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
浙商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篇1
浙商博物馆是浙江省第一家以弘扬浙商精神、传承浙商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全面展示了数千年来浙江经济的“人、事、物”,以浙江民营经济的成长壮大过程和天下浙商的创业创新史,弘扬着中国梦想与浙商文化的精髓。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浙派团队成员们循着浙商历史的发展脉络,共同领略浙商沉浮。千年脉络、筚路蓝缕、首创突破、群星闪耀、放舟四海、浙商巾帼等不同的板块,让大家领悟到浙商精神的重要意义,感叹浙江商人胆大创新、勇于实践的追梦精神。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乃至世界奔走着的浙商,成为了浙商精神的创造者和弘扬者。面对海内外竞争压力,浙商一路斩荆披棘,延续“舍得”“和气”“共赢”“低调”“敢闯”特点,书写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发扬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
本次参观学习也引发了浙派骨干们的热议与思考。从“四千精神”到“新四千精神”,浙商文化与精神一直以来是浙江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感受过浙商创业守业的百转千回与跌宕起伏,在深厚绵长的文化氛围之中,我们由衷感慨到“作为浙派人,我们要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输”的浙商精神持续发扬,这也是浙派本次派遣骨干团队参观浙商博物馆的根本意义所在。”
浙商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篇2
其实在我看来浙商精神并不是某种或者几种特定的精神品质,它是随时代不断变化的一种特质,是在这个唯利是图金钱社会中生存不得不具备的一种特质。徽商和晋商之所以没落是由于他们有某种坚定的精神,是不被外界的冲击所改变的精神。所以对徽商和晋商的研究可以很彻底,分类很明确;但是浙商的研究就很难归类和总结,原因就是浙商精神的善变,这样就又回到前面提到的那个“敢”字上来了。敢于创新和改变,根据社会和市场形势不断变换策略,为了达到目标敢于冒险,想各种办法。“狭路相逢勇者胜”,就是这种“敢”的精神,使得浙商获得一个又一个瞩目的成就。
现在整个社会都趋于浮躁,正真安安静静的踏实经营的企业想获得成功非常的困难,只有高投入才能获得高回报,当然也可能是无法偿还的债务。资金的支持是企业竞争力的源动力,现在中国著名的企业都是在外国巨额投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达能集团占有了哇哈哈合资公司的51%股份;王老吉有48%股份属于香港同兴药业,而加多宝的母公司鸿道集团与同兴药业的资金有着同一控制人,都被香港财团多控制。
不只是浙商,整个世界的企业家在这个机遇和调整都特别微妙而风险极大的经济社会中想要获取成功,都需要很好的战略眼光和敢于冒险的精神,不成功,便成仁。
浙商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篇3
源远流长的浙江文化滋养着浙江商人,造就了浙江经济奇迹,培育了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形成了“义利兼顾”的精神遗产,产生了一批著名的浙商群体。
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全面激活了浙商的“文化基因”,凭借着“走遍千山万水,讲遍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以勇气、智慧、汗水和担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浙江模式”、“浙江经验”和“浙江现象”,也孕育和造就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
浙江文化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系和动力。
当前,世界经济风云变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发挥先发优势,铸就企业灵魂,提升竞争实力,实现浙江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当代浙商们新的历史考验。
藉此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之际,由浙商文化促进会发起提议,向社会各界表达我们浙商的文化宣言:
在文化的时代,需要有文化的企业家。
当代浙商在传承传统浙商吃苦耐劳、敢于开拓等精神的同时,必须要摈弃“草根”,提升素质,充实灵魂,增加学养,增强文化自觉,努力将自身造就成为负有历史使命感,能够运用辩证思想能力,站在战略全局高度把握企业管理规律的经营家,成为诚信经营,胸怀大志,勇担责任的开拓者,成为有文化、有知识,勇于竞争和善于竞争,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现代儒商。
思想、文化的力量,可以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更能左右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
在现代经济中,经济与文化越来越融为一体。
浙江文化所具有重和谐、尚兼容、谋创新、求实效的特点,越来越多地溶入浙江企业的精神中,形成了以创新为发展动力、以科技文化和人才为重要生产要素的文化经济,成为企业高速发展的动力。
当代浙商更要善于探本溯源、取精用弘,把文化的“精气神”融汇于企业发展的各个发展环节之中,与时俱进求创新,开拓进取谋发展,推动企业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文化,不仅是国家腾飞的软实力,也是科学发展的硬支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文化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商品和管理的构成要素中,成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的创新性强,附加值高,品牌效应显著,竞争优势明显,开拓和占领市场的能力强,渗透力大,具有很强的扩张能力和持续发展力。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浙江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浙江制造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以文化为驱动力,为浙商企业注入永葆生机活力、始终与时俱进的文化因子,为浙江产品增添文化附加值,形成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创造财富的能力,再创新奇迹,再筑新辉煌。
当前,文化产业正以其含金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以及可持续发展性强的特点和优势,成为真正的朝阳产业和低炭产业。
文化产业具有“反经济周期”增长的规律,因而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国家已经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摆在浙商面前的又一次发展机遇。
富有远见而睿智的浙商们,应当乘势而上,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军文化产业,推动转型升级,培育新型业态,占领市场的制高点。
以先进文化铸就灵魂的当代浙商们,一定能切实担当起文化浙商的社会责任,以我们的付出和丰富的文化产品,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浙商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篇4
说到浙江商人,不得不说说“四千精神”。所谓“四千”精神,是指浙江商人在特定历史阶段勇闯改革大潮的一种精神状态。
“走遍千山万水”,才能穷尽一切发展的机会;“说尽千言万语”,才能寻求一切合作的可能;“想尽千方百计”,才能找到各种成功的办法;“吃尽千辛万苦”,才能看到风雨过后的彩虹。这些是智慧,也是经验。
有了“四千精神”,再加上下面3个秘诀,浙江商人想不成功都难。这3个秘诀,正是“四千精神”的实践、运用和体现!
01、不被面子所累。
敢于从最基层做起——卑微不是身份,是心态。浙江台州的两大富豪飞跃集团老总邱继宝、杰克集团老总阮福德都是修鞋匠出身,而闻名世界的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不过是教师出身。
02、不害怕创新。
只要符合市场需求,就要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浙江商人的成功表明,只有先行一步才能领先市场。
03、不单打独斗。
浙江商人之所以不断在全球不断上演蚂蚁战胜大象的奇迹,靠的是抱团取暖,和其靠特殊血缘、地缘关系icon凝聚的集团力量密不可分。
正是靠着这3个秘诀,浙商们从一个个小生意做起,凭着对市场的灵敏嗅觉,敏锐发现商机、善于把握时机、主动捕捉契机,将“小生意”谈成了“大买卖”、“小商品”汇成了“大市场”、“小作坊”变成了“大企业”,赢得了把生意做遍天下的美名。
浙商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篇5
浙江商人(浙商)能够崛起与发展,是与地理、文化与时代有关系的。
一、地理与时代
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也就是说单纯依靠种田是无法养活自己的。自古以来山多田少的浙江人外出谋生、经商入市乃是正常的状态,但是浙商形成一个团体要等到清朝后期。
浙江真正开发是南宋定都临安的时候,随着资源向杭州[1]以及浙西平原集中,为了满足杭州城市发展的需求,就要求商业必须发展。
以南宋临安百万人口需求为例,稻米来自湖州,木材来自徽州,硫磺铜等来自日本,这就使得浙江以杭州为中心的商业网络,特别是宁波的对外贸易非常发达。
但是,这个时候,浙商还是没有崛起。
这很简单,因为明清时期掌握全国的商业是徽商、晋商、洞庭商人(太湖的洞庭山),当时浙商主体从明代中叶到清代后期都是徽商,现在杭州的老字号例如胡庆余堂、张小泉剪刀基本上都是徽商的后裔。
同时,在明代中叶的时候,倭寇为乱,到了清代又严格海禁,所以基本上断绝了浙江对外贸易的道路。
当然,浙东地区贫瘠,只能靠海为生,宁波开埠之前,浙东人基本上从事走私,甚至于变成海盗。
二、事情的转变就是太平天国时期
徽商早就因为道光年间陶澍的改革衰落。随着太平天国席卷东南,徽州遭受重创,这个时候浙江本地的商人,尤其是湖州[1]商人开始崛起。
比如湖州商人张颂贤,张颂贤死于1892年,字竹斋,祖籍徽州休宁(现在安徽黄山休宁县),清康熙年间迁居南浔[1],一开始是从事丝织业。其实,他也是徽商后裔。
清朝末年,浙江沿海动乱,私盐充斥,盐商所持食盐引票失去统销保障,纷纷抛售,引票价值惨跌。
所谓的引票,因为古代食盐是专卖,政府向有实力的盐商发放引票,上面记载数量以及销售的地区等等,没有引票的盐都是私盐,是予以打击的。
张颂贤大肆抄底,一共收购了20万引盐,一引400斤(折合381市斤),也就是8000万斤食盐,成为浙江最大的盐业垄断者。
还有一种,就是宁波开埠,大量的货物从宁波进出口,尤其是丝织品、茶叶,为了支撑进出口贸易,那么类似的帮办开始出现,他们就是第一代的甬商,后来发展成江浙财团的主力,掌控着民国的经济命脉。
简单来说,浙江商人真正意义上崛起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其主体是甬商(宁波商人),在进入上海之后,涌现出了叶澄衷、朱葆三、虞洽卿、包玉刚、邵逸夫、王宽诚、陈廷骅、曹光彪、李惠利等一大批杰出甬商,涉及各个行业,成为上海经济的主导者。
三、文化是浙商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这里,不得不提文化对浙商的影响。与徽商贾而好儒不同,浙江本来就有经世致用的学术传统。
近代浙江学术发端于南宋的叶适,他主张“崇义以养利,隆礼以致力”(《水心别集》卷3《士学上》),“义”成为养“利”的手段。所以,朱熹也说,“江西之学只是禅,浙学却专是功利。”(《朱子语类》卷123)
在叶适看来,商人或者富人才是社会的根本,“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水心别集》卷2《民事下》),所以政府和社会要呵护商业发展,保护富人的利益。
叶适的传统被黄宗羲所继承,他举起了“工商皆本”的思想大旗,赋予商业与农业同等重要的地位,浙江学派的思想其实偏经世致用的那一派,讲究实用,对浙江人影响很大。
四、浙商精神就是务实
当时,苏南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浙江人就开始经商。
那个时候,义乌商人就开始走街串巷,用鸡毛换糖,就是义乌小商人的典型形态。
所以,一旦政策放开之后,压抑的激情立刻活跃起来。
当时《半月谈》老是鲁冠球的广告,从这个角度来说,进去90年代浙江从商业转向制造业,才真正诞生了富豪榜前列的人物。
浙江人务实,以前的鸡毛换糖,后来的义乌小商品城,海宁皮草城到生产矿泉水,都是这种风格的体现。
浙江没有资源,区位也不突出,没有大型国企,这反而是好事,不容易受到束缚。
浙商精神,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务实。
以上是浙商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的内容,这些精选的优质范文可以在大家需要时提供一些帮助或是灵感上的启发,希望大家都能从上述模板中摘取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浙商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篇6
积极稳健的政治态度。在现阶段的中国,政策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企业的航向,中国企业家对政策的把握和运用,跟纯市场因素的竞争同样重要。浙商具有敏感的政治嗅觉和准确的政治判断力,其政治立场稳健可靠,态度谨慎。他们既善于经营市场,更长于经营政府关系。
机智敏锐的战略眼光。浙商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超前的眼光,对潜在市场的发掘,能抓住不为常人所察觉的市场机遇。拿捕捉商机的能力来说,他们能从纸币大小的毫厘之差中,找到发财的机会。
个人自主的文化观念。在浙江精神中,最根本的就是自主发展的精神了。他们认为老板不管大小总是老板,可以自由决定自己的前进方向。
见微知著、以小搏大的务实精神。浙江经济,就是从经营一颗纽扣、一枚徽章、一只开关开始的。浙江商人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创业,赢得最后的成功。
助俭刻苦、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浙江非公企业100强,100强企业家中,90%出身都很低微。除了后来的培训深造外,这些人在创业初期大多是初高中文化。大都靠自立自强,吃苦耐劳,勤奋节俭最终做成企业。浙商中“能做老板,能睡地板”的事例多得不胜枚举。
人和为贵、和气生财的处世态度。浙商们为了建立和加强自己在经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非常注重人际关系的协调、和谐。
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浙商活跃的精神动力,就在于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浙江商人很少拘泥于条条框框,强烈的自主意识和谋利赚钱的动机,会调动起他们大脑里的每一根神经,去冲破束缚手脚的各种僵化观念和思维定势。
以诚为本、格守信义的商业道德。浙江温州的同乡之间做生意可以赊帐,先发货,后收款,人们自觉地维护这种制度,非常有助于生意的很快扩展。所以,浙商经商,从当地到全省再到全国,其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意的兴旺,同这种信用机制所起的作用关系很大。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贵任意识。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在事业发达后,热心公益事业,乐善好施,兴办教育,回报社会,报效祖国,从而实现富裕和奉献、义和利的统一。
浙商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篇7
浙商精神是浙江地区商人长期积累的行业经验和文化价值观的传承和升华,成为浙江商人的核心精神和价值观。这种精神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诚信。浙江商人一直强调诚信为本,以诚信为立业之本,发扬了民族商人自律、自重、自建文化的传统。
2.勇气。浙江商人在商海中追求创新和突破,敢于冒险,勇于创业,不惧失败,勇气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
3.合作。浙江商人注重合作,在商业交往中强调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以合作共赢的理念推动商业发展。
4.精益求精。浙江商人追求卓越,注重精益求精,在产品品质、管理水平、技术创新方面不断追求最好。
这些价值观和精神,就是浙商精神的核心,是浙江商人不断追求卓越和成功的源动力和灵魂。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和传承下,浙江商人在中国商业史上铸就了辉煌的业绩和伟大的商业精神。
浙商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篇8
人说浙商是中国的犹太人,在我看来区别其实很大,浙商有浙商的显著特点:
1、浙商最大的优势在于精神优势.
浙商中没有懒人,人前要显贵,背地能受罪.有当老板的欲望才能成功,能当老板,能睡地板,从“草根”长成“大树”,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把冷脸贴热,能干别人不想干的事.
做生意就是面对困难,做生意要保持激情,发疯似的干活,笑眯眯地回家,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从没有人被自己的汗水淹死,只要有生意,什么地方都能去.
2、做生意,观念比资金更重要.
想赚钱,首先要对钱有兴趣,金钱遍地都是,最简单的方法最赚钱.做生意要有野心,天下没有不赚钱的行业,只有不会赚钱的人,不管你怎么看我,就是要赚你的钱.做生意一定要用心,一步步积累起来的财富最让人放心,适合自己的生意才是最好的生意,追求合理的利润空间,把经商作为一项事业.
经商实际上是投资于人.让员工为你的目标干活,不赚太好赚的钱,想到就做到,不做连难度都不知道,换个方向,你就是第一.
3、做自己的老板,资本再少也要创业.
要赚大钱需自立门户,准备到有一半的把握时,就开始去行动,能赢得起但输不起的生意最好不做,慎重选择合作伙伴.
不在乎别人的议论,失败也是一种人生经历,身边都是老板,自己不当老板怎么行?
创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创业的好处与坏处,做点小生意,是赚是赔先干着只要继续挥棒,你迟早会打到球.
4、从苦力到毅力再到脑力.
打拼天下,并不全靠兵器,挣小钱靠勤奋,挣大钱靠智慧!敢闯,但决不乱闯,靠智慧竞争而不是靠狡诈竞争.脑袋空空口袋空空,脑袋转转口袋满满.利用外脑,从“电器”到“电气”,更快地做出决策是最大的挑战!
聪明赚不到钱,智慧能赚大钱.既秉承传统,又关注创新,用懒人的思维想问题,利用好优惠政策.
5、浙商经营的都是那些“谁都能做”的小商品,从蚂蚁商人做起.
小钱不赚,大钱不来,小本生意重在周转快.做“大产业链”中的一环,莫因利小而不为.
规模经营,薄利多销,不怕产业小,就怕不专业,从小虾米里面炼金子.
众多小车间组合在一起就是集团公司.
6、哪里没有市场,就到哪里去.
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创造机会,在有机会的地方抓住机会.生意无国界,做别人不愿做的生意,做别人不敢做的生意,做别人想不到的生意.
只有失败的投资,没有失败的市场.永远不做大多数,把梳子卖给和尚的精神,信息越闭塞,资源越缺乏的地方,生意越好做.
7、眼光决定了市场的机会.
富人思来年,穷人思眼前.走在政策的前面,机会不是等来的,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蛇吞大象,永远做最强者.
头道汤的味道最好,先跑一小步,领先一大步.眼光要准,出手要快,该出手时必出手.无孔不入的商业触角,别人恐慌时,也许是你进入的最好机会!
商机青睐有准备的商家.运气、机会、财气是在转化的,不可盲目跟风.
8、别人忙于搞竞争,浙商忙于搞“竞合”.
生意场上只有对手,没有敌人.赚钱不要赚到满.“梯子哲学”,你帮我,我帮你,竞争有助于让自己看清自己.
独特的森林经济,同行不嫉,事情好办.善于合作求利益,学会为对方着想,目光长远,善待盟友,利益均沾.
成长的秘密:合作与共荣.多与同行交流,做生意要尊重商业惯例,可以拼质量,但别拼价格,你发展,我发财,不挡别人的财路.
9、方法对路,生意才能对路.
生意靠做,也靠炒.超额完成任务并不好,不主张无节制扩张发展,做大先做强,求快先求稳.不怕亏,就怕停,经商切忌自命清高,踩着“本土”走向全球.
做生意在于得人,店不在于多,在于精,小生意做事,大生意做市,上赶着不是买卖,经验是赚钱的陷阱.
10、做事要低调,做人不张扬.
经商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资本决定发言权,但不轻易让别人知道你有多大的发言权,守住做事底线,大义成就大事业.
“讷于言,敏于行“,低调是一个大生意人的本色.即使很有钱,也不忙于出名,躲在“背后”闷声发财.只做不讲,或者多做少讲.
11、浙商能有今天,离不开“诚信”二字.
浙江人吃过不讲诚信的亏,五成做事,五成做人.诚信或许会让你有一时的利益之失,但会让你有永续的市场人脉.浙商最看重的是商德做生意,实在一点好,经营要走正道,为人要讲正气,产品要讲信誉,商会自律诚信.
恒信者昌.你自己必须守信,一诺千金,但对不守信的人例外,得到了不应得到的,就会失去不该失去的.
12、节约是浙商靠低廉成本赢得市场的“利刃”.
将成本控制到每一分钱,将盈利增加到极限,不精打细算,就保不住微利.节俭与成本的聚变效应,“抠门”出效益,在细节处体现节约.浪费一张纸,也会使商品价格上涨,勤俭两者不可偏废.
13、在浙商眼里,危机,就是危险和机遇共存.
机遇在于胆识,风险中存在商机,不怕有风险,就怕不谨慎.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通过求变化解风险,做生意最大的冒险就是不去冒险.事后控制不如事前控制,有危机是常态,没有危机才是异常,在危机中寻找商机.判断准,才能不失手,最具有诱惑力的时候要沉住气.
抓大事不忽视小事,放眼全局不忽视细节,大势好未必你好,大势不好未必你不好.
敢于对机会说“no”,不求稀里糊涂成功.做生意不是你想快就能快的,胆识靠见识,分清楚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