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论文(6篇)

daniel 0 2024-05-04

针灸临床论文篇1

1.1中医针灸辨证针灸学诊疗已经形成了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传统针灸,另一种是现代针灸[3]。传统针灸即以经络脏腑学说为理论核心的体系,是中医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0的医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现代针灸则是指近年有关现代化研究的成果所构成的理论体系,也就是以神经学说、神经-内分泌网络学说和神经-免疫网络学说为理论核心的体系。现代针灸采用现代科学理论,运用现代医学影像学、内镜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甚至基因检查等先进技术,从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等微观层次上辨别证候,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客观依据的辨证方法。微观辨证的检测手段是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现代科学的发展势必会对微观辨证的产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准确而客观的评估,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同行所接受,其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1.2中医针灸疗效观察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可分三个层面。(1)凭借主观意识的诊断,这里面也包括患者自我的感知。传统中医由于受诊断条件的限制,在评价疾病的时候主要是限于这样一个层面。(2)体征,主要包括医生看到的临床诊相。体征的变化比主观的诊断要客观一些,重复性也更强一些。(3)现代的检验检查指标,如临床实验室免疫、生化检验指标,客观性强,重复性好。比如病毒性肝炎及由乙肝、丙肝和过度饮酒引起的肝纤维化患者,经过一定时期的中医针灸治疗后肝脏功能会明显改善,此时检验指标肝脏血清酶谱、蛋白质代谢及肝功能的改变是中医针灸发挥明显疗效的客观证据;在代谢综合征的治疗中,经过一定时间的中医针灸治疗,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明显下降,能客观的反应中医针灸临床治疗的效果。

1.3中医针灸/治未病0/治未病0是中医重要的治疗理念。治未病的关键前提在于在发病之前能够甄别出有潜在发病危险的人群。在疾病轻浅的时候能够发现其恶化的端倪;在病情尚较单纯时能够预见其发展演变的轨迹。这样才能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中医药及针灸预防性干预措施。传统中医是以症状和体征为诊断依据的,但多数疾病出现症状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而这些疾病大多在出现症状和体征之前就已发生了生理学指标的改变。检验医学可以检测到这些客观指标的变化情况,恰当确定需要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的人群或患者,为中医针灸治疗发挥作用提供更大的空间。

2检验医学在中医针灸治疗中应用的意义

传统的针灸治疗形成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与其说是自然科学,不如说是自然认识与人文认识的混合体,二者的混杂与胶着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针灸学理论体系。传统针灸临床治疗中仍然坚持以个人经验为主,依靠高年资医生和权威医生的教导以及古籍书中的记载为诊断治疗疾病的依据,简而言之仍未脱离经验医学。针灸技术的应用仍然停留在依靠传统经验和个人技巧的初级阶段。众多临床医生各成一家,各执一词,喜好打造个人特色,对个人认为的秘验严格保守或只传承于师徒之间。相互排斥不同意见,拘泥于古籍而缺少科学的临床治疗方法。长期以来造成传统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萎缩和生存空间的缩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强有力的科学实证。

而现代针灸的发展,对其治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对经络理论、针刺镇痛的机制、穴位特异性、刺法灸法的高效功能等,结合现代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生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声、光、电、磁等边缘学科中的新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临床实践证实了针灸对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等科多种病证的治疗均有较好的效果。

针灸临床论文篇2

[摘要]通过对目前针灸医学临床循证试验文献研究,在充分剖析目前针灸临床研究证据不足原因基础上,结合笔者自身的临床研究实践体会,分析针灸医学临床试验的特色,提出未来针灸医学临床研究要积极寻找新的研究方法,既要强调坚持循证医学研究,又要注意保留针灸医学自身特色,积累经验,逐渐建立和完善符合针灸医学临床特色的研究方法评估体系,提高针灸医学地位,发展针灸医学。

[主题词]随机对照试验;针灸学

在中国使用了数千年的针灸医学,目前已经被100多个国家所接受和应用,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医疗卫生的组成部分。至1986年在中国采用针灸治疗的疾病有1116种,查阅统计近5年发表于国内针灸杂志上的针灸临床研究疾病病种,针灸界宣称针灸有效病症超过300种,疗效显著者有100多种。

近年中医学界开始关注迅速崛起与流行的循证医学研究,因为通过循证医学研究的临床结果可以视为真实的证据而被全球临床医生承认而广泛运用,这对推广针灸医学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许多相关介绍论文陆续发表,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始注重循证医学教育,并进行了专项的针灸临床研究,部分针灸诊疗课题获得资金资助进行随机对照研究(RCT)并通过鉴定。但是依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循证医学”标准,针灸疗效确认为“显著”的只有不到10种病症。面对如此巨大的差异,许多针灸学者开始思考,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循证医学是促进针灸医学发展还是将束缚其发展?

笔者有幸承担了一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诊疗方案研究,通过实践循证RCT研究全过程,对此产生了一些认识与看法。

1分析目前对针灸临床研究证据的认识

针灸医学临床研究证据究竟有多可靠呢?下面是绝大部分系统评价中表明的目前针灸RCT研究中一些比较普遍的缺陷。

(1)对随机分配过程细节描述不足,分配隐藏很少被提到,且经常被错误地理解和运用;

(2)只有不到15%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了盲法,绝大多数研究未能最小程度减小操作者对结果的影响;

(3)样本量的计算很少被报道,样本量通常太小,只有很少的试验样本数大于300;

(4)研究对照组的选择不合理,有大量的试验采用的是另一种疗效未被肯定的中医或西医治疗方法作为对照组;

(5)干预措施的刺激参数通常被个人经验主观个体化,不易被扩大成一个标准的协议,重复率较低,不易临床推广;

(6)约多于一半的RCT没有报道基线的特征,或基线数据(年龄、性别等)没有被充分地罗列出来以及可能的副作用发生的不确定;

(7)只有很少的针灸疗效评价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疗效指标很少被量化报道;

(8)试验对象的脱落和患者的依从性很少被考虑和解释,针灸疗效缺乏长期的随访论证,统计分析和试验结果的解释不准确;

(9)有相当数量的试验是以短篇报道的形式发表,其中的大多数试验宣称其验证的治疗方法是有效的,从而暗示有较普遍的发表偏倚的存在。

正是由于针灸研究具有上述缺陷,所以针对针灸研究的普遍结论是:“目前只有很少的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针灸有效,由于方法学基础薄弱和可供检验的假设缺乏,所以得到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显得遥不可及。”

目前中医针灸学界领域内对此的解释是,针灸是一个与多专业应用交叉的复合型学科,现在的针灸随机对照试验忽视了针灸医学本身的一些特殊性,在不领会针灸本身特征的基础上,把一些通用的原则强加于另外一种理论体系的研究上,这种忽视其复杂性的结果使大家对针灸疗效产生错觉。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可能不是发掘针灸全部潜能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研究的结果可能并不只贬低了作为治病手段的针刺或艾灸,而是整个针灸医学。所以,国内有学者开始质疑对循证医学评价方法学全套亦步亦趋地应用于针灸医学是否合适,提出中医针灸医学的临床知识是否可以完全依照循证医学的格式去评价和审核吗?

2实践中的困惑与疑问

针对上述问题与争论,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与实施过程中进行了相应的注意。针灸医学从严格意义上讲,其研究范围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一种临床医疗行为,而并非简单的针刺体表的某一部位的一种医疗手段。一个完整的针灸医疗活动包括“理(中医的理论)、法(中医学治法)、穴(在理指导下的辨证取穴)、术(在理、穴基础上的针对性操作)”4个步骤。所以在全盘按照循证医学方法论设计临床研究及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笔者认为这可能造成了最后结论的部分研究质疑点,包括以下几点:

(1)中医认为疾病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人体正气与邪气不断交争的表现,为此提出相对应的反映疾病动态特色的临床理论――辨证论治。而目前西医的研究方法多在遵循接受单一的病理定义,将病理改变禁锢在一个相对静态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承认疾病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现在借鉴的研究方法似乎不能体现疾病动态特色,具体表现在研究中很难确定标准的治疗记录。

(2)在确定纳入研究对象并随机化分组上,牺牲了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整体观强调“天人合一”,即患者连续的病理生理和环境因素的改变引起的病理状态的改变在研究中应该被考虑。事实上,如果考虑到这些变量因素,研究就几乎不可能随机化分组,因为很少有共性的患者。纳入标准的模糊使得大多数针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从一开始就可能偏离中医的理论,以致在以后的疗效评判时很难说明问题。目前几乎所有的针灸RCT纳入标准都采取两种模式,即“西医辨病”或(和)“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前者强调所有研究对象符合某种疾病诊断标准也就是满足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矛盾,但此种矛盾认识基于西医理论,而治疗却依据中医理论观念;后者虽既强调研究对象符合某种疾病诊断标准也就是满足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矛盾(西医),同时也强调了疾病发生发展的现阶段主要矛盾(中医),但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认识的起点不一致,可能无法有交叉结合点,这种研究模式结论事实上并没有客观划定这种治疗方案自身的适用边界,它究竟能治哪些疾病。因此这种模式虽然强调了中西医学各自的特色,但事实上并不能提高针灸临床研究质量,进而提供高质量的临床证据。

(3)几乎也不可能有双盲的使用。一般来说,在一项针刺治疗过程中很难使针灸医生和患者实现双盲。事实上,针灸医生应该清楚患者真实的病情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以取得最佳疗效。如果使针灸操作者处于盲态则可能使操作者本应该知道的必要的信息来源无法得到而不能采取正确的辨证施治,这可能不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4)过度的标准化操作可能使针灸治疗作用失去更多。因为忽视了或者没有深入研究操作者的背景技术和个性特征,事实等于忽视了针灸治疗中的“治神”特点,这对治疗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使许多在针灸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医疗行为受到影响。

通过实践,以目前的循证医学方法研究针灸临床疗效,笔者也认为由于忽视了针灸医学本身的很多特性,所以可能牺牲了针灸治疗潜能从而造成目前的争论。

3体会与建议

尽管针灸临床试验有着其方法学上的先天局限,证明针灸有效病症证据不足,但令人困惑的是低质量的研究水平却很难掩饰住每天日常临床工作中所取得的针灸医疗成就。在很容易找到针灸医学研究的缺点以后,怎样理解针灸医学而不仅仅是批评和指责。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有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提高针灸临床工作者的科研知识水平得到改进,如①盲法的运用,双盲不易做到,但研究结论的第三者盲法判效及公正的第三单位的统计分析可能使结论更为公正;②研究的随机分配方法、对照组选择均可以通过与专业设计人员紧密合作得到一定改善;③在进行成功的RCT研究之前推荐先期进行观察性的研究,目的是获得可靠的关于治疗类型、病例数、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以及相关的副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而不是从理论上推论就可以进行临床研究。

同时,笔者认为针灸医学是一门以技术特点为分类原则的多学科交叉的专科医学。由于针灸理论建立受东方哲学思想的影响,所以其理论基础不能用西医学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所解释,其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与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西方医学有很大的不同。在提高针灸研究者素质、完善基本研究方法的同时,为使针灸领域进行更趋合理的科学研究,针灸界未来应在更好地理解针灸学特性基础上在以下方面努力开展研究,探讨符合针灸医学特点的研究方法。

(1)怎样做到真正地病证结合即在中NN论指导下对疾病各种矛盾认识的统一。事实上西医细致诊断也不以辨病为自限,例如休克是综合性的病症,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过敏性休克、心力衰竭性休克等,治则亦不相同。所以,积极探讨中医对疾病的基本矛盾认识,借鉴西医名词,装入中医内涵,以利于交流与推广,需要我们临床工作者对疾病进行努力探讨,以找到一个为某具体疾病的辨证方案指南。

(2)怎样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在RCT试验中去量化各种操作方法,尤其是针刺深度的选择及刺激量的确定。由于干预措施本身的特殊性,所以针灸随机对照试验比其他干预措施研究更困难,研究方法学上更具挑战性。事实上在临床针灸治疗中,“术”是在根据中医病证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确定的,一般原则“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素问・刺要论》),即是根据中医理论确定研究疾病病位是在“皮、肉、筋、脉、骨”的哪一个层次,并最终确定针刺深度及不同层次的刺激量。这种针刺深度选择,笔者认为较之目前统一规定针刺人皮多少厘米的硬性规定,更符合针灸治疗的辨证体系,更容易使中医针灸学界接受,也更体现因人制宜的中医原则。因为一个肥胖的患者与一个瘦小患者针刺同样深度最后疗效结果就可能不同。

(3)怎样评价针灸诊疗者的素质以确保所进行的是真实可靠的针灸治疗活动。针灸操作包含的不仅仅是针刺或艾灸的过程,而且还包含了患者对针灸医师的认同。笔者认为,需要尽快建立针灸住院医生与专科医生培养体系与认证体系,这将有助于推进针灸从业人员的整体内在素质,提高从业人员的针灸职业荣誉感,从而提高研究的品质。

4结束语

针灸临床论文篇3

摘要:目的:通过对所检索的针灸治疗失眠的RCT研究进行综述,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的各种方法及临床研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为提高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

失眠中医称不寐,亦称“不得眠”“卧不安”“不得卧”,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者彻夜不眠为特征的病证。患者常兼有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失眠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长期的失眠会导致越来越多的身心疾病,这将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带来的极大的影响。针灸治疗失眠的历史悠久,方法众多,而且见效快,无毒副作用,这些优点在逐渐的为失眠患者所接受。

一、分析评价

笔者检索了近5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的RCT研究,有关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对照试验的文献有178篇,其中RCT研究有91个,并对这些RCT研究进行了进一步的统计,说明随机方法的RCT研究中有25个,其中说明按随机数字表、抛硬币等方法进行分组的研究有10个,说明按照就诊顺序、就诊日期等进行分组的RCT研究有15个,未说明随机分配方法RCT研究有66个。虽然近年来RCT研究在增多,但是按照Cochrane协作网2008年最新对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推

1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07硕士研究生,四川省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610075)

2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联系电话:028-88044818

联系作者:邙玲玲,1983年生,女,在读硕士研究生.cn,联系电话:13980509838

荐的对偏倚风险的评价工具[Higgins2008],这些RCT研究的质量不高,虽然提到了随机分配方法,但是并没有提到具体的分配方法或者是随机分配方法使用错误,只有1个研究[1]提到分配隐藏,2个研究[2-3]提到盲法,但是没有对盲法进行具体说明,3个研究[2-4]提到安全性分析和记录了随访情况的有和脱落情况。并且这些RCT研究大部分没有报告纳入和排除标准,即使报告了纳入和排除标准,其研究对象的选择不具体,并且试验的样本量较小,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在临床疗效评价上一般以经验为主、套用西医评价指标、评价研究质量不高,使得其研究成果缺乏说服力。这就使得文献的可信度较低,可比性较弱,论证不够充分。

二、小结与展望

临床上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很多,包括毫针刺、艾灸、电针、头针、耳穴贴压、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拔罐、推拿手法,以及针刺结合药物、艾灸、拔罐、心理疗法、音乐疗法等综合疗法,笔者所检索到的国内的关于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其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失眠的疗效与西药治疗相比,其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并且见效快,无不良反应,患者的依从性好,并且其治疗效果为多法合用优于单法治疗。根据所查阅的临床研究,笔者统计四神聪、百会、神门、三阴交是选用频率最高的主穴,四神聪是经外奇穴,可镇静调神,安神定志;百会穴系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之会穴,具有调和诸经、安神健脑、镇惊熄风的作用,既可益气升阳,又可降上逆之火;神门是心经原穴,脉之会穴,针刺该穴宁心安神,调整心经之气的功效。三阴交是脾经穴,是三阴经的交会穴,针刺该穴具有协调肝、脾、肾气机的功效,其次是印堂、神庭、足三里等穴。

虽然近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的RCT研究在不断的增多,为针灸临床提供了比较可靠的研究依据,但是笔者检索到2007年针灸治疗失眠的系统评价[5],结论表明目前上缺少大量高质量的RCT研究来支持,所以不能说明针灸治疗失眠有效。目前RCT文献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其研究设计还不够完善、不够严密,尚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希望研究者要尽量的去解决存在问题,更多的开展更完善、更严密的RCT研究设计,尽可能真正的做到完全随机分配,这将对提高针灸临床疗效以及促进学术交流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失眠针灸治疗RCT研究综述

摘要:三、参考文献:1、宣雅波,郭静,王麟鹏,等.针刺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中国针灸,2007,27(12):886~8882、王成伟,康杰

三、参考文献:

1、宣雅波,郭静,王麟鹏,等.针刺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中国针灸,2007,27(12):886~888

2、王成伟,康杰,周建伟,等.滚针对非器质性慢性失眠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中国针灸,2006,26(7):461-4653

针灸临床论文篇4

关键词:双固一通;临床应用;针灸法

“双固一通”针灸法最早来源于王华的针灸治疗学思想,是依据中医学理论中的“治未病”的方法,并基于此法提出来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针灸属于中医里面的外治法的一种,针灸防治疾病注重治病求本,以正气为本,固护先天和后天是其基础和关键,针法与灸法有机结合,可疏通经络,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代谢。灸法又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舒缓筋脉的功效。在“双固一通”法的指导思想之上,运用针灸或是中药作用于人体强壮要穴和阿是穴或某些穴位,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在治疗许多疾病方面都具有优势,强调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标本兼治并且产生的副作用小,使得临床上能够大力推广,现将近年来”双固一通”针灸法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双固一通”针灸法的理论基础

1.1针灸与”治未病”思想《黄帝内经》中提到了“治未病”,意思是首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变化,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学“治未病”的本质特征是“固护正气,以治为防”,通过“治”来达到“防”的目的,“治”是积极的、主动的“防”,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疾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过程,但概括来说,不外乎病邪作用于人体引起损害和正气抗损害这样两个方面的矛盾斗争过程,从正邪相搏的角度来认识疾病的发生原理,只有机体正气充足能够抵抗邪气的入侵就能起到阻断疾病的发生。《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明正气对邪气有防御作用,能够起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因此,通过鼓舞正气便可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中医针灸正是运用“治未病”这种思想来防治疾病。

1.2“双固一通”的内容“双固一通”的意思分开来理解即为:“双固”和“一通”这两层意思,双固即固护人体的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一通即疏通经脉,通泻病邪。通常“双固”选穴要用强壮要穴,关元穴(或肾俞),关元为任脉之腧穴,是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主一身之元气,具有强壮、固护先天(元气)的作用。足三里(或三阴交),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下合穴,具有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固护后天(胃气)的作用,这两组穴位定为主穴固定使用方能达到固先天和可固后天的作用。“一通”则选局部阿是穴或随症选穴,达到疏通经络,通泻病邪的目的,这些穴位不用固定,可灵活选取。唐省三提出了”针必取足三里,灸必加关元”的说法,认为针灸治疗选用这两个穴位相配合能够起到更好的疗效。

2.“双固一通”针灸法的研究

糖尿病儆谀诜置谙低持械囊恢殖<的代谢障碍性疾病,中医学称为“消渴”。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糖代谢的紊乱,使血糖、尿糖升高,进而导致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梁凤霞等用“双固一通”针刺法治疗糖尿病大鼠,观测治疗前后血浆神经肽Y(NPY)的影响,结果显示“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和常规针刺治疗组均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P

孙娜等探讨“双固一通”针法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双固一通”针法能使糖尿病大鼠血糖、血清TNF-a水平降低,对于降低的胰岛素,与模型组相比较治疗组有显著升高的趋势。结论:“双固一通”针法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能使大鼠的TNF-a水平降低,可能是其改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作用,“双固一通”针灸法确实能在实验模型大鼠治疗方面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实验基础。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骨质疏松症的一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临床上除药物治疗以外,选取针灸治疗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电针连续治疗8w,后检测骨含量和骨密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所有治疗组的骨含量、骨密度及雌二醇均增高(P

唐宏图等观察“双固一通”针法对老年阳虚大鼠免疫功能调节的作用。建立老年阳虚大鼠心肌缺血模型,采用不同方法针刺后,检测白介素-2、白介素-6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双固一通”针法能使白介素-2含量增加,白介素-6含量降低,与模型组及常规针刺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针灸临床论文篇5

地处浙江东南的仙居县,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的千年古城,人才辈出。1956年,吴焕淦出生在这里。

在吴焕淦儿时的记忆里,仙居西医匮乏,反倒是中医盛行乡间。一撮草药、一根银针就能解除病人之苦,中医的神奇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耳濡目染,吴焕淦自然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乎走上中医之路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1990年从浙江中医学院硕士毕业后,吴焕淦报考了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坐落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高等院校之一,云集了国内多位中医大家。在跟随著名中医陈汉平教授从事针灸治疗免疫相关性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几年里,吴焕淦如鱼得水,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中医技能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很快便成了上海市年轻的名中医和学科带头人。

如今在上海,说起这位中医药大学的吴教授,人们对他赞不绝口。而在我国中医界,他也是首屈一指的专家之一。吴焕淦现在仍活跃在中医科研的舞台上,怀着传承中医国粹的执着信念,不遗余力地为中医针灸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出谋划策。

创新灸法攻克肠腑病症

2013年11月,吴焕淦领衔的973计划项目“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研究”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被评为优秀成果。

在此项目中,吴焕淦及其团队对灸法临床的作用机理展开研究,初步阐明了艾灸理化特征的生物效应机制、热敏规律及其科学基础,以及艾灸效应关键因素的临床科学基础等关键科学问题,有效揭示了艾灸作用的自身特点和生物学机制。专家审核认为:“该973项目成果优秀,极大地推动了灸法的临床应用与发展,促进了中医灸法学的理论创新。”

早在20世纪90年代,吴焕淦及其团队就开始了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和机理研究,并一举获得成功,显著提高了中医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荣获199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此次的成功让吴焕淦尝到了创新的乐趣,于是他又由点及面,将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拓展到了难治性肠腑病症领域。

据了解,难治性肠腑病症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等,这些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结合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吴焕淦认为本虚标实并见是这类病症的主要病机,而且尤以脾胃虚弱为主。元代医学家罗天益曾提出“灸法温养脾胃”的思想,因此,在吴焕淦看来,灸法或许会是治疗难治性肠腑病症的有效手段。

为此,他用了30多年时间紧扣临床深入研究灸法,在灸法治疗难治性肠腑病症的理论认识、诊治规律、效应机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成果,提出“艾灸温养脾胃,调和肠腑气血”的治疗学观点,并创建艾灸特色新技术,在中医灸法治疗肠腑病症的技术与疗效机制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吴焕淦的“灸法治疗肠腑病症的技术与临床研究”项目,突破了中医针灸疗效难以重复且临床难以推广的瓶颈,有效提升了中医针灸治疗肠腑病症的整体水平,使此病成为中医针灸的优势病种。同时,这一重大成果也创新了人们对艾灸温养脾胃的认识与实践,在振兴灸法临床应用,促进中医针灸学科发展方面产生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最荣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以身作则促进灸法发展

无论是“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研究”,还是“灸法治疗肠腑病症的技术与临床研究”,显而易见都是吴焕淦在大力弘扬灸法。在他看来,中医针灸中针与灸密不可分,而且灸法作为中医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自古以来就被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得到人民群众的接受和认可。

但现在临床中“重针轻灸”的现状令吴焕淦有些担忧,他说:“灸法的应用和推广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不要让这一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日趋萎缩。”

身为中医,吴焕淦自发地承担起了传承和发扬灸法的责任。他率先在国内建立了中医针灸溃疡性结肠炎特色专科,被评为上海市A级中医特色专科,全国慕名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同时,他还将多年研究所得整理成一套套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其中“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技术”2005年被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在上海、新疆、甘肃、宁夏、云南等10余个省市推广应用。艾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多个成果被纳入《刺法灸法学》、《实验针灸学》等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得到了广泛传播。

在临床实践中,吴焕淦更是积极探索现代疑难病症的艾灸治疗技术,先后开展了隔药灸、温和灸、天灸等多种灸法研究,并从免疫学的角度归纳总结了灸法作用的主要特点和规律,阐释艾灸疗法的技术关键,向大众展示了“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优势,有效缓解了灸法日益萎缩的局面,使灸法的临床应用和地位得以提高。此外,为了提高艾灸的临床疗效,方便患者应用,他还多方求证,改良艾灸太乙神针配方,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

当然,促进灸法发展需要多渠道的互相配合。首先,灸材是否绿色安全尤为重要。为此,2010年吴焕淦在家乡仙居建立了艾叶种植基地,亲自指导艾叶种苗的筛选、种植及后续管理,并协助当地种植户进行优质艾叶种苗种植技术规范化研究,从材料上有效保证了艾灸疗法的安全可靠。

其次,为了加强人们对针灸和灸法的认识,促进灸法的推广和应用,吴焕淦主持编著了多部灸法专著,如《中国灸法学》、《古今医家论灸法》、《中国灸法学现代研究》等。这些专著的出版发行,对灸法的传播和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作为针灸学科带头人,吴焕淦极为重视中医学的“传帮带”作用,他曾在多个场合提到:“中医流派传承工作要以中医临床传承为重点,以课题为抓手,以传人为载体,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为此,他始终将目光瞄准中医针灸研究前沿,积极推动基地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对外开放以及教学等方面的发展。

自2001年以来,吴焕淦先后培养了博士后5名、博士研究生23名、硕士研究生21名。其中,3人被评为上海市科技启明星,2人被评为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1人被评为上海市高层次针推伤临床人才。如今,吴焕淦的这些学生们大都活跃在各省市中医院校,且身居要职,与他一样也在为灸法的传承与发展积极忙碌着。

新研究拟推灸法国际化

几十年来,吴焕淦全身心地投入中医尤其是灸法的研究中,为表彰他这种务实求真、开拓创新的精神,他被评为2003―2004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5年获得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称号,2006年获得上海市领军人才称号,同年担任上海市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科带头人。

2007年,吴焕淦成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针灸推拿学科组织者和学术带头人;2008年被评为教育部优秀学者,同年被聘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免疫效应重点研究室成立,吴焕淦任主任和学术带头人。这也是上海市针灸学科首次被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如今,吴焕淦依然执着地坚守在针灸医学研究的前线,他领衔的“基于临床的灸法作用机理研究”获得973计划项目滚动资助。2015年2月7日,该973计划项目方案优化与实施协调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启动。

据悉,此次研究将在艾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病症有效的基础上,从灸法效应的启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灸法内源性调节作用途径、灸法内源性调节靶器官效应等方面,开展灸法效应的内源性调节机制研究。

同时,此次研究还将以膝骨性关节炎为载体,评价热、光、烟在艾灸临床效应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构建艾灸热学参量、光学参量、艾烟与灸效的关系,揭示灸法光热效应、烟效应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并探讨艾灸与针刺作用异同的生物基础,探索经络研究新方法。

针灸临床论文篇6

Evidence-basedmedicineandevaluationofclinicaleffectivenessofacupuncture

LiYing,LiangFanrong,YuShuguang(ChengduUniversityofTCM,Sichuan610075,China)

ABSTRACTDevelopmentofevidence-basedmedicinehasastrongeffectonclinicalmedicineandtraditionalmedicine.Atpresent,theresultsofcompletedCochranesystematicevaluationforacupuncturearenotsatisfactory.Theuniquetraditionalacupuncturetherapyfacesnewchallengeandopportunity.Howtoresolvetheseproblems?Thepaperdiscussesfromtheaspectsofenhancingclinicalresearchlevelsofacupuncture,stressingrandomizedcontroltrials,systematicevaluationofnon-randomizedstudies,andthemethodsforevaluationofclinicaleffectivenessofacupuncture.

KEYWORDSEvidenceBasedMedicine*;AcupunctureMoxibustion;ClinicalMedicine

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的兴起,临床医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循证医学的思想、原则和方法深刻地影响着临床医学研究、医疗实践和卫生决策,掀起了一场医学变革,医师的行医模式正在由经验医学(Experiencebasedmedicine)向循证医学转变。毫无疑问,循证医学将被称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临床医学。1针灸临床的循证医学实践

长期以来针灸疗法以其简、便、廉、效的特点广泛地应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古今医学文献都记载和报道了针灸的临床疗效,尤其是无药物毒副作用的优点符合当今自然疗法的大趋势。随着循证医学的兴起,循证方法对中西医学的渗透,针灸的临床疗效评价在中医领域尽快引进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呼声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惑。在循证医学中,中医、针灸和其它民族医学都划归补充医学(ComplementaryMedicine)的范畴,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评价,针灸的临床疗效受到了质疑。目前在Cochrane图书馆上发表的已经完成的针灸的临床疗效评价有7篇[1],其结果不能令人满意,现概述如下。

(1)针刺治疗原发性头痛Acupunctureforidiopathicheadache(CochraneReview)

在比较针刺疗法和假针刺疗法(安慰剂)的16个试验中,有8个试验报道针刺疗法明显优越,4个试验倾向于认同针刺疗法,2个试验中二者无差异(另2个无法解释)。结论是现有的证据支持针灸治疗原发性头痛的价值,但是证据的数量和质量尚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因此迫切需要周密计划的大规模研究来评价针刺疗法在实际情况中的效果和成本-效果关系。

(2)针刺疗法的戒烟作用Acupunctureforsmokingcessation(CochraneReview)

评价包括了20个随机对照试验,针刺疗法与假针刺疗法之间并无差异,针刺与其它戒烟干预相比,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其结果并无差异,在早期,针刺疗法似乎比无干预要好一点,但这种差异不持久。对不同针刺技术(如耳针与非耳针)的研究发现,无论哪种方式均无结果。结论是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针刺戒烟有效。

(3)腰背痛的针刺疗法Acupunctureforlowbackpain(CochraneReview)

评价包括了11个试验,其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差,仅有2个试验的方法学质量高。从8个试验得出的有限证据表明,在慢性腰背痛的治疗上针刺疗法并不比安慰剂或假针刺疗法更有效。结论是证据没有表明针刺治疗腰背痛有效。

(4)网球肘的针刺疗法Acupunctureforlateralelbowpain(CochraneReview)

评价包括了4个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由于试验设计的缺陷和试验之间的临床差异,资料不能合成Meta-分析。结论是在网球肘的治疗中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针刺疗法的使用,关于针刺治疗网球肘的疗效评价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采用恰当的方法和足够的样本含量才能得出结论。

(5)引产的针刺疗法Acupunctureforinductionoflabour(CochraneReview)

评价的目的是明确针刺疗法用于引产是否有效,但是没有符合该系统评价纳入标准的试验。结果是需要设计完善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价针刺引产的作用。

(6)经皮电神经刺激和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Transcutaneouselectricalnervestimulationandacupunctureforprimarydysmenorrhea(CochraneReview)

该系统评价的主要结果是高频率的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缓解疼痛比安慰剂TENS更有效,而低频率TENS不比安慰剂TENS更有效。一个小样本试验显示了针刺缓解疼痛明显优于假针刺和不治疗。结论是小样本试验表明高频率的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痛经有效,没有足够证据表明低频率TENS治疗痛经有效。也没有足够证据表明针刺治疗痛经有效,虽然一个小样本试验显示了针刺有好处。

(7)慢性哮喘的针刺治疗Acupunctureforchronicasthma(CochraneReview)

评价包括了7个试验174例患者,研究质量不同,结果也不一致,针刺与假针刺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结论是在哮喘的治疗上没有足够证据推荐使用针刺疗法。

另有6个针刺的系统评价计划书(Protocol)已经完成,分别是针刺治疗Bell’s面瘫、针刺戒毒、针刺治疗骨关节炎、针刺治疗急性脑卒中、内关穴刺激防止术后恶心呕吐、针刺治疗癌症病人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这些系统评价的正文正在完成中,结论尚不得而知。2针灸临床的循证医学启示

虽然针灸疗法的临床治疗有悠久的历史,长期的临床实践使针灸疗法被用来治疗许多疾病,尤其是痛证和神经系统的一些疾病,常常被认为是有效的,比如针灸治疗腰背痛,但是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的结论是证据没有表明针刺治疗腰背痛有效。在目前完成的Cochrane系统评价中没有一个有足够说服力的和质量可靠的结论表明针刺有效,这不得不说明按照循证医学的标准,针刺疗效的确定有待于再评价。如何解决目前针灸疗效评价所面临的困惑,是针灸本身的问题还是方法学的问题,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探讨。

(1)提高针灸临床研究水平

针灸临床研究水平不高制约了针灸学术的发展,由于多种原因,以往的临床研究对方法学重视不够,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依据,主要表现在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太少,临床对照试验、叙述性研究和专家评论的文献较多。例如:随机分配方法绝大多数未作具体描述,难以确定其结果的可靠程度;绝大多数没有采用盲法,使结果的测量偏倚难以避免;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不明确、没有采用公认的疗效判定标准,影响了试验的准确性;缺乏组间基线资料的比较分析和结果的规范的统计学处理;没有足够的随访时间、未对失访情况进行说明等因素均影响了临床研究的质量和结果的可靠性。

(2)重视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研究的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以其严格的临床科研设计和研究结果的真实可靠已成为临床防治性研究的标准设计方案,随机对照试验又是进行系统评价的原始材料,其质量好坏、可靠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系统评价的结果。从现有的已经完成的针灸的系统评价来看,以往认为有效的针刺疗法却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它有效,虽然这与目前RCT质量不高直接相关,但是如果由此而得出针刺疗法无效显然是不合理的。针刺疗法作为独具特色的传统医学经过了长达数千年的临床使用,尽管目前其临床证据的论证力较低,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长期的人类使用经验和人类证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和弥补目前的证据。鉴于此,当前非随机研究的系统评价正在受到重视,尽管非随机研究有夸大治疗效果的倾向,但已有研究表明,与RCT和Meta-分析结果比较,纳入非随机对照试验并未改变RCT的综合结果,两者所得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2]。3针灸临床疗效评价探讨

循证医学强调利用最佳的研究证据进行临床治疗和医疗卫生决策,Cochrane的系统评价被认为是评价防治性措施的金标准,要获得最佳证据就得有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然而世界各国的卫生资源是不平衡的,在一些卫生资源相对匮乏的发展中国家,有时要获得高质量的研究是困难的和不可及的,加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花费的人力、物力较大,所需时间较长,要获得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就显得更加困难。就证据的分级而言,来自于一个或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也有较强的论证力,仅次于Meta-分析的证据,如果获得一个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同样得出可靠的结论,在针灸临床研究领域开展高质量的单个的随机对照试验在人力、时间和财力方面就显得更可行。

  • 下一篇:团员总结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精选3篇)
    上一篇:高一化学复习笔记必修二(3篇)
    相关文章
    1. 银行客户经理年终述职范文(精选16

      银行客户经理年终述职时光如电,转瞬即逝,弹指一挥间,20X年就过去了,在担任X支行这一年的客户经理期间,我勤奋努力,不断进取,在自身业务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的同时,思想意识方面也取得..

      daniel 0 2024-05-04 20:35:32

    2. 关于讲座邀请函范文集合(精选3篇)

      讲座邀请函篇1家长:您好!为了帮助低年级家长掌握更多培养孩子阅读和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兴趣,调动和提高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山东师大附小家..

      daniel 0 2024-05-04 20:11:08

    3. 领导干部政治表现范文十二(精选12

      【篇1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20xx年度市管领导班子和在职县级干部年度考核和政治素质考察工作的相关要求,本人对照《领导干部考察办法(试行)》中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

      daniel 0 2024-05-04 19:44:21

    4. 思想政治方面个人总结范文(精选3篇

      【篇1刚才听了纪委的通报,感到很受教育,教育十分深刻,对照我们自己,工作中也有不少疏忽和大意的时候,通过刚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通报,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更要谨慎从事,..

      daniel 0 2024-05-04 18:02:25

    5. 购物节活动方案范文(精选16篇)

      【篇1一、活动信息1、活动背景从我们咿呀学语开始,父亲就一直守护在我们身边,用他严厉的教导和博大的爱,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扮演着灯塔的最重要角色。在我们获得荣誉的时候,是..

      daniel 0 2024-05-04 17:11:34

    6. 交通局平安建设工作总结范文(精选2

      交通局平安建设工作总结篇120xx年我局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政策规定,在县综治办的精心指导和全县民政系统广大干部..

      daniel 0 2024-05-04 17:11:28

    7. 年个人述职报告范文大全(整理7篇)

      2023年个人述职报告范文大全尊敬的领导:您好!20xx年,是我们公司稳步发展的一年。作为公司副经理,我的岗位职责涉及经营,接待保障等多方面工作。工作复杂而重要,有时要身兼数职,让..

      daniel 0 2024-05-04 16:43:00

    8. 小学实验室工作计划范文(4篇)

      小学实验室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提高小学实验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实验室材料实现科学化、分类、分档、档案管理,加强实验水平和实验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实施素质..

      daniel 0 2024-05-04 16: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