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感动中国”为话题的作文训练指导课教案(精选2篇)
以“感动中国”为话题的作文训练教案篇1
一、教学准备:
1、情境设置(演示文稿投影显示)这是观点的展示台这是思辩的演练厅
这是灵气、才气、文气的校阅场
2、相关知识(演示文稿投影显示)话题作文:
①就是要求考生很据提供的话题情境和内容范围,进行思辨、联想、想象,结构成文的作文形式。②用一段揭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限制范围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
话题作文的特点:
①开放性。“话题”不是规定,只是谈话的中心。
②更宽松的环境。具有较大的写作空间,鼓励创新,拒绝平庸。
③文体选择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选择最适合的文体。④表达方式的运用更为灵活。
⑤文题不限。可以充分展示文题的个性。
(例“诚信是桨”“以生命践约”’“一生弄懂两个字”“谎言不开花”“纯天然诚信口服液”“我诚信,我美丽”’“出色人生的意义”„„)
话题作文的注意事项:
①淡化审题并非不要审题。要与“话题”相关,“话题”是行文构思的轴心。②淡化文体不是不要文体。自由表达并不是随心所欲。
二、教学安排
⒈由身边的“话题”,引发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看法。
学生为什么不在作文里说真话?到底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⒉教师作为一个参与者与学生共同交换看法。分享彼此的观点、情感、态度。拉近师生的距离,创设自由言论的学习情境。
一篇题为《感动中国》的作文,写出了一个好孩子的种种艰辛,表达了渴望休息、娱乐的心声,作为高三语文老师,我亲眼目睹了一个高三学生的辛苦,也理解这些的确是她的心里话,是真话。但,我必须让她重写。我的理由是:
1、思想不健康。你们是祖国的花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学得苦是太正常的事了。不刻苦怎么能掌握知识。
2、纵然没有第一点所说的那么严重,也不能姑息任其发展,学生的错误思想没有被及时驳斥,以后认为这种思想是可写的,可表露的,以后难免在考试中出问题。望着学生稚嫩的脸庞,听着她奉若圣旨连声称是,心里真不是滋味。仔细想想我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就是一句话:高考这样写怕得不到好分数。
我手写我口,一向是我们所提倡的。写真话也是我们要求的。但到底如何对待生活中那些尴尬的灰色,我们采取的是逃避。我们要求写健康的向上的生活。可是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没有谁的生活会永远阳光灿烂。成年人在生活的重压下尚且要倾诉,何况孩子。我们强迫孩子扮出虚假的笑脸,然后再评判哪一个扮得更像。
孩子的生活中的确有许多健康向上的内容可写,但我们永远只允许他们从这一面中挑选材料,他们的文思怎么可能不枯竭,长此以往,编作文是不可避免的。更何况学生整日埋头苦读,对生活早己没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对于写作文要求的符合生活又真实的素材,你叫她到哪里找去?所以,学生很讨厌写作文。
学生们久经“沙场”,已经总结出了一条真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老师也日复一日地看着千篇—律的作文。
如果,学生乐于写作文了。那么,必是在作文中可以畅所欲言了,可以说真话,说心里话了。这就需要对作文有一个民主的态度。需要评判者给一个宽松的氛围。到那时候,学生会把写作文看成一次抒发、一次宣泄、一种自醒、一次旧查,老师看作文也将不再是一个苦差事。
⒊明确讨论的意图:
其实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实际上已经在进行一场口头话题作文了。
⒋提供优秀高考作文范例,学生揣摩,比较评价增强对话题作文的感性认识。
⒌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围绕“话题作文的特点”各抒已见,谈自己的认识。
你觉得话题作文与我们以往写的作文有什么不同吗?
⒍归纳学生的一些带共同性的说法。①„„②„„
⒎学生交流各自的话题
⒏教师作为参与者提供话题:我们的课堂给学生留下什么?
事实上,学生的困惑,也是相当一部分老师的困惑。即使我们的老师,除了本专业的知识之外,中学阶段学到的许多知识不是也抛到九霄云外了吗?下力气学会了,然后再全部忘掉,不应该是我们的最终追求。爱因斯坦说,什么是素质,当我们把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全都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素质。那么,我们的教学到底应该给学生将来剩下什么呢?我想起了部队指挥员告诉我的一件事:在操场上解放军战士操练时天天喊“一二一”,立正、看齐、向右转,可在哪个战场上是喊着“一二一”的号子向敌人冲锋陷阵的呢?指挥员说,“一二一”的号子战场上是不需要的,但通过号子训练出来的一切行动听指挥、一丝不苟的作风却是战场上少不了的。我们的数学老师说,学习函数,以后生活中不一定用到函数,但是变量的思想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却是至关重要的,而通过函数教学是培养变量思想的一条最佳途径。学习函数,变量的思想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这就是我们的教学追求。我们的学科教育,可能不会对学生未来选择职业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他们从中学会了读书学会了思考,形成了对科学文化深深的依恋,这样,教育就变成了一个人的终身需要。
美国国际教育中心主任萨达特说过一句话:“我们应该教我们七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天都来问老师一句话,现在教给我们这些东两,我们将来哪一天有用?”如果我们的老师都站在这样的高度来备课、思考教案、研究每一节课,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可能提高一个层次,才有可能给学生留下最可宝贵的东西。
⒐让学生自己从中选定两个话题.设置题目,进行话题作文。
同学们提供的话题我们都可以拿来展开,但如果只选两个话题来讨论的话,你们想选哪两个?
⒑为话题作文准备材料。师生共同来出主意想办法提供。
话题作文比较自由、开放,既可以议论,也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展开想象。如果我们只从议论、思辨这个角度来写这个话题,你们最需要什么,最缺什么?我们一起来丰富话题作文所需的材料,行吗?
⒒利用材料,组织文字,展开口头话题作文。
⒓教师提供一个有问题的文例,让学生发表评介,进行优劣对比。我也写了一篇文章,你们大家给提提意见?打打分?
⒔由此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话题作文注意事项。
以上是以“感动中国”为话题的作文训练指导课教案汇总的内容,这些精选的优质范文可以在大家需要时提供一些帮助或是灵感上的启发,希望大家都能从上述模板中摘取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如果对大家有用,也请多关注本站。
以“感动中国”为话题的作文训练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话题作文的特点。
2、指导学生掌握话题作文应试写作的基本技巧。
重点难点:掌握话题作文的应试技巧
研究点:关于对口单招考试中话题作文的应试技巧研究课前准备:准备课前预习提纲制作课件导入:
1、题目要求的不同
2、写作感受的不同引出话题作文的概念——“什么是话题作文”新授:
一、关于话题作文
1、话题作文的特点
2、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
二、话题作文的写法:
(一)、写好话题作文必备的六大能:①开发思路的能力②确定主题的能力,③选取题材的能力④丰富的想象力⑤驾驭文体的能力⑥创新的能力
(二)话题作文怎样确定主题?话题作文往往对文章写什么主题没有明确的约束,只要与话题相关即可。(像风筝一样)
1.确定主题根据文体要求:记叙文——中心思想;议论文——中心论点;文学作品——主题;都必须“真情实感”,切忌胡编乱造。
2、“主题”的标准:准确、深刻、新颖、集中,有时代感,格调要高。
3、确定主题的的窍门:①逻辑推演法: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话题为例
A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的道路也有很多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我也有自己的选择,做一个精彩的自己主题:做一个精彩的自己。
B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原因是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主题:换个角度会更美。②立意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如:有一只爬墙的蚂蚁,爬到一半滚落下来,再爬,再落,而屡落屡爬,毫不气馁。一个人看了之后说:“一只小小的蚂蚁,这样执着顽强,真是百折不回啊!我现在遭到一点挫折,能气馁退缩吗?”他觉得自己应该振奋起来。另一个人看了之后,说:“可怜的蚂蚁,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肯看一看,想一想——哎,我正在做的那件事,一再受挫,该学得聪明一点,不该蛮干一气,——我是人,是个有头脑的人!”从蚂蚁爬墙的现象中,一个人感悟到顽强精神的可贵,另一个人明白了做事不能蛮干,都完成了一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都是对事物本质的一种把握。③逆向思维创新法:就是从否定、怀疑等角度立意。如:2001年全国高考话题作文是“诚信”,绝大部分考生都会选择正面颂扬,而《不诚不信不为过》一文却独辟蹊径,亮出了一个与绝大多数考生相背的观点:某些特殊情况下,不诚信不为过。又如《“长一智”何必“吃一堑”》
(三)如何选择文体?
1.题材创新:可以化用话题材料——对材料进行续写、扩写、改写;也可以弃之不用,或选择他人极少想到极少用到的题材;还可以用经典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故事新编”(如《悟空、八戒经商记》。)
2.文体选择方面:文体不限≠不要文体。可以是记叙文、议论文、文学体裁(小说、散文、剧本、童话、寓言等),甚至选择应用文体(书信、日记、演讲稿等),如《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一般来说,记叙类文体及一些特殊的文体比议论文更易拿分。
3.语体(语言形式)创新:A古白话(精炼新颖)如《赤兔之死》B网络文本化语体(新鲜、幽默风趣)C口语化语体(亲切)D铺排(比喻、排比、拟人等)
4.文体选择的原则是自己掌握最牢固,最有把握并最容易写的文体。
(四)想一个好题目(标题创新):“题好一半文”——准确、具体、新颖。方法:1.造一个奇句。如《为了忘却的记念》、《7-1=0》、《解放双手的猴子》、《人与狗的争辩》、《女人如酒》2.用悬念勾住读者。(奇句本身就有悬念)如《“坏孩子”大学招生简章》、《与鲁迅先生对话》、《地球上最后的》
3.用一个问句作标题: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答案是什么?》、《人算什么东西?》、《规矩=方圆?》、《20世纪,你美吗?》等4.引用、化用标题法:(引用化用某些诗词、成语、名言名句,或人尽皆知的俗语,公众熟悉的书名、影视剧片名,或者是家喻户晓的歌词等等)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对“记忆移植”的困惑》、《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孟庭苇的歌曲名称)、《恰同学少年》、《一千零二夜》又如《天目湖在我家门口》。
(五)结构形式创新:
1.要有一个好的开头:简短最好一两句话成一段,语句精炼、精彩。
A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如《白杨礼赞》的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又如《改造我们的学习》开头:“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再如《废墟》“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B设置疑问,引人入胜。如《中国西部》的开头“中国西部是什么概念?”又如《我的幸福生活》一文的开头“我们每天都在生活,我们每刻都在盼望幸福,于是我问自己:什么是幸福生活?”
C引用开头。如《富春江上》开头引用“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一句。又如《感悟美德》一文开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每当看到笔记本上的这句话时,我的心都仿佛被重重敲击了一下,因为它总是能激发出我心中一种对美德的崇敬。D描写入手,烘托气氛。从写景、写物、描写场面入手渲染气氛,烘托主题。如《故乡》(自然环境描写)、《包身工》(起身场面)2.如何结尾?要求:要做到深化主题,突出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两种方式:
A自然终结式——可以首尾呼应,如《故都的秋》的结尾“秋天,这北国的秋,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B“戛然而止”式——余味无穷,如《记念刘和珍君》的结尾“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又如《离太阳最近的树》“从屋顶上扬起的尘雾,通常会飞得十分遥远。”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余味无穷。
3、议论文的结构:①一般结构方式:“引论——本论——结论”②本论部分结构:例文分析:小结:
1、话题作文的特点。
2、话题作文的应试技巧。
3、应试作文的几点要求:细审题——立好意——结构明——字数足——书写清
五、作业布置话题作文:
1、材料与要求(略)
2、提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