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家庭教育感悟心得(16篇)

daniel 0 2024-04-15

15.儿童家庭教育感悟心得五

都说养孩子堪比华山论剑,谁武功高,谁倔强谁赢。后来发现养孩子其实是一场修行,修行父母的情绪和智慧,同时也是一面双面镜,孩子在学习父母的同时,父母也在学习孩子的优点。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我们需要抓住时机来引导孩子,记得大宝刚上幼儿园时,因为天气太冷,孩子不想起床就问我“妈妈,我们为什么要上学,那么冷,我不想起来”。孩子问的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我随口说了一句“你去上学学到知识就能保护妈妈了”。没想到孩子马上起床,而且很喜欢上学。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不管孩子做什么都要让孩子有目标,她会为了她的目标去努力。

小宝因为有点大舌头,在语言表达这方面总是不自信,读不标准的字词干脆就不读了,之后养成了做事慢慢吞吞的性格,每次做事都不急不忙的拖拉半天,我急得冒火他也看不见,任你使用三十六计都不管用,于是我跟孩子说,以后妈妈向你学习,孩子需要我帮忙时,我学着他的性格来帮助他,孩子在旁边着急我也假装看不见,学了还没三天,发现他做事速度快了,读书声音变大了。

同时,养男孩和养女孩的方法也不一样,在男孩子面前,妈妈要学会示弱,妈妈要变得夜晚怕黑,东西提不动,下班回去很累,需要人保护……这样孩子会变得坚强勇敢。但养女孩子妈妈要变得温柔,干净整洁,自信……

之后发现,养孩子你要像唐僧一样有耐心,还要像孙悟空一样会七十二变,要能够随时都能应对孩子的各种情况。

20.儿童家庭教育感悟心得十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苒苒已经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了。作为家长我们在孩子幼儿阶段的教育宗旨就是:宝贝健康快乐成长,养成良好的成活习惯,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断开阔视野充满自信。

注意聆听——让孩子喜欢与家长分享。

有一句名言是“蹲下来看孩子”,家长要和孩子成为朋友,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去看问题。所以我们家长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不仅用眼“看”,也注重耳“听”,鼓励孩子让她把父母当成朋友,喜欢和我们分享自己发生的事情。在幼儿园和小朋友发生的有趣的故事、上学放学路上的所见所闻、她自己觉得好玩的事情、她通过努力取得的成绩等等,通过听她的描述,对的方面去肯定和鼓励她,稍微不好的去引导孩子正面的看待事物。

注重引导——当好孩子成长过程的领航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引导孩子懂得尊重别人,通过读绘本、生活中的一些事、动画片小故事讲述的道理,引导孩子自觉的、发自内心的知道尊重老师、父母、老人、小孩和她的朋友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此外,我们也注重对孩子守信,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会做到,从而让孩子从小遵守诺言,懂得什么是一诺千金。欣赏孩子也是我们教育引导的一种手段,孩子平时弹古筝、画画、背诵、玩游戏时我们会及时夸奖“你真棒”并传递一个欣赏的眼神,增加孩子的信心,激发孩子的勇气。”

儿童家庭教育感悟心得

通过这期父母课堂读到,引导孩子与同伴友好交往,让我感触很深,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指导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技能,比如;怎样与同伴友好交流;想借用别人的东西怎样征得同意,并及时归还;怎样与同伴愉快的合作等活动方式。

交往是人生道路一项必备课,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与人交往的过程,成年人总是认为幼儿的社交能力必须礼貌懂事没有冲突。其实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在孩子的经历中交给她,社交能力是在不断的体验和练习中逐渐开发的,这些都需要让幼儿积累大量的经验才能练就,面对幼儿之间的冲突不要感到烦恼,如果以自己成年人的力量替孩子们解决矛盾,虽然能取得一时的和平与宁静,却阻碍了生存技巧。成年人只需适时引导,在孩子面前;家长要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向孩子示范社交场合的礼节,比如见面打招呼,分手道再见等,平时在家,家人之间要文明用语,幼儿吸收性的心智,会将这种礼貌内化,日后自然会融入到行为当中。

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可以的,在一日活动中,游戏时,自然而然形成,我们家长要做一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让幼儿在交往中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怎样与人一起分享,懂得如何与人一起合作。

16.儿童家庭教育感悟心得六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心理上的叛逆情况都会逐渐体现出来,比如爱顶嘴,爱发小脾气,故意做些错事,或者情绪不稳定、专横跋扈、表现得比较自私、沟通起来比较困难等,这些问题让我很伤脑筋。我有个已经上幼儿园大班的儿子,他是班上的“小领导”,与老师聊天中了解到:他上课表现积极,能言善辩;每次为了得到老师的一个表扬,他会高效完成老师布置的所有任务。在家里的时候也一样,我说一句话,他有十句话等着你,并且振振有词。比如,饭吃到一半就跑去看电视,我说:“吃完饭再看电视。”他便会说:“我自己决定我要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看电视。”我因此十分生气,就把电视关掉了,于是他就叫了起来:“这是我的自由,你不能干涉。”

今年过完年后,他的脾气更是渐长,因为有了压岁钱和红包,他想买什么就自己上街去了,有时一言不合就自己跑出去了,还大声吆喝:“我有自己的思想,我已经六岁了,长大了,我的事情我自己决定!”有时他故意跟我对着干的时候,一个没控制住我就扣上“虎妈”的头衔,他也戴上了“不听话,倔强”的帽子,之后两败俱伤。每每发生这些不愉快的时候,我也在反思,我也在寻找答案,可每次都会形成恶性循环。经过了昨天线上家长会的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知识,让我明白了孩子的教育不是用“较量”来解决,更不是以“妥协”来结束。

我们要正确的看待男孩不听话的行为,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有时家长的话虽然是对的,但措辞不当也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虽然心里明白自己错了,但面子上不能接受批评,于是就用“拧”来对抗。这样做会让孩子与父母间的关系越来越远,并且让亲情淡化,还会对家长的情绪造成影响,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讲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父母要保持冷静,保持心态的平和,首先要表现出对男孩足够的尊重,之后再和孩子进行沟通,千万不要用强制的态度教育孩子,而是要和孩子尽量平等地对话,使他们放弃自己的不正确想法。

17.儿童家庭教育感悟心得七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也是比较关注和头疼的,因为他的确很活泼好动,太过头了所以也算是调皮了。之前在网上也搜集过有关教育孩子的文章和视频,上一辈的教育观念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实我也不是很认可,也怕打多了骂多了,脸皮厚了,反而没什么效果。所以有时候在他犯小错误的时候,会对他实施罚站的方式,一是为了培养他的耐心,二是不想动粗。不过这个方法有时管用,有时不管用。

为了培养他的耐心和专注力,在他还没步入学堂的时候我就买了各种图画本和益智玩具,他从开始的只能坐几分钟到可以一个人玩半个小时。还有一个坏毛病就是看手机,没办法这是先前他奶奶带他的时候养成的习惯。后来我担心他的视力,但是一下子又很难纠正,只能让他慢慢的改掉这个习惯,每次只让他看二十分钟,时间一到让他自己关手机,他刚开始很抗拒,各种哭闹,但我一再坚持,在他能乖乖听话关手机的时候,我会表扬他是个乖孩子,妈妈很喜欢。有时候在他想看手机的时候我会要求他的爸爸也放下手机陪他一起说说话,有时候讲故事给他听,家里也买了很多本故事书。我认为家长要以身作则,不想孩子看手机,那么自己也不能当孩子的面看手机。

在培养他的逻辑思维方面,我下载了一个叫瓜瓜龙的app,在上面也买了课程,孩子也很喜欢看,但是之后又因为我要上班的原因就没坚持上课了。现在内心也有一点后悔的,所以我觉得有条件的能在家带孩子的,就一心的选择带孩子,把各方面习惯,性格培养好也是父母的一个安慰。

他的动手能力,我更是常常参与,比如买一些手工粘土,陪他做手工,还有在家里我偶尔种种花草,他也会陪我一起挖培、浇水,我发现他也很喜欢做这些事情,并且我会告诉他这是你种的花草要悉心照顾,不能随便破坏或者拔起来。

以上就是我们和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虽然不止这么多,可能也有不当之处,写得也不够好,敬请老师和家长们的纠正也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宝贵意见让我们共同教育这群小神兽们。

儿童家庭教育感悟心得

家是孩子的根源,家是孩子的港湾,家是孩子的心灵成长启源,家是孩子安全的地方,家是孩子一生的起点,所以家的氛围应该是:和谐、平等、互信、理解、支持、融洽、幸福、公平、温暖的地方。

孩子就像一块璞玉,从她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应该精心的打磨。不仅是对孩子的负责,每当看到孩子点点滴滴的成长,自己也会由衷的有一种成就感。那种喜悦,是付出多少汗水都不会在意的。下面,我就说一下我在教育女儿方面的一些小窍门吧。

一、父母是榜样:父母是孩子榜样,因为父母的三观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三观建立与成型,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影响不一样的影响,三观的建立才是影响一生的幸福、思维、未来、发展,所以父母要做到榜样的力量。

二、孩子是朋友:传统上的孩子就必须听父母的,我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这类传统的思想,已远远过时及失败的教育观,孩子是朋友,每个人都是值得尊重的个体,要想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就应该鼓励及给他空间建立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承担任何事务的自我认知能力,平等的原则,做为父母更应该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与选择,哪怕是错的,也要去尊重她,因为错了,她才能领悟怎样才是对的。

三、家是种责任: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是,父女是,母女一样是,都有自己想过的生活,但是家的氛围是需要每个成员去维持,去经营,去尊重,都有责任共同去建立一个有爱、有情、有义、温暖、阳光、和谐、幸福的家。

四、保持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在孩子在校期间,家长应在不耽误老师上课的前提下,经常了解孩子在校经常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遇到有问题及时解读。

总之孩子能有今天的表现是离不开父母的教育,更离不开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培养。我会继续配合学校工作,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看到这只小小的雏鹰飞的更高更远!

儿童家庭教育感悟心得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承载着家庭的欢乐与期盼,我们亦然。回想孩子从婴儿到幼儿三年多的成长历程,作为母亲,我也是一边学习,一边探索,一边修正自己的育儿理念和方法。

一、培养自立意识。

在生活中,我们会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吃饭、穿衣服、刷牙、帮忙晾衣服、收拾玩具、擦桌子等。这些事情虽小,但是坚持下来,我们会看到孩子的各种生活能力得到不断地成长,会觉得很欣慰。

二、培养感恩之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体力行、言传身教,适时渗透感恩教育。比如在吃饭时,培养孩子的“光盘”意识,让孩子懂得粮食来之不易,懂得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外出时,引导孩子要讲卫生,不随便乱丢垃圾,保护环境。平常,我们引导孩子要尊重老师、孝敬长辈,做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

三、培养阅读习惯。

1.尽早阅读,播撒阅读的种子。

孩子会坐开始,我们便坚持每天给她看绘本、讲故事。在一岁半左右,便开始教她讲故事,唱儿歌、念古诗。孩子两岁,我们开始系列地读绘本。《开心的米莉茉莉》、《托马斯&朋友》、《青蛙和蟾蜍》等系列暖心的故事,让孩子渐渐迷上了听故事,爱上了翻阅图书。慢慢地,随着孩子渐渐懂事,我们把阅读重点放在培养习惯的图书系列,如《好习惯绘本》、《0-3岁幼儿情商、行为习惯养成亲子读本》等。

2.抓住契机,有针对性地阅读。

有一段时间,孩子对自己的身体特别感兴趣,我们跟孩子一起阅读《“可爱的身体”系列》。孩子迷上“小猪佩奇”、“卡梅拉”的玩具,我们便引导她阅读《小猪佩奇》及《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上了幼儿园之后,孩子喜欢上了“歪歪兔”。我们买来歪歪兔系列图书,让孩子走进真善美的童话王国。近阶段,孩子对数数和大自然特别感兴趣,我们跟孩子一起走进好玩的《玩转数学》、走进《幼儿科普启蒙》和《不一样的大自然绘本》,让孩子接触生活中的科普,了解我们神奇又可爱的大自然。

在阅读的路上,我们一直在行进。我们让孩子沉浸在阅读的世界,让孩子在各种故事的熏陶中,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做人的道理。

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父母”,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是幸运儿,都会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13.儿童家庭教育感悟心得三

他是一个活泼开朗,喜欢蹦蹦跳跳又爱笑的小朋友。他平时说话喜欢凶巴巴的语气,但是他内心还是很善良的。

从小就是一个很要强的性格。刚开始家人都不太懂怎么教育孩子,认为他小,总是让家里的哥哥处处让着他。后来哥哥说我为什么要一直让,我才慢慢意识到要照顾他哥哥的感受。

记得他一两岁的时候,那个季节超市刚刚有石榴卖,而且刚出来的石榴还有点小贵,所以我只买了一个石榴回家,让他们哥儿两个分了吃,结果两个都要完整的一个石榴。他们两个又哭又闹的抢了好一会儿,弟弟还抢赢了。

哥哥当然是发脾气哭哭闹闹的。然后我们劝说他哥哥算了,不跟小弟弟一般计较。可他哥哥什么都听不进去。弟弟就这样手里拿着好不容易抢到了石榴,呆呆的看着生气了的哥哥。又主动把手里的石榴双手送到哥哥的手里,然后全家都给弟弟竖大拇指。夸他很棒!

他也有他的小脾气的时候,总是动不动的喜欢生气。我总是坚持原则的跟他讲道理,不在多说其他的话。再自己做自己的事,再偷偷的看他的情绪好些了没有。他也会自己跟自己拐弯。一会就好了。

在家里他说话就像小大人一样的说话。也很要强,总是喜欢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我去帮忙,如果他不想让你帮忙的事,你帮他做了,那他是要生气的。现在我每天尽可能让他自己穿衣服,袜子,鞋子之类的事。他也做的很棒的。以前他哥哥就是什么都帮他准备好,导致他哥哥动手能力不行。所以到他我就尽可能的支持他自己锻炼自己。

目前他从来没有说不想上学和早上不起床的好习惯,一切都还好吧。希望我能带他上小学前养成一个好学习习惯,就是有喜欢发点小脾气,慢慢的让他改吧。现在一切都还好。希望会越来越好!

18.儿童家庭教育感悟心得八

“读《父母课堂》后,我陷入了沉思,感触颇多。就如封面所说: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这本杂志不但阐述了如何帮助小孩控制不良情绪,还教导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及培养良好习惯,从而挖掘孩子潜在的天赋。正如书中所讲,真诚地沟通,能让家园的关系更融洽。面对小孩的不良情绪,不要一味地斥责或者逃避,要用积极的的心态,带着真诚的眼神跟孩子沟通,引导并帮助他自己学着管理自己的不良情绪。

有句话这样说“好奇害死猫”,但对于刚接触大千世界的小孩来讲,处处都充满着好奇,对于周围的每一件事物都充满疑问。作为父母不但要陪小孩去探索那些未知,还要正确引导他对这些事物的判断。鼓励孩子多提问,引导小孩如何提问,并参与其中,共同思考,从而激发小孩爱提问,好提问的良好习惯。除了关注孩子的心灵健康外,还要注重孩子的身体状况。多留意孩子身体每个部位发出的信号,及时处理可能存在的风险,不要等事态严重了再处理,这样会发生令人难以想象的后果。及时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各类日用品、药物及有毒的事物,避免孩子误食。正确地引导孩子使用生活中的各种存在危险系数的物品。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一定要教会小孩如何辨别存在风险的事物,并让其知道可能引起哪些严重的不良后果。

用对方法,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还能促进亲子关系。一味的责骂,只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负面情绪;打击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反而容易形成胆小,内向的性格。就如我家,自从实行了奖惩游戏币开始,不仅改善了孩子早上起床的坏毛病,还增加了孩子对于要得到奖励就必须要付出劳动的认知。正所谓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了努力,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当然做错了,也要扣除相对应的积分,避免大声责骂,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每个孩子之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但这不能成为父母责怪孩子的理由,只有正确的看待这些不同,善于发现其中的亮点,并加于培养,这样才能使孩子茁壮成长。有句俗语说的好“人要面子树要皮”,不但父母需要颜面,孩子也需要尊严。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责骂孩子,多留面子给小孩。他需要的是鼓励和理解,而不是责骂。要教会小孩如何去呵护和同学之间的友谊,不要用言语去伤害别人。也要给别人留面子,言语就像石头,不小心就会砸伤别人。

这《父母课堂》真的是父母好课堂,教会我如何对待孩子的不良情绪;学会了如何带领孩子去认知未知;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等等。人总是在不断的学习中进步,生活也是一门课程,不止孩子要学习,父母也需要学习。父母在摸石过河的路上也要告知孩子要怎样避坑,父母只是引导人,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要积极的引导并鼓励孩子对生活的探索,父母和孩子一同成长。”

12.儿童家庭教育感悟心得二

通过父母课堂的阅读,与康康妈妈针对孩子沟通、孩子教育问题上进行了从未有过的深入沟通。原本以为凭着两人的知识、社会阅历及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对孩子的教育与沟通不会存在什么问题。

阅读父母课堂用孩子的语言沟通内容后,才知道根源出在我们自己身上,原来自己并没有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来引领,而是以自己相当然的方法。语言沟通存在问题,孩子怎可能被自己引领到,这也是我们时常为孩子没达到自己引领效果而发愁,通过父母课堂的学习,与康康妈妈对孩子沟通语言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多次探讨,亡羊补牢,希望能寻找到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方式方法,与孩子进行更有效的沟通。

11.儿童家庭教育感悟心得一

爱插嘴的孩子一般思维都比较活跃,反应敏捷,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但是爱插嘴也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特别是在正式场合非常不合时宜,是无教养的表现。因此,父母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一概制止,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势利导,教孩子学会恰当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孩子天生是一张白纸,如果没有大人们的教导,他们根本懂得什么是文明礼貌,哪些行为是不礼貌的,因此,当你的孩子总是插嘴打扰大人的交谈,那么作为爸爸妈妈就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并没有提前告诉孩子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由上面三种心理动因看来,孩子爱插话其实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作为父母,没有必要去批评指责自己的孩子,但是父母一定要及时纠正、正确引导孩子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

当父母已经教导过孩子随意打断别人说话是不礼貌的行为之后,可以跟孩子约定好一个“说话按钮”,孩子可以用一些动作来表达自己想要说话的渴望,当大家一起聊天时,如果有别的小朋友说到自己很感兴趣的话题,自己也想发言时,可以用这个动作向爸爸妈妈表示自己的想法,一般刚开始当孩子做了这个动作之后,爸爸妈妈较好能够给孩子足够的表达机会,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遵守你们之间的约定,同时在等待的过程中孩子也可以更好地去组织自己的语言能力。

每一个孩子天生就会有很强表达欲,他们需要跟其他人进行沟通或者倾诉,特别是正处于学说话阶段的孩子,更是想把自己的想法通通告诉别人,如果这时候,家长越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他们越想要找机会说。因此,在一般的朋友聚会中,父母应该主动给孩子一个开口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内心,这样,当孩子的表达欲得到了满足,自然不会随意插话。

儿童家庭教育感悟心得

一转眼,我们家赵xx小朋友已经五岁半了,回想这些年来的点点滴滴,让我感到满意和自豪的是,作为爸爸,在孩子的这五年多的成长中,我始终不曾缺席。不管有多忙,有多累,我都会抽出时间陪伴赵xx小朋友,做她喜欢做的事情,引导孩子去发现、去探索新的事物。

我们是一个三口之家,老人基本帮不上忙,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就是我们夫妻二人带了。在带孩子这件事情上,我们二人基本都能达成共识。比如,回家后尽可能陪孩子多玩一些,不用手机带孩子,不用动画片带孩子,尽量去陪孩子做一些有趣、益智的小游戏。

我始终坚信,父母是孩子较好的玩伴。因此,从赵xx小朋友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周围环境时,我们就会拿各种颜色的图案和水果彩图让她去观察,我们发现她对鲜艳的颜色特别敏感,看到水果图片也会做出吃的表情和动作,这个时候我会买来水果,让她摸一摸,甚至让她尝一尝它的味道。慢慢地,她就开始认识了各种颜色,知道了各种水果的名字。再后来,我又买了一些涂色的绘本,有水果图案的、有动物图案和植物图案的,也有人物图案的。第一次涂绘本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孩子居然知道把叶子涂成绿色的,把水果涂成水果正确的颜色。那个时候我就很好奇,于是就问,你怎么知道叶子应该涂成绿色的?孩子便说,你给我看的那些图案上不是有吗,再说了外面树上的叶子不就是这个颜色吗?这一次的回答让我感到非常震惊,原来在我们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可以教会孩子很多东西。

陪孩子玩是需要动心思的,比如,陪她玩的时候,教会她20以内的加减法。于是我就自创了“打加法”游戏。为了完成这个游戏,首先得教会孩子认识纸牌,然后再定规则,我打1,她必须打2,我打2,她必须打3,没有3的时候可以用1和2合起来来打,没有5的时候可以随便两张、三张或好几张一起凑出5,只要她不出错,打出的牌就可以归她,规则定好后,我们就开始玩。每次我都小牌,想办法让她赢。因为她能赢,所以她也喜欢玩,然后慢慢地再加难度,在玩的过程中,教会了她20以内的加减法。

当然,只要晚上有时间,我们就会陪着孩子读书、讲故事。她喜欢听的就是我买的一本看图说话的故事书,每次孩子都让我根据绘图把她和她的好朋友编入故事,对此她乐此不疲。不过,我每次都有要求,我自己看图编几个故事后,她必须根据绘图给我编一个故事或者讲一个故事。像这样陪孩子玩的事情,我们基本每天都在坚持。因为有了爸爸妈妈的陪伴,孩子不会很关注动画片,因为有了爸爸妈妈的陪伴,孩子也不会太关注手机。所以赵xx在家不会轻易拿我和她妈妈的手机或者整天都想看电视。

陪伴孩子是一件非常累、非常需要耐心的事情,所以我一直提醒自己,无论再累、再烦都不能随意跟孩子发脾气,要有耐心,要保护她的好奇心。所以,即使孩子一天能问我十万个为什么,我都是想办法去回答她。每次我都告诉自己,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回答她的问题,帮她解决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在她的心中,爸爸妈妈会帮她解决分析一些问题,因此,我们之间无话不谈。在幼儿园发生的任何事情,她回家后都会讲给我们听,还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要孩子愿意给我们家长说她的周围发生的事情,愿意给我们讲她的想法,那么我们就可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浮躁、叛逆的青春期,让她健康成长。

陪伴是辛苦的,但陪伴又是幸福的,也是给孩子的较多的爱。作为家长,要放下手机,多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甚至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感知这个世界,让孩子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中,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美好的童年。

儿童家庭教育感悟心得

通过这次阅读《父母课堂》让我受益匪浅,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让自己在以后教育孩子的时候起到更好的作用。书中的很多文章和事例与我们现实生活中都很相似,既有父母寄语,孩子心声,也有教子良方,还有一些优秀家长的经验之谈。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宝贝,希望孩子成绩优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许一方面是希望孩子的将来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有时候,我们忽视了孩子内心的真正想法,没有去倾听他们内心到底在想什么,他们需要的是什么,希望父母怎么做?

自从阅读《父母课堂》后,我才想起要来反思自己,平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总是一味地要求他们这样那样,如果他们不按照我的思路去做,我就会很生气,很多时候,弄得大家都不愉快,现在想想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与时俱进,此时非彼时,现在的孩子接触的环境不一样,教育的时候也要因人而异。书本上让我深刻较深的是:大自然孩子的大课堂,通过户外活动激发孩子的观察力和丰富想象力。

以后,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来教育孩子:

1、站在孩子的立场,平等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学会与孩子做朋友。

2、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比如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我们尽量引导他的思路,不要直接告知答案,给孩子营造一个丰富的学习氛围和脑袋。

3、培养孩子自觉地学习习惯,主动学习和做作业,做完自己学会检查。

4、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从小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谢所有的成长经历。

5、在生活中我们适当的鼓励与赞美孩子,激发孩子更有的动力和自信,通过赞美让孩子更清楚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完美。

感谢《父母课堂》,是它让我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再那么地偏激,学会理性去看待与处理,重新认识和遵循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意识到尊重孩子内心也是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祝愿《父母课堂》这个杂志内容越来越全面,越办越好!

14.儿童家庭教育感悟心得四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一直都在摸索中前进,一边吸取长辈们的经验,一边结合自家的小孩性格特点教育,女儿上幼儿园后,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壮成长,她的每一个进步都另我们家人深感到骄傲与自豪,首先要求孩子的同时,我们也要以身作则,主动去了解孩子,尊重她们的爱好,明白她是一个个体,有她们的自由,顺其自然,家长更要关心孩子的同时也要关注她们的心理健康,鼓励孩子多说说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尊重孩子的发言权,让她自己觉得自己很重要。

作为家长我们的理念是尊重长辈,不管吃什么都要长辈先吃,以长辈为先,在她没开学之前发生了件事,陈梓涵的做法让我挺感慨万千的,她奶奶脚上做了个小手术,从她奶奶出手术室时到进了病房,医生交代说要我们作为家属一定要唤醒病人,防止她睡着,她听见了就一直喊着她奶奶,让她奶奶看看她,说她来了,喊到她奶奶醒,一直陪着她奶奶说话,从她奶奶出院回到家,她一看到她奶奶起床都会帮奶奶穿鞋子拿棍子,掺扶着她奶奶生怕她奶奶摔着了,早上上学前都会去跟她奶奶说奶奶我去上学了,你在家要好好的,我放学了就来陪你,不管吃什么做什么也都是想着她奶奶,虽说是件小事,但是也让我挺感动的,证明我们家长的教育还是有用的,让她懂得了尊重长辈孝顺长辈,也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她之前她的调皮捣蛋每每都是让我跳脚,暴吼如雷,也让我立志做一个温柔的妈妈的同时变成喷火龙,就像她说的妈妈你以前老是打我吼我,我不喜欢,我喜欢你抱抱我、爱我。

关于孩子的教育,懂得了孩子不是像我们父辈那样打骂出来的,而是能说则好好说,毕竟就像前段时间看到的一篇文章说,孩子就是个流泪的小蜗牛,我们习惯用成人的标准去判断孩子,却忘了在她们小小的世界里,有着自己的成长规律,与其把孩子当兔子赶,不与把孩子当蜗牛养,放慢你的脚步跟着她的节奏走。接纳她的慢,你才会发现她的优点与美好。慢慢的我也开始接受了她的慢,也让我对人生多了一份理解,我终于意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想要孩子真的快乐,就要知道每个孩子本就不同。慢如蜗牛,也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也希望能跟老师一起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多多沟通孩子的不足以及我们家长对待孩子的各方面。谢谢老师!也想问下老师关于超前教育和一切都要赢在起跑线,我们家长需要提前教育孩子学习吗?会不会在别的小朋友超前教育了,而我的小孩没教育会不会让她读小学跟不上节奏了?一直对这方面挺纠结的,一面想让她快乐的成长,一面想让她随大众,又想着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什么都没有也照样过来了,但是看到自己身边的朋友的小孩什么都会,甚至两岁左右就可以认识好多字组词,以及各种,再结合自己的小孩,实在是不知道怎么了。

儿童家庭教育感悟心得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孩子直观的示范,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言于律己,以身作则。父母的语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犯错是难免的,大人有时候也会犯错,何况是小孩子,引导、改正错误的时候,放下我们作为大人的权威,跟孩子交流的时候,一定要平等和孩子对话,正确的引导,尊重他们,鼓励他们,所以我们都要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与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宝贝,我们都盼望着他们茁壮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老师外,父母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家园沟通也同样重要。平时私下可以和老师多沟通,多了解孩子在校园的情况,同时我们也多理解老师们的辛苦。

19.儿童家庭教育感悟心得九

对于孩子的教育,不仅是老师的责任,更加是父母的责任。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作为家长更加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于小孩而言,他们犹如一张白纸,而父母就是给这张白纸书写第一笔的那个人,父母的行为习惯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孩。比如,当小孩发情绪无理取闹的时候,有些父母直接以暴制暴,但是有些父母却能够冷静从容地去处理,先等孩子的情绪发泄完冷静下来,再去好好跟小孩沟通。对于我们父母而言,小孩的发脾气无理取闹,是不是跟自己平常行为相关呢?这也是需要父母去自我反省的,所以,小孩成长的道路上也是父母共同成长的道路。

另外,不要给小孩贴过多的负面标签。每个小孩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同。作为父母,对于正确的行为举止,应当给予认同,而不是一味地把我们的小孩拿去跟别人的小孩对比,各种打压孩子的自尊心以及自信心,不要轻易地去否定我们的小孩。当然,作为父母不能无原则地去认同小孩,对于做地不妥当的地方,则需要作为父母的正确引导。

作为父母的我们,也要不断地自我反省,与孩子共同进步。虽然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普通人,并不是专业的育儿专家,但是,我相信,对于我们自己的小孩,我们一定能够成为他们的“育儿专家”,起码能够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位自律、自强、自信有着优秀品质的人。

  • 下一篇:合作投资协议书集合(精选14篇)
    上一篇:小班学年工作计划(6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