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毛泽东作文范文(精选2篇)
介绍毛泽东作文篇1
毛泽东,试问有谁不晓,一代伟人究竟有着这样的内心宇宙,总吸引着人民的兴趣。但对于十二岁的我来说,我讨厌他。家里的老人常说,毛主席七分好三分坏。革命时期,一切都以他为中心,他就是人们的一切,他就是正确的。而因有他才有了中国,但又因他有了文化大革命,软禁邓小平这些恶事。或许个人的偏激情绪,从小就不太喜欢他。
人会变月会圆,现在毛泽东则成为了我走向未来的方向的指引。而改变的开始要从初二时说起。那时候热播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从剧集中我认识到年少时代的毛泽东有着一种豪迈的气概,尽管出身贫穷,一介草民,却心怀国家有着大志,人说人穷志短,但在他身上看到的则是一个反例子。在那里,我看到了无限对未来中华建设的希望。也不知道是否真的,还是演毛泽东的那位演员的演技精湛,总觉得他的眼里也投放出一种光芒,微弱但足以燃烧起整个中华民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是出自毛泽东之手,这似乎早就预示着他带领下的中国。用我那穷乏的文字,迟钝的言辞也不知道如何表达心中想到毛泽东时所掀起的那番激动。兴奋的心情就像是见到自己的恋人般美好。
有时想,若自己回到毛泽东的少年时代,自己或许与他是朋友,就如当年他的朋友一样。可惜年代不同,他只能指引我成长的方向。说实在,我也觉得毛泽东少年的时代是当代青少年所需要学习的,而且是颇为重要的营养。何出此言?敢问时势造英雄,当年局势动荡,毛泽东的发起,建立了新中国,而今和平之势,有谁可以作英雄呢?中华之崛起,有赖于当代少年,若当代少年已站不稳了,那中华之大业何以建得更高。每次何同学说起,自己要改变中国时,他们总认为是娃娃话、戏言。可我却说得那般执着,核苷那中国的命运来开玩笑。他们说,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他们说得没错,一个人确实做不了什么,但连站出来的人也没有,那一定就不行,我不屑他们的话。你我同为少年,中国之少年,我们不站出来,难道等老一辈继续为我们而操劳,难道要外国人到我们的国土上领导我们吗?
若一切都这样,我到不如死去罢了。改变一切,都由自己做起的。
当年有谁想到一个黄毛小子会成为主席,以为他的宣言只是只曲子,转眼间他们都得觉悟,当年自己看走眼了。
毛泽东犯了许多错,这是毋需置疑的事实,我也不能原谅他的错,但是他毕竟功大于过啊!除此之外,我也痛恨他的三次婚姻,恨他对江青的迷恋,但一切又怎样,就算他再伟大,都还不过是个平凡人,他也有自己的空间和对爱情的追求。尽管他是我们的主席,但他却不是属于我们的,他还是要做回真正的自己。想到这些,我也不想再去研究他心里究竟怎样想的,那都不是重点。
也许毛泽东的失误决策令许多人都受到苦难,家破人亡,我有也没有为毛泽东bianhu的意思,只是想说,他的确是个传奇人物,没有他就没有新中国。
老人说,毛泽东时代安全,家门可以不上锁,不会有人做盗贼;邓小平时代,人人有饱饭吃。有的人总拿他们俩作比较,我也不知道可说什么,只可以这样概括,毛泽东是创世之雄,邓小平是治世之才。如果邓小平和毛泽东的历史位置调换了,我想新中国不会成立,新中国也不会有今天的发展。一切的历史都得顺应自然事态的发展。
尽管自己喜欢毛泽东,但绝非两个凡是的阶级思想,所谓以史为鉴,以他之错来明自身,他的对与错都要体会一番,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也真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有人像毛泽东那样为我国建设下壮志,也等待着自己超他的方向迈步。
介绍毛泽东作文篇2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研究人员在湖南省高中档案中发现了一份签名为毛泽东的中学作文篇(*)
昨天有很多故事数也数不清,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颜色记在我心中。那泼墨是李白,金樽对月咏千里江陵,山川大河映孤帆远影。那绿色是杜甫,秋风入夜听琵琶心曲,茅屋破处颂长歌之行。那黄色是庙宇,晨钟暮鼓,一炷香火万世太平。那金色是皇宫,霸王别姬,江山美人戏入锣鼓经。那红色是毛泽东,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这是我为政论体话剧《谁主沉浮》写的主题歌。该剧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第一次正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情况。对参加一大的13位代表和两位共产国际的代表做了简要的介绍,重点对毛泽东、李汉俊、王尽美、马林、张国焘等人做了稍微详细一点的介绍。此前我曾写过政论体话剧《突围》《圣地之光》《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此后还写过《寻找李大钊》,这些戏里都有毛泽东的形象。于是,有人说我喜欢毛泽东,喜欢写有关毛泽东的戏,也有人说我会写毛泽东。
其实,我也曾问过自己,为什么喜欢写毛泽东?除了对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和他们的信仰有着一种崇敬之外,似乎还有对毛泽东个人的敬仰。我爱读他的著作,他写什么像什么,写军事斗争像军事家,写哲学理论像哲学家,写农民问题像社会学者,写诗写词更像文学家。我尤为喜欢他在使用词句时的张扬,那是他当时心绪的写照。一个革命者,一个有着诗情、理想的人,如果没有那种文字的激情和才思的贲张,怎么会有生命的冲动和意志,怎么会有不屈的追求和执著,怎么会有心胸的博大和幽默?一个伟人的力量不仅体现在他在政权中的威信,还体现在他对普通人在人格上的影响,甚至是在语言风格、表述方式、语法结构等方面。毛泽东留下太多的故事,有的很普通,有的很神奇,这些故事很容易在百姓口中流传。但是如果要写话剧,光靠这些故事是不行的,首先必须是依靠史实,其次是适当的虚构,所谓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我在写作中常常感受着历史的召唤,要把当时的历史背景想清楚,因为,毛泽东的有些话如果离开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无法理解的,更不要说毛泽东的许多话是很有性格或很情绪化的。毛泽东的智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体现在他和各种人谈话时的引经据典、山南海北、跳跃思维,他时而隐晦曲折,时而直奔主题,用词看似随意,态度漫不经心,实则在暗示和隐喻中已经表述了自己的主观意图。因此,要想把握毛泽东的语言风格是需要在研究他性格的基础上深化他对语言艺术的运用。这无疑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领袖的精神和气概,学习智者的思维和才情。
记得第一次写毛泽东是一个短剧《毛泽东和水兵》,写的是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视察海军某部,登上军舰之后兴致极高,为海军题词的故事。在写毛泽东的台词时,我试着去体味他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我发现只要你找到那种感觉,毛泽东的性格特征就会非常鲜明地体现出来,并且可以成为戏剧行为及语言的特色。他的身份和地位使他可以随心所欲地主导生活中的任何情境,因此,他是主动的,有制造矛盾和解决矛盾不可动摇的地位。这就可以形成一种很有戏剧性的人物关系,越是和小人物在一起,这种地位的悬殊和思维方式及语言的区别和差异就越有意思。后来,我在写毛泽东与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粟裕、陈赓、林彪、蒋介石等人的关系时,由于把握住了人物性格和思维方式的特点,所以,他们之间的对话就可以包含大量的信息,并且妙趣横生。不仅如此,我还在后来的政论体话剧作品中尝试性地虚构了毛泽东与列宁、斯大林、蒋介石、李自成等人超时空的对话。可见,毛泽东身上那种政治家的睿智、军事家的胆略、文学家的修养、诗人的气质、农民的本色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概使他成为一个无法替代、无法复制、独特的、可以进入戏剧创作的典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