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仿佛第一次走过校园范文(精选5篇)
我仿佛第一次走过校园篇1
几乎每个被晚风轻抚过的夏夜,我都在奶奶家对面的海边散步。
伴着半空晚霞和一夜星斗,海边有热热闹闹的健步队,有叫嚷不停的地摊商贩,还不时有骑着风的少年从身旁一闪而过,只留下一阵阵车铃声。灯火不息的港湾,似乎总是有一股浓浓的烟火气。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海边不是一直这个样子。
一个秋天的下午,心绪繁乱,意趣慵懒。看到隐隐约约一方蓝,仿佛听到海的召唤,于是乎,步履随心,我又走向那片海。风衣在身,初秋依旧温暖。想在平淡的生活中寻一丝热闹,正所谓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在海岸边,这里除了零星几个钓鱼的人,往日的喧闹一概不知所踪。海边的风愈吹愈大,海的气息越发浓厚,连呼吸都带着海的余味。我漫无目的走着。虽繁华落尽,但海边的空气不久就将我的心绪抚平。我在海边的石阶上坐下来,摸摸石阶的温度,阳光的热度浮在上面,底下藏着海的冰冷。我打量着初秋的黄昏,遥远的天际边泛起火烧云。我听到船的汽迪声,看着白色的渡轮驶离港口,像孩子匆忙离开家,猜想何时它会回来。我有听到微弱的浪拍在石岸上的声音,像水波轻微的低语,仿佛在讲述着不老的传说。
那天,我坐在石阶上,想了好多。海默默涌动着陪伴着我,仿佛这天地只属于我一人。直到夕阳将最后一些慷慨泊在这海面上,海风静静地吹着,世界安安静静的,那个下午,我坐了很久,很久。
我仿佛第一次走近那片海,像面对一个安详的长者,第一次感受到海的朴素厚重与博大。人群散处,海露出它的厚重、宽阔又宁静的本色,仿佛在昭示着一个真理,与吵嚷的滚滚红尘相比,那些朴素的、博大的东西更是永恒。秋天的叶已落了无数次,海却一直不动声色的在那里。海是千年的海,却不尽显沧桑。涤荡着、涌动着。奔走不息的人,永远追不上海的潮汐;海静默着,低吟着,那喧嚣不止的人啊,永远看不懂海的智慧。它似乎永远都是那片海。永远在那,凝望世间。
我仿佛第一次走近那片海,第一次感受到繁华背后的魅力。
我仿佛第一次走过校园篇2
知识的种子在这里播撒,由我们收获;文明的花朵在这里盛开,由我们栽种;中华美德在这里弘扬,由我们继承。在这里,我们茁壮成才,在这里,我们翻开了人生第一页,这里就是——校园!
学习在校园内,用勤劳收获成功的果实。当第一缕阳光打破晨曦,校园里早已书声朗朗,早饭过后,便开始新一天的学习。课前,同学们开始预习学习内容;课上,则认真听讲,仔细思考每一个问题;课后,便复习、研磨、消化前节课内容。平时,还有数不完的考试作业,虽说辛苦,但也值得。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掌握今天,才能造就美好明天。
漫步在校园内,用简单的行为栽种文明之花。看!操场上同学们快乐嘻戏,互帮互助;听!教室前同学正在向老师问好。校园内,只要有老师,有同学的地方,就有花香扑鼻而来。想要成为一名讲文明的新时代学生并不困难,有时只需要一个不经意的行为,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问候,也能传递着文明。
生活在校园内,用纯洁的心灵继承美好品德。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在这个物质世界早已消失。然而,在学校里有着一群善良的同学,拾得一百多元而一分不差地上交学校,让学校替他们找回失主,难道这种精神不值得赞扬吗?爱美本是人的天性,然而,有些人歪曲了对美的认识,但走进校园,你又会发现一批爱劳动、谦虚、懂礼貌的同学。她们虽然没有时尚的打扮与漂亮的容貌,但有着一颗美丽的心,这就够了。
建设文明校园除了我们学生应该努力,学校也应该进行相关活动。在我们学校每年3月5日雷锋日都会举行学雷锋,扫大街的文明活动。这种活动既弘扬了雷锋精神,也创建了文明校园。三五助学日那天,我们学校也会进行捐款仪式,为贫困生献出我们的一点爱。
我相信,只要校园里的每一个人都行为起来,我们的校园一定会更美好、更文明!
我仿佛第一次走过校园篇3
我握住校门的把手,抚摸那并不陌生的金属,我仰首远望,脑中浮现出五年前我第一次步入学校的情景
哇——呜——妈妈牵着我的手走到了校门口,只听见许多跟我同龄的小孩在哭闹,他们都不敢踏进这个陌生的校园,严肃的家长拉着孩子的衣服,把他们交给老师,心软的家长在一旁安慰着孩子,哭声就会像传染似的,不知不觉,我就感觉眼里噙着泪水,妈妈说:孩子,不怕,去吧,里面有好多小朋友等着和你玩呢!我不为所动,好像校门口有一条不可越过的线,我就像不敢跨过国境的士兵,站在属于自己的一端,生了根。
我相信宝宝是最勇敢的了,不怕,走进去。妈妈还在鼓励我,看到身边刚还在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小孩都已经鼓起勇气走进校园,我也有些动摇了,一步、两步、三步、四步,仿佛每一步都很艰难,五步、六步、七步、八步,快到了,快到了
终于,我步入了校园,就似来到了另一个境界,心中紧张已去,信心已来。我回头向妈妈招手,转身奔向自己的教室,准备迎接新一轮的学习。
我仿佛第一次走过校园篇4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题记
若要说秋天最喜爱的是什么,那莫过于湖畔那一片桂林了。还记得小时候,总爱和一推小伙伴们一起,在成片成片的桂树下玩过家家。最爱演的故事,就是那耳熟能详的嫦娥奔月。
曾经总觉得那片桂林太过单调,除了隐匿在层层绿叶中时不时探个头的桂花,就只剩那抱臂粗的树干和随风而动的绿叶。但还是很爱去,稍长大些就总爱去摘些桂花,仔细选一根细一些的树枝,双手围住,左右用力摇摇,星星点点的桂花如满天星般飘飘扬扬,晃晃悠悠的撒下来。
绿茵茵的草地上就仿佛盛开了一朵朵橘黄色的小花,头上也都是,有一次回家,奶奶笑问我:谁给你带了花环啊?我指了指窗外不远处的桂林:是桂花树给我带的!
后来总是寻不着机会再去桂林了,即使它就在不远处,路过桂林的次数也逐渐减少,上次走过,还是中秋的时候。夜间的桂林我仿佛从未见过,独属中秋佳节的明月泛着暖暖的微光,照在湖面上一小撮,又穿进层层叠叠的叶丛中一小撮。
湖面上的月光夹着水汽反射到桂花上,照红了她的脸,林间淡淡的雾气朦胧了月色,也为桂林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忍不住去窥探。
微凉的夜风抚过,只听得一阵短促而婉转的莎莎声,却不见有花叶舞动,这时若低头,一定会见点缀着露水的草叶上不知何时长出了一朵朵黄花,或者挠挠头,就会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就被带上了花环。
桂树总是这么大方。夜间的桂林比白日里的热闹许多,你可以听见晚蝉微弱却经久不息的鸣唱;斑鸠小心翼翼却轻快的歌声;蜂儿穿梭于花与花间的低吟;蚂蚁爬过,拨动草叶为这些黑夜的灵魂歌手伴奏;不远出鱼儿时不时噗通一声砸开湖面,探出圆圆的脑袋,饶有兴致的享受这群星演唱会唱到精彩处,湖波也啪啪的与石子鼓起掌来。
这是桂林的交响曲,独一无二。奏与寂静的夜,唱与明明的月。心就这样满了,随着夜的桂林,静了。再见这桂林,好像有哪里不一样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依旧是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我仿佛第一次走过校园篇5
我的家乡,位于广西河池市平方村的下林屯,那儿,遍地都是甘蔗,周围连绵的高山下布满高高矮矮的瓦房。
人们总说:物以稀为贵。所以我对于家乡的甘蔗一点也不新奇、珍爱。它们密密麻麻地紧挨在一起,让人感到有写窒息。这些都是上个春节前的感受了,通过春节时的那次甘蔗运动,让我感到自己仿佛第一次走过家乡的甘蔗地
甘蔗成熟时。
每逢春假回家必是甘蔗成熟之时,一根根高大粗壮的甘蔗在地里如放哨般,笔直坚韧,微风吹过时,拂乱了甘蔗们的长发,带来清爽之感,同时也给村民们送去了甘蔗成熟的喜讯。那天,我同姐姐一起去甘蔗地里找前几日大人工作时落下的镰刀。那是我第一次进甘蔗地,走进去后,眼前排列平整有序的甘蔗打破了以往我对甘蔗地的认识,它其实规矩得很,一圈接一圈的甘蔗围着我,让人感到一种来自于甘蔗的安全感,令人安心,平静下来。
甘蔗收割时。
收割甘蔗,大抵是村民们心中最快乐的事情了,一抓一砍一甩一捆,于是一卡车接一卡车的甘蔗被运出大山,村民们用劳动换来了漂亮的衣裳,可口的糍粑,过上了一个甜美暖和的冬季。还得夸的,便是村民们在甘蔗地里忙活的景象,每人腰间挎一把镰刀便前往甘蔗地,收割的那天,天空作美,一片晴朗,暖和,一个个勤劳的背影在方正有序的甘蔗地里起起落落和谐、美好。
甘蔗播种时。
大概是14岁时,有幸见证了甘蔗播种的过程。那时,平日里郁郁葱葱的甘蔗叶已变成成堆成堆的枯草,慵懒地躺在甘蔗地里,村民们戴起手套,抓起枯草便带回家里留着烧火用。枯草清理完毕,就要开始翻土,新鲜的泥土上撒上甘蔗种子,一颗颗种子在村民们的美好愿望下茁壮成长,待来年之际,去远方给人们送上甘美!
也许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许是内心莫名的躁动,让我忽略了这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甘蔗地。甘蔗叶带来的阵阵清爽以及在火坑里肆意燃烧时所散发的清香都是我以前所忽视的。
当我走过这甘蔗地时并真正感受它的存在与美好时,我深深爱上了这一片默默无闻的甘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