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舞蹈教案范例(精选4篇)
傣族舞蹈教案范例篇1
教学内容:傣族舞的各种手形、手位,基本动作等。
教学目的:通过傣族舞蹈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傣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动作特点等,扩大学生舞蹈的眼界,提高学生舞蹈的表现力。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VCD机电视机卡座录音机磁带动作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完毕后,学生盘坐在地上。
二、导入(5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缤纷多彩,我们的世界是欢乐的舞蹈世界,欢迎你们再次来到舞蹈课堂,我们的口号是―
生:秀出自己!
师:是的,舞蹈不仅能陶冶人的身心,舞蹈更能扩大人的眼界与见识,我们每一次民族舞的学习,就好像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旅行,因为我们都知道,学习一个舞蹈,光光模仿它的动作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要了解这个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内涵等等,只有这样,我们对这个舞蹈的理解才会深刻,动作才会饱满有灵性,你们觉得是这样吗?
生:是的!
师:那么,今天老师又要带你们去那个民族旅行呢?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
(播放影音文件1,时间控制在一分半钟)
完毕
师:对,是傣族,那么,从现在开始,我的身份不但是一名老师,更是一名导游,也请你们暂时的抛掉学习的压力,把自己当作是一名快乐的旅行者,行吗?好!请大家坐稳了,我们马上出发,飞机即将起飞!
三、新授(25分钟)
(播放影音文件2:傣族人民生活的的画面和一些傣族舞蹈片断)
在播放的同时,师:欢迎大家乘坐本次航班,我是本次旅行的导游,本次航班的起飞地是在××学校,降落点是在西双版纳的傣族园,请大家系好安全带(模仿系安全带的动作),我将带大家体验一次愉快的旅行。现在,先由我来介绍一下傣族。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丽、西双版纳、耿马等地区,他们长期生活在群山环抱的河谷平坝区,人们在炎热的亚热带气候中劳动生活,所以他们更喜欢一种平稳、安详的节奏,无论是挑担、走路,都想在轻盈起舞,悠悠自得。傣族的“傣”字意为酷爱和平与自由的人,傣族的民族特色鲜明突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许多动作多为动物的模拟与美化,它那优美的舞姿,把人带入诗一般的境界,登上大雅之堂,是大都市的人们为之而倾倒!
(音乐毕)
师:同学们,刚才听了本导游的一番介绍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太美了……
师:是的,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一个好的舞蹈应该是雅俗共赏的,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心灵的共鸣。现在,飞机已经平安降落在傣族园里,大家想不想和我学跳傣族舞?
生:想。
师:好!让我们来揭开安全带(模仿解开安全带的动作),一同走进我们的傣族园。
(让同学们站起来,并且插空站好)
师:我们学习一个舞蹈首先要从它的基本动作入手,因为本导游经常来云南,所以我对傣族舞非常熟悉,傣族舞共有7种基本手形,8种基本手位,下面让我们一块来认识一下吧!
揭开黑板(黑板起先都被蒙着,揭开后,上面写着几种手形手位的名称):掌形冠形爪形嘴形叶形曲掌鱼手
低展翅平展翅高展翅顺展翅侧展翅双合翅反抱翅抱翅
每介绍一个基本动作,就把相应的动作图片贴到黑板上,便于学生形象掌握,教师在旁讲解指导。教师讲解的时候注意:尽可能让学生灵活掌握,每一个基本动作尽可能把它得出处、动作搭配等方面的内容讲解并跟学。为下面的编创打下基础。
四、游戏(5分钟)(用于巩固前面的内容)
师:刚才认识了那么多的手形手位,我相信大家都有非常深的印象,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简单的游戏来考考大家,这个游戏叫做“心有灵犀”。
游戏规则:老师选三名同学甲、乙、丙上来,甲同学手拿事先老师准备好的卡片,每张卡片分别写着不同的动作名称,乙背对着甲,与丙面对面,丙看到甲出示的卡片,做出相应的动作或用语言加以提示,由乙来猜,在一分钟之内猜得越多越好。
这个游戏可以选两组同学进行比赛。
游戏完毕
五:实践(10分钟)
师:大家玩得开心不开心?
生:开心!
师:通过了一番游戏,相信大家对傣族舞的基本动作一定深刻了不少,这些手形手位只是傣族舞蹈的基础部分,它的很多动作是在这些基本动作的基础上丰富起来的。现在呢,再交给大家一项任务:四个人一组,在不改变傣族舞蹈风格的前提下,以傣族舞的基本动作为基础,每一组编一段4个8拍的舞蹈动作,希望大家多多动动脑筋,不要单纯局限于老师刚才教的这些,你们可以大胆的创编,可以回忆一下以前电视里、或者是碟片里看过的一些傣族舞,吸收一些优美的动作为自己所用。现在师你们才艺表现的最好机会,看看哪几组表现的最好!好!赶快行动!
(学生们开始创编,播放傣族音乐烘托气氛。4分钟)
创编完毕
抽几组同学上来表演,首先予以肯定,再指出不足的地方,教师帮助其稍加修改,然后全体同学一块来跟学。
六、课堂小结
师:我们今天玩得高兴吗?
生:高兴!
师:是呀!我也很高兴,可惜天色已晚,我们不得不暂时的告别一下。今天的傣族之旅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们不虚此行,大家肯定是觉得不尽兴,没关系,既然我们来到了傣族园我们就多玩几天,下节课继续我们的傣族之旅!
傣族舞蹈教案范例篇2
教学目标:
1、在孔雀舞乐曲欣赏中初步学习傣族舞的基本步伐,并学着用手部动作表现孔雀的不同姿态。
2、初步了解傣族服饰和生活习惯,知道傣族是一个能歌擅舞的民族。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幼儿已经会跳踮步。
(材料准备)ppt
重点与难点:初步学习傣族舞的基本步伐,并学着用手部动作表现孔雀的不同姿态。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秋叶
尝试演唱二声部,注意气息的合理运用。
二、欣赏教师表演
1、教师跟着音乐完整表演。
2、幼儿说说小孔雀在干嘛。
三、讨论舞蹈动作
1、小孔雀在休息
幼儿学做手臂动作,并学着单手做小孔雀的头部动作。
小结:小孔雀正在休息,渐渐的它被清澈的泉水声唤醒了,它的翅膀微微的开始抖动,慢慢的它抬头张望,看看周围美丽的风景。
2、小孔雀醒来啦
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学走平步和旁点步。
小结:小孔雀慢悠悠的这里逛逛,那里走走,(平步)看见了美妙的风景还会停下来仔细欣赏。(旁点步)
3、小孔雀开屏啦
在旁点步的基础上学习孔雀开屏的动作。
小结:小孔雀看见了它的好朋友们,它高兴极了,慢慢的张开了美丽的翅膀。
难点:在张开翅膀的时候注意三点停顿。
四、尝试集体表演
傣族舞蹈教案范例篇3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了解傣族人民的民族风俗,生活状态。技能性目标:
1、熟练掌握傣族舞蹈的掏手。
2、结合基本手位,完成地面手位组合。
3、加强学生在跳舞时的面部表情和情感投入的训练。
情感性目标: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
【教师准备】DVD机,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了解傣民族的背景知识
【教学重点】掌握傣族舞蹈的掏手,并结合基本手位(一至七位)完成地面手位组合。
【教学难点】
1、结合基本手位,自主完成地面手位组合。
2、学生的面部表情和情感投入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5分钟)
教师整队上课,师生互相问好,清点班级人数,整理服装。
二、活动身体(身韵组合)
通过练习地面提、沉组合,使学生的身心放松,注意力集中,进入舞蹈的状态中,为后面傣族舞蹈平和的气息,安静得环境打下基础。
三、复习傣族舞蹈体态、基本手位(一至七位)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省,傣族舞蹈优美、恬静、灵巧、质朴,感情内在含蓄。膝部柔韧的屈伸来控制节奏的快慢。
1、傣族舞蹈坐姿体态:
双膝并拢,臀部轻轻坐在脚跟上,注意不能把重心完全放松。上身直立,下巴磕微微内收,眼睛直视前方,目光柔和。
2、傣族基本手位
一位:双手掌形,置于两边胯旁,指尖正对身体,保持胳膊肘、手腕的弯曲,指尖上翘,呈三弯。
二位:在一位的基础上,保持手形,置于胃前,两手手背相对,保持胳膊肘与手腕的弯曲,指尖上翘。注意肩膀不能耸起,气息下放。
三位:在二位的基础上,双手置于头顶,注意肩膀放松,手腕相对,靠拢。
四位:在三位的基础上,保持右手在头顶的位置不动,左手放置于二位,同样保持领腕。
五位:一只手放置于三位,另一只手向旁伸直,手背对前方,胳膊肘和手腕的弯曲不变。
六位:一只手放置于二位,另一只手在五位的基础上,手心上翻,手肘和手腕呈三弯。
七位:双手向两边打开,手背对前方,胳膊肘和手腕的弯曲不变。
注意:在做动作时气息保持下沉,肩膀放松,脖子拉长,所有的动作出手时走最大路线,收手时走最近路线!
集体练习一遍,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膝盖的屈伸。
四、学习傣族舞蹈的掏手和柔手
1、掏手:由里向外双手掏出,掏出后四指并拢,大拇指向旁翘起,收回时向下按压手指,此动作用于连接每个手位,是过程动作。
2、柔手:双手自腕关节有韧性地提起,并逐关节呈波浪形向指推进。
五、学生自组动作
1、全班同学分为四组,化身为四只小孔雀,利用我们所学的7个手位,自由组合动作顺序。
教师点评:同学们做的都非常好,但是大家的面部表情都有所欠缺,没有表现出傣族姑娘的含蓄,恬静。
2、播放视频
现在老师有段视频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看一看,看完之后,我们再试试。教师播放一组傣族原生态的风景视频,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充分感受不同地域民族的风土人情,体会傣族姑娘的优美和安静。
教师提示:气息平稳,面部放松微笑。
六、成果展示
教师在最后领舞一段。。
七、教师总结
同学们刚刚的表现非常的好,既抓住了动作的要领,也能让老师感受到你们在表情和情感上的投入,希望以后你们不管跳任何舞蹈,都要全心的投入,特别是我们幼儿教师,更应该要学习如何把“自己的心”变成“孩子的心”,能感受他们所感受的,才能更好的教育我们的小朋友。
傣族舞蹈教案范例篇4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了解并掌握傣族民间舞的.风格动作特点、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动律特点等,及在幼儿舞蹈中运用。为今后的幼儿舞蹈表现、创编、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
㈠简介傣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1、风格特点:优美、灵活、朴实、矫健、含蓄
2、动作特点:舞姿具有雕塑性,下肢多保持半蹲状态,躯干和手臂保持
一定弯度,形成特有的“三道弯”。
㈡基本手形、手位、脚位
1、傣族舞蹈基本手形:
⑴掌形⑵冠形⑶爪形⑷嘴形⑸叶形⑹曲掌
2、基本脚位:⑴正步⑵丁字步⑶之字步⑷点丁字步⑸跟点丁字步
3、基本手位:
⑴低展翅(单、双)⑵平展翅(单、双)⑶高展翅⑷双合翅⑸单抱翅⑹合抱翅⑺反抱翅⑻顺展翅⑼侧展翅
㈢基本舞步
1、平步
2、踮步⑴单踮步⑵吸踮步⑶碎踮步⑷跳踮步
3、点步⑴旁点步⑵点上步⑶点退步⑷点跳步
4、《孔雀舞》基本动作:
⑴走步:轻起重落
⑵原地踏步掏手
⑶踏掂步
⑷原地屈伸、提压腕⑸抖肩吸垫步⑹退点步⑺过渡动作
①圆场步后转,半圆蹲②吸水,抖肩,踏步翻身起⑻快板动作①姿态跳步②踏掂跑步③上步转身
㈣组合训练
1、傣族《手位组合》
2、傣族《舞姿步伐组合——孔雀舞》
3、傣族儿童舞蹈:《美丽的小孔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