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复习计划(精选2篇)
八年级历史复习计划(精选5篇)
复习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复习对进一步巩固学习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计划能使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该怎么去写复习计划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历史复习计划(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历史复习计划篇1
一、回顾整体感知
上课伊始,首先向说明复习的范围,让明确复习目标,之后根据课文进行知识回顾,从整体上感知本课的复习内容。
二、构建网络形成体系
这一环节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可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其目的在于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讲准重点:抓住关键,切记眉毛胡子一把抓。
2、讲透难点:采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混知识相对照等。
3、讲明疑点: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4、讲出知识的规律:重在讲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三、依线巩固内化知识
学生根据构建的知识网络,进行巩固,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自主、合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达到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之目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再认识。
四、题例剖析培养
典型题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能突出教材的重、难点。这一环节重在教师通过对题例的剖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科学习基本功和解答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五、拓展训练提高能力
练习题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梯度性,题型应多样化,题量应控制在十分钟以内。重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回答问题的技巧。
六、小结升华情感
以“三次科技革命”为例科学复习历史
夯实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同学们首先要对每一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都要掌握好、理解透,才能为下一步的综合奠定基础。切忌囫囵吞枣,吃夹生饭,否则将后患无穷。比如三次科技革命的,课程标准确定的世界近代史目标中,要求掌握的“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类”点是27个,单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占了“珍妮机的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发明、英国工业革命、蒸汽机的改进、大工厂生产”等5个点,将近20%。由此可见,工业革命的基础在中的地位不能轻视。因此必须首先归纳牢记三次科技革命的概况:时间、发源地、范围、内容(成就)开始或结束标志等这些基础史实,并结合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以及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等方面分析科技革命的巨大影响。
提升
在把握基础知识后,同学们可通过纵向(即按时间的顺序)复习、横向(即同类事件或同一时期的事件归纳比较)复习、综合复习(结合世界史和中国史的知识、历史和政治知识)来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1、纵向复习: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努力让知识前后系统化、完整化。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它的影响非常重大,在中考中考查它的影响的可能较大。对此,同学们就可以利用此进行归纳,打破单元的界限,按照时间的延续归纳所带来的一系列的潮流。像世界史第三单元的内容,正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即殖民扩张所引发的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第四单元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即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潮流: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潮流,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而第五单元正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即分裂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后所引发的世界潮流: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再比如,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使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了一战。这样知识就系统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
2、横向复习:打破单课复习的内容框架,比较归纳同类事件异同点或同一时期出现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比如,比较前两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
相同点:
①两次科技(工业)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
②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③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④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
①从发明者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和技能,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之上取得的。
②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多源的。
③从突破口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3、综合复习:包括历史学科内中外史的综合复习及跨学科的史政综合复习。这要求高度综合,抽象,构建宏观框架。关于三次科技革命,在综合复习中初中政治,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总结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中国丧失前两次科技革命机会的原因?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并结合今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情况,总结提高科学技术的现实意义。
八年级历史复习计划篇2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并熟记历史基础知识,准确再认和再现重要历史事实。
2、通过历史现象初步理解一些历史基本概念和观点。
3、初步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学有困难的学生依然很多。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比较单一,缺少灵活有效的学习方式。收集、整理、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有待提高,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不强。
2、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比较多,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自控能力差,学习态度较差,学习目的不明,有混日子思想。课堂学习气氛相对比较活跃。
三、复习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与大纲,积极搞好集体备课;
2.仔细分析学生学情,研究学科特点,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3.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通过谈话、鼓励等让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4、建立复习互助小组,让优秀生对学有困难学生进行指导帮助,通过互助,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信心,提高成绩。
5、在课堂复习时,注意力和重心向学困生倾斜,让他们有更多的发言表现机会。
6、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纠正不良思想倾向和行为倾;课后强化辅导。
7.复习力求精要,减少繁重知识,降低能力要求,不过于挖深拓宽,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影响其它学科的正常开展,努力做到短时间、高效率。
四、复习时间及进程安排
1、侵略与反抗、近代化的探索(1课时)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课时)
3、抗日战争的胜利(1课时)
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经济、科技、思想、文化(1课时)
5、综合复习(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