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期末下册复习资料(整理5篇)

daniel 0 2024-06-04

#初中三年级##初三期末下册复习资料(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

】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每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书都要及时复习。若复习适时恰当,知识遗忘就少。以下是无忧考网为您整理的《初三期末下册复习资料(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供大家学习参考。


初三期末下册复习资料(化学)


常见的酸和碱

1、酸:由H+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H2SO4、HCl、HNO3、H2CO3等。

2、碱:由OH―和金属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KOH、NaOH、Ca(OH)2、Al(OH)3等。

3、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能使酸碱溶液显不同的颜色,叫做酸碱指示剂。可用于检验酸碱溶液。①石蕊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②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

一、常见的酸

1、盐酸(HCl):①物性: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的液体(打开瓶盖在空气中形成白雾、质量减轻、质量分数减小);②用途:除锈、制药、胃酸帮助消化等。

2、硫酸(H2SO4):

①物性:无色无味、粘稠油状液体,不易挥发,具有吸水性(打开瓶盖,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浓度减小)。

②用途:作干燥剂;制化肥、农药等;金属除锈

③腐蚀性(脱水性):夺取物质中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碳。

④稀释: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二、酸的通性(酸的化学性质)

1、能使酸碱指示剂显不同的颜色。(石蕊遇酸变红色,酚酞遇酸不变色)

2、和活泼金属(H前金属)反应,生成盐和H2。

①Fe+2HCl==FeCl2+H2↑

②Mg+2HCl==MgCl2+H2↑

③2Al+3H2SO4==Al2(SO4)3+3H2↑

3、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①Fe2O3+6HCl==2FeCl3+3H2O

②Al2O3+6HCl==2AlCl3+3H2O

③CuO+H2SO4==CuSO4+H2O

三、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NaOH)

①物性:白色块状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易潮解(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质量增加)。有强烈的腐蚀性(化学性质)。

②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③用途:干燥剂、造纸、纺织、印染、清洁剂。

2、氢氧化钙:Ca(OH)2

①物性:白色粉沫固体、微溶于水。有较强腐蚀性(化学性质)。

②俗名:熟石灰、消石灰、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③制取:CaO+H2O=Ca(OH)2

初三期末下册复习资料(数学)


1.解直角三角形

1.1.锐角三角函数

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统称∠a的三角函数。

如果∠a是Rt△ABC的一个锐角,则有

1.2.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

1.3.解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的一些边、角,求出另一些边、角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当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交;当直线与圆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公共点叫做切点;当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以下定理:

直线与圆相切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圆的切线性质:

经过切点的半径垂直于圆的切线。

2.2.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通常我们把圆外这一点到切点间的线段的长叫做切线长。

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作的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

2.3.三角形的内切圆

与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初三期末下册复习资料(历史)


一、中外古代的改革

1、商鞅变法:前356年(秦孝公),商鞅在秦国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富强的国家。

2、孝文帝改革:439年,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3、大化改新: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进行模仿隋唐进行改革,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4、查理马特改革:8世纪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进行了采邑改革,西欧逐渐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共同点: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是在社会危机的前提下推行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涉及民生内容的调整。

2、不同点:背景不同(日本:幕府面临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美国: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匈牙利改革:

照搬苏联模式,有一定成效,但未摆脱苏联模式束缚。

2、赫鲁晓夫改革:

政策失误,改革措施不切实际。

3、戈尔巴乔夫改革:

加剧了苏联的社会危机

4、中国的改革开放

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5、对改革的认识:

答:改革要结合国情,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别国模式,要走自己的路,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6、中国、苏联和美国经济体制创新的比较

(1)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影响)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苏联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影响)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3)美国罗斯福新政: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影响)资本主义得到巩固和发展

以上改革的共同点:

都面临经济危机;都是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都依靠计划和市场的作用化解危机;都是在坚持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实行体制创新;都是根据本国,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等。

7、中外历重大大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

(1)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改革成功的决定因素

(2)能够立足国情,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发展生产力,满足广大人民利益。

(3)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魅力,具有勇于探索、坚强不屈、与时俱进等优秀品质。

(4)改革措施必须行之有效,能够顺应民意,解放思想,善于吸取、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和不同制度的优越性。

初三期末下册复习资料(物理)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根两端电压的关系

试验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欧姆定律:导体中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U/R。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欧姆定律的应用:

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分压作用:U1/U2=R1/R2;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的和),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R/n分流作用:I1/I2=R2/R1;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R=U/I)。(导体的电阻大小与电压、电流无关)

  • 下一篇: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3篇)
    上一篇: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及防火措施(6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