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医生》幼儿小班教案大全(精选5篇)
《认识医生》幼儿小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生病要及时去医院看医生,打针、吃药是治病的好办法。
2、通过看录像、开展谈话、交流活动,了解医生的工作情景。
3、乐意扮演“医生”,获得当医生的情感体验,消除看病的恐惧感。
4、认识文字:医生。
【活动准备】
医生看病的情景录像做医院游戏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
师:这是谁?你在哪里见过他们?他们在干什么?(出示文字:医生)
二、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讲述,了解为什么要去医院?
师:人们在什么时候去医院?
小朋友去医院要做什么?
小朋友为什么要去打针、吃药?
你们害怕打针、吃药吗?
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生病了,就要去医院,让医生给你看一看。你身体有什么地方不舒服。然后,医生会给你开药或让你打针。这样你的身体才会健康。
三、角色游戏。
师:穿上医生服装,示范“医生看病”的情景。
师:我是医生,现在来为小朋友看病,要告诉医生,你哪里不舒服?幼儿上来和教师示范医生看病的情景。
询问哪里不舒服,给病人打针、吃药并嘱咐回家后按时吃药。
有意识地表扬哪些勇敢的孩子。
小朋友轮流当医生为他人看病。
《认识医生》幼儿小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要热爱、尊重保健医生,要对保健医生有礼貌。
2.使幼儿初步了解保健医生的工作内容,知道保健医生的本领很大。
活动准备:
1.与保健医生取得联系,确定活动时间。
2.请幼儿多观察保健医生工作时的情景。
活动过程:
引导认识保健医生并初步了解她的工作。
保健医生和别的老师有点不同,她们穿着白色的衣服,她们检查小朋友的卫生情况,关心每个小朋友的健康。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保健医生的工作内容。
幼儿园的保健医生要做些什么事情?(检查身体、小朋友受伤了要做简单治疗、制定食谱)
3.组织幼儿讨论保健医生是怎么关心自己的,初步激发幼儿热爱保健医生的情感,使幼儿知道怎么做才是爱保健医生。
当你早上见到保健医生时应该怎么做?保健医生给我们检查身体时我们应该怎样?
4.教师。
幼儿园的保健医生想妈妈一样关心爱护小朋友,给生病的小朋友喂药、打针,给小朋友制定食谱、检查身体。我们大家都很喜欢保健医生,应该听她的话,对她有礼貌;吃药打针时不哭不闹;吃饭时不剩饭。这样小朋友们就会长很高、很壮,保健医生就会很高兴。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以上是《认识医生》幼儿小班教案大全的内容,这些精选的优质范文可以在大家需要时提供一些帮助或是灵感上的启发,希望大家都能从上述模板中摘取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如果对大家有用,也请多关注本站。
《认识医生》幼儿小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人们生病时,需要医生治疗才能恢复健康。
2.通过故事和交流,克服害怕打针和吃药的心理障碍。
活动准备:
医院检查、打针、吃药、输液等图片;自制大故事书
活动过程:
一、我们生病的时候
1.说说各自生病的经历。
(1)生病时,你觉得哪里难受?
(2)你的病是怎样才好的?
(3)医生是怎么为你们治病的?(根据幼儿所说出示相应的看病场景图片)
小结:医生的本领真大,他们能把我们的病治好!我们都不怕打针吃药,它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二、别人生病的时候
1.听故事《青青生病》,交流讨论。
师:(出示女孩生病的图片)有个小姑娘叫青青,看看她今天怎么啦?
2.幼儿看图听教师讲述故事的开头部分。
(1)青青怎么啦?
(2)青青为什么不愿意吃药、打针?
(3)怎样才能使青青的病好起来?
3.看图讲述故事的结尾部分。
(1)青青的病是怎样好的?
(2)青青吃药、打针时是怎样的?
4.小结:青青是个勇敢的孩子,生病不怕打针和吃药,所以很快就好了。
三、延伸:身体检查,看看谁是勇敢的孩子。
《认识医生》幼儿小班教案篇4
设计思路:
来园点名结束后,会有幼儿问我:“老师,今天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没来上幼儿园?是不是因为生病了?”同时,幼儿也对医生怎样给病人看病,生病了医生会给病人打针吃病的等话题产生了兴趣,于是我结合幼儿关注的话题,开展了学习活动《小医生》,并在教室里开设了一家“小医院”,让幼儿学做小医生,并模拟用医药用具给小病人看病。
活动目标:
1、识别常见的医药用具,能在游戏中运用。
2、遇到打针吃药不害怕。
活动准备:
白大褂一件、医药箱一个、体温表一支、口罩一只、针筒一只、药瓶若干、听诊器一个、幼儿操作材料包、小狗头饰
活动过程:
一、师打扮成医生
T: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医生)
你怎么知道我是医生?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穿着白大褂、戴着听诊器、拿着医药箱)
二、小医生给小狗看病
1、T:今天,我接到一个电话说森林里面的小动物都生病了,想叫我去,猜猜我去干什么?(看病、打针……)
第1个看病的是小狗(由老师扮演)
T:小狗,你哪里不舒服?不舒服几天了?还有没有别的地方不舒服?
2、师从医药箱中一一拿出医药用具:体温表、针筒、药
T:听诊器,听一听,听听你的心脏,听听你的肺。
体温表,量一量,量量你的体温。
有点发烧,打一针退烧针;再配点药,拿回家。
小狗:谢谢,小医生,再见。
T:小狗,再见。
T:小医生给小狗看病的时候,小医生拿了些什么?
(听诊器、体温表、针筒、药)
怎么用的?(听诊器,听一听,听听你的心脏,听听你的肺。
体温表,量一量,量量你的体温。)
打针痛吗?(痛的)
小狗打针的时候哭了没有?(没有,很勇敢)
小结:我们小朋友打针吃药的时候也不能哭,不能害怕,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三、报名当医生
T:森林里的动物生病了,我想多请一些小医生去帮忙?小医生出门前要背一个医药箱,选一选哪些东西要放进医药箱里。
1、出示幼儿操作材料包
T:数一数这里有几样东西?
是不是这8样全部要放进小药箱里?
师示范撕贴
T:这是什么?(字典)
医生需要吗?不需要的不要撕下来,把医生需的东西撕下来,贴在医药箱里。
2、幼儿撕贴、师指导
T:将需要的放入医药箱
3、幼儿向客人老师介绍,说说你带了什么。
《认识医生》幼儿小班教案篇5
一、主题产生背景
看病、吃药、打针一直是孩子们害怕的事情,有些孩子碰到医生帮他检查身体也是很抗拒的,大部分孩子对穿白大褂的医生存在着害怕的心理。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安排,让幼儿消除对医生的恐惧感,初步了解医生本领大,鼓励他们不害怕看病、吃药、打针。
二、幼儿经验与主题价值分析
幼儿经验:
1.去医院看病,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一件有亲身经历和体验的事,他们对医生和看病已有简单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害怕打针和吃药,对医生有抗拒感。
2.幼儿在开展角色游戏时,常会出现“娃娃生病”的游戏情节,扮演小医生的幼儿也喜欢摆弄听诊器、体温表、针筒、药瓶等,学着医生的样子为娃娃看病,也说明幼儿对“医生”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主题价值分析:
1.培养幼儿正视疾病的态度。
通过引导幼儿识别常见的医药用品,理解人们生病需要医生治疗,遇到打针吃药不害怕,从而培养幼儿正视疾病的态度。培养幼儿乐意接受身体检查,做个健康宝宝,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培养幼儿关注自身及他人健康的主体意识。
通过“小医生”主题中一系列的活动经验,丰富了幼儿对于疾病的认识,引发幼儿认识到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多吃蔬菜水果、保护自身器官等。
三、主题活动目标
1.识别常见的医药用品,遇到打针吃药不害怕。
2.不害怕医生,理解人们生病需要医生治疗才能恢复健康。
3.乐于在游戏活动中模仿医生,体验做小医生为别人看病的乐趣。
四、主题网络图
五、主题环境创设工作
(一)主题资源利用
(二)个别化学习
六、活动方案
科学活动:医生本领大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的医疗用品(针筒、听诊器、手电筒、体温计等)。
2.在游戏中模仿医生看病的动作,知道医生本领大。
活动准备:
医药箱(内有:针筒、听诊器、手电筒、体温计等)若干、医院录像、故事《迪迪医生》PPT、医生帽子、服装以及相应的游戏环境
活动过程:
一、医生本领大
师:你们生过病吗?生病了怎么办呀?(请医生帮忙)
1.看录像,帮助幼儿回忆生活经验,对医生的工作感兴趣。
2.了解一些常见的医疗用具,知道医生用它们给病人看病。
(1)认识听诊器和手电筒,知道他们的作用。
师:你看见医生在给病人治病时手里拿着什么?它有什么用处?(听诊器可以听听病人身体里面的声音,了解病情;手电筒可以看清病人的眼睛、耳朵、喉咙等,帮助医生治病。)
(2)在医药箱里找找这些用具。
(3)你还认识哪些医疗用具,试试可以怎么用。
3.阅读故事:迪迪医生。
师:医生的本领真大。在森林里也有一位本领大的迪迪医生,来看看他给小动物看病的故事吧。
二、我是小医生
师:想不想像迪迪医生一样有本领?我们也来做医生,帮娃娃看看病吧!
幼儿分别扮演病人与医生,参与“小医生看病”的游戏。
延伸:在角色游戏中鼓励幼儿玩小医生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