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花雨舞蹈观后感(精选5篇)

daniel 0 2024-01-18

丝路花雨舞蹈观后感篇1

大型舞剧《丝路花雨》莅穗演出,我先后观看了五次。《丝》剧有着新颖的题材、深刻的主题思想、丰富的艺术想像力,独特的艺术构思,抒情的艺术格调。可谓题材新、构思新、立意新、语汇新。是思想大解放、大胆突破的艺术结晶。舞剧通过老画工父女的悲欢离合、和伊努思大义救英娘、神笔张血洒丝路、歌颂了源远长流的中外友谊。它对今天的安定团结、加强中外友好交往,奔向四个现代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有突破,首先体现在题材方面。谁都知道,敦煌壁画是我国的珍宝,但建国三十年,却基本上是“知宝而不敢碰宝”。(舞蹈界仅有戴爱莲先生的双人舞《飞天》取材自敦煌)要运用舞剧去表现它,难度是相当大的。那行旅在人烟渺茫沙漠通道的千年古史,尤如浩瀚的大海,既缺乏完整的故事传说,又渗杂着佛国艺术、生意之谈,波(斯)天(竺)色彩,弄不好便会异国情凋。但甘肃的编导同志们,通过艰辛的劳动,巧妙地把敦煌珍宝和丝绸之路有机地揉合在一起,从而为自己开辟了适合舞蹈规律的创作天地,并提升了深刻的主题思想。这个题材选择的过程,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一次飞跃,它开出的硕果,影响将是深远的。其中二场“反弹琵琶伎乐天”的构思、体现了舞剧需要的典型环境塑造典型性格。序幕的虚写和四场的大段幻觉舞蹈的处理,是那样诗情画意,浮想联翩。五场的“血染丝路”,其矛盾冲突和艺术意境,也是颇感人的。这些浪漫的舞蹈手法,都使演员有情可抒,观众情怀触动。使我们获得赏心悦目的美的享受。

《丝》剧的舞蹈语汇,就像闪光的海底珍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紧紧地吸引住我,白居易早已盛赞过的如行云凌波的唐代舞风,那杨贵妃舞蹈时著名的“小垂手”,分明展现在我眼前。我仿佛已看到,我国舞蹈界一个新的唐舞学派,正在破土萌芽。这是多么令人欣喜的事啊!作为编导,最理解创作的甘苦,任何艺术上的点滴突破,都是难能可贵的。而《丝》剧的舞蹈语汇,却是一次重大突破,尤其是面对当前普遍存在舞蹈语汇比较贫乏的现状,《丝》剧提供的全新的舞蹈语汇,更是个大贡献。可以看出,《丝》剧编导不是简单地满足于把静止的敦煌舞姿活动起来,而是通过对有关的唐代乐舞史料(包括敦煌壁画、唐诗、曲牌)综合性的研究,去芜存精,终于逐步探索出它的内在规律,整理发掘出包括控制、大跳、旋转等一整套独具唐代舞风的语汇,(其中单是旋转就有好几种不同舞姿的“敦煌转”)在动作组合上,把敦煌舞姿和中国古典舞不露痕迹地溶为一体。

使人感到既有中国民族气派,又风格独特、优美耐看。把它和我最近看到的另一个反映唐代题材的独舞《霓裳羽衣舞》相比较,我是偏爱《丝》剧的做法的。(中央歌剧舞剧院于颖编舞、舞蹈意境也十分清新优美,但因语汇过多的印度、缅甸舞成分而有异国情调之感)《丝》剧编导们发掘、整理敦煌唐舞时不被唐代乐舞曾吸收过许多外来舞姿的表象所眩目,而是根据历史渊源及本民族特性而着重往中国古典舞靠拢的指导思想,是十分可取的。我认为他们的实践经验,对舞蹈界今后正确对待发掘、整理古代舞蹈语汇方面,是很有教益的。《丝》剧不足之处,总的感觉是舞台演出不如看文字剧本感人,这和对各场的艺术处理、布局欠妥有关,如起伏跌宕不鲜明,有断断续续之感。

又如场面舞蹈过多而淹没了刻划人物性格的独舞、双人舞。剧中刻划人物性格欠细腻,既然是悲、欢、离、合、一悲一欢都欠笔墨。往往可以抒发舞蹈的地方却以简单的造型一带而过。舞剧音乐较之舞蹈逊色,唐代的古曲形象不突出。观众记不住舞剧的音乐主旋律,等等。相信经过甘肃艺术家们的进一步加工,肯定会把《丝》剧搞成为我国的保留剧目。

通过《丝》剧莅穗的成功演出,对我们有如下的启示——第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开拓题材。当前,广东的舞蹈创作局面打不开,我认为关键是创作题材没有大的突破,思路很窄。首都文艺界评价《丝》剧有“为中国舞剧题材开辟了新的途径”一说,我同意这个观点。《丝》剧的确给我们打开了眼界。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近的,古的,中的,外的,都可以大胆探索。“作家有立场,题材无禁区”,天地十分广阔,只有大胆开拓题材,才能有文艺的百花齐放。才能开闯舞蹈步子迈不大的被动局面。第二是加强学习,提高文化素养;甘肃省同行们,用他们丰富的知识锁匙,打开了埋藏千年的敦煌唐舞的宝库。四届文代会也向我们发出号召,“文艺创作家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丝》剧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作为舞蹈编导,当前应加强对中国古代舞蹈史和世界现代舞蹈史这两门功课的学习,我们要学习祖先在艺术方面聪明智慧,和豁达大度兼容并包的精神,从而提高我们的业务技能,更好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第三是寄希望于我省主管文艺的各级领导部门,应该像甘肃省委给予《丝》剧的正确领导和艺术民主那样,为进一步发展广东的音乐舞蹈创作而大开绿灯。

丝路花雨舞蹈观后感篇2

电影看过无数遍,后来看过一次现场版,整体感觉现场版效果不如电影,主要原因是当时现场的新主演功底真不如贺燕云,有好些关键动作都改简化了还跳得露怯,真是积淀不足;另外就是现场版还换服装风格了,衣服颜色那个俗艳,亮瞎人眼。

回到电影版,第一次看,最爱的舞蹈段落是反弹琵琶,后来再看,最爱的段落是英娘卖艺,那个节奏、表情、身段、配乐,真是太绝了!

第二爱的是霓裳羽衣,每次到高潮音乐响起,那位配角姑娘自转+公转的时候,禁不住眼泪就一阵阵地往外涌,真是心情无比激动。

目前反弹琵琶倒是排序第三爱的了。

最后不得不说,几个强盗在沙漠集结、准备干坏事的舞蹈,实在太可爱了。

丝路花雨舞蹈观后感篇3

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我和同学们有幸观看了由甘肃省歌舞剧院出演大型名族舞剧《丝路花雨》,舞剧《丝路花雨》是以雄伟深邃的敦煌莫高窟和无与伦比、美轮美奂的敦煌壁画为背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把一个反弹琵琶的佛国故事,演绎成人间的悲欢离合。丝路花雨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博采各地民间歌舞之长,创作的大型民族舞剧。这部舞剧以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和丝绸之路为题材,以和平、友谊为主题,通过敦煌画工神笔张和女儿英娘与波斯商人伊努斯患难与共、生死相交的故事,以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将瑰丽多彩的敦煌壁画搬上舞台,形象地再现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歌颂了劳动人民创造敦煌文化的光辉艺术形象和中外人民友谊源远流长的动人故事。《丝路花雨》以中国唐朝极盛时期为背景,以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博采各地民间歌舞之长,它歌颂了画工神笔张和歌伎英娘的光辉艺术形象,描述了他们的悲欢离合以及与波斯商人伊努斯之间的纯洁友谊。高度颂扬了中国和西域人民源远流长的友谊,再现了唐朝内政昌明,对外经济、文化交往频繁的盛况。《丝路花雨》曾先后访问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深受好评,被誉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

《丝路花语》剧是首创于1979年,被新闻媒介赞誉为“活的敦煌壁画,美的艺术享受”,“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看几回”,《丝路花语》“为中国舞蹈剧开辟了新路”。此后多年,此剧在全国各地久演不衰,所到之处盛况空前,期间还先后到中国香港等地区以及朝鲜、日本、意大利、泰国、法国、拉脱维亚等国家,至今已演出了1800多场,成为东方艺术的奇葩,并被作为20世纪中国舞蹈经典剧之作,载入中华民族艺术史册。

首先来简单的介绍下这部舞剧的剧情,丝绸古道上一场风暴过后,敦煌画工神笔张救起了快要昏死过去的波斯商人伊努斯,而神笔张的女儿英娘却被路霸窦虎抢走。

出落得美丽动人的英娘被抢走后沦为舞伎,在街头卖艺,波斯商人伊努斯为救命恩人神笔张赎回了英娘。莫高窟里,画工神笔张以女儿的舞姿为原型找绘出一幅幅壁画。市曹在壁画上看到了有着婀娜舞姿的英娘,想把英娘招进官府,占为己有。情急之下,神笔张把女儿托付给伊努斯。最后,伊努斯把英娘带回波斯的路上,市曹带着同伙企图杀害他们,神笔张点燃烽火呼救,结果自己却血染大漠。然而,善恶终有果,在敦煌多国交易会上,英娘在伊努斯的帮助下借卖艺潜入会场,揭露市曹等人的罪恶,大唐节度听后一怒之下下令斩掉恶人。很多看过演出的观众说,这部舞剧的出彩之处非常多,首先是故事动人,看起来仍然像电视剧一样跌宕起伏。不过,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除了曲折的故事情节,《丝路花雨》熔合了中国古典舞、敦煌舞、印度舞、黑巾舞、波斯马铃舞、波斯酒舞、土耳其舞、盘上舞、新疆舞等各种艺术形式于一身,它被称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

看整部电影我最喜欢的是英娘于交易会会场上化妆献艺的那段场景,他体现的不仅仅是英娘那中西结合的优美的舞姿,还变现了英娘内心的真善美。我认为《丝路花雨》这部剧是现实的,又是浪漫的;是当代的,又是未来的;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丝路花雨》实现了真正的创造,真正的升华,真正的超越!《丝路花雨》创造了一部真正高品位的文化经典。看完这场演出后,感觉任何语言和文字都是苍白无力的,无论如何描述,都无法准确地表达,只有亲临现场,才能切身感受到这部舞剧带给你的强烈震撼,“饕餮盛宴”四个字当之无愧!

据我了解2008年8月,创新修排后的舞剧《丝路花雨》赴京参加2008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一连五场演出,热烈而不息的掌声传递出观众29年来未曾中断的“丝路花雨”情结。《丝路花雨》以其极高的上座率再次证明了经典的无穷魅力,再次显示了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当我观看完整部舞剧后,我还在网上查询了一些关于这部剧的评价:巴基斯坦总统齐亚赞美道:舞剧《丝路花雨》“是我一生中看到过的最

精采的演出。”朝鲜金日成主席:“演得很精采,是一部有很大成就的作品。”法国国民议会议长梅尔马茨:“这是一个很好的戏、它很感人又很迷人。”

通过这次观看舞剧《丝路花雨》,让我想到了很多页学到了很多,什么是艺术这个念头在我脑海中游走,我想艺术就是用最直观的方式去触动你的心灵,去触碰最原始的你,艺术可以净化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这句话这时候我才能体会。我们只有用心灵去感受才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才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以上是丝路花雨舞蹈观后感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丝路花雨舞蹈观后感篇4

《丝路花雨》以雄伟深邃的敦煌莫高窟和无与伦比、美轮美奂的敦煌壁画为背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把一个反弹琵琶的佛国故事,演绎成人间的悲欢离合。

《丝路花雨》塑造的神笔张、英娘、伊努斯、窦虎等极富特色的艺术形象,感动了千千万万人,震撼了千千万万人。这种感动和震撼,是瞬间的,又是久远的,因为这是文化的感动,这是文化的震撼!

《丝路花雨》是当代中华文化奉献给世界的一首真善美赞歌。

《丝路花雨》表现的人情之真,是朴实而壮丽的,感人肺腑。

《丝路花雨》展现的人心之善,是壮丽而充沛的,动人心魄。

《丝路花雨》显现的人性之美,是充沛而崇高的,沁人心脾。

《丝路花雨》是现实的,又是浪漫的;是当代的,又是未来的;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丝路花雨》实现了真正的创造,真正的升华,真正的超越!《丝路花雨》创造了一部真正高品位的文化经典。

关于文化品位,我认为,大体可以区分为三种情形:一种情形,可以名之为情趣品位,简称为情趣品。多数文化艺术作品,属于这一种情形。另一种情形,可以名之为境界品位,简称为境界品。很大一部分作品,属于这一种情形。境界一词,本自佛语,经王国维《人间词话》拈出作学问三境界说,而广为普及。境界品作品,任何时代都少于情趣品作品。再一种情形,可以名之为气象品位,简称为气象品。只有为数不多的作品,属于这一种情形。

古今中外,情趣品、境界品、气象品作品,都不乏经典之作。情趣品,如汤显祖《牡丹亭》、王实甫《西厢记》、白居易《琵琶行》、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等;境界品,如陶渊明和屈原的大部分作品,李商隐和王维的作品等;气象品,如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歌德《浮士德》、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屈原《离骚》、司马迁《史记》、曹雪芹《红楼梦》、李白《蜀道难》等,都堪称经典之作。毛泽东所造成的宏大文化气象,成为气象品作品的最高典范。

《丝路花雨》就其达到的思想成就和艺术风格来说,无疑属于气象品的上乘之作。《丝路花雨》造成了一种愈通俗、愈高雅,愈纯粹、愈缤纷,愈精微、愈宏大的新的文化气象,一种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底蕴,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的文化气象。

这种新的文化气象让人振奋、给人启迪,也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从《丝路花雨》想到中华文化,我记起了毛泽东同志一个振聋发聩的论断,他说,任何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大家仔细地想一想,深入地想一想,反复地想一想,难道不是么?我们应该建立起充分的文化自信。

丝路花雨舞蹈观后感篇5

话说,要想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必须去这个城市的博物馆。要了解一个城市的特色,必须看一场地方歌舞。敦煌是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世界四大文化唯一的交汇地。想要了解敦煌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那就应该去欣赏一下《丝路花雨》。

《丝路花雨》是敦煌莫高窟壁画的灵魂所在,1977年文化部率领甘肃专家,七下敦煌,八入莫高,在莫高窟4.5万平方米的壁画中寻找灵感,将一个个孤立静止的画面,编织成一个动人心弦的人间故事,“复活”了沉默千年的敦煌,展现了一幅气象万千活灵活现的丝绸之路历史画卷。

《丝路花雨》以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博采各地的民间歌舞之长,将丝绸之路上商贾的往来繁华、莫高窟内精美的壁画,通过现代数字化技术搬上舞台,融入了丝路沿线国家和民族舞蹈文化元素,重新演绎了敦煌旧貌和古丝绸之路的风采。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丝路的情境之中。

《丝路花雨》,通过画工神笔张和歌伎英娘的悲欢离合,以及与波斯商人伊努斯之间的纯洁友谊。把古丝绸之路中敦煌繁荣的贸易往来串联在一起。在国庆30周年汇演中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许。它在全国各地巡演近200多场,多次代表中国在国外知名剧院演出,引起强烈的反响,称其为“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看几回”。更在中国文艺界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敦煌艺术旋风,被誉为中国舞剧的里程碑。

一曲胡旋舞迷倒了唐明皇李隆基,2000年雅典奥运会上一幕千手观音吸引了世界70亿人的眼球,为之沸腾。《丝路花雨》中她们只是其中的一个舞蹈元素,《丝路花雨》中还有“霓裳羽衣舞”、“波斯舞”、“盘上舞”、“反弹琵琶舞”、这些只能在敦煌壁画中找到原型,所以《丝路花雨》是中国舞蹈的杰出艺术代表。

敦煌舞通过各种千姿百态的舞姿,融入了丝路沿线国家民族舞蹈的特色和文化元素,飘逸奔放的敦煌舞,独创了“两个S三道弯”的舞姿,将东方女性的优雅妩媚表现到了极致。音乐和舞蹈珠联璧合、浑然一体,极大地增强了敦煌文化艺术的表现力、穿透力和感染力。

2016年敦煌丝绸之路文化博览会,《丝路花雨》作为接待中外贵宾的国剧,首次亮相敦煌。从2017年开始,大型情景舞剧《丝路花雨》在敦煌大剧院开始常态化演出,将这曾经只为重要国宾接待演出、只为特殊贡献的人演出的经典舞剧,回归敦煌,让更多来到敦煌的朋友们通过《丝路花雨》,感受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 下一篇:实用的保安的辞职报告八(精选3篇)
    上一篇:工作出错检讨书怎么写(6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