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援助月主题活动总结(精选5篇)
就业援助月主题活动总结篇1
20xx年1月,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月活动,此项活动旨在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帮助部分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创业,传递党和政府对就业困难人员、残疾失业人员的关怀,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我市在开展就业援助月期间,从“摸底调查、聚焦重点、精准帮扶、动态跟踪、加大宣传”等五个方面同步进行开展落实,确定责任单位,细化分解任务,确保了各项工作推进到位、各项政策落地生效,集中帮扶工作有进展、出实效。
据了解,就业援助月期间,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共组织走访就业困难人员598户;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18人;辖区内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并享受扶持政策的企业37家;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了4场“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210家企业参加援助月活动,拟招聘岗位6065个;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讲6次,就业技能培训210人,发放宣传材料11000余份。
为进一步提升就业援助政策的知晓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就业援助行动的良好氛围,市人社局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依托“接您回家”、“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进村入户,解决困难问题,提升援助效果。
就业援助月主题活动总结篇2
一、就业援助月活动情况
“就业援助月”活动期间,全省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27342户,登记认定的未就业困难人员32995人,其中女性就业困难人员18552人;组织专场招聘会349次,帮助21095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其中女性就业困难人员10937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政策34163人;认定零就业家庭522户,帮助501户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597人。对于在“就业援助月”活动期间仍没有就业的困难人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其进行登记造册,并作为今后就业援助工作的重点帮扶对象。
二、主要做法
(一)以就业援助工作精细化、长效化为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我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进行汇报,得到当地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协调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共同研究制定就业援助月活动方案,完善就业援助工作机制,并全面组织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机构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鄂州市成立以市委常委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召集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专班,布置安排各项工作;武汉市、荆州市等地人社部门联合市残联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主题、援助对象、工作目标和措施要求,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形成上下联动、分工明确、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宜昌市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工作部署,将就业援助月活动作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二)以援助月活动为契机,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就业氛围
我省各地为组织动员用人单位和就业困难人员积极参与“就业援助月”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就业援助专题报导,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平台优势,贴近群众,广泛宣传就业扶持政策和就业援助活动,使援助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宜昌市、鄂州市将招聘活动时间、活动主题、举办单位、用人单位提供岗位个数、主要工种、联系方式等信息在当地主要报刊和电视台公开发布;荆州市在当地电视台成立专题栏目,解读就业政策,现场答疑支招;恩施州依托建立的“三级联动”网络,通过各村劳动保障信息员,将收集到的岗位信息发放到广大农户手中;咸宁市组织各级职业介绍机构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上门服务,进行职业指导和政策宣传,并在街道和社区张贴招聘岗位和培训信息;通过上述举措,使就业援助对像及时了解和掌握就业扶持政策和用工招聘信息,帮助其选岗应聘,促进就业。
(三)以入户调查为基础,摸清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援助月活动期间,各地紧密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通过开展入户调查,摸清各类劳动者底数和就业动态,不断更新基础电子台帐数据;并在日常建立的就业信息库中重点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掌握每一个就业困难人员基本情况和就业需求。武汉、宜昌、黄石、襄阳、孝感、潜江等地对基础台帐实行分类管理,各类数据一目了然,做到就业困难人员底数清、家庭状况清、下岗失业原因清、技能特长清、培训愿望向清、择业意向清等“六清”,并随时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失业变动情况和扶持政策落实情况,及时更新数据,实行动态管理。
(四)以“四送”活动为主题,多措并举,大力帮扶就业困难人员
各地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温暖”为活动主题,通过收集一批适合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岗位信息;向街道社区下达收集公益性岗位目标任务;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深入乡镇、街道、社区,对援助对象提供职业咨询和创业指导;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对特别就业困难人员和残疾失业人员提供岗位适配服务,推荐就业等方式,人本服务,使得大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得到了有效安置,真正做到了“出现一人,认定一人,扶助一人,稳定一人”。宜昌市、十堰市通过公益性岗位,对多次帮扶后仍未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安置;荆州市针对援助对象不同需求和特点,进家入户上门送岗位、送政策;黄冈市以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为手段,稳定困难人员就业。
(五)以针对性帮扶为推手,重点扶持,努力完善就业援助保障机制
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设立专门就业服务窗口,公布咨询电话号码,指定专人,突出重点,分类帮扶,对就业援助对象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性化就业服务。一是对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技能的失地农民等就业困难人员,免费提供或推荐简单实用型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二是对有能力愿意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等援助对象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政策扶持、跟踪帮扶等“一条龙”服务,帮助实现创业;三是对年龄偏大,生活困难的长期失业人员和大龄失业人员推荐公益性岗位就业,缓解生活困难;四是针对援助对象类别,积极收集适合的岗位信息和组织各类用人单位提供岗位,举办高校毕业生、残疾人、返乡农民工和妇女等专场招聘会,帮助实现就业;五是积极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帮助援助对象实现稳定就业。
三、下一步打算
就业援助月活动不仅在我省营造了关心和支持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的良好氛围,也为帮助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稳定就业奠定了基础。我省将已此次活动为开端,按照全国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制度和建立全国就业信息监测制度的要求,切实完善人力资源动态摸查机制,健全援助长效机制;对就业援助对象实施跟踪服务,定期了解其就业状况和有关政策落实情况。对一时未实现就业的特别困难援助对象,要求各地专门建档造册,并分析原因,列为今年重点帮扶对象,为其量身定制就业援助计划,确定专门人员,落实责任,确保其尽早实现就业。在健全就业援助长效机制方面,我省将加大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和检查力度,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工作考核制度,确保各项就业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就业扶持政策的社会绩效。
就业援助月主题活动总结篇3
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根据《关于开展xx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我街道xx年1月中旬开展了以“帮扶到人、岗位到手、政策到位、服务到家”为主题的“xx年就业援助月活动”,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活动,帮助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和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结合我街道实际状况,特将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
就业困难人员是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基本权利和切身利益。“再就业援助活动”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民心工程,街道高度重视,组织保障站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关于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的通知》,在思想上形成合力,确保就业援助活动顺利开展。
二、深入基层摸底调查,强化宣传
为了确保援助月活动取得实效,各社区结合各自社区的特点,制定了各种活动方案,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就业援助活动。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对援助对象进行上门走访,宣传各项就业政策,了解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和就业意向,做好失业人员的登记,摸清辖区内尚未就业困难人员,为全面实施各项就业援助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开展“四到”活动,确保帮扶到位
(一)帮扶到人。对认定的帮扶援助对象,尤其是家庭贫困的残疾人家庭和长期失业人员进行家访,提供适合于他们的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让其了解本次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的开展时间,讲清讲明讲透政策内容,详细告知政策享受具体操作流程,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享受国家相关的扶持政策。
(二)岗位到手。按照区统一部署,组织了有针对性的各类就业困难人员专场招聘会,为他们提供即时的就业岗位、再就业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为用工单位提供用工推荐和岗位适配服务。
(三)政策到位。通过援助月活动,逐一落实每一户、每一位应该享受扶持政策的困难人员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险补贴,对已灵活就业的“4050”人员,帮助其参加社会保险,并落实社会保险补贴。
四、建立帮扶责任制度和援助长效机制
在建立帮扶责任制度方面,一是开展服务进门、一对一帮扶、送岗位上门、送政策上门等多种形式的援助行动,将每一位援助对象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基层;二是指定熟悉政策业务、责任心强、善于与人沟通的工作人员负责接受就业援助咨询工作。
本次就业援助月活动的开展,在社会上营造了关心和支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良好氛围,得到了社区群众的高度认可,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我街道将认真总结本次活动经验,不断探讨完善就业援助方式和手段,建立健全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就业援助月主题活动总结篇4
按照人社部《关于开展xx年就业援助月活动的通知》(人社部函[xx]339号)要求,天津市于xx年1月17日至2月17日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面向十类困难群体,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温暖”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月活动。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天津市委市政府对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高度重视,将此次就业援助月活动其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提出要将此次活动作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大事来抓。为保证活动积极有效的开展,天津市成立了就业援助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市人力社保部门专题会,制定了《天津市xx年就业援助月活动方案》,下发了《关于开展xx年就业服务月活动的通知》(津人社办发[xx]4号),明确了就业援助工作的主题、对象、内容、方法和具体措施。层层细化工作责任,分解落实任务,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统一行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有力地保证了此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就业援助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天津市各区县人力社保部门将就业援助政策编印成册,免费向就业困难人员发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对就业援助月的活动内容、政策措施、帮扶形式,努力营造援助就业困难群体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就业援助月活动和促进就业优惠政策,营造出全社会都来共同关心和支持援助困难群体就业的舆论氛围。
三、多措并举,实施援助
为确保活动科学有序、不断深化,天津市将援助月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广泛宣传,摸清底数。天津市各区县人力社保部门将就业援助政策编印成册,免费向就业困难人员发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对就业援助月的活动内容、政策措施、帮扶形式,努力营造援助就业困难群体的良好社会氛围。在此基础上,全市各级人力社保部门及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开展普遍性的入户家访活动,摸清底数并实名制登记造册,确定被援助人员名单,做到家庭情况清、就业要求清、培训愿望清、身体状况清。第二阶为段精心组织,开展四送。组织街道保障协管员逐人逐户进行调查,及时发现、掌握困难家庭和帮扶对象,做到发现一户,认定一户,帮扶一人,稳定一家。坚持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设立劳动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一条龙”免费服务窗口,构建就业援助平台,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提供绿色帮扶通道。开展四送”活动,即:“送政策、送岗位、送温暖、送温暖”的“。只要不挑不拣,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在登记认定后一个月内实现比较稳定就业。第三阶段为跟踪回访,总结经验。坚持入户随访,做好跟踪调查。劳动保障协管员坚持对帮扶对象入户随访、跟踪服务,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确保就业岗位到人、补贴资金到手、就业服务到家,促进其实现稳定就业。对已经就业的,特别是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困难人员,跟踪了解其就业状况,帮助落实扶持政策。充分体现主动服务、个性服务、贴心服务、诚信服务和高效服务。援助月活动结束后,各区县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好的做法及典型事件并在全市推广。
活动月期间,共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5832户;组织专场招聘会82场次;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648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政策3236人;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1866人;发放政策宣传材料63201份。
就业援助月主题活动总结篇5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20xx年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专项行动的通知》(人社部函[20xx]325号)和《关于开展20xx年就业援助月活动的通知》(人社部函[20xx]339号)精神,江西省定于20xx年1月至4月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20xx年就业援助月暨春风行动。活动开展以来,各地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招聘活动,为广大求职人员提供有效服务,取得较好的'效果。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省共举办招聘会728场次,发布就业岗位信息88.78万个,发放宣传资料311.2万余份,148.45万人参加了现场招聘,有46.37万人达成了就业意向,受到服务对象的广泛好评。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按照部里统一部署,省人社厅及时制定活动实施方案,联合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开展20xx年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专项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20xx年就业援助月活动的通知》、《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开展20xx年春风行动的通知》,对各项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作了总体安排。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春节前,以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温暖活动,实施专项帮扶,落实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春节后,以返乡农民工和需要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为重点,搭建园区企业用工对接平台,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推介、维权支持等公共就业服务。为加强组织领导,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成立了就业援助月暨春风行动领导小组,由厅领导任组长,厅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处、农民工服务指导处、省就业局、省人才流动中心、省技工交流中心等为成员单位,明确专人负责,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确保活动期间各项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充实、安排合理、组织有序。为强化联动,省人社厅主动加强与省残联、省总工会、省妇联的沟通联系,整合各方资源,抓好信息发布、岗位对接、政策落实、维权服务等工作。
二、全省联动,形式多样
为扩大影响,确保活动取得实效,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办法,举办启动仪式,开展“六送”活动,落实就业政策,全省就业援助活动开展的声势浩大,红红火火。2月11日,与省总工会、省妇联、省残联与新余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江西省20xx年就业援助月暨春风行动启动仪式,省政府副省长熊盛文出席仪式并宣布活动正式启动。活动现场为求职者组织了260多家企业,收集了2.2万个工作岗位,开设了市内企业、工业园区企业、省外企业三大招聘区,以及就业培训对接、创业项目展示和政策咨询三大服务区。现场报名登记应聘人数3517人,达成就业意向1974人。同时还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代表发放了小额担保贷款和社保补贴。春节期间,全省各地结合春风行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专场招聘、用工对接等活动。上饶市鄱阳县通过成立一支宣传队伍、设立一个服务站点、构建一个宣传网络、寄发一张贺年卡、设立一个招工热线电话、赠送一份园区用工信息年历等工作,认真为20xx年春季企业用工服务。赣州市大余县积极做好20xx年春季招工工作,搞好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摸底和跟踪服务,掌握工业园区的用工数量、行业工种、工资待遇等需求情况。景德镇市高新区1月26日举办了“关爱民生、服务企业”专场招聘会,46家企业提供岗位5100多个,20xx多名求职者递交了求职登记表,为确保招聘会取得良好效果,有关部门先期累计发放宣传册和宣传海报13000多份,发布招聘短信息12万余条。截止目前,全省共举办各种就业援助活动728次,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46万人。
三、丰富内容,完善服务
1、进家入户,开展调查。
各地以劳动保障事务所为单位,开展了细致入微的摸底调查,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尤其是零就业家庭人员和“双困大学生”台帐,录入计算机,实行动态管理。活动期间共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户数1.44万户,登记认定的未就业困难人员2.16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政策2.64万人。赣州市人保部门和残联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通过社区协理员、残疾人助理员等排摸援助对象范围,为援助对象建立服务台帐,通过一对一结对子等形式,把政策、岗位、服务和温暖送到困难人员家门口,全市共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4420户,签订服务协议1850份,为2500人提供了就业援助。
2、真情帮扶,开展“六送”。
一是开展送政策活动。在人力资源市场、劳动保障事务所等设立专门窗口,深入社区居委会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家访,开展上门政策咨询,编印就业政策资料,免费发放到援助对象手中等办法,将有关政策送到援助对象手中。全省累计发放政策宣传资料311.2万份。
二是送创业项目。征集了适合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创业的优秀创业项目,在全省开展创业项目进校园进社区、下乡镇巡回展示活动,向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实训、创业孵化等服务,并按规定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帮助他们成功创业。
三是送岗位。通过送岗上门、重点推介等形式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积极开发各类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岗位,帮助大学生就业,重点帮促“双困”高校毕业生就业。
四是送技能。活动期间推出了电工、车工、家政服务、家电维修、市场营销等10余个工种的培训信息,积极组织辖区内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免费就业技能培训,通过订单式培训、培训机构与企业联合培训、滚动式培训等多种模式,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五是送补贴。积极落实好社保补贴、岗位补贴政策。对已实现灵活就业的援助对象,为其提供便利的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服务。赣州市落实各种政策补贴金额138.5万元。萍乡市为从事公益性岗位和灵活就业的失业人员落实社保补贴95.6万元。
六是送温暖。开展针对就业困难群众的走访慰问活动,指导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定期走访困难群众,开展送温暖活动,宣传有关政策,解答有关问题。
3、创新形式,注重实效。
各地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专项服务活动。省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推行“11860行动计划”,即召开一次座谈会、为本市场掌握的1388名就业困难人员发送一条新年祝福短信和相匹配的用工信息、召开8次就业困难人员专场招聘会、重点走访60户经援助仍未上岗的就业困难人员。省人才流动中心积极引入现代化服务方式,依托人力资源门户网站,开辟“春风行动”专栏,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便捷性特点,进行网上用工对接,与现场招聘会形成良好互补;从20xx年1月18日至3月18日,举办为期2个月的“20xx迎新春?首届返乡农民工与技术工人网络招聘大会”,共吸引40万人次的各类求职人员参与网络招聘。吉安县举办了欢乐春节家乡行专场文艺晚会,邀请农民歌手登台演出,先后在敦厚、永阳、梅塘、敖城、固江、桐坪、万福等主要集镇开展专场文艺演出和招聘会10场次,通过将就业招聘融入送文化下乡活动,积极为务工人员提供贴心周到的就业服务。崇仁县派出招工小组寻访有一技之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外出务工领头人,通过电话、信函与他们进行联系,定期传送有关回乡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吸引本县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在村小组设立招工信息栏,定期发布工业园区企业用工岗位信息,把宣传活动做到田间村头,确保企业用工需求。
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全省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组织就业援助月活动系列报道和集中宣传。在火车站、汽车站、工业园区、社区、企业、工地、农村,通过板报、标语、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围绕就业帮扶、职业培训、岗位对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小额担保贷款扶持、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方面涉及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重点宣传,并公布各项活动开展时间。1月30日,省就业援助月暨春风行动领导小组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刘滇鸣副厅长介绍了活动的背景、工作进展和下步工作安排。江西日报、江西卫视、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江西分社、中新社江西分社、人民网等19家新闻媒体出席了发布会。
此外,通过“六个一”的形式,重点抓好信息发布工作:
一是印发一批“春风卡”,重点介绍进城务工基本常识、公共职介机构联系方式、求职就业指南、维权注意事项、监督举报电话等知识。
二是印发一封致外出务工人员的公开信,省本级印制了公开信10万份,推介外出务工人员到省内园区企业就业和返乡创业。
三是印发一批就业信息专刊,省本级收集了全省工业园区609家企业12万个岗位信息,在通过网络发布的同时,编印了农民工招聘专刊15万份,集中在车站、乡镇集市等地发放。
四是向返乡人员发送了一条免费短信。
五是在人流集聚地悬挂了一批宣传横幅。
六是设立一批工作岗亭,省人保厅及各设区市人保局已在汽车站、火车站附近设立工作岗亭,每天为返乡人员提供1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
到目前为止,共编印了12期活动专报,用于进一步指导、推进各地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