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孔子学琴教案第二课时,孔子学琴视频完整版(整理4篇 )

daniel 0 2024-04-16

2023年孔子学琴教案第二课时孔子学琴答案篇1

《孔子》--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主张。

2.能给课文中的小故事试着加小标题,通过故事学习其中的品质

3.能复述课文其中的一或两个小故事。教学重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点词句的理解。

教学难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基本思想主张。教学过程:

一.回顾《弟子规》--预计2分钟

师:同学们,还记得十月经典诵读的《弟子规》总序吗?生:记得

师:那就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师:同学们真厉害,一字不落的都背出来了,为你们点赞!过渡:那你们还记得“圣人训”当中的“圣人”指的是谁吗?

生:孔子

师,对,就是名垂千古的孔子。二.复习旧知,立形象--预计5分钟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读了《孔子》,谁来说说你对孔子的了解?

(2-3人)

师:为什么说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齐读课题。这篇课文不仅写了孔子的生平概况,还介绍了孔子的推己及人、不饮盗泉水、识人不易、韦编三绝这四个小故事(可提前板书小标题:推己及人、不饮盗泉水、识人不易、韦编三绝)

三.深入了解,学主张。--预计10分钟

1、怎样从这些故事中却了解孔子呢?(相机板书: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你真会学习!下面,就请同学们采用这些方法,翻开111页,快速朗读课文3-8自然段,画出关键词句反复品读,读完的同学选择自己最感兴的小故事,与小组成员说说自己的读书体会。可以采用这样的句式进行交流:*(我最感兴趣的是——这个小故事,我找到的关键句子是——,从中我体会到了——)2.分享智慧--预计20分钟(此处学生回答不一致,需提前熟悉问题)a:推己及人:

师:在这个故事里,孔子提出了怎样的处世准则?(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世准则。”)

师: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家一齐说——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板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师:概括为一个成语呢——“推己及人”,意思就是——生:自己不愿意的就不要强加给人。

师:你认为我们在什么时候应该推己及人呢?

师小结:这就是大教育家孔子教我们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对方的感受。

过渡:感谢某某给我们分享了他们小组的智慧,接下来哪个小组继续给大家分享呢?b:不饮盗泉水

师:真是因为厌恶这个“盗”字吗?孔子真正厌恶的是什么?(偷盗行为)

师:那这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生小结:偷盗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成果。

师:掌声送给某某,表扬他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发言,并进行总结,为你竖起大拇指,(板书: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接下来谁继续和大家分享你们小组的智慧呢?c:识人不易(1)“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师: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君子?什么样的人是小人?

生:君子代表的是那些德行端正、品德高尚的人,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为获取利益,自然不择手段。希望我们都能争做君子,不当小人。师:好一句“希望我们都能争做君子,不当小人。”同学们,老师也借着某某这句话,衷心的希望我们班的孩子都能争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君子。师:某某迫不及待的把小手举了起来,那请你来给我们分享下吧!(2)“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师:孔子是从哪件事后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生复述故事)能说具体点吗?

师:都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可是孔子亲眼所见,可是他却判断错误,误会了颜回,于是他坦然地对弟子们说:——生:“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师:这是在教诲弟子如何识人,也是对自己误会颜回这件事的深刻反思。

师:通过孔子的言行,你体会到这位圣人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生:我觉得孔子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于--知错就改,善于反思(板书:知错就改,善于反思)

师:上一单元,我们也认识了一位知错就改的老师,她就是——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只有不断地自我反思,肯于反省,知错就改,才能不断地提高和进步,不断地拥有智慧。孔子正是因为这样,才被世人尊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相机将八个字分别贴在孔子像两边)d、“韦编三绝”

师:你能说说“韦编三绝”的意思吗?

生:孔子为了读《周易》多次翻断了编书用的牛皮绳子,说明他读书很勤奋师:《周易》是我国的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老师从中选了两句,大家读一读。(除去间隔之物,若能咬合嚼碎,则亨通顺利--写在小黑板1上)有什么感觉?用书上词语形容就是——文字艰涩,内容隐晦。

师:孔子是怎样读这本书的呢?——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师:那孔子究竟有多努力的读这本书呢?请大家随我伴着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点击课件,配乐--春江花月夜)春天,百花盛开,遍地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海,衬托着那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片片花海,一阵温暖的春风吹来,那浓郁的花香夹杂着青草的气息,多么令人陶醉„„但孔子无心看花,他打开《周易》。)《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指名学生读)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即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夏天到了——(指名学生说)烈日当空,酷暑难耐,刺眼的太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路边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站在那里打瞌睡,孔子却兴致勃勃地打开《周易》,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即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师:秋天,——(指名学生说)师:清晨——

师:夜深人静之时——师:公元前479年的一个冬日——天气出奇的冷,大雪下了几天几夜,师:此时,孔子已经走到了生命中的最后时刻,他毛发皆白,气息微弱,可他仍勉强地支撑着坐了起来,万般不舍地翻开《周易》,——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即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师:孔子是多么地——勤奋好学,多么地——,多么地——多么地——(相机让学生上台板书)

四、拓展总结

师:孔子不论春夏秋冬、不论严寒酷暑都坚持阅读《周易》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你们认为是什么?

生:孔子很爱学习,而且孔子把研讨《周易》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所以,他学得认真,学得轻松,毫无疲倦,这告诉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出示课件指名读——小黑板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师:这句话告诉我们?

生:兴趣的重要性或要以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样才能学得更好。

师:在《论语》一书中,关于学习方法的记载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14页,看到“学习链接”(一一指名朗读)2、“万世师表”“天纵之圣”的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和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在,让我们自豪说一声:——(小黑板--3,同时播放音乐--高山流水)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仁礼中庸闪耀着人文光辉,超越了时代;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体现着教育的平等;孔子是文化的传承着,编撰的六经使中国古典文化绵绵不绝;孔子的思想惠及世界,和谐有序的理念凸显着儒学的当代价值;

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课后,希望同学们能像品美味的浓汤一样,试着静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等四书五经。

五、板书

孔子

生平概况

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饮盗泉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识人不易知错就改善于反思

韦编三绝孜孜不倦

2023年孔子学琴教案第二课时孔子学琴答案篇2

孔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我们中华民族中,他被世世代代的读书人尊崇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弟子把他平时的言行记录下来,编纂成一部书——《论语》,他就是(孔子)

(本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1课《孔子》首先来检测一下上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认真思考完成各题:

填空

1、孔子名(),字(),()时期()人,是我国古代()的()家、()家和()的创始人。

2、孔子的学生根据笔记和记忆整理了他平日的教诲编成一部叫()书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的词语。

4.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5.想怎么干就怎么敢干。

()

6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简单了解了孔子的生平。

课文中还具体讲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呢、谁能用小标题的形式说一说

生回答: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用卡纸板书)

三、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师过度: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故事。

师:文中的哪个自然段描写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三自然段)师:指名读三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想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预设:生:这一句是孔子对自贡问话的回答,它的基本意思是要设身处地为别人找想,做事要将心比心,自己所不愿的,也不要强加于人

师评价:

1、你理解的很透彻。

2、我们再听听其他人的理解

3、你的理解能力很强。

师总结师:本段中哪个词高度概括这个道理(推己及人)联系我们以前积累的词语,想想还能用哪些词语能说明这一道理的呢?

生:将心比心

宽以待人、设身处地、宽宏大量„„师:孔子是在教导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请同学们带着理解齐读第三自然段.师:简短的小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做人应有宽阔的胸怀和足够的爱心,能以平等之心对待别人。

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8自然段,并结合自学要求1用“——”画出描写孔子语言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孔子为什么这么说?2你对孔子有了怎样的认识?在适当的地方做好旁批。(课件出示)现在开始。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3交流预计及引导思路

出示: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师:当路上断了粮,弟子饿得都爬不起了而抱怨时,孔子说„„„师:孔子口渴得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并对弟子说„(1)为什么孔子口渴得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生:盗即盗窃.由此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的水。

师评:1赞扬了孔子厌恶偷盗的精神师:君子与小人是儒家思想的两个相对的概念,孔子把一切好的东西都划给了君子,如贫困时会安守节操。把一切不好的东西划给小人如穷困时会为所欲为。现在我们也用这两个词把君子送给那些道德端正,品质高尚的人。把小人送给道德败坏品质恶劣的人。请同学们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例: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

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君子小人

(1)君子在落魄的时候会相濡以沫。(2)小人落魄的时后会你死我活。师评:这是君子和小人面对挫折时的不同表现。

(1)君子在交往的时候能彬彬有礼。(2)小人交往的时后会勾心斗角。师评:这是君子和小人在为人处事准则上的不同

(1)君子面对金钱的时候能取之有道。(2)小人面对金钱的时候会你争我夺。师评:这是君子和小人面对金钱时的不同态度。

(1)君子在富有的时候能知恩图报,(2)小人在富有了就会见利忘义。(1).君子在任务面前可以认真执行,2.小人在任务面前只会投机取巧。师评:这是君子和小人工作时的态度不同

过度: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

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所以当孔子亲眼目睹自己心中君子的楷模颜回在别人都饿得爬不起来时,却从锅里抓出一把米饭送入口中时,孔子说:

生:我刚刚梦见了父亲,我想用这干净的米饭来祭祀他。(课件出示)孔子为什么说这句话?此时他的心中作出了一个什么判断?生:孔子认为颜回偷吃了米饭,假装试探弟子颜回

师:自己的眼睛看到颜回从锅里抓出一把米饭送入口中,因此认为颜回偷吃了米饭。

师:他的判断对吗?而事实真相又是什么呢?

生:颜回并没有偷吃米饭,因为烧饭时有些烟尘掉到锅里了,颜回觉得弃之可惜,便抓出来吃掉了

师:孔子这才知道错怪了颜回,心中不由感慨万分,于是告诫弟子们:

课件出示: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师:这正是孔子对自己错怪颜回的反思——(生齐读)师:请同学们也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①.孔子知错即改,有自我反省的勇气。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只有不断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品质,逐渐走向完美。②.认识、了解一个人,如果仅从表面看到的现象和一时产生的感觉,去作出判断,常常会出现失误。只有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得出的判断才可靠、结论才正确。推而广之,认识和了解一件事、一种物,也是这样的。

师:让我们分角色来朗读5_7自然段,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师:你们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生:知错能改自我反省善于自省善于反思„„

小结语:孔子面对自己的错误敢于反思,勇于自省,所以才会不断拥有智慧。过度:当春天,百花盛开,遍地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海,一阵温暖的春风吹来,那浓郁的花粉夹杂着青草的气息,令人陶醉,但孔子却无心看花,他打开《周易》。)

课件出示:《周易》文字艰涩(sè),内容隐晦(huì),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即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烈日当空,酷暑难耐,路边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站在那里打瞌睡,孔子却兴致勃勃地打开了《周易》„„

师过渡:即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

课件出示: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师:你们体会出孔子怎样的精神了?

生:孔子是多么地勤奋好学啊!

谁能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吗?

生:笃信好学

发愤忘食

活到老,学到老

乐以忘忧

学而不厌

孔子的好学精神不仅值得学习,而且他还告诉了我们很多学习方法

(课件出示学习链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小结语: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孔子对待别人能做到推己及人;面对诱惑能做到安守节操

;面对自己的错误能做到勇于自省;面对生活、面对人生能做到积极进取、勤奋好学。正是这些思想主张和他对生活对人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最终造就成了这位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偶像,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关于孔子的故事还有很多,记得:

孔子有一个学生看见一个孩子掉到了水里就跳下救了小孩,小孩的父亲很感谢他,就送了他一头牛。当时牛很贵。人们说他贪心,孔子却称赞学生这样做对,救人得到东西理所应当的当时鲁国有一则法律,看到有在别国当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帮他赎身,回国后可到官府报账。孔子有一个学生,赎回了一个奴隶,没有到官府报账,人们都称赞他,但是孔子却指责他这样做不对。

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样看重钱财?答案就在《孔子的故事》这本书中,它以丰富的史料,动人的故事。刻画出了孔子传奇的一生,课后请同学们读一读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

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推己及人不喝盗泉里的水

安守节操与弟子谈君子于小人及识人不易

勇于自省

晚年读《周易》

勤奋好学

2023年孔子学琴教案第二课时孔子学琴答案篇3

>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孔子尊敬师长,谦虚好学,懂礼貌和老子诲人不倦优秀的品行,现在我们具体的来看一看他们好的品行在句子中是怎么体现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老师和学生的对话。(1)齐读一遍

(2)分角色朗读(老师读老子的话,学生读孔子说的话)(3)分男女生比赛读(男生孔子说的话,女生读老子说的话)

(4)分小组比赛读(一二组读孔子说的话,三四组读老子说的话)看看哪一组的小朋友们读的更好

(5)我们先来看看孔子说的话,你们从哪里看出了孔子有礼貌,谦虚好学,赶紧找找礼貌词(拜访,上前行礼,特地,拜见,您,请,多谢),那哪些词语又写出了孔子谦虚好学的呢(没有止境)(6)再看看老子,老子和孔子也是一样有礼貌的,谁能告诉老师可以从哪个词语中体现出来(迎候)

老子除了很有礼貌的好品行之外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好品行(诲人不倦教会他人从来不会感到疲倦),用哪一个词语最能体现这一点?(毫不保留)

(7)我们再来看一看两组词语

谁能解释“迎候”与“等候”的区别?(我们来看一看这两个词语,出示词语“迎候”和“等候”,谁能解释一下什么叫迎候,什么叫做等候吗?(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并迎接,迎候可以表现出老子非常谦和知理,等候则不能表现,孔子用等候,这里是晚辈向长辈致敬)

这一组词呢?谁会?区别解释“拜见”“拜访”(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

2、细谈孔子。刚刚我们细致的去了解了孔子高尚品行的具体体现,现在我一起去探究一下,早已是远近闻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呢?他在拜师的途中经历了些什么,拜师以后的他是怎样认真学习的?先来看一看第一个问题,孔子为什么拜师?a.决定拜师

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呢?能从文中找到原因吗?课件出示句子(1)“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谁知道“渊博”是什么意思?解释渊博的意思(2)此时孔子多大了?(三十岁),到了成家立业的而立之年,远近闻名的孔子还背井离乡去追求学问,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吗?(谦虚好学、永不满足„„)(3)请同学试读这一段话,读出孔子的谦虚好学(4)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这句话(5)齐读

(6)看着ppt试着背诵这一段b前往拜师

a.孔子前往洛阳拜师,一路上容易吗?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孔子拜师艰辛的句子。谁来说说你找到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1)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求学的艰难)

(2)你是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终于)等词语。

(3)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现在坐飞机都要一个多小时,距今两千多年前啊,是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的,孔子走了一个月?两个月?是几个月!孔子在拜师路上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他会么样做的呢?请同学来想一想,说一说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拜师的路途中经历了什么?

(4)出示不同天气的图片让同学们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什么叫做“日夜兼程”,并解释

(5)解释“风餐露宿”

(6)从这一句话中我们能了解到孔子拜师决心大、意志坚强,不怕吃苦„„也知道了孔子求知若渴的求知心情

(7)谁能读出孔子求学的艰辛来?(指名读)(8)指导朗读,全班齐读。c.认真学习

(1)孔子是怎样认真学习的,课文中的那句话体现出来了(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齐读

读了这句话以后,你有什么感悟吗?(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的好品行)你们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每天,随时)看着孔子那么好学,那作为学习才该起步的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怎么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话d.受到尊重

小结:从孔子决意拜师,到他见到老子后的一言一行,我们都认真地进行了朗读和感悟,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谦虚好学、永不满足、尊敬老师、讲究礼仪„„)正是因为孔子尊敬师长,讲究礼仪,谦虚好学,不怕吃苦的优秀品性,所以人们才会佩服他的学问,尊重他的品行。

3.(1)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后,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全文的大意吗?我们一起跟着ppt填词语,说大概内容。(2)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话

三、拓展延伸,倡导经典。

1、(1)孔子的一生,留下了许多反映自己思想的名言,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收录在《论语》中,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其中的几句,先自己试着读一读(2)谁来读读自己喜欢的一句?(3)齐读

(4)要求要课后背诵(课件出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明智)也”“学而不厌,诲(huì,教导)人不倦。”

2、今后希望同学们能去读读《论语》,在孔子的言论中更多的去感悟他的学问思想和高尚品行。3.其实传统并不一定古老,他有时候离我们很近,并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现在来一起欣赏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吧。

2023年孔子学琴教案第二课时孔子学琴答案篇4

《孔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城关四小田秀萍

一、直接引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

二、学习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三、先学环节(细读课文,品读感悟)自学提示一:

快速默读3——8自然段,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那几个故事?并试着给每个故事加小标题。(3分钟后比谁会概括。)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板书:推己及人安守节操识人不易学而不厌

自学指示二:

默读四个故事,画出孔子言行的句子,并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5分钟后,比谁阅读理解能力强。)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第一个故事

1、思考:孔子提出什么主张?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出示句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世原则。概括成:推己及人。)

2、3、结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分角色朗读。

第二个故事

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赞扬了他什么精神?(厌恶偷盗)第三个故事

1、思考:孔子是怎样谈论“君子”与“小人”的?出示句子:“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出示句子:“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智慧]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分角色读,带着理解。

3)第四个小故事

1、孔子是怎样读《周易》的?你体会出孔子的什么精神?出示句子:《周易》文字难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两千五百多年来,孔子的好学精神和不断追求的精神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特色。

2、齐读。

四、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结合你学习生活中,谈几点感受。总结: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让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

五、当堂训练

1.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

例: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在穷困的时候就为所欲为。

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今天的话说,意思是————。

3、说一句孔子说过的其他名言:———————。4.读“阅读连接”

六、作业:

1、找找有关孔子的书来读一读。如:《孔子的故事》等。

2、摘抄幷背孔子的名言。

板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

孔子不喝盗泉水安守节操

君子与小人识人不易

晚年读《周易》学而不厌

  • 下一篇:年中控室年终总结(精选5篇)
    上一篇:最新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网,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怎么写(整理6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