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读后感作文(精选5篇)
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读后感汇编篇1
一个人的成长成熟,要经过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为因果。无论哪个环节弱了,或者断了,都可能给一个人带来终身的悔恨与痛楚。
当下,在育人问题上本末倒置的现象最值得关注与深思。不论男女老幼,他们并不是仅仅通过说教的道理,来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如果他们在现实中接触到的情形大多与说教的相反,大部分人会先接受现实教给他的“道理”,至于说教的那些“道理”,则要视环境、条件和需要而“择机行事”了。
成年人有时说一套做一套,最初孩子们可能听信说教。可是他们不可能总是孩子,而是一天天长大成熟,他们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觉。假如这些器官传递给他们的信息,都与人们说的“那一套”南辕北辙,他们会产生怎样的思想,会怎样思考与对待这个世界?这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行”对人的影响大于“言”。记得在解放战争中,我军每进入一个新解放区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派作了大量的反面宣传,十有八九要遭到老百姓短暂的冷遇。可是用不了十天半个月,老百姓几乎同解放军亲如一家了。这个变化是怎么来的?不是光靠宣传,也主要不是靠开会,就是通过解放军干部战士给老乡挑水,扫院子,借东西用完就还,损坏了的照价赔偿,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打人骂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实际行动,使老百姓自己得出了结论:“共产党比国民党好!”“解放军比中央军好!”解放区老百姓的这个认识,不是靠谁的说教,而主要是自己观察得出的结论。这一点对当今各种形式的教育理应有深刻的启悟。
行动产生的影响与效果,表现最明显的是长者、尊者与领导者的身体力行。唐人孔颖达在谈论“神道设教”问题时,对尊者的影响说得再明白不过:圣人自身行善,也就由上至下教化了众人。这不必借助语言教诫,也用不着严刑恐逼,下民们自然规化服从。对待某一种信仰及各种提倡的行为都是一样的:“语言给人的影响如蜻蜓点水,行动给人的影响才能入木三分。”
时下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从下往上看,言教多于身教,言教的语气壮、质量高,而身教偶尔为之,多是苍白无力;从上往下看,誓言多于践行,承诺大于结果,甚至言行相违,有的人口说“不留人生败笔”,实际人生已经糜烂。这种人最缺乏的是人格魅力,他们的长篇高调,有时还不如民间的一两句俗语有用。
上个世纪80年代,我的一个青年时代的朋友,在沈阳市一家拥有一万五千多名职工的企业担任一把手。当时中央规定,只有正省(部)级领导才配专车,副职只能配工作用车。但这个规定不含企业,所以他上任时见到的,不仅企业头头都配有专车,连下面各处室的一把手也有专车。他到任后先从几个厂级领导抓起,上下班全都改乘通勤“面包”,接着封存了大部分轿车,只留下几辆,为全厂共用的工作用车。他一句话没说,一个制度没定,一个命令没下,各处室的头头,上下班都乖乖地同职工一起乘通勤大轿车去了。该厂的一位小车司机对我说,有一次早晨暴风雪突袭,他打电话告诉厂长,开车去接他,却遭到严辞拒绝,厂长仍然同几个副手共乘一辆“面包车”上班。这是个千真万确的真事,此人名叫金晶,时任沈阳低压开关厂厂长。
这叫做什么呢?这就是孔子在《论语·子路》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读后感汇编篇2
廉洁自律是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端正党风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反腐倡廉的内在需要,是金融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因此,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清正廉洁的中华传统文化,坚定建设清廉文化的决心,使清廉文化理念融入到金融领域实践中,积极投身反腐清廉文化建设,是我们金融工作者努力的必然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这说明了做好金融工作的责任重大,容不得丝毫疏忽懈怠。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推进,以德促廉、以廉立威,争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加强新时代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总体上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二是要坚持培育清正廉明的企业文化,树立廉洁银行的形象,规范员工从业行为,提高员工从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积极贯彻廉洁职业操守,不断提高全行员工的整体素质;三是要坚持从银行从业履职的根基准则和根基要求出发,增强员工队伍培植,夯实道德基础。
加强新时代清廉金融文化建设,管理上要实现”三个做到:一是不断完善单位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强化行内日常监督,做到标本兼治;三是源头治理,做到施,营造廉洁从业氛围,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强新时代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操作上要确保”三不原则:一是敬畏规则,这是工作的前提,我们要扎扎实实、认认真真的学,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能昏昏庸庸混日子,做到”不敢腐”;二是遵守制度,这是工作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坚守制度规定,还要接受监督约束,做到”不能腐”;三是思想上消除贪腐之念,这是工作的根本所在,作为青年员工,我们更应该将风清气正、兢兢业业的思维贯彻落实到我们日常工作的点滴中去,坚定信念,遵章守纪,爱岗敬业,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守好”不想腐”这道防线。
加强新时代清廉金融文化建设,中共党员要成为”三个者”:一是主动作为,作为一名党员,要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严起,每日”三省吾身”,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不断自我净化和自我完善,做清廉金融文化建设的建设者;二是立足岗位,真正做到在腐朽文化侵蚀面前思想不蜕变,时刻保持反腐败政治定力,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做清廉金融文化建设的推动者;三是协同发力,永”心中有戒,则不逾矩”的自觉,永吹正风反腐的冲锋号,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踏高压线,时刻筑牢思想防线,做清廉金融文化建设的监督者。
我们将不断强化以廉洁为荣、腐败为耻的风气和氛围,加强自我监督和互相监督,坚决遏制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和政治生态环境,促进我行清廉金融高质量发展,真正做到廉洁自律,正风反腐!
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读后感汇编篇3
今天批改“国培计划”新郑初中生物班《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门课学员的作业。我有一些收获,又阅读了《论语》中的一些言论,有一点感悟,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老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我国现代哲学家杨维说;“师者,人之模范也”。俄罗斯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幼儿树立榜样。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对人以诚相待、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尽力做好任何事情,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而我首先就要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荀子颂扬孔子教人是“早正以待”。孔子不仅是以身作则的提出者,而且也是这一原则的实践者。要以身作则,就要言传身教,把“有言之教”和“无言之教”结合起来。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意思是说,可以与他谈,进行有言之教,而不去同他谈,这叫做错过了人才;不可同他谈,只能进行无言之教,却偏与他谈,这叫做浪费了语言。聪明的教师既不要错过人才,也不要浪费语言,应采用“有言之教”与“无言之教”两种方式。孔子相信“无言之教”的威力。他对学生说过:“予欲无言”,学生说:“您老人家假若不说话,那我们还有什么可以传述的呢?”孔子说:“天说了什么呢?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呢”?所谓无言之教,即是通过暗示或榜样去教育学生,这是有其一定的心理学依据的。
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读后感汇编篇4
《论语·子路》中记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以身作则、榜样的示范作用。
春秋时期齐国灵公有个怪癖,他喜欢宫中的女子身着男装。穿男装的宫女在他面前走过时,他总是夸奖这一宫女健壮、大方、潇洒、漂亮。宫中的许多女子为了讨好齐灵公,很多人都穿上了男装。
宫中女子着男装的事,很快叫国都临淄的女子知道了。不长的时间,临淄城内小到三岁女孩,老到七旬老妪,纷纷穿上男装,弄得全国上下到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乱糟糟的。
朝内大臣对这种坏风气议论纷纷,认为传出去叫别国诸侯笑话。齐灵公也觉着不象话,下令禁止女人穿男装。命令发出,很少人理睬,女人穿男装的现象仍在街上不断出现。齐灵公发了怒,规定以后凡见女人穿男装,可以当场撕掉她的衣服,割断她的衣带。这条命令真够严厉,但是下达以后,还是制止不住。
齐灵公正愁无计可施时,晏婴走了进来,齐灵公连忙向晏婴询问对策。晏婴告诉他:“为什么街上女子穿男装,都是跟着宫内女子学的。你如果禁止宫内女子穿男装,别人就不仿效了。”齐灵公猛然省悟,马上向宫内下令:宫内女子再有穿男装的,重重治罪。命令一下,宫内女子无人敢穿男装了。不到一个月,齐国各地再也没有女子穿男装了的现象发生了。
社会上许多事,往往上行下效。上面做好事,下面跟着学;上面不做好事,再怎么命令下面,也无济于事,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啊!
身正令行乃千古真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人的实际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命令。身为领导,就应在许多事上做出表率,下属才能学着你做,跟着你行。匡亚明教授多次强调共产党员应好好地学习这句话,落实这句话。历来是政策确定后,干部决定一切。“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看干部,干部看支书”这句新民谚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读后感汇编篇5
首先大家应该理解这句论语的意思是:“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不用发号施令,事情也能执行彻底;如果本身行为不端正,就是发布了命令,也没有人会听从。”由此我感触很深。比如,为了实施好停课不停学的计划,学校就安排了老师开始线上教学。对于网络技术很好的年轻老师自然不在话下。可是对于像吴老师这样的老教师就应该有难度。听妈妈说,吴老师为了给我们上好网课,每天工作时间为早5点,晚12点。中间除了吃饭几乎不休息。都在不停的备课不停的修改教案中。还有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吴老师为了顺利给我们上好网课,淘汰了他的旧电子设备,花“巨”资购置了一套先进的电子设备。我认为,作为老师,吴老师是老师的表率!更是我们这些弟子的表率!所以我们同学不用吴老师发号施令,就会乖乖学习,否则就对不起吴老师的一片好心!假如吴老师不像现在这么用心上网课,随便应付我们,那我们是不是慢慢也就开始应付学习了呢?吴老师再让我们好好学习,我们是不是就不想听话了呢!这就真正应验了论语这句古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