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精选2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精选5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篇1
一,挑选一部分书,让学生们精读。现在学校一般都会规定每学期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必读书目,就可以作为精读的书。
精读的书,要让孩子多读几遍,刚开始看热闹,可以速读,重读时就要放慢速读,边读边思考,摘抄书中的好词好句,和家长、老师、同学展开讨论,也可以出一份小测验,看看孩子对书的记忆理解程度和总结归纳能力。
二,让学生们开展大量的,广泛的阅读,不限于文学类,更不限于专门的儿童文学,要读文学、科学、历史、人文、民俗等等各方面的书,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兴趣。
每个孩子的性格气质爱好不同,所以,读书的兴趣点和侧重点时不一样的,扩大阅读的层面,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在这方面,深入阅读思考下去。
三,要有效阅读,要提高孩子的阅读写作能力,一定要注意读和写相结合。
在读书的同时,让孩子偶尔写一写读书笔记。当然,不要每本书都让孩子写,那样,孩子会厌烦会失去阅读兴趣的。别说孩子了,就是让我们大人,每读一本书都来谈谈感受,写篇读后感,大人也会愁晕的。
所以,让孩子读写结合,但是要注意适当,让孩子自由选择他自己喜欢的书籍,至于写法也让他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可以画图,可以写读后感,可以用简要的字记录要点,暂时不会写读后感的,可以让他抄写自己感觉印象深刻的句子,这也是一种锻炼和提高。
四,课内读写与课后读写结合进行。
课内读写主要靠老师带。语文老师带领孩子们,共同朗读一本书,就书的故事和内容进行延展和改写、新编等等,都是有趣的尝试。课堂上的读写,胜在孩子们多,一起参加,孩子们更有乐趣和积极性。
课后读写,主要依靠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开展家庭读书比赛,或者是比赛讲书,让孩子把书的内容转换成自己的理解和语言,生动地讲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输出,一种对语言表述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加深对阅读的理解,还锻炼了口语写作能力,也更有利于孩子做好语文阅读理解题目。
五,建议纸质书和电子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如今,为了促进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很多学校都会给家长们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的阅读APP。这些APP上的书,种类比较全,而且,都是有声书,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听,很好地利用起孩子的一些零碎时间。出门旅行的时候,等车的时候,让孩子读个两三本,比较方便,不用背着一书包书来来去去。
读纸质书的好处是,可以精读,可以在上面做标记,而且,不伤害眼睛。缺点是比较贵,买书需要花不少钱,而且,有许多家长也不太会给孩子选书。
电子书的好处是便宜,甚至是免费,书比较多,可以让孩子自由选择,缺点是读时间长了伤害眼睛,不利于进行深读,所以,建议读电子书一天不要读太长时间。
总结起来说,就是纸质书适合孩子反复精读,所以,家长给孩子买书,一定要选那些经典耐看的。像一些漫画类、民间故事类、儿童短小说类,就可以让他们从读书软件里看,了解涉猎一下就可以,不用过深研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篇2
一、利用“故事”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阅读兴趣
故事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门户。他们的阅读就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开始,因此,我在教学时常把有关的故事带进课堂,通过讲故事的情境吸引学生。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讲故事,都会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如在给学生讲《羿射九日》时,引入有关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等,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此时提议下周开展讲神话故事比赛,学生便会在课后积极地去找这类书籍来读;在教学《亡羊补牢》时,给学生拓展《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故事,并鼓励学生去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这一类故事篇幅短小,且趣味性强,学生在一片欢乐声中,又明白了一些道理。
同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模仿心理很强,教师也可以在阅读课上挑选一本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拿到教室并认真阅读,学生看到后就会怀着好奇的心去读这本书,这在无形中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讲故事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在不知不觉间点燃了学生内心阅读兴趣的火花。
二、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贪玩、好动是他们的弱点,但天真活泼、好奇心强、争强好胜、不服输却是他们的优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充分利用树立学生榜样的作用。如我们班的小婕同学特别爱读书,每当我在讲课或讲故事时,她都能讲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此时,我抓住时机表扬她与书为友,知识积累丰富,其他同学为“不失面子”在课下就会去读相关的书籍。这也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培养阅读兴趣
(一)阅读的要求要放宽
在启发学生阅读初期,重在激发兴趣。一般来说,学生碰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时,总想一口气读完以满足内心的渴望。如果学生在有点阅读兴趣时,就要求学生去做阅读笔记,想必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减少,甚至会把阅读当成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对阅读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因此,在学生还没有形成阅读习惯之前,可以尽情地鼓励学生去阅读,让学生轻轻松松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当学生喜欢上阅读时,可以通过做书签、摘抄你喜欢的段落或让你感动的句子等方式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此时的他们已被书中的文字所吸引,做笔记或摘抄是兴趣使然,完成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二)阅读的内容要宽泛
在学生阅读初期,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阅读材料,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教师可以适当引导但不应做太多的干涉。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喜欢阅读卡通绘本、童话故事,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阅读的范围就广泛了,如一些科普读物、名人故事等。如果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去阅读与学习有关的书籍,势必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提高阅读兴趣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读书汇报会、知识竞赛、读书交流会、手抄报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在每次活动中学生都踊跃参加,结束时意犹未尽,讲述者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到阅读的诱惑,竭力要求下次继续比赛。通过这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地检查了阅读情况、巩固了阅读成果,最大限度地激起了学生的表现欲,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利用一切契机,引导、鼓励学生去阅读一些课内和课外的书籍,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让学生与书为友,逐步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