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防性防侵害安全教育教案(精选4篇)
幼儿园防性防侵害安全教育教案篇1
活动设计背景
近日我县连续出现几起入室盗窃案,盗窃现场出现的有菜刀等凶器,市民判断盗贼都是从正门进入的,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我们特别设计了这次安全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故事让幼儿知道不能随意地给陌生人开门。
2、通过谈话及情境表演,知道随意给陌生人开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不能随意地给陌生人开门。
难点:陌生人敲门时的正确做法。
活动准备
图片、故事《小兔子乖乖》
活动过程:
1、听故事《小兔子乖乖》,引起幼儿兴趣。
问:为什么小兔子们没有被大灰狼吃掉?
引出”没有给陌生人开门”。
2、讨论:小朋友们如果是小兔子会不会给大灰狼开门呢?小兔子们是怎样知道回来的是不是自己的妈妈呢?
3、出示图片,让幼儿选择陌生人敲门时的正确举动。
老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图片中幼儿的做法对不对?
通过图片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给陌生人开门时存在的安全隐患,懂得一些保护自己的安全措施。
陌生人强行闯入时,可到窗口、阳台等处高声喊叫邻居或拨打报警电话或者是父母的电话。
4、情景表演:如果你是图片中的孩子,有陌生人敲门,你该怎么办呢?进一步提升孩子的警觉性,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5、安全儿歌:
一人在家蹲,门是保护神;
如果有人敲,先从猫眼瞧;
假如生人来,别把门儿开;
大声打电话,歹徒最害怕;
坏蛋能吓走,安全得保障;
父母回到家,一定把你夸。
教学反思
幼儿很喜欢这节课,他们对故事的内容很熟悉,也很想老师再给他们讲讲,教室里静悄悄的,因此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是成功的。
在课上孩子们对有陌生人敲门时我们开不开门这个问题讨论的很激烈,发言很积极。通过观察图片幼儿认识到了给陌生人开门是件可怕的事情。
在情景表演这一环,第一个孩子听见有人敲门直接就把门打开了,虽然我让大家告诉了她该怎么,但是我觉得还是应该让坏人把她拉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让她留下深刻的影响。不过后面就没有人出错了,课后我看见孩子们躲在柱子旁继续在玩情景表演。
幼儿园防性防侵害安全教育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性侵害。了解性侵害的主要形式。知道防范和应对性侵害行为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2、引导学生了解性侵害发生的时间和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应变处置能力。
3、使学生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性侵害事件。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师准备:准备一些性侵害事件案例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准备防范和应对性侵害行为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学生准备:收集相关青春期生理变化的资料。调查生活中哪些环境容易发生侵害事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谈话:讲述校庆幸免性侵害而成功自救的故事。请你结合生活经验,谈谈故事中的小青有哪些不当的行为、冯叔叔有什么不良的企图。假如小青没有成功脱逃会是什么结局。故事给了我们哪些警示。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小青在没有通知家人的情况下就独自在外逗留,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在遭受了性骚扰之后保持成沉默,在一定程度上有纵容了犯罪分子。但其最后识别犯罪分子的企图使自己避免了的伤害。这一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防止性侵害的问题。。
二、探究学习:
活动一:让学生了解身体的隐私部位。
1、哪些地方属于身体的隐私部位。告诉学生隐私部位不允许别人触碰。
2、不能在公共场合暴露自己的隐私部位。
活动二:了解性侵害的定义和性侵害的形式
1、谈话:以你现在的经验来看,什么样的行为才能称之为性侵害。哪些人容易受到性侵害。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性侵害是指非意愿的并带有威胁性的各种攻击性行为,如强奸、猥亵。性骚扰是一种有害的和强迫的性关注。例如戏弄、触摸或辱骂等。性侵害的对象不仅仅是女童,也包括男孩。
4、谈话: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性侵害的相关案例。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你所收集的案例。小组同学讨论分析性侵害都有哪些形式。
5、学生小组交流。
6、学生汇报。
7、教师小结:常见的性侵害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暴力型性侵害、胁迫型性侵害、社交型性侵害、诱惑型性侵害、滋扰型性侵害
活动三:了解如何预防性侵害。
1、谈话: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女生往往是性侵害的主要受害者。你认为还有哪些具体的细节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1)我们要对性侵害的行为勇敢的说“不”。
(2)不要轻易接受陌生人或他人的饮料和食品。
(3)不要独自到偏僻的地方,如无人管理的公厕党。
(4)避免黑夜单独外出,如有特殊情况要父母来接。
(5)对不当或不舒服的身体接触要勇敢的说不。
(6)衣着打扮要得体,不能太暴露,不能随意暴露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
(7)上学放学或者外出时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尽量要结伴而行。
(8)不单独和异性呆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即使是在异性老师的办公室也要开着门。
(9)不要随便到歌厅等娱乐场所。尽量不在同学家留宿。不在网络上和陌生人聊天和视频,尽管在网络上聊天和视频可以娱乐,但应小心谨慎。
3、谈话:你还收集了哪些关于性侵害的法律常识。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作为社会生活的弱者——女性往往是性侵害的主要受害者,特别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给予了明确的保护。
活动四:了解遭遇性侵害后该怎么做。
1、学生讨论讨论交流。
2、教师小结:
(1)遇到有人跟踪时要赶紧向人多的地方跑。
(2)受到性侵害性侵害后要及时告诉可信任的人,如父母老师。
(3)要尽量记住歹徒的特征,保护好证据,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报案,之后到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请记住,成长路上我们与法同行。
三、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收集相关资料,了解防范性侵害的好办法,我们将开展一次以“我会这样保护我自己”的主题班会,将你的好办法与大家共享,进一步提高我们每个人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以上内容就是有关于幼儿园防性防侵害安全教育教案合集的推荐了,希望这些内容大家能够喜欢,并且也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提供一个好的参考。
幼儿园防性防侵害安全教育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身体的隐私部位和五个预防性侵的警报。
2.清楚分辨五个警报,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勇敢地保护自己。
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身体的隐私部位和五个预防性侵的警报。
难点:清楚分辨五个警报,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勇敢地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
安全盾牌、五个警报标志、身体图片、泡泡泥泳衣、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安全”徽章,说明“安全”徽章的意义。(可以让坏人远离我们)
二、认识隐私部位
1.教师分别出示男生女生图片,认识身体的私密部位,以及为什么身体的这些部位被称为私密部位。
2.将制作好的泡泡泥小泳衣粘贴在图片中的私密部位。
三、认识五个警报
1.教师通过教具讲述五个警报分别是什么,并出示警报标志。
2.游戏环节:教师利用教具手电筒“照”出各个警报标志,和幼儿一起巩固。
3.师幼互动:教师展示若干情景,请幼儿说出是否可以,并将触动了的警报选出来放到对应情境中。
教师奖励安全徽章,鼓励幼儿勇敢说“不!”。
四、保护自己的方法
1.教师提问,如果不幸遇到以上情况,你有哪些办法保护自己不受侵害?
2.教师总结各种可行办法,并给出更好的方法和建议。
(1)大声地说“不!”。
(2)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3)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
(4)建立亲密人名单和爱心圈。
五、活动结束
教师分发亲密人名单卡片和爱心圈卡片。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亲密人名单卡片和爱心圈卡片。
大班安全《防性侵警报》活动反思
近些年来,关于性侵的报道屡见不鲜。特别是关于孩子的性侵、性骚扰的报道,引发了老师、家长及整个社会的思考。安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防性侵教育更不能例外。幼儿对于性侵、性骚扰的意识模糊,危险都是潜在的,预防是最有力的武器。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告诉他们多么深奥的知识,而是培养他们的防性侵的安全意识。所以一定要把功夫花在平时,为孩子布好全方位的安全防护网,提高孩子的隐私意识、警惕性和自我防护能力。面对性骚扰、性侵害,要教会孩子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此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防性侵意识及发生性侵、性骚扰时,该如何保护自己。同时也提醒家长要重视孩子关于性侵方面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下面对本次的活动进行反思:
活动优点:
1.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材贴近幼儿实际,同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在活动前,老师利用废旧物制作了精美的五个防性侵安全标志,用泡泡泥分别制作了小男生、小女生的泳衣泳裤,形象、生动。
3.在活动过程中,安排了手电筒找一找的游戏,形成了良好的师幼互动,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的认识了5个防性侵安全警报。
活动不足:
1.在师幼进行安全小测试环节的拍摄过程中因拍摄的光线原因,导致ppt内容不清晰。
2.在玩手电筒找一找的游戏环节时,只是老师动手操作了,幼儿没有动手操作。
改进措施:
1.及时的调整拍摄时的光线,确保ppt内容的清晰度。
2.给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充分的参与到活动中,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幼儿园防性防侵害安全教育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学会爱护和尊重自己的身体,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性侵害,哪些行为属于性侵害行为,掌握一些防范性侵的方法。
3.让学生知道如果遭遇性侵,该如何应对以及后续如何处理。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隐私部位、防范以及应对性侵害。
教学难点:
1、敢于正视身体的隐私部位,知道哪些情况属于性侵害。
2、遭遇性侵害时,学会安全反抗、安全拒绝和安全逃跑,并及时告诉家人等。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情况调查(有否特殊情况存在)、课前录制情景剧。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认识我们的身体。
1.教师讲游戏规则:我们来玩一个“我说你指”的小游戏,就是我说什么,你就指什么。
2.先请两名同学到前面玩。
3.全班同学两人一组玩游戏,不过要说刚才没说到的身体部位。
4.认识隐私部位:课件播放动画。
5.请同学上来指出哪些属于隐私部位。
6.总结:这些被背心、短裤覆盖的地方就是隐私部位。它们和我们的鼻子、眼睛、胳膊、腿同等重要,都需要我们用心地照顾和保护。
【设计意图】性侵害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课堂伊始,利用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导入教学内容,使教学气氛轻松、自然。
二、动画演示,记住性侵警报
(一)辨识坏人
1.同学们,你们觉得坏人是什么样子的?
2.我们怎样辨识坏人?对,要看他(她)的行为。
(二)感受身体语言
1.美好的情感
教师与一名同学问好,握手;走到另一名同学身旁拍拍他(她)的肩膀,说些鼓励的话等。
提问:刚才的表演中,我们的身体传递了怎样的情感呢?
小结:我们的身体传递了友爱、关心……,传递的都是美好的情感。
2.不好的情感
老师拉住刚才握手的同学,揽他(入怀),在他(她)的肩膀、背部反复揉搓(程度不断加重,但不要太用力)。向这名同学提问:你感觉哪一种举动是友好的、正常的触碰?哪一种会让你不舒服?
这种让我们不舒服的身体接触,就是对我们身体的侵害,属于“性侵害”!他人不必要却有意识地碰触你的隐私部位,就属于性侵害。
(三)熟记“性侵警报”
1.那我们一定要知道怎样的行为会对我们产生侵害,遇到这样的行为,我们就要在头脑中拉响警报。请大家看动画。
2.巩固提问:如果有人要看你的隐私部位,或者让你看他(她)的隐私部位,叫做——
……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视觉警报言语警报触碰警报独处警报约束警报
3.小结:这五个警报都是危险信号,当有人对你做出这五种行为任意之一时,就可以判定“那个人”是个坏人,要勇敢地对他的行为说“不”!
【设计意图】动画的形式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学生记忆深刻。五种警报易懂易记,使枯燥的说理变得生动有趣。
(四)建立“爱心圈”。
1.哪些情况是例外呢?
2.学生把例外的亲人和照顾者写下来,同时把喜爱并信任的人写进去,设计自己的“爱心圈”。
三、小组竞赛,学习防范性侵害
(一)各组轮流答出下列现象是否可以,是哪种警報。
1.医生在妈妈陪伴下检查你的隐私部位,可以吗?
2.如果有一个男人触碰女孩的胸脯,可以吗?
3.如果一个照顾者帮一个男孩穿衣服,可以吗?……
(二)生活情景问答。
1.如果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陌生人,他向你询问某个地方该怎么走,当你已经清楚地告诉对方行走路线时,他还是执意要你带他去,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做?
2.如果有熟人约你单独去他家玩,你该怎么办?……
你遇到或听说过类似的问题吗?学生提问,其他小组答。
(三)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赛的形式巩固了五种警报的印象,在比赛中获得了成功感,有利于形成遇到现象对号入座的习惯。
四、情景表演,遇到性侵冷静沉着。
(一)周围人多时。
1.现场表演:找三名同学,分别表演小学生,陌生的阿姨、奶奶(爷爷),老师演坏人。
公交车上,坏人做出侵害小学生的举动,小学生坚定有力地大声呼喊:“我不认识你,不要碰我!”并寻求身边其他人的帮助到达安全地点。
2.情景模拟:请一对女生、一对男生分别上台,模拟表演。
3.小结:人多的时候,遇到性侵害,要懂得勇敢坚定地拒绝和阻止,但要在阻止时寻求帮助,确保自身安全。
(二)周围人少时。
1.播放课前录制的情景剧,随剧情播放讲解。
解说1:熟人也可能是坏人,在性侵案件中熟人作案多于陌生人。
解说2:人多时可以喊叫求助,人少时尽量不要这样做。不要哭闹、骂人等,有可能会激怒坏人;
……
2.情景剧中小明聪明的自救给了你哪些启发?
3.小结:要冷静,不要慌,注意观察周围情况,然后想办法安全逃脱。
【设计意图】情景剧最大限度地营造了教学情境,直观、生动、形象,边表演边讲解,有实效。
五、小组交流,面对性侵理性勇敢
1.小组讨论:帮小芳出主意,她遭受性侵后应该怎么办?
2.汇报交流。
3.教师总结:勇敢地告诉家长,尽快报警;不要洗澡或清洗任何衣物,在家人陪同下去医院做检查;寻求社会关注和帮助。
一定不要觉得这是我们做了不该做的错事,即使遭遇了性侵害,你们也依然像以前一样可爱,依然和别的小朋友一样。
【设计意图】遭受到性侵是残酷的,设计成帮小芳出主意,让孩子们既能冷静思考、判断,又不会出现心理上不必要的阴影。
六、全课总结。
板书:
自我保护防性侵
视觉警报
言语警报
触碰警报
独处警报
约束警报
沉着冷静勇敢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