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实践报告(精选2篇)
夏令营实践报告篇1
如果不是有这样一个机会,我根本就不知道在我以为酒足饭饱的今日,在这个社会的某些个小小角落里,仍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被自己的父母接纳,又因为各种各样的机缘巧合聚集到一起,只能感受着来自国家,来自社会各界爱心公益夏令营,让我有幸在这个暑假作为志愿者认识了这样一群可爱的小朋友。
福利院安静地坐落在充满沙尘的道路的一侧,显得些许孤单偏僻。在此之前,我竟对这样一栋建筑物的存在浑然不知。大门并不宽敞,甚至于这整栋建筑的占地面积也不过那么一两百平方米。然而就是在这狭窄的空间里,几十个孩子安静地生活着。吃饭,睡觉,偶尔看看电视,再加上必不可少的医疗机构,这就是他们全部的生活。
放眼望去,这里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十岁以下的幼儿,最大的也不过十三四岁。大多孩子天生都带有身体上的缺陷,兔唇,无法行走的双脚,只有一只能灵活运动的手。等等的问题在这里并不稀罕。我不知道他们在成长到目前为止究竟遭遇了怎样的人生变故,但这样的孩子注定无法多么健康地成长。于是这也难怪当志愿者们为他们带来一些零食的时候大家都争着抢着去要,甚至暗地里耍点小手段多抢一些来。我们无法因此责怪他们,有这样的心态并不是他们的错,甚至再正常不过。
带给我最深刻印象的是这样一个小男孩。老师们在上课的时候大家都好好地坐着,只有他,不知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板着一张脸坐在角落的地板上。我们志愿者跟他讲话,他以愤怒的面目来回报我们;我们去拉他希望他坐到椅子上面,他用脚踹。在耐心地跟他周旋了一阵后,我们实在是别无他法。上课的老师看到我们,也只是简简单单地对我们说这个孩子就是这样没有办法的。我们不是他的父母,不可能将自己全部的精力倾注到他身上,尤其是在得到这样的回应的时候,我们只好作罢。人生有很多无奈,就如那一刻,明明不忍心,却不得不那样做。这个孩子今后会怎样成长,会变成怎样的一个人,我都不得而知。这个社会能给予他的最大帮助,可能也就是给他提供一个生存的场所罢了。多么现实的领悟。
在这里的这几天,印象最深的要属七月十八日晚上在市府广场进行的义卖了。小朋友和志愿者们分成了四组,高声叫卖着之前从爱心人士手里捐赠而来或从市场上进货的卖品。在我身边的两个小男孩,虽不是福利院的孩子,却真是拼了老命地叫喊。尽管大人们告诉他们不必这样大叫,他们却像是被上了发条一样不愿停止。一瓶又一瓶的水,带给了广场上的人们夏日的清凉,带来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沉甸甸的爱。当然,这样的好机会志愿者们也是不愿错过。买了一瓶一块五的水给了二十整不要找零,买了一把三十五的阳伞付了整整一百元大钞……人们在用各种各样无声的方式尽自己最微薄的力量为孩子们奉献爱心。看着志愿者们虽然忙碌却仍不忘脸上的微笑,我的心也一直温暖着,荡漾着。最终,我们募得了七千多的人民币,圆满地完成了这次规划已久的义卖。
最后一天的汇报演出,当孩子都画上了五彩的妆容,一个一个登上台去表演,我仿佛看见了许多年前的自己,傻乎乎地在台上指手画脚。唯一不同的是,下了台,我的父母会在下面迎接我,而这群孩子却只能坐在拥挤的大巴车里驶向那个小小的福利院。对于他们来说,能够睡一个安稳觉已是莫大的幸福。台上的孩子们背诵着《弟子规》、《三字经》,跳着追梦的舞蹈,他们即将绽放的青春会是什么样子?缺少了家庭关爱的他们,能够在这个社会平平安安地生活下去吗?这些遥远的问题,我无法细细思考下去。我所感受到的,不过是在这样一个明亮的礼堂里面,那么多嘉宾应邀而来,坐在台下注视着台上的小明星们。灯光打在他们身上,电视台的摄像机镜头一步步随着他们的步伐移动,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给他们这几天来的辛苦带去肯定。那一刻的我只是单纯地希望,结束完演出后,卸了妆的他们能够平安地回到福利院,吃上一顿热腾腾香喷喷的晚饭,再美美地睡个觉,犒劳一下这几天辛苦的自己。
这一次的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经历让我体会到当自己对这个社会有做出哪怕是一点点的贡献的时候,你的内心世界也会变得丰富起来。这绝不是一日日呆坐在家里百无聊赖能带来的慰藉。希望福利院的孩子们接下来一切安好,也感谢他们为我这个假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夏令营实践报告篇2
7月9日至8月4日,我们三人一起参与了分管美国留学生的工作,虽然工作时间是短暂的,但这近一个月的日子却成了我们难以抹去的记忆,在绿城育华学校,在杭城,在绍兴,在上海,在河南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留下了我们的友谊。
首先介绍一下这次夏令营的活动背景。国家汉办每年都会组织国外个孔子学院的留学生暑期来中国体验中国文化,此次浙江省教育厅街道了分别来自麻州,马里兰,亚特兰大,迈阿密,罗格斯大学孔子学院的38位留学生代表和带队老师。我们除了需要解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还要安排他们在杭州和河南期间的各项活动。
“外事无小事。”这句是陶老师和何老师再三强调的话。在这段时间里,我更是深深体会到了其中的内涵。陶老师和何老师对待工作认真,细致,任何一个小细节都不会放过。正式他们这样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感染了我们,我们也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外事工作的经验。如在留学生入住公寓之前,我们会不厌其烦地检查房间内的各项物品是否到位,各项设施是否有问题,同时提要做好应急方案,以防万一。在学校里,我们几乎成了学生公寓的楼管,他们生活上有任何困难,我们都会在第一时间为他们解决。由于存在文化上的差异,有时也由于语言上的误解,我们也出现过工作上的失误。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总会得到两位老师的耐心指导,帮助我们解决难题,从错误中学习到的经验更是弥足珍贵的。陶老师曾经对我说的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她说:“外事无小事,我做外事工作10多年了,重复做着很多工作,但是每一次工作还是要认真细致的对待,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这句话我将永远记得,不仅仅是处理夏令营的活动,我想这样的工作态度会让我终身受益。
除了在校的中文文化课学习之外,教育厅还安排了留学生外出参观杭州的名胜古迹,如浙江博物馆,茶叶博物馆,丝绸博物馆,西湖博物馆,宋城,西溪湿地,乌镇等等,还品尝了杭州的各类名菜馆。丰富的外出活动让美国留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了具有深厚内涵的杭城文化。但外出活动对我们3人而言,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为学生的安全工作始终是放在首位的。通常我们三人会采取“三方位战略”,在整个队伍的一头一尾和中间分别带领学生,就因为如此,我们往往是顾不上沿涂的风景,连照张相的时间都没有,有时参观地点没有英语导游,我们便成了“同声传译”。应该说每次外出我们都身兼数职。一天下来,能躺在床上安静地睡觉是我们最大的享受,当然学生安全顺利地回营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在杭州的日子里虽然工作辛苦,但真的学到了不少,这些都为我们带队去河南留下了宝贵的经验。7月28日后我们启程去了河南,安排学生去飞机场是个最头痛的事情,因为涉及到护照和行李,而且我们又是40人的团队,好在我们在飞往河南之前就开会做了详细的布置,几乎每个细节都考虑过,所以即使是个大团队,我们也顺利有序地完成了送机工作,陪同留学生一起去了河南与其他各省的夏令营成员集合。到了河南,我们三人与河南的志愿者一起负责浙江的留学生活动,虽然有了他们的帮助,但我们三人也丝毫不马虎。很多时候,我们协助他们一起工作,与他们分享我们在杭州的工作经验,就是在这样的通力合作下我们一起出色地完成了各类工作,比如解决学生在鹿鸣山庄入住期间的各类生活需要,安排留学生与少林寺学生交流并学习武术,以及陪同他们去龙门石窟和河南博物院参观,并帮助留学生安排节目参加结营晚会等等。
从7月9日至8月4日这段时间带给我的实在太多,我得到了很多方面的锻炼,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这段经历也许对我以后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再次感谢学院老师给予我们这次宝贵的机会,以及对于我们的信任。而我们也没有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期望出色地完成了这次暑期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