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分类法”例题分析(精选8篇)
“abc分类法”例题分析篇1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和投资效果,还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质量第一”始终是工程建设中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寻找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建筑工程质量把控非常有必要。本文以聚苯板外墙外保温工程为例,探讨ABC分类法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就如何减少墙面裂缝、提高聚苯板外墙外保温的施工质量展开论述。
一、ABC分类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ABC分类法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它根据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采取主要、次要和一般三种管理措施,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又称为ABC分析法。该方法的主要观点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关键因素和次要因素。通过合理分配时间和力量到A类,只花相对A类少得多的注意力到B类和C类。通过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进行科学的管理,是现代管理中有效提高效率的管理方法。
在ABC分析法的分析图中,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项因素,按影响大小从左向右排列,曲线表示各种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如图1)。
一般地,将曲线的累计频率分为三级,与之相对应的因素分为三类:
A类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发生频率为70%~80%。
B类因素是次要影响因素,发生频率为10%~20%。
C类因素是一般影响因素,发生频率为0~10%。
ABC分类方法有利于人们找出主次矛盾,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
二、ABC分类法在外墙外保温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建筑节能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外墙外保温作为一种新型建筑节能技术在我国得到迅速的发展,逐渐成为建筑保温节能的主要形式。目前外墙外保温技术与产品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建筑物外墙外保温技术是外墙施工的重点与难点。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融入ABC分类管理法的理念,就如何减少墙面裂缝、提高外墙外保温的施工质量展开分析。
(一)收集、整理数据资料
宿迁市泗洪县某保障性住宅小区建设项目1号至8号住宅楼为砖混结构,外墙采用聚苯板外墙外保温技术进行处理。针对影响外墙外保温施工质量的因素,技术人员对刚施工完毕的4栋楼的外墙外保温质量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有46个不合格点。为提高外墙外保温施工质量,和在今后的工程中尽量减少不合格点,项目部采用ABC分类法对不合格点进行分析,以便找出存在问题,采取相应对策。收集不合格原因的资料数据后,通过分析发现,影响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不合格的原因有墙面裂缝、空鼓、平整度差、墙面损坏、墙面垂直度差、阴阳角不方正等6项,按不合格点的频数由大到小顺序排列各不合格原因。外墙外保温质量缺陷的统计数据见表1。
(二)用帕累托图分析数据
首先,将横坐标按项目数分为六等份,并按项目频数由大到小从左至右排列。
从上图分析中可以确定:墙面裂缝和墙面空鼓占累计次数的76.08%,可划分为A类;墙面平整度差和墙面损坏占累计次数的15.22%,划为B类;墙面垂直度差和阴阳角不方正占累计次数的8.7%,划为C类。
由此可知墙面裂缝和墙面空鼓是造成外墙外保温工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造成施工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材料配合比不当;二是聚苯板打磨不仔细、板面不平整;三是建筑物的细节处的处理不当。
(三)改进措施
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原因确定后,项目部因及时采取如下相应措施:(1)保证使用合格的工程材料并保证各种材料的匹配及相容性。(2)聚苯板不平整的地方应仔细打磨,队进行裁割的聚苯板要对才各部位进行打磨处理,从而使聚苯板粘贴平整度控制在允许范围。(3)所有门窗洞口应全部采用聚苯板包边,聚苯板粘贴前应严格按照尺寸切割板材,边角处应满粘并水平粘贴、接缝严密。门窗四周的聚苯板采用整板切割成型,不得拼接。(4)在处理外墙的阴阳角时,应先确定基准线。阴阳角的聚苯板应采用交叉铺贴形式。(5)加强养护工作。
通过ABC分类法,分析清楚施工过程中的A类、B类、C类因素,这样就能分清主次,抓住主要因素加以控制,避免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浪费在所占比重非常微小的不重要的C类因素上。将ABC分类法体现出的“抓住重点、对少数进行重点管理”的思想应用到管理施工现场,对管理重点中的质量管理进行分析,将会促进工程质量管理更加有效化、合理化。
“abc分类法”例题分析篇2
含义
生产类型是指依据某一特定标志,对企业的生产过程所进行的分类,以确定相应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这一特定的标志一般有以下两种:
第一,将生严工艺过程的连续程度作为划分标志,可将企业的生产分为连续型生产和离散型生产两类。连续型生产又称流程式生产,其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是,原料由工厂的一端投入,顺序而下,经过连续的工艺作业和固定的程序而成为产品,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很少间断,且不能加入其他成品。例如纺织、造纸、冶金、制糖等等。离散型生产又称为加工——装配式生产,其生产工艺特点是,先制造出产品的一部分(零部件),然后再组装成成品,生产过程在空间上可以分离,在时间上可以中断。例如机械、电子、服装、制鞋等的生产。
第二,将生产过程的专业化程度作为划分标志,可将企业的生产(主要是对离散型生产的进一步划分)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类型。
(1)大量生产
大量生产的特点是:生产的产品产量大而品种少,生产条件稳定而且经常不断地重复制造某一种或少数几种相同的产品。一般情况下,每个工作地都固定完成一道或少数几道工序。工作地有较高的专业化程度,可以配备高效率的专用设备及工艺装备,以至建立流水生产线和自动线;因此,一般来说,在市场需求充分大的条件下,大量生产的企业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例如汽车、自行车、电视机、电冰箱等的生产。
(2)成批生产
成批生产的特点是:产品数量较大量生产少,而产品的品种较多,企业在计划期内必须出产若干种产品,每种产品是成批轮流生产的,成批生产的生产条件有一定的稳定及重复性,但较大量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低,工作地需轮流生产若干道工序,因此不能全部或大量采用高效的自动化设备,只能根据加工对象的特点,部分地采用专用设备及工艺装备。生产效率和经济性都比大量生产低,管理工作也相对复杂。例如机床、电机、各种专用机械产品的制造。
(3)单件生产单件生产的特点是:生产的产品品种繁多,而每种产品仅生产一个或几个,产品生产的稳定性和专业化程度很低,且重复性小,大多数设备或工作地需要担负很多道工序。所以。通常采用通用设备和工艺装备。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亦较高,以适应多品种生产的要求。一般地讲,单件生产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性都较低,管理工作没有规律性,对计划的要求有较大的灵活性。属于这类企业的有发电设备(汽轮机、水轮机)、锅炉,以及轧钢、采矿设备、船舶的生产。
划分方法
对于生产类型的划分(这里主要指对离散型生产过程的划分,至于对连续型生产的划分由于在产品决定的同时其工艺要求就已确定)。
一般采取按工作地专业化程度来划分工作地生产类型,以此确定企业的生产类型,对工作地生产类型的划分有两的方法:
(1)工序数目法,即根据工作地所承担的工序数目来确定工作地的生产类型。
(2)工序大量系数法,即根据工序大量系数值来确定工作地的生产类型。所谓工序大量系数是指完成某种零件加工所需的工序时间与该零件的平均出产节拍之比。
适用对象
企业生产类型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每一个企业都可能同时存在三种不同生产类型。企业的生产类型取决于产品数量和生产过程的稳定性、重复性。无疑,企业生产类型应由主导的生产过程类型来确定。划分生产类型的目的就是要寻求同类生产的共同规律,科学地进行组织、计划,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果。以往的观点认为,大量生产类型除了市场应变能力以外,其他技术经济指标均优于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项新的生产技术,如数控机床、成组技术、柔性制造系统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品种与产量的矛盾,使成批生产及单件小批生产的优势日益突出。
生产能力含义
企业的生产能力是企业生产计划的基础。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在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可能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最大数量。在实际工作中,常把生产能力定义为:—定时期内直接参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固定资产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生产一定种类的产品或加工处理一定原材数量的能力。生产能力一般分为三种:(1)设计能力。设计能力是企业基本建设时设计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这种能力是假定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劳动者和劳动对象,都能按规定的质量和数量得到充分保证的前提下,通过配备必要的固定资产来实现的。因此,企业的设计能力只是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在其他要素得到充分满足的条件下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这是一种潜在的能力。
(2)核定能力。这是在企业内部条件如产品结构、资源状况、外协关系等发生了某些重大变化后,原来的设计能力已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时重新调查核定的能力。这是在新的假设条件下可能实现的能力。
(3)计划能力。这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充分考虑了已有的生产条件和能够实现的各种措施后必须达到的生产能力。这种能力才是作为生产计划基础的现实的生产能力。
计算方法
企业生产能力的核定,应在技术组织条件比较合理,定额水平比较先进的条件下进行。但由于企业及其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技术条件差异很大,通常核定生产能力以设备生产能力、作业场地生产能力和劳动能力来分别核定。
(1)机器设备生产能力的计算。首先将机器设备按其生产技术特征分类,然后按不同的设备组分别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M=F*S/t或M=FSP
式中:M为某设备组生产能力(台或件),F为计划期单台设备的有效时间(小时),S为设备组内的设备数量(台),t为制造单位产品所需设备的台时数(小时),严为单台设备每小时加工某种产品的产量定额(台或件)。
(2)作业场地生产能力的计算。当作业组的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作业面积时,其生产能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M=FA/at式中:M为某作业组的生产能力(台或件),F为作业面积的有效利用时间总数(小时),A为作业面积数量(平方米),a为制造单位产品所需的生产面积(平方米/台或件)*t为制造单位产品所需的时间(小时)。
(3)劳动能力的计算。当作业组的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劳动力时,其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M=FD/t式中;M为作业组的生产能力(台或件),F为计划期每个工人的有效工作时间(小时),D为作业组的工人数,t为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适用对象
生产能力是说明企业的生产系统能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两最大限度,是一项反映企业整体经营能力的综合指标。一方面露是企业确定经营目标、编制经营计划的主要依据,是企业在营消活动中与客户签订供货合同的重要参数;另一方面,通过对生产能力的计算可以综合分析、平衡企业内部资源的组织利用状况,实现合理、高效的最佳组合。
“abc分类法”例题分析篇3
将繁多的快速消费商品按照ABC分类法划分为三类。其中A类商品,种类较少,但流通速度最快,往往是某一品牌商品下的某一两种单品。例如可口可乐产品系列中的小瓶装可乐和雪碧,统一产品中的绿茶和康师傅产品中的冰红茶等。这些单品在超市中消费最快因而补货的频次和数量都较大。B类商品,种类较多,流通速度较快,往往是超市收入主要来源的那部分商品。C类商品,种类繁多,但流通速度相对较慢,对超市收益贡献率较小,缺货风险也较小。
对A类商品,由于种类较少,但流通速度最快,往往是供应商赚取收益的主要产品,因此对此类商品主要采用供应商配送模式。由于其品种很少,流通很快,经销商自营配送会分散其主业,而第三方物流配送也会由于难以达到满车装运而增加物流本钱。相反此类商品的快速流通性足以引起供应商自身的重视,所以对A类商品采取供应商配送模式是最好的选择。这种配送模式由供应商设在城市周边的配送中心直接供货到各连锁店,以达到快速补货的目的。由于其由供应商直接供应配送的模式,可将其称为“直通”。
对B类商品种类较多,流通速度也较快,是连锁超市主要收入来源。此类商品配送系统控制与办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连锁超市补货的难题,所以对此类商品的配送可采用自营配送模式。这种配送模式以经销商集中采购为前提,自主控制此类核心产品的配送供应整个过程。在做法上各个分店均不保有库存,每个运输周期之间只包管货架储货容量。而由设在城市周边的配送中心实现对此类商品的配送补货。此种配送模式下可以根据各种商品的流通消耗比例,有大仓向整个连锁店按比例配货供应。由于其根据不一样商品消耗比例配比供应的模式,可将其称为“配送”。
对C类商品,种类繁多,但流通速度较慢,周期内的利润贡献率较低。由于种类繁多供应商直通模式会增加连锁超市业办理的难度,而流通较慢和周期内刘润贡献率较低的特征使得超市自营配送模式没有经济。因此对此类商品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来实现。经销商可以通过对此类商品的采购外包,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采购、仓储和运输供应的一条龙方式,提升整体供应效率,从而集中精力发展自身核心业务。
“abc分类法”例题分析篇4
ABC分类法
含义:
ABC分类法,全称应为ABC分类库存控制法,又称物资重点管理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库存物资中存在着少数物资占用大部分资金,而相反大多数物资却占用很少资金,利用库存与资金占用之间这种规律,对库存物资按其消耗数量,价值大小,进行分类排队;将数量少价值大的一类称为A类,特数量大价值小的一类称为C类,介于A与C类中间的为B类,然后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对其控制,即为ABC分类法。对A类物资,应列为物资管理的重点对象,实行定期订购的控制方式,对库存盘点、来料期限、领发科等要严格要求。对C类物资,则定为物资管理的一般对象,采用比较粗放的管理方法.即定量订购的控制方式,可以适当加大保险储备量。对B类物资,企业可根据自己物资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选择综合或连续、定期的控制方法。
划分方法
ABC类别的划分,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每个企业可以按照各自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三类划分的界限也由不同的具体情况而定。A比分类的操作方法十分简单,只需掌握全部库存的品种标识、年平均用量、单位成本,再经过算术运算即可完成。一般讲,列入A类的物项,其使用量不超过总用量的20%,而使用金额占总金额的70%以上;B类物项,其使用量不超过总用量的30%,而使用金额约占20%左右;C类物项,使用量在50%以上,但使用金额仅占10%以下。
适用对象
ABC分类管理可以用于所有类型与形态的库存管理,并且这种方法对大量聚合体的分类研究有共同的指导作用,对一般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也具有共同可遵循的规律。在企业管理中多用于库存控制、在制品控制。值得注意的是,ABC分类法一般是以库存资金价值为基础进行分类的,所以不能反映库存品种、刹润贡献、紧迫性等方面的程度和指标,而在某些情况下C类库存所造成的缺货也可能十分严重,对此管理者应在实际运用ABC分类法的过程中予以充分注意。一般可以在根据价值比例分类的基础上,考虑缺货损失、采购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加以调整。
工序能力含义
所谓工序能力,是指工序在稳定正常状况下具有的对产品质量的保证实力。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工序是产品质量形成的基本环节。为了得到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通常对影响工序质的五项因素,即操作者、机器设备、原材料、工艺方法及生产环境,设定一个相应的标准条件或称标准状态,在此状态下,工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布符合一定规则,即服从正态分布原则。一般用以分布中心的6δ范围来描述。
计算方法
工序能力一般用工序能力指数定量地描述。工序能力指数,是指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按技术标准要求所限定的标准幅度(公差),与工序能力的比值。它表明工序能力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保证程度。
适用对象研究工序能力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测试及对工序能力的分析评价,可以定量地描述企业的生产系统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从而对工序能力较低的环节进行调查研究,调整改进,提高工序质量,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同时也可以综合反映出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工作质量水平。
生产周期含义
生产周期是指制品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到最后完工为止整个生产过程所经历的全部日历时间。计算方法
在连续生产的企业中,其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根据从原材料投入开始到成品出产所经过的全部时间直接计算的。在间断生产的企业,其生产周期按零件工序、零件加工过程和产品分别进行计算。
(1)零件工序生产周期。
零件工序生产周期是一批零件在一道工序上的加工时间。(2)零件加工过程的生产周期。
零件加工过程的生产周期是指一批零件完成全部工序的加工时间。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零件在工序间的移动方式。因此,在计算时先按顺序移动方式计算一批零件的生产周期,然后用一个平行系数加以修正。
(3)产品的生产周期。
产品生产周期是零件及其毛坯的生产周期与产品装配周期之和。在批量生产中,由于各零件的批量与生产间隔期不等,各工艺阶段的生产间隔期也往往不等,因此,在计算产品生产周期时,首先确定各工艺阶段的生产周期,然后按以下公式计算;Tc=Tc1+Tc2+Tc3式中:
Tc为产品生产周期(天),Tc1为毛坏生产周期(天),Tc2为机械加工生产周期(天),Tc3为装配生产周期(天)。
适用对象
生产周期是批量生产企业生产作业计划的一项重要期量标,是安排生产计划、保证均衡生产、核算流动资金、确定交货期的主要基础参数。
“abc分类法”例题分析篇5
分类法的目的在于用语处理和利用,把英语词汇分类,那么记忆起来就方便快捷了,所以不要再捧着砖头厚的词汇书籍啃了,自己动笔分类单词,那样记得会更牢,而且更有效的。以下我来列举几个类别:
常用公共标志:当你进入一栋大厦的时候,Entrance入口,Exit出口是最常见的;银行或商业中心都有这样的标志:BusinessHours(营业时间),NoAdmittance闲人免进,还有最有用的两个标志:Men“s/Gentlemen/GentsRoom男厕所,Women“s/Ladies/Ladies”Room女厕所;有些场所外面会设置:DogsNotAllowed禁止携犬入内;在食品和一些商品上标有:MAN:25032002生产日期:2002年3月25日,EXP:25032002失效期:2002年3月25日,这些都是你要留心的。这类词汇遍地都是,记住这些,不仅仅是帮助你扩大词汇量,而且同时也帮助你了解了生活中的英语应用,下次再乘坐公共汽车或地铁的时候,你就可以看下门上,车厢内都有什么样的标志,去看电影的时候,也可以找下售票处的英文介绍,长城上的英文是什么意思,所有这些都要你留心记忆,这样才能不断扩大你的词汇量,而且是在快乐中记忆的,一定不容易忘记。
“abc分类法”例题分析篇6
本分类法的技术规则:
(一)基本级别律
本分类法为七级以上划分,基本划分为五级,作为常识处理。各中央书院、各综合分馆、专业馆、学科资料室均可运用本分类级别律划分图书。
第一级,以宇宙属性为标准分为人文类图书和自然类图书。
第二级,以图书基本学科属性为标准划分。
人文类基本学科:A哲学、B宗教、C伦理、D逻辑、E美学、F心理、G语言、H文学、I艺术、J政治、K经济、L军事、M法律、N教育、O体育、P传媒、Q资讯、R管理、S商贸、T历史、U考古、V民族、W生活、X财金、Y统计、Z社会。
自然类基本学科:a天文、b地理、c数学、d物理、e化学、f生物、g机械、h电信、i水利、j电力、k纺织、l食品、m建筑、n矿山、o冶金、p能源、q交通、r航天、s医学、t工学、u农学、v林学、w养殖、x电脑、y环保、z信息。
第三级,以图书附属学科标准划分。
第四级,以图书功能属性划分(著述、学术、教学、帮助)。
第五级,以图书品种属性划分著作(作品、理论著作、应用著述)、学术(注释、评析、争鸣、研究、考证、翻译)、教学(学校教材、社会培训教材、自修教材、参考资料、讲义、学习资料,普及读物、实习实验和考试习题集、教学大纲)、帮助(词典、百科、类书、政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文摘、表谱、图录、标准)。
第六级,根据图书国际空间划分为本国和外国图书(非学科定义空间)。
第七级,以图书时序划分(非学科时序)。
(二)交叉学科定位律
所谓学科交叉,主要是指基本学科交叉,也指附属学科交叉。知识融合,学科交叉一般有如下几种:1行业应用学科和理论基础学科交叉(能源地理学),2行业应用学科交叉(纺织机械),3理论基础学科交叉(生物物理学),4一般应用学科与理论基础学科交叉(管理心理学)。交叉学科定位应该遵循学以致用原则,就综合馆而言,从应用不从理论,从行业不从基础,从前不从后。专业馆可按需要自定义。
(三)文献传承律
本分类法主要以学科为母项,图书类型和品种为子项,用二分法(原著、派生)提纲挈领,四分法(著述、学术、教学、帮助)分门别类,以逻辑规则逐级划分,以古今时代为经,中外空间为纬,将古今中外的图书归集,以反映文献的传承关系。分合皆宜,世界通用。二分和四分法以及分类一般规则适用各级图书排序。
(四)排序先后律
排列以先古后今,先国内后国外,先一般再特殊,先理论后应用、先理学后工学、先单行再合订、先原著后派生的办法。
(五)排架同位律
同作者、同标题、同内容、同时期、同品种在同学科前提下原则上同位并列排架。分类号
图书分类号由图书学科代码和图书功能属性标识与图书品种编号组成;附加馆藏号组成馆藏图书分类号。
图书学科代码由大、小写英语字母分别代表人文类和自然类各基本学科;附属学科二级或三级均用自然序数代表,小数点区分。预留其他机动学科用9代表,序数达9或进十位用99代表。分别以人文类两级和自然类三级图书学科代码模拟示例:
A1A2A3A4A5A6A9
a1.1a1.2a1.3a1.4a1.5a1.6a1.7a1.8a1.9a1.10a1.99
图书功能属性标记:著作(作品、理论著作,应用著述)用“*”标记,学术类用“+”标记,教学类以“-”标记,帮助类以“=”标记。图书品种以序数编号。
馆藏号:/自然序号
图书分类号运用模式:A1(简易模式),A1+(一般模式),A1*2(完整模式),a1.1-1/3(馆藏分类号完整模式)。
以a1.1-1/3(馆藏分类号完整模式)为例:a1.1(a基本分类,1.1二级学科);-1(图书功能属性标识及品种编号);/3(馆藏图书种次序号,到馆图书自然编号,该图书的馆藏身份证)。馆藏分类号包含以上全部信息,即a1.1-1/3统称馆藏图书分类号,其实就是图书分类号加馆藏图书编号。著作没有标识本身就是标识。将著作分为作品、理论著作、应用著述1、2、3种,一般不易混淆,不一定用编号标识它。当然,也可以*作标识。编辑本段关于图书集成分类的几点技术说明
1.版本年代,作者标示属出版社业务范围,在出版图书里已有标明,在分类号中重复标注会给读者带来负担。崇尚简洁,是图书馆人的职业道德,必要的坚决保留,可要可不要的坚决剔除。取消推荐号、索取号,书次号用馆藏号取代,用馆藏分类号统一称谓。
2.学科内容存在交叉性,概念有其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一般只应归为一类,应以揭示本质属性的概念语词为划分根据。交叉学科一般遵从学科定位律,也受学科标准制约,属特殊。
3.图书学科分类不同于国家学科分类标准;本分类法图书学科代码是适用图书馆专用的图书学科代码。图书分类号可作为图书出版通用。
4.不设置总论复分表、通用复分表、仿分表、简表,不划分综合类图书,不用总分式的结构统揽,不用原进位转换制标示。
5.马克思主义、孙文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政治理论学科划分,大陆和台、港、澳等地区均可适用;与其相关图书类型和品种按本分类法分列入各相应学科和级位。
6.为了解决图书分类体系存在的混乱,必须调整理顺各级学科概念,学科类别,将派生学科归入传统学科,适当列举新学科。取消“文化、科学、工程与技术、综合图书”学科门类划分,重新确立图书基本学科和附属学科,将之分解列入各相应学科。
图书基本学科分为四种类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各行业工程技术学科以及商学、工学、农学、林学等)、新兴学科(电脑、马列主义、环保等)、泛论学科(社会、信息)。逻辑、伦理、美学、心理、商贸、生活、财金、工学、农学、社会、信息以图书基本学科定义。文字归语言、人口学归社会类,控制论、系统论归信息,材料归工学,畜牧、水产归养殖,航空归航天类,卫生保健归医学类,图书、情报、档案、博物归资讯类,安全归环保等等。
中图法经济类图书外延过于宽泛,在图书馆书库中几乎占人文类图书(社科图书)四分之一。因此本分类法将中图法经济类图书拆分为四类:经济、管理、商学、财金(财政金融)。
又,因为学科分类与图书学科分类是不完全相同的体系,生活也是学问,致用性是最高原则,所以增加了生活类图书基本类目,便于商业、出版图书分类通用。
对于图书基本学科和附属学科及其学科地位所做具体调整情况见图书学科分类详表。
7.关于图书学科定义。
人文类学科——是关于人类的信仰、情操、思维、行为、生活方式及其社会关系的学问。
自然类学科——是关于自然界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问。
基础学科——是人文类学科和自然类学科在特定学科领域的理论或技术研究的学科。有理论基础学科和技术基础学科之分。
应用学科——是指基础学科在某行业或领域应用的学科。
泛论学科——是指在人文或自然领域具有广泛意义的理论学科。
8.本分类法基本学科用双音节词概括,不用词缀,以便大众化习惯性记忆。
9.空间、时序在学科代码和图书排序中已有反映,按常识处理。
10.文集、文选、全集、选编、汇编、套书、丛书、皮书属于出版编辑范畴,不能视为图书品种,这是笔者在书库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
“abc分类法”例题分析篇7
近年来,以销定产成为大多数制造业企业的基本经营策略,同时产品也逐渐呈现出系列化和多样化的特征。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加强对企业内部生产和管理资源进行综合有效的组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行订单项目管理。但在进行项目效益分析时通常只考虑项目产品销售成本和与项目直接相关的费用,很多因项目而产生的间接成本容易被忽略或无法统计,导致项目成本存在失控点,项目效益评价失真。在项目成本中,存货相关成本是至关重要的部分,不仅体现在直接结转的销售成本上,还至少应当考虑资金存货占用成本和存货减值损失,所以需要应用ABC分类法将项目相关物料进行分类管理,再对各类物料采取不同的核算与管理方法。
一、ABC分类法在项目物料管理中的应用思路
目前,应用ABC分类法进行存货管理的研究大多数是以存货金额大小为分类标准。本文为了探讨项目成本管理中项目存货的影响与管理方法,根据物料与项目的关联程度进行分类,A为单项目专用物料,B为同类项目专用物料,C为通用物料。
搭建项目BOM清单时应按照ABC分类法区分物料类型,A类物料由项目组在新建物料代码时就在物料属性中标明项目号,并自始至终锁定为项目物料,多余的A类物料只有在项目组找到其他可使用并愿意接收此物料的项目组时方可变更项目号。B类物料由项目组提出需求申请,优先将现有库存中非特定用途的B类物料锁定为项目物料,现有库存不能满足的则转化为项目采购或生产申请,物料采购入库或生产订单下达时自动锁定为项目物料,项目组可在未使用前将B类物料解锁为非特定用途状态。C类物料只能是非自制类物料,由采购部门综合统计分析生产需求后制定采购计划,项目组根据实际需要提出领用申请,也可以提前锁定C类物料为项目物料,如果项目对某些C类物料需求量较大或时间紧急,预计这些C类物料的常规库存无法满足项目需要时,可以将其升级为B类物料,由项目组提出需求申请来确保物料的及时准备到位。
对于A、B类物料,项目计划工程师要平衡生产进度需求和采购周期制定需求申请计划,需求申请提早了会导致项目存货的资金占用成本提高,需求申请提晚了会导致生产缺料。对于C类物料,项目计划工程师要根据生产计划并结合物料紧缺程度进行评估,是在实际需要时直接领用或是提前锁定一部分物料。
二、运用ABC分类法的项目成本管理案例
项目成本核算要与项目存货综合考虑,项目成本包括项目实际销售成本、项目存货资金占用成本和项目存货减值损失。实际销售成本是指按照常规通用的成本核算体系结转的已销售项目产品的料、工、费成本;存货资金占用成本是指按照被锁定为项目存货的月末金额与资金月利率计算得到的利息费用;存货减值损失是指以项目多余存货为基数计提的一定比例的存货跌价准备并计入项目成本的金额。
项目M结构如下图所示,最终需要交付给客户的产品包含自制的主产品X和直接采购的配件Y1。由原料Y4通过工艺路线3(如铸造、粗加工等)生产为毛坯X2,再通过工艺路线2(如精加工、表面处理等)生产为半成品X1,再与直接采购的配件Y2和Y3一起通过工艺路线1(如组装、包装等)自制为产品X,配件Y1随产品X直接交付给客户。
产品X若为项目M专用则定义为A类物料,若有其他项目也需要则定义为B类物料。配件Y1若为项目M专用则定义为A类物料,若不是项目M专用,则要综合考虑其价值高低、通用性程度和需求量的波动性等因素来判断将其分类为B类还是C类物料。通常来说,价值较高、通用性较低、需求量波动较大的物料应当分类为B类物料,反之则适合分类为C类物料。半成品X1和毛坯X2的分类原则与产品X基本类似,配件Y2、Y3和原料Y4的分类原则与配件Y1基本类似,需要注意的是下层物料的分类不应高于上层物料的分类(A类为最高,C类为最低)。从原料Y4到半成品X1的生产过程,可以根据企业管理需要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进一步拆分为更多步骤,也就是说毛坯X2这个物料可以不需要,也可以根据毛坯加工的不同状态依次拆分为毛坯X21、X22等多个物料。此处BOM结构的搭建除了要考虑生产管理的需要以外,从上文所述的项目成本管理中物料分类的角度来说,如果毛坯X2不仅仅可以用于生产半成品X1,则可以考虑将其单独划分为一个阶段,在信息系统中建立物料码并进行下达生产任务单、完工入库和后续领料生产等一系列操作,以便在项目成本管理中对毛坯X2进行相对独立的核算。如果毛坯X2只能用于生产半成品X1,则可以将工艺路线2、3合并,直接从原料Y4到半成品X1,省去对毛坯X2的单独管理。同样地,对于半成品X1也可以参考毛坯X2的思路,从整体上对产品X的BOM结构进行扁平化处理。
项目M开始首月,项目存货总金额为1645万元,其中配件Y1超出项目总需求量5件,金额为15万元,由于其为A类物料,存货成本需由项目M全额消化;配件Y2超出项目总需求量40件,金额为80万元,由于其为B类物料,可考虑将多余部分解锁供其他项目使用;配件Y3虽未超出项目总需求,但因其为C类物料,可考虑实际领用时再计入项目成本,不提前锁定为项目存货。
项目M首月成本包括:(1)销售成本200万元。(2)存货资金占用成本以每月末存货账面原值为基数,按5%年利率逐月累加计算,首月为6.85万元。(3)产生的无收益存货以全额计提存货减值损失的方式计入项目成本15万元。合计222.05万元。项目M的销售毛利率为20%,考虑存货相关成本后,项目实际利润率为11.18%。项目成本与利润如表3所示。
本例中,项目计划工程师应当综合考虑交货需求、生产计划和采购周期等,合理规划项目物料需求,尽量不要出现无收益存货,同时最大限度地压缩各阶段锁定的项目存货。A类物料除必要的预留备件以外,要严格控制数量,而且不能只看产成品,要从整个生产链条上综合考虑,尤其不能忽略半成品的超量;同时生产节奏要与交货节奏匹配,减少非必要的提前生产。对B、C类物料应当按照安全储备量管理,减少非必要的提前储备,特别是C类物料在公司总体储备充足的情况下采取即用即领的方式最佳,如发现可解锁存货应当立即释放出来,对项目来说可以降低存货资金占用成本,对整个公司来说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存货共享,减少低效的存货储备,提升存货周转效率。
三、结语
订单项目成本管理中存货成本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能够充分重视并做好每个订单项目的存货管理,整个公司的存货周转效率将会明显提升,不良存货率将明显下降,最终体现为公司效益的增长。
“abc分类法”例题分析篇8
ABC分类法是将库存商品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划分为三个等级,特别重要的库存为A类,一般重要的库存为B类不重要的库存为C类,然后针对不同等级的商品进行管理和控制。
分类:
1、推断商品年使用量
2、确定每个商品价格
3、计算占用金额并排序
4、求累计金额及比例
5、制作ABC分析图
6、分析并确定商品类别
2、ABC法库存控制要点?
采购时间
每日耗用量
安全存量
3、ABC商品分类比例?
A类商品占存货15%金额占70%-80%
B类占存货30%资金占15%-25%
C类占数55%/金5%
以上就是“abc分类法”例题分析汇总的全部内容,相信对有需要的朋友们一定能给予一定的启发和帮助,看过这些模板后,大家想必也会对遇到的相关问题充满了有待解决的冲劲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