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6篇)

daniel 0 2024-06-23

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篇1

然而,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挖掘深层次的精神需求,文化和艺术又开始活跃在社会舞台上。园林艺术作为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开始受到追捧。现在,建筑环境设计中更多的运用了古代园林的营造手法,而在建筑设计中,大多只是运用了古代建筑符号。如何能够吸收古典园林艺术的其精髓,与现代建筑完美的结合成为设计师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园林、建筑、文化

一、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是由环境和建筑两方面组成的。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发展可追溯到周朝。早在周文王时期,就有了营建宫苑的活动,这时的园林活动处于启蒙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艺术初步确立了“自然的审美观”,此时的园林活动进入了自觉阶段;到宋代则发展到高潮。并出现了《园冶》等与园林艺术相关的著作。总的来说,中国的古典园林与古典文学的发展息息相关,造园艺术随着古典文学起伏沉沦,并作为文学在物质形态方面的一种展现。此种缘由是由于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老庄思想为基础,以绘画、诗词和文学为依托,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的相结合,使得古典园林“虽由人做,宛如天开”;园林中强调的是“诗情画意”的意境,抒发了人们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憧憬。通过各种造园手法寓情于景,做到“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在这种追求下,山水则成为园子的主题,而建筑在某种程度上退而居其次,反而成为园林的附属品。

二、现代建筑特点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新材料与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筑也随之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现代建筑迅速崛起,各种建筑理论也是百花齐放。

同时、现代建筑的发展也和人口的迅速膨胀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满足住的需求,现代建筑开始寻求高度上的发展,超百米的建筑比比皆是。在此基础上,建筑主要强调的是比例与均衡,以及追求新材料与新技术的运用。建筑环境反而微不足道,纽约曼哈顿的第五大道林立的的建筑群就是现代建筑发展的典范。

另外,现代建筑理论起源于欧洲,现在国内各大学建筑教育模式也沿袭了西方建筑教育模式。而谈到西方现代建筑,自然要谈到西方哲学史。建筑的发展与哲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哲学作为建筑发展的基础,指导着其发展的方向。因此,现代建筑理论中虽然提出了“人本主义”的口号,但由于其美学始终强调的是线条与比例,追求一种秩序,平衡与对称,因此现在建筑始终脱离不了这种内在的因素,这和中国古典园林内在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从此,很多人认为古典园林已趋于毁灭,它与现代建筑的理念有着本质的不同,也就不可能再有发展的前景,它只是人对于古代的一种追忆。

三、古典园林在现代建筑的运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又开始回归到对自然的追求中。在这种需求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里,其回归自然的理念,与现代人们的生活观点不谋而合。因此,古典园林艺术里各种概念开始逐步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

贝聿铭先生是现代建筑大师,但同时他对古典园林艺术有着深刻的感情。在贝先生的笔下,很多成功的设计均蕴含着中国古典建筑理念。1982年建成的香山饭店,作为上个世纪古典建筑艺术根植于现代建筑理论的典范。这个以两棵800年的银杏树为中心展开的建筑群坐落在香山山脉的沟坳处,建筑与景观穿插渗透,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坐落在拙政园、狮子林、忠王府之临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更加体现了其对园林艺术的深厚造诣,用贝先生的话来说:“既要有传统的东西,但又一定要有创新。传统的东西就是要运用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很协调,很舒服;创新的东西就是要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很好看,有吸引力,因为时代是在发展的。”他的做法与说法,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如何使现代建筑与古典园林艺术相结合的大门。

正如伍重设计悉尼歌剧院时吸收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髓一样,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吸收古典园林设计精髓。这样,才能在中国建筑的老根上发芽、开花。

“亭与廊”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一种常见的建筑形式,它作为建筑的开放空间联系着园林的景观与建筑,同时作为交往空间,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而现代建筑中,强调空间秩序,在空间处理上强调作为辅助空间的交往空间,在对交往空间的处理上,或采取半开放、或采取开放的手法,而这些空间也往往作为建筑设计中的过渡空间加以处理,同时也作为建筑设计中的精髓部分。

留园是古典园林中的经典,其入口做法更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空间组合异常曲折、狭长、封闭,处于其内视线会被极度压缩,甚至有沉闷、压抑的感觉。但走到景区主要空间时,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时就会想到陶渊明的诗句“临近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级窄,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而现代建筑中,往往采用高大空间与狭小空间相结合的手法,这是由于现代建筑在强调的空间组合和形式美规律中,同样强调了空间的对比。这与古典园林的观点相一致。古典园林中这种空间对比手法非常灵活,现在也深受建筑师的喜爱。很多在中庭设计中引用这种手法,再加上光影的变化,创造出令人兴奋的空间关系。

古典园林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建筑,它的设计手法在现代建筑中都会有所体现,但由于其设计手法极其丰富,并且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传统美学,如何能够吸取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的精髓,使设计不仅是取于表象、于符号,是摆在建筑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四、古典园林在现代设计中的案例

在国外,在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渗透的情况下,人们对中国的园林艺术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就连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下竟也另辟一小片以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加以表现,走到那里,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感到亲切。

在国内大家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人们的自然山水的喜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多,因此,居住环境亦朝着所谓的人文方向发展,古典园林艺术在景观方面体现的就会更多一些,万科在小区环境方面做得很好,其开发的小区很多都运用了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例如西山庭院,这个位于西山山脉附近的小区,小区内理水叠山,创造出一个亲近自然的闲庭雅园,虽然设计手法比起古典园林来说粗糙了很多,但也足以使人心旷神怡。而深圳的万科第五园则在建筑上及园林上均沿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营造手法及空间处理方法,让人倍感亲切。近几年,由于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几乎所有的开发公司对居住区环境的要求均大幅提高,更多的住区内环境宜人,很多小区均可感受到山水人文等气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古典园林这棵老树所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

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篇2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园林风格

1.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古典园林的发展阶段主要包括萌芽阶段,转折阶段,兴盛阶段,成熟阶段。园林兴起之初主要是为皇宫贵族提供狩猎等场所,具有一定的原生态特征,仅仅属于功能性园林。园林的转折阶段即中国历史上分崩动乱的年代,园林艺术脱离了打猎的原始作用,而转移到以游赏为主。隋唐时期国力更加昌盛,形成了像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等风格的园林。此时的诗人、画家也逐渐参与到造园活动中,形成了鲜明的文人园林风格。成熟阶段则从北宋到清初,这一时期的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代表,其在保持庞大规模的同时,也吸收了私家园林的造园风格。园林建筑已经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境界。

2.现代园林

早在1969年,美国宾州大学园林学教授麦克.哈格(IanMcHarg)在其经典名著《设计结合自然》(DesignWithNature)中,就提出了综合性的生态规划思想。现代的园林设计中,在保护生态与环境思想的引导下,更注重采取一些工程技术措施来保护生态成分。中国的现代园林不仅延续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优秀风格,还融入了西方的造园艺术,将大自然与现代科学、艺术等有效结合,形成了当今园林风格多样的新格局。

2.1西方造园思想的影响

西方造园思想的哲学体系主要是来自古希腊发展而来的“维理”学说。它基本的思想是把造园艺术建立在数理关系上,在造园过程中上否定大自然,追求纯粹的几何结构关系。这种哲学思想一直影响着欧洲园林主体设计思想,并对现代造园设计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现代园林造园手法

受“维理”思想的影响,现代园林更加突出实用性和功能性,更注重对建筑、雕塑、植物和人工喷泉等因素的引用。在景观性格上,相对于古典园林的内向性格,现代园林更体现出以建筑为中心的外向性格。但其在空间设计上,脱离了人与景之间的交流关系,仿佛是在观赏一幅画品艺术,失去了一些景观带给人们的感官趣味。

3.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风格比较

园林建筑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因此在园林设计上会融入设计者的思想理念,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在思想和功能方面强调的都各不相同。

3.1思想方面

园林在各个时期的特点都是各不相同的。古典园林追求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近年来,西方园林建筑风格逐渐进入我国园林中。西方园林追求对称效果,更有甚者将花草树木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在形式上均衡对称,强调人工美。中国现代园林不仅延续中国古典园林的优秀传统,还融入了西方的部分优秀造园艺术,整体上结合了自然社会和现代科学及艺术,形成了当今园林建设特点众多的新格局。

3.2功能方面

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它们的共同功能都是观赏。二者最大的不同点是所服务的对象不同。古典园林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宫廷和贵族代表的极少数人,实际上脱离了大众化,暴露出了古典园林的局限性。而现代园林讲究更多的是大众化,在保持园林观赏性的同时,更多地考虑人的行为心理需求,注重对人的种种行为现象的研究,来确定不同户外设施的选用设置。现代园林在功能方面,脱离了古典园林风格的单一模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3.3建筑设计

百华先生曾如此评价园林建筑:“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由此可见,园林建筑的美学精神还是拥有很高的境界的。在建筑设计上,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追求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古典园林强调尊重自然和追求自然,在古典园林中,建筑是居于次要地位的,主要追求的是自然的原生态,在局部格式上,它往往又成为构图中心。而现代园林则注重景人结合,追求景外之景。又注重体现出人工美,以达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的目的。

3.4园林小品

园林小品方面,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古典园林中雕塑的材料一般都是由石头这一单一的元素组成,现代园林则加入了各种材料的园林雕塑,极大的丰富了园林文化内涵。在园林照明方面,古典园林中照明设施的作用只是在夜间提供光亮,现代园林在照明方面不仅拥有同古典园林相似的作用,还能利用夜色的朦胧与灯光的变幻等一系列效果,使园林表现出来的意境更加深刻。

4.古典园林思想对现代园林建筑的影响

4.1现代园林的包容性

相对于古典园林,现代园林风格的多元化和边缘化已成为其区别于古典传统园林的重要标志,它更多考虑到社会需求以及确保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它在满足传统艺术美的同时,加入了更多的建造元素,造园的形式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因此,现代园林在吸收和借鉴古典园林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自身,具有更加强的包容性和创造性,整体风格上也更加多变。

4.2古典园林的指导性

目前,西方造园理论逐渐融入中国现代园林中,不断的的冲击着中国现代园林,许多设计者往往只讲求构图曲线的美丽以及明确的几何关系,而不能在空间上取得创意的效果。而古典园林注重对场地的考量,其设计手法和表现方式对现代园林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代设计者要更加深刻的体会古典园林中的精髓理念,在造园过程中进行改造和创新,从而设计出不仅平面构图优美,同时空间更加合理的优秀园林作品。

5.结论

古典园林因为受时代的限制和时空的局限,很多方面存在着不足,但若仔细品味,古典园林还是散发着浓厚的诗情画意。我们不应一味的仿照西方的造园艺术,而是应该认真地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科学地将其优秀理念与现代造园理念相结合。只要能有效地吸取古典园林的精华,不断进行改造创新,必定能走出一条极富特色的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宋丽娜,陈亮明,唐丽.浅谈古典造园思想在现代园林中的作用[J].山西林业,2008,(02).

[2]刘勇,杨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风格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

[3]邹伟周.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J].现代园艺,2011,(11).

[4]董漪微,刘华.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比较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0,(02).

[5]约翰.O.西蒙兹著,俞孔坚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篇3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现代园林;融合

我国是园林建造最早的国家,商周时就已经在大规模的修建园林,当时的园林模型被称作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园林的建设特色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同地域的造林特点也不同,正是如此,才会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园林特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这一态势也为现代化园林建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使现代化园林更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基于此,笔者首先分别对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特色以及现代园林的设计特征进行了对比,而后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对于现代园林的影响。

一、对于中国古典园林以及现代园林的特征分析

1.对于我国古典园林建设的特色分析

我国古典园林建设具有诸多的特征,究其根本,无外乎它所涵盖的种类较多,其中不乏私家园林、皇家园林以及寺庙园林等等,这些园林的种类不同,所以所呈现出的特征也不尽相同。

其一,对于皇家园林的特征分析。正所谓皇家园林,从其概念上就已经能体会到它所具备的特征,富丽堂皇、规模宏大、历史特征显著等等,这些皇家园林大多规模庞大,建筑的主体较高,比如,北京的北海公园以及颐和园等等都是其中的代表,古典园林不仅对施工以及设计的要求和手段较高,同时它们也与其他的园林种类不同,它们还会存在着园中园的现象,同时,园林的建造初期就会明确主题,而后再针对性的运用丰富的建筑对园林进行点缀,丰富园林的形式和内容。

其二,对于寺庙园林的特征分析。寺庙园林与其他的园林种类也不同,它更加针对寺庙或是其他具有的地域而建造,这些园林由于其信仰和理念不同,因此,最终的园林特色也不同,也正是由于它们的种类多样,也对我国古代的园林特色进行了拓展和扩充,丰富了园林的形势,促进了我国园林的发展。

二、对于现代园林的特征分析

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相比较,更多的是针对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建造的园林,进而将这些园林特征予以归纳,最终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园林形式。随着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加快,现代化的园林发展更具自然、社会、科技以及其他艺术的特征,促使现代园林的格局也在不断地发生着转变。对现代化的园林特征予以总结,无外乎两点,其一就是对园林艺术、城市建筑以及城设施等实现了有机的统一,其二则是大多是针对大众的要求来建造的,更加偏向于顾客的需求。这样的形势为现代化园林的建造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对于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我国的古典园林建造特色大多已经被传承下来,它与现代化的园林建造的特色具有一致性,它的创作方式也对当前的园林建造具有重要的助推性作用,在现代化园林建造的过程中,应当将古典园林的建造特色有效地融入,与时代的发展理念相符合,同时也可以将我国的文化精髓进行传承和发扬。

1.精细勘探,细致分析

要想将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和设计特色融入到现代化的园林建造中,首先就是要将勘探落实到实处,只有将勘探环节予以良好的把控,才能使后期的设计和建造尽可能的做到因地制宜,进而形成独特的、适宜的园林建造风格。而且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设计的效率,不可一味的追寻某种设计风格而浪费了园林的诸多的建筑材料和场地,无法将节约型园林设计理念落实到实处。

2.将情寓于景,凸显艺术气息

在进行现代化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想将古典园林的建造特色实现有效地融入,就要将古典的园林建造的手段和特色予以切实的发掘,不仅如此,还要切实的将其主题内容予以确定,而后分析古典园林建造的表达方式,进而做到将情寓于景,让人们在欣赏现代化园林的过程中,观景生情,达到弘扬古典园林的精髓的目的。

3.应用古典私家园林的特色,拓展F代化的园林特色

私家园林在建筑的过程中,不仅对住宅花园的特色进行了浓缩,同时它的建筑手法也为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私家园林中,可以体会到它特别的韵味和含义,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修养和文艺,这也体现了古代人们所推崇的“雅”的特色,此外,私家园林还具有另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集“居”和“游”的功能于一体,人们在游览了私家园林的景色之后,将会感受它的别致,并在游玩的过程中,体会到私家园林给人带来的醉人的感受,同时也会被艺术的气息所陶醉和熏染。因此,现代化私家园林建造的过程中,也要将这些古典建筑的特色予以凸显,而后将二者实现切实的结合,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私家园林形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进行现代化园林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要想将园林设计和特色有效地凸显出来,就要不断地汲取古典原料林的建造优势和表达手法,以此为基础,实现现代园林建造的古典化,促使现代化园林建造和古典园林的手法实现有机的统一和融合,不仅促使当前现代化园林建造的发展,同时也会将古典园林建造的精髓切实的弘扬。

参考文献:

[1]张媛.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禅境的营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创新手法[J].科技与创新,2016,12(5):49.

[2]谢伟岸.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2,41(20):46-46.

[3]陈宇,涂钧.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光影分析――以江南园林为例[J].中国园林,2016,32(6):117-122.

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篇4

关键词:古典园林、大观园、造园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很多设计师回溯到古代,去追寻古人的园林设计理念和方法,其中中国古典园林因其独到的造园手法,对于自然、人类、环境三者关系的独特见地,在世界园林发展中独树一帜,并得到现代园林界的大力推崇。

中国古典园林,不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艺术成就,而且因其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极大的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其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的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着眼于自然美[1]。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1713-1763)先世三辈任清政府江宁织造,宦居金陵。明清时期造园实践与理论的成熟,让曹雪芹得以用自己的大手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座举世无双的园林,在小说中为中国古典园林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观园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文人的花园情节,成为后人无法跨越的高峰。明义的《题》绝句二十首中第一首就写大观园:“佳园结构类天成,‘快绿’‘怡红’别样名。长槛曲栏随处有,春风秋月总关情”[2]。作为省亲别墅的大观园既有北方园林的富丽堂皇,又有南方园林的曲折幽深,通过研究大观园,从而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之处,使其成为计成所著《园冶》外[3],[古典园林的又一重要文字著作,为现代园林建设如何更好的吸取古典园林的精髓提供了参考。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清代园林最完美的代表,无论是从造园设计思想、建筑布局、景点设置、植物配置、装修陈设到油漆彩绘都达到了最高境界。大观园是曹雪芹创造的纸上园林,反映了我国明清时代的造园理论、造园艺术和造园手法。为我们再现了清代初年园林建筑鼎盛时期的贵族园林。中国造园营建中的建筑设计是园林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曹雪芹设计的大观园中的各组建筑,件件布置得宜、各适其用。曹雪芹继承与发展、创造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理论和实践,使得大观园成为一座融合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建筑、园林等精美的综合艺术品。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包括园林植物造景。其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朴素的自然观成为造园者们遵循的重要原则。“天人合一”反映了人对自然的认识,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在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体现了古代造园这一重要的哲学思想,从而达到“物与我,彼与己,内与外,人与自然的统一”[4]。

在古典园林中,植物不仅仅是为了绿化,而且力求能够如画,其中绘画中的“三境界”观―――生境、画境、意境――对植物造景的影响最大。曹雪芹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随处是画,步步是景的大观园,为我们在现代喧嚣的都市中需找一所有文化底蕴、宁静而又诗情画意的去处,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大观园、古典园林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自《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无论红学专家还是爱好者,从评点派的琐屑直观却时有珠玉的批点,到索引派的“想入非非猜笨谜”,再到考证派的历史还原,大观园的研究不停纠缠于地点、图示与原型中,在北京、在南京、在西安……随园说、制造署说、恭王府说、成亲王府说……其自身的文本研究反倒湮没无闻了。就像“红外学”越来越壮大一样,大观园也几乎要脱离《红楼梦》文本,成为建筑学、园林艺术的一部分了[5]。

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现状中可以概括为:对中国园林史的研究,对园林景观物质构成要素的研究,对造园名家及造园理论的研究。

2.1对中国园林史的研究,可以概括为:

2.1.1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脉络的研究。

涉及到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发展,高潮,低潮的研究。现存的园林绝大部分是明清的遗构,是发展脉络的尾声,明清以前的园林基本只能依赖考古发现和文献考证。

2.1.2对某一种类型的园林史的研究

按照园林的从属关系,可以划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名胜风景区。

2.1.2.1皇家园林历史的研究。

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私有,古籍里称之苑、宫苑、苑圃、御苑等。对皇家园林历史的研究可以概括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2.1.2.2私家园林历史的研究

私家园林属于除皇帝以外的王公、贵族、地主、富商以及士大夫等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墅、别业等。按地域划分,可以分为:江南私家园林,岭南私家园林,徽州私家园林,扬州私家园林和北方私家园林。

2.1.2.3寺观园林历史的研究

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2.1.2.4名胜风景区历史的研究,

2.1.3对具体的某一个园林的历史的研究

对具体的某一个园林的历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园林的空间环境,物质景观,意境等,更有助于我们客观真实的了解该园的历史。如:浙江绍兴沈园,由于对文献的错读,导致我们对沈园的错误理解,曹汛先生的“陆游《钗头风》的错解错传和绍兴的错解错定”,指出了我们对沈园认识上的错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如:刘叙杰的“南京瞻园考”,赵景逵,陈尔鹤的“北京‘半亩园’考”等。

2.2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物质构成要素,可以概括为:建筑,山石,水体,植物。这些要素彼此水融,密不可分,共同构筑了园林的艺术空间。

2.2.1.园林建筑

作为造园要素之一,不仅满足了游憩,园居的种种实际需要,同时她的富于绘画意趣的形象也是重要的景观要素。对园林建筑的研究可以概括为:对园林建筑与环境的研究,对园林建筑布局的研究,对园林建筑空间的研究,对园林建筑类型的研究。

2.2.2山石

以山石,土为材料,以自然界中的山川形态为模本构筑的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法之一。叠山手法在古代造园中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的演变,成为园林造景的重要手段和独特技艺。

2.2.3水体

无论是私家园林还是皇家园林,水体在园林景观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则山环水转,小则山池皆备。因此有“无水不园,园因水活”的说法。水体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景观功能。

2.2.4植物

在古典园林以人工塑造的自然环境中,植物素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植物的种类和形象丰富多彩,不仅具有画面美,而且分布极广,无出不在,将山石,水体,植物等景物连成一个整体。

2.3对造园名家及造园理论的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水准高潮的出现,除了基本的物质景观达到相当的艺术高度外,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造园理论体系的成熟和造园理论专著的出现[6]。

3古典园林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应用:

时代的变化推动园林建设全球化,这不仅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而在实施园林建设的全球化时,我们首先要强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不能简单的抄袭或者迁移国外的园林建设,而是要在新的条件下创作,既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又要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我们应该把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在中国,古典园林是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园林设计、环境设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等,这些学科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所共同追求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都是一样的。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以自然而然的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7]。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更是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8]。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遵从古代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老子有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遂有“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宇宙观,认为对立物的统一,则有创新,能够有新生事物的出现[9]。我相信,中国古典园林在西方思潮和本土新要求的冲击下,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改革、创新,定能使中国的园林和文脉在祖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得到延续和发扬光大。

主要参考文献

[1]唐学山等,《园林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8,8―13

[2]王慧,《大观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3-56

[3](明)计成《园冶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4]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6-48

[5]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30-45

[6]陈从周,《说园》,同济大学出版社,1984,1-79

[7]童,《园论》,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1,62-72

[8]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55-56

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篇5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园林;园林设计;风格比较;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作为一项“环境产业”,园林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起着带动作用,有着改善城市环境、减控噪声、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等重要功效,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升高,越来越多的现代园林建筑显现在人们面前,而我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手法在现代园林中扮演这重要的角色,具有自然美与建筑美相结合的特色,而现代园林建筑不仅传承了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还具有其特别之处,但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合理地应用于城市建设中还有待研究。本研究主要从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园林建筑、植物造景、园林小品等多方面对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风格进行了比较,希望可以对园林建设提供一定参考,发挥园林建筑的重要作用。

1指导思想

园林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每一个阶段均有其不同的特点,是在特定时期内的时代产物。从古典的中国园林看来,古典园林讲究与大自然混为一体,用句老话可以说是虽有人作,宛自天开,就形成了古典园林中自然山水风景园的独特风格,例如苏州园林,。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地的文化信都在不断地融入我国园林中,现代哲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思维科学也都开始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中,例如究,在西方人们讲几何图形的组织,将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形式上均衡对称,强调人工美或几何美,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正是这种入了中外园林艺术的优秀风格,在延续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精髓的基础上,将部分西方的造园艺术融入到其中,形成园林文化丰富、园林风格交融、特点众多、形式多样的崭新局面,促进了我国现代园林学科新体系的发展。

2功能性质定位

园林的基本功能定位都属于观赏型,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二者的差别体现在园林的服务对象不同。在古代,园林是以服务宫廷或以贵族的日常活动与心理需求展开的,是为宫廷或贵族等极少数人服务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等级社会中园林功能性的单一性和局限性。而现代园林在功能定位上,不再局限于古典园林的单一模式,则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现代园林设计为顺应现代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在微观上进行深化与细化,在保持园林设计观赏性的同时,从心理学、行为学等角度分析大众的多元需求,研究开放式空间中的种种行为现象,在宏观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现代园林设计进行了重新定位。但大部分的现代园林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赢利场所,扭曲了园林本身应具有的生态本质,而古代园林的最初设计则仅仅是从景观意境出发,不具备无商业目的。

3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是独特的园林要素。园林建筑是以庭院为单位构成组群建筑,是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强调的是人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在古典园林中,园林的建筑风格、色彩及建筑空间细分形式取决于园林所属性质的不同或者园林所在地域的不同,在建筑色彩上,古典园林多以暖色调为主。例如,江南一带的私家园林建筑以朴素、通透、玲珑、轻巧、淡雅、活泼而文明,给人一种秀丽、雅致的风格;而皇家园林建筑则色彩金碧辉煌,装饰豪华,给人一种恢弘堂皇的皇家气派感。在现代园林中,园林建筑则是建筑形式多样、建筑材料多样化、力求突出自然美,是全园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实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并会根据建筑的不同功能赋予建筑形式多样的颜色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4植物造景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在植物造景配置方面,古典园林讲究崇尚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而现代园林则在古典园林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设计理念。

4.1材料选择上的变化

在材料选择上古典园林的特点是种类少、局限性强。而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却具备不同时代的独特风格和特征,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在材料选择上由单一转向多样,不再拘泥于少数具有观赏寓意、诗情画意的植物,而开始注重在植物配置中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和乡土性原则。同时由于在植物功能上的拓宽,生态、防护、生产功能的增加,现代园林对植物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2配置形式上的变化

在配置形式上古典园林讲究规律性,如山中挂藤、移竹当窗、高山栽松、槐荫当庭、水上放莲、岸边植柳、修竹千竿、双桐相映等常采用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手法,发展方向单一,园林中的植物配置风格为自然式,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不利于自然经管的真正体现。而现代园林打破了古典园林的规律性,盆景、盆栽已进入各家各户的庭院和阳台空间,花台也已演变为现代的花坛、花境等形式,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植物材料选择的多样化发展为多元化形式提供了必要条件,讲究科学比例配置,常采用常绿与落叶植物的搭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搭配等在平面和立体空间层次的营造上,赋予了植物配置更多载体与功能。

4.3植物配置原则上的变化

在植物配置原则上,古典园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园主和造园家所具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的影响,植物造景较强调艺术性原则,利用不同植物特有的文化寓意丰富植物的观赏内容、寄托园主的思想情怀。例如,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竹的刚直不阿等等这样的例子在古典园林中屡见不鲜。而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的亮点,则是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结合。结合时代特征挖掘其艺术和文化内涵,将其运用到现代园林设计中。人们认识到植物的美化和观赏功能,还具有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等生态作用环境资源价值,因此,植物配置上不仅遵循尊重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长规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规律,还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解决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5园林小品

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在园林小品方面不同主要体现在掇山置石、园林雕塑、园林照明这三个方面。首先,古典园林中有很多掇山置石的应用,而现代园林在吸取古典园林和西方造园艺术精华后,结合新时代园林建造的历史背景,创造以生态效益为目的、具有时代气息的置石作品,并广泛运用园林雕塑。其次,在古典园林中都是张灯夜游,而现代园林中的照明则是利用夜色的蒙胧与灯光的变幻,呈现出不同于白昼的诣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升高,越来越多的现代园林建筑显现在人们面前,面对各种思潮的冲击,不仅要吸取古典园林设计风格在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及美学文化等方面的精华,还要与西方的造园形式、造园理论等以及现代造园技法相结合,创造出更符合中国情节的中国园林,并发挥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居住的环境更加美好、舒适。

参考文献:

[1]董漪微,刘华.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比较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0,(03).

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篇6

(一)理念上师法自然

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中国人有着强烈的自然崇拜意识,在民族的长期发展中逐步积淀为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这种文化心理在哲学上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庄子曾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人合一”思想已深深渗透到民族文化之中,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因而,古典园林深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在造园过程中设计师极力模仿自然,以表现和模仿自然山水本色为特色,并将文人雅士的理想追求、思想境界等融入园林设计之中,用自由的方式实现建筑与山水花木的交融,体现生命的勃发自然生机,使园林之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深刻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之情。师法自然”却又不拘泥于自然,人工设计却又不留人工开凿痕迹,充分表现了设计者对自然山水的崇拜之情。在古人看来,自然山水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境界,园林之美不在于它的外在形式和对自然本身的模仿,而在于它体现了返璞归真”、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的境界,以及通过感悟自然中蕴藏的道,体现设计者对自然生活、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的追求,从而使中国古典园林具有了独特的艺术追求。

(二)文化上诗情画意

中国传统文化是孕育中国古典园林的沃土,使中国古典园林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生命力。我国拥有大量的、优美动人的诗词歌赋,这些古典艺术被广泛应用于造林中,造就了一种独特的意境。艺术之间都是相通的,书法是一种有民族特色的抽象艺术,运用笔墨可以对汉字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蕴涵着生命力的、鲜活的艺术形象。书法艺术也被广泛应用到园林设计之中,在设计园林时将中国的书法诗词铭刻在园林中,既可以增添园林的诗情画意,又可以起到点景的作用,还可以使观赏者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陶冶。无文景不意,仅景景不情”,诗文书画在造林中具有润饰景色和揭示意境的作用,因而,也成为我国古典园林意境美营造的一种重要元素。

(三)建筑形式上顺其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亭、台、楼、阁、榭等,这些建筑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巧妙布局的,这些建筑融合在自然山水之间,给人以天然生成之感,毫无造作之感,这也表明了中国园林对自然的崇尚。园林中建筑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的美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在有限的环境中创造出无限意境,实现了建筑形式美与山水美的有机结合,创造了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意境美。

(四)君子比德的思想

比德就是寓意于物,从山水花草等自然景物中体会人格美。君子比德思想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理念,也是古典园林意境美的重要表现。君子比德思想可以引导观赏者感悟园林的主题思想和品格,使园林拥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如岁寒三友、四君子等,这些植物都象征着一种品质和性格,造园者抓住了自然形象的诗意特征,使这些自然形象具有了主观色彩,实现了融情于景、以景传情的目的,产生了余言未尽的韵味。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的营构

意境是一个有着浓厚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古老的园林艺术清晰记载着时代的更迭与文化的嬗变。园林中处处蕴藏着诗情画意,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言,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因而,意境营造成了古典园林设计、建造的重要内容。

(一)用多种元素营造诗情画意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多从大自然中选取素材,将自然山水、花草树木作为造景的基本元素,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模拟、概括与艺术加工,实现缩千里江山于方寸,一拳则太华千寻”的目的,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效果。在园林有限的空间内,通过人工造景让人产生广袤自然的意境,领略无限的空间。水体、山石、花木等是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水体是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妩媚而有灵性,常令人陶醉。园林中的山石不仅源于自然,还有着自然山石的形与神,古典园林也常常借助山石来抒怀,如在个园中就用不同的背景陪衬春、夏、秋、冬四种石头,以显示一年四季的景象。花木是古典园林空间环境建构的直接参与者,对园林景点的意境表达有着重要意义。如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周围有许多高大乔木与腊梅,在大雪纷飞的冬季,梅花与瑞雪交相辉映,成为欣赏冬景的绝佳之处。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物与周围的山水、植物等相融合,能够形成完美的意境,如拙政园中的香洲就是一座画舫状的建筑物,三面环水,水中长满了荷花,能使人产生一种置身于画的感觉。中国古典园林在追求自然美的同时,赋予自然更多的意境,使园林中的景物充满了象征意义。

(二)在暗示对比中营造意境

古典园林建造时讲究欲露先藏、欲显故隐”,常用引导、暗示的表现手法,让人们按照游廊、小路、曲桥等顺序欣赏景色,使人产生一种空间纵深感。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都处于城市之中,空间面积较小,常用花墙、曲径、游廊等来扩大园林的虚化空间,产生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美。当游人循径而去时,会感到空间有曲有直、时放时收,犹如音乐中流动的音符。

空间对比也是古典园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如通过大小空间相连来以小衬大。留园的设计就用了空间对比的方法,入口部分空间狭窄、封闭,当走到园林之内就会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感觉。此外,对比还表现为情趣对比,如相邻的、不同情趣的院落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三)用情感空间来营造意境

中国有着文人造园的传统,山水园林多为仕途坎坷的文人所建,这些园林的立意较高,表达着一种人格理想与审美情趣,有着借物言志的目的。如苏州的耦园中耦”就有着夫妻同耕、双双归隐的含义;苏州的拙政园就取名于潘岳《闲居赋》中的是以拙者之为政也”,表现了园主仕途不顺的宦海经历与自命清高的性情;吴江的退思园则取自于《吕氏春秋》中的进则尽忠,退则思过”,这与园林主人任兰生的人生经历有关,任兰生因贪污而被罢免官职,回到故里之后建造了退思园,以表达自己的反思与忏悔。

园林风景题名也是营造园林感情空间的重要方法,匾额、题记等可以反映出园林主人高雅的情趣与景观特色。承德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建筑群,就因远处的岩壑、附近的古松而得名,当清风吹入松林时,就会发出瑟瑟的涛声,正如康熙皇帝所言,云卷千松色,泉如万籁吟”。在拙政园的远香堂上,环视四面景物定会有香远益清”的感觉;登上绣绮亭,则绮绣相展转,琳琅衾青荧”的诗句定会涌上心头。这些园林借题名点题意,产生的意境远远超越了自然空间本身,在情景交融中让人浮想联翩,感受那种诗情画意的意境美。#p#分页标题#e#

  • 下一篇:高二年级下学期数学重点知识点(整理3篇)
    上一篇:致母亲一封信(精选5篇)
    相关文章
    1. 唯美的情感美文范文(精选4篇)

      唯美的情感美文范文篇1曾经有位作家说:不要在深夜里做任何决定,睡一觉吧,明天醒来再说。夜晚,是一个人心灵最脆弱的时候,也是思念最疯狂的时候。在无数个失眠的晚上,相信会有很多..

      daniel 0 2024-06-23 19:26:18

    2. 个人工作思路总结报告范文(整理6篇

      个人工作思路总结报告范文
      时间如梭,昨日收到公司人力部门的邮件提醒我申请转正,恍然时间已过去两个多月,我并不习惯于写正式的公文体,所以这份试用期的自我总结我决定用我自己..

      daniel 0 2024-06-23 18:13:08

    3. 小学开学典礼流程的主持词范文(精

      小学开学典礼流程的主持词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大会马上就要开始,为了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现在宣布一下会场的纪律:会议期间,场内不允许交头接耳,随意..

      daniel 0 2024-06-23 18:12:41

    4. 年开学大会主持词范文(精选2篇)

      开学大会主持词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上午好!开场语: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告别了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我们又迎来了忙碌的金秋。经过了一个暑假的休整,女士们的容颜..

      daniel 0 2024-06-23 15:16:01

    5. 班级卫生扣分检讨书范文(精选4篇)

      班级卫生扣分检讨书篇1亲爱的同学们:在xx月xx日常宿舍检查中,我因书架不整扣2分,对此深表歉意。作为班委和xxx宿舍负责人,我应该深入审视自己。由于他们自己的疏忽,没有严格要求..

      daniel 0 2024-06-23 14:16:47

    6. 小学写毕业范文,小学毕业的范文(整理

      有关小学写毕业范文篇11、在本学期我们的孩子有了很大的进步,谢谢老师耐心的培养和教育,希望在将来有更大的进步。2、希望在下学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改掉她身上的缺点,谢谢..

      daniel 0 2024-06-23 14:04:44

    7. 年度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范文(精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篇120xx年疾控中心法制工作将按照区卫计委法制工作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在疾控中心广大职工中继续做好..

      daniel 0 2024-06-23 11:19:51

    8. 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优秀范文)(精选7

      第5篇1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在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和自己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注重集体备课。在每一次集体备课时都认真做好记录,将同事们的建议和方法..

      daniel 0 2024-06-23 06:5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