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精选8篇)
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篇1
在看完这部感人的革命电影后,我深刻感觉到:我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历史传统教育,也接受了一次令人震撼的理想信念教育。
电影讲述了于1934年11月27日,中央红军开始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与国民党军苦战5昼夜,于1934年12月1日强渡湘江。虽然只有几天的奋战,但中央红军为了粉碎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个个都拼了命地战斗。电影内容把湘江当做背景,塑造了以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左派指引的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惨痛损失与代价: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余人。表现了红军三十四师官兵勇于牺牲,视死如归,拼尽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的伟大精神。
在影片中。中央红军们用的是最低等的武器,和敌人的武器不堪对比。他们吃的全是一些粗糙的干粮,也吃过树皮和皮带。他们穿的衣服也是破破烂烂的,红军们每天忍受着狂风的肆掠,忍受着恶劣天气对他们的“洗礼”。但他们仍然不畏惧,迎难而上。最后和敌人拼到只有一颗子弹,有很多勇敢的红军死在了敌人的枪林弹雨中,他们永远都履行着“誓死为苏维埃新中国留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最后,3万多红军成功西渡湘江,北上抗日。
在电影中,我深刻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其中有个片段最令我感动:当林家老四赶回部队后,得知父亲和哥哥都已经壮烈牺牲在战场上了,他虽然泪流满面,但仍然坚持要参加红军跟党走。其实不只他一人是这样,战场上有很多战士都把革命,把与敌人做斗争放在第一位,一心只为了革命成功,只为了打胜战,这是伟大的革命精神啊!在战场上,每个人的心都是系在一块儿的,每个人都是一心一意跟党走,每个人宁死不屈,直至牺牲。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后长征胜利的那一刻,多少中华儿女为此感动落泪,这属于中华的胜利归功与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啊!战争的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实至名归的胜利!
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如今我们幸福的生活!“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我们给那些壮烈牺牲的红军战士们最好的报答,也是对新中国最好的报答!
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篇2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从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参观回来已百日有余,可这句话萦绕在我脑海里久久不散,心情也久久不能平复。在湘江边参观“红色足迹”,我被红军将士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所感染,被他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所震撼。
在敌我条件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国民党自以为湘江围剿战是一个牢不可破的囚笼,英勇的红军将士却成功粉碎了敌人看似必胜的计划,成功渡江。红军将士是如何做到的?
靠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已连破国民党3道封锁线的红军抵达湘江边时已成疲惫之师,数倍于己的敌军又占据湘江有利地形摆出一副围剿决战的架势。在危难面前,红军将士们坚信千条路,万条路,跟着共产党走才有出路,只要跟着共产党走,就一定能打胜仗,农民就一定能翻身当主人,为了胜利无不表现出无我的战斗精神,英勇奋战。
“快走!快走!快突围!”浮桥上,没有工事的依托,没有飞机大炮的掩护,英勇的红军不畏艰辛,以执着的革命信念,前仆后继用血肉之躯筑起屏障、垫起浮桥,任凭敌军一次又一次的轰炸,浮桥一次又一次断了又连。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压制住饥寒和恐惧,在枪林弹雨下出色地完成了架桥任务。
靠的是铁的纪律。在小小的山头上,红5师死守阵地奋战3昼夜不退半步阻挡敌军;红34师为完成护卫任务坚持到了最后的一兵一卒,也没有人做逃兵;身负重伤的将士在疗伤过程中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而是用身上值钱的东西拿出来交换……。他们时刻把纪律挺在前面,宁肯为共产主义献身也不愿做逃兵,宁肯战死沙场也不踩底线不跨红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纪律的力量筑起了一面面铜墙铁壁,拦住敌人,为大部队抢渡争取了时间。
靠的是榜样的精神。陈树湘负伤被俘,他以断肠明志的方式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身负重伤的红五团政委易荡平,宁肯自尽也不愿拖累战友;危急关头为保阵地视死如归的耿飚拔刀冲进敌军拼杀……这场渡江战役还有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关键时刻舍生忘死,冲锋在前,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弘扬了榜样的精神!激发出了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
在兴安县革命纪念碑下,面对党旗,面对长眠于该地的烈士们,我每跟读一句入党誓词,脑海里就跳出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心中装着人民却没装自己的县委书记焦裕禄;是把青春献给扶贫事业的基层干部黄文秀;是年过花甲的战“疫”先锋钟南山……
他们都是我们熟悉的先进典型人物,和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们一样坚守初心结合岗位英勇奋战,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争做新时代党和人民的优秀战士。
兴安之行,我接受了“红色精神”的洗礼,被红军将士为革命胜利擦亮“初心”底色,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和人民忠诚的意志所征服。
“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压舱石”,是克服困难的伟大力量,只有坚定不移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对照身边的优秀党员干部,强烈的对比照出了自己的不足。
抽调到纪检监察机关协助开展宣传工作快半年了,每当看到同事们在媒体报刊上发表的一篇篇信息稿件时,每当看到武鸣区在南宁市纪检监察新闻信息工作通报排行榜上又前进一位时,同事们白天忙业务晚上加班加点写稿改稿的场景就呈现在我的眼前。深知这些成绩的背后都是辛勤的付出,自己也暗暗下决心要以他们为榜样,但总因文字功底不够等而迟迟难以下笔。
领导多次鼓励我、开导我,自己似乎还是摆脱不了“本领恐慌”的窘境。现在想起来,我的这点困难在许许多多的优秀党员面前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说到底还是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导致攻坚克难乏力。
每段历史,每个典型,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我想,当我再次遇到困难时或迷茫时,都可以从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找到前进的道路。
以上就是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相关内容介绍,每一篇文章都是小编精心审核准备的,希望能够对你们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可以关注该网站哦!
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篇3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之际,我们阳光公司组织大家观看了电影《血战湘江》。观影时,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影片结束后,我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那悲壮的画面在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通过这次观影,让我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历史传统教育,更是一次令我震撼的理想信念教育。影片很快把我带入了战争场面,由于我离得音响和画面都比较近,声光让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影片中,首先就是我们的领袖毛泽东主席,他当时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在这次渡江途中,展现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光辉形象。记得他们在渡江路上,战士们都身负重物,依然不抛弃,不放弃。路过村庄时,老百姓们也纷纷拿出自己的粮食给予征途中的战士们,更是有位满脸沧桑,满头银霜的老奶奶,摘下自己门前的红辣椒,给毛主席路上吃!毛主席却说:让大家拿出钱给老百姓,补贴这里的红军家属。
其次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林老先生,他有三个儿子投身革命,而自己更是以一名裁缝身份参加革命,转战途中他的两个儿子的生命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更让我忍不住泪目的是:红二方军正在渡过湘江时,国民党的轰炸机在上空不停地狂轰乱炸,红军战士只能以血肉之躯扛着机枪防御,一位红军战士中弹数发倒下的那一刻,林老先生不顾一切,毫不犹豫的顶了上去,最终他成为了一名令人钦佩的烈士。在他临终前的最后一刻他第三个儿子都不忘为他戴上“红军帽”!瞬间让我潸然泪下……,最后他四儿子明知前路艰难,依然投身革命,就是这种薪火相传的精神,激励着千千万万祖国人民的儿子前赴后继,为了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决然赴死!
最让我深感痛心的是,落幕时,中国红军从开始的86000人到最后只剩不到30000人,此次渡江中,献出了56000多人的宝贵生命。
正因为有先烈们的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精神,才有我们今天的立国之本,才有我们幸福的生活!英雄所怕的不是牺牲,是遗忘,是他们生前赴死不顾所追求的东西,在身后被历史的灰尘所湮没。我们的今天是用多少人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的今天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牢记革命前辈的初衷。虽然我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是我身在国旗下,也会为社会贡献我的一份微薄之力!看着我们现在的新中国,只想高喊: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篇4
这一段时间的时间里,我在各方各面的进步都有提高,现在我就对这段时间的个人工作,作一个总结。湘江战役感想心得体会2000字(12篇)
我是一名在校的学生,对于社会的了解和我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我个人比较喜欢思考问题,这是我的一个优势。所以我觉得思考问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我的思路开阔,另一个是我的视野开阔了。在这半年里,我从对学校学生的迷茫到现在的从容,我从一个对未知世界的迷茫,我感到很充实和自豪。
在学习生活方面,这xx年来,我认真学习专业课知识,在学校期间,我认真学好专业课程,掌握做好笔记,并在课余时间积极查阅资料。这些课程我很少看书,我都认真学习,并做好笔记,在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在课余时间我还充分利用时间阅读书籍,认真阅读报刊,并且把其中的一些内容运用到工作之中。
在生活习惯方面,我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生活上我很注重形象,从不会说脏话,并且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志愿活动中。我也会在每天中午,和同伴一起打扫一次街道。
我在生活和学习上很节俭,在寝室中我也努力做一名合格学生,做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作为一名学生,我一直严格地要求自己,并努力学习,争取在这个学生的成绩和名次上能够有较大突破,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篇5
非常有幸参加南宁市五金机电商会党支部学习并观影《血战湘江》,影片主要讲述的是85年前中央红军为了北上,在湘江上游与国民军苦战五昼夜,最终强渡湘江,突破封锁,粉碎围歼计划。影片取材于真实的战争,红军付出了巨大牺牲,依然不忘初心,用生命和热血,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部影片给我们入党积极分子上了一次深刻、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党课,让我们时刻谨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同时应当继续努力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
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篇6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林维、杨琼摄影:谷君义):电影《血战湘江》6月底在全国各大院线公映,观众期待已久的年度战争大戏终于揭开神秘面纱。自上映以来,《血战湘江》不仅赢得了好口碑,而且收获了较高的上座率。14日,《血战湘江》剧组来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记者、编辑们分享、交流创作体会和感受。这部电影有哪些精彩之处?主创们在现场又透露了哪些拍摄细节?我们一起来看看。
《血战湘江》讲述了红军长征中冲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故事,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军领导人的光辉形象,深刻揭露了“左倾”错误给红军造成的惨痛损失,生动表现了红军34师官兵顾全大局、勇于牺牲,奋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的英雄事迹。
导演:湘江战役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起点
湘江战役,不像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红军其它著名战役那样早就被创作成各种文艺作品,为大众所熟知。史料记载,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在很多人看来,湘江战役对于中国工农红军来说,是一场败仗。
不过在导演陈力看来,湘江战役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起点,湘江战役直接导致了遵义会议的召开,重新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正是有了湘江战役,才有了长征的胜利,有了新中国的诞生。拍摄湘江战役的故事,本身也是对理想的历练和坚守。
电影拍摄:真枪实弹+真实细节=史诗巨制
导演陈力还透露,《血战湘江》的战争场面全部是演员现场真实拍摄,动用兵力7600余人次、群众35000余人次,2吨TNT炸药、80吨汽油,包括保剑锋、张一山、耿乐等在内的许多青年演员都经历了受伤等严峻考验,但都坚持拍了下来。
片中毛泽东的扮演者王霙在演艺生涯中曾60余次饰演毛主席。在他看来,《血战湘江》这部戏是导演抠戏抠得最认真的,包括姿态、形体甚至说话的逻辑重音,她都会注意到,有一场走路的戏甚至拍了11条。而这样的细致也成全了一个不一样的毛泽东,用王霙的话说,就是“一个忍辱负重的毛泽东、一个得民心、得军心的毛泽东”。
知名男演员孙维民饰演毛泽东身边的老裁缝,是本片中的“温情担当”。他在电影中奉献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客家歌曲,让观众印象深刻。孙维民说,片中的老裁缝带着自己4个儿子参加红军是出于坚定的信仰,要把这种信仰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并传递给观众,正是演员的责任。
电影党课:让今天的年轻人和昨天的英雄对话
在现场,近百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员工与《血战湘江》的主创人员就电影本身以及长征精神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上了一堂生动的“电影党课”。年轻的记者、编辑们表示,在电影中牺牲的烈士很多都是年轻人,他们的生命虽然戛然而止,但通过《血战湘江》这部电影,他们的故事和精神再次被激活,能够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篇7
由郑州大学音乐学院组织的“传承红色基因共庆百年华诞”主题党日活动,带领大家观看电影《血战湘江》,让我们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历史传统教育,也是一次令人震撼的理想信念教育。
影片讲述了中共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与国民党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深刻揭露了反围剿中共产党内以李德、博古为代表主张的“左”倾错误路线,使党和红军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八万人锐减至三万余人,真实再现了红军34师官兵顾全大局,前仆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如果中国革命胜利,要用我们的鲜血才能铸成,那我们必须英勇献身!”“现在是危急时刻,没有退路!”只剩下一个人也要与阵地共存亡!全体官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这些场面给我带来了深深的冲击。这种精神使我感慨万千是革命先驱的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湘江的惨役,促使了遵义会议的召开,重新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影片充分揭示了什么是大局意识,什么是核心意识,什么是牺牲精神,什么是干部的表率作用,让我们从中很受教育。这部影片使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教育,影片把我带入到了战争场面,他们视死如归的气概,对革命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我万分敬佩,革命先辈是我们的民族脊梁,正因为有他们的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精神,才有我们今天的立国之本,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永远值得每个中国人景仰。
《血战湘江》这段历史告诉我们,革命胜利来之不易,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我们要沿着革命先辈奋斗的足迹,走好新的长征路。这就是,一定要坚定信念,无论道路多么曲折,形势任务多么严峻,都要发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勇于攻坚克难,完成使命。二要坚持正确方向,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今天,要时刻做到。坚定“四个自信”,紧跟党中央,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篇8
1949年10月1日,一个所有中国人都刻骨铭心的日子。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那一刻全中国人民的血液都是沸腾的,这意味着经受了百年屈辱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如今,我们的祖国母亲历经70个春秋,迎来了70年华诞,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歌唱祖国,我们也不会忘记,缔造我们祖国母亲的那些伟大的革命先辈。
《血战湘江》讲述了一个关于我们革命先辈的悲壮故事。电影以长征前最大的一场战争一一湘江战役为背景,由李德、博古、周恩来组成中央领导小组,带领8万多红军从江西出发,进行战略转移。
蒋介石在红军转移的路上,设置了重重封锁。由红一二军团和红八九军团拖住敌人,为中央纵队争取渡江时间。在共产国际代表李德的指导下,千万名红军将士“光明正大”的抬着家当“搬家”。一天下来,不仅行军缓慢,还有不少人被那些“铁疙瘩”砸伤累病,加上西南蚊虫肆虐,战士们都病痛加深,疲惫不堪。在越过前三道封锁线后,牺牲了2万多红军将士,而那牺牲的战士们用生命争取来的时间全都耗在了这些冰冷的“铁疙瘩”上,那都是活生生的人啊。
毛泽东主席为这样的惨状痛心疾首,他觉得他辜负了乡亲们的殷切希望,辜负了年轻的战士们对他的信心。由于没有了指挥权,他四处奔走呼告也徒劳无功,只能眼睁睁看着战士们一个接一个的倒下。
2000多年前,赵括的纸上谈兵,使赵国在长平之战被秦国打败,秦将白起坑杀了赵国40万俘虏。哪怕昔日赵国输得起,可如今,中国共产党面临内忧外患,兵力不足,武器落后,我们如何输得起你李德的纸上谈兵。
这一天,为了保证党中央能够顺利渡过湘江,红五军团的战士一个接一个的倒在血泊中;这一天,18团在枫树脚和敌人竭力拼杀全军覆没;这一天,34师赶去支援十八团,在枫树脚尽数牺牲,师长陈树湘腹部受伤后被敌人俘虏,为了不当俘虏他扯断了自己的肠子……
看到这一幕幕景象,我不相信能有一个中国人还会无动于衷的。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心痛!心痛啊!这是一个绝对真实的故事,而真实的战争远比电影要残酷的多。
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我们革命先辈之间的战友情,父子情,军民情。在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我们的毛泽东主席只能离开妻儿,为穷苦人争斗出一方天地;在战争中,红军父子只能隐藏对儿子牺牲的悲痛,继续赶路,为了革命胜利而不屈不挠。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和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精神和品质。
我爱他们,我敬佩他们,我想念他们,我感恩他们。我相信每个人中国人都会记住他们,我相信革命烈士的英魂和精神将永垂不朽!
当你在打着游戏放纵青春的时候,林觉民在写《与妻书》,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毛泽东在组织秋收起义,鲁迅在《呐喊》,黄继光在抗美援朝……当其他人都在为理想努力拼搏的时候,您却在不思进取,懒惰苟且……
70年了!这70年来,大部分中国人都在默默的为自己国家的进步而努力。爱国不仅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行动。我想对于我们的先辈来说,我们的努力,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祭奠。
都说“哪里有所谓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罢了。”我们总生活在舒适圈内,不懂得居安思危。《血战湘江》让我回到了那个狼烟四起的年代,让我更加感念为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付出了汗水和鲜血的先辈,让我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您好啊,祖国!我的母亲。距您的诞生已经70周年了,衷心的祝福您生日快乐,并说一句,我们永远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