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八角楼心得体会(精选3篇)

daniel 0 2024-03-11

参观八角楼心得体会篇1

到井冈山,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游览了雄伟险峻的黄洋界,我们最想一睹为快的就是那久负盛名的八角楼。

上世纪有一首响彻大江南北的革命歌曲,歌名便是《八角楼的灯光》。歌曲中描绘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和毛主席的光辉形象让人难以忘怀,八角楼也成为国人心中向往的革命圣地。

4月15日,井冈山的雨停了,太阳冒出了头。在井冈山茅坪镇“茅坪革命旧址群”前坪,一群群身着红军装的游客在导游带领下,正依次进入八角楼景区。

走进八角楼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处青砖黛瓦的徽式建筑与黄色土坯房组成的院落,左侧有一棵大树和一条溪流,山泉潺潺,不舍昼夜。

一眼望去,我们并没看到有八角形的楼。一旁的井冈山会师纪念馆解说员曾金花说,“那栋土砖结构的二层小楼便是。”顺着解说员指引的方向,我们看到了一栋普通民居,其大门门楣上挂着“茅坪毛主席旧居”匾额,这便是八角楼。

曾金花介绍,八角楼只是普通民居院落角落的一部分,因其二层屋内顶棚有八角形的天花藻井,故当地群众俗称其为八角楼。她说,八角楼当时是本地中医谢池香的私宅,始建于清朝末年,采用中国典型的“前堂后室”布局。

走进毛主席旧居,沿着窄而陡的木楼梯,登上小阁楼,便是毛主席使用过的木床、桌椅、砚台、油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书桌上那盏看似普通却影响着中国历史的油灯。

“这些毛泽东当年住室里的桌、床、凳都是原物。”说起那盏油灯,曾金花还说了一个故事。

自1927年10月7日毛泽东引兵井冈山后,在八角楼上办公和居住的时间最长。其间,为厉行节约,毛泽东向全军宣布了一个关于使用油灯的规定:团、营、连部晚上办公时用一盏灯,可点三根灯芯,办完公要熄掉,连部留一盏灯作带班、查哨用,只准点一根灯芯。

按规定,毛泽东是党和军队的领导人,可以使用三根灯芯,但自从宣布规定那天起,每当夜幕降临,八角楼上便经常只亮着一盏燃着一根灯芯的青油灯,毛泽东就在这盏如豆的油灯下工作至深夜,并思考中国革命的前途,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

一根灯芯的油灯虽是星星之火,却与天上的北斗星一样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八角楼的油灯下,毛主席写下的两篇著作科学地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照亮了中国革命万里前程。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西视察,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参观八角楼革命旧址群,深切缅怀井冈山斗争的光辉历史。

八角楼的灯光照四方,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如今,以八角楼为中心,茅坪镇打造了一个“半小时旅游经济带”。通过公路建设和景点开发,将革命遗址和毗邻村落串珠成链,向着“最美红色小镇”的目标迈进,茅坪群众在党的关怀与指引下,仰首阔步走在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上。八角楼这座昔日中国革命的灯塔,仍在绽放出希望的光芒。

以上是参观八角楼心得体会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参观八角楼心得体会篇2

7月22日清晨,厦门大学“扶贫兴业·井冈圆梦”实践队全体队员穿上整齐的红军服,戴上八角帽,英姿勃发地踏上在井冈山第二天的行程,体验红军的一天。

在基地陈慧亮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们来到茅坪八角楼的毛泽东同志旧居进行参观学习。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八角楼是毛泽东同志办公和居住的重要场所。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里,在八角楼的灯光下,毛泽东同志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光辉斗争》两篇重要著作。通过在八角楼的实地参观,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当年红军革命事业的艰难和胜利果实的来之不易,也更加坚定了自身的信仰。

结束了八角楼参访后,实践队一行来到了坝上村的村民家自做红军餐。通过亲自动手体验烧火、洗菜、煮菜、吃饭、洗碗等过程,队员们在体验不一样的乡村风情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当年行军路上民众与红军的团结。红军如鱼民如水,军民同心鱼水情,当地村民的热情招待使队员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经过简单的休整,实践队员们离开坝上村,来到了著名的挑粮小道。小学教科书上《朱德的扁担》这一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挑粮小道全长3.1公里,全程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即使在不负重的情况下要走完全程都十分困难。尽管如此,大部分的实践队员依然选择体验这段行军旅程。当队员们都筋疲力尽地到达终点时,体力上的疲劳和精神上的鼓舞使一行人真切地领悟到红军将士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以毛泽东、朱德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风亮节、身先士卒的优良作风。

随后,实践队员们又来到了黄洋界参与现场教学活动。负责带班的陈慧亮老师向大家讲述当年黄洋界保卫战的精彩故事,并带领着队员们大声诵读着毛泽东同志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大获全胜所作的词作《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高度赞扬了红军将士顽强拼搏、坚守阵地的斗争精神,颂扬了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主旋律,使实践队员们深深折服。

结束了白天的行程后,实践队员在基地综合楼共同聆听了一场由暨南大学罗昕教授所带来的《论习近平互联网建设与管理思想》专题讲座,在互联网层面对过去的管理经验与青年的努力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通过一整天充实的参观体验、理论学习、专题讲座等各项活动,实践队员们不仅加深了对井冈山地区恢宏的革命历史的进一步了解,也更坚定了自身始终跟党走的信仰。“继承先辈遗志,点亮信仰之灯”,相信广大青年学子定能继承并弘扬井冈山精神,为国家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参观八角楼心得体会篇3

在晋宁区委、区政府的办公大院内,有一幢楼高三层的独特欧式建筑,远远望去,整幢楼由青砖、青瓦、青石建成,造型十分独特美观,因为屋顶有八个角,故晋宁人称它为“八角楼”。

八角楼始建于1940年,占地面积350平方米,走进八角楼,色调古朴庄重,内为木质结构。1962年朱德委员长来到晋宁视察,曾在八角楼小憩,并在二楼会客室听取了工作报告。2002年八角楼被列为晋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八角楼成为“当代晋宁陈列馆”所在地,是晋宁区党员教育基地。

为了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晋宁法院组织全体党员前往八角楼参观学习,回顾晋宁峥嵘岁月和开创的辉煌业绩,接受党性和革命传统教育。

进入展厅,全体党员在党组成员、副院长李绍发同志的带领下重温了入党誓词。全体党员坚定地举起右手,在掷地有声的誓言中,再一次感受到作为党员的荣耀、使命和责任。

随后,大家在中共晋宁区委党史研究室贺涛同志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各展室。当代晋宁陈列馆共有六间展室,分别为“党史纵横”“亲切关怀”“风云人物”“三农工作”“工业经济”“社会民生”六个不同主题。展出了从中国共产党创立、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从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到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晋宁人民以坚定的信仰,满怀激情地创造出一个个奇迹,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用青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美好富足的生活。

回顾历史,不忘来时的路;铭记昨天,才能开创未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周年这个历史关键当口,我们认真学习党史,就是要不断增进对党的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性质宗旨,从党史学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勇于改革创新、迎难而上。通过学习党史,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滇池泱泱,月峰苍苍,巨桥古城,山高水长。在这块英雄辈出的土地上,一代代晋宁人民深耕厚植,踔厉奋发谱写崭新篇章。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忘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

  • 下一篇: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谈话记录(精选2篇)
    上一篇:工程测量的实训报告(精选11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