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个人总结(6篇)

daniel 0 2024-07-06

药学个人总结篇1

中国的传统医学分三个组成部分,首先是中医学。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医学,至今仍然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当然代表。其次是各个少数民族的传统医学,称为民族医学。还有一部分既无医学理论体系,又无民族文化背景的民间草医草药,一般称民间医学。

根据近几十年来的发掘整理,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资料约30余种,例如藏医学、蒙医学、维吾尔医学、壮医学、苗医学、傣医学、瑶医学、彝医学、土家族医学、侗医学、朝鲜医学、回回医学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民族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组成部分,得到法律的保护和政策的扶持。这就要求在发掘、整理、总结、提高民族医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保护各民族人民健康的作用。

目前,民族医药的文献资料逐步得到全面整理,没有文字的民族医药经验也用汉文记录下来并进行理论上的总结梳理。全国现有民族医院157所,共计床位6492张,门诊部359个,藏医、蒙医、维吾尔医都有高等医药院校。

在中国,民族药生产已成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亮点。藏、蒙古、维、傣、苗、彝6个民族分别有自己的民族药生产。现有民族药成药的生产企业130多家,允许生产的药品国家标准865个,其中非处方(OTC)200个。

在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共18个。每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自己的医药创造和医药知识的积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医药。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传统医学是传统中医学、印度医学及阿拉伯医学等传统医学系统以及多种形式的民间疗法的统称。”①中国的传统医学包括中医学、民族医学和民间医学三个部分。中医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医学,至今仍然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当然代表。民间医学是指无特殊民族文化背景的民间的医疗、养生习俗,单方验方和简易医术。民族医学是指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中国民族医药学会”(CHINAMEDICALASSOCIATIONOFMINORITIES)就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学术团体。

中国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国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上散在民间,而且有日益衰颓的趋势。80年代以后,国家采取了发掘保护利用的政策,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此后,全国民族医药事业有了比较快的恢复与发展.

民族医药是我国少数民族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为各个民族的健康繁衍做出过重要贡献。由于各个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条件和疾病状况不同,其医药创造和医药成就也各有千秋。例如,藏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青藏高原,高寒缺氧,日照强烈,多风,气候多变。人们长期以游牧为主,肉食居多,燃料缺乏,高原病、高血压、中风、肺心病、风湿病、肝胆病、肠胃病比较多,藏医药对这些疾病的治疗经验相当丰富。诊断上验尿诊断是一大特点,治疗上藏药浴疗法很受欢迎。蒙古族人民生活在蒙古草原,逐水草而居,世称马背民族。蒙医学全面吸收了藏医药的基本理论并与蒙古原来的传统医药经验相结合,许多医学理论和方药都与藏医相似。尤其对于骨伤、脑震荡的治疗有很好的传统疗法。近几年对白血病、牛皮癣、甲亢等专科疾病的治疗均有特色。维医是维吾尔族人民的医学创造。早在丝绸之路繁华的年代,受到阿拉伯医学的影响,吸收了西域诸多民族的医药经验。如今在治疗心血管病、胃肠病、男科病、白癫风等方面疗效显著。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院皮肤科年门诊量达28000人次,其中白癫风占60%,总有效率96.6%。瑶医以治疗肿瘤(例如肺癌、肝癌、胰腺癌)和红斑狼疮著名,用的都是从广西采集的瑶药。傣医历史悠久,古代的贝叶经中就有许多用老傣文写的医药典籍,对治疗感冒、胃肠病、食物中毒、关节病、妇科病很有经验。苗医是草药知识最丰富的民族之一,素有“三千苗药,八百单方”之称。村村寨寨几乎人人识药,户户学医,尤其对妇儿科疾病、骨伤、虫咬蛇伤、皮肤肿疖、瘴岚秽浊诸病均有显著疗效。彝医主要分布在云南和四川凉山。著名的云南白药就是彝药。彝医对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创伤、各种眼疾均有较好疗效。壮医药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善治痧、瘴、盅、毒、风、火、湿诸病,最近出版的《壮医内科学》,记载了治疗咳嗽、气喘、咳血等40种病症,诊断以目诊、甲诊见长,壮医灸法、针法、刮法、薰蒸法都别具一格。

总之,民族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医药宝库,是民族民间医药的总汇,斯医斯药,均祖祖辈辈继承而来,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但由于广大汉族地区过去对它了解不多,常把它当作远山的神灵,人为地增加了许多神秘色彩。其实,任何医学体系都是全方位地面对生老病死的,民族医药的长处,仍在于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它的许多疗效是完全可以和其他医学媲美而一争雄长的。

民族药产业成为医药经济的特殊门类

中国民族药企业的出现可以上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全国大搞中草药群众运动时期。当时自治区藏医院(它的前身是药王山医学利众院与“门孜康”合并而成的拉萨藏医院)因门诊量增大,医生不仅要在门诊看病,还要自己动手配药、粉碎、制丸、包装甚至发药。为了满足藏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196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藏医院扩建藏药厂,同时派专人到北京同仁堂学习先进的制药技术。1982年,由中国药材公司筹划并投资,在内蒙古的通辽建立了第一个现代蒙药厂。1996年,由江苏省投资近7000万元在拉萨援建了现代化的自治区藏药厂(今藏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传统藏药进入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标志。20世纪9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形势的鼓舞下,一批民营的民族医药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如奇正藏药创办于1993年,金诃藏药创办于1996年。至目前为止,全国的民族药企业约130家,主要包括藏、蒙、维、苗、傣、彝六类民族药,2003年销售约50亿元。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藏药和苗药。目前全国有藏药企业25家,包括13家,青海9家,甘肃2家,云南1家,另有18家中西药生产企业中也生产个别种类的藏药产品。2003年藏药年总产值10亿元。③苗药生产集中于贵州省,全省有苗药及其他民族药企业70余家,生产品种154个,产值占全国省医药总产值的40%,2004年产值约25亿元。

总的来说,我国民族药的发展还处于方兴未艾阶段。民族药企业大都是新兴企业、小企业、民营企业和西部企业。其特点是:一是资金少,起点低,基本建设和GMP改造动用了大量资金,当前的开发能力有限。二是药品销售主渠道不畅,进入医院还比较困难。2000年版《医保目录》进入民族药47个。2004年版《医保目录》扩容以后,中成药品种增加98%,西药品种增加42%,民族药品种没有增加,仍保持原来的47种。三是民族药的宣传工作非常薄弱,许多药的性味、功能、主治群众不了解,术语看不懂,说明书无特色,大部分中医和西医对民族医药学习掌握不够,因此也就不会使用和很少使用。四是药材资源制约,部分药材比较紧缺,需要大力保护,把保护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对濒危品种,更要大力养殖种植,建立基地。民族药是我国医药经济中的一个特殊门类,是一个富有活力的新兴医药产业群体,在理论指导、处方组合、新药开发、生产工艺等方面有许多特点,在西部大开发中应给予必要的重视,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促进它的快速、持续和健康发展。

结束语

人类历史已有200万年,有文字记载的医学史只有几千年。医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人类活动早期的医药知识现在已无从查考,但从中国古代神农氏采药,“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记载及大量古典医籍来看,医学的发展都经历过一个医巫不分、神药两解的时代。这是医学的童年,也是我们今天对祖先的医学创造的零星记忆。以后有了比较系统的传统医药。目前,我们正在“总结提高”和“充分发挥”上下功夫,使中医学和民族民间医学更好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部分文字有删节)

参考文献

①世界卫生组织,《2002―2005传统医学战略》,中文版(非卖品),第1页。

②金炳镐、龚学增著,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学习纲要,民族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34页。

③奇正集团,中国藏药产业研究报告(内部资料),第14页。

药学个人总结篇2

【摘要】目的调查医护人员对病区药房药学服务的满意度情况,寻找病区药房药学服务存在的不足,了解医护人员对病区药房药学服务的需求和建议,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借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病区药房药学服务满意度调查表,随机发放给临床医生和护士,由医生和护士匿名据调查表的具体内容填写。结果共发放调查表70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655份,有效率100%。医护人员对病区药房药学服务总体满意度为86.87%,对八个具体条目的综合满意度为87.07%,对药师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态度满意度较高,分别为97.86%和92.78%。医护人员对病房药房药师的应急、沟通能力及咨询和用药指导满意度较低,分别为82.59%、81.52%、80.92%。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对病区药房的药学服务总体上较满意,对药房药师的“咨询与用药指导”条目意见和建议较多,达112人次。药学部及医院应针对调查表中所提意见和建议进行优化和整改,以达到最佳服务效果。

【关键词】病区药房药学服务药师满意度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2.046

药学服务是指药师在临床工作中,应用专业知识向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1]。病区药房是医院药品供应和对医护人员进行药学服务的主要场所,病房药房药师是药学服务的执行者。为了调查医护人员对病区药房药学服务的满意度,尤其是时下正倡导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药学服务的满意度,找出目前病区药房服务工作所存在的不足,从而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加以整改,以达到最佳药学服务的目的。我院药学部、医务科、护理部共同设计了对病房药房的药学服务进行满意度考察的调查表,并实施了统计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住院病区的医生和护士。因病房药房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医护人员,故本次只对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分析。

1.2方法

采取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在病区药房窗口、病区医生办公室、护士工作站发放调查表的形式,所有调查对象均被告知注意事项,然后自行匿名填写表格,并于发调查表后10分钟收回。调查表的发放及回收历时15天。

1.3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分三部分:①被调查医护人员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②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包括总体满意度和对药学服务八个条目(设施与环境、药师的服务态度、药师工作效率、药师的业务水平、药师的敬业精神、药师的应急能力、药师的沟通能力、咨询与用药指导)的满意度;③所提意见和建议。

1.4满意度评价方法

采用李克特(Likert)态度量表的评价方法,分为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五个级别。

1.5权重确定

由于医护人员对药学服务满意度调查的八个条目的重要性看法不一,为消除不同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满意率评价的科学性,本调查表特由10位资深专家据工作经验和医院管理要求对各个评价条目的重要性进行打分,计算每个专家给出的权重,然后取平均值作为各个评价条目的权重,所有评价条目的权重的总和为1。

1.6统计学分析

调查资料采用Excel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表的回收率与有效率

共发放调查表700份,回收700份,回收率100%,有效调查表655份,有效率为93.57%。

2.2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被调查对象中女性有470人,占比71.76%,这与医疗机构中护理人员基本为女性,而医生中又有一部分为女性有关,导致女性占比较高;调查人员中年龄40岁以上为256人,占比39.08%,40岁以下399人,占比60.92%,说明大部分在职医护人员为年轻的新生力量;在职业分布上,医生为220人,占比33.59%,护士435人,占比66.41%,与医疗机构的人员结构相吻合;在文化程度上,本科及以上有523人,占比79.85%,说明被调查人员的总体素质较高,具有清楚的判断和识别能力。

2.3调查对象的总体满意度

调查对象对病房药房药学服务的的总体满意度见表2。由表2可见,在被调查人员对病房药房的药学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上,很满意只有189人,占比28.85%;较满意为380人,占比58.02%;一般为79人,占比12.06%;不满意为6人,占比0.92%;很不满意有1人,占比0.15%。说明医护人员对病区药房的服务总体满意度较高,为86.87%(很满意+比较满意)。

2.4调查对象对病房药房药学服务的具体条目的满意度

医护人员对病房药房药学服务的具体条目满意度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在病房药房服务条目中,调查对象满意度较高的条目为病房药房药师的敬业精神,满意度为97.86%,其次是药师的服务态度,满意度为92.98%,说明在时下药学服务模式由“传统保障供应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的过程中,药师的服务态度和敬业精神已得到临床医生和护士的认可。满意度最低的药学服务条目是药房药师的咨询与用药指导,满意度为80.92%,表明病房药房药师在咨询与用药指导方面的工作有欠缺。由于病房药房的工作繁忙时间为每天上午10:00~12:30,而此时也是患者用药和护士取药高峰时间,有关药物储备和使用方面的问题会蜂拥而至,此时强大的工作负荷和时间上的紧迫,使得病房药师对于医护人员的各种咨询和用药指导可能会显得简短、不细致周全,达不到医生和护士的要求,致使他们对该指标的满意度不高。药房药师要加强医学和药学知识的储备,经常与临床药师沟通,培养药师临床思维方式,逐渐实现药学思维向临床思维的转变[2],从而灵活应用药学知识,从容应对医生、护士乃至患者关于药物储存分类、适应症、药物配伍禁忌、药物服用方法、不良反应及个体化用药等一系列与药物相关问题的咨询与指导。满意度次低的药学服务条目为药师的沟通能力和应急能力,病区药房相对于门诊药房,突发事件出现的概率相对要低,但药房药师的经验不足及沟通技巧的缺乏会使得出现突发事件时药师的应急能力不够,从而导致病房药房药师的应急、沟通能力的满意度偏低。病房药房的设施与环境、药师的业务素质及服务效率满意度均高于85%,此结果得益于医院领导的重视和药师的自我能力提升。

2.5调查对象的意见和建议

655分调查表中有168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占有效调查表的25.65%,见表4。由表4可知,医护人员所提意见和建议最多的是咨询与用药指导,占比为50.22%,医生希望药师多给一些关于联合用药、配伍禁忌及个体化用药的指导。而护士则希望药师多提供一些药物贮存、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的指导。关于药物储备的意见和建议有63条,占比28.25%,由于我院为加快药品流通而减少了各部门的药品储备,由此导致有时会出现个别药品短缺现象,从而引发医生电子开方时药品开不出。调查中有28人次提到沟通与配合问题,其中15人次提到要增加药师人员配备,以便有足够的人手能与医生和护士有效沟通配合,达到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意见中有5人次提到药师对处方和发放的药品审查、核对不够细心,这是部分药师业务素质不够的体现,应该引起整个药师队伍的重视。

3结论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我院病区药房药学服务总体上令人满意,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诸如病房药师对医护人员的咨询与用药指导不够详细、全面,药品的储备量不足,遇到问题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欠佳等。由于医生和护士的职业不同,故需求也不一样,药学部和医院应针对医生和护士所提意见进行优化和整改,以达到药学服务的最佳效果。

4对策

4.1加强医院药师的继续教育

4.1.1定期组织医院药师的业务进修医院和药学部每年安排部分药师到上一级医院进修学习,包括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及时补充医学知识的不足,促进药学知识的更新,以应对医生和护士及患者日新月异的服务需求。

4.1.2举办人文心理学知识培训和沟通技巧讲座医务人员的人文教育课在国内几乎是空白[3]。药学部要有计划安排医院药师参加院内、院外举办的人文心理学知识和沟通技巧培训班、讲座,让药师掌握一定的人文心理学知识,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学会与医护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只有与临床医生和护士建立一种互相协作的关系,才能使药学服务顺利开展[4],也才能促进医、药、护、患四方关系的和谐发展。

4.1.3发展网络远程教育当今社会,网络已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培训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可避免因地域特征和医务人员作息时间不固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5]。医院药师可通过此途径进行药学知识与服务理念的更新。

4.2完善我院THIS信息系统

药学部与医院计算机中心及软件工程师协作,将药品说明书及特殊药品使用管理的警示信息嵌入临床医生、护士工作模块中,让医护人员对药物知识的了解无需找药师咨询即可在工作模块中知晓,一方面,减少了药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降低了药师与医护人员产生摩擦的风险。

4.3增加病区药房人员配备和咨询窗口的开设数量

通过增加药师人员和增加咨询窗口,每个窗口配备专职咨询药师,以此来缓解咨询高峰时间药师的压力,使他们能有更多时间、精力和耐心来用于医生及护士的咨询与用药指导。

4.4调整病房药品的库存基数

对于常用药品库存基数增加,稀少用药应保持少量库存并定期更换新批号,不宜库存药品应保证急用时进货渠道畅通,并且调配迅速。由此避免因药品库存不足或临时调配不畅医护人员与药师之间的矛盾。

4.5定期举行医院药师的操作技能考试

药学部每三月举行一次药品调剂操作技能与操作流程考试,使药师将自身应掌握的操作技能与规程牢记心间,从而避免操作流程的疏漏而致医护人员的不满。

4.6采取绩效考核管理体制

医院管理部门对病区药房药学服务拟定一系列考核指标,每月由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指标服务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与病房药房药师的绩效挂钩,不达标者按比例扣除绩效工资。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引导各部门及员工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绩效,全面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6]。

调查医护人员对病区药房服务的满意度,及时寻找药学服务工作中的不足,对于提高医院药师的业务水平,增强敬业精神,加强应急和沟通能力的提炼有重要作用。同时药学服务质量的提高,对于缓解医生、护士面对病人的精神、心理压力至关重要,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药服务宗旨。

参考文献

[1]ARROYOMJ,FIGUEROASE,CORREARS,etal.Impactofapharmaceuticalcareprogramonclinicalevolutionandantiretroviraltreatmentadherence:a5-yearstudy[J].PatientPreferAdherence,2013,7:729-739.

[2]黄乔伟,王明军,杨威.开展临床用药咨询的困难因素探讨[J].中国药师,2009,12(1):108-109.

[3]曾旸.试论人文教育和医学教育的统一[J].现代医院,2012,12(4):119-121.

[4]杨梅,屈振军,蔡宇,等.住院药房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与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2):178-179.

药学个人总结篇3

中西药学结合,共同构成中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结合,将会产主统

一、新型的医药学理论体系。仅有中西医学结合,没有中西药学结合,则中西医学的结合是不可能真正达到的;若无中西医学结合,中西药学的结合亦难彻底。这两类结合,互相促进,不断深化,最后达中西医药学结合。中西药学所提供的药物及使用规律,都是为防治人体的疾患,此为二者结合的根本所在。因各自的特殊性或称内在的科学性,决定了结合的基础与核心将是中药学。然至目前形式的中药学,还不能体现互相结合的直接联系,必须在其现代科学化之后。结合的途径,可从中药及中药学现代科学化达到;亦可从西药中药化进而西药学得以中药学化而达到。此重任的实现,不仅需中西医药学工作者的团结协作,还应吸收多学科工作者参加。迄今,对中西药学结合诸多方面,看法非一,为加速中西药学结合,实应加以分析讨论.相关问题,简述如下。

一、中西药学结合的方向应当坚持

中西药、中西药学,是分属于中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各有相应医药学理论体系术语所表述的特定内函、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如中药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性能表述:功效则用中医药学术语如理气、壮阳、舒肝等表述。不论单独还是配合使用,均要遵从中医药学理论,突出的是与中医药学的机体总状况“证”相对应。尤其配合使用时,各药按君臣佐使关系共同构成一个功效整体——复方与机体的“证”相对应而发挥治疗作用。西药的性能则以其物理、化学性质表述,如酸碱性、溶解度等;功效和使用规律则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西医药学术语表述,包括生理指标如血压升高、病理指标如白血球增多、生化指标如转氨酶下降等,单独或配合使用时,对机体的这些专项指标变化的针对性很强。尤配合使用时,各药物间的关联整体性则不如中药复方突出。正是由于以上差别的存在,才需要探讨其结合的问题。中西药学能否结合?这取决于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共同基础。事实上,共同基础是存在的。

第一,从物质基础看,药物来源均有天然产物和人工合成产物;均有单体和混合物。即本质上均由化合物分子所组成,也就是说,药物作用于机体而发挥治疗作用的最小物质单元均是化合物分子(可是单一种类或多种化合物配合起作用)。

第二,从生物活性基础看,药物作用对象都是人体,通过影响机体的主化代谢过程进而影响生理和病理等状况的改变,而呈现治疗作用。基于此,中西药学可用共同的术语或指标来表述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最终会达结合与统一。现实临床用药情况已提出要求,中西药学应当结合与统一。尽管存在这两种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药物和用药规律,然而一个现实早已摆在面前,即中西药同时应用于同一患者身上的客观存在。有些是以两类药组成的成药供给患者;有些则是分别由中医和西医处获得而同用等。那么,如何考察、分析、判断用药的合理性呢?若按不同医药学理论为依据,难能取得一致结论,因为标准不一。而对此种情况,为对患者负责,为提高治疗水平,应当有个统一标准。统一标准的确定,只能是中西医药学结合与统一以后才能做到。

从医学的发展规律看,中西药学的结合与统一,亦属必然。任何医药学的发展,均需吸收其它学科的研究结果。作为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吸收其它学科的研究结果工作,最相接近和应优先吸收的内容,则应是彼此吸收对方之忧而丰富和发展自己学科。这两种医药学的药物学互相吸收的顶点,则是彼此结合与统一,从两种药物学的具体情况分析,并非在各方面均属优缺各半,势必有在结合与统一后的新药物学中,何者为基础与核心的问题,这将在下边论及。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中西药学在吸收彼此优点而丰富和发展过程中,将会达到结合与统一。

二、中西药学结合与统一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是中医药学理论和中药学基本内容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是把人体的平衡状况和药物对这种平衡状况的影响,放到整个宇宙中来考虑的,不仅包括自然因素,亦包括社会因素;不仅包括外在因素,更强调内在因素,总之,考虑人体、药物及二者关系时,所涉及的可变因素,其多样性和综合观,是其它医药学理论体系所不能比拟的,故能容纳其它医药学的内容,起码是比其它医药学理论体系容纳中医药学的内容要多,这在中药学药物运用中能充分反映出来。突出表现在中药对人体平衡的影响,并不是简单地针对所见现象或某一病症,而是针对机体的功能系统或称功能部位。如肝心脾肺肾、气血、三焦、六腑等,而这些功能系统或部位又互相关联和影响,故又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正是这种综合考虑而采用相应药物,使得药物的总体针对性更强,不良反应更少,故中西药学结合与统一后的新药物学,应以中医药学理论为基础,具体内容则以中药学相关内容为核心。此为根据之一。

根据之二,从近代对中药学尤其对中药的研究情况看,站在西医药学理论体系对中药进行了大量的现代科学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结果。如弄清了中药中不少成分的存在及结构;以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表述了中药的不少活性方面;更从中药中吸收不少物质而成为新西药(包括单体如麻黄素、化合物部位如山豆根总生物碱、整个中药乃至复方中药等)。然而这些研究结果由于没能及时纳入中医药学理论体系,而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就拿从中药中所得到的新西药而言,尽管按西医药学理论能治疗不少西医药概念的疾病。但因没能考虑到中医药学理论和中药学的相关用药规律,却难于完全准确地使用而取得应有的疗效,反而出现了不少不良反应,近年对人参、甘草等中药的不良反应报道,屡见不鲜,即为明证。例如人参,西医药学研究认为其有强壮作用。故用作强壮药。然而并非所有人用后均能起到强壮作用,甚至引起对机体的损害。因为人参从中医药学角度讲,具有大补元气的功效,大补元气与强壮并不能等同。大补元气是针对虚证才有效;而对实证,不仅无效,反倒有害。

总之,把中药纳入西药学,是难于完全容纳的,然而,若将西药按中医药学理论进行研究,使之具备中药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说,使西药变成中药,成为中药学中的药物。对这种中药化了的西药,按中医药学理论和中药学相关用药规律使用时,则不仅能使其原来的内容得以保持,更能提高其治疗水平,即治疗功效的针对性更强,不良反应减少。就拿四环素来看,其对急性细菌感染疾患效佳,而这类疾患,从中医药学分析,属实热证,有时夹湿,如急性菌痢。既然具效,则表明其具中药相关内容性味:苦寒;功能:清热解毒燥湿。所以适于实热且夹湿证。此药在西药学中,虽对慢性细菌感染疾患并没规定为禁忌,但疗效不佳却是事实。这从中医药学理论和中药学用药规律较易理解。因为此时的细菌感染疾患往往属虚证,有的又偏寒证,对虚寒证是不宜使用苦寒药的,起码不宜单独使用。使用于慢性细菌感染之疾患,是违背中医药学理论和中药学用药规律,当然不会取得良好功效。可见,把西药纳入中药学,是能够容纳的。

依据之三,对西药学近年发展状况简作分析,就可明了。第一,赖以发展的基础理论知识枯竭,需要新的理论知识。原来是以新的天然产物结构类型和机体生化反应过程的了解作为合成新药的依据,而今这两方面均未达指导药物研究设计的新境地,而中医药学则对西药学讲,却是新的理论知识。第二,研制一种新西药现需资金几千万乃至上亿美元,时间几年乃至十年;筛选样品5千到1万种等,所得新药,疗效却不突出。而从中药研制,则耗费人力物力较少。第三,西药研制正从天然产物。尤其民族药寻求出路,而中药正具备,近些年形成的世界性“中医热”,在很大程度上讲,乃为“中药热”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尤其中药为民族药中的佼佼者。第四,向复方发展。第五,老药新用。如上多方面均表明,中西药学结合与统一,只能以中医药学理论为基础:中药学相关内容为核心。通俗而言,自身难处正多,再担重任,岂不强人所难。

这里有一个问题,应有相宜看法,就是中西药学的科学性对比,即到底哪种药学的科学性更强。为说明此问题,首先要有共同的标准,否则难于衡量。所谓科学性,在现代概念中,一种精密科学必须具备三条:①以正面经验为依据。因为只有正面经验,才能在必要时予以重复和验证,②陈述的单一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精密性。③经验资料的严格、合理的综合即系统化。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成为一门科学。对此三点、若仅符合第①点,只能称之为原始科学;若仅符合第②,③点,则称伪科学了。据此,我们再与中西药学对比,决定其科学性如何。从中药学可见,三条均符合。

总之,从理论上,实践中及未来发展方向上来看,中西药学的结合与统一,应以中医药学理论为基础,中药学相关内容为核心。

三、中西药学结合的前提是中药学的现代科学化

1.中西药学结合与统一后的新型药物学的总体轮廓为了坚持中西药学结合方向和实现中西药学的结合,应当对结合和统一后的新型药物学有个大体设想,即应有个总体轮廓,这样才能使此项工作目标明确,而不致摇摆:进而能选择相应途径和制定相应步骤及施实方案,就迄今情况而言,新型药物学应具备如下几点:第一,应能体现和包括中药学之优点;第二,应能体现和包括西药学之优;第三,应能体现不断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就具体药物使用而言,结合和统一后的药物。还应具备中药的基本内容,亦具西药的基本内容,从而能按现在的两种医药学理论和用药规律来使用。对如上三点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三点内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为共同内容,也就是说,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是中西药学两者的结合点。故关键问题在于中药及中药学的现代科学化,现代科学化了的中药学就能体现如上三点,实现中西药学的结合与统一。

2.中药学现代科学化的标志中药学的现代科学化,包括多方面内容,如采收加工、炮制及制剂生产、质量控制、中药基本内容等的现代科学化。而其中最突出则是中药基本内容的现代科学化,因为这方面内容的现代科学化,是其它方面现代科学化的基础,更是中药学现代科学化的核心。中药基本内容,正如前述,包括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表述内容。这些内容的现代科学化,其标志就是在物质基础和主物活性两大方面给与现代科学的阐述。例如中药药性的寒与寒性作用,从物质基础方面,到底哪些化合物结构类型才具寒性,而寒性作用又会影响机体的哪些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的改变;理气的功效,是哪些化合结构类型作用于机体后的必然反映,又是改变了哪些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药物的配伍,会有哪些化合物间的化学、物理化学变化.配合使用的化合物又是如何协同影响了机体的生化反应过程,进而发生生理、病理等变化。其它方面,亦然,中药若能达到如上程度的现代科学阐述,则中药学其它方面的现代科学化就易实现了,如根据物质基础和生物活性两大方面,便于选择合适剂型和给药途径,从而更好地适应临床用药的要求。质量控制则更可根据化合物的组成与含量为依据,亦可以相应生物活性为依据。按如上现代科学化后的中药学,再与中西药学结合与统一后的新药学所应具备的几点,进行对比,显然,均具备了。若按迄今中药学基本内容的表达形式,那是难于实现中西药学的结合与统一的,总之,中西药学结会与统一的第一条途径,就是中药学的现代科学上,重点又在于中药的现代科学化。至于如何实现中药及中药学的现代科学化,首先要对中药给与现代科学的化学、药理学、临床学研究,或单独或配合进行;第二,这种研究,是在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内,围绕中药基本内容来进行。两点缺一不可,如缺第一点,则仍是传统中药;若缺第二点,则研究结果会脱离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均无从谈起中药学现代科学化。例如,止痛药研究,首先明确此药是止何种证之痛,如寒、热、虚、实等之痛的何种证。据此选择相应模型和现代指标,如止寒证痛之药,选用热板法之模型,就不一定合适,因此乃为热致痛,显然若用冷致痛模型将会更相宜,据此,再进行化学研究,可能获得止痛作用的物质,并做相应生化、生理、病现指标的测定。这样,就有可能从物质和生物活性两方面给与现代科学阐述。

3,中西药学结合的另一途径是西药的中药化西药学的内容,亦包括多方面,如原料药的生产、制剂的制备、质量控制、药物本身的基本内容等,其中药物本身的基本内容即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的表述,构成西药学的核心内容,而这些内容均是以现代科学知识相关术语和指标来表述的。即物质方面以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和性质来表述,尤其单体西药更明确;生物活性则以生理、生化和病理等相关指标和术语表述,将现代西药与中西药学结合与统一后的药物及现代科学化的中药进行对比,不难发现,现代西药所缺的是中药基本内容。如果使其具备中药的基本内容,那么就成了现代科学化了的中药,即成了中西药学结合后的新型药物。在此基础上,可使中西药学达结合与统一。问题的关键是西药能不能变成中药和怎样变成中药。关于能不能变成中药的问题,这从前边关于中西药学具有物质和生物活性的同一性,即均由化合物分子组成药物,且作用对象都是人体,也就是从道理上已阐述清楚。再从实践上看,中药基本内容就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后所呈现的作用(包括治疗和毒性作用),按中医药学来总结归纳出来和确定的。据此,中医药学早已吸收了很多中医药学体系外的物质而成了中药,如乳香等。更从现代临床实践中,有人已注意到某些现代西药的中药基本内容。如有人认为考的松,具阳性,能资助肺脾肾气化功能,对阳虚证效佳等,因此,对现代西药,放到中医药学体系中进行研究。根据其临床作用,而总结它们的中药基本内容而成中药。如前边提到的四环素为苦寒之品,再如阿托品用后使人口干、面赤等,这些为热性的表现。至于具体作法,均可通过临床进行。即按中西两种医药学诊断,仅给西药,再接中医药学总结用药前后机体变化情况,据此而确定西药的中药基本内容,使之成为中药。值得指出的是,这条途径,很可能是中西药学结合的较快途径,因为中药的现代科学化本身较难,就从物质基础的研究看,若将每味中药的化合物组成、比例、性质、变化等均研究清楚,实非易事。例如人参已经多人、几十年研究,已知有十余大类约百种化合物,然而还没能完全研究清楚。故有的提出200或400种常用中药的系统研究,希冀实现中药现代科学化,仅物质方面的研究就不是在较短时期能完成的,更不要说生物活性方面了。当然,终应研究,也是能够研究的。此条途径却不如西药中药化来得快,因西药已具现代科学内容,仅缺中药内容,而这方面内容的确定,从中医药学讲,还是有很多方便之处的。现在的问题是,应认识这条途径,重视它,作出规划,组织施实,中西药学乃至中西医学结合将会出现一个新局面,也是中医药学对世界医药学在当代的新贡献。新晨

四、中西药学结合是中西医药学工作者和相关多学科工作者的共同任务和努力目标

药学个人总结篇4

【关键词】肺结核;联合用药;疗效分析

肺结核(pulmonarytuberculosis,PTB)是一种肺部感染性病症,具有传染性,通过肺结核患者呼吸道传播,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表明,全世界患结核病者达800~1000万/年,且每年有200~300万人死于结核病[1]。近年来,肺结核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趋势明显,印度患结核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一,而我国居世界第二位,结核疫情不容乐观。肺结核疾病的并发症、合并症致病原因非常复杂,临床上多使用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而抗结核药品种日益增多,合理用药十分关键,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2]。本文笔者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肺结核病患者110例,采用联合用药治疗措施,取得显著临床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110例肺结核病患者,均为继发型肺结核,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0~78岁,平均38.35岁;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9~79岁,平均35.4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利福喷丁、对氨基水杨酸钠、丙硫异烟胺、乙胺丁醇联合治疗,连续用药9个月,每月检查肝功能。其中利福喷丁每周顿服2次,每次剂量为0.6g;对氨基水杨酸钠每天饭后服3次,每次剂量为3g;丙硫异烟胺每天饭后服3次,每次剂量为0.2g;乙胺丁醇每天顿服1次,每次剂量为0.75g。

观察组采用力克肺疾、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吡嗪酰胺联合用药治疗,连续用药9个月,每月检查肝功能。其中力克肺疾每天顿服1次,每次剂量为0.8g;左氧氟沙星每天顿服1次,每次剂量为0.6g;阿米卡星静脉滴注每天1次,每次剂量为0.6g;吡嗪酰胺顿服每1次,每次剂量为1.5g。两组患者采用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基本相同。

1.3疗效评断标准痊愈:痰菌持续2年以呈阴性,且X线胸片检查病变全部吸收或无活动性,空洞完全闭合;有效:用药最后2个月,痰细菌检查呈阴转,肺部病灶吸收好转,空洞呈闭合或明显缩小;无效:痰细菌检查持续阳性,空洞不变或增大,肺部病灶吸收不明显或扩大或播散,空洞无变化,痰菌持续阳性[3]。痊愈+有效=总有效。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本组研究110例肺结核患者分别通过联合用药治疗,观察组痊愈25例,有效32例,总有效率为95%;而对照组痊愈11例,有效2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0%。由此可见,观察组联合用药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两组患者在联合用药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说明观察组用药副作用少,更具优异性,见表2。

另外,两组患者联合用药治疗9个月后,观察组痰菌阴转率为95.00%,空洞完全闭合(病变吸收)者为41.67%,病变吸收不同程度好转者达53.33%;对照组痰菌阴转率仅70.00%,空洞完全闭合者22.00%,有48.00%的患者病变吸收有所好转。观察组患者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肺结核(pulmonarytuberculosisP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且有一定的遗传性[4]。肺结核的主要传染源是肺结核患者,涂片阳性肺结核的传染性最强。主要传播途径通过呼吸道传染,当肺结核患者日常咳嗽、打喷嚏以及大声讲话,唾沫飞悬空气中,致使接触者感染结核菌[5]。有潜在疾病的人群容易感染,如患有矽肺、糖尿病、肿瘤、器官移植等,如果生活困苦、缺乏营养、居所环境差也易感染结核疾病。由于个体对结核病菌的易感性和抗性不同差异,因此所有传染源接触者并非都可能被感染,被感染者也不一定都能发病[6]。感染者少数发生原发性结核病,而大部分感染者结核菌与宿主处于共生状态[7-8]。

随着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不断推出肺结核治疗的有效药物,肺结核病已是完全可以治愈的病,所谓“十痨九死”、“不治之症”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9]。目前,结核病已是一种病因明确、治有办法的疾病,患者得了结核病并不可怕,患者只要能配合医生完成整个疗程,98%的肺结核患者是能治愈的。抗结核化学药物是当今控制和治疗结核病的主要手段,“常规疗法”是用异烟肼、链霉素和对氨水酸钠12~18个月单一用药治疗结核病,但由于疗程太长,患者常不能坚持全程而影响疗效[10]。近年来临床上常联用异烟肼、利福平等2个以上杀菌剂,具有较强杀菌(对A菌群)和灭菌(对B、C菌群)效果,可将疗程缩短至6~9个月(短程化疗),而疗效(痰菌阴转、病灶吸收)和复发率均与“常规化疗”同样满意。本组110例肺结核患者均采用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利福喷丁、对氨基水杨酸钠、丙硫异烟胺和乙胺丁醇联合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且60.00%患者伴有不良反应,如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和胃肠道反应;观察组患者接受力克肺疾、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吡嗪酰胺联合用药治疗,总有效率达95.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7%;观察组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显著提高,观察组所用药物抗耐药性更强,更具有临床优异性,值得研究和借鉴。

总之,肺结核疾病的合理正规的治疗方案必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杀菌药,合理的剂量、科学的用药方法才能治愈,缺少哪一个环节都能导致治疗失败。居室应保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每日应打开门窗3次,每次20~30min。一般在痰菌阴性时,可取消隔离。饮食以高蛋白、糖类、维生素类为主,宜食新鲜蔬菜、水果及豆类,吸烟喝酒者应戒烟禁酒[11-12]。根据肺结核患者的具体病状,采取合理的联合用药治疗,会取得最佳疗效,需要广大同仁继续努力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谢惠安.现代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60-561.

[2]王黎霞,岳淑敏,钱元福,等.肺结核病人的社会经济学调查[J].中国防痨杂志,2002,24(12):130-133.

[3]杨政敏.联合用药治疗HIV/AIDS合并肺结核86例的临床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6(10):42-43.

[4]王秀丽,曾绍艺,汪远红.氟喹诺酮类药治疗耐药肺结核的效果[J].中国热带医学,2009,2(9):279-280.

[5]梅月志,杨莉明,马泽粼.联合用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30例疗效观察[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4(22):311-312.

[6]张敦熔.肺结核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61-163.

[7]李亮.耐多药结核病的流行与控制[C].全国复治肺结核诊断与治疗进展研讨会论文集,2007:11-12.

[8]王撷秀.耐多药结核病的预防[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6,29(8):512.

[9]梁丽丽,刘新,马芸.联合应用莫西沙星或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3(10):1451-1453.

[10]王群.含结核灵片复治方案治疗45例耐多药肺结核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09,38(1):88.

[11]朱丽颖.利福喷汀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132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42-43.

药学个人总结篇5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医药企业的经营效率情况,因而对于存在亏损的企业不予考虑。本文选取的是医药上市公司中经营效率相对较好的医药企业为决策单元,数据来源于各公司的年报。根据2011年医药类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报告,结合研究的目的,将决策单元分为5类,分别为化学原料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中成药和化学制剂。本文收集了27家医药企业的公司年报数据,其中包括4个化学原料药企业(海正药业、天药药业、新和成、新华制药),4个生物制剂企业(天坛生物、新技术、科华生物、通化东宝),5个医疗器械企业(华润万东、鱼跃医疗、乐普医疗、信立泰、阳普医疗),8个中成药企业(东阿阿胶、众生药业、三金药业、敖东药业、康缘药业、沃华医药、天士力、云南白药),6个化学制剂企业(恩华药业、白云山、恒瑞医药、人福医药、红日药业、现代制药)。目前多位学者对上市企业的经营效率有研究,基于相关文献,影响企业经营效率的指标一般包括偿债能力指标,例如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指标,例如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反应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例如总资产周转率;成长能力指标,例如存货周转率;股本扩张能力指标,例如每股净资产等[2-5]。结合相关文献,本文选取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反应企业经营规模的指标、反应企业资产结构的指标、反应企业收益的指标、反应企业获利情况的指标和结合医药企业的特殊性,以及结合上市医药公司年报中数据的客观情况,本文选择了8个指标作为输入和输出变量(表1)。

DEA模型分为投入导向型(inputoriented)和产出导向型(outputoriented)。投入导向型是指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使投入最小化的模型;产出导向型是指在固定投入的情况下,产出最大化的模型。由于搜集的数据是经营效率相对较好的医药企业,产出情况在医药行业中相对较好,并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企业投入最小的情况,以及企业实际情况与投入最小化之间的差距,因此,选取投入导向型模型。通过DEAFrontier软件,按照5类公司分别计算,结果见表2。4个原料药企业的规模收益均不变,海正药业为DEA有效,其他3个企业均为DEA弱有效。虽然海正药业是DEA有效,但新和成药业的超效率远远高于海正药业,在目前情况下,新和成药业增加391%的投入,仍然为DEA有效,新和成药业可以通过提高主营业务成本和资产总额来提高综合的经营效率;天药药业的超效率为2.33,即在原有投入的基础上增加133%仍为DEA有效,想要提高综合的经营效率,则需要增加主营业务成本、资产总额的投入;新华制药在原有投入的基础上增加86%仍为DEA有效,需要增加资产总额的投入来提高其综合经营效率。同时化学原料药企业的超效率均值约为2.67,说明化学原料药企业在原有的投入基础上,增加167%的投入仍为DEA有效。4个生物制剂企业规模收益率均不变,天坛生物、长春高新技术以及科华生物均为DEA有效,而通化东宝为DEA弱有效。但是,通化东宝企业的超效率远远高于其他3个企业的超效率,该公司可以在原有的投入水平上增加1554%仍保持DEA有效,但因其DEA弱有效,可知该公司资产总额投资相对较少,较高的超效率则说明该公司的其他资源利用充分,因而通化东宝公司想要取得较高的综合经营效率,可以通过增加资产总额相对数量的方式来实现。这4家生物制剂企业都能较好地控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其平均的超效率为5.13,说明生物制剂企业在原有的投入基础上,增加413%的投入仍能保持DEA有效。由表2可知,医疗器械企业华润万东医药经营无效,规模收益递减,主要原因在于其资产负债率相对于其他的资源配置结构较低,而其他企业经营效率均为有效,其中鱼跃医疗、信立泰以及阳普医疗为DEA有效,乐普医疗为DEA弱有效。在4个DEA有效的医疗器械企业中,阳普医疗的超效率最高为4.34。乐普医疗次之,虽然其为DEA弱有效,但是相对于DEA有效的鱼跃医疗和信立泰医疗,其超效率较高,说明该公司主要是因为资产总额投入相对不足,影响了其综合的经营效率,但其公司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都较高,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增加资产总额的投入比率来提高其综合经营效率。医疗器械类企业的DEA超效率水平差别较小,其超效率平均值为2.48。8家中成药企业均为DEA有效。其中,东阿阿胶、众生药业、三金药业、敖东药业、沃华医药、天士力药业为DEA有效,康缘药业和云南白药为DEA弱有效。沃华医药公司的超效率在所有统计企业中最高为18.27,符合假设的规模收益不变模型。其他企业可以参照其经营资源配置方式以及相应的资金结构来优化公司的经营效率,康缘药业可以通过增加销售费用来提高其经营效率,云南白药可以通过增加其资产总额的投入来提高其经营效率。在我国,中成药企业占据比重较大,企业发展较为成熟,上述数据也表明,统计中的中成药企业均能较好地处理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以及资产负债率情况,其DEA超效率平均值为3.62。化学制剂企业中的白云山和现代制药经营效率无效,且规模效应递减;恩华药业和红日药业为DEA有效;恒瑞医药和人福医药为DEA弱有效;白云山和现代制药主要存在主营业务成本投资和资产总额投资不足的问题。在这6家企业中,红日药业的DEA超效率值较高,而且为DEA有效,其他企业可参照其投入配置方案来提高各自的经营效率。化学制剂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主营业务成本和资产总额投入不足,进而影响了经营效率,化学制剂企业DEA超效率的均值为3.51。根据表2所得数据,将27家企业按照超效率由高到低排序,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DEA超效率排序前10名的企业中,有3家生物制剂公司、3家化学制剂公司、1家中成药公司、2家医疗器械公司和1家化学原料药公司。相对来说,我国生物制剂公司的经营效率较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生物制剂公司的靶向性药物和基因药物,相对于化学药物和中成药来说治疗效果好,能够较为广泛地应用到临床,取得的收益可以弥补研发所需的费用,进而保证资金的流动,提高公司的资源配置效率,最终提高整个公司的经营效率。

我国医药企业的经营效率普遍较高,在所研究的27家医药上市公司中,海正药业、天坛生物、长春高新技术、科华生物、鱼跃医疗、信立泰、阳普医疗、东阿阿胶、众生药业、三金药业、敖东医药、沃华医药、天士力、恩华药业和红日药业共15家企业为DEA有效,天药药业、新和成药业、新华制药、通化东宝、乐普医疗、康缘药业、云南白药、恒瑞医药和人福医药共9家企业为DEA弱有效,华润万东、白云山和现代制药为DEA无效。虽然通化东宝、恒瑞医药等9家公司经营效率为DEA弱有效,但这些公司的超效率普遍较高,大多是由于其资产总额投资不足而导致DEA弱有效,因此,只要通过稍微调整资产投资,便可提高其经营效率。整体来说,生物制剂类医药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最高,统计中的大部分医药上市公司均能较好地处理好资金结构问题。

本文作者:谢小燕吕伟伟沈念伍褚淑贞工作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

药学个人总结篇6

论文摘要:目的为了解北京市药剂专业中职毕业生社会需求情况,使我校药剂专业教育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建立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方法采用问卷、个剐面谈、座谈会及深入企业访谈等形式进行调查。结果药剂专业中职毕业生的岗位群是:药品零售企业、社区医院或诊所、医院药剂科、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结论建议药剂专业细分为药品生产、药品经营、药学服务3个方向。

为使北京卫生学校药剂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培养的学生符合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我们于2006年9月-2006年12月对北京市药剂专业中职毕业生社会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1调查目的

北京卫生学校药剂专业始终坚持以市场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的办学理念,突出药学专业职业教育特色,努力培养具有扎实现代医药知识、熟练实践操作技能、较高职业素质的药学技能人才,为北京市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为高素质医药卫生队伍建设服务。通过调查,找准市场,确定就业岗位群,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调整药剂专业教学计划,指导课程设置,逐步建立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

2调查形式

为使我校药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体现职业教育特点,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调查紧紧依靠行业、企业,深入到企业、医院、药店等单位中,从宏观上把握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及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药剂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及专门化方向等,提出药剂专业改革的建议。

调查内容:被调查单位总体情况(单位名称、地址及邮编、性质、职工人数、现有我校毕业生人数、人才结构现状)、药剂专业各岗位和岗位群社会需求与学历需求情况等。

调查方式:问卷、个别面谈、座谈会及深入企业访谈等。

调查范围:北京市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和各级各类医院或诊所。

3调查人员

药剂学科全体教师,与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一线工人、技术人员、工段长、车间主任、营销人员、各企业和单位人力资源负责人以及各企业和单位负责人沟通,与医院各岗位药学工作人员和药剂科主任沟通,完成调查任务。回收有效问卷332份,填写访谈记录5份。

4调查结果

4.1被镧查卓位总体情况

4.1.1被调查革位种类及教量(见表1)被调查单位种类覆盖本专业主要就业岗位,详细情况见表l。

被调查药剂科的医院包括:三甲医院1个,三乙医院2个,二甲医院l4个,二乙医院6个。被调查的社区医院包括:一甲医院8个,一乙医院74个,卫生服务站29个,个体诊所17个,其他医院5个。

4.1.2被调查单位区域分布情况(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被调查单位覆盖北京市18个区(县),区域分布广。

4.1.3被调查单位性质情况(见表3)由表3可知,被调查单位性质以全民所有制为主,占总数的35.54%,其中社区医院或诊所最多,占总数的21.39%;其次是个体(药品零售企业和社区医院或诊所),占总数的22.59%;再次是集体(主要为药品零售企业和社区医院或诊所),占总数的22.29%。

4.1.4被调查单位有我校毕业生情况(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我校毕业生在医院药剂科工作的最多,占我校毕业生总人数的58.97%;其次是药品零售企业,占我校毕业生总人数的19.87%;再次是社区医院或诊所,占我校毕业生总人数的18.90%。这说明我校毕业生就业单位以医院药剂科(主要是2002年以前)、药品零售企业和社区医院或诊所为主。

4.1.5被调查单位职工学历情况(见表5、表6)从表5和表6可以看出,被调查单位职工学历以中职学历为主,其次是大专学历。

4.1.6被调查单位职工专业技米职称情况(见表7、表8)从表7和表8可以看出,被调查单位职工专业技术职称以初、中级为主。

4.2焉利专业近三年社会需求情况(见舂9、表l0)

从表9可以看出,药剂专业各岗位社会需求由多至少排序如下:医药商品购销员、药店调剂员、质量管理员、收银员、医药商品储运员、药品检验工、药物制剂工、医疗机构调剂员、医疗机构库房员、医疗机构制剂工。从表10可以看出,药剂专业各岗位群社会需求由多至少排序如下:药品零售企业、社区医院或诊所、药品生产企业、医院药剂科、药品批发企业。

4.3蒋剂专业各岗位和嵩位群学历需求情况(见表l1、表12)

从表11可以看出,药剂专业各岗位学历需求由多到少排序是:大专、中职、本科、本科以上。药剂专业各岗位中职学历需求由多到少排序如下:医药商品购销员、医药商品储运员、质量管理员和药店调剂员、药品检验工、药物制剂工、医疗机构调剂员、医疗机构库房员、医疗机构制剂工。从表l2可以看出,药剂专业各岗位群学历需求由多到少排序是:大专、中职、本科、本科以上。药剂专业各岗位群中职学历需求由多到少排序是:药品零售企业、社区医院或诊所、医院药剂科、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

5调查结果分析讨论

5.1被调查单位从业人更基本情况分析讨论

药剂专业目前从业人员学历基本情况是:中职、大专、本科、本科以上学历者分别占38.36%、30.40%、25.63%、5.61%。具有中职学历的从业人员最多,其次是大专生,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较少。这说明中职学历人员最受被调查单位欢迎。

药剂专业近三年目前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职称基本情况是:初级、中级、高级职称者分别占44.34%、36.11%、9.71%,执业药师占9.84%。初、中级职称占80.45%,高级职称占9.71%。这说明药剂专业从业人员多为具有初、中级职称的一线人员,而中职药剂专业毕业生是主力军。

5.2北京市中职菊学人才近三年社会需求情况分析讨论

药剂专业近三年各岗位社会需求从多至少排序是:医药商品购销员、药店调剂员、质量管理员、收银员、医药商品储运员、药品检验工、药物制剂工、医疗机构调剂员、医疗机构库房员、医疗机构制剂工。药剂专业各岗位群社会需求从多至少排序是:药品零售企业、社区医院或诊所、药品生产企业、医院药剂科、药品批发企业。综合以上情况,药剂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医药商品购销员、药店调剂员、质量管理员和收银员,岗位群主要是药品零售企业和社区医院或诊所。特别是药品零售企业,虽然竞争很激烈,但是由于民间资本和外资的进入,使北京市药品分销市场发展步伐加快,对中职药剂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还有较大空间。

5.3北京市药剂专业各岗位和岗位群学历需求情况分析讨论

药剂专业各岗位和岗位群学历需求由多至少排序是:大专、中职、本科、本科以上。虽然大专排序在中职前,但二者差距很小,这说明大专学历人才最受用人单位欢迎,但中职学历人才也非常受用人单位欢迎。

药剂专业各岗位中职学历需求由多至少排序是:医药商品购销员、医药商品储运员、质量管理员和药店调剂员、药品检验工、药物制剂工、医疗机构调剂员、医疗机构库房员、医疗机构制剂工。药剂专业各岗位群中职学历需求由多至少排序是:药品零售企业、社区医院或诊所、医院药剂科、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尽管目前用人单位用人趋于理性,主要还是看能力而非仅仅看学历,但中职药剂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内容必须及时更新,以满足行业发展需要。

6我校药剂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6.1蒋剂专业培养目标应与行业需书相适应

汇总调查结果和分析人才市场需求后,明确了专业发展的思路,确定了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坚持以市场为依托、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培养高尚职业道德和过硬职业技术相统一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药剂专业中职毕业生岗位群是:药品零售企业、社区医院或诊所、医院药剂科、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建议药剂专业方向体系结构为一个专业、三个方向、强调实践、培养能力。药剂专业可细分为药品生产、药品经营、药学服务3个方向。在教学中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充分利用学校实训资源(模拟GMP车间、模拟药房、药品物流配送中心、药品质量检验中心)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6.2专业锞程馥置应与岗位需求相适应

  • 下一篇:儿童英语演讲稿(3篇)
    上一篇:高管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篇)
    相关文章
    1. 关于大学生晚归检讨书范文(精选3篇

      关于大学生晚归检讨书范文合集8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出现了失误后,为了防止此类事情再度出现,我们通常要用检讨书来悔过自新,在写检讨书的时候要注意态度要诚恳、端正。大家..

      daniel 0 2024-07-06 11:13:52

    2. 公司合法用工承诺书范文怎么写,单位

      公司合法用工承诺书范文怎么写篇1】甲方(出租方)姓名:身份证:乙方(承租方)姓名:身份证: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达成如下租房协议..

      daniel 0 2024-07-06 11:00:12

    3. 生产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

      生产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生产实习是本专业学生的一门主要实践性课程。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学生的群众性观点、劳动观点、工程观点和建设..

      daniel 0 2024-07-06 10:04:19

    4. 有关六年级学生自我陈述报告范文(

      有关六年级学生自我陈述报告范文(通用6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

      daniel 0 2024-07-06 08:54:01

    5. 学无止境的范文简短,学无止境的一段

      推荐学无止境的范文简短篇1人的一生都在学习,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我认为学习是使一个人不断提升修养的重要途径。从第一声哭声响起时,便开始了学习,学习走路、说话……甚至使用筷..

      daniel 0 2024-07-06 08:34:28

    6. 普通员工工作计划,普通员工工作计划

      普通员工工作计划2023年普通员工工作计划篇1从现在开始,紧密围绕商业银行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各项工作重点,将培训作为推进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持久地发挥培训对改善绩效与提升企..

      daniel 0 2024-07-06 07:07:32

    7. 三字经读后感字范文(3篇)

      三字经读后感700字范文《三字经》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一个中国人的珍贵遗产,它易读、易记、易理解。《三字经》里面包含了自然常识、历史故事、..

      daniel 0 2024-07-06 06:44:00

    8. 年普通员工竞聘演讲稿,普通员工竞聘

      普通员工竞聘演讲稿普通员工竞聘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一条好的渠道,会引来一池活水;一个好的用人机制,能使无数人才脱颖而出。因此,今天我能在这儿展示自己、推销自己,除了责..

      daniel 0 2024-07-06 06: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