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的含义(6篇)

daniel 0 2024-05-30

生物化学的含义篇1

关键词:主宰之天命运之天自然之天义理之天天人观

先秦时期所讲的天,含义颇多。冯友兰先生曾将它的含义分类讲述,分别为:物质之天、主宰之天、命运之天、自然之天、义理之天。这样的分类方法虽然将其各含义解析地通彻明了,然而忽略了这些含义之间的联系。现在将先秦所言天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加以论述,并明先秦儒者的学养与其关联。

一、主宰之天及命\、自然、义理之形成及联系

芝生谓:物质之天,即与地相对立者,有时也指宇宙;主宰之天,指有人格的主宰,即上帝;命运之天,指万物必须遵从而不可逃脱者;自然之天,谓宇宙自然的运行,即大化流行;义理之天,谓宇宙的最高原理。

这些含义中,物质之天与主宰之天是孔子前人已有的思想。主宰之天就是上帝,上帝创造万物,掌管人间的祸福。天子受命于天而统率万民,有道就能配天;无道便失去天子之位。人做善事,则上帝降福;行恶作乱,则有祸事。

芝生谓:上帝是人对于天的图画式的认识。虽然如此,主宰之天实质是天的学含义的滥觞。上帝即有人格之宇宙,掌管万物的生灭,定万物之法则,降人间之祸福。因此其它四种含义都被它所涵盖。

春秋时期,已有人发现上帝并非绝对的公平。一些做乱的人登临宝位;而行善之人却枉丧其身。因此《诗》中有骂天的诗篇,反映出当时已有开明士人不信鬼神与天帝。子产曰:“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士弥牟曰:“薛征于人,宋征于鬼,宋罪大矣。”在春秋的乱世中,上帝已被人所疑。此后,天的人格意味消亡,它的含义也被哲学化。

命运之天本于主宰之天不可违抗之义。命是万物必须遵从而不能逃避者。这是命的广义。而它的狭义是指,由客观形势所定而人力所不能改变者。子畏于匡,曰:“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天授命于孔子而不使文明尽丧,因此匡人不能违背天命,也不能动孔子一根毫毛。这是它的狭义。

自然之天本于上帝生成万物之义。《郊特性》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及至荀子则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列星随旋,明递荩阴阳大化,风雨施博。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自然者,自己而然,也即是实际的世界。自然的运行自有常道,四时更迭,日月代明,无不是大化流行。万物依据理而生成,在大化的洪流中,各得其所。这些都是造化之功。

义理之天本于上帝所赋予万物法则之义。《诗》曰:“天生A民,有物有则。”此即上帝赋万物其法则。义理之天,即万物所遵循者,是形上之道,类似于宋儒所言的理。《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又曰:“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天与地相对。在此,天指形上之道;地指形下之器。乾德刚健,坤德柔顺。因此乾命万物以性,坤顺之而成物。乾元资万物始,坤元资万物生,乾元统天,坤元顺承天。如此,成就生生之易。这便是天道生生不已之德。

以上分类言说,以解析天的含义。然而,命运、自然、义理之天都是上帝除去人格而哲学化的产物。因此论天必合而言之,将其分开便会受很大的蒙蔽。

自然之天,就是万物的化育,也即是大化之流行。大化依据义理成就它的造化,于是成万物而命之以性。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是反问的语气,指天不言而有命,无为而成化。天将性赋予万物,如此,四时从经,百物化生而周行不已。前人有的认为这是主宰之天,有的认为是自然之天,他们都没有看到天的含义互相关联,不可分割。先人所言天多合命运、自然、义理于一,如果看不到这一点,那么就会受到极大的蒙蔽。

二、天人观与学养

人有关于天的认识,必然对于它与人的关系有所思虑,于是就有了有天人观。

郭店竹简《穷达以时》有天人之分。天人因为职分不同而有分。对于穷达毁誉,我们的力量难以掌控,因此是天职。而善否圣贼,我们完全可以由自己掌控,因此这是人职。天人之分中,天指外在的大势,人指人自身的禀赋。这样,便由外内的分别阐明天人之分。

及至孟子,又发现知穷达祸福之所以不测,不仅因为外在的大势,也本于人内在的禀赋,于是便有性命之分。性命,从广义上讲,它们是相同的。天将性赋予人,人的生命都是性与命。从狭义上说,性是人与禽兽不同的本质所在;命是人与禽兽相类似的,如耳目口腹之欲。耳目口腹之欲虽然与禽兽相似,但性命相联,密不可分,任失其一便会失去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因此,欲不可去,只可节。节心养性,即是其修养之方法。这样,便由人内在的禀赋而阐明性命之分。

天人、性命虽然有所分别,然而人生来即是天地间一分子,性命都是天所赐予的禀赋。因此进德最终应当使天人与性命合而为一。

不同学人的修养方法或有不同。有以孟子为代表的“立本派”,有以荀子为代表的“践行派”。立本派主张“先立乎其大者”;践行派主张博文约礼。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本之则无,如之何?”可见,立本与践行之争自七十子已发其滥觞,至孟荀而著。孟子之徒,发明本心的善端,扩而充之,施诸四海,使人的本性散发万丈光辉,最终达于神明不测之境。荀子之徒,躬身践行,以礼约身,达到不勉而中,无入不自得之境。二者同归而殊途,更无待言。

这些分别的产生,大概因为资质相异。那些聪颖高明的人,一言点通,大本已立,然尚需克己工夫以存之。而好学诚厚的人,博学笃行,切问近思,行由中道而闻于天命。因此,学养之法因人而异。其修身虽有不同起点,然而终不免于悟入与笃行。大道深宏,无所不在。如能弘道,何必因方法有异而争论不休?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中华书局,2014.

[2]冯友兰.贞元六书・新原人[M].中华书局,2014.

[3]论语[M].中华书局,2006.

[4]孟子[M].中华书局,2011.

[5]荀子[M].中华书局,2011.

[6]郭店竹简・五行[M].文物出版社,2002.

[7]郭店竹简・穷达于时[M].文物出版社,2002.

[8]礼记[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9]左传[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生物化学的含义篇2

关键词:对外汉语生词英译语议偏误问题

1.英译词的意义大于或者小于汉语词汇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因另一种语言而存在,因此除了一些特定的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以外,任何两种语言的词汇在含义上都不可能一一对应,所以用一种语言来翻译注释另一种语言所要克服的最大困难就是两种概念意义方面的差异。对于初级学习者来说,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着很大的影响。教材中用有多个含义的英语词汇翻译某一个汉语词汇,就必然会引发语言的负迁移。下面就以实例说明:比如“春天”注:“spring”,“spring”除了有春天的义项外,还有泉水、弹簧、跳跃等含义;“量”注“totake”,而“totake”的含义有很多:(1)拿取:takeabook;(2)带:takeanumbrella;(3)就座:takeaseat.一旦义项误用,就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表达:量本书;我要量这顶帽子;“借”被译为“lend、borrow”,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这两个英语词汇虽然都有汉语“借”的意思,但“lend”表达的是借出,借给别人的意思,而“borrow”表达的是借进,问别人借的含义,意义上是相反的有差别的,所以这样的英译词的意义大于汉语词汇,不利于学生的掌握与应用;再比如,“教授”被译为“professor”,《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教授”一词是这样注释的:“高等学校中级别最高的教师”,而中国的高等学校中教师的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级别,显然,级别最高的才被称之为“教授”,而在美国,只要是大学教师,就都一律称之为“professor”。

2.英译词不能准确传达汉语词汇的感彩与文化内涵

语言是人们互相交流的工具,也承载着说话人的思想与情感,而词汇又是语言的基础,所以词汇的含义决定着说话人的语气与感情,也就是词汇的感彩,即为褒义和贬义。褒义传达的是高兴、赞成、喜欢等有积极含义的感情,贬义则反之,传达的是苦恼、反对、厌恶等有消极含义的感情。词汇的感彩也跟一个国家的文化息息相关,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褒贬义不具有国际性,因此相同的词汇或者事物在不同的语言中的含义或者文化内涵式不同甚至是相反的。英语和汉语在这方面有一个很好的例子证明同样的词汇表达完全相反的感情:对中国人来说,“狗”只是一种动物,在中国的乡村很多人家里都会养狗作为一种家畜,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西方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把狗当宠物养,在中国,吃狗肉就像吃猪肉一样平常,这对西方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在英美国家,“狗”几乎被看做是一个家庭的一分子,他们代表着忠诚、善良,而在部分中国人看来代表着低下、卑微的含义,有厌恶之感,所以汉语里有“走狗”、“哈巴狗”、“狗腿子”等词汇;而英语中有“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aluckydog”,“asfaithasadog”等词汇。因为英汉语言存在感彩的不同,所以使用场合也是很讲究的。比如说汉语的“宣传”一词被译为“propaganda”,这就会在感彩的理解上误导学生。因为汉语中“宣传”没有贬义,而“propaganda”却有贬义,有“虚假广告”的含义。

文化影响并塑造语言,以语言为载体;预言是文化最主要的表征途径。承载着一定文化内涵的词语常见于习语,不论是英语还是汉语,习语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比如京剧是我们的国粹,因此汉语的“唱白脸”和“唱红脸”就是源于京剧,在翻译的时候如果只对颜色词“red”和“white”做译注,那么学生是完全不能理解的。再比如,如果只把“九五之尊”,两个数字“nine”、“five”译出来,那么我想学生是怎么也不可能理解这个词的真正含义的,他们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是“九五之尊”而不是“八六之尊”呢?这样的译注不会给词汇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一点好处,反而画蛇添足了。

3.忽略了生词与英译词概念义与非概念义的区别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里奇将词的意义划分为6种:“概念意义(conceptualmeaning),也称作指称意义(denotativemeaning)、含蓄意义(connotativemeaning)、文本与感情意义(stylisticandaffectivemeaning)、反射和搭配意义(reflectiveandcollocativemeaning)、联想意义(associativemeaning)、主题意义(thematicmeaning)。”因为有概念意义的存在,我们才能区分开不同的事物;而非概念意义又让我们认识到相似事物的不同点。因此如果在对外汉语教材生词翻译中,忽略了词汇的概念义与非概念义,就不能传达给学生准确的信息,这也是造成学生近义词误用的最主要原因。比如:“笔”被译为“pen”,而英语中“pen”只代表钢笔,这样的翻译导致学生理解错误,而出了这样的笑话:学生手里拿着一支铅笔,当老师问“你有笔吗?”时,学生却回答说“没有”。又比如下面的例子:“嫁、娶、结婚、成亲”译为“marry”;“媳妇、夫人、妻子、老婆、太太”译为“wife”。这些例子也忽略了词汇的非概念意义。

4.忽略生词的附属义和用法

忽略生词的附属义和用法会造成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词义缺失等错误。例如:(1)“去世”被译为“die”,中国人忌讳说“死”,所以关于“死亡”有很多种委婉的表达,其中“去世”用来表达“(成年人、长辈等)死亡”,“夭折”则用来表达“小孩子死亡”,而“die”的用法很广,泛指所有的“死亡”,包括动植物。所以这个例子中,英译词就忽略了生词的文化附属义,就会导致学生造出这样的错误句子:“我家的金鱼去世了。”(2)“们”被译为“usedafterpronounsornounsdenotingpersonstomakeapluralform”,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对应词,所以用一整句话翻译出一个词的含义,在必要的时候也是可取的,但是在这里,对于“们”的英语注释还并不完整,没有说明它的用法,即“们”前面不必有数量词的修饰,因为缺少对用法的说明,所以学生也容易犯错:“我们班有20个学生们”。(3)“稍微”被译为“slightly”,通过英译词学生会很容易理解“稍微”表示数量不多,程度较小的含义,但是由于没有强调它的用法,因此学生会说出这样的错误句子:“请您稍微讲详细。”当然有人会认为这是教师在上课时需要做的额外讲解,不属于教材生词英译的错误,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只是教材编写者在生词英译方面应尽量做到全面、完善。

5.英译词脱离课文语境

一个词语会有很多种义项,但学习者学习词汇是在特定的语境当中理解习得的,如果说单词表中把一个词语的义项全部翻译出来的话,除了加大学习者的难度之外,那么很难想到还有什么好处,给出与课文语境不相关的义项的也是如此,甚至会误导学生。比如,(1)原文句子是“他来中国已经3个月了。”其中“来”译为“come”,看似是完全对等的,但是按照原文的句子,翻译应该是“HehasbeeninChinafor3months.”英语中“come”是一个不持续动词,而“来”在汉语中可以用作持续性动词;(2)原文内容为:男:我喜欢吃中餐,特别是川菜。女:西餐呢?男:马马虎虎。而文中的“马马虎虎”被译为“careless”,虽然单独来看,这样的翻译是没有错的,但是与课文语境相去甚远,课文想要表达的含义应该是“so-so”,所以同样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偏差。

参考文献:

[1]何慕.速成汉语[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生物化学的含义篇3

关键词:语言学习;语义学;语境

一、引言

英语语言学习作为从源语言到目标语的一种动态且有意识的过程,围绕着语言学,文化,文学等因素展开。在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中,这些因素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中语言文化占有显著而重要的地位。但是许多英语教师对这一点仍然不清楚,因此本文探讨语义学和教师如何教授语义以及语义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内涵。

二、语义学

语义理论是指事物所指或所代表的词汇的意思相关的理论。我们可以通过指出所涉及到的事物来解释这个单词的意思。对于一些适当的名词和固定的名词短语,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当我们表达“ThemostinfluentiallinguistNoamChomskyteachesatMIT”,的时候,我们会用"themostinfluentiallinguist"和"NoamChomsky"指一个特别的人,用"MIT"指一个著名的学府。

但是,这种理论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当我们指出“desk(桌子)”来解释它的意思的时候,我们在说“desk(桌子)”时,并没有指出它的大小,形状,颜色以及材质。我们以这个为例子,当然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也就是说,我们看到具体事物时,还有很多意思无法用看这个行为表现出来。这些抽象的概念是不存在于物质世界,只能通过意识感觉出来,这种抽象的事物称之为概念。

三、意义关系

单词在不同的意义关系中相互联系。有些单词具有比其它单词更多的相似意义,例如,desk和chair相比,它拥有与table更接近的意思。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desk和table相比,它拥有与chair不同的意思。因此,可以说desk的意义包含在furniture意义中,也可以说furniture意义包含desk的意义。由此看出,单词的意义处于一个与它相关单词的网络结构中。也就是说,单词与单词之间,语言单位和语言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可以解释为意义。语义关系中,有三种意义关系:相同关系,相反关系,以及包含关系。

(一)同义词

同义词是相同关系的专业术语。英语中有许多同义词,这些同义词主要有两种来源:盎格鲁-撒克逊和拉丁文。这两种来源中有许多成对出现的单词拥有相似的意思。例如:buy和purchase,world和universe,brotherly和fraternal都具有相似的意思。但是意思完全相同的次却很少。所谓的同义词都是依赖与上下文的,它们使用的方法不同而已。例如,同义词可能在方式上表现出不同,在语境"LittleJim__atoyrabbit"中,使用“buy”比“purchase”更恰当,它们在含义上可能有所不同。这也是人们为什么戏谑的说,“我很节俭,你精打细算,而他是吝啬的。”同义词在地域上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秋天”这个单词,在英国称为“Autumn”而在美国却是“fall”。类似的还有,英国人住“flat”乘坐“tube”而美国人住“apartment”乘坐“subway”。其中“flat”和“apartment”都表示“公寓”;“tube”和“subway”都表示“地铁”。

(二)反义词

反义词是反义关系的专业术语,分为以下三类:等级反义词,互补反义词以及相反反义词。其中等级形容词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当我们谈到反义词的时候,通常是指成对出现的反义词,例如:好与坏,长和短,大和小等等。这些反义词主要是一些形容词,它们具有三个特征。

首先,等级形容词具有等级性,也就是说,成对出现的形容词在程度上是有区别的。对一方的否定并非是对另一方的肯定。例如,有的东西“notgood”,但并不意味着“bad”。我们也可以用“justso-so”或是“average”来表示。这类形容词可用“very”修饰,因此,可以说“verygood”和“verybad”。此类反义词可以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形式,因此,可以说,有的事物比其它事物“better”或“worse”;有的事物是“best”或“worst”。有时候,如果要表达中等程度,可以使用单独的词汇表示。例如,关于大小方面,既不大也不小我们可用“medium”来表示。除了表示两种极端的气温――“hot”和“cold”之外,还可用“warm”和“cool”来表示。这组本身就是一对反义词,同时他们还有一个处于中等程度的形容词-“lukewarm”。

其次,这类反义词是根据不同的标准来确定等级的。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判断事物好坏,长短,大小的绝对标准。标准是随着所描述的事物不同而变化的。例如,大汽车实际上就比小飞机小得多。微型计算机跟微生物相比,算得上庞然大物了。

老师在教会学生如何区分单词的相同和不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母语和英语的对比来区分。例如,“home”和“family”在意思和用法上都是不同的。但中文中,这两个单词在形式上是相同的。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应该要学会辨认和避免母语造成的影响。虽然单词在形式上相同,但在不同的语言中它可能有着不同的意思或者是相反的意思。再如,“Mypatientisverypatient.”这句话中,第一个“patient”是名词,指“病人”;而第二个“patient”是形容词,指“有耐心的”。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可以很清楚的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

四、语境中教学

Ogden和Richards在“语义的语义中”提出语义三角关系,他们认为单词和它所指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是直接关系。因此在在教学中要通过上下文进行教学。

英语教学中语义学的一个重要的内涵是指语义是通过具体的上下文表现出来的。因此,词汇表是有用的,但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不够的。单词和短语拥有许多不同的意思,这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不断的运用这些词汇和短语进行交际。同时,需要老师培养学生分析语义方面的能力。由于语义是具体的语境表现形式,因此词汇应该放在语境中进行教学,这样通过语篇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单词。当然通过语境,学生也可以清楚的知道单词搭配方式。这样老师可以教授一些固定的短语,同时学生以一种很自然和动态的形式学习英语。语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新单词出现的语法形式,因此教师可以将新单词的语法形式和其相似的意思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可以掌握单词的规则和不规则的用法。通过语境,学生还可以了解新单词出现在哪种情况中并学会怎样正确的使用这个单词。

五、教师的创造性

随着文化在英语教学的不断融合,文化含义应该更加明确的在词汇,非语言交流以及语言文化的其他方面表现出来。但是,语义学的这些方面经常被忽略。在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中,编者通常没有提及文化含义。显然,编者应注意将文化内涵融入到词汇和英语的其他方面。语义学和文化在这个领域涉及得极少,因此,要求老师需要有创造性,在课堂中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应避免认为只有一种方法教授语义学和文化。由于语言中的含义是复杂的,因此,教学需要反应这种复杂性。显然,语义和词汇是等同的,忽略不同的语义会剥夺学生对语言本质的理解。英语教师转变先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们正确运用语言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六、结束语

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中,笔者认为大量的语言现象是跟语义学相关的,涉及了一些关于英语课堂中语义教学的含意。综上所述,文化含义应该要不断的融合在英语词汇教学及英语其他教学内容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从理论和实际中不断发展和探讨语义学。

参考文献:

[1]杜宇,李晶,结构语义学与英语词汇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76).

[2]山东省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集[M].石油大学出版社,1995.

生物化学的含义篇4

一是源于宗教经典。988年,基督教传入俄罗斯。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宗教的重视程度不同,但基督教名和东正教名自此就成为了俄罗斯人姓氏的主要来源,这也就赋予了俄罗斯姓名浓厚的宗教色彩,许多姓氏都能在宗教教义中追根溯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姓名也是如此,尤其是一些僧侣的命名更是直接取材于《圣经》、《主祷文》等宗教经典,其自然会带有相应的文化内涵。二是源于词汇本义。文学作品的创作者很多时候会借用现成的单词或词组,如名词、形容词,来直接做作品中人物的姓名,这在俄罗斯的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俄语姓名的词源非常多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源于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这也决定了文学作品直接取词义来给人物命名,使之能够带有鲜明的文化伴随意义。三是源于谐音联想。同音字、近音字、新造字同样是文学作品中人物命名的主要方法之一,较之直接套用现成词汇的方法来说,这种方法更为隐晦。俄罗斯人的姓名就有着丰富的联想意义,一些历史人物的名字或有代表性的象征典型的民族文化的名字就会让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并能引起较为明显的共鸣。因此,通过谐音联想的方法命名人物、表达文化内涵也是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手段。

二、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姓名语言文化对塑造人物所起的作用

俄罗斯的文学家们在作品中塑造了多个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其中不少人物的命名都别具匠心,包含着作者对人物的褒贬、爱憎之情,隐含了作者对人物道德品质的评价或暗示人物的职业、体态、性格等特征,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联想空间。这些作品中人物姓名独特的语言文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能够体现人物的品质特征。此类姓名在18~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曾广为采用。比如在果戈里的名著《钦差大臣》中市长的姓氏是Сквозник-Дмухановский(安东·安东诺维奇·斯科沃兹尼克—徳穆哈诺夫斯基),“Сквозник”在达尔字典里的解释是“狡猾”、“流氓”、“无赖”,可用来形容人物性格。这位市长的双姓第二部分是“Дмухановский”,在乌克兰语中可译为“吹风、吹气”。显然果戈里在这里用了两个含义的双姓来暗示了狡猾而具有欺诈性的人物性格。二是能够体现人物的职业地位。如有的作家给一位音乐家起名为Смычков(мычок为弦乐器的弦子),给一位大尉起名为Гауптвахтов(гауптва2хта为军队中的禁闭室)。与职业相关的还有颇具特色的商人姓名。大多数商人姓名的特征并不明显,但有些姓名则与其职业有关,常由形容词和名词组合而成。比如Гнилорыбов(гнилаярыба腐烂的鱼),Твердохлебов(твёрдыйхлеб硬面包)等,用以暗示从事卖鱼和面包业的商人。三是能够体现人物的社会阶层。在小说《外套》中,主人公是一位名叫АкакийАкакиевичБашмачкин(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巴什马奇金)的抄写员,他是一个卑微的九品小官,平时安分守己、克勤克俭、忠于职守,省吃俭用做了一件聊以过冬的外套,不料被强盗夺去,申诉无门,郁郁而终。姓氏Башмачкин来自于名词башмак(鞋),表明他的社会地位低下,是个受人践踏、欺凌、可怜又可悲的小人物。

三、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人物姓名语言文化的重要意义

生物化学的含义篇5

关键词:物理;正负号;公式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5-0221-01

一、学生在分辨物理中正负号常见的错误

(一)物理中的正负号与数学概念混淆

有的学生总是会受到数学概念的干扰,错误地认为正值总比负值大,如对加速度的下列三个值:al=5m/s2,a2=-4m/s2,a3=-6m/s2,不能正确地比较其大小。另外,容易把增量与正值联系在一起,错误地认为增量一定是正值,是增加量,这就造成了解题时思维上的偏差。

(二)公式中的加减号与物理量的正负号混淆

很多学生在运用含减号的公式时容易把公式中的加减号与物理量的正负号混淆,例如:在应用公式∑Ft=mv1-mv0中,当mv0为负值时,有的学生误认为公式中的减号就是该mv0的负号,所以不再用负值代入,造成错误。

学生对物理量正负号的认识和运用上的错误还有很多,总结这些错误,很多都是源于学生对众多物理量正负号的认识不够准确和巩固而造成的。下面我就接着分析物理量中不同正负号所代表的一些不同含义。

二、物理中正负号的不同含义

(一)表示方向的不同

物理学中,力、速度、加速度、冲量、动量、位移等物理矢量前的正负号均是表示方向的。正号表示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负号表示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规定了正方向后,可以将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转化为带正、负号的代数运算。例如:规定以P点为起点,向右的位移S1为正,S1=6m,S2=-9m时。我们就不能说S2S1,负号只用来表示物体的位移是向左;而正号则表示物体的位移是向右。再如:简谐振动公式F=-kx中的负号表示回复力F的方向总是与位移x的方向相反。

(二)表示大小

前面我们说了矢量中正负号常见的意义,而在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摄氏温标等物理量前面出现的正、负号则表示相对零点大小。它们的量值大小只具有相对意义,就像数轴上的数一样.表示相对零点的差距.它们的零值不等于“无”。例如:在重力场中,物体在A、B两点的重力势能分别为EpA=6J,EpB=-5J,表示物体在A点的重力势能比参考平面(零重力势能面)高6J,在B点的重力势能比参考平面低5J,即EpA>EpB。再如:t=0℃不等于无温度,U=0V不等于无电势.它们的正负表示比零值大或小的意义,这类物理量的正负值可用于比较大小,即正值总比负值大。

(三)表示特定含义的正、负号

在物理教学中有一类物理量的正、负号是用来标记一些特定的性质的,表示相反的含义。如:

(1)点电荷中的正负号只表示Q1与Q2为两种性质相反的电荷,Q1为正电荷,Q2为负电荷。这和人分男女、色有黑白是一个意义。

(2)F1对物体做功W1=8J,力F2对物体做功W2=-8J,这不能比较F1和F2的大小,只表示F1对物体做正功,即F1为动力;F2对物体做负功,即F2是阻力。

(3)有一个运动的物体,若动能的增减量Ek=Ek2-Ek1=5焦耳,表示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该物体的动能增加了5焦耳,若动能的增加量Ek=-5焦耳,则表示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该物体的动能减少了5焦耳,这时的正负号则表示物理量的增、减。

三、解题中正负号的具体运用

物理量中正负号出现较多,表示的物理意义差别也较大,当物理量引入公式运算时到底要不要把符号带入,何时需要带入,这成了一些混淆物理正负号学生的难题。下面就对此加以归纳总结,有利于对物理量正负号的正确运用.

(1)公式中涉及加减运算时,通常应带正、负号计算。运动学公式Vt=V0+at,S=V0t+■at2及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应明确正、负号含义,带正、负号运算。

例:以V0=2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小球,求小球2s末的速度和2s内的位移。g=10m/s2.

解析:取V0方向为正方向,由速度公式Vt=V0+at代入V0=2m/s,a=-g=-10m/s2,t=2s有Vt=-18m/s,负号表示Vt方向与V0相反,即竖直向下。又由位移公式S=V0t+■at2,S=2×2-12×10×4=-16m负号表示位移方向与V0相反,即小球在抛出点下方。

(2)有些公式中只有物理量的乘除运算,运算结果不受正、负号影响,可按绝对值运算,再由题意确定结果中符号的含义。

生物化学的含义篇6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文化因素

[基金项目]咸阳师范学院2012年人才引进项目(12XSYK004)。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3)11-184-2

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整个教学环节是涉及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吕必松曾说过:“探讨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研究语言的先行条件,因为任何语言理解和语言运用都与特定的文化因素是密不可分的。”Brown也从这个角度出发所提出了文化同化概念,他指出:“人们学习汉语的同时必须学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必须进行同语言理解密切关系的文化理解。”由此可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可窥见一斑。

对留学生来说,要完成学习汉语的目标,就必须掌握汉语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文化。只有做到细致而深刻地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文化与历史,才能更精准、更灵活地使用汉语。从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的角度来看,学习汉语不仅仅只是为了掌握一种技术,而应该是在掌握汉语的基础上,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文化,进而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语言的基础是词汇,核心是词义。”语言三要素中最活跃的部分就是词汇。因此,词汇总是能够以最生动、最便捷的模式反映出一个社会的历史更替与生活变迁。词汇可以非常敏感地反映出语言的任何变化。所以,词汇可以做到任何时候都能迅速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然而,由于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以及历史背景又不尽相同,指代意义相同的词汇在不同语言体系中蕴含着本民族所特有的意义。汉语词汇许多词语的语义涵义,都与特定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这样就使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障碍。要使学习者真正理解词汇的含义,就必须解释词语的文化涵义。只有全面揭示词汇的文化涵义,才能增强学习者辨别不同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因此,文化渗透就成为词汇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甚至可以在具体实践之中成为一项独立的教学设计。

一、何为具有文化义的词语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我们所认知的文化与广义层面尚的文化概念有所不同,它主要是指与语言有关的精神文化,一般指的是通过某种语言中的词汇所承载的文化,即狭义上的文化,对外汉语界将其称为词汇的“文化义”。

目前,学术界对文化义的内涵有多种界定,常敬宇指出:“具有文化涵义的词汇是指包含特定文化范畴的词语,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将该民族的文化反映在语言词语之中,这些词语把隐含的深层民族文化信息明确的呈现出来,它来源于一个民族的心理、物质以及制度文化。”陈光磊认为应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增加与目的语语用及语义相关的文化知识,包括如下内容:1.在词汇与语义中所呈现出的民族文化有的概念及特有的事物;2.具有相同指称意义或书面意义的词汇,但在不同语言体系中所表现出来文化含义却大相径庭;3.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同一对象的概念在语义上的分类会略有差别;4.一些可以体现特定文化内容并具有固定结构的习惯用语,例如:成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俗语等等。

以上界定的实质都是从汉语词汇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进行阐述的。换句话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那些所谓的蕴含文化内涵的词汇指的是拥有承载汉民族特有文化能力的词汇,其特点是先有所指,在这个基础之上必然又承载着一定数量的文化信息。因此,结合教材和课堂教学实践,本文所涉及的具有文化义的词语主要可分为两大类:

(一)仅包含字面意思的文化义词语。“仅包含字面意思的文化义词语”,是指凭借字面意义即可直接了解中国独特文化的词语,这类词语无论是对讲授者还是学习者来说相对都是比较容易的。例如:熊猫、饺子、竹子、对联等等。

(二)具有隐含意义的词语。即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引申义,并且有些词语本义与引申义同时都保留着。例如:1.说曹操,曹操到。(一指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另指形容曹操的耳目众多,动作迅速并且无所不在,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在他人面前,是需要提防的人。是时下一句比较流行的俗语。)2.肚子里的蛔虫(引申为知己,知音。此词义是运用修辞的方式所引申出来的意义。)3.风云(本指风和云,现在常用它象征战争或变幻动荡的政治局面。)

从以上所举的例子可以看出:汉语词汇有着非常丰富的意义,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宽广深厚。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相比于广义范围的“文化”,词汇的文化义常常具有隐含性和民族区域性特点,更重要的是这个特点在本族人日常运用中往往是“习而不察”的。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这些容易被我们所忽视的文化义,常常会成为留学生学习汉语最大的障碍。在词汇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借助文化教学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词汇教学中文化义涉及的内容

上文提到,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系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事物或概念,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经过实践调查,在留学生较难掌握的词汇之中,将涉及文化义的词汇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词汇的文化成因。这是指一些能反映一个民族所特有物质文化的词语。例如:成语是最能体现此特点的一种形式,大多数成语记载了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言行,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以达到令人警醒和信服的目的。如:“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此词出自苏轼的《文与可画谷偃竹记》中“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现常常运用其引申后的意思,即比喻解决问题之前就已经有了充分的方案完整。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个成语的上述这些文化背景,就不可能体味其真正含义,甚至出现有的西方语言翻译者把此成语译为“肚子里有根竹子”的笑话。由此可见,了解汉语的文化背景对留学生来说是习得汉语的必经之路。

(二)词汇的具体运用。其实质包括:所学词汇汉民族如何使用?为什么这么说?现实语境中如何运用?这些问题应该说是词汇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也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最大障碍。如“入乡随俗”,是《发展汉语(初级下)》第一课的生词。对于初次接触成语的学生来说,这种四字格式的词语相对于他们以前所学的,所包含的内容就要丰富多了。自然,在理解上和运用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而,在课堂上,结合学生初到中国的生活写照,从文化习惯上对这个词进行了讲解,可以使学生真正领会词语的含义。诸如此类的方式同样适用于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词汇形式的教学中。

(三)词汇的文化背景。由于民族区域性特点,产生词汇歧义以及多义的问题。词汇含义多样(包括歧义)产生的原因很多,如时代的变迁、语境的不同、南北方地域的差异、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别等等。如因南北方地域的差异而产生的同一词汇而含义不同:“南方人说的‘包子’原来就是北京人说的‘馒头’,南方人说的‘戒指’就是‘顶针’,南方人说的‘留声机’,在北方就成了‘话匣子’。”此外,不同民族对相同事物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这些问题都可能对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扰。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实质就是教文化中的语言。也就说“对外汉语的本质特征是语言与文化教学的统一,这是由对外汉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又是文化教学的特质所决定的。”文化影响语言的结果,使得语言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想圆满地达到交际的目的,除了学好目的语以外,目的语中所包含的大量文化信息也是不容小觑的教学重点。否则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会在交际中闹笑话,甚至发生矛盾冲突。

参考文献:

[1]石瑛.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衔接[J].文学教育,2007,(9):78.

[2]常敬宇.汉语词语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陈光磊.关于对外汉语课中的文化教学问题[J].语言文学应用,1997,(1):69.

  • 下一篇:小学国庆节的作文字(4篇)
    上一篇:仓库租赁申请书,仓库租赁申请书范本(整理5篇 )
    相关文章
    1. 优秀范文老师的声音作文(精选2篇)

      老师的.声音作文篇1我的学生生涯中遇到过很多的老师,每一位老师,他们的声音都不同。老师的声音有很多种,有如百灵鸟般动听的,有如播音员般字正腔圆的,当然也有平平淡淡让人记不..

      daniel 0 2024-05-30 14:54:43

    2. 年教师个人总结范文(整理6篇)

      2023年教师个人总结范文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在各科老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这学期我继续担任..

      daniel 0 2024-05-30 14:28:00

    3. 年后回母校作文优秀范文(精选8篇)

      20年后回母校作文篇1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我脸上,我乘上了哆啦A梦给我的时光机。机上有许多摁钮,是前往多少年后的数字。我点了20年后的今天,“嗖”的一下便来到了20年后。哇,..

      daniel 0 2024-05-30 11:31:37

    4. 有关转正工作总结范文集合(精选4篇

      有关转正工作总结范文集合九篇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

      daniel 0 2024-05-30 11:19:57

    5. 销售转正申请书,销售转正申请书范文

      最新销售转正申请书(推荐)篇1在公司工作已经有几个月了,从进公司时的一无所知到现在,我学到了也领悟到了很多东西,在销售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每一次问题出现,都看作是提..

      daniel 0 2024-05-30 09:50:09

    6. 销售转正申请书,销售转正申请书怎么

      销售转正申请书(精)篇1各位领导:日月如梭,转眼间以经来公司三个月了,几个月的工作使我深深感受到机遇和挑战并存,成功与幸酸同在。感谢领导给我的这次转正申请机会。参与这次申..

      daniel 0 2024-05-30 08:58:33

    7. 公司承诺书范文(精选3篇)

      公司承诺书篇1XX木门店长郑重承诺:1.所到商品一定为顾客选定品牌商品;2.所到商品的质量一定与样品质量一致;3.所到商品的颜色不能与样品颜色有明显色差;4.所到商品一定在承..

      daniel 0 2024-05-30 08:22:58

    8. 国庆假期致学生家长一封信范文(精

      国庆假期致学生家长一封信范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书信吧,书信是人们是人们传递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交际工具。写信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

      daniel 0 2024-05-30 08: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