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4篇)

daniel 0 2024-05-05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憎恶zēngwù书斋zhāi震悚sǒng诘jié问

(点拨:“憎”不要误读成zèng,“恶”、“诘”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2)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2)《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鲁迅,选自《朝花夕拾》,你还能写出两篇出自这部散文集的文章题目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第7课背影】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奔丧sāng差chāi使簌sù蹒跚pánshān

颓tuí唐箸zhù

点拨:注意多音字“丧”、“差”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满院狼(jí)藉晶(yíng)莹妥(tiē)帖

琐(xiè)屑

点拨:不要把“藉”误写为“籍”,“莹”误写为“萤”。

3.解释下列词语。

(1)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

(2)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3)赋闲:失业在家。

(4)勾留:短时间停留。

(5)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6)触目伤怀:看到(眼前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7)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8)颓唐:衰颓败落。

4.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

【第8课台阶】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揩kāi黏nián尴尬gāngà凹凼dàng

2.解释下列词语。

(1)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谈。

(2)大庭广众: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天若放晴,穿堂风一吹,青石板比泥地干得快,父亲又用竹丝扫把扫了,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台阶》的作者是当代小说家李森祥。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源分类:

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光的直线传播:

在同种均匀物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4.光线: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5.光的直线传播实例:

(1)小孔成像;

(2)影子的形成;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4)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5)排队看齐;

(6)射击瞄准

(7)立竿见影。

6.小孔成像特点:

(1)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2)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当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光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光屏离小孔越近,像越小);

当光屏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物体离小孔越远,像越小。(物体离小孔越近,像越大)

7.影子的形成:

因为光沿着直线传播,且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所以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物体的另一侧会有一个光照不到的区域,这就是影子。

8.判断月食:

太阳、地球、月亮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

9.判断日食:

太阳、月亮、地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月亮在中间。

10.光速: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11.光年:

常用于天文学中,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它等于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9.46×1012Km。

二、光的反射

1.法线:

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叫做法线。

2.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3.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4.反射定律: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反射的分类:

反射有两种,一是镜面反射,一是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6.光路可逆性: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位置、气候、地形

1、称谓:“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2、东北三省包括:A黑龙江省,B吉林省和C辽宁省

3、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山河大势。

4、山环:由D大兴安岭E长白山F小兴安岭如马蹄形分布着K东北平原,

5、水绕:

1)黑龙江;

2)乌苏里江与俄罗斯为临;

3)图门江;

4)鸭绿江与朝鲜为临;

5)辽河,河流;

6)松花江注入黑龙江。

6、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着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商品粮基地的发展条件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大的商品粮基地

(1)东北三省由于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2)东北平原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高、提供商品粮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

(1)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寒潮的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2)由于大面积开荒,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三、我国大的重工业基地

1、重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

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2、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依托丰富的资源,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4、中国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符号m表示,质量不会因为物体的位置、形状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等。换算关系是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3、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常用太平测量质量。常见的工具还有台秤、磅秤、电子秤等

4、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1)称量前要把天平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游码应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天平就平衡了。

(2)称量时把待测物体放到左盘,法码放在右盘,取法码时要用镊子。

(3)读数时待测物体的质量等于法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对应刻度的质量。

5、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所含质量的多少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和位置无关,但与物质的种类、温度、状态有关。

密度公式:ρ=m/v单位是千克/米3(kg/m3)。常用单位有克/厘米3(g/cm3)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g/m3=1X10—3g/cm3。

6、物体的密度的测量

(1)一般固体密度的测量

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②向量筒中注入适良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③用细线系住固体放入量筒的水中,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记下水和固体的体积V2;

④根据所测数据用ρ=m/v求出固体的密度。

(2)液体密度的测量步骤

①用烧杯装入一定量的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漫漫地注入量筒中,记下倒入液体的体积V;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下液体的质量m2,求出倒入量筒中液体的质量;

④根据所测数据用ρ=m/v求出液体的密度。

  • 下一篇:城管中队月度工作总结(精选10篇)
    上一篇:社区实践自我鉴定字(3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