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奋斗读后感心得范文(精选8篇)
我的奋斗读后感心得范文篇1
西奥多罗斯福,是一个十分让人敬佩的人。充沛的精力,强悍的性格,惊人的魅力,最重要的是丰富精彩的人生,无不让人羡慕。门罗主义,开凿运河,舰队世界巡航,保护资源生态,每一个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壮举。而调停日俄战争,使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同时,也深深的刺痛着中国的人的心――这也许是唯一让人感动不爽的吧。说他塑造了美国,确实是不错的,至少是从他开始,美国总统和美国开始自命不凡的吧。
谁说如今的中国大地,需要的不就是西奥多罗斯福这样的人来重塑华夏呢?
我的奋斗读后感心得范文篇2
《我的奋斗》这本书是我在20xx年时买的,说来很丢人,当时我在书店里只看见了“罗斯福”自传,就以为主人公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等买回来后才发现“对象错误”。
也就是那时我才知道原来罗斯福并不是只有连任四届的那个罗斯福,总统山里面的罗斯福另有其人。当时我对美国根本无所了解,所以看了几页之后这本书便被束之高阁,直到今年的8月底,我才重新把它找出来阅读。
这本书让我大体上知道了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生平,知道了他的一些思想,在这我就不把所有的感想写出来了,这本书最触动我的地方就是罗斯福与一位女性的往来信件,其中这位女性说她照顾丈夫孩子,数十年如一日,不属于任何社团、协会或者联谊会,也几乎没有去谁家串门,因为她没有时间,结果,她不知道她所在的小镇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情,更别提这个国家正在发着什么,而她的丈夫和孩子确有充足的时间和外界交流,结果是丈夫和孩子嫌弃她越来越落后,不知道周围的新鲜事物。罗斯福在回信中用非常激烈的语句:“假使任何男人——如你所说——因为他的妻子因生儿育女而变得风姿不再,就以妻子为耻,2/5
那么这个男人猪狗不如!”来宽慰这位女性,她的丈夫和孩子没有理解她所做的事情。而且,能够写出这封信的女人绝不是个无趣的女人。
看完他们之间通的信,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的学生的我有一个感触,最近我感觉我的父母也有“跟不上潮流”“落后”的现象。他们不会玩电脑,对智能手机没有什么要求,尤其是我的父亲,他因为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电脑,他的消息来源非常闭塞,尽管他是生活在城市里。比如前不久的天津8.12爆炸事故,这个震惊全国的新闻,他直到下午四点才知晓。对于这些情况,如果我像信中所描写的子女那样嫌弃家长“落伍”,“不入流”,那我就真的如大学老师所言:有知识没文化。父母是放弃了自己的娱乐时间利用自己上班时间外的绝大部分精力来照顾我,包括生活和学习,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们没有精力去关注和他们没有切身关系的’事情,所以,当四年过去,我学成归来时,才会有这种感触:自己好像和他们谈话有些困难了。
已经参加工作的我已经给母亲购买智能手机,父亲的也即将购买,不仅如此,自立也是我必须尽快完成的,中国当下的国情,不说“啃老”,父母的帮助还是绝大部分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所需要的,所以说,自己的自立程度与父母的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的多少是成正比的,另外,多与他们交流,多一些耐心,让他们感受到跟着潮流走的快乐,这也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做的。
我的奋斗读后感心得范文篇3
好兄弟qfy发来短信:跟你强力推荐一本书《我的奋斗》,作者罗永浩。我推荐你看的书绝对不是浪费时间的那种,不信你可是在网上查查,你不看就不是兄弟。
为了留住这么一个好兄弟,在之后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去图书馆查过这本书,没有。想在网上买,可惜当时没有电脑什么的,不方便网购。
学校运动会放假之际,我在新街口新华书店淘到了这本书。书皮上写着:“在近三十年的中国,励志书从未如此诚恳”。当时我就觉得又一个吹嘘自己成长经历的人开始牛逼哄哄了。买到书回去之后,本来打算在有空的时候看。可惜我这个人一直没有什么耐心,好久不看书,也根本不想看书,所以这书一直放在我的枕边,但从未打开过。
寒假回家,我带了N本书回来,可惜要开学了,又要原封不动地带回去,重的要死。可惜我们竟然有传说中的大学生的寒假作业,辅导员让我们没人看一本书,再写一篇读后感。于是,我把这本不算厚的书带了回来。其实一直到寒假的最后几天,我还是什么书都没翻开过。但是没办法,作业总是要敷衍一下的,于是开始看起了这本励志书。
我对读书的兴趣越来越小,主要是现在的书好多内容重复,好多东西不要他说我也知道。勤奋、努力、坚持不懈……我发现自己也可以依葫芦画瓢。而且我这个人讨厌说假话,就好像我很赞赏《家N次方》里面的赵雯一角,以至于某些同学说我重口味。我比较直接,我讨厌虚伪的东西。
现在的励志书都一个模子出来的,再加上一点个人经历,以至于我以为成功的人都一样,失败的人各有各的不同。他们一般从自己失败中或者从自己的某个习惯中受益,最后获得成功。但是以我对中国人的看法,中国人的嫉妒心理是不希望别人比自己更强,与自己越亲近的人,越不希望对方比自己强。所以很多励志书里面缺少成功最重要的诀窍,看一些自己都知道的东西,又能有什么长进。这也算我为自己不喜欢看书的一个借口吧。
老罗的这本书,从自序开始就很吸引人“像坏人一样勤奋”。坏人永远不可能是平庸的人,平庸的人做不了坏人。在这个世界上,坏人好像总是更勤奋一些。
自序之后是老罗2009年春季高校巡讲实录,老罗当时是办英语培训机构的。可惜现在的高校表面上都不准在演讲中直接讲带有商业色彩的内容,可惜这种机构的演讲怎么可能不带商业色彩。于是他在自己的演讲条幅中加了“非公益”仨字。看到这我发现至少这里,他很符合我的口味。
老罗本身高中辍学,这在当时那个年代应该是很可怕的。“和这个国家大多数有点想法的孩子一样,在我十来年的校园生涯里,几乎没一次城市表达真实情感的时候,都会被那些之力、知识、思想和道德水平都有明显问题的老师们打击。”他毫不留情地在书里批判了那些自称跟他关系不错的老师,其实他们都或多或少的“迫害”过他。他在那个年代“顶撞”过很多老师,现在想来,我连那个年代的他都不如。当然,他毫不留情的批判了中国的教育制度,我就不赘述了。他批判了那些英语培训机构的老油条们,说自己不像他们一样,这个我不了解内幕,我也就不能妄加评论了。老罗说现在的英语培训机构大多是三派别“神奇派”、“N天搞定派”、“不不不派”,出于某种性格上的缺陷,我极其鄙视这种广告,但是老罗的真话让我眼前一亮。他在书中坦言,现在的社会某些地方确实不如以前。从前的.大院子弟受人欺负,现在呢,卖弄自己老爸的,卖弄自己舅舅的。
我就谈谈这本书的亮点吧。试想,现在的哪本励志书里面会有对自己青春期甚至更小时期的早恋、性、、暴力和某些其他的东西的介绍。老罗的牛博网,被勒令关闭过,原因是上面有某些政府看不下去的东西。现在的牛博网改名叫“嫣牛网”,网站介绍说不含政治话题。可想这是多么的讽刺,一个“嫣”字,我承认,我不纯洁的看到了“阉”的痕迹,被政治过的牛博网。老罗在书中说:“我这辈子做过的绝大多数看起来不错的选择,都不是完全被一个纯粹而又崇高的动机所去世的;当我勤奋读书的时候,除了喜欢读书,我也知道这会换来一些现实的好处:当我择善固执和坚持原则的时候,除了清楚这是我希望坚持的,我也知道这回给我带来好的名声和影响力;当我努力把事情做得漂亮又敞亮的时候,除了确实想把它做好,我也知道这会让很多人喜欢上我;当我对朋友够意思、对女朋友关心体贴的时候,除了我愿意这样,我也知道这会让他们受到感动……很惭愧,我从来都不是那种浑然天成、清澈纯净而又全无自知的真人。”有多少人是本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清华北大的学子们,你们可知你们中许多人将来可能不再是中国国籍的人了。“男同学们凑在一起闲聊,说的没有一句是人话,即使有女生在场,也会说很多故作隐蔽的龌龊话。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听到什么都会联想到性,比如看到民国故事里的军阀讲话,“诸位都是读书人,兄弟我是个大老粗。马上产生的反应是,吹什么牛逼啊?”我想,正常点的同龄人都能看懂吧,我就不假正经了。为了克服恐惧心理,“这种能力需要时不时打一些不太严重的架来培养(类似的锻炼非常重要……)”就是如此的真实,让我发现这个世界并没有新闻联播中那么美好。
《我的奋斗》,坚持自己的正确,终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的奋斗读后感心得范文篇4
华子问陆涛:“和一女孩在一起,到底是什么意思”。陆涛回答说:“为她的理想而奋斗”。我思躇良久,依然没有明白。何为“为她的理想而奋斗”。这个难道就是爱情。那么可以说:“跟一男孩在一起的意思也就是为他的梦想而奋斗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要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如果两个真正相爱的人,都有这种为她(他)梦想而奋斗的想法,他们之间又怎样去平衡各自的梦想了,难道爱一个就要放弃自己的所有,不顾一切的去爱吗!其实在我心里还是那种根生蒂固的占据我内心的想法“爱情是和自己各个方面相适应的东西,不是要某一方放弃一切,而是两个人共同拥有一切”。
陆涛为什么爱夏琳,不爱米莱。米莱为了陆涛一直一直的付出着,难道那就不算爱情吗,米莱难道不是在为陆涛的理想在奋斗吗!可陆涛只为她流过一次泪,而且一直不爱她。也许因为米莱是个富家女,陆涛觉得他佩不上米莱。陆涛也是个有梦想的人,可是最后丢下一切,去那个他一无是处的巴黎。能找到一个那么喜欢你的姑娘真的很不容易。如果陆涛没遇到夏琳,他还会甩了米莱吗!我一直认为实现我的抱负,是最重要的。我不会因为爱情而放弃所有东西。我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很多地方,也许我们改变不了。
我一直很崇拜法国大革命时的拿破仑.波拿巴,他的一生也许都爱着他的初恋女友德茜蕾,可是就在德茜蕾的面前,他选择了约瑟芬,一个大他六岁,人尽可夫的女人。只因为她能让他更好的发展自己。在梦想与爱情中,他毅然决择,我折服与他的理智,冷静,不被感情冲昏头脑。能够如此控制自己的.人怎么会不成功。我想如果他心稍微一软选择了纯洁的德茜蕾,那么他会和陆涛一样,只是巴黎的一个平民罢了。
以上是关于我的奋斗读书心得精选的相关内容分享,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感谢您的阅读!
我的奋斗读后感心得范文篇5
随着现代工业水平使得人们的物质水平得到了富足的满足,但是也因为环境的破坏,现代人与大自然的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而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更加催促了大量宅男宅女的诞生。在现在这个社会里,人们(尤其是国人)很难体会到西奥多・罗斯福时代在广阔的大自然间策马奔腾,在原始森林猎熊、在狂野的非洲大陆上猎狮等。大自然的奇雄给予人们健壮的体格还有坚毅的性格。就算高登总统之位,罗斯福依然喜爱户外活动,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在提高自己的生命的活力。
生命的活力不仅是外在的,也要通过向内来锻炼提升。读书就是一个很好的提升自身内在活力的一种办法。罗斯福喜欢读书,读了很多书,通过书本他获得了经验、精神的愉悦。他不会为自己设定一个读书的范围,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书就可以了。当一本再好的书如果自己不喜欢,那么读书就是一个痛苦的事了,就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减分了。当然在不同时间段里,人们的兴趣点总是在不断发生变化。
我的奋斗读后感心得范文篇6
我作为一个不太有趣,还有点悲观主义的人。在读书和选书方面也许总是和大多数人有点不太一样,很多人注重他的名气或者某方面的专业性,而我更加注重他的有趣的特点。罗永浩的这本《我的奋斗》恰好有这点吸引了我,我很快的就看完了它。不得不说的是,人总是要有那种苦中作乐的精神。也就是什么乐观主义吧。
高中时爱看一部电视剧“十八岁的天空”,记住了男主角的那句话,“明天就是由无数个今天组成的。”我想这句话其实用在这本书的开头也挺不错的。读书很多时候读到了乐趣,也读到了感动。作为一本励志的书,我觉得他并没有那种刻意的让每个人都去选择同一条路,他更多的是教给了我自我思考的重要性。如今很多人的生活中没有了目标和方向,每天忙忙碌碌最后发现什么也没做。时时刻刻的总是在怀疑自己,以及羡慕别人。我想他们的错误不在于自己真的没有那样的能力,而是不知道自己的归宿在何方。
其实作者年轻时也是一个没有方向的人,然而他某一天突然真的长大了,开始理解一些事了。发现自己应该去做点什么,而不是每天闲逛成为一个无业游民。每个人开始的方向都是很明确的,关键就在于经过了时间的考验以后,还有多少人在坚持着,当年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每天甩手一百次,三年后只有一个学生仍然在做。人都会有不甘于平凡的志向,然而又有多少个人有不甘于平凡的’勇气呢?他那段生活让我读到的时候也特别感动,他们可以一个晚上不睡背单词,他一个人在租的破烂的房子里学英语。读完了那么多的垃圾励志书,仅仅这一点我就很有感触。
也许每一个人的励志过程都是差不多的吧,高中三年雄心勃勃。每个人说起梦想来总是天方夜谭那般的美好,然而等到该上学了,又躲在被窝里不愿出来。所以说啊,实现愿望的过程就是一种在绝望中求永生的过程。上学了好多年,似乎我懒惰的坏习惯越来越厉害。很多时候也会傻傻的用一些什么名人说过的他们自己都不相信的名言激励一下自己,然而只是一会儿的功夫。所以我很久以后才终于明白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励志最重要的是要有志。
就像这一代的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多少的苦难岁月。父母说去上学,我说好。去上大学,我也说好。有时候就很难体会到自己的存在,似乎已经被这个社会禁锢了。很多时候就很难有自己的选择,所以总会在困难面前轻易的就放弃了。我觉得作者就不同了,他是自己明白了他所言扮演的一个社会角色,而且体会到了肩上的责任,他是为了生活而去拼命的,所以他会成功。正如我们现在很难想象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苦,因为我们不会为了性命而去担忧,所以我们失去了动力。
我对这本书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所说的那句话,一个人不仅仅要认识到社会发展过程的不足之处,还要真正的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要做社会的良知。
任何一个时代都不是完美的时代,仍然是需要我们去努力的时代。人不能永远安于现状无所事事,那样只会逐渐的空虚,也不应该附和时代盲目适从。作为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懂得求变。而不是安安稳稳一杯茶一张报纸的生活,人生就应该是“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我的奋斗读后感心得范文篇7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跨入了我的初中生活。而随着科目的增多,题目难度的加大,我承认,我已经疲惫不堪。虽然我在不停的调整我的学习方式,但我还是需要一些充满“力量”的文章来激励我。而在我阅读过的那些充满正能量的文章中,一篇名为《奋斗的动力》的文章让我印象深刻。
文章讲述了一个8岁的孩童,他那虚弱的身体,呆钝的目光,暴露唇外的牙齿以及不受控制的喘息声常惹得大家嘲笑,他是一个典型的低能儿童。世界上像他这样的儿童不知有多少,他们大都是这样:不喜交际,顾影自怜,毫无生趣。而这个孩子他并不气馁。他虽天赋有缺憾,但同时他也有奋斗的精神。他抱定人定胜天的信念,克服他天赋的缺憾,而不为其屈服。最终,这个孩童成为了人从爱戴的总统——罗斯福。
文章读到这里,我被深深的震慑了。低能儿到总统,那是一个怎样的跨越?
罗斯福总统他从不等幸运之自至,他从不怨对先天给他带来的缺憾,他用坚毅的态度去对付他畏惧的天性。他学会用快乐和蔼对待所有人,所以让人乐于接近;他曾在假期中去追逐野牛,到非洲大陆袭击狮子,这些经历终至他很好的习惯军队的艰苦生活。
而我又是怎样的呢?我没有先天的缺憾,但我是否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呢?我有着健康的身体,但我是否有奋斗的动力呢?我是否遇到难题,不多加思考,就去索问呢?我是否希望自己像个“公主”一样,永远被骄生惯养呢?我又是否碰到一点坎坷就抱怨连天呢?
这篇文章让我反思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从此以后,我要尽量做到不抱怨,学会耐心思考,调整情绪,将每一道难关,都当做是自己奋斗的动力!
我的奋斗读后感心得范文篇8
《我的十年抑郁奋斗史》这本书,作者从社会关注的大学生抑郁与自杀的问题角度入手,叙述的是主人公——一个才华横溢由于创作成绩突出被保送进名牌大学中文系的女生,由于家庭环境、学习压力及感情困扰等导致抑郁,生不如死、备受周围人歧视和尝试各种自杀经历的艰难历程。然而,女主人公在坚定信念的支撑下,忍辱负重、想尽各种办法顽强自救而最终云开雾散而获得了幸福的生活。
在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我自己,小说中的很大一部分情景和我很相似,只是我的情况并没有作者的那么糟糕,但已经很让我痛不欲生。刚刚步入大学的我,对生活一片茫然,每天都会想好多好多,再加上我来自农村的贫困家庭,对外面世界很无知,而且总感觉自己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总是落在别人的后面。更可悲的是,我之前从未上过网,我不知道如何登QQ,如何同他人视频聊天,也许这对于别人来说简单的就像写一字。上计算机课,看着同学熟练地敲击键盘,而我却连子母也找不到,一种落后、自卑感油然而生,我开始变得消极,沉默寡言,总想一个人独处,逃避一些集体场所。因为当同学们口若悬河地讲着自己所喜爱的各种名牌,交流自己看电影的感受时,我都不知道,可以说我和他们有很少的共同话题。在我偏僻的小山村,我没有那么多条件了解那么多,没见过什么世面。
随着时间的流失,我的那种自卑感有增无减,更可怕的是我却不承认,一再极力的.掩饰它,当自己实在受不了的时候,一个人蜷缩在被窝里痛哭,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流过多少眼泪。我的这种状况,从未向任何人提起,包括我的家人我也想过去咨询心理医生,只是觉得很丢脸,最终也放弃了。有一天,在图书馆偶然看到《我的十年抑郁奋斗史》这本书,我借回去把它认真的读完(其实从未这样认真看过小说),在情境中,和作者同苦痛愁,读到一些地方还会掉眼泪,感觉就像是自己的真实写照。
看完这本书,结局给我的感触很深,原来坚定信念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自己,对自己抱有足够的信心,那我们就会获得幸福的生活。看完这本书,我想了很多我不能让自己一直消极、自卑下去,我应该去勇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尽力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来消除原有的错误的价值观。书中的主人公既然做到了,那我一定也可以,我为自己重新确立了目标,制订了计划。现在的我,一天比一天快乐,精神也好了很多。没错,鉴定的信念,是你给了我支撑下去的力量。我希望有这种状况的所有人都自信,找到生活的真谛。完了之后,我又看了一本书叫《靠自己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