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工前景(6篇)

daniel 0 2024-06-02

生物化工前景篇1

关键词景观水体;修复;处理方法;

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景观水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日益关注以水景为主题的小区、园林、城镇等建设。然而,由于污染导致一些景观水的水质已开始发生变化,湖水正在变黑发臭,某些湖泊还出现了观赏鱼大量死亡的现象,水体的富营养化成为景观水体亟待解决的问题。

景观水体的水质维护主要是控制水体中COD、BOD、TN、TP等污染物的含量及藻类等的生长(使其不过度繁殖),保持水体的清澈、洁净,而景观水体的修复是针对已受污染的水体如何恢复正常功能。任何修复技术必须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进行选择,主要考虑的问题包括:技术的有效性;水环境被修复的程度;投资和成本,以及可能的替代方案的有效性与成本比较等[1]。

当前景观水体治理技术可归结为以下几种类型。

1.控制营养物质来源的技术

主要是控制外源性污染:对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这样的点源,应排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严禁排入景观水体;对初期雨水应适当进行处理后,再排入水体;严格控制景

观水体周围化肥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时间;杜绝生活污水、垃圾进入水体,严禁在河堤、湖岸倾倒堆放垃圾;定期对水面漂浮的树枝败叶及杂物进行清理。只有从根本上控制了外源性污染,才能为内源性污染的治理提供可靠保证。

2.控制藻类的技术

2.1机械除藻

利用捞藻船、吸藻泵等机械设备捕捞水面上的藻类,间接去除水体氮、磷营养盐。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于2001~2002年对滇池水华蓝藻进行机械清除,共清除蓝藻360.83t(干重),相当于从水体中去除了氮37.33t、磷2.71t、有机质200.32t,水体中的重金属也被部分去除。

2.2杀菌消毒及除藻技术

为了抑制水中藻类的生长,可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铜离子含量为1mg/L左右)。当水体滋生了菌类时可向水体中投加氧化剂,如次氯酸钠、液氯、漂白粉、臭氧、异噻唑啉酮等进行杀菌消毒。

药剂杀藻是一种快速见效的技术。昆明世博会期间,为消除滇池草海蓝藻水华,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包括投加化学药剂杀藻,基本控制了水华和恶臭,改善了水体景观。

3.生物控制技术

3.1水生生物修复法

水生生物修复法是利用生态系统食物链摄取原理和生物相生相克关系,通过改变水体的生物群落结构来有效地回收和利用资源,取得水质的净化、资源化和景观效果等综合效益。

3.1.1水生植物修复法

多种高等水生植物能够有效的吸收水中氮磷等污染物质,抑制藻类的繁殖。水生植物可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南京莫愁湖通过种植莲藕,年产莲藕25万kg,带出的氮有60多t,磷达1t多,浮萍在1个月内能将污水中的磷去除90%。北京动物园水体通过种植荷花、水葫芦及芦苇等水生植物,明显提高了水体的透明度和溶解氧,抑制了藻类的生长繁殖,还能带来一定经济效益。利用水生高等植物组建人工复合植被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具有独特优势,但要注意防止大型植物的过量生长,应及时收割,避免其腐烂。

3.1.2水生动物修复法

水生动物是以游离细菌、浮游藻类、有机碎屑等为食,通过营养链进行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控景观水体的水质。水生动物包括浮游动物、游泳动物和底栖动物。通过定期对游泳动物和底栖动物进行打捞,可以防止其过量繁殖造成的内源污染,同时也将已转化成生物有机体的有机质和氮磷等营养盐从水体中彻底输出。武汉东湖富营养化水体中引入50g/m3的鲢或鳙,使微囊藻水华得到有效抑制。扬州海德公园人工湖、新城河等景观水体内放养了白鲶、螺蛳等能滤食浮游藻类和有机碎屑的水生动物,用它们摄食水中浮游藻类,同时还能分泌一些促絮凝物质,使湖水中悬浮物质絮凝,使景观水体透明度提高,改善了公园内水体水质。

3.2微生物净化技术

景观水体中污染物高效降解菌很少,补充有益微生物和促进其生长的营养剂可加速水体中污染物的降解,也有助于加快底泥中污染物的分解转化。

3.2.1投菌法

采用投加菌种方法进行景观水体的生物修复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应用较多。人工选育培养出的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复合高效微生物,能够有效去除氮、磷营养元素和有机污染物,抑制藻类生长,增加水体溶解氧,改善水质。目前较为成熟的投菌技术有美国CBS公司开发研制的CBS技术和日本琉球大学教授比嘉照夫先生开发EM技术。

3.2.2生物激活法

生物激活法是通过向水体中投加生物促生剂来刺激土著微生物的迅速繁殖,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投加方式:投加微生物营养盐、投加电子受体与共代谢基质、投加表面活性剂。通过纯天然物质制成的生物激活剂BioOxidatorTM(Bo),NutraComplexTM(Nc)对上海植物园兰室和牡丹园湖水进行修复,结果表明,Bo和Nc对水体COD、BOD、TP、浊度等均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并可显著提高水中DO。

5.2.3水生微生物修复技术

水生微生物修复技术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和膜生物反应器等,其中以生物接触氧化法和曝气生物滤池运用广泛。刘书宇[2]等以沸石和煤渣为主要基质,从土著微生物中筛选驯化优势菌群挂膜于基质内构建复合生态床修复黑龙江省太阳岛天鹅湖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结果表明:优势菌群使系统很好完成对氮的循环去除,且优势菌群强化系统离子交换去除率及消化去除率延程均显著提高。陆洪宇[3]采用A/O一体式悬浮曝气生物滤池处理苏州园林景观水,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56%左右、90%以上、40%左右和接近30%,出水浊度低于2NTU。

4生态控制技术

4.1生态稳定塘

稳定塘是经过人工适当修整,设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净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净化。何龙[4]采用生态砾石接触氧化/稳定塘处理微污染景观水,COD、浊度、TN、TP和蓝绿藻的去除率分别为56%~68%、80.6%左右、44.8%~48.3%、24.6%~31.4%和85%左右。稳定塘运行成本低,但占地面积大,处理周期长,适于附近有天然池塘可以利用的景观水体。此外,稳定塘内也可种植水生植物、放养水生动物以形成多级食物链,组成复合的生态系统。

4.2“生态岛”修复法

生态岛法就是往景观水体中投入临时性的人工设施来改善、创造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利用厌氧微生物、好氧微生物以及微小动物、植物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将有机物进行强化分解,最终成为简单的含C、N、P等无机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目前植物浮岛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滇池草海水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了植物浮岛生态区78亩,用毛竹或水竹制成框架,其底部用聚乙烯网兜住的围栏形成植物载体,其上种植匍匐茎草本植物如凤眼莲等,挺水植物主要为狭叶香蒲、芦苇及风车草等及藤本植物,具有植物根系密实、抗风浪能力强、净水作用明显、景观效果好、维护管理方便等特点。

4.3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是利用土壤填料-微生物-水生动植物复合生态系统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净化,通过过滤、吸附、沉淀、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实现对营养盐和有机物的去除。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型浅水湖―Apopka湖,利用人工湿地去除湖中的悬浮物、氮、磷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过29个月的运行,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是:总悬浮物89%~99%,总磷30%~67%,总氮30%~52%[5-6]。TANNER等[7]在使用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新西兰北部放牧草地潜水径流处理中发现,占径流面积1%的人工湿地可有效降低径流水体的TN和TP。目前,我国的城市湿地已初具规模,有常德市西洞庭湖青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十数处。城市湿地作为城市稀有的自然落资源,是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低洪水危害、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4地下渗滤系统

地下渗滤系统主要由潜水泵、布水系统、渗滤池、收集管与草坪等组成。原水在渗滤池中通过砾石层的再分布,在土壤毛细作用下上升至植物根区,经过土壤的物理、化学作用和微生物的生化作用以及植物吸收利用后得到处理和净化。在微生物作用下,有机污染物被吸附、降解,达到净化除臭的目的,通过表面植草来吸收降解后的营养物质如N、P等,既满足了自身生长的需要,又去除了水中的污染物质。王绍春[8]等将该系统运用于苏州拙政园景观水,测试表明:出水浊度在4~10NTU之间,高锰酸盐去除率稳定在10%~35%,氨氮及正磷酸盐浓度下降,出水水质可达到园林景观水水质标准的B类。

4.5生物栅技术

生物栅技术是利用植物、微生物、水生动物和底栖动物等生态要素的协同作用来实现生态修复功能,在有限的空问内富集巨大的生物量,以达到快速、高效的处理效果[9]。杨清海[10]等设计的生物栅是一种不需要人工曝气的原位修复水体装置,生物栅的水生植物选用根系发达的黄花美人蕉(Cannaindica),其发达的二级、三级根系与填料纤维交织在一起,起到固定植物、提供强大的生物附着载体以及为其他生态要素提供氧气的重要作用。用该装置处理上海市苏州河支流华东师范大学校园内丽娃河河水(富营养化水体),在HRT=72h时,TOC、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52.2%、57.6%、60.9%和82.4%。NH4+-N在HRT=24h时去除率为32.4%。

5.结论

物化方法净化景观水是目前常规的处理方法,但其前期投资费用相对较高,后期维护费用也较高,且能源消耗较大,并不能从源头上进行控制,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且随着耐药性藻类的出现,需要频繁地变换化学药剂,同时药的投加量也会更大,处理费用也较高,且造成二次污染。生物、生态技术则是以生物学以及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优化水生生物群落,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维持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健康发展,是治理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有效途径。生态修复的方法作为一种治理景观水体的新技术,克服了物理、化学方法的不足,因此成为目前景观水处理的应用热点。

参考文献

[1]张锡辉.水环境修复工程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刘书宇,马放,姜钦鹏.生物强化生态床修复景观水过程中氮转化积累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24(6):642-645.

[3]陆洪宇.改进型曝气生物滤池对景观水处理的试验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5.

[4]何龙.复合生态工艺处理城市景观河流的中试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3.

[5]古滨河.美国Apopka湖的富营养化及其生态修复[J].LakeSci(湖泊科学),2005,17(1):1-8.

[6]CoveneyMF,StitesDL,LoweEF,eta1.Nutrientremovalfromeutrophiclakewaterbywetlandfiltration[J].EeolEng,2002,19:141-159.

[7]TANNERCC,NGUYENMI,SUKIASJPS.Nutrientremovalbyaconstructedwetlandtreatingsubsurfacedrainagefromgrazeddairypasture[J].AgricultureEcosystems&Environment,2005,105(1):145―162.

[8]王绍春,费忠民,张维佳.地下渗滤系统处理园林景观水的实验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7,20(3):45-47.

生物化工前景篇2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施工;养护;要点;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7.14.045

园林景观工程对改善城镇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园林景观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有设计、施工及后期养护等几大项,而每一项都包含很多环节,管理难度比较大。因此,做好景观园林工程是时代赋予园林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园林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要做好每项工作,使景观园林工程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促进美化环境,建设和谐社会。

1景观园林设计施工的意义

景观园林对于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生活幸福指数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污染已为人们所重视,而绿色植物对大气污染具有重要的缓解作用,很多植物都能吸附、吸收污染气体,释放新鲜空气。而景观园林设计施工就是在适宜的地方安置一些适宜的绿色植物,并将其设计成一处美丽的景观,在发挥缓解污染功能的同时,为居民提供一处休闲、怡情的优雅场所。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为居民的身心健康提供了保障,促进了社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建设。

2景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设计理念缺乏合理性

目前,园林设计工作者存在设计理念缺乏合理性的问题,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追求设计景观视觉上的美感,而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导致很多景观废弃,不仅没有起到应有作用,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例如,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当地的土壤情况、气候条件,引进一些不适宜当地种植的植物,导致栽植后植物大量死亡,导致景观失去美化效果。作为景观园林设计者一定要透彻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包括人文、地理、植物种植情况、气候条件等,要因地制宜,并突出本地区特色。同时要尽可能降低建设成本,这样才能设计出提升城镇形象,美化生活环境的园林景观。

2.2园林景观设计中人为因素的影响

人为因素在园林景观工程中至关重要,因为每一个环节都要不同的人员完成与执行。如果设计人员没有合理设计,那么后期施工就会增加难度,有可能就要增加成本,还有可能无法按照设计来完成。参与施工环节的人员如果没有将设计很好地展现出来,则会达不到预期目的。从细节上来讲,在栽植植物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工作态度等问题,也可能造成植物的死亡。后期的养护也存在人为因素,如果管理养护人员没有尽职尽责,那么该园林景观则不能持久维持。因此,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尽职尽责的园林队伍,对园林景观工程的有序完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园林景观施工设计要点

3.1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使人能够身心愉悦,为人们生活服务,园林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提供便利的场所,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去设计,考虑群众的需要,使人们在工作之余能够有一个舒适的休息场所,并从中能够愉悦心情、陶冶情操。

3.2重视水景设置

园林景观中增加水景设置,会使整个景观充满灵动性,使景观“活”起来。自古以来,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就非常重视水的利用,园林工作者在设计景观时要重视水景的设置,并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注意水质的选择,同时注意水源的补给、净化、循环,避免形成死水;二要以水造景,既能使整个景观灵动起来,同时也要自成一景。

3.3突出文化,彰显特色

园林景观要想长久发展,必须具有生命力,而如何使园林景观具有生命力,就要在设计时融入当地的文化与历史,通过园林景观彰显当地特色,了解当地文化与历史,使其成为当地的独特景观。

3.4加强管理,提升效果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阶段,要做好相应的养护管理方案,以保障园林景观的持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果只注重建设,而忽视管理,园林景观必将荒废,建设时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均被浪费,园林景观的作用也得不到发挥。

4园林景观养护要点分析

4.1园林植物养护

在植物搬运过程中,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碰撞损伤植物,轻拿轻放。在种植前要施好底肥,以保证土壤的肥力。种植时,将树木摆放端正,填土后,将树木根部土壤压实,然后浇足水,并对新栽植的树木进行支架保护。栽植后注意对园林植物的养护,要有专人负责,明确责任,严格按照制度对植物进行定期管护。

4.2其他设施管护

生物化工前景篇3

关键词:城市景观水;污染现状;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景观水体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还具有调节气候、改善环境、防灾防旱和维持水体循环的功能,因其特殊的经济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广泛地应用于喷泉、瀑布、人工湖、城市河道、护城河和景观池塘等,成为居民休闲和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景观水是一种封闭缓慢的水体,具有水域面积小、水量少、水位浅、易污染、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再加上早期技术局限、设计的不合理和水质的管理不善造成氮磷等营养物质输入景观水而积累,在各种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目前,主要采用物化和生物法处理富营养化景观水,通过污染物的控制和去除达到水质改善的目的。

一、景观水体水质恶化的原因

1、景观水的水源水质较差。通常景观水的水源首要来自三个方面:降水、地表水、中水。大多数平常弥补水量以降水聚集为主,而附近聚集的降水把地表许多污染物都溶解在内,使得景观水源先天质量较差。

2、周围污染源对其污染。景观水体污染物首要来源于附近小区内居民日常生活所排放的污水、修建废物及其渗滤液、漂物和施工尘土等。尤其是日常污水中含有大的有机污染物及氮、磷等植物养分物,植物养分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将恶化水体水质,加快水体的富养分化进程影响水面的使用。

3、水池防渗处理损坏景观水生态系统。当前大多数的人工湖因为考虑到防渗问题,湖底多为硬质底,对于需求泥土才可以成长的水生植物而言,其栽培、成长都会有许多约束,许多水域因为防渗层铺设质量不过关,形成人工湖水丢失过快,或管理进程中补水不及时。水生植物因干枯而成长不良甚至枯死,既没有表现清水作用又损坏观景作用。

4、游客人为的损坏。游客的一些行动也是致使水质恶化的缘由之一,比如向水中丢掉废物;为了垂钓,向水体撒过多的鱼饵,这些剩余的鱼饵也会形成水体的污染,这些行为都会严峻地污染景观水。

5、规划的不合理。因为在水景规划与考虑不周人工湖中经常会呈现死角。而死角中的水因为缺少活动水质。往往最容易恶化,各种污染物将会沉积在死角,并慢慢地污染全部人工湖死角,成人工湖的一个内部污染,因此在一个人湖中假如死角越多水质恶化得越快。

6、地下水的污染。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不断增加的污染(如氮、磷、重金属离子等等)渗入地下,污染了地下水。现在,中国地下水的污染已相当遍及而严峻,而大多数的景观水又是与地下水相通的,因此致使景观水的变质也是清楚明了的。

二、污染景观水体治理的方法

1、物化处理

物化法运行稳定,处理后的水质受环境影响较小,在处理藻型及过营养化景观水体时,能在短期时间达到改善水质,恢复水体的欣赏价值,常用的物化处理方法有底泥疏浚法、曝气充氧法、混凝沉淀法、絮凝气浮法、灭藻法和吸附法等。

(1)底泥疏浚

底泥疏浚法可在较短的时间取得明显效果,有效地提高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水中氮、磷的含量。以一定深度底泥疏浚后,沉积物中的营养物、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去除明显。

(2)曝气充氧

曝气充氧法是处理富营养化水体最常用的的方法,通过机械设备曝气或扰动增加水体中氧的浓度,增强水体中微生物的活性,提高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3)混凝沉淀法

混凝沉淀法可用于处理悬浮物、胶体物质及藻类的富营养化水体,具有操作简单、效果好,使用单一处理往往药剂费用较高,一般作为富营养化水体的预处理。

(4)絮凝气浮法

絮凝气浮法利用气泡的顶托作用,气泡上升的过程中被颗粒吸附,絮凝体中夹气泡,使其密度小于水,从而浮在水面,刮除浮渣能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氮磷和有机物。由于藻类密度较小,絮凝后絮核轻飘,粘附气泡性能较好,因而相比混凝沉淀,絮凝气浮法处理富营养化水体更具优势。

(5)灭藻法

灭藻法是通过投加化学药剂把水体中的藻类杀灭,从而增加水体的溶解氧,改善水质和恢复水体的美观,常用的杀藻药剂有二氧化氯、高锰酸盐、硫酸铜、漂白粉等。

(6)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把水中的污染物和营养物质吸附去除,常用的吸附材料如硅酸钙、沸石、钢渣、工业炉渣、树脂等,具有费用低、吸附效果好等优点。

2、生物处理

生物法具有去污效果好,运行费用低、不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是目前富营养化水处理中最为有效的方法。生物法可以灵活运用于富营养化水体,与物化法进行组合能达到很好的处理效果,常用的生物法有生物床、微生物修复、植物浮床、人工湿地等。

(1)生物床

生物床常用物理化学稳定、机械强度高、比表面积大、截留效果好的基质作为滤池的填充材料,通过挂膜技术使微生物附着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把水体引入生物滤池,通过滤层的物理吸附、化学结合、微生物降解的综合作用,去除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2)微生物修复

人工培养和筛选出对氮磷、有机物等物质吸收、降解效果好的细菌,如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利用这些微生物高效的处理能力,达到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目的。

(3)植物浮床

植物浮床是利用植物高度发达的根系通过吸附和吸收作用把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转移到植物上,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打捞和收割,最终降低水体中氮磷的含量。

(4)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在国内外取得了较快速的发展。它具有工艺简单、易于维护、缓冲容量大、抗污染负荷,在实现净化污水的同时还能美化环境和提高景观的欣赏价值等优点,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3、化学方法

对于湖泊、河道等缓流水体油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的大量排入已经发生富营养化引起水质变臭时,可以采用直接向水中投加化学药剂的方法杀死藻类。然后通过自然沉淀后,清除淤泥层即可达到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杀藻常用的药剂有硫酸铜和漂白粉。

三、结论与展望

1、采用单一的处理方法如引水稀释、曝气充氧、絮凝沉淀、加药气浮、吸附处法等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效果往往不佳,尽管底泥疏浚法处理效果好,但费用较高限制了其大规模的运用。絮凝法能有效去除水体中悬浮物、藻类、有机物、氨氮,但作为单一处理会造成二次污染,通常作为预处理工艺,协助生物法处理。利用微生物的高效吸收和降解作用,筛选、培养和分离对氮磷降解能力强的微生物,通过植物浮床、人工湿地、基质提供微生物附着,能有效地改善水质。从长远来看,拥有高效、经济、环保处理效果的生物处理技术将是今后研究的主体方向,通过联合物理、化学、物化等技术手段,将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综合处理法进行优化,从而有效治理富营养化水体。

2、采用化学药剂处理藻水费用一般较高而且往往会造成二次污染,因而研究制取广谱、高效的抑藻-杀藻剂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研究的水生植物化感-抑制控藻技术、植物的提取液及微生物的分泌物对抑制、控制藻类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它有效的减少水体水华和恶臭的发生,把藻的生物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为实践中藻型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提供参照。

3、人工湿地具有缓冲容量大、工艺简单、经济高效、美化环境等优点在我国有一定的运用,同时人工湿地也存在易堵塞、受季节性影响的问题。通过有效的措施解决人工湿地的堵塞问题,采用污染负荷高、吸附效果好、截留效果好、使用周期长的基质,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研究氮磷吸收效果好的抗寒型植物-人工湿地,使湿地在寒冷的环境能也能保持较好的氮磷去除效果;优化人工湿地的布水方式,增加水体的溶解氧,从而加强植物-微生物的协同净化能力。在此基础上采用脱氮除磷效率高的复合、多级的新型人工湿地将为人工湿地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

4、污水处理厂的出水的二级处理技术组合和优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外源物质中氮磷等营养释放、积累是导致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从预防的角度我们应该采用适当污水的截留措施,通过加强管理把水体污染源控制住,与此同时采用经济的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处理出水来补充景观水体,能有效的减少水体的氮磷负荷。

参考文献:

[1]李海燕,吴雨川,张跃武,曾庆福.城市景观水污染控制[J].自然杂

志,2004,03:132-134.

[2]蔡昌凤,徐建平.景观水微污染控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1:1-3.

生物化工前景篇4

关键词:植物造景;选择配置;多元化技术

0引言

现阶段城市建设速度加快,人们希望有着更加舒适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园林工程不但可以美化环境,同时还能一定程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因此实际中做好园林景观绿化工程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中笔者结合实际经验,以植物造景技术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该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具体应用。

1园林景观绿化植物现状

针对实际中园林景观绿化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现场空间效果与植物平面设置不匹配。平面布置设计过程中过于追求平面几何形状,但却忽略植物本身的特性,造成立体效果不尽人意。[1]比如三个一组的金森女贞球就有极好的空间效果,这是因为金叶女贞下端空间较大,需要适当修饰。因此设计者要考虑植物之间立体层次的平衡。过于追求新鲜奇特植物。这个问题直接造成本末倒置,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但过于追求忽视普通的香樟、紫荆与海棠等苗木,造成设计中大量应用非本地苗木,直接违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可以说与设计初衷是相违背的。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不重视。现代住宅项目中植物品种繁多,基本上就在80种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上百种。临近苗木配置中并没有考虑相生相克关系。

2园林景观绿化植物选择原则

园林景观绿化植物造景技术应用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植物,通常需要考虑园林所在地区实际情况。

2.1适地适树原则

树木在长期自然进化过程中,已经适应适合自己生长发育的环境,同时将这种适应性遗传给后代。因此城市居住区植物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苗木进行种植。

2.2乡土树种原则

选择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有利于植物可持续发展。[2]地区植物选择受到环境、气候与土壤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居住区植物配置的基础树种为本地苗木,也可以积极驯化新的植物资源,丰富建设形式。

2.3经济适用原则

结合地区气候特点,需要选择可以越冬的植物,降低养护成本。具有较强抗寒性的植物可以露地越冬,降低养护成本,常见的比如卫矛、水蜡、金叶榆及紫叶风箱果等;树木规格宜小不宜大。实际应该结合区域环境条件选择合适树种,保证正常生长;节水原则。选择乔灌木时应该侧重于耐旱性能较好,可以用宿根花卉替代草坪等。

2.4乔灌草按比例原则

单位绿地面积生态效益最大化的要求就是合理密植,居住区植物配置可以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主要点植乔木,周围辅以灌木。

3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应用

将植物造景技术应用在园林景观绿化中,不但可以提高绿化效果,还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1结合多种学科原理

园林建成后,人们主要通过视觉感知形成第一感觉的,所以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引起人们第一视觉的注意。所选取的植物种类直接形成视觉上的透视与远近成效,植物种类不同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应用植物造景技术的时候,设计者需要掌握不同的视觉呈现形式。比如借助透视变形、错误视觉等形式,展现出设计者构建的景观。除此之外,园林景观中应该呈现出音韵方面的内容,满足观赏者的不同需求。

3.2多元化的技术应用

第一,“返回春天”技术。通常情况下植物开花到结果是一年一次,大多数植物春天开花、秋天结果,这是典型的自然法则。因此在园林植物造景技术中应该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的不同习性,在秋天的时候呈现春天的景色。例如,刚立秋时清除掉植物叶子,适量施加氮肥,将花苞提前到11月提前,实现第二次开花。[3]

第二,衬托手法。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衬托手法。比如,可以结合园林实际情况,在白色院墙前种植两列高低不同的常绿松树,结合实际地形适当裁剪,形成白墙蓝天的园林景观,凸显出真实感。

第三,形象手法。植物造景技术将绿化作为基础,可以模仿不同的自然形象与动物形态。实际中可以借助铁丝与竹签等工具在大一点的花坛里,蔷薇攀爬上面,形成新的景观,增加花坛景观的魅力。

3.3符合园林植物四季变化

结合各类植物生长习性,适当增加应季植物。在园林景观创建郭恒中,考虑需要呈现的景物形象,重点关注当前季节的景观,完成后再考虑其他季节的景象。比如,为完美体现当前季节的景象,主要以应季植物为根本,其他季节为辅,或者是少量重视其他季节植物。除此之外,还需要重视四季的延续性,季节不同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让城市人们感受到四季交替的气息。

3.4植物具体选择与配置

第一,地区不同环境引子也不同,因此植物配置过程中要选择与环境相匹配的类型,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挥植物本身的观赏特性。一般情况下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阳性植物与常日照植物,建筑北侧或树荫下可以选择阴性植物,耐性植物常见的有冷杉属与云杉属等。植物造景设计应该满足生态功能,体现出文化特色,尽量选用本地树种。行道树主要选择国槐、合欢。中心团的绿化则选用广玉兰、红枫及石楠等乔木,形成一种绿茵浓密、环境清雅的景观效果。除此之外,花园中种植紫薇、樱花与丁香等观赏花木,在园中漫步别有一番滋味。

第二,园林绿化不仅需要绿色,同时还需要丰富的色彩。彩叶植物色彩绚丽,通常枝繁叶茂可以形成大范围的群体景观,园林绿化美化中有着重要作用。彩叶植物不但可以用来点缀,还可以配置不同的图案与色块烘托氛围。北方常用的彩叶植物较多,有黄色系的金叶女贞、金叶榆;红色系的红叶碧桃、红叶李等;季相变化的枫树、火炬树等。

对于较小的绿地面积,因此采用同一规则式绿化手法,主要以乔木-草花与灌木-草花两种模式,选用紫叶李、凤尾兰及棣棠等。紫叶李叶片呈现紫红色,春季先开始开花后长叶子,枝头开满鲜花与翠叶欲滴棕榈相互配合,再与凤尾兰、棣棠等花木相互配合,整体效果美不胜收。

第三,大量运用长花期植物。园林植物配置较为单一,导致景观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应选择同一花期不同的植物配置,形成繁花似锦的景观效果,或者用不同花期的多种观花植物配置,形成春夏秋三季开花的景象。

4结语

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与研究。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现今的园林绿化原则,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植物种类,结合植物的特点与当地的人文特点,运用植物造景技术为人们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朱昌来.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作用[J].山西农经,2016(02):11.

[2]李焱.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展望,2016(03):56.

生物化工前景篇5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技术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城市建设人员不断加大风景园林的建设力度,在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然而在风景园林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技术问题,因此,风景园林施工必须引起广大园林施工人员的重视。

1风景园林概述

风景园林主要是指在进行城市园林工程的设计及建设中,将生态环保理念积极融入设计及施工过程中,从而将园林工程积极打造成为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体系。风景园林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减少人为改造,以保证园林设计的重点及核心以自然状态为主。从风景园林的当前状况看,实际上是园林设计以及现代景观设计之间的共同结合。一般情况下,园林设计重视人和自然之间的协调,现代景观设计侧重用景观艺术表现方面。在两者结合后,风景园林不但体现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协调,并且具备艺术美感。一般情况下,生态体系的自我复原能力较高,也有着反向演替体系,但当前环境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外部因素,还包括人为要素。因此,设计人员面对废弃区域以及遭遇干扰的地方,需要利用景观措施复原这些区域,使得多项体系实现有序发展。处理废弃区域时,首要要复原生态环境,利用有效的设计措施促进生态发展。

2风景园林施工现状分析

2.1施工设计图方面的问题

施工设计图纸对于风景园林的施工环节极为重要,而且也直接影响着风景园林的整体施工质量,因此,在景观园林施工中,应全面了解施工图纸的设计是否存在问题。然而就当前风景园林施工设计图纸实施的情况来看,存在许多施工细节问题,施工方案不合理,施工进度缓慢,从而造成国家资源的大量损失,而且不利于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2.2对植物移栽和种植保护不足

植物是风景园林施工的核心,因此,在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对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栽植的保护,为风景园林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现实却存在较大问题,特别是栽植保护植物工作中,由于缺乏对该工作的重视,使得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植物损伤的情况,不仅影响栽植效果、苗木成活,而且造成植物资源的浪费。

2.3缺乏先进的土壤改良技术

园林土壤的质量直接影响生态风景园林中植物的生长质量,土壤改良应根据当地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然而,现阶段风景园林施工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对土壤处理技术缺乏关注,尤其是在土壤的改良处理方面存在很多缺陷。种植土壤不能较好地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对植物的成活率造成影响,不利于风景园林的稳定发展。

3风景园林施工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3.1施工中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在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生态风景园林施工图纸的审核,确保施工图纸中的各项指标符合相应的施工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风景园林整体的艺术效果和美观,保证绿化工程的质量和效益。设计图纸是整个设计的核心,起主导作用,园林绿化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根据图纸施工,才不会影响施工的效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结合工程情况做各项设施的具体布局,认真审核工程设计图纸,有效确保整个园林绿化工程质量。

3.2施工中应注意的定点放线问题

做好定点放线工作,充分了解施工图纸,认真测出苗木栽植的株行距及位置,确保苗木栽植达到位置准确的要求。做特定标记,种植穴要准确标明中心点位置,种植槽要标明边线,放线时遇特殊情况须灵活处理,并适当调整株间距离。

3.2.1方格网放线法。方格网放线法不属于精确的方法,主要是以一种估算的方式布置植物。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当地形较为复杂或施工地域较大时,这种方法只能作为参考。对于地域范围大,又缺少地物时,这种方法基本不会发挥任何作用。所以,在运用方格网放线法时需注意,其作为一种估算型放线模式,只能作为施工参考。

3.2.2平板仪联合法。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运用平板仪联合法,主要就借助平板仪确定目标点,之后利用有关测量工具测定距离。在平面生态风景园林布局放线中,平板仪联合法的优势非常明显,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受到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

3.3施工中的植物储存、保护问题

做好风景园林施工中的植物保护和储存工作,所用植物在运出前,需安排专门人员做好调运和起苗等相关技术要求的工作。植物的挖出、打捆及包扎有利于植物的运输,植物的根系应保持潮湿状态,防冻、防止过热,当不能分别标明各单株植物时,标签内应说明,成捆、成包以及容器内的各种规格植物的数量,运至工地后1天内种不完的植物,应存放在阴凉潮湿处,以防日晒风吹或暂进行假植。

3.4施工中的土壤处理问题

风景园林施工土壤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因此,应从科学、专业的角度处理土壤。首先,严格检验土壤的质量,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可靠的生存环境。其次,为保证生态风景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应对土壤采取有效的调度、施肥、客土等相关的技术措施。最后,还要特别注意,土壤的客土质量、翻挖深度、基肥的腐熟程度、施入量、地形的平整度等,都要严格按照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对土壤质量的要求进行实施。

3.5施工中绿化材料质量问题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是构成工程质量的基础。如果在施工中,其投入的材料质量,例如,苗木质量规格、铺装材料、控制设备、土方质量以及各种管线等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风景园林的工程质量也不可能符合要求和标准。因此,在施工中应注意园林绿化材料质量问题,确保材料的合格,只有合格的材料才能进场。

3.6施工中苗木栽植时间问题

苗木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生态风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园林的建设不同于其它项目建设,其投入的材料是具有生命的,有着自身的生长规律。因此,栽植苗木时,应根据苗木的各自生长特征以及时间进行栽植,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栽植时间,在适宜的时间内栽植苗木,才能提高苗木栽植的成活率,切实有效提高生态风景园林施工的质量。

3.7加强后期养护和管理

当繁琐的风景园林施工工作结束后,必须提高对后期的养护及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认真落实。如果园林的养护和管理工作不到位,将会对风景园林工程的整体效应产生严重的影响。只有加强景观的养护和管理工作,才能保证景观园林工程的质量,进一步营造出更具审美性的景观,从而创造出良好的生态效应。

生物化工前景篇6

1工业园区简要概况

工业园区具体是指在某一大片的土地上聚集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是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域环境。当前,对于开发区的定义已不仅仅停留在场地要求上,而将景观设计及绿化作为硬件设施加以规划,多元化的、科学健康的园区环境成为工业园区的标志。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工业园区仅仅就是工作的地方,并不承载休闲、娱乐、住宿、医疗服务等条件。工业污染一直是困扰工业园区的主要问题,国家一系列的对工业污染的防治举措,使工业污染问题已得到极大改善。景观设计是出现,成为园区发展方向的最大两点,本文就是以此为论点,对工业园区的未来发展规划出一个新的方向。

2绿化景观设计思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新型的工业园区设计已经转变为系统化的建设模式,工业园区设计不仅仅在于合理的规划各类工业的生产布局,工业园区市政景观设计必须从规划、景观到建筑设计都体现出生态、科技和文化的内涵,更重要的是为业主提供集生产、研发、物流、展示及融资等内容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为企业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发展平台。要进一步明确该道路两侧的建筑、景观规划设计,确定正确的设计定位及发展方向,使建筑、景观、市政道路等设计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致力体现出所设计的工业园区的现代、简洁、大气及通透的设计风格,工业及地域文化的特色;还要逐步完善绿地系统、硬质景观、标识系统、附属设施等景观建设的内容,在满足园区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人性化的服务空间及自然、生态的自循环系统,使该景观走上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具体工作中,可以参照以下建议。

2.1园内主路景观规划,功能分区与节点广场都市生态花园路与人文关怀。根据沿路各类用地的规划性质、功能特质和车辆、行人分布与活动规律,景观结构为“生态景观带+交通林荫道+休闲步行林荫道+街角花园”,主路的景观主题:园融通顺和谐的工业园。

2.2辅路景观规划,乡土历史与自然生态保护利用。依据实际状况,尽可能实现带状民俗文化园+生态林荫道+滨水观光带的景观,可不拘一格设计合适的景观。

2.3绿化景观规划,实现节水节约型园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其中以绿化带为主,体现环保主题。尽可能保留种植土和原土壤结构是道路景观的主体――植物生长的根本前提,原有植被的利用是道路绿化尽快成景、稳定更新的保证,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在花园休闲步行道在商业金融区的植物景观是围绕商业展示建筑展开的。通过植物景观的围合,为商业展示建筑提供一个植物背景,烘托这一区域的商业休闲的气氛。各主入口植物景观以高大挺拔的大乔木以及色彩绚丽的整形修剪灌木为主要植物材料,并与道路林荫树品种一致。疏林草坪植物景观以草坪结合高大庭荫树为主要植物配置方式。通过高大茂密的植物景观,在非机动车道与城市交通干道之间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将街道步道空间与吵杂的车行环境有效地隔离。在道路交叉口处,合理栽植h

2.4照明设计,夜环境的诗意与功能灯光照明工程起着方便游人观赏夜景的作用,同时,也是道路景观美化亮化的一部分。在夜间以灯光的手段强化和突出道路景观的设计构思和造型特点,使夜景成为一个以线带面、突出重点,既统一和谐又主次分明的优美景观。

此外,在设计时还要将街道景观小品设计、建筑艺术设计、居住小区绿化、文化广场与生态休闲以及雨水与中水的收集利用等等多方面考虑进去,以期获得最佳设计效果,打造高品质工业园区。

  • 下一篇:暑假捡垃圾实践心得,暑假捡垃圾实践心得体会(整理9篇 )
    上一篇:年福建设备监理师报考条件(整理6篇)
    相关文章
    1. 幼儿园食堂人员培训计划范文(精选2

      幼儿园食堂人员培训计划篇1过完年就迎来了XX年学年的第二个学期,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全体后勤人员要竭力尽自己的所能,配合园里各个部门,完成各项后勤工作。具体安排如下:一、食堂..

      daniel 0 2024-06-02 14:16:41

    2. 幼儿园大班教育教学计划范文(精选3

      2021幼儿园大班教育教学计划范文(精选10篇)时间稍纵即逝,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

      daniel 0 2024-06-02 13:17:48

    3. 关于测量心得体会范文(精选2篇)

      关于测量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

      daniel 0 2024-06-02 12:18:41

    4. 有关会计的实习报告范文八(精选3篇

      会计的实习报告篇1本次实习主要是为了加深对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以及核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为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以下是我的会计学毕业实习报告,请指正。实习内容..

      daniel 0 2024-06-02 10:20:50

    5. 工地施工社会实践总结范文范本,工地

      2023年工地施工社会实践总结范文范本篇1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工程项目本工程全部项目的施工由乙方负责。二、工程承包形式以轻工..

      daniel 0 2024-06-02 09:49:34

    6. 工地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工地社会实践

      工地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施工工地社会实践报告篇1充实而紧张的金鼎大酒店实习在满载收获中结束了,通过本次实习,扩大了我的认识面,充实了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让我更进一..

      daniel 0 2024-06-02 09:49:26

    7. 优秀范文因为爱上读书作文作文(精

      因为爱上读书作文篇1自由不是身体的逐流,而是思想上的放纵,思想上的自由容不得禁锢、容不得羁绊、更容不得为世俗所沾染而变得低俗不堪,自由要的就是洒脱,桀骜不驯,看破世俗的气..

      daniel 0 2024-06-02 09:13:47

    8. 建筑工程协议书范文年(3篇)

      建筑工程协议书范文2023年发包方:________________(以下称甲方)承包方:________________(以下称乙方)甲、乙双方就建设工程项目充分协商签订本合同,共同信守。1、工程名称:________..

      daniel 0 2024-06-02 09: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