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长征精神论文(精选8篇)

daniel 0 2024-02-14

弘扬长征精神论文精选篇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80年前,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和里程碑。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八十年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万里长征,演绎了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成就了人类历史上最为绚丽的壮举。

长征是人类历史的伟大奇迹,红军在给养严重不足的条件下,以无比强大的信念和理想,爬过雪山、走出草地、抢险飞渡,战胜了一切困难。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表现出了不怕牺牲、义无反顾的崇高革命精神,也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高尚品质。人们缅怀英雄,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和感谢,长征精神,绵延80载,闪耀着永恒的价值,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知难而进的自强不息精神、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等等,对新时代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在当代新的发展时期,我们更应该学习、研究长征精神,学习红军长征时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统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坚持严守党的纪律,紧密联系群众;为人民谋利益的高尚思想品德;坚持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坚持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中国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的统一,要全心全意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的统一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首要条件,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更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和必须前提。

回首昨天,把握今天,展望明天。牢记革命前辈留存下来的长征精神,我们则拥有了走向未来,迎接未来挑战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正在迈向复兴的道路上,正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当代更需要长征精神,长征永远在路上。复兴之路上,共产党人、中华民族披荆斩棘,靠的就是传承数十年的坚定信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为了这个信仰,红军抛下了英雄热血,铸就了长征奇迹;我们这一代人,要奉献青春汗水,为改革开放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以后的每一代中华儿女,也必将传承长征精神,不忘最初的信仰,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写下激情的篇章。

弘扬长征精神论文精选篇2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在漫漫长征路上,有峡谷急流,有雪山草地,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多么艰苦的生活啊!可红军战士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理想高于天。是啊,红军长征的丰功伟绩是千古唯独,万世无双的,红军长征的壮烈和坚韧是惊天地、泣鬼神、是人神共仰的,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是凡人难以想象、难以理解的,红军长征的精神是举世齐颂、万国同歌、亿民共赞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伟大天兵神威,翻开了中国共产党从艰苦走向胜利,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新一页,宣告了赶走日本帝国主义、推翻蒋家王朝,中华民族不是东亚病夫,而是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之子

长征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不可抹掉的一笔,是奇迹中的奇迹。长征是怎么成功的?是有共产党的领导,最重要的是有坚强不屈,英勇善战的红军战士,他们是英雄,是长征中的点点星光。

今天,我们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与昔日红军长征的任务、条件大不相同。然而,要在一个充满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国际环境中,在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发展任务异常艰巨的大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缩短和消除两三个世纪至少一个多世纪所造成的差距,跻身世界发达国家之列,其艰难险阻远甚于当年的长征。因而更需要弘扬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共同利益,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进取的长征精神。

我们要自觉弘扬长征精神,勇于到艰苦的岗位、困难的地方去摔打磨练,努力把自己培养锻炼成合格的中学生、大学生、国家的人才,才能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谱写好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辉煌的乐章。

弘扬长征精神论文精选篇3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100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永久奋斗”的革命乐章。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团体,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无私奉献,就能够成就事业,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精神,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人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当年如果我们***人没有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精神,就难以实现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革命理想。

要弘扬“永久奋斗”的精神,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永久奋斗”,是***同志1939年5月30日,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讲话的标题。他号召全体***员、模范青年要把革命干到底,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振兴中华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过程。

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

弘扬长征精神论文精选篇4

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毅力,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毅力,是远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首气势磅礴的七律《长征》是我颇为喜欢的。因为长征精神在我心中闪耀着金色光芒。

看,泸定桥下水流湍急,汹涌无情!敌人的枪弹更是疯狂而残忍,但战士们并没有因此害怕、退缩,鲜血染红了一根根乌黑、冰冷的铁链,他们仍是前进、前进……终于他们登上了对岸桥头阵地,消灭了全部敌人。

听,在无边的草地上,老班长用和蔼的声音叫小同志把鱼汤喝下。他们的粮食已经断了好几天了,菜地里的野菜也已被挖尽!饥饿,像一只只无形的怪兽,随时吞噬着战士们的生命!老班长用一根生了锈的鱼钩,好不容易钓到了一两条小鱼,用它煮成鱼汤给小战士喝,自己却没舍得喝一口。在其他战士走出茫茫草地的同时,他却永远倒下了!

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七十周年了,那些英烈的背影也已日渐模糊。每当想起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我依旧会热血沸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中的光辉篇章,红军长征被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他们的英雄气概,他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为世人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赞歌。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长征的事情。有时学习就像长征,它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激励我们,使我们进步。为奥运备战的运动员们就像在长征,面对着“敌人”,他们总是很冷静的,用自己的毅力和实力,获得辉煌的成就。生活就像长征,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一次次的艰苦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让我们永远铭记红军长征的历史,继往开来,在社会主义新“长征”中再创辉煌!让长征精神永存在你我心中。

弘扬长征精神论文精选篇5

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铭记;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长征那战胜一切困难的气概,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辉煌前进。长征以它的精神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排除万难,挑战生命极限的典范。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呀!它是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险阻,团结互助,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生活中,长征精神曾给我带来极大的帮助,它鼓舞着我,它启发了我,催我不断前进,走向成功。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生,由于家境贫寒,爸爸妈妈不得不出外打工。于是家里就只剩下我和年迈的奶奶,学校离家特别远,可去学校的“漫漫”长路偏有一小段田间小路,一到下雨天简直没法儿下脚。一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那天的早上我只好早点起床上学。我独自一人走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眼前一片漆黑,有了不想走也不敢走的念头。正在这时,我的脑海里仿佛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一幕幕排除万难、自强不息的情景。飞夺泸定桥时红军战士们冒着大雨、忍着饥饿、踩着泥泞、摸着黑火速前进。红军战士们为了人民能过了和平而幸福的生活,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我就因为上学天黑路远就不想走了。与红军在弹火硝烟里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相比,这一点点困难算得了什么呢?难道是因为我们和红军战士不一样吗?还是我们不能像红军战士那样?不!能!(m.lz13.cn)一定能!只要我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就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于是我咬紧牙关,不管眼前多么黑,前面的路程多远,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不知不觉就到了学校。经历这件事后,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需要长征那种百折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这样才会战胜任何困难。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新长征路上的主人。走向21世纪的中国青少年,一定要接过长征前辈的火炬,让伟大的长征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谱写出更加壮丽的诗篇!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弘扬长征精神论文精选篇6

《长征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研究》

摘要:关于长征精神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视角,但大多都做到了以历史为主轴,根据长征的历史进行提炼和概括。长征精神内涵丰富,在今天依然有着强烈的时代价值、教育意义、导向作用。因此,长征精神才超越了时空,超越了民族甚至超越了意识形态,成为我们党永恒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追求。

关键词:长征精神;丰富内涵;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6-0221-02

1935年12月中央红军顺利到达陕北,结束了为时一年之久的万里长征,途经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共翻越18座大山,渡过了24条河流,走过600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长征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一、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

关于长征精神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视角,但大多都做到了以历史为主轴,根据长征的历史进行提炼和概括。而在笔者看来,由于长征本身的基本内涵比较丰富,“它不简单地是突围、转战、打仗等,应包括三个方面的严峻斗争:首先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大搏斗;其次是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搏击中,共产党内部的指导思想和政治路线有尖锐斗争;再次是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使红军一再面临着能否克服艰难险阻、经受饥寒伤病折磨的严峻考验。这三方面的斗争和博弈,构成了红军长征的基本内涵。”[1]因此,根据长征的基本内涵,总结长征精神应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独立自主、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精神

这是中国共产党摆脱“稚气”,走向成熟的关键因素。蒋介石在取得第五次围剿胜利后,曾深刻地说,“斯大林太看重他的街垒战了,然而他忘了中国红军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大山,是丛林,是农村,他把一个对中国一无所知的德国街垒战专家派给了中共军队,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误。”宋美龄追问道:“红军又为什么对他那样俯首听命”?蒋介石悠然地说“两个字,幼稚。”[2]没想到蒋介石对犯了“左倾”错误的中共也洞若观火,一语道出了问题的实质。

1935年的遵义会议,批评了共产国际代表在军事上不切实际的瞎指挥,有了胆量敢于指出其在指导中国革命中的错误,而且在没有向共产国际请示和帮助并拿主意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如何继续发展的问题,组建了新的领导集体。

中国共产党开始自觉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始了高度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创造出许多灵活用兵、机动歼敌、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案例,成为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伟大典范。

(二)严守纪律、团结统一的顾全大局精神

以遵义会议为例,可以从四个方面分析:第一,遵义会议只批军事路线错误,没批政治路线错误,甚至在决议中还肯定了其正确性,是为了团结大多数,因为与会者对政治路线问题还没有认识,如果提出政治路线问题大多数人会接受不了,反而影响会议。第二,毛泽东坚持不接博古当一把手,也是为了顾全大局,团结大多数,毛泽东的考虑是,从1931年开始,他就不在中央决策层,遵义会上才被选入中央,不可能一下子成为党的一把手。第三,在遵义会议前,从长征出发始,毛泽东就不断做张闻天、王稼祥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对过去的“左倾”错误有所认识,他们两人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对会议的成功起了重要作用。第四,从博古方面看,在遵义会议上尽管对他有激烈的批评,他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还是发扬了民主作风,让大家充分发表批评意见,中央们再重新分工时,又服从了决定,由张闻天代替他负总责。

(三)为革命舍家忘己的牺牲奉献精神

长征路上有一支特殊的群体,就是女红军战士。中央红军中共有30位女战士参加了长征。女战士们有一些为人妻,为人母,怀有身孕和在途中分娩的女红军,不仅要比别人更加劳累困苦,而且还要有舍家忘己的自我牺牲精神。每天背着自己的行李等必需品,天天行军走路,就是在临产时也不得休息。有的在生过孩子不到三天后,就跟着部队涉水过河,即便是河水淹到胸口也无所顾忌。毛泽东贺子珍为中国革命一共失去了五个孩子,长征途中,贺子珍生下了一个孩子。她是在贵州的一个山沟里的一户老百姓家生下一个孩子,第二天早上五点钟就要出发行军,上级命令不能带走孩子以免暴露行军目标。再说连维持婴儿生命的条件都没有,没办法带走娇小的生命。贺子珍闭上眼睛忍痛说了两个字“送人”。董必武当时帮贺子珍给当地一户百姓留下三十块大洋和两盒烟土,将孩子留了下来。孩子就这样被留在了山沟里,命运可想而知,后来贺子珍四处找寻,终究没有找到。中央红军有五个孩子都被留在了路上,革命胜利后几位母亲回去寻找,但是大海捞针,一个也没找回来。面对妻子肝肠寸断的痛苦,丈夫给她们的安慰都是这样的话:我们失去了孩子,是为了千千万万个孩子,革命中失去亲人的人有很多,他们比我们的牺牲要大得多啊。

(四)苦战穷山恶水、笑对饥寒交迫的艰苦奋斗精神

红军长征的历史既是同国民党浴血奋战的历史,也是同险恶的自然环境艰苦奋斗的历史。所以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也是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长征路上,红军战士苦战穷山恶水,笑对饥寒交迫,敌军围追堵截,我军勇往直前,红军就是这样用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英雄气概,翻过了雪山,穿越了草地。在穿越草地时,红军的非战斗减员人数最多,短短几天时间的草地行军,死亡人数达到了万人以上,通常是一百多个战士背靠着背长眠不起。

此外,长征精神还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密切联系群众的为民情怀,互爱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等等,长征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但是贯穿于长征精神各个方面的是其根本的核心要义――理想信念。这是长征精神的原动力和精神源泉,没有它便没有长征精神的其他方面。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使红军战士的生命力、意志力空前迸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二、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如果长征精神仅仅是适用于当时当地,那么这些精神也就不会历久弥新、代代相传。正是因为这些精神在今天依然有着强烈的时代价值、教育意义、导向作用,所以长征精神才超越了时空,超越了民族甚至超越了意识形态,成为我们党永恒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追求。

(一)实事求是精神的时代价值

对比现实,党内的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着违反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路线的严重问题。面对个人的不足和错误,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勇气。刘少奇指出:“实事求是还要有勇气,没有勇气就不敢实事求是”[3]。许多干部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自我剖析的勇气,只重“说长”,而不愿“道短”。很多人害怕自己揭自己的短会留下话柄,影响仕途。但是别人给自己的批评又难以虚心接受,即便是实话,心里不是滋味,缺乏实事求是的基本素养,这是在政治上的不成熟表现。

还有一部分干部在自己的人事档案上或涂改或造假。例如,改“三龄”:年龄、工龄和党龄;改“两历”:履历和学历,伪造学历、工作履历;改“身份”:骗取干部身份,违规获得公务员身份。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生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由此可见,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实事求是的勇气,还要有实事求是的作为。

(二)加强政治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从党的时代使命出发,严守纪律,紧密团结在以为的党中央周围。从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看,违反纪律、拉帮结伙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有一定的普遍性。

2015年1月13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从中国所处的国内外发展环境的角度,从中国未来发展的大局出发,全党必须紧密团结,维护党的统一,才能攻坚克难,实现目标。

(三)牺牲奉献是共产党人最光辉的品质

2014年,来到河南兰考,对焦裕禄精神再一次做了精准概括,公仆精神,艰苦奋斗,求实精神,知难而进,这些都离不开牺牲奉献精神。在党内存在这样一些人,既不犯错,但是也不发挥作用的干部;发挥作用,但是总是在不断计算投入和产出关系的干部;自己做不到牺牲奉献,看到别人做了还要背地里议论纷纷,心生不满的干部;工作中只要是不占便宜的事就不做的干部;利用职权,在这个彰显个人利益的时代,党员干部该如何看待牺牲奉献精神呢?虽然,今天的时代背景与长征时期大为不同,与焦裕禄时期也有差别,但是牺牲奉献是共产党人最光辉的品质,它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四)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底色

艰苦奋斗是党干事创业必须遵循的原则。它包含着勤劳俭朴、精打细算、拼搏进取、甘于奉献等要素,即便现代的经济和物质条件发达了,但是党也坚决反对奢靡浪费;艰苦奋斗具有与时俱进的实践品质。艰苦奋斗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必须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合拍,从实际出发来确定艰苦奋斗的形式和程度,绝不能简单的克隆过去,简单的克隆过去实际是一种倒退。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底色,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永恒精神追求,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不搞机会主义的一套。

(五)理想信念是衡量好干部的第一位标准

现实中存在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和淡化的问题。有的认为共产主义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是不可能实现的;有的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优越,对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丧失了信心;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有的党员、干部精神极度空虚,“不问苍生问鬼神”。这些现实情况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理想信念的问题。把好干部的标准概括为五个方面。其中,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

参考文献:

[1]石仲泉.毛泽东思想研究[Z].2012-05.

[2]黄先荣.长征与遵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3]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弘扬长征精神论文精选篇7

我是一名普通百姓,在我青少年时期,就熟悉了红军的事迹,特别是“会泽扩红”更加耳熟能详,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结愈发强烈。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的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连外国人斯诺?索尔兹伯里都高度评价了红军长征。没有长征,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成就。

面对自己的先辈,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哪里?我们有没有忘记那些为我们打天下的革命先辈?

有人可能会认为,当年穷人参加红军是为了有饭吃。确实是有这样的人,但是他们当了红军以后,其信念就不只是为了吃饭。我们在长征七十年后的今天,仍然能深深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巨大牺牲,“送郎当红军”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而去的,而且有一些红军将领就出身于书香门第,家里有饭吃,他们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大众的解放扛起了抢。

假如仅仅为了吃饭,你就无法解释这样的故事,红军长征到咱们云南时,有12位红军伤员被敌人抓住了。敌人说,只要你们不当红军了,就可以放你们生路,不杀你们,但是这几位红军战士个个坚强不屈,敌人没有办法,就把红军伤员带到半山腰一个深不见底的地下河洞口,把前面两个伤员推到山洞里面,在后面的10位红军就说:“不用你们推,我们自己跳”。当地群众后来把这个洞叫“红军洞”,这个事迹刻在那个洞口的碑上。

我觉得,红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那个年代里,承担起了自己的历史责任。这种历史责任感,最值得我们纪念,也是今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最需要的。

什么样的精神让我落泪?那就是宁可牺牲自我,去保全集体的团队精神。从资料上见到当年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部队为红军垫后。掩护主力队伍撤退以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等到他们撤退的时候,湘江已经被封锁了。他们又饿着肚子翻山越岭退回到湘西打游击。撤退途中,陈师长腹部中了敌人的子弹,他命令其他的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非常得意,在抬着他去邀功的时候,陈师长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扯断,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9岁。这个故事让我流泪,长征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牺牲了自己,如果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拥有这种精神,那就无坚不摧了。长征精神是一个宝库,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如果要问我,纪念长征的感悟是什么?我们今天纪念红军“长征”,已经没有了战火纷飞的氛围,七十年前艰苦程度甚至超乎我们的想像,但其精神却会永远激励着我们。毛主席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我想,人生可以平谈,但不能虚度光阴。这就是我的最大感悟。我们今后要继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遥望着眼前的山山水水,眼前总会浮现长征中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今天的纪念活动远远无法表达出我们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弘扬长征精神论文精选篇8

长征是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红一方面军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走过600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以色列军人伍大卫曾经评价长征:“中国红军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全世界的珍贵财富,值得世界各国军人景仰和学习。可以说,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经历是悲惨的,但他们的超凡毅力和精神却是悲壮的。”无论是难以自拔的沼泽,还是茫茫无际的草地;无论是皑皑白雪,还是飞机大炮;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饥饿干渴,坚韧不拔的红军将士以今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走过没有路的“路”,跋涉两万五千里,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彪炳史册的伟大革命诗篇。掩卷沉思,我在问自己,长征精神到底是什么,它对于今天的我们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长征精神是君子之勇。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漫漫长征途中,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枪林弹雨的战斗,每一次生死存亡的.选择,无不体现出红军将士们的大无畏之勇,这种不畏艰难困苦,永远奋进的精神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认同的君子之勇,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莘莘学子同样非常需要这种忠诚于自己信仰和理想的君子之勇,学习和继承红军对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掌握各种本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展现才华,贡献力量!

长征精神是进取精神。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克服了千难万险,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长征精神的就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今天的中华民族正面临着民族发展史上新的伟大长征,这一征途上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而我们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克服学习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迎接自己的未来,去实现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的伟大理想。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是1935年10月毛泽东主席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而这样的长征豪情,正以它穿越时空的魅力鼓舞着今天的我们为了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发展而勤奋学习奋勇向前!

  • 下一篇:民主生活会四个自信集合(精选10篇)
    上一篇:资金拆借合同,资金拆借合同范本(整理17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