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知识大全(精选8篇)
煤炭知识大全篇1
煤的工业分析中各项指标
1、水分,水分一项重要的煤质指标、它在煤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加工利用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煤中水分随煤的变质程度加深而呈规律性变化:从泥炭、褐煤、烟煤、年轻无烟煤,水分逐渐减少,而从年轻无烟煤到年老无烟煤,水分又增加。煤的水分对其加工利用、贸易和储存运输都有很大影响。锅炉燃烧中,水分高会影响燃烧稳定性和热传导;在炼焦工业中,水分高会降低焦炭产率,而且由于水分大量蒸发带走热量而延长焦化周期;在煤炭贸易上,煤的水分是一个重要的计质和计量指标。在现代煤炭加工利用中,有时水分高反是一件好事,如煤中水分可作为加氢液化和加氢气化的供氢体。在煤质分析中,煤的水分是进行不同基的煤质分析结果换算的基础数据。
2、灰分,煤中灰分是另一项在煤质特性和利用研究中起重要作用的指标。在煤质研究中由于灰分与其他特性,如含碳量、发热量、结渣性、活性及可磨性等有程度不同的依赖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它来研究上述特性。由于煤灰是煤中矿物质的衍生物,因此可以用它来算媒中矿物质含量。此外,由于煤中灰分测定简单,而它在煤中的分布又不易均匀,因此在煤炭采样和制样方法研究中,一般都用它来评定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在煤炭洗选工艺研究中,一般也以煤的灰分作为一项洗选效率指标。在煤的燃烧和气化中,根据煤灰含量以及它的诸如熔点、粘度、导电性和化学组成等特性来预测燃烧和气化中可能出现的腐蚀、沾污、结渣问题,并据此进行炉型选择和煤灰渣利用研究。
3、挥发分,煤的挥发分产率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变质程度的提高,煤的挥发分逐渐降低。如煤化程度低的褐煤,挥发分产率为65%~>37%;变质阶段进人烟煤时,挥发分为55%~>10%;到达无烟煤阶段,挥发分就降到10%甚至3%以下。因此,根据煤的挥发分产率可以大致判断煤的煤化程度。在我国煤炭分类方案以及苏(原)、美、英、法、波和国际煤炭分类方案中都以挥发分作为第一分类指标。根据挥发分产率和测定挥发分后的焦渣特征可以初步确定煤的加工利用途径。如高挥发分煤,干馏时化学副产品产率高,适于作低温干馏或加氢液化的原料,也可作气化原料;挥发分适中的烟煤,粘结性较好,适于炼焦。在配煤炼焦中,要用挥发分来确定配煤比,以将配煤的挥发分控制到适宜范围25%~31%。此外,根据挥发分可以估算炼焦时焦炭、煤气和焦油等产率。在动力用煤中,可根据挥发分来选择特定的燃烧设备或特定设备的煤源。在气化和液化工艺的条件选择上,挥发分也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在环境保护中,挥发分还作为一个制定烟雾法令的依据。此外、挥发分与其它媒质特性指标如发热量、碳和氢含量都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利用挥发分可以计算煤的发热量和碳、氢、氯含量及焦油产率。
4、固定碳,固定碳是煤炭分类、燃烧和焦化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煤的固定碳随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增加。在煤的燃烧中,利用固定碳来计算燃烧设备的效率;在炼焦工业中,根据它来预计焦炭的产率。
煤炭知识大全篇2
煤炭开采方法
矸石排放
煤矿生产排放量最大的固体废物,也是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中产生量和堆积量最大的固体废物,产生量一般为煤炭产量的10%左右。中国煤矸石年排放量大约在1、5亿~2、0亿吨之间。截止2002年底,全国煤矸石积存量约34亿吨,占地2、6万公顷,是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中产出量和累计积存量最大的固体废物。2004年,全国煤矸石综合利用量为1、35亿吨,利用率54%。
矿井排水
在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各种类型的水源水会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巷道和工作面,为了保证采矿安全,防止水害发生,需将矿井涌水排出。据不完全统计,在采煤过程中,2004年全国煤矿矿井水排放约30亿m³,平均每吨煤涌水量约为2m³。资源化利用率仅占22%左右。
瓦斯抽放与矿井通风
在煤炭开采前和开采中抽放瓦斯气,是保证煤矿安全的重要措施。但将抽放的瓦斯排入大气,会产生强烈的温室效应,瓦斯中所含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大20倍。另外煤矿在生产过程中,井下巷道每秒钟都需要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空气,它们主要是通过矿井通风来完成,矿井通风同样含有瓦斯,并且还有大量粉尘。据近几年有关评价估算,全国煤层瓦斯资源量为3×106。2002年中国重点煤矿煤层瓦斯产生量为9773、37,其中利用瓦斯量为517、49,利用率5%左右。
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
传统煤炭开采忽略其它共生、伴生矿物的开采、加工、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中国煤系共生、伴生20多种矿产,绝大多数没有利用,另外矿物的随意存放丢弃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煤炭知识大全篇3
煤炭的用途及产地
1、贫煤
用途:煤化程度最高的烟煤,不黏结或弱黏结,燃烧时火焰短,耐烧,燃点高。主要用做电厂燃料、民用和锅炉的燃料,低灰低硫的贫煤也可用作高炉喷吹的燃料。在缺乏瘦料的地区,也可充当配煤炼焦的瘦化剂。
产地:贫煤属于高变质程度烟煤,无粘结性,可做动力用煤和化工用煤,截至2019年底贫瘦煤占中国炼焦煤生产产能中4.5%,主要分布在山西太原、长治、鹤壁等地。
2、瘦煤(SM)
用途:很好的炼焦煤,但耐磨强度较差,用于配煤炼焦较好,高硫高灰的瘦煤一般只用做电厂及锅炉燃料。而且,它也是炼焦配煤中焦、肥煤不可替代的瘦化剂。瘦煤发热量甚高,不仅是重要的炼焦配煤,而且是上乘的动力用煤。
产地:主要分布在山西长治沁源、运城河津、临汾乡宁、陕西韩城和河南许昌。
3、肥煤(FM)
用途:单独炼焦时生成熔融性好、强度高的焦炭,一般不适于单独炼焦,能与粘结力较弱的煤搭配后炼出优质煤,称肥煤,为配焦煤之母,最适合炼焦或做配煤炼焦。
产地:因该肥煤品种稀少,只占全国探明煤炭资源的5%,而山西探明肥煤的储量约占全国的50%,河北开滦、山东枣庄是生产肥煤的主要产区。
4、无烟煤(WY)
用途:挥发产率低,固定碳含量高,无黏结性,燃点高,不冒烟。主要供民用和做合成氨造气的原料,低灰低硫可磨性好的无烟煤不仅是理想的高炉喷吹和烧结铁矿石的燃料,而且还可制造各种碳素材料,(碳电极,炭块,阳极糊,活性炭等)。
产地:阳泉无烟煤因具有可磨好的特点,是理想的高炉喷吹用燃料。晋城、阳城一带的无烟煤被称为兰花炭闻名中外。山西的无烟煤资源储量大,质量好,居全国首位。晋城和阳泉分别产01号,02号,03号无烟煤。
5、贫瘦煤(PS)
用途:单独炼焦时生成的粉焦多,配煤炼焦时配入较少就能起到瘦化作用,利于提高焦炭的块度。也可用于发电、机车、民用及锅炉燃料。
产地:截至2019年底贫瘦煤占中国炼焦煤生产产能中6.6%,主要分布在山西太原、长治和河南的鹤壁、洛阳等地。
6、焦煤(JM)
用途:一种结焦性较强的炼焦煤,加热时能产生热稳定性很高的胶质体,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纹少、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都很高的焦炭是炼焦用煤中之主焦煤,利用焦煤,可得到焦炭、焦油、炉气。焦炭除供给冶炼外,还可造气和电石。焦油和焦炉气可作为燃料,还能提炼数十种化产品。
产地:山截至2019年底焦煤占中国炼焦煤生产产能中27%,在全国18个省市均有分布。其中山西吕梁、临汾、长治,贵州六盘水、内蒙古乌海、河南平顶山、安徽淮北及云南曲靖均为主要产地。
7、1/3焦煤(1/3JM)
用途:属于优质配焦煤,在炼焦煤中变质程度中等,挥发分和粘结性均属于中等偏高水平。
产地:截至2019年底1/3焦煤占中国炼焦煤生产产能中18.7%,在全国17个省市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山西临汾蒲县、黑龙江鸡西、安徽两淮地区、山东枣庄和河南平顶山地区。
8、气肥煤(QF)
用途:结焦性优于气煤而劣于肥煤,气肥煤最适合高温干馏制煤气,用于配煤炼焦可增加化学产品的回收率,最适合高温干馏制造煤气,同时也是良好的配煤炼焦的基础煤。
产地:截至2019年底气肥煤占中国炼焦煤生产产能中3.0%,绝大部分在山东济宁、泰安,另外河北、山西有少量分布。
9、气煤(QM)
用途:一种煤化程度较低的炼焦煤,结焦性较好,主要用于配焦。综合效果比不上其他炼焦煤,在配煤炼焦时多配入气煤可增加煤气和化学产品的回收率。另外气煤是最理想的水浆用煤,亦可用于气化、低温干馏、动力和民用。还可用来炼油、制造煤气、生产氮肥或作动力燃料。
产地:气煤产量大,占炼焦煤资源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山西吕梁、大同、忻州,陕西延安、山东济宁及黑龙江鹤岗等地。
10、1/2中粘煤(1/2ZN)
用途:可用于配煤炼焦,不适于单独炼焦,主要作气化、动力用煤,亦可在炼焦中适量配入,代替气、焦和瘦煤。
产地:主要分布在山西大同地区。
11、弱粘煤(RN)
用途:非炼焦用烟煤,一般适于做气化原料及动力原料,亦可在炼焦中适当配入代替气、焦和瘦煤。
产地:大同、左云的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弱粘煤是闻名中外的优质动力煤。
12、不粘煤(BN)
用途:非炼焦用烟煤,主要用做发电和气化用煤,也可用作动力用煤及民用燃料。
产地:中国东胜、神府矿区和靖远、哈密矿区产典型的不黏煤。
13、长焰煤(CY)
用途:煤化程度最低的烟煤,从无粘结性到弱黏结性的都有,部分带粘结性的也用于炼焦,大部分主要用于锅炉燃料。亦可加氢液化制石油、低温干馏和民用。
产地:主要是陕西榆林地区及内蒙鄂尔多斯等地。
14、褐煤(HM)
用途:褐煤主要用于发电厂的燃料,也可作化工原料、催化剂载体、吸附剂、净化污水和回收金属等。通常有两种:(1)土状褐煤(browncoal),质地疏松而较软;(2)暗色褐煤(lignite),质地致密而较硬。可直接用作家庭燃料、工业热源燃料及发电的燃料,也可用作气化、低温干馏等的原料。焦化后的褐煤可制作为煤砖用于炊事和加热;它也作为活性炭的来源,用于水的处理、复原黄金和提取碘。
产地:中国内蒙霍林河及云南小龙潭矿区是典型褐煤产地。
煤炭知识大全篇4
煤层特征
(1)空间几何特征(平面展布、厚度、分叉)
煤炭呈层状分布,保留的现有面积一般由几十至几万平方千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煤田为俄罗斯的通古斯煤田,面积约104.5万平方千米,地质储量约20890亿吨。
煤层厚度有薄有厚,厚者达数十米,一般小范围内厚度相差不大。中国标准规定最低可采厚度0.6米,煤层厚度分为薄煤层(0.6~1.3m)、中厚煤层(1.3~3.5m)、厚煤层(3.5m以上)。
(2)煤层构造(褶皱、断层、火成岩侵入)
煤层原始状态为水平状,由于地质作用往往形成褶皱(背斜、向斜),使煤层倾角加大。地质作用使煤层断裂,形成断层。火成岩侵入使煤层变薄、消失或变质程度加深。
(3)开采技术条件(瓦斯、地温、煤层自燃、水文)
由于高压、高温使部分煤炭形成瓦斯,有时瓦斯压力很大,开采时突然释放,造成突出事故。
煤层埋藏越深地温越高,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温度超过30度时必须采取降温措施。埋深800m以下煤层一般均有地温热害。
变质程度低或含硫高的煤层易自燃。
有的煤层离地下含水层近,易导致生产中突水,威胁安全生产。
煤炭知识大全篇5
我国煤炭资源概况
中国煤炭资源相当丰富,据地质工作者对煤炭资源进行远景调查结果,在距地表以下2000m深以内的地壳表层范围内,预测煤炭资源远景总量达50592亿吨。到1996年底止,保有储量总量10025亿吨。与世界探明可采储量相比,中国煤炭储量位于原独联体、美国之后,居世界第3位。煤炭资源分布相当广泛,除上海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外,其他各省(区、市)均有分布,以新疆、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区)资源力量最丰富,贵州、云南、宁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次之,台湾也有煤炭资源产出。从探明储量看,则以山西、内蒙古、陕西为最,新疆、贵州次之。
以上就是煤炭知识大全的全部内容了。总之,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在工业和能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继续探索并开发更加环保、高效的煤炭利用技术,以减少煤炭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煤炭问题,避免出现过分的偏见和误解。
煤炭知识大全篇6
整体而言煤炭的用途十分广泛,可以根据其使用目的总结为两大主要用途:1、动力煤2、炼焦煤
一、我刚动力煤的主要用途有:
1、发电用途:我国约1/3以上的煤用来发电,目前平均发电耗煤为标准煤370g/(KW。
H)左右。电厂利用煤的热值,把热能转变为电能。
2、蒸汽机车用煤:占动力用煤2%左右,蒸汽机在锅炉平均耗煤指标为100kg/(万吨.km)左右
3、建材用煤:约占动力用煤的10%以上,以水泥用煤量最大,其次为玻璃、砖、瓦等。
4、一般工业煤炭用煤:除热电厂及大型供热锅炉外,一般企业及取暖用的工业锅炉型号繁多,数量大且分散,用煤量约占动力煤的30%。
5、生活用煤:生活用煤的数量也较大,约占燃料用煤的20%。
6、冶金用动力煤:冶金用动力煤主要为烧结和高炉喷吹用无烟煤,其用量不到动力用煤量的1%。
二、炼焦煤
我国虽然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炼焦煤资源还相对较少,炼焦煤储量仅占我国煤炭总储量27.65%
炼焦煤类包括气煤(占13.75%),肥煤(占3.53%),主焦煤(占5.81%),瘦煤(占4.01%),其它为未分牌号的煤(占0.55%),弱碱煤(占1.74%),不粘煤(占13.8%),长焰煤(占12.52),褐煤(占12.76%),天然焦(占0.19%),未分牌号的煤(占13.80%)和牌号不清的煤(占1.06%)。
炼焦煤的主要用途是炼焦炭,焦炭由焦煤或混合煤高温冶炼而成,一般1.3吨左右的焦煤才能炼一顿焦煤。焦炭多用于炼钢,是目前炼钢等行业的主要生产原料,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食量”。
煤炭知识大全篇7
煤炭应用历史
虽然煤炭的重要位置已被石油所替代,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石油的日渐枯竭,导致它必然走向衰败,而煤炭因储量巨大,加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煤炭汽化等新技术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煤炭必将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无法替代的能源之一。
根据成煤的原始物质和条件不同,自然界的煤可分为三大类,即腐植煤、残植煤和腐泥煤。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辽宁省新乐古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煤制工艺品,河南巩义市也发现有西汉时用煤饼炼铁的遗址。《山海经》中称煤为石涅,魏、晋时称煤为石墨或石炭。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次使用煤这一名称。希腊和古罗马也是用煤较早的国家,希腊学者泰奥弗拉斯托斯在公元前约300年著有《石史》,其中记载有煤的性质和产地;古罗马大约在2000年前已开始用煤加热。
煤炭知识大全篇8
煤炭造成的环境问题
1、排烟脱硫
大气中的SO2污染主要由包括煤炭在内的燃料燃烧所致。燃烧前脱硫可由煤炭洗选及转化中完成。燃烧中脱硫可以用加入脱硫剂办法除掉部分硫分,常用的脱硫剂为白云石和石灰石。
更常用的脱硫技术为排烟脱硫,即将排放的含硫烟气或废气通入吸收剂和吸附剂去掉硫氧化物,又可分为干法、半干法及湿法三种。干法采用固态吸附剂、吸收剂,其装备庞大,费用较高。半干法包括将半固态脱硫剂吹入烟道,也可将排烟气和空气同时吹入半固态脱硫剂,以除去烟气中的SO2、湿法用液态吸收剂,包括碱性吸收剂法和碱土金属类吸收剂法等,前者使用铵、钠、钾溶液,后者使用有钙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溶液。
2、烟尘污染及防治
煤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烟气、尘粒可形成环境污染。其污染物可分为两类,即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烟尘属于前者。
煤炭在燃烧过程中经过三个阶段,首先是干燥挥发阶段,其次为燃烧阶段,最后为燃尽阶段,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空气量,过大或过小的空气量都会使燃烧不完全,而使炭粒排入空中形成黑烟。煤中不可燃成分如灰分,燃烧中部分留于灰渣,部分随烟气排入大气形成烟尘,不同灰分的煤其烟尘量也有很大差别。按烟尘粒径不同可分为降尘和飘尘,后者可以长期不降落且可输送距离更远。
烟尘可致人体呼吸道疾病,或作为其他污染物及细菌载体。还可影响植物生长及降低大气的能见度。防治方法是改进燃烧设备和燃烧方式,减少烟尘排放量,还要安装除尘装备,降低烟尘排放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