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多磨伟大的词汇,但现如今,能够像子路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有谁能像子路这样为了父母能吃上白米饭,徒步走上百里路去道亲戚家借米呢?又有谁能像子路一样为了能让父母早点吃上白米饭,刚刚停歇了脚步又马上马不停蹄的又赶回家呢?一路上,饥饿劳累挡不住他,教的疼痛他也全然不顾,为的是能够早点赶回家让父母放心,子路的一片孝心真是让人感动。父母在子路的心中比自己都重要,但看看现在的儿女为了父母的家财连父母都不要了,父母生病了也不去给父母看病,更有甚者,是那帮“啃老族”整天游手好闲,在家里呆着吃着父母的养老金。但他们看看子路,子路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他柔软的`肩膀已经过早的担负起照顾孝敬父母得责任。在他看来,为父母分忧,不养父母挨饿受苦就是他这个做儿子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希望那些“啃老族”可以像子路一样为父母撑起一片天,因为现在也需要你们为父母近一片孝心了!

  • 下一篇:年福利院公益活动策划书,福利院公益活动内容(整理2篇 )
    上一篇:关于幼儿园一对一帮扶记录表内容(精选4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