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技术措施(6篇)

daniel 0 2024-06-18

土壤改良技术措施篇1

关键词:盐碱地区;园林工程;土壤改良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一、盐碱地的形成原因

土壤盐渍化分为原生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两类。其中不受人为影响,自然发生的土壤盐渍化为原生盐渍化;而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土壤盐渍化为次生盐渍化。其形成的实质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底层土和地下水中所含的盐分,由于地面蒸发作用,随着土壤毛细管作用使所含盐分的水上升到地表层,水分蒸发后,使盐分停留在土壤表层,聚积而形成盐碱地;合理的灌溉等人为措施也能使地下水位上升,使易溶盐类在地表层积聚,从而形成次生盐渍化,人为的形成盐碱地;在海滨地区,由于常驻海水侵渍,形成盐碱地含盐的地表径流,也能形成盐碱地。

二、盐碱土壤对植被的危害

盐渍化土壤中盐离子浓度较高,造成土壤水势下降,不仅对植物产生水分胁迫,而且产生离子胁迫,破坏细胞的离子平衡,干扰离子代谢。同时,盐渍条件还经常导致植物体内活性氧大量积累,伤害甚至杀死植物细胞。另外,在盐渍化土壤中生长的植物往往会因缺Ca+和K+而产生营养胁迫,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表现为抑制组织和器官的生长,缩短营养生长和生殖期。有研究表明,盐渍化可导致作物的功能叶片减少,株高降低,干物质的积累量下降;盐分还导致植物绿叶面积减少。Munns认为,盐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的影响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盐土中的低水势引起植物叶片水势下降,导致气孔导度下降是盐分影响植株多种生理生化过程的根本原因;二是盐害降低光合作用速率,减少同化物和能量供给,从而限制植物的生长发育;三是盐害影响某些特定的酶或代谢过程。

三、盐碱地绿化施工技术

1、铺设隔离层与渗管排盐

盐碱地绿化施工中可以块状、颗粒状的煤渣、石子、石屑等为原材料,铺设隔离层。施工中应尽量降低材料中石粉、泥土含量。通常石子、石屑的直径应分别小于1cm和3cm,隔离层厚度一般为15cm。轻轻铺入,也可在隔离层上铺设稻草、麦秸等材料,尽量避免施工车辆的碾压,导致隔离层与盐碱土壤混合在一起。当降雨或灌溉后,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沿孔隙向下移动,使绿地下部及四周含盐水分得到淡化,而由于隔离层的作用,下部高盐水分很难上升,保证了植被的安全。渗管的铺设如上文所述,依据具体施工环境,铺设管道,挖掘集水井,定期强排,防止渗水倒灌。

2、客土抬高和大穴换土

对于不具备排水条件或小型绿地,采用客土抬高技术,利用高差进行排水淋盐也可达到土质改良的目的。随着苗木的生长,降雨和灌溉,绿地土壤含盐量逐步降低,从而确保了树木稳定而旺盛地生长。大穴换土的关键是深翻整地与隔离层铺设。在进行客土的回填之前,必须将绿地的四周用塑料布与周边盐碱土壤进行隔离,也可先铺设隔离层再于其上防止塑料垫布,以隔绝绿地周围盐碱环境侵蚀客土。施工时,塑料垫布应与盐碱土壤或隔离层紧密结合,防止客土回填时塑料垫布的滑落,苗木栽植后必须进行绿地深翻。

3、适地适树及适时移栽

盐碱土地的园林绿化要选择适合当地生长,耐盐碱抗逆性强的植物,目前适合于我国大部分城市栽植的园林树木主要有。刺槐、珊瑚朴、构树、桑树、水杉、墨西哥落羽杉、枣树、湿地松、龙柏、凤尾兰、夹竹桃等;耐盐碱的草坪品种主要有高羊茅、早熟禾、匍匐剪股颖和白三叶等。园林植物的移植应以秋栽为主,秋季土壤脱盐程度较春季高,水分条件也好,且栽种后即封冻,树木成活率高。

4、科学养护

盐碱地的园林绿化要因地制宜,施工完成后更应结合种植点的条件进行科学管理。依据“大水压碱,小水逗碱”的原则,采取“浇大水、足水和透水”的方法,防止土壤再次盐碱化,对于低洼土地,要注意及时排水。树木花草栽植后,要立即浇一次透水,隔7-10d再分别浇一到两次透水,浇水切不可太频繁。施粗肥即可培肥地力又能疏松土壤,利于土壤的脱盐碱。病虫害的防止应以防治为主,治早治小,同时兼顾城镇居民的安全,不能施用剧毒和有强烈刺激气味的农药。

四、盐碱地改良措施

1、土壤改良剂

土壤改良剂曾主要用来修复因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导致的土壤退化,生产力下降等问题。随着现代工业科技的发展,土壤改良剂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进入上个世纪末,土壤改良剂的开发和使用步入了崭新的阶段。

土壤改良剂种类繁多,依据其来源可分为天然、人工合成和天然-合成共聚物改良剂以及生物改良剂等;依据其可改变的土壤性质,又可分为酸/碱土壤、有机/无机土壤、营养型、防治土传病害等改良剂;而依据其改良用途又可分为防治土壤退化/侵蚀、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和贫瘠土地开发等种类。土壤改良剂的使用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更能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提高微生物含量和活力,极大地促进土壤的活力和改善其上植物生长状况。

2、化学改良模式及土壤改良剂的应用

化学改良盐碱土是使用化学改良剂,利用酸碱中和原理来改良土壤化学性质的方法。化学改良剂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改良土壤结构,加速洗盐排盐的过程;二是改变可溶性盐基成分,增加盐基代换容量,调节土壤酸碱度。化学改良包括施用石膏、磷石膏、过磷酸钙、腐植酸、泥炭及醋渣等。例如:通过增施化学酸性肥料过磷酸钙,可降低pH值,提高树木的抗性。施入适当的矿物化肥,补充土壤中氮、磷、钾及铁元素含量,有明显的改土效果。施用大量的有机质,如腐叶土、松针、木屑、树皮、马粪、泥炭、醋渣及有机垃圾等,可增加土壤有机物质,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常见的土壤改良剂有以下几种类型。

2.1营养型酸性土壤改良(NPK增效剂)

该改良剂根据酸性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营养特点,采用蒙脱石、橄榄石及硫矿等多种天然矿物为原料,在改良酸性土壤、平衡作物养分及提高化肥利用率等方面有显著功效。

2.2“禾康”盐碱良剂

目前已在山东、内蒙、新疆、东北及天津等地大面积推广。“禾康”土壤改良剂是一种棕红色略带酸味且无毒无害的有机液体肥料,可以直接作用于土壤,因此,它广泛适用于中、低产田改造、盐碱地的治理及荒漠绿化等。

3、综合改良措施

盐碱地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一的治理方式已不能够满足改良的需求。随着盐碱地改良措施的发展,多种综合性的改良措施得以迅速发展。Kris-tensen等通过地膜覆盖、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稻草掺拌、自然降雨和灌溉洗盐等综合措施使土壤盐渍化得到显著改善。O'BrienErinL通过潮沟设计、掺拌海藻灰等方法,使得土壤盐渍化状况和理化性质得到显著改善。我国天津临港地区通过多年的探索试验和观测研究,总结出“减蒸促排”“集雨附盐防蒸”模式的改良盐碱地。近几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普遍使用深翻松耕、淋洗脱盐和种植耐盐作物等综合改良措施来改善盐渍化土壤的理化性质。

结束语

在现代人们心中,园林绿化就是绿色环保、绿色成荫的代名词,而很难将盐碱地和园林绿化结合在一起。人们在茶余饭后谈起盐碱地,潜意识里便理解成了不毛之地。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提高,人们逐渐有了改造自然的本领,并且在盐碱地区实现园林施工已不再是一件难事。我国加大了在盐碱地区进行园林施工的投资于管理,借助现代先进的科技,人们正在创建一个充满绿色的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建,任宇,刘威志,袁昊鹏,徐振宝.盐碱地土壤改良措施及效益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3,02:121-122+162.

[2]周建林,周良娟.盐碱地改良及园林绿化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5:61-62.

土壤改良技术措施篇2

【关键词】盐碱土壤;改良;配套技术

盐碱地是朔州市的主要低产土壤,总面积在109333.3hm2,约占本区域总耕地面积的30%左右,其中重度盐碱化面达22666.6hm2,中度和轻度的在86666.7hm2左右,主要有苏打、氯化物、硫酸盐以及混合盐等4类盐化潮土,极大地抑制了本区域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面对目前平川区集约经营型高产田增产幅度已经不大这一事实,当地把增产着眼点由高产区转向低产区,这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广农业科技重点的战略性转移,因此,更有效地改良利用盐碱化土壤、挖掘其增产潜力,是进一步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确保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及粮食安全的重大突破口。

1.1过去水利工程措施对盐碱地改良的效益与问题

以往,此区域通过采取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渠路园田林网化等措施使不少重度盐碱地变为中度、中度的变为轻度,使大面积的盐碱地得到初步改良。但是,由于只注重工程措施的作用,而忽视农艺、化学、生物等综合措施的密切配合,因而未能使盐碱地得到彻底改良,水利工程效益未得到充分巩固和进一步发挥,导致盐碱地上的增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大都仍处于低中产阶段,盐碱地为害依然阻碍着本区域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在工程措施基础上,如何采取有效的农业技术综合措施,进一步改良和利用盐碱地,争取在低产田上夺高产,这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2单项农业技术措施对盐碱地改良的效果与启示

按盐碱地类型的不同分别先后进行过单施硫酸亚铁、脱硫石膏、糠醛渣、DS1997盐碱地改良剂、酸性肥料、及地膜覆盖、选择耐盐作物、采用抗盐耕作方式等多点多项单因子改良措施的试验示范,均收到了不同程度的良好效果。在苏打盐化潮土上施用硫酸亚铁,在硫酸盐等各种盐化潮土上施用糠醛渣,可以明显中和碱性和降低土壤pH值,保苗率提高13%~35%,增产幅度15%~37%;地膜覆盖可以明显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返盐,避免形成盐结皮、降低耕层含盐量,保苗率可提高25%~40%;采取起垄、坑种穴种等耕作方式与施用小磷肥、硫酸铵等酸性化肥以及选用豆类、葵花、糖菜、紫花苜蓿等耐盐碱作物等,也均有良好的增产效果。但是,由于单因子改良效果有限,各项改良技术没有配合实施,使盐碱地尤其是中度以上盐碱地的改良利用效果仍不太理想。因此,只有采取系列技术的密切配套实施才有可能使各单项技术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在盐碱地尤其是中度以上盐碱地上收到较好的改良效果与增产效益,从而为我们开展配套技术试验研究提供了基本理论与实践依据。

1.3试验示范点的选择及其基本情况

选择了有代表性的苍头河流域右玉县振兴移民村、桑干河流域怀仁县金沙滩镇盐丰营村、山阴县青玉园林高新技术开发示范园区、朔城区南榆林乡青钟村的轻、中、重度盐碱地进行此项试验示范。试验示范区土壤包括苏打盐化潮土、硫酸盐盐化潮土、氯化物盐化潮土、混合型盐化潮土。当地对该区域描述为“春天白茫茫,夏秋水汪汪,栽树不发芽,种地不打粮”,虽然通过以往的农田基建,基本实现渠路园田化、排灌渠系配套,地下水位也由1~1.5m降为2~3m,加之之前也先后采取过一些单因子改良利用措施,使得盐碱地面貌大有改观,但还有不少地块的盐碱为害仍很严重,缺苗断垄现象仍很普遍,产量水平仍然较低,近50%仍然为荒地。

2方案与模式

系列技术配套的总方案是:在健全道路和排灌渠系等工程措施基础上,采取秸秆还田、地膜覆盖、化学改良、配方施肥、合理耕作、适当密植、改革种植方式、选择土宜作物等一系列农业技术措施,并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密切配套实施。

2.1耕作模式

合理耕作(秋深耕晒、春灌水压盐)+秸秆还田(先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再耕翻还田,或秸秆养牛过腹还田)+科学施肥(施牛粪37500~45000kg/hm2,小磷肥750~1125kg/hm2,硫铵750~1125kg/hm2)+化学改良(以苏打盐分为主的施黑矾750~1125kg/hm2或脱硫石膏22500kg/hm2,以氯化物、硫酸盐为主的施糠醛渣22500kg/hm2或DS-1997盐碱土壤改良剂2250kg/hm2)+地膜半覆盖(玉米每127cm为1带,覆1条80cm的地膜;谷子每110cm为1带,覆1条80cm的地膜)+选择作物(玉米、谷子、葵花、豆类、紫花苜蓿等)+种子处理(播前晒种、禾穗按拌种、微量元素拌种)+种植方式(宽窄行种植,玉米在80cm地膜上种2行,窄行40cm,宽行87cm,株距30cm;谷子在80cm地膜上种3行,窄行24cm,宽行62cm,穴距25~30cm,每穴2株或3株,密度20万~21万株/hm2。另外在两膜间的宽行中可间作2行大豆或紫花苜蓿)。

2.2操作步骤与方法要求

第一步:耕作关。秋后结合秸秆还田机深耕,早春灌水压盐碱,地皮花干及时旋耕并耙耱以防地表返盐积盐;第二步:施肥关。春浅耕时将农肥集中撒施于种植带,小磷肥与硫铵犁沟施于种植带。硫酸亚铁、脱硫石膏、糠醛渣、盐碱土壤改良剂先用30%集中撒施于盐斑处,其余70%随同施肥集中施于种植带;第三步:铺膜关。浅耕施肥后及时耙耱,立即进行机械铺膜,铺膜要直、均、紧、平、严,以利增温保墒和防止扯破地膜;第四步:播种关。一定采取先铺膜后打孔的种植法,玉米按上述株行距,打孔种植深度为5~6cm,谷子为2~2.5cm,每穴播4~6粒。打孔一定要垂直向下,防止出苗时被地膜挡住。随下种随取行间湿土将播孔盖严;第五步:保苗关。播后若遇雨,种植孔的覆盖土易板结,注意及时破板结,并检查和扶出被地膜挡住的幼苗,同时还要及时查苗,如有缺苗要及时补种,4~5叶时即可定苗;第六步:加强田间管理。在生长季节对行间露地要及时中耕锄草、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这6个环节必须紧紧相扣、配套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出最佳的综合增产效益。

3效果与结论

(1)地膜覆盖可以明显提高地温和大大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观察结果表明:苗期比对照5cm地温提高6.4~6.7℃,10cm提高3.3~4℃,15cm提高4.3℃,20cm提高2.7~3.7℃,0~20cm土壤含水量比对照提高3.74%,有利于前期种子发芽生长与保全苗。拔节期比对照5cm地温提高1.3~1.7℃,10cm提高2.6~2.7℃,0~20cm土壤含水量比对照提高3.7%,加速了植株的生长发育。由于土壤水分蒸发的减少,从而降低了盐分在地表的大量积聚,播种前0~5cm含盐量为5.62~8.61g/kg的重度盐碱地,在一系列处理后,在处理苗期降为2.46~3.21%,而对照苗期为3.47~4.65g/kg,相对降低幅度1.01~1.44g/kg,为保全苗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施用硫酸亚铁、脱硫石膏等化学改良剂,能够有效置换土壤钠离子;通过排水措施,可以降低土壤pH值和对作物为害大的碱性盐类;结合施用生理酸性化肥硫铵、本地产含游离酸较高的小磷肥也可以中和部分碱性,使土壤pH值明显降低,有效防止和控制了盐碱对幼嫩根、茎、芽等器官的腐蚀为害,有利于促进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测定结果见下表:

(3)秸秆还田、增施农家肥、既满足了作物对养分的需要,又改善了土壤结构。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在苗期比对照降低了0.13g/cm3,抽穗期降低了0.08g/cm3,土壤孔隙度在出苗期比对照增加了5%,抽穗期增加了2.59%。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据调查,采用配套技术栽培的玉米总根数达到67条,比对照的21条增加了49条;总根长1020m,比对照的288m增加732m。

(4)宽窄行留双株、间作矮秆作物的种植方法改善了田间的生态环境,解决了高密度栽培条件下行间、株间通风透光的问题,促进了作物对水肥的吸收。加之查苗补种、中耕、植保等一系列田间管理措施的实施,为作物的正常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综合配套技术的相互作用,行之有效地解决了盐碱地的3大难题――春季湿度大、地温低,易烂籽难捉苗;夏季土壤水分蒸发大地表盐分积聚,易死苗难保苗;对盐碱地投资少,作物前期生长慢、后期晚熟受霜冻而减产。调查证明,采用配套技术栽培的玉米出苗率达到95.1%,比对照66.7%提高了23.4%;保苗率达到94.2%,比对照62.2%提高了32%;生育期较对照缩短7~10d。在51.64hm2公顷玉米平均密度为46650株/hm2的栽培条件下,平均成穗48960穗/hm2,双穗株高达5%,而对照田则在密度21270株/hm2的栽培条件下,667成穗只有17700穗/hm2,空秆株占到16.8%。穗重、穗粒重、千粒重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6.8g、22.8g和41.28g。平均单产9231kg/hm2,比对照的4959kg/hm2增产了4272kg/hm2,增产率达86.2%;比单用地膜单产的6507.9kg/hm2增产2723.1kg/hm2,增产率达41.8%;比单用黑矾单产的5127kg/hm2增产了4104kg/hm2,增产率达80%。从投入和产值来看,综合配套技术比对照增加投资858元/hm2,纯收入增加6408元/hm2,比单用地膜增加投资390元/hm2,纯收入增加3694.5元/hm2,比单用黑矾增加投资560元/hm2,纯收入增加5596元/hm2,其作用与效益的位次为:综合配套技术―地膜―硫酸亚铁―其他措施。本技术适宜在排灌设施健全、土壤全盐含量在3~6g/kg的中度盐碱低产田上应用。

土壤改良技术措施篇3

关键词园林绿化;土壤;质量;土方设计;改良

中图分类号S1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4-0218-02

在绿化养护管理过程中,植物生长不良的现象随处可见,枯死株也屡见不鲜。出现这种现象,既有种植管理不当的原因,更有不良土壤环境的影响。园林绿化土壤中,有些土壤掺杂大量的建筑垃圾,有些土壤因大型机械碾压而严重板结,还有些土壤不适应特定植物的生长特性,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合理的土方设计及土壤改良,可以有效保障园林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美化城市的风景。

1园林绿化土壤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园林绿化面积迅速扩张。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因发展前期未重视土方质量,在后续养护管理中暴露出一些土壤质量引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种植土壤含有建筑垃圾

在绿化建设初期,由于绿化主管部门缺乏经验,未意识到土方质量的重要性,加之监管制度不完善,造成了相当部分的回填土方质量不合格,包括原有建筑垃圾清理不彻底,埋下了日后绿化植物生长不良的隐患。据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2005—2011年的调查,主城70%以上的园林土壤属于碱性土壤,约40%的园林土壤中石灰、砖块等建筑垃圾含量超标。

1.2种植土壤严重板结

绿化工程中,有些地段车辆频繁进出,还有挖掘机、推土机的施工作业。经过这些大型机械的来回碾压,土壤中的毛细孔遭到破坏,深层吸水和渗水能力几乎为零。在这样的土壤中生长的植物根系局限在种植穴范围内,极易造成植物生长不良。

1.3种植土壤不适应树种生长特性

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土壤一般中性偏碱,大部分绿化树种能够适应这样的土壤;但香樟、广玉兰等喜酸性植物无法适应。因此,当地种植此类植物往往生长不良,严重的还会表现各种缺素症状。

2绿化土壤理化性状分析与土方设计

在园林绿化的技术准备阶段,需要收集地形、土壤、水文等详细技术资料,经过专业图纸会审、设计及施工交底后制定出最佳施工方案。在此过程中,土壤理化性状分析和科学的土方施工方案是极为重要的环节。

2.1绿化土壤理化性状分析

一般绿化土壤是在适当清理建筑垃圾的空地上回填一定厚度的回填土,因此绿化土壤的理化性状分析必须包含原土壤和回填土方2种类型。土壤理化指标中,土壤pH值和通气孔隙度2项指标较为重要。

2.1.1土壤pH值。土壤pH值是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数值高低直接影响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和微量元素的有效性。根据当地几年来的检测结果,良好的绿化土壤的pH值一般在6.5~7.5;而混有建筑垃圾的种植土壤pH值一般在7.6以上。这样的碱性土壤严重影响铁、镁、锌等微量元素的活性,造成喜酸性植物生长不良或引发缺素症。

2.1.2土壤通气孔隙度。土壤通气孔隙度俗称土壤通透性,是指土壤具有通气、透水以及植物根系穿插的特性。土壤通透性指标直接影响土壤中的水、气、微生物以及土壤肥力的有效利用,进而影响作物生长[1]。

2.2绿化工程土方设计与施工方案

2.2.1地形地貌设计。按照园林绿化整体规划的需要,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等相关技术资料,充分考虑与建筑的协调性,设计相应的地形和地貌。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将其配置在特定的地形。

2.2.2现场渣土清理。在回填土方之前,施工现场特别是种植区域的渣土要进行彻底清理,这对植物今后的正常生长十分必要。按照土方施工方案,对现场土方进行清理,过筛后好坏土要分开存放,渣土集中外运。

2.2.3回填土方作业设计。根据植物根系生长需要回填符合要求的土方至设计标高,在回填中因机械碾压造成的土壤板结不可避免,所以回填土方后要对种植场地进行翻挖,配合实施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3植物生长特性对绿化土壤的要求

当地绿化土壤的pH值一般在6.5~7.5,可以满足大部分绿化植物的生长;喜酸性植物适宜的土壤pH值一般在5.5~6.5,种植此类植物的土壤应该进行调酸处理,将土壤pH值改良至5~6。

当地绿化土壤通透性略显不足,可以根据植物需要局部进行改良。一般树穴土的土壤通气孔隙度要求≥8%,一级草坪种植土壤通气孔隙度要求≥45%[2]。

4绿化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当地绿化种植土壤一般中性偏碱,土壤肥力较低,根据栽植管理以及特定植物的需要,参照相应标准,在种植前及种植后的养护管理中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土壤改良。

4.1碱性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4.1.1酸性溶液灌根。结合抗旱,应用浓硫酸或磷酸6000~80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稀释后的酸性溶液pH值一般在2.6~3.0,可以快速降低土壤的碱性,但需要多次应用。浓硫酸属于化学危险品,腐蚀性强,操作中要特别注意安全。

4.1.2土壤施用硫磺。硫磺在土壤微生物以及空气的作用下,缓慢发生硫化反应,形成硫酸根离子,逐步降低土壤碱性。施用硫磺粉2~3kg/m2,一年2次,可以使土壤pH值降低1.0~1.5。种植前改良可一次性施用硫磺粉5kg/m2,30d后可以栽植。操作中注意撒施均匀,在土壤表层5~10cm施用[3]。

4.1.3施用生理酸性肥料。生理酸性肥料是指肥料中离子态养分经植物吸收利用后,其残留部分导致介质酸度提高的肥料,主要种类有硫酸铵、氯化铵等。在养护管理过程中,针对喜酸性植物或弱碱性土壤,一定要适量施用生理酸性肥料[4]。

4.2板结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4.2.1严重板结土壤的翻挖。因大型机械碾压造成的土壤严重板结,必须采用机械翻挖,翻挖深度:乔木不低于100cm,大型深根系乔木150~200cm,花灌木40~50cm,草坪30cm[1]。翻松土壤过程中,往土壤中掺入腐叶土或有机肥等,增加土壤通透性,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4.2.2栽培基质。在种植前,对于通透性不够理想的绿化土壤,可以采取局部改良措施,翻松土壤并往其中掺入腐熟秸秆、稻壳等多孔栽培基质,扩大种植穴范围,基质和土壤体积比为0.5~1.0∶1。

4.2.3施用有机肥料。在养护管理中发现有植物生长不良现象,要施用有机肥配合其他改良措施,施用量0.5~1.0kg/m2。严重的可在树冠正投影范围内扇形开挖,深度达到根系密集分布层,尽量不损伤主要根系,分3~4次改良根际土壤。

园林绿化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最基本条件,也是城市重要的资源,而且越来越稀缺,合理利用好有限的土壤资源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园林绿化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日益紧张的绿化种植土壤资源,对建筑垃圾、园林及其他废弃物进行处理,转变为可利用的园林资材,既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又具有相当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5]。

5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CJ/T340-2011绿化种植土壤[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2]DB440300/T34-2008园林绿化种植土壤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姚晓芹,马文奇,楚建周.不同酸性物质对石灰性土壤的酸化效果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4):68-71.

土壤改良技术措施篇4

[论文摘要]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矿山开采又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分析了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并根据典型矿区生态恢复的成功经验,总结了适合我国矿区生态恢复的典型技术,主要从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矿区植被的恢复,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三个方面来论述。

由于矿藏的不可移动性,以致矿山开采长期占用、破坏、污染土地,改变了区域水系结构,破坏了动植物区系,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土地复垦率较低,迫切要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技术,提高土地复垦率和生产潜力。本文将在系统分析矿山开采生态环境效应的基础上,总结适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以期推动全国土地复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

(一)诱发地质灾害。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的稳定,往往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等频繁发生。而矿山排放的废渣堆积在山坡或沟谷,废石与泥土混合堆放,使废石的摩擦力减小,透水性变小而出现渍水,在暴雨下也极易诱发泥石流。

(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与水质污染。矿区塌陷、裂缝与矿井疏干排水,使矿山开采地段的储水构造发生变化,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涸,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地表径流的变更,使水源枯竭,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同时,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水、废石淋滤水等,一般较少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与人畜生活饮用。

(三)土壤退化与污染由于表土被清除采矿后留下的通常是新土或矿渣,加上大型采矿设备的重压,往往使土壤坚硬、板结,有机质、养分与水分缺乏。而地面塌陷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裂隙产生。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随着裂隙、地表径流流入采空区或洼地,造成许多地方土壤养分短缺,土壤承载力下降。

矿山固体废渣(煤矸石等)经雨水冲刷、淋溶,极易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酸碱污染(主要是强酸性污染)、有机毒物污染与重金属污染。而土壤的纳污和自净能力有限,当污染物超过其临界值时,将向外界环境输出污染物,其自身的组成结构与功能也会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土壤资源的枯竭。并且,土壤污染在地表径流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下还会发生迁移,危害毗邻地区的环境质量,受污染的农产品则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四)水土流失加剧。矿山开采直接破坏地表植被,露天矿坑和井工矿抽排地下水使矿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土地贫瘠,植被退化,最终导致矿区大面积人工裸地的形成,极易被雨水冲刷;由于排土场和尾矿占地,形成地面的起伏及沟槽的分布,增加了地表水的流速,使水土更易移动,冲刷加剧。

(五)生物多样性损失。植被清除、土壤退化与污染、水土流失,对矿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都是致命打击,严重威胁了动植物生存。

二、矿区生态恢复的典型技术

(一)矿区土壤污染的治理

1.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国内外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治理技术三类。其中,生物治理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与植物修复技术。设施简便,投资少,对环境扰动也少,被认为是最有生命力的。

2.矿区土壤培肥改良技术。土壤培肥改良技术就是对土壤团粒结构、pH值等理化性质的改良及土壤养分、有机质等营养状况的改善,这是矿区生态恢复的最终目标之一,具体包括:(1)表土转换:在采矿前先把表层及亚表层土壤取走并加以保存,待工程结束后再放回原处,这样虽破坏了植被,但土壤的物理性质、营养条件与种子库基本保持原样,本土植物能迅速定居。(2)客土覆盖:废弃地土层较薄时,可采用异地熟土覆盖,直接固定地表土层,并对土壤理化特性进行改良,特别是引进氮素、微生物和植物种子,为矿区重建植被提供了有利条件。(3)土壤物理性状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改良的目标是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结构,短期内可采用犁地和施用农家肥等方法。(4)土壤pH值改良:对于pH值不太低的酸性土壤可施用碳酸氢盐或石灰来调节酸性,增加土壤中的钙含量,改善土壤结构。(5)土壤营养状况改良:主要包括化学肥料、有机废弃物、固氮植物、绿肥、微生物等。

(二)矿区植被的恢复。根据矿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植被筛选应着眼于植被品种的近期表现,兼顾其长期优势,植物品种的选择首先要根据生物学特性,考虑适地适树原则,尤以选择根系发达、固土固坡效果好、成活率高、速生的乡土植物。

在配置植物时要考虑边坡结构、种植后的管护要求、自然条件等,以决定种植的形式和品种。同时要考虑与设计目的相适应;与附近的植被和风景等条件相适应。

(三)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1.固体废弃物拦挡工程。在堆弃场地建设挡渣墙、拦渣坝和排水工程等,进行拦挡与防漏处理。

2.坡面排水工程。对影响矿山安全的坡面,根据坡长分段布设截流沟、排洪渠等工程,并配以防护林草带,增加植被覆盖,减少坡面径流对地表的冲刷,保证矿业生产安全运行。

3.边坡防护工程。矿山开采形成的各类边坡,除尽可能采取措施恢复植被外,根据边坡稳定程度及对周围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防护。坡面防护根据坡度不同而采用石砌护坡或植被护坡。

4.土地整治工程。对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石堆、废弃工业场地及尾矿库,采取排蓄结合的办法,排水拦渣,有效解决“三废”污染。同时对服务期满的弃渣场、尾矿库采取复垦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

5.植被恢复工程。对各类裸露面,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加速植被恢复。

三、结语

矿山开采极大地改变了原生景观生态系统,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针对矿区生态环境特点。我国当前矿区生态恢复的典型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矿区土壤污染的治理及土壤环境质量的改善,矿区植被的恢复,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等。

必须强调的是,矿区生态恢复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程层面的问题,而且与矿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是一项耦合了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系统工程。因此,矿区土地复垦是以人类发展为核心,对土地自然、经济与社会属性的综合整治,在消除环境危害的同时重建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夏星辉,陈静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研究进展.环境科学,1997,18(3):72~76.

[2]彭建,蒋一军,吴健生,刘松.我国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土地复垦典型技术.地理科学进展,2005,24(2):38~42.

土壤改良技术措施篇5

指导思想:加强对农田地栽参产品质量的监控,全面提高人参的质量。制定完善参后地、农田地栽种人参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SOP保持长白山地区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人参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创新农田地栽参技术这一主题,使熟地栽种人参技术逐步成熟。

基本原则:

(一)以提高人参产量和效益为目的县区域内,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设置熟地栽种人参技术推广中试区。

(二)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省林地资源为目的降低农田地栽参成本,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

(三)中试推广参后地、农田地栽参技术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参后地、农田地栽参技术体系。

二、熟地栽参中试推广技术

经过比较筛选决定使用四种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一:改良纯农田地栽种人参技术

技术路线:主要采取施用有机肥和生物菌剂的方法,提高土壤有机质和肥力,改变土壤微生物区系,再采取低毒高效杀菌剂处理土壤,然后栽参。

技术措施:选择沙性土壤,前茬为种植玉米、大豆、透水性良好的纯农田地,进行绿色休闲一年,休闲期间种植玉米或大豆,较正常玉米和大豆种植密度高出3050%月对秸秆进行粉碎,粉碎物达到10kg/m2加入特制的菌种发酵该菌种由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提供加入猪粪10kg/m2豆饼0.25kg/m2辛硫磷50g/m2进行多次翻倒(至栽参前达到10次以上)栽参时采用多抗霉素100倍进行土壤消毒。

技术措施二:改良参后地或参后农田地栽种人参技术。

技术路线:主要采用发酵好的玉米秸秆和人参研究所配制的土壤调理剂对参后地、农田地进行土壤处理,再采取低毒高效杀菌剂处理土壤后栽参

技术措施:选择土壤理化性状较好的参后地或参后农田地,进行绿色休闲一年,种植苏子或苜蓿草,于月将苏子和苜蓿草粉碎,翻入土壤,覆地膜,栽参前翻倒次数不低于10次,并采用根线绝人参重茬剂7g/m2发酵好的玉米秸秆5kg/m2栽参前施用人参研究所配置的土壤调理剂5g/m2生石灰0.2kg/m2然后栽种人参。

技术措施三:改良纯农田地栽种人参技术

该技术引进上海润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土壤调理剂A和生物有机肥B

技术措施:选择沙性土壤,前茬种植玉米、大豆、透水性良好的纯农田地,进行绿色休闲一年,种植苏子或苜蓿草,于7月将苏子或苜蓿草粉碎,翻入土壤,覆地膜,栽参前采用土壤调理剂A处理0.1kg/m2生物有机肥B3kg/m2生石灰0.2kg/m2

技术措施四:人参因而肥改良参后地栽种人参技术

该技术是引进科学园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老参地再利用专用肥。

技术措施:选择透水性良好的上一年的人参作货地,每亩地700g第一年用水浇灌6次第二年用水浇灌5次浇灌浓度0.13%

三、熟地栽种人参中试推广方案及指标

(一)拟农田地栽参中试推广乡镇年,熟地栽种人参中试推广重点选择我县的六个人参主产乡镇。

(二)熟地栽参中试的总面积:201亩,明细见附表1

(三)熟地栽参中试推广技术培训年月日至月日,由各乡镇组织参加农田地栽参中试推广的参农,由县人参研究所技术人员进行农田地栽参中试推广技术的培训,并按照技术要求,负责帮助各营参业户确定选择用于中试的纯农田地和参后地标准。

(四)熟地栽参中试的时间各乡镇安排落实熟地栽种人参的中试推广面积和人参种植业户,于年月末至月初,对农田地进行绿色休闲,并于年秋进行栽参。

四、熟地栽种人参中试推广的补贴政策

(一)为推动熟地栽种人参技术的推广普及,由县财政对实施熟地栽种人参的营参业户进行补贴,补贴标准为70元/丈,合计每亩地为4200元。合计:201亩,12060丈)补贴费用844200元

(二)科研费用补贴培训费、检查指导费、差旅费:30000元人参质量检测费:35000元

以上合计:909200

(三)从补贴款中除扣除引进的土壤处理费用(土壤调理剂、生物菌肥、菌种)以外全部发放给种植业户,其余土壤改良绿色休闲、秸稞粉碎、农家猪粪豆饼、农药、人参种子种苗、苫材等由种植业户自行承担。

引进土壤处理费用需要扣除的内容如下:

技术措施一:菌种费用300420元/亩

技术措施二:菌种费用134元/亩,土壤调理剂470元/亩,合计:604元/亩,土壤调理剂(0.5元/m2和菌种(0.2元/m2由人参研究所准备,合计为0.7元/m24.0元/丈。

技术措施三:土壤调理剂1200元/亩。土壤调理剂A处理0.1kg/m28元/kg生物有机肥B3kg/m22.5元/kg合计为8.5元/m247.8元/丈。其中从补贴中扣除20元/丈,余下的27.8元/丈由上海润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补贴。

技术措施四:每亩地700g每20g一包,每包55元,每亩合计投入1815元。投入30.25元/丈。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为了确保农田地栽参中试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完成预定的工作标准,由县人参产业办公室负责,并统一按方案实施。成立县农田地栽参中试推广工作领导小组

(二)技术保障

1.由县人参研究所承担熟地栽种人参技术的培训和田间指导。

2.中试结束后,由人参研究所总结熟地栽种人参技术的标准操作规程。

(三)检查验收实施过程中,由领导小组组织县财政局、县人参产业办、县人参研究所等相关部门进行全程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如下:

1.中试用地的选择须达到要求标准

2.技术措施一的作物秸稞粉碎物的用量达到要求标准

3.施用的猪粪、豆饼、土壤调理剂、生物菌肥等达到要求的标准

4.施用的防病防虫的农药符合技术要求标准

土壤改良技术措施篇6

关键词:盐碱土;防治;改良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6.4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6.20.028

吉林西部是世界第三大苏打盐碱化地区,在吉林西部进行盐碱化土壤改良研究对于吉林农业生产有着重大意义。进行盐碱化土壤改良对未来白城地区耕地的储备和生态发展更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土壤盐碱化直接促成了土壤的荒漠化,国际社会比较重视,并把每年6月16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化日”。

据1982年土壤普查白城盐土和碱土类土壤分布状况数据显示,盐土总面积23万亩、碱土面积363万亩、盐碱化黑钙土25万亩、盐碱化淡黑钙土162万亩、盐碱化草甸土330万亩,总计约903万亩。白城市实有耕地面积是1198万亩,盐碱土和盐碱化土面积占土地面积很大比例,制约白城农业的发展。但是同时可以看到,如果部分盐碱土通过土壤改良,达到耕种的基本条件,或者提高现有可耕种的盐碱土的耕地质量等级,白城的耕地资源方面还是具有很大潜力可以发挥。

目前白城正在实施一些土壤改良项目,在镇赉和大安等地实施的项目,如白城师院盐碱地治理工程技术中心和清华大学合作在白城市德顺乡英格尔屯建有120亩盐碱地改良水稻种植试验基地,在洮北区高平村建有1000亩盐碱地改良旱田作物种植试验基地。相应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改良,取得一定效果。

盐碱土的改良措施有很多种,现在主要采用的技术措施是:

1农业改良技术措施

1.1种植水稻

在良好水源保障和良好排水的条件下,种植改碱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是极为成功的,在水稻整个生长期,田内经常保持水层,以水压碱,将土壤中可溶性盐分洗出,排出土体,使土壤脱盐,但千万注意不要抬高邻地的潜水位,这样会产生更大面积的土壤次生盐渍化。

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在白城大安进行15年的古河道万亩盐碱良试验。进行种稻改碱试验,取得了成功,得出的结论是对于中轻度盐碱土进行过有效的土壤改良可以种植多种作物,能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生态农业等效益。

1.2耕作措施改良

合理的耕作措施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巩固土壤改良效果,耕作改良措施主要包括平整土地,深耕深翻,适时耕耙等成功经验。

1.2.1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匀下渗,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防治土壤斑状盐渍化。

1.2.2深耕深翻可以疏松土层,加速洗盐,防治返盐。

1.2.3实施轮作、休作等合理耕耙制度可以使耕作层疏松,减少土壤水和地下水的蒸发,防止底层盐分积累,此外,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轮作套种、起碱压沙、客土等措施,均可以收到明显的防盐改碱的效果。

1.3测土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

测土施肥和增加有机质,是改良和培肥盐碱类耕地的重要措施,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地温,提高土壤的保蓄性和通透性,加强淋盐作用。同时可以减少蒸发,防止返盐。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使土壤的钙活化,减轻消除碱害。秸秆还田也是很好的改良盐碱地的措施,通过秸秆覆盖,可以抑制地面蒸发,控制返盐,提高作物的出苗率。

2生物措施

植树造林和种植牧草,植树造林可以改变小气候,减低风速,增加空气湿度,减少田面蒸发,又能以强大的根系吸收土壤水分和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

3水利措施

3.1排水

将土壤中过多的盐分随水排走,同时降低地下水位,使含盐的地下水不返至地表,杜绝盐碱物质的来源,是改良盐碱地和防止次生盐渍化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排水方法有明暗沟、暗管排水、井灌、井排。竖立井排水适合有丰富低矿化度地下水源地区,既灌溉洗盐,也可以降低地下水位,使机井起到灌溉排水的双重作用。

3.2洗盐

洗盐是用灌溉水把盐分淋洗到底土层,用排水沟把溶解的盐分排走,洗盐应在良好的排水条件下进行,并合理掌握冲洗时间和定额,加强洗后的土壤管理。

3.3防淤压盐

把含有泥沙的洪水引入田地,事先筑好田梗和进退水口,淤地造田,可以连年淤土,增加新土层,抬高地面,抑制返盐。

4化学改良措施

对于重度盐碱地,由于pH值太高,一般的水利工程与生物措施难以达到土壤改良的目的,在改良中要配施一些化学物质,一是改变土壤胶体吸附阳离子的组成,减轻ESP改良土壤性状(ESP土壤表面封闭土壤交换性钠百分率),二是要形成酸性物质中和土壤碱性。改良剂有石膏、磷石膏等。

白城师范学院盐碱地治理工程中心主要是采用的是盐碱化学工程技术。应用盐碱土壤化学元素迁移规律,注重盐碱土壤理化性状分析、化学毒理性监测及化学元素对土壤结构改良研究,从环境化学角度研究脱硫废渣改良盐碱地的Ca-Na置换机理,解决化学改良盐碱地技术难题,以达到土壤改良的效果。

  • 下一篇:健康讲座主持词,民警心理健康讲座主持词(整理2篇 )
    上一篇:艺术节开场主持人台词范文(整理8篇)
    相关文章
    1. 艺术节开场主持人台词范文(整理8篇

      11.艺术节开场主持人台词范文一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乙: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合:大家,下午好甲:金秋送爽,万里河山披锦绣乙:丹桂飘香,一方热土现繁华甲:今天,我们迎来了文化艺术节文艺汇..

      daniel 0 2024-06-18 12:58:07

    2. 最新大学生超市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大

      大学生超市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篇1这个寒假对我而言过得既充实又有意义,为期一个月的假期实习,面对人生的第一次上班经历,这是我第一次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我相信这次宝贵的经验将..

      daniel 0 2024-06-18 12:22:29

    3. 年党校思想汇报范文(整理4篇)

      2023年党校思想汇报范文
      敬爱的党组织:能参加我校党校的深入学习,我深感荣幸。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逐渐发现自身的还存在很多不足..

      daniel 0 2024-06-18 12:13:00

    4. 团员团课学习心得范文,团员上团课的

      如何写团员团课学习心得范文(精)篇1>通过本次内蒙古工业大学第六期团课学习活动使我知道了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的所肩负的社会使命和责任,让我对党和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作为..

      daniel 0 2024-06-18 11:31:36

    5. 门市租赁协议书范文(3篇)

      2023门市租赁协议书范文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经甲方与乙方认真协商,甲方将__________县__________路__________号门市房__________平方米租赁..

      daniel 0 2024-06-18 09:02:00

    6. 入团主题团课心得体会优秀范文,入团

      描写入团主题团课心得体会精选篇1敬爱的团组织:您好,我志愿加入共青团!我作为一名本校的初二学生,经常对自己的思想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我在思想上需要向那些比较成熟和有思想..

      daniel 0 2024-06-18 08:58:34

    7. 团员团课心得体会简短,团课心得体会

      2022团员团课心得体会简短篇1>尊敬的团支部:转眼之间,我入团几经有九年的光景了,在这九年的时间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共青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是团组织使我健康的成长,是团组织使..

      daniel 0 2024-06-18 08:08:03

    8. 教师个人师德总结范文(整理6篇)

      2023教师个人师德总结范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平时按照师德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回顾已走过的路,方方面面都有所提高,下面从几个..

      daniel 0 2024-06-18 07: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