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消防特点(6篇)
高层建筑消防特点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措施
Abstract:
Withtheeconomyandthedevelopmentofthecauseofmodernarchitecture,usedfordifferentUSESoftownhigh-risebuildingsandtallbuildingmoreandmore.Theconstructionofthehigh-risebuilding,althoughrichinspace,increasethemodellingoftheurbancontemporaryfeeling,butduetothehighbuildingfloorhigh,thefunctioniscomplex,theequipmentisvarious,oncethefire,tosaveworkandpersonnelevacuationbroughtgreatdifficulties.Therefore,highbuildingfirehasbecomeChina'sfireteamfacesnewtopic.
Keywords:highbuildingfirefightingandrescue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分析现代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中规定:凡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都属于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由于楼层多、功能复杂、设备繁多、可燃物多,具有较为突出的火灾特点,主要有:
(一)火势蔓延快。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等竖向井道多,如果防火分隔处理不好,发生火灾时就好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一旦起火,燃烧猛烈,蔓延迅速。据测定,在火灾初期阶段,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为0.3米每秒,在火灾燃烧猛烈阶段,各管井烟气扩散速度则可达3-4米每秒。
(二)疏散困难。高层建筑的特点:一是层数多,垂直距离长,疏散到地面或其它安全场所的时间长;二是人员集中;三是发生火灾时由于各竖井空气流动畅通,火势和烟雾向上蔓延快,增加了疏散的难度。
(四)扑救难度大。高层建筑高达数十米,甚至达数百米,发生火灾时从室外进行扑救相当困难。一般要立足于自救,即主要靠室内消防设施。但由于目前我国经济技术条件所限,高层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还不可能很完善,尤其是二类高层建筑仍以消火栓系统扑救为主,因此,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往往遇到较大困难。例如:热辐射强、火势蔓延速度、高层建筑的消防用水量不足等。
二、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不利因素
(一)楼层较高、攀登困难。从我国目前的消防设备的配备来看,在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过程中,能使用的高科技消防设备还比较少,比如,消防直升飞机、空中救护设施等,在50米以上的部位发生火灾,如果出现因电力中断导致消防电梯无法使用的情况,消防人员就只能全副武装从室内楼梯间登上楼层进行灭火,消防员负重登高因体力因素,会导致心跳加快、呼吸气喘,影响灭火战斗展开,而此时被困人员则要从楼梯间向下疏散,致使两者发生“对撞”,影响登梯的速度,贻误了灭火救援的时机。
(二)疏散途径少,疏散难度大。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垂直交通工具主要是电梯,而一般客用电梯没有防烟、防火、防水等措施,火灾时必须停止使用,消防电梯又主要为消防队员扑救火灾专用,消防云梯车的高度也有限,所以火灾时有限的楼梯间(一般仅设两部)是室内人员垂直疏散的唯一途径。
(三)火场进攻受阻。一方面缺乏地面展开战斗的场地。高层建筑的主体建筑周围往往设有裙房,妨碍登高车靠近主体建筑进行灭火救援活动。另一方面,外部灭火进攻受到限制,现在配置的消防云梯车最高仅能达到54M,所以超高层建筑上部楼层发生火灾,消防队员无法进行外攻。
(四)灭火用水量大,供水难度大。水,是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主要灭火剂。在高层建筑火灾用水和供水出现的难题主要有:1、楼层高、铺设水带慢;2、水压大、水带容易爆裂;3、用水量大,建筑本身供水系统的供水量很难满足需要,如果大楼停电,消防泵失效或出现故障,室内供水系统不能正常运转,向上供水就极其困难,经灭火演练测试,三辆大功率消防车串联,通过水泵结合器供水,供水高度只能达到160M;通过水带直接供水,高度只有150M,何况登高铺设的水带,往往容易被破碎跌落的玻璃片刺破,使灭火供水受阻中断。
(五)排烟困难。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因受消防登高设备和玻璃幕墙限制,以及风向、风力的影响,难以实施破拆玻璃窗进行自然排烟,采用机械排烟系统,也会受风力、气压等气候条件的影响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排烟效果,大量的烟气笼罩在大楼内,对消防队员的灭火行动和室内人员的疏散,都会造成较大的威胁。
三、预防、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基本措施
1、提高全民的消防意识,使每一位公民都有自防自救能力,以尽可能地避免火灾的发生,在发生火灾时也能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2、高层建筑内的消防设备必须满足发生火灾时的供给,尽量把火灾控制在萌芽之中。固定消防设施有室内消火栓、自动喷淋、自动报警系统、蓄水池、消防泵、防毒面具、防排烟以及二氧化碳、干粉、泡沫、蒸汽等灭火设施。这些不同类型的消防设施,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火灾危险程度选择使用。
3、在高层建筑相对集中的经济较发达城市,组建消防直升飞机以及空中救援装备,满足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需要。
4、制定灭火作战计划。为了有效地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消防部门平时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灭火作战计划。其内容应包括:楼房的高度、层数、建筑物构件的耐火极限,火势蔓延的主要特点和应采用的战术措施,登高工具,供水方法和所需要的灭火力量,抢救被困人员和疏散贵重物资的主要通道,参战单位的灭火任务等。计划制订后,还要定期实地演练,搞好协同配合。
5、加强高层建筑的消防管理。高层消防管理是预防高层火灾的重要环节,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比一般建筑大得多,一旦发生火灾由于楼层高、人员多、蔓延快、扑救和疏散困难,往往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必须加强高层建筑的消防管理。四.笔者结语
高层建筑火灾与普通建筑火灾相比,扑救难度大,技术、战术要求高,对建筑物火灾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制定科学合理的灭火救援预案,依据现有的消防装备,加强实战演练,不断提高消防部队处置高层建筑火灾的能力,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利益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佚名.浅谈现代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预防扑救措施.中国科教期刊学会
高层建筑消防特点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工程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D035.36文献标识码:A
高层建筑及建筑群体具有建筑面积大、层数多、可燃物装修多和用电设备多等特点,其火灾特点与一般建筑不同。下面对高层建筑及建筑群体的火灾特点作简单介绍。
1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1.1高层建筑及建筑群体的火灾蔓延迅速
高层建筑风速高,据侧定,风速随高度的上升而逐渐加大。由于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使通常不具备威胁的火源变得非常危险,造成火势急剧增大,而加速蔓延扩大成火灾。此外,高层建筑及建筑群体彼此相邻,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就难以隔断。如风速在9m/s时,飞火星可达785m的距离,风速在13m/s时,飞火星可达2750m的距离。由此可见,一楼失火,邻近各楼都有火灾发生的危险。我们知道,高层建筑内竖井林立,如电缆井、管道井、垃圾井、排气井、电梯井、楼梯间等,都起着烟囱效果,吸火力强。所以,火灾蔓延的途径很多,而且相当迅速。据测定,在对烟火无阻挡时,烟火水平蔓延速度为0.3-0.8m/s,而垂直速度为2--4m/s。这样,100m高的建筑物,烟火可以在不到1min的时间从一层迅速扩散蔓延到楼顶。
1.2高层建筑及建筑群体的火灾隐患多
在高层建筑及建筑群体中,宾馆饭店、办公大楼、大型商场和居民住宅等占有很大比例。尤其是现代化宾馆饭店,建筑标准高,用电设备种类繁多.功能复杂,而且可燃装修多。如电梯设备(客梯、货梯、消防电梯、观光电梯、旋转电梯、自动扶梯等)、给排水设备(生活水泵、排水泵、排污泵、冷热水泵、喷淋泵和消防求泵等)、空调制冷设备(冷水机组机、冷却水泵、冷冻水泵、风机盘管、冷却塔风机等)、锅炉房用电设备(鼓风机、引风机、上煤机、给水泵、补水泵、供油泵等)、厨房用电设备(储藏冷库、冰箱、抽风机、各种炊事机械等)、洗衣机房用电设备(洗衣机、甩干机、熨平机、电熨斗等)、空气调节系统用电设备(送风机、回风机、轴流风机、换热器和加湿器等)、消防设备(排烟风机、正压风机、消防泵、喷琳泵等)、客房用电设备(电视机、电冰箱、电动美容工具等)、电气照明系统(包括客房、厨房餐厅、会议室、办公室、舞厅、商店、游艺室、梭道走廊、安全疏散通道等场所的照明)、以及弱电设备(包括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电视广播通讯系统、计算机房、低压特种艺术照明等)。因此,供电线路复杂、耗电量大。在我国,高层住宅一般用电容量为10-50W/m2,高级宾馆饭店可达60-120W/m'。如果在设计安装、使用维护中的某一环节发生问题,都有可能引发火灾。另外,建筑物内人口集中,人员流动性大,对建筑物内部结构不熟悉。这样,在发生火灾时,极易使人心情慌乱而迷失方向,并且人流汇集在楼梯间发生拥挤堵塞。加之火灾时客梯均被捕捉到基层而不准使用,为了防止火灾范围扩大而将室内非消防电源切断,门窗往往被烟火封锁,电梯间、楼梯间也成了烟火的通道。所以,时刻都有造成人员相互挤踏和被烟雾窒息伤亡的危险。试验表明,建筑物层数越多,人员密度越大,疏散所需的时间越长。由此可见,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多,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2高层建筑的划分
我国高层民用设计防火规范规定:10层和10层以上的住宅(包括底层设有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或建筑高度24m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我国高层工业建筑,是指高度超过24m的两层及两层以上的厂房,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厂房不属于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是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女儿墙的高度。屋顶的了望塔、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和层数内。住宅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高出室外地面不超过1.5m者,不计人层数内。
3高层建筑起始高度的划分:
3.1登高消防器材。目前我国有相当多的城市,高层建筑发展较快,数最逐渐增多,建筑高度不断加大.但未配置消防登高车.有的虽有一、二台消防登高车,但工作高度在20m左右,不能满足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需要。我国目前定型生产的CT22型直升云梯车,最大工作高度为22m;CK20型曲有高空喷射和消防登高车,其最大举高为20m。而引进的登高曲臂车、云梯车,多数在24-30m之间。针对目前消防登高车的现状.确定24m为高层建筑的起始高度.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3.2消防车供水能力.目前一些大城市的消防装备虽然有所改善,而大多数城市消防装备,特别是扑救高层建筑的消防装备没有多大改善.大多数的通用消防车在最不利情况下直接吸水扑救火灾的最大高度约为24m左右。
3.3住宅建筑规定为10层及10层以上的原因,除考虑了上述因素外.还考虑它在高层建筑中.约占40%^50写;此外高层住宅的防火分区面积不大,并有较好的防火分隔,对高层住宅火灾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故与其它高层建筑区别对待。
4民用高层建筑中消防工程系统设计的问题
4.1消防水池是否需设取水口,应该分以下三种情况考虑:①如果消防水池在消防车的吸水高度(6m)内,不管消防水池是否储存了室外消防用水量,都应设置取水口。因为设置水泵接合器的目的之一就是以备消防泵无法启动时使用。如果消防泵出现故障,消防储备水因无取水口而无法取出,不合理。设消防取水口工程造价增加不多,但完善了消防设施;②如果消防水池不在消防车的吸水高度(6m)内,如设在地下3层的消防水池,而水池又没有储存室外消防用水量,则无需设置消防取水口;③如果水池不在消防车的吸水高度(6m)内,而水池又储存了室外消防用水量,则应设置专用消防取水加压泵,从消防水池内直接取水,向室外专用消防管网供水,取水口可做成室外消火栓的形式,要求取水加压泵1用1备,双电源供电,流量按设计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量计,扬程应至少满足室外消火栓栓口处10m水柱的压力。
4.2高层住宅存在避难层“空白”有关专家指出,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若超过消防云梯车能够达到的高度,从大楼外面施救的可能性很小,一般要依靠自救。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旅馆、办公楼和综合楼等公共建筑,由于楼层很高,人员很多,尽管已设有防烟楼梯等安全疏散设施,火灾时其内人员仍很难迅速地疏散到地面。因此,对超高层公共建筑在其适当楼层设置供疏散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和喘息的一块安全区即避难层或避难间,是极为重要的。《高规》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4.3对建筑自动消防系统的基本要求
在高层建筑和建筑群体中,发生火灾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但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及时报警和扑救,将会有利于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火灾的发生和发展,把火灾消灭在萌生状态,把火灾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结束语】
高层建筑的火灾由于蔓延快,扑救、疏散困难,往往造成重大损失。同时,高层建筑一般又存在较多的火险隐患。因此,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只要充分重视它,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火灾发生和发生火灾后尽量减少损失是能够做到的。
【参考文献】
【1】徐志嫱,李梅编著.建筑消防工程.2009
高层建筑消防特点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监督;对策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建筑的高度一度攀升,节约了大量城市用地,增添了不少城市的繁华与美丽。高层建筑由于内部结构复杂、功能分割、空间较小、人员密集,进行人员蔬散与组织施救难度较大,因此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十分重要。搞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工作,重点在消防监督。严格有效的防火监督,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燃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降低火灾发生概率,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将住宅建筑依层数划分为: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充分利用空间优势,节约土地占用,是城市建筑的重要形式之一,这一点在发达的大城市表现更为明显。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空间高度高。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对高层建筑的定义可以看出空间高差大是高层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高层建筑少则几十层,多则可达百余层,给人有横空出世的感觉。二是内部结构庞杂。高层建筑将平面功能向空间延伸,许多功能必须在空间上得到拓展;而且有的高层建筑为了追求外形的美观与艺术性,高层建筑的外部形态、内部建筑结构、整体功能结构都十分复杂。比如:高层建筑必须配备自供电系统、供水系统、人员物品运输系统、通风系统等等,这些都使得高层建筑的结构变得十分繁杂。三是人员集聚。由于高层建筑属于立体化发展,建筑楼层高、建筑容量大,人员相对集中,而且高层建筑人员一直处于流动之中,无形中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四是用电设备、设施多。高层建筑既有为维护建筑自身运行而必备的设备,如:电梯、水泵、空调、照明设备、通讯设备等;而且还有建筑中人员为生活、办公所配置的各类生活电器、办公设备等,导致高层建筑用电一直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增大了用电消防安全的压力。
3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形势分析
随着各级对消防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对消防安全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消防安全形势得到很大改观。但是纵观历史上曾经发生的火灾事故,一旦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事故,就会造成重大伤亡,导致重大经济损失。以2010年11月15日发生的大火为例,当时,上海余姚路胶州路一栋正在进行外立面墙壁施工的高层住宅脚手架忽然起火,58人死,多人失踪。可见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是极大的。
3.1火势蔓延速度快
高层建筑独特的结构,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造成火势的快速蔓延。特别是对于一些室内物品众多、装饰家具、书籍资料堆放过多的高层建筑,可燃因素较多,一旦遇到明火,极易引发火灾,而且火势会迅速扩大。而且火势蔓延的速度与高层建筑空间高度呈正比关系。这种局面,会给消防救援等工作造成极为不利的一面,消防救援的时间更短,难度会大大增加。
3.2人员容易受二次伤害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高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高层建筑的结构复杂,高层建筑这种复杂的结构,导致一旦发生火灾,容易使人员处于极度恐慌之中,高层建筑有限的平面环境,很容易出现盲目逃生的现象,而导致人员拥挤和踩踏。由于高层建筑特殊的结构,容易形成烟囱效应,引发火势迅速向上蔓延,会在高层形成大量浓烟,使大部分人会因缺氧而失去生命。同时,由于现代高层建筑大多倾向于使用全封闭装饰模式,一旦发生火灾,玻璃等装饰材料会因高温而产生爆炸,会增加人员的二次受伤害的概率。
3.3火灾救援难度大
高层建筑空间布局复杂、内外部结构繁杂,建筑垂直落差大,一旦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事故,消防救援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烟雾中摸清高层建筑的结构,会大大增加救援的难度。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事故时,建筑内的电源将会被切断,一些往返于高层间的电梯将失去作用,人员的疏散仅仅依靠消防通道和室外消防云梯进行疏散,人员体力消耗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救援的效果。
3.4发生火灾概率大
由于高层建筑把大量的人员、物资集中在相对有限的空间内,高层建筑内拥有不计其数的电器设备,综合功率高,电力线路结构复杂,维护保养难度大,容易产生老化现象,一旦遇到短断等现象,极易引发火灾事故。对一些高层建筑内设置有实验室、图书室、物料供应中心等部门的,由于拥有数量庞大的可燃物,且堆放密度大,如果稍有疏忽,就会导致火灾的发生。高层建筑人员相对集中,而且人员数量巨大,人员来源复杂、流动性大,人员管控难大,由于人员吸烟等因素极易引发火灾发生。
4高层建筑防火监督中遇到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笔者在多年的防火安全监督工作实践中,感到高层建筑具有其特殊性,防火监督中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搞好防火监督,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高层建筑防火监督中的矛盾与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防火监督意识淡薄
高层建筑消防特点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
中图分类号:F715文献标识码:A
近十年来,高层建筑火灾也是层出不穷、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如2009年的央视新址北配楼火灾、2010年的上海静安区“11.15”火灾等。高层建筑失火后,现有的消防设备很难对起火点进行准确的灭火,导致火势进一步蔓延救援难度不断增加,死伤人数及财产损失也呈上升趋势。如何消除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共同探讨的焦点。
一、火灾特点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中规定,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称为高层建筑。由于高层建筑的自身特点,决定其发生火灾后,和其火灾性质不同,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火势蔓延快: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等竖向井道多,如果防火分隔处理不好,发生火灾时就好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尤其是高级宾馆、综合楼和图书馆、办公楼等高层建筑,一般室内可燃物较多,一旦起火,燃烧猛烈,蔓延迅速。据测定,在火灾初期阶段,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为0.3米每秒,在火灾燃烧猛烈阶段,各管井烟气扩散速度则可达3-4米每秒。假如一座高度为100米的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半分钟左右,烟气就能顺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其扩散速度是水平方向的十倍以上。
(二)疏散困难:一是层数多,垂直距离长,疏散到地面或其它安全场所的时间长;二是人员集中;三是发生火灾时由于各竖井空气流动畅通,火势和烟雾向上蔓延快,增加了疏散的难度。普通电梯在火灾时因不防烟火或停电等原因而无法使用,因此,多数高层建筑安全疏散主要是靠楼梯,而楼梯间内一旦窜入烟气,就会严重影响疏散。这些,都是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进行疏散的不利条件。
(三)灭火难度大:高层建筑高达数十米,甚至达数百米,发生火灾时从室外进行扑救相当困难。一般要立足于自救,即主要靠室内消防设施。但由于目前我国经济技术条件所限,高层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还不可能很完善,尤其是二类高层建筑仍以消火栓系统扑救为主,因此,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往往遇到较大困难。例如:热辐射强、火势蔓延速度、高层建筑的消防用水量不足等。
二、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消防安全隐患。其消防安全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消防设计的先天不足:一是高层建筑使用性质的改变,致使现有消防设施无法满足消防安全条件,如高层住宅首层、二层的商业服务网点改为大型商场使用,那该栋建筑就不再是高层住宅了而是高层公共建筑;二是内部装修大量采用可燃物,增加火灾荷载;三是安全出口数量和疏散通道宽度不符合要求,大多旧式高层建筑通常是设置成开敞楼梯间,甚至是一栋建筑只有一个楼梯。
(二)消防设施施工质量不高:不少高层建筑由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围标、买标、卖标、分包等不法行为或者是开发商为谋取更大的利益挂靠施工单位自己负责施工,致使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难以保障,在消防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少土建施工单位因自己没有消防资质,便挂靠其它有资质的单位,把消防工程一并施工完毕,造成工程施工质量粗劣。使用的消防产品存在以次充好现象,给建筑物带来极大的火灾隐患。
(三)共用消防设施的维护与管理不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八条规定“同一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应当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并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消防安全责任并未明确,使用单位对消防设施的维护与管理推诿扯皮,存在无人管理的问题,致使疏散通道的擅自改变、安全出口被封堵、消防设施损坏。
三、对策
(一)强化监督管理,消除安全隐患:严把消防设计审核关、验收关和消防施工监督检查,杜绝先天性消防安全隐患。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图审查机构在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过程的行为进行监管,对降低设计标准和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的行为予以严厉处罚。
(二)强化监督检查,提高管理措施:在日常监督检查中,要把高层建筑的监督检查做为重点。对有多家产权单位的高层建筑,要强化承包、出租或委托经营的使用管理,针对高层建筑的管理特点,产权单位、使用单位和物业管理单位要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使用单位自主管理,物业日常维管,产权单位监管,及时消除消防隐患。加强“四个能力”建设和“户籍化”管理工作,提高单位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
(三)强化宣传培训,夯实群防群治:根据《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的要求,履行部门职责,开展针对各行各业的消防安全宣传培训,使公众熟悉建筑内逃生的疏散通道,掌握建筑内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对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用火、用电、用气的操作人员和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必须要进行专业培训,坚持持证上岗,确保管理到位。
四、结语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长期、全民参与的工作,只有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才能有效解决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切实提高抵御火灾的能力。
高层建筑消防特点篇5
为此,对高层建筑的防灭火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高层火灾的火灾规律,火灾特点和扑救措施,以适应高层建筑大量涌现的发展趋势的需要。本文从高层建筑的结构特征和火灾特点出发,分析火灾发生的因素,提出方法意见,为科学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防高层建筑火灾特点扑救
中图分类号:TU99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329-02
一、高层建筑特点
1.1建筑结构的复杂
高层建筑主体建筑高、层数多,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楼,主体建筑高492米,地上共101层。四周有裙房。按规定主体建筑至少留有1/4边不设裙房,裙房内设有锅炉房、变压器室、配电间、厨房、餐厅、仓库等。
形式与结构多样,形式有四方形、塔型、阶梯型、凹形、人性等。结构体系有框架、剪力墙、筒体等。竖井、管道多,有电梯井、电缆井、楼梯井、治理井等,有排风管、水管、电线管道等。竖井、管道是火灾蔓延的重要途径。
用电设备多。如各种照明灯具,电冰箱、电视机、电梯、自动空调、自动窗帘等。
1.2功能复杂,人员密集
高层建筑用途广泛。高层建筑分为住宅楼、宾馆、办公楼、百货楼等。经常聚集较多的人员。功能多样。有些高层建筑、同一幢大楼有多种功能,有办公室、会议室、卧室、文娱室、图书室、小卖部、维修室、变(配)电室、锅炉房、厨房、餐厅、机房、仓库、车库等。一些高级高级宾馆还有宴会厅、歌舞团、咖啡厅、酒吧间、展览厅等。人员密集,火灾更容易导致伤亡。
1.3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
高层建筑内可燃装饰材料多,如可燃材料吊顶、塑料墙布、墙纸、窗帘等,有些管道、电缆的隔热材料也是可燃材料。这些材料在燃烧过程中能放出大量的热和可燃气体,以及带有毒性的烟气,威胁人员的安全,同时能加快燃烧的速度,发生发生爆燃。室内陈设的可燃物品多。如化纤地毯、壁毯、挂画及床、沙发、桌椅等生活用品。一般住宅楼的火灾荷载密度约35―60K/O,高级旅馆达45―60K/O。
1.4消防设施完善
高层建筑内一般都设有较完善的消防设施,如防火分隔设施、安全疏散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消防给水系统、防排烟设施等,为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
二、高层建筑火灾因素分析
2.1违反安全生产制度。
高层建筑用电、用气、用火量大,而内部设施一般达不到防火要求,临时布线过多、过乱。电焊、电工等特种工操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有的是无证上岗,施工时操作不规范,甚至是违规操作。
2.2边营业边施工的现象普遍存在。
高层建筑由于使用年限较长,长时间使用中,存在改造和装修,单位内部擅自就进行了装修和改造,施工现场用电量大,但由于用电是临时性的,导致安装极不规范,电线私拉乱接现象严重。
2.3消防意识不强。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任意压缩消防投入;对消防人员特别是消防值班人员不落实;人员没有经过消防培训,素质低;消防系统缺乏维护保养;物品乱堆放,影响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
三、高层建筑的火灾特性及危害
3.1高层建筑管道竖井多,易形成“烟囱”效应
一般高层由于建筑工艺上的需要,高层建筑设置很多管道竖井,如电缆井、电梯井、管道井、垃圾道、通风道、楼梯间等。在设计或施工中,如果防火处理不好,特别是防火分隔措施考虑不周,或者在施工中未能满足设计要求,火灾发生时,这些竖井就会成为一个个高耸的“烟囱”,使烟气在竖井内的垂直扩散速度大大提高导致火势迅速蔓延。
3.2火灾蔓延迅速,易形成立体火灾
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等竖向井道多,如果防火分隔处理不好,发生火灾时就好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尤其是高级宾馆、综合楼和图书馆、办公楼等高层建筑,一般室内可燃物较多,一旦起火,燃烧猛烈,蔓延迅速。经测定,在火灾初期阶段,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造成的烟气扩散速度为0。3m/s;烟气沿楼梯间或其它竖向管井扩散速度为3~4m/s。假如一座高度为100m的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半分钟左右,烟气就能顺竖向管径到扩散到顶层,其扩散速度是水平方向的十倍以上。
3.3室内装修可燃材料多
高层建筑中,无论是宾馆,还是商场、办公楼,由于其用途需要,往往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装修,但在装修过程中,又采用许多可燃性材料,特别是化工品用量极大,这些化工原料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燃烧分解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烟尘及水蒸气等,这些气体和烟尘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严重影响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易造成火灾的蔓延扩大。严重影响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易造成火灾的蔓延扩大。
3.4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困难
一是层数多,垂直距离长,疏散到地面或其他安全场所的时间长;二是人员集中;疏散时容易出现拥挤情况;三是发生火灾时烟气和火势向上蔓延快、且易窜入楼梯间,而火灾发生时人们大量涌向楼梯,增加了疏散难度(平时使用的普通电梯,在火灾时必须切断电源,停止使用,因此,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主要靠楼梯)。火灾案例分析表明,被烟薰死的占火灾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另外在慌乱中还难免发生摔死、摔伤、跳楼等惨剧。这些都是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进行疏散的不利条件。
3.5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度大
3.5.1、登高困难;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如不借助消防电梯,一般的消防队员徒步跑上8、9层,其体力已消耗到基本丧失战斗力,而由于经济等因素,消防电梯的设置终究有限。高层建筑高达几十米,甚至超过二三百米,发生火灾时外部进攻受限。现在消防云梯车高度有限,世界最高的云梯车其高度仅101m;另一方面缺乏地面消防行动展开的场地,高层建筑的主体建筑周围往往设有裙房,妨碍登高车全方位靠近主体建筑进行灭火救援活动,所以超高层建筑上部楼层发生火灾,消防队员无法进行外攻。
3.5.2、用水量大,供水困难;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冷却和控制火灾蔓延扩大的用水量是相当大的,从国内外高层建筑火灾实例来看,高层建筑火灾实际用水量需要每秒上百升至几百升,而目前,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消火栓系统的供水量约为每秒几十升,因此,只好借助消防队千方百计往高楼供水,但由于受水带耐压强度和消防车供水高度的影响,常因供水不上而贻误灭火战机。
3.5.3、钢结构建筑易坍塌;钢结构具有强度大、重量轻、力学性能尤其是抗风、抗震好等优点,因而高层、超高层建筑和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采用钢结构的不少。但从防火角度看,钢结构虽然是不燃烧体,但很不耐火,这就是钢结构的最大弱点,这一结论已被无数火灾案例和科学试验所证明,无防火保护的钢结构(即露明的钢结构)在火灾的作用下,约一刻钟(15min)左右就会烧损或破坏。
四、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措施
4.1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遵守的基本原则
4.1.1、集中优势兵力,加强第一出动的原则。因为在高层建筑内人员密集,发生火灾时蔓延速度快,扑救困难,人员易造成大量伤亡,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集结足够兵力,快速抵达,才能确保及时营救出被困人员。同时考虑高层建筑火灾现场情况复杂、维持秩序和疏散灭火的需要,在调集消防力量到达现场的同时还应调集公安、交警、供水、供电、医疗、救护和其他社会力量到达现场。
4.1.2、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战术原则。正确处理救人与其他灭火救援行动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救人与灭火应同步部署实施。针对高层建筑内人员集中、发生火灾后烟雾大、毒气多、人员容易恐慌、疏散困难、抢救人命任务重的特点,消防队到场后,首先要消灭人员被困地点及疏散通道的火势,驱散烟雾,打开疏散通道,迅速救出被困人员。同时派出搜索分队,深入着火层及着火层以上楼层逐层搜寻、引导或抢救疏散被困人员。在力量允许的情况下,同时还要及时深入着火层以下各层,搜寻受火势威胁的人员,进行引导疏散。
4.1.3、“以固为主,固移结合”的扑救原则。针对高层建筑内部情况复杂、火灾发展蔓延速度快、外部扑救困难的特点,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后,迅速关闭空调通风系统,将室内消火栓处的水枪、水带与消火栓连接,开启消火栓灭火。同时利用室内消防电梯、储水系统快速投入救援工作。当室内固定消防设施不能完全扑灭火灾时,就要快速组织外部移动式消防装备进行火场供水,确保火场上不间断用水的需要,实现救援行动中固移消防设施的有机结合。在借助消防电梯登高时,必须要在低于起火楼层二层以上的地方下电梯,然后利用通道到达起火楼层救援被困人员,寻找着火源,并利用建筑消防设施进行灭火。
4.2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战术措施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基本战法:一般可采取内攻外堵、上截下防、阻止蔓延、分层消灭的战术措施。作战部署应以内攻为主,把主要力量部署在起火楼层,实施近战,直接扑灭火灾。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性能比较好,且内部设计安装有固定的消防o水系统和其他消防设施,因此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方法和普通建筑火灾的扑救方法有所不同,指挥员在组织指挥扑救时,应确立救人优先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内攻为主和充分发挥固定消防设施作用的原则。
4.2.1、利用内部固定消防设施,及时处置初期火灾。高层建筑起火后,如果在初期火灾时间内不能及时扑灭,火势就会沿楼层外部、楼内通风管道、竖井、楼梯、电梯井等迅速向上下蔓延,形成立体燃烧。因此,利用本单位的消防组织和职工,及时扑救初期火灾,有秩序地疏散人群,将火灾扑灭在萌芽状态十分重要。
4.2.2、适应立体作战需要,部署消防力量。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力量的编成,应按照高层建筑的功能、体量、火灾特点,火灾事故的等级和规模,现有灭火力量和作战能力,在火灾扑救中所承担的任务来进行,平时加强协同配合演练,战时实施分级力量调派,重点加强第一出动力量,强化第一时间段的救人和灭火行动。
4.2.3、搞好火场侦察。高层建筑的火场侦察,是扑救火灾的重要环节,火情侦察准确,能为指挥员的科学指挥提供依据。因此,公安消防部队到达现场后首先要利用大楼消防控制中心的各种消防设备显示系统和闭路监视系统,向现场职工、单位负责人了解相关情况,还要组织侦察小组,携带好照明工具、氧气呼吸器、安全绳等,必要时用水枪掩护前进,深入重点区域侦察,迅速查明高层建筑的起火部位,燃烧物质的性能和数量,火势蔓延方向,起火楼层及其上、下有关各层受火势威胁的程度,通行道路、救人任务和方法等情况,以确保安全。火情侦察要贯穿整个灭火战斗的始终,根据侦察来的信息,随时掌握火势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4.2.4、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疏散和抢救人员。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要有效地组织疏散群众和救出被困人员,是一项十分难巨的任务,因此应组织精干的抢救力量,携带救护和破拆工具,深入起火楼层,仔细搜索被困人员。执行救人任务,不能少于2人,事先要约定联络信号,互相照应,应携带救生器材,以备救人自救,进入有烟火的区域,要配戴空气呼吸器等防护器材。
4.2.5、保持不间断火场供水,满足火场用水量。高层建筑发生火灾,能否及时而不间断的将水输送到灭火阵地,满足火场所需的水量和水压,是战斗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基建工地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迅速,且周围消防水源缺乏,施工工地上固定供水系统未建成或不完善,当供水高度超过单车供水高度时,采取沿楼层铺设水带或在楼梯间垂直铺设水带的供水方法,较难保证不间断供水,此时,应采取多车藕合供水或消防车与手抬机动泵串联供水的方式。若缺少耐高压水带,则宜采取最后一种方式,以确保安全使用。
五、结论
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是当前火灾形势下,对我们消防工作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消防部队全体指战员必须不断地探索高层建筑火灾的发展特点和扑救措施,发挥现有装备优势,发挥灭火最佳效能,打赢现代条件下的高层建筑火灾的灭火战斗,为驻地的一方平安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灭火战术/公安政治部编.―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9。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年修订版。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4]陈寒根.略述高层建筑火灾中的直接供水技术.新安全东方消防.1996年09期。
[5]伍和员.略述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战术措施.中国警察网―电子版―消防周刊03版.2009.4。
[6]蒋文军:关于提高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能力的思考。部局网站―电子版―2011.01
高层建筑消防特点篇6
【关键词】坡地建筑;建筑高度;防火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坡地建筑在我国的山地、丘陵地区是属于最典型的建筑形式之一。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地区,就像重庆市。重庆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线,以丘陵、低山为主,平均海拔400米。地势从南北两面向长江河谷倾斜,起伏较大,多呈现“一山一岭”、“一山一槽二岭”的形貌。地质多为“喀斯特地貌”构造。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坡地建筑更是常见。笔者对重庆市的涪陵辖区做了一个统计,1997—2002年审核的324幢高层民用建筑,其中,坡地建筑为116幢,占了总数的36%。随着近几年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大移民建设步伐的加快,坡地建筑的功能也逐渐向着多样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与现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于是,如何在坡地建筑消防设计的防火审核时既坚持原则,又做到不影响西部大开发和移民搬迁进程,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坡地建筑的火灾危害,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更好地为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大移民服务,已经成为了我们消防工作者现阶段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坡地建筑的定义以及现行消防规范对建筑高度的定义
1、坡地建筑的定义
指建筑底层座落于坡底,其上某层与坡顶相连接的建筑。如图一所示。从图
一看出坡地建筑一般表现两个特征:一是建筑座落于坡底并以坡底场地为室外地面;二是其上某一层或几层以天桥或平台与坡顶相通,并以坡顶场地为其上部建筑的室外地面;其中至少有一个室外地面能作为人员疏散及消防扑救场地。图下图坡地建筑示意图
2、现行消防规范对建筑高度的定义
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
坡地建筑的建筑高度与建筑防火类别确定
1、建筑高度是衡量建筑安全疏散、消防扑救难度和火灾危险性的一个非常关键性的内容和标尺,同时也是定性建筑的消防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就目前来讲我国家相应的防火设计规范中,建筑高度的解释为: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但是这不是一个唯一的坡地建筑室外地面标高,由于底层地面跟平顶层地面具有差异,因此会有两个不同的建筑高度出现;怎样来对建筑室外地面进行确定,是一个首先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因为这关系到建筑高度的确定,在本文中,笔者觉得想要确定坡地建筑的建筑高度,就要参照系各个平地建筑,同时在衡量建筑物的安全疏散和扑救难度时以参照系来作为标准。在满足相应设定的、特定的条件之下,可以按上层建筑高度或者层数,以及下掉层建筑高度或者层数,来当做各自防火设计的建筑高度或层数,并以其中建筑高度或层数大概的来确定建筑类别。
坡地建筑就出现两个建筑高度H或H2,在消防设计及建审工作中,建筑物的建筑高度是必须首先确认的重要指标之一,以便确定建筑物适用于《建规》或《高规》。在《高规》中还须对建筑物进行进一步分类,影响消防设计中各系统的方案及参数的选取。
《建规》中对处于阶梯式地坪的建筑,其建筑高度的划分有一个原则:当位于不同高程地坪上的同一建筑之间设有防火墙分隔,各自有符合要求的安全出口,且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或设有尽头式消防车道时,可分别计算建筑高度。否则,仍应按其中建筑高度最大者确定。如图二所示。
图二阶梯式地坪建筑示意图
2、在实际坡地建筑防火设计及建审工作中对坡地建筑建筑高度的确认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环节:
(一)按《建规》或《高规》各部分不同功能的人员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是否独立;
(二)消防车道能否到坡底及坡顶。按《高规》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三)高层建筑不同功能区的垂直及水平方向的防火分隔措施应按《建规》或《高规》的要求进行有效分隔;
(四)对于坡地高层建筑,建筑高度的确定及建筑防火类别的划分可参照《重庆市坡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B50/5031-2004执行,但须在消防设计前将防火设计方案报当地消防主管部门审批备案。
四、坡地建筑的消防扑救场地设计
因为室外地面具有很大的高度差异,所以坡地建筑周边道路纵坡也大(有的达到8%甚至更大),在设计消防扑救场地的时候要把坡地特点结合起来,重点注重这些因素:因为室外地面竖向具有很大的高度差异,所以坡地建筑通常无法形成环形消防车道,所以在设计坡地高层建筑的时候要设置消防车道,并且沿着建筑的两个长边,也就是底层和平顶层进行设置,同时要对消防车的回车场地进行设置,按照高规4.3.1条进行;做为消防扑救场地的消防车道设置在靠坡地建筑消防登高面一侧,同时要控制纵坡不能超过百分之3%,按照低规6.0.9条进行,如果邻近建筑扑救面的道路或者场地的坡度都比上述限值大的时候,要对专用的消防扑救场地平台进行设置,该平台要对消防车的通行和回车要求进行满足,也可以考虑利用下掉层在平顶层地面高度的大型平屋面做为消防扑救场地;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泵结合器及消防水池取水设施的布置要科学的结合消防扑救场地,实现便捷的特点,按照低规6.0.8条进行。
五、工程实例
重庆南平某商住楼工程,如下两图图所示,城市干道在建筑基地的东南,路面高程是116.2米;城市支路在基地西北侧,路面高程是128米。此建筑的设计跟坡地特点相结合,在设计建筑底层室外地坪的时设置在了东南侧的城市干道地面,将两层裙楼的屋面做为建筑平顶层的室外地面与城市支路相连接,下掉层设置为平顶层以下的两层裙楼,上层设置为平顶层及以上的十八层住宅。消防车道和回车场地的设置利用了裙楼平屋面,设置成了建筑上层的扑救场地,建筑上层的消防登高面设在北,或者是在西北侧,下掉层与上层的安全疏散楼梯进行分别设置,并且完全的分开,下掉层跟上层都具有独立,而且属于两个防火区域,建筑防火设计按建筑上层的高度和层数确定防火类别,该工程按高层二类进行防火设计。
六、结束语
坡地建筑因为具有本身的特殊性,所以建筑接地形态跟平地建筑有很大的区别,在进行建筑防火设计的时候要对室外地坪特点进行充分考虑,考虑到工程实际的合理,因此来对建筑高度和建筑防火类别进行确定,正确划分防火区域保证建筑防火设计的安全可靠,注重节省建设投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山地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赵冬冬,崔骞.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小议[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0(11)
[2]杜健,郑亮.对建筑设计中遇到的若干防火问题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7(22)
[3]王俊贤.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初试[J].安徽建筑.1998(06)
[4]谢金容,吴涛,陈志龙.人防工程建筑防火疏散设计实例[J].地下空间.2003(03)
-
教育孩子的家长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
教育孩子的家长心得体会范文锦集6篇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
-
幼儿园老师三八妇女节演讲稿范文(
幼儿园老师三八妇女节演讲稿篇1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在这生机盎然的季节里,我们学校也迎来了三八妇女节,在这里让我衷心地向所有女老师们说:节日好!有一首..
-
元旦前安全生产检查简报范文(精选5
元旦前安全生产检查简报篇1随着12月的脚步接近尾声,新的一年即将来临,赛罕区第一幼儿园各班的老师和小朋友们早就为新年的庆祝活动做好了准备,12月30日,大家兴高采烈的来到幼儿..
-
农村道路安全简报范文(精选6篇)
农村道路安全简报范文(通用13篇1为切实做好“迎接十九大忠诚保平安跨越式发展铁警勇争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化“放管服”改革、有效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做好优化便民..
-
拔河比赛英语范文(整理3篇)
拔河比赛英语范文Thisafternoon,wehadatugofwargameinthereadinghall.Gamerules:tieaRedscarfinthemiddleoftherope.TheteamthatpullstheRedscarfacrosstheboundarywillwin..
-
六年级小学六年级范本,范文小学六年
推荐六年级小学六年级范本篇1哦!神秘的夜空,你给了我多少浪漫的遐思,我多想化作一颗小小的星辰和数也数不清的小伙伴一起,在诗意的夜空中做那甜美的梦!一有闲暇,我久久倚偎在月..
-
麻风病培训简报范文(精选3篇)
麻风病培训简报篇120xx年1月30日是第xx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xx届“中国麻风节”,今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的主题是“关爱麻风患者,共创美好生活”。为巩固消除麻风危..
-
慰问居家隔离亲戚慰问信范文(精选6
慰问居家隔离亲戚慰问信篇1各位居家隔离观察的亲人、朋友:为了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也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感谢您配合接受居家隔离观察,并配合做好以下工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