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之最音乐教案教学反思(精选5篇)

daniel 0 2024-02-09

凉山之最音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感受到歌曲《凉山之最》欢快热烈的情绪,初步了解凉山彝族的相关风俗文化与歌曲的关系。

2、能用明亮的声音自信地演唱《凉山之最》

3、能与同伴愉快合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内容:《凉山之最》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进行歌表演

教学难点:用歌声和动作投入地表现《凉山之最》的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师用彝族语言向大家问好。

师:孩子们,诺喔喝,孜莫格尼,格勃什提瓦!?你们能听懂老师说的是什么吗?老师说的是彝族的语言。意思是:你们好,祝你们吉祥如意,身体健康!

你们肯定很奇怪老师怎么会说彝话吧?因为我是彝族媳妇,凉山是我的第二故乡。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我的第二故乡——凉山,去美丽的彝乡看一看。(播放视频)

二、学习新课

(一)看一看

?师:彝族主要生活在四川凉山地区。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是中国的第六大少数民族。凉山自然风光秀丽迷人,光AAAA级景区就有160多个。彝族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是一个火一样的民族。每年七月,他们都会举行盛大的“火把节”。节日里,姑娘们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唱着好听的歌曲参加选美比赛,男子们会摔跤、骑马、斗牛或斗羊。夜晚,所有人都会点着火把,围着篝火跳起“达体舞”,特别热闹!

师:孩子们,刚才的这些场景让你最心动的是什么呢?

请1-2名同学回答。

(二)听一听

?1、初听歌曲,老师表演唱《凉山之最》(感受歌曲的风格及情绪)

师:最让老师心动的就是凉山有许多好听的歌曲!今天老师就带来一首很特别的歌曲《凉山之最》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板书:凉山之最)

师: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你们觉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风格又是怎样的呢?

?生:选答。

2、二次感受歌曲,找出凉山三“最”。

师:歌曲的风格与当地的风俗分不开,歌曲生动地描绘凉山之最。

凉山之最音乐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感受到歌曲《凉山之最》欢快热烈的情绪,初步了解凉山彝族的相关风俗文化与歌曲的关系。

2、能用明亮的声音子演唱歌曲《凉山之最》。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一、赏图—–介绍大凉山二、感受大凉山音乐1、听一听

聆听歌曲《凉山之最》,让学生感受,教师进行及时的补充。2、动一动

(1)教师师范舞蹈(2)学生学习基本舞步

(3)师生一起随音乐走基本舞步三、唱歌——表达大凉山的三“最”1、说一说2、画一画3、唱一唱四、拓展

聆听《留客歌》五、课堂小结

9、小河淌水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抒发情感。

2.掌握该曲的重点部分,投入情感去演唱。

3.要求:气息通畅,声音松弛,明亮。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赏歌曲

这是一首来自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云南民歌,属于南方音乐。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全曲是羽调式,五个乐句,速度稍慢,以从容舒展、比较自由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周围一片宁静,只有山下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柔婉的歌声,深厚的情谊,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哥所在的地方。

演唱提示:歌曲歌词很富有口语化,非常具有云南地区的民歌特点,演唱时感情要真挚、内在,歌声要向小河流水那样流畅,音色圆润甜美。全曲的音量由弱渐强,再由强渐弱,创造一种歌声由远及近,逐渐流向远方的意境。“哎”一声遥远的呼唤般的声音,仿佛从天边飘来,把人带到了美妙的意境中去。“哥啊哥啊!”的呼唤是全曲高潮的地方,回肠荡气的呼唤,柔情万千的呼唤,情真意切的呼唤,情绪一定要饱满、真挚。由于这首歌音区较高,音域较宽,所以全曲自始至终应以气息支持着声音的高低走向和轻重缓急。在强调头腔共鸣的同时,还应加强整体共鸣的运用。为了表现少女的纯情,声音要甜美柔和,明亮圆润,吐字要亲切清晰。要以内在的丰富感情,刻画出悠然缥缈、情谊无尽的意境。

二、总结

凉山之最音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感受到歌曲《凉山之最》欢快热烈的情绪,初步了解凉山彝族的相关风俗化与歌曲的关系。

2、能用明亮的声音自信地演唱《凉山之最》

3、能尝试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表演《凉山之最》,能与同伴愉快合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内容:《凉山之最》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进行歌表演

教学难点:用歌声和动作投入地表现《凉山之最》的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风土人情。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走进四川,去大凉山的彝家看一看。

2、明确目标

学生学习基本舞步

“达体舞”基本舞步:双脚分左右走恒拍,双手划圈,在乐句结束处撩脚,多人舞蹈可以手牵手。师生一起随乐走基本舞步。(播放歌曲伴奏,师生共同随乐舞蹈)

2、自主学习

(1)说一说

师:凉山真美,彝族人民真热情,还有三个最令他们骄傲的珍宝呢。请听听歌词,到底是哪三“最”呢?学生说一说。

解说凉山的三个之“最”——最美丽的“加师瓦拉”(披毡)、最好看的“日麻杏儿布”(帽子)、最好听的“土什火合”(口弦),结合实际分别介绍和补充。

(2)画一画

师:跳完大凉山热情洋溢的达体舞,接下让我们随着音乐跟老师一起画一画音乐旋律线,看一看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听一听这首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学生随乐哼唱画旋律线(感受旋律特点和歌曲结构)

(3)唱一唱

师:大凉山彝家人真了不起,有这么多民族稀世珍宝,接下我们就用歌声赞一赞能歌善舞、热情善良的彝族人。(教师弹琴,引导学生用“lu”模唱。)

A、教师领唱,学生合。师:刚才我们这样的演唱形式叫什么?(领唱)

B、男女生各唱一句。师:这次又是什么演唱形式?(对唱)、大家一起唱。师:这种演唱形式是?(齐唱)

D、边跳边唱。师:这次是?(表演唱)

3、展示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唱出强弱和舞蹈的感觉。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设计表演方案

师:能歌善舞的彝族人邀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的篝火晚会呢,你们能根据歌曲创编一个节目吗?可以从演唱人数、演唱形式以及歌词等方面想一想各段的表演动作设计。

(1)议一议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确定表演设计方案,从演唱人数、演唱形式以及歌词等方面进行各段的表演动作的创编。

(2)排一排

学生根据本组讨论的方案,分组进行简单的排练。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表演人数和角色扮演及若干道具的准备。

2、结果反馈——演一演分组表演,各组首先介绍自己的表演方案。然后根据各组的表演情况从声音、表演人数、舞蹈动作、表演方式和表情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以提高学生的表演兴趣。

3、反思交流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走进凉山彝族,领略了彝族独特的风情,感受了彝族火热的音乐、舞蹈,希望同学们喜欢上彝族,并在课后多了解彝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音乐。

凉山之最音乐教案篇4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凉山彝族音乐文化,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

了解凉山彝族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学习凉山彝族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对凉山彝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学习合唱凉山彝族歌曲。

教学过程

  1. 导入

(1)播放凉山彝族音乐,让学生感受凉山彝族音乐的独特风格。

(2)问学生对凉山彝族音乐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凉山彝族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 学习基本节奏和旋律
  • (1)介绍凉山彝族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让学生听、看、说、唱。

    (2)分组演唱凉山彝族歌曲,让学生感受凉山彝族音乐的韵律和美妙。

  • 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 (1)播放凉山彝族音乐,让学生听并记录感受。

    (2)学生分享记录的感受,让全班讨论凉山彝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 合唱凉山彝族歌曲
  • (1)学生分组排练凉山彝族歌曲。

    (2)全班合唱凉山彝族歌曲,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差异化教学。

    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凉山彝族音乐文化,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文化交流和认知。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该凉山之最音乐教案旨在通过丰富的音乐内容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彝族传统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意识。我们希望这份凉山之最音乐教案能够在促进彝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彝族音乐。

    凉山之最音乐教案篇5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生将会:

    –了解凉山地区的民族音乐文化;

    –学习凉山地区的传统乐器及演奏技巧;

    –通过合作演奏,提高团队协作和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

    –电脑、音响设备;

    –凉山地区的民族音乐资料、图片、视频等;

    –凉山地区的传统乐器、演奏示范视频。

    教学过程

    1.引入(5分钟)

    通过播放凉山地区的民族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状态,同时介绍凉山地区的音乐文化背景。

    2.学习乐器(20分钟)

    讲解凉山地区的传统乐器,例如口弦、芦笙、弦子等,同时播放相关乐器演奏示范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乐器特点及演奏技巧。

    3.分组合作(10分钟)

    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种乐器,让他们自主学习并练习演奏技巧,同时鼓励小组内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和协作。

    4.合作演奏(25分钟)

    让各小组合作演奏凉山地区的民族音乐,要求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尽可能发扬自己乐器的特点,并加强团队协作,形成合奏效果。

    5.总结(5分钟)

    总结本课的学习成果,同时让学生交流并分享他们在合作演奏中的体验和感受,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和了解凉山地区的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学习乐器和合作演奏过程中的表现;

    –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建议;

    –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团队合作效果。

    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凉山地区的其他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

    –组织学生参加凉山地区的民族音乐比赛或演出,提升其音乐表现能力和自信心。

  • 下一篇:以案促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汇报(精选12篇)
    上一篇:服装周心得体会怎么写,服装周总结怎么写(整理2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