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节约发展前景(6篇)
能源节约发展前景篇1
关键词节约园林;发展现况;对策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2-0196-02
通过21世纪前15年的建设,中国城市绿化建设取得了巨大发展。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2015年3月11日的《2014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为190.8万hm2,比2013年提高5.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6m2,比2013年提高3.1%。全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9.7%,绿地率为35.8%,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新世纪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自2005年起,我国各领域都掀起了提倡节约的热潮,园林绿化建设领域也同时开始这一改革,从节约园林的发展历程上看,节约园林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
1国内节约园林的发展现况
大投入的绿化建设,往往只是局限于景观效果的立竿见影,局限于季节纷乱的效果图,没有宏观的长期化的景观规划,盲目性极大,科学论证欠缺,急功近利也就不足为怪。这类指导思想下建设浪费极大,所实施的植物选择和配置也往往会忽视植物本身生长规律,无视科学优化配置的必要,从而使植物长势较差,达不到应有的绿化效果[1]。这样指导思想下建设的城市绿地面积即使有所增加,其内部质量无根本提高,投入产出的效费比极低。发展节约园林是提高园林景观质量和节约资源、减少投入的重要措施。营造人与环境和谐发展、良性互动是园林建设和发展的本质要求,而良好生态体系的构建必然依赖绿地景观的适度建设、园林植物的合理应用和节约理念的彻底贯彻。
2国外节约园林的发展现况
在国外虽无明确提出“节约园林”这一概念,但一些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认识到城市园林建设的过快发展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的负面影响。可持续和节约理念开始进入园林建设领域,通过采取各类技术措施,节约园林建设资源,降低园林养护的成本,朝可持续园林模式发展,取得了极佳效果。在节水方面,国际上很早就开始注重城市雨水资源的收集和利用。例如,美国大约40年前就已经开始对雨水进行利用,在收集、储存和净化雨水的同时,还推广绿化耐旱风景,以进一步减少城市园林的耗水。而德国目前已经建成较为完善的雨水利用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就大力开展雨水的管理与利用等研究课题,提倡建设“雨水花园”,通过利用绿地滞蓄雨水减轻地表径流,达到减洪防涝、增加空气湿度、提升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2]。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推行“雨水渗透计划”,率先在园林绿化建设中采用了透水性沥青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性水泥混凝土铺装技术,有效降低了应用此材料的景观绿化区域的雨水流出率[3]。此外,在节地方面,国外通过建设城市公园来处理废弃地,此类工业废弃地利用改造极有成效,著名的西雅图煤气厂公园、德国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园和巴黎拉维莱特公园都是成功的范例。在节能方面,目前国外也正在努力探寻有利于资源再利用、天然资源更新的节能技术,并在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两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节约园林景观建设四大方向
通过分析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现状,提出节地、节水、节材、节能四大建设方向以及相应的实施对策。
3.1节地要素建设
3.1.1复合配置。在植物配置中,体现以绿为主,植物造景,生态优先,提高乔灌木种植比例,大量引入抗旱地被植物提高,提高本土物种应用比例,保留和丰富本地植被与动物种类,尽量缩减人工维护成本。在合理的原则下,尽可能增加林下活动空间比例,减少开敞式的纯草坪,采用乔木为主,乔、灌、草互相结合的绿化骨架,以最大限度地提升绿化空间。以此同时,还给植物预留合理的生长空间,以实现植物群落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3.1.2立体绿化。垂直绿化的拓展主要体现在建筑墙体、围墙、护坡等的绿化上,可利用绿篱以替代围墙,增设绿廊、绿墙,结合一些人工绿化设施,以增大立体绿化覆盖程度,既能获得一定的降温、吸尘、制氧等生态效益,又能节约土地资源。
3.1.3微地形处理。地形是绿化基本要素。在为了营造景观,需要进行地形的改造或简易处理,以原有地形为基础进行适当的人工改造,使人工地形和自然地形和谐融合。改造的同时也是在保护和利用表土,在建筑完成后清除垃圾回填优质表土。
3.1.4土方就衡。绿化规划设计以土方的零排放与零需求为第一原则,找到“挖”和“填”的平衡点。大规模开挖外运或自外地运土填方来改造地形,都不违背节约园林的初衷。通过地形变化设计,善于利用现场地土方作为造景平衡[4]。例如,将部分挖土方回填用作堆坡造景,通过配置植物,建成错落有致、丰富多样的园林景观。
3.2节水要素建设
3.2.1雨水蓄渗收集。加大绿化景观内雨水蓄渗收集建设,如屋顶集水、地面径流集水、截水管渠等,同时增加建设下凹式绿地,既能够有效减少绿地的灌溉次数和灌溉量,还能有效减少配套雨水井和雨水管的数量。通过增加下渗管道,不仅利于地下水的补充,也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此外,还可以通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建设集中储水池,有效收集、利用雨水,用于城市景观的灌溉、道路的清洁等。
3.2.2污废水生态处理。园林用水对水质的要求相对降低,城市污水可经过相对简单的一级或二级处理后用于园林浇灌。不仅能够节约用水,而且还能降低污废水的二次污染。因此,城市污水处理、净化、重新利用,也是节水要素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2.3植物配置节水。植物景观设计应强调植物群落的自然化和乡土化,园林造景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养护管理要求高、大量耗水耗费肥、人工性过强的植物配置。适当提高耐旱植物配置比例也是节水的有效措施之一。此外,在植物浇灌管理时还应选择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提高绿地养护质量、节约用水,保证后期养护管理上的经济性和简便性。
3.3节材要素建设
3.3.1可循环材料。充分利用可循环建材,如利用碎树皮实施树盘覆盖,建筑物拆除产生的混凝土块可添入部分新骨材作为新拌混凝土骨材。植物的枯枝落叶可就近用为园林绿地的肥料,或作为园林建设材料,营造独特的趣味性景观。
3.3.2绿色环保材料。使用绿色环保材料能够有效节材,包括使用工业固体废物等作为原料,采用生产技术可循环或回收利用的材料(如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材料),增加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低耗能材料等的使用。如竹、芦苇、稻草等可以作为很好的建筑小品材料[5-7]。
3.4节能要素建设
3.4.1可再生能源利用。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园林景观建设中可以建设风车;可以建立太阳能光伏电站;收集能量用于供给公园的照明、冷暖气、计算机系统等设备的运行;建立浅层地热利用系统,能够有效收集地热资源,以满足园内建筑的供暖和制冷;引进高科技的节电环保设备,利用太阳能为绿地灯光照明提供能源。
3.4.2建筑围护结构。绿化围护:通过设置竖向绿化实现建筑物隔热降温、节能减耗。绿化层还具有保护层的作用,不仅能够阻挡风雨,还能有效减轻墙面受骤变的冷热作用。夏季具有良好的降温效应,枝叶繁茂的植物可以很好地遮挡烈日,降低太阳辐射产生的墙面高温。冬季落叶植被不影响建筑墙体对阳光的吸收。因此,墙面植被对建筑物的隔热降温效果明显,是节能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
屋面节能技术:屋面隔热层可以采用轻质高效吸水率小的保温材料,设计微通风构造,合理利用自然光、通风,以利于除湿的技术措施。
3.4.3节能设备。为了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可以选用环保节能灯具,采用根据土壤湿度、空气湿度,自动喷灌的设备设施。此外,还可以通过选择反光和荧光材料制作成园林指示牌等,打造独特的科普景观。
4展望
节约园林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园林行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和技术措施。园林的本质决定了其必须是节约型的、生态友好的,只有体现了节约这一原则,才能使城市园林充分发挥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7]。因此,加大节约园林的研究探讨,对其有效推进及其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5参考文献
[1]聂振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0):119.
[2]奇普・沙利文.庭园与气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5.
[3]乔安・克里夫顿.景观创意设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2-34.
能源节约发展前景篇2
1目前城市园林建设中的普遍问题
1.1对景观过分强调,却忽略生态环境的建设。
园林建设过程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逐渐从原有的基础、简单的绿化手法演变为目前集内涵与独特魅力于一体的构建手法,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园林的建设人员过分强调城市园林美化的作用,从而忽略其基本职能———净化环境。
1.2注重面子工程的建设。
如今园林工程的建设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建设的面子工程,园林建设被认为是政府政绩快速提升的象征,所有建设都围绕政府面子展开,与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原则相违背。
1.3品种选择方面盲目追风。
近几年,由国外引进的“贵族植物”在国内园林建设中广泛应用,这种植物身价较高,也极大程度地满足了游览者的视觉感官;但许多城市存在盲目追风的现象,忽略植物的生存条件,盲目引进“贵族植物”进行种植,造成植物“水土不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不符合生态园林建设的需求。
2节约型生态园林的设计原则
2.1功能至上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时需遵从功能至上原则,强调的是园林景观对生态环境和服务对象的满足程度,具体形式包括:净化环境、视觉效果、庇荫等。为满足不同的建设需求,功能至上原则在体现形式上也有所不同,而该原则中对环境的净化能充分表现出尊重自然的设计思想。
2.2经济适用原则。
经济适用原则主要表现在植物的配置、管理模式、现有植物的保存方式、损害植物的恢复系统等各方面的经济性。在植物的配置方面是指在能满足植物生态性的前提下,选取成本较低的植物类型来配置植物;植物的管理模式方面是指优先对在剪枝、养护、浇灌等方面管理程序简单且成本较低廉的植物进行选取。
2.3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指对植物进行形式多样的构造,合理配置、设计生态绿化空间。在设计时,应把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作为设计核心,植物的种间关系作为设计关键,多样性作为设计基础,对多样性的保护作为设计前提。
2.4美观原则。
美观原则指在园林景观建设时考虑到大众审美观水平,能缓解游览者的审美疲劳,从而体现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
3生态节约型景观运用在城市景观园林的具体方法
3.1选取节能植物。
对于城市景观园林的设计而言,应该依据相关的特性作为出发点进行植物的选取,尽量选取栽种节能植物及乡土树种。节能植物具体是指采用最简单的技术、最低廉的费用即可在园林中良好地生长的植物,其生长的抗性强,生长的势头旺盛,病、虫害少发,对水分、土壤和温度方面的要求较低,除此之外,节能植物在园林中进行栽培时无需改良土壤,自然成形,无需人工修剪和施肥。
3.2建设节水园林。
虽然节水园林在我国有初步发展,但大多数城市仍选用传统园林修建模式,对水资源的短缺现状认识不足,不合理利用水资源,所以节水园林的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植物作为园林建设的基础,合理对其进行选择及配置是发展生态节水园林的有效手段,相应地就需要大量种植耐旱植物。除此之外,对园林植物进行优化配置,强调生态效益,栽种抗旱性较强的草种等,这些措施将会节约大量水资源。同时也要加强对相关人员节水意识的培养,使节水园林的建设深入人心。
3.2节约土地资源。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着重节约土地以缓解人地之间的矛盾,在节约土地资源的前提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改善园林环境的同时,缓解园林建设和农业生产间的矛盾。因而在对景观进行设计时,要采取多种方法灵活地对屋顶的花园和墙面进行绿化,提升土地的利用率,以将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外,在设计初期还应避免大规模地改造地形,尽可能在原有地形条件下进行种植,利用原土地的表土进行回填。
3.3采用节水灌溉模式。
在对园林绿地选取灌溉的方式时,要采用多种节水灌溉的措施,全面设计灌溉系统以提高水源的利用率,要重视天然降水的使用,且需将所使用材料的透水性纳入考虑范围。浇灌方式的不同也决定了绿化工程是节水率,节水型浇灌方式主要有浇灌和滴灌两种方式,喷灌适于密植的低矮植物,如灌木、草坪、花卉等。至于滴灌,虽然比喷灌节水量更大,但管道系统的大范围分布也相应地使投资和管理成本增长,所以,滴灌适于对灌木、花卉和行道树进行灌溉。
3.4节约资源和材料。
能源节约发展前景篇3
关键词:因地制宜节约型建设节约节约型园林
Abstract:Inrecentyears,becauseintheideaandtheunderstandingdeviation,enabledinthebotanicalgardenafforestationconstructiontoexistpaysgreatattentionthevisualimagetoneglecttheenvironmentbenefitthephenomenon.Alongwiththeeconomicalrapidlyexpand,takestheleadtheareawhichinsomearewealthy,theatmospherewhichthepursueluxuriousluxurious,isextravagantandwastefulisinvogue,inthebotanicalgardenafforestationconstructioncompetesfightstherichwindtobeincreasinglyfierce.Inpursuesundertheconstructionthoughtinstructionwhichstrivesfordifferent,tobeeagerforquicksuccessandimmediategainnewly,eachkindofrareandexoticplantssailacrosstheseas,thebigtreetransplantsthewindtofailuretoprohibitrepeatedly.Notonlythatsomeviolatethenaturallawthebotanicalgardenafforestationtechniques,likethecounter-seasonplantswiththeadversecircumstancetransplants,thepursuevisionimagedigsthelaketopilethemountain,evenfillsinlakelandscapegardeningandsoon,common.Doesnotstressthesciencethebotanicalgardenafforestationconstruction,notonlycreatesthepreciouswaterandsoil,theplantresourcesseriouswaste,whatmoreovertheconsumptionlargeamountofmoneybringsislocallandscapecharacteristicseriousforfeit.Therefore,currentproposedthattheconstructionsavesthesloganwhichthebotanicalgardenafforests,notonlyveryessential,moreoverisprompt.
keyword:Actsascircumstancespermittosavetheconstructiontobefrugalthebotanicalgarden
前言
建设节约型园林,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做起,脚踏实地的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倡导勤俭节约办实事的工作作风,要在决策者的思想观念上树立节俭的意识,从根本上扭转当前追求豪华奢侈的园林建设指导思想。二是建立健全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从法规上和制度上杜绝浪费型园林建设和运营模式。三是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更大的扶持,鼓励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科研工作与推广工作,努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观念和经验。四是建设节约型园林必须以科技为支撑,从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环节入手,制定科学的规划设计导则和施工养护及运营管理规范,集约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与能源。惟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资源浪费型或环境破坏型园林绿化模式的盛行,实现园林绿化建设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可持续发展。
脚踏实地做好四项工作
节约型园林的概念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那些片面追求生态环境效益而忽视资源与能源消耗的园林,或者片面强调局部环境改善而忽视整体环境恶化的园林,以及片面追求视觉景观效果而忽视自然演变能力的园林等,都不能称其为节约型园林。
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
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式园林以范山模水的景观类型而着称,造园受到水、土、石、木等自然资源的巨大限制。在自然资源贫乏的地区营造自然山水园,势必要耗费巨大的自然资源和人力物力。因此,当前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不顾当地自然资源条件,一味追求理想化景观类型,从而改变场地原有的景观特征,造成外来景观入侵的建设模式,是中国园林绿化建设普遍资源消耗比较严重的主要原因。
因此,建设节约型园林,应大力倡导“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的园林建设指导思想。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充分利用自然能力营造园林绿化。要走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园林绿化之路,彻底改变现有的园林绿化美学观念。要抛弃矫揉造作的园林趣味,追求朴实自然的园林气息。
节约型园林的技术措施
建设节约型园林又是一项长期而全面的工作,周期长而涉及面广是其显着特点。既要从园林绿化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等各个环节抓起,又要有长期坚持不懈的思想准备。同时还应从节约型社会的整体要求出发,考虑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确保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节约型园林的研究和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节地、节土、节水、节能、节材、节力等几个方面。
节地型园林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用地矛盾的日益加剧,建设节地型园林作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在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小气候环境,节约资源与能源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必将成为我国园林绿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为此,应大力提倡屋顶花园、墙面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等节地型园林形式,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做到科学规划、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的发挥园林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
节土型园林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所需要的回填土和种植土,大多来自于山地和农田,大量的园林土方工程势必对山区和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那些从视觉效果出发而堆砌的高大土丘,因植物生长困难而需要大量的人工灌溉来维持,不仅带来高昂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与养护费用,而且造成水土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节土型园林建设应从有利于植物生长、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的设计要求出发,尽量节约利用宝贵的土壤资源,以利于缓解园林绿化与农林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园林绿化
节约土壤资源的具体措施,一是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尽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二要避免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工程,并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表土作为种植土进行回填。
节能型园林近年来,由于大型城市广场、音乐喷泉和景观大道等城市形象工程的盛行,造成全国各地在园林绿化建设和运营中的电能的消耗量不断增加,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更加尖锐。更有甚者,花哨的夜景照明不是用来突出园林中的景物,而是追求造型奇特的灯具装饰效果,或者追求亮如白昼的夜景效果。这不仅失去了照明设计的本意和含蓄优美的夜景效果,而且造成经济和能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园林绿化建设中能源消耗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并亟待出台有关城市和园林绿化夜景照明方面的设计规范。
节水型园林节水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广泛提倡使用集水技术,推广采用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从提高渗水率的角度考虑,应尽量减少铺装面积、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以及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设施。建设节水型园林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如雨水回收、中水利用等措施;另一方面要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不仅要在水的运输、灌溉等方面减少损失,如利用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利用土工布减少水分渗透等,而且要选用耐干旱的植物种类,并将水分送到植物最需要的地方,如微喷、滴灌,在树木根部盘绕穿孔输水软管等,这些技术措施花钱不多,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环境。
节能型园林绿化作为节约型园林的重要内容之一,应提倡并鼓励因地制宜,利用当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力等,实现安全清洁的园林绿化建设养护和日常管理。尤其是那些远离城市的郊野公园或高速公路绿化,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力等能源解决照明、灌溉问题,还能节约大量的管网建设投资。另外,利用反光和荧光材料制作的园林小品、指示牌等,既有利于营造节能型园林绿化,还能够产生独特有趣的园林景观。
节力型园林最后,节约型园林应以便于养护管理作为衡量的标准,要求在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和日常运营中,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据统计,在发达国家大约10年的养护费用就相当于园林的建设费用,园林的养护费用已经成为政府的巨大负担。尤其是在我国,随着人力资源成本逐渐提高,园林绿化的养护成本也将越来越高,现在若忽视养护管理问题,园林绿化有可能很快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难以承受之重,园林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节约人力、便于养护,理应作为节约型园林的考核标准之一。
能源节约发展前景篇4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
Abstract:buildingthesaving-typelandscape,istorealiz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ityconstructionrequestinevitably.Constructresources-conservationsociety,tochangethelandscapeconstructionidea,takeintoaccounttheecologicalandenvironmentalbenefitsandrealiz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Doitwiththeleastamountofmoneytoproducemoregreenquantity,savingenergyactivity,realizeresource-saving,providesecurityfor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
Keywords:theintensivelandscapearchitecturegreensustainabledevelopmentadjustmeasurestolocalconditions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率先富裕起来的地区,追求豪华奢侈、铺张浪费的风气也日益盛行起来。体现在园林绿化建设中,攀比斗富之风也愈演愈烈,各种奇花异木漂洋过海,大树移栽之风屡禁不止。不仅如此,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园林绿化手法,如反季节栽种和逆境栽植,一味追求视觉形象的挖湖堆山、填湖造园等现象屡见不鲜。不遵循自然规律的园林绿化建设,不仅造成水上和植物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造成当地景观特色的严重丧失。我国的耕地和水资源仅占全球7%,人口却占到全球的21%,人均基础资源和用地都非常紧张。因此,提出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应是当务之急。
1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概念及依据
节约型园林绿化,应该是按照资源的合理与循环利用的原则,在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
节约型园林绿化顾名思义,就是指“以最少的地、最少的水、最少的钱、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园林绿化模式”。节约型园林绿化就是生态化的城市绿化,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化。节约型园林的概念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
建设节约性园林,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现在很多城市的园林、绿地建设都希望在短期内迅速见到绿化成果和效果,这样必然会导致大树移植、高密度用小苗等现象。因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人们的爱绿、护绿、植绿意识。要通过在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开辟专栏,广泛宣传建设节约型园林的重要意义,不断扩大影响,提高人们参与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意识,使“节水、节地、节材、节能”的原则深入人心,制止盲目追求豪华奢侈、铺张浪费、攀比斗富的歪风,使建设节约型园林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建设节约型园林,还必须要尊重科学,尊重自然。中国园林以自然山水的景观而著称于世,造园要受到水土、石、木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在自然条件不具备的地区营造山水园林,势必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当前各地普遍存在的不顾当地自然条件,盲目学习它地的园林景观,从而改变场地原有的景观特征,造成外来景观入侵的建设模式,是目前我国园林绿化建设中资源消耗比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应该提倡“乡土元素”,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乡土资源,适应当地的自然形态,保留利用野生植被、保护自然的水系、河岸,营造朴实自然的园林。
2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技术措施
节约型园林技术措施,可以从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等几个主要方面入手,根据不同的因素,采取不同的手段措施。
2.1节水型园林绿化
节水型园林绿化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广泛提倡使用集水技术,推广采用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从提高渗水率的角度考虑,应尽量减少铺装面积、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以及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设施。
节水型园林绿化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如雨水回收、中水利用等措施;另一方面要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不仅要在水的运输、灌溉等方面减少损失,如利用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利用土工布减少水分渗透等,而且要选用耐干旱的植物种类,并将水分送到植物最需要的地方,如采用微喷、滴灌等技术,在树木根部盘绕孔输水软管,同时为水景系统配上循环水系统,对水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再利用等,这些技术措施花钱不多,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环境。
2.2节地型园林绿化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用地矛盾的日益加剧,建设节地型园林作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在缓解入地矛盾,改善小气候环境,节约资源与能源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必将成为我国园林绿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为此,应大力提倡小区屋顶花园、墙面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等节地型园林形式,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做到科学规划、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园林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
园林绿化建设所需要的回填土和种植土,大多来自于山地和农用,大量的园林土方工程势必对山区和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那些从视觉效果出发而堆砌的高大土丘,因植物生长困难而需要大量的人工灌溉来维持,不仅带来高昂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与养护费用,而且造成水土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节土型园林建设应从有利于植物生长、提高生物多样性的设计要求出发,尽量节约利用宝贵的土壤资源,以利于缓解园林绿化与农林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园林绿化节约土壤资源的具体措施,一是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尽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二要避免进行大规模的地型改造工程,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表土作为种植土进行回填。
2.3节能型园林绿化
由于大型城市广场、音乐喷泉和景观大道等城市形象工程的盛行,造成全国各地在园林绿化建设和运营中的电能的消费量不断增加,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更加尖锐。更有甚者,花哨的夜景照明不是用来突出园林中的景物,而是追求造型奇特的灯具装饰效果,或者追求亮如白昼的夜景效果。这不仅失去了照明设计的本意和含蓄优美的夜景效果,而且造成经济和能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园林绿化建设中能源消耗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该消耗的地方还是要消耗,不该消耗的或者可以减少消耗的要尽量避免或者减小消耗。
节能型园林应提倡并鼓励因地制宜,利用当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力等,实现安全清洁的园林绿化建设养护和日常管理。尤其是那些远离城市的郊野公园或高速公路绿化,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力等能源解决照明、灌溉问题,还能节约大量管网建设投资。另外,利用反光和荧光材料制作的园林小品、指示牌等,既有利于营造节能型园林绿化,还能够产生独特有趣的园林景观。
2.4节材型园林绿化
节材型园林绿化提倡以各种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合理利用、循环利用为原则,减少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地方工艺,以及环境友好型材料,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突出园林绿化的地方特色。现在景观中发现许多富有创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或再利用的方法,形成十分奇特有趣的园林小品。如利用搅拌机剩余的混凝土形成的“假山石”,以铺路剩余的石块、砾石作为园林铺地,利用废弃的酒瓶、玻璃做灯和铺装以及利用死树梢干形成的园林景观等等。此外,植物的死干、枯枝、落叶、树皮等,与其将其大量焚烧或作为生活垃圾处理,造成资源的浪费或环境的破坏,不如将其回收利用,或作为园林绿化的生物性肥料,或作为园林建设的材料,营造独特的园林景观。
3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意义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是落实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体现,也是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必由之路。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是当前园林绿化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是解决资源紧张矛盾,实现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必须坚持的方向。节约不仅仅是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寸土地、每一分钱,最重要的是树立节约的理念。节财不是不投入或减少投入,而是要保证政府的投资和资金发挥最大作用、产生最大的绿化效益。节约也不等于不要精品、不要质量,不等于粗制滥造。节约不能一刀切,要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把握好一个度,植物本身没有好坏,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地被和乔木、大树和小树比例等问题都需要做深入细致的定量研究和试验,不能停留在简单地喊口号上。比如利用野草建设野生景观的做法现在很流行,但如果全国各个城市到处都种野草,那就不成景观了。总之,我们应该做到因地制宜,保留乡土元素,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园林。
参考文献:
[1]董德军;张玉生;钟玉峰;;节约型城市园林营建研究[J];广东园林;2007年01期
[2]杨晓勤;张锁成;于景金;;节约型校园绿化营建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8年03期
[3]康建萍;福州市资源节约与园林多样化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能源节约发展前景篇5
关键词:考虑实际;建设节约;节约型园林
Abstract:Inrecentyears,becauseintheideaandtheunderstandingdeviation,enabledinthebotanicalgardenafforestationconstructiontoexistpaysgreatattentionthevisualimagetoneglecttheenvironmentbenefitthephenomenon.Alongwiththeeconomicalrapidlyexpand,takestheleadtheareawhichinsomearewealthy,theatmospherewhichthepursueluxuriousluxurious,isextravagantandwastefulisinvogue,inthebotanicalgardenafforestationconstructioncompetesfightstherichwindtobeincreasinglyfierce.Inpursuesundertheconstructionthoughtinstructionwhichstrivesfordifferent,tobeeagerforquicksuccessandimmediategainnewly,eachkindofrareandexoticplantssailacrosstheseas,thebigtreetransplantsthewindtofailuretoprohibitrepeatedly.Notonlythatsomeviolatethenaturallawthebotanicalgardenafforestationtechniques,likethecounter-seasonplantswiththeadversecircumstancetransplants,thepursuevisionimagedigsthelaketopilethemountain,evenfillsinlakelandscapegardeningandsoon,common.Doesnotstressthesciencethebotanicalgardenafforestationconstruction,notonlycreatesthepreciouswaterandsoil,theplantresourcesseriouswaste,whatmoreovertheconsumptionlargeamountofmoneybringsislocallandscapecharacteristicseriousforfeit.Therefore,currentproposedthattheconstructionsavesthesloganwhichthebotanicalgardenafforests,notonlyveryessential,moreoverisprompt.
keyword:Considersthereality;Theconstructionsaves;Savesthebotanicalgarden
脚踏实地做好四项工作
节约型园林的概念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那些片面追求生态环境效益而忽视资源与能源消耗的园林,或者片面强调局部环境改善而忽视整体环境恶化的园林,以及片面追求视觉景观效果而忽视自然演变能力的园林等,都不能称其为节约型园林。
建设节约型园林,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做起,脚踏实地的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倡导勤俭节约办实事的工作作风,要在决策者的思想观念上树立节俭的意识,从根本上扭转当前追求豪华奢侈的园林建设指导思想。二是建立健全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从法规上和制度上杜绝浪费型园林建设和运营模式。三是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更大的扶持,鼓励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科研工作与推广工作,努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观念和经验。四是建设节约型园林必须以科技为支撑,从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环节入手,制定科学的规划设计导则和施工养护及运营管理规范,集约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与能源。惟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资源浪费型或环境破坏型园林绿化模式的盛行,实现园林绿化建设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可持续发展。
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
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式园林以范山模水的景观类型而著称,造园受到水、土、石、木等自然资源的巨大限制。在自然资源贫乏的地区营造自然山水园,势必要耗费巨大的自然资源和人力物力。因此,当前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不顾当地自然资源条件,一味追求理想化景观类型,从而改变场地原有的景观特征,造成外来景观入侵的建设模式,是中国园林绿化建设普遍资源消耗比较严重的主要原因。
因此,建设节约型园林,应大力倡导“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的园林建设指导思想。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充分利用自然能力营造园林绿化。要走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园林绿化之路,彻底改变现有的园林绿化美学观念。要抛弃矫揉造作的园林趣味,追求朴实自然的园林气息。
节约型园林的技术措施
建设节约型园林又是一项长期而全面的工作,周期长而涉及面广是其显著特点。既要从园林绿化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等各个环节抓起,又要有长期坚持不懈的思想准备。同时还应从节约型社会的整体要求出发,考虑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确保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节约型园林的研究和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节地、节土、节水、节能、节材、节力等几个方面。
节地型园林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用地矛盾的日益加剧,建设节地型园林作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在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小气候环境,节约资源与能源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必将成为我国园林绿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为此,应大力提倡屋顶花园、墙面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等节地型园林形式,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做到科学规划、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的发挥园林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
节土型园林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所需要的回填土和种植土,大多来自于山地和农田,大量的园林土方工程势必对山区和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那些从视觉效果出发而堆砌的高大土丘,因植物生长困难而需要大量的人工灌溉来维持,不仅带来高昂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与养护费用,而且造成水土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节土型园林建设应从有利于植物生长、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的设计要求出发,尽量节约利用宝贵的土壤资源,以利于缓解园林绿化与农林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园林绿化节约土壤资源的具体措施,一是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尽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二要避免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工程,并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表土作为种植土进行回填。
节能型园林近年来,由于大型城市广场、音乐喷泉和景观大道等城市形象工程的盛行,造成全国各地在园林绿化建设和运营中的电能的消耗量不断增加,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更加尖锐。更有甚者,花哨的夜景照明不是用来突出园林中的景物,而是追求造型奇特的灯具装饰效果,或者追求亮如白昼的夜景效果。这不仅失去了照明设计的本意和含蓄优美的夜景效果,而且造成经济和能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园林绿化建设中能源消耗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并亟待出台有关城市和园林绿化夜景照明方面的设计规范。
节水型园林节水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广泛提倡使用集水技术,推广采用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从提高渗水率的角度考虑,应尽量减少铺装面积、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以及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设施。建设节水型园林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如雨水回收、中水利用等措施;另一方面要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不仅要在水的运输、灌溉等方面减少损失,如利用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利用土工布减少水分渗透等,而且要选用耐干旱的植物种类,并将水分送到植物最需要的地方,如微喷、滴灌,在树木根部盘绕穿孔输水软管等,这些技术措施花钱不多,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环境。
节能型园林绿化作为节约型园林的重要内容之一,应提倡并鼓励因地制宜,利用当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力等,实现安全清洁的园林绿化建设养护和日常管理。尤其是那些远离城市的郊野公园或高速公路绿化,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力等能源解决照明、灌溉问题,还能节约大量的管网建设投资。另外,利用反光和荧光材料制作的园林小品、指示牌等,既有利于营造节能型园林绿化,还能够产生独特有趣的园林景观。
节力型园林最后,节约型园林应以便于养护管理作为衡量的标准,要求在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和日常运营中,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据统计,在发达国家大约10年的养护费用就相当于园林的建设费用,园林的养护费用已经成为政府的巨大负担。尤其是在我国,随着人力资源成本逐渐提高,园林绿化的养护成本也将越来越高,现在若忽视养护管理问题,园林绿化有可能很快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难以承受之重,园林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节约人力、便于养护,理应作为节约型园林的考核标准之一。
能源节约发展前景篇6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2-0115-1.5
一、园林景观设计发展
一般认为,园林的发端来源于19世纪末的现代艺术运动思潮,随着现代建筑、绘画等艺术的发展,在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等推动下,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逐渐向园林景观方向发展。
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城市人口、环境压力的剧增,美国政府开始大量修建城市公园,进行了一场城市公园运动。其中,奥姆斯特德在1854设计建造的纽约中央公园开启了城市公园的先河,作为最早期的现代风景园林最早诞生在了北美大陆,而即使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也不失为风景园林中的经典作品。同时期的欧洲则出现了新古典主义的组合、混合式风格,新艺术花园和印象派花园等,在随后的20世纪初期,1925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在其中出现了大量的园林作品,例如装饰艺术和立体派花园等,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由此打开了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新篇章。20世纪的70年代,风景园林艺术开始流行,并成为园林景观领域的主要流派
一直到今天,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为园林景观学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仍然在不断的更新,并融合了各个地域文化的特点,从而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园林设计理念和作品。
二、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生态内涵及特征
与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相比,低碳景观设计强调碳排放、能耗等环境指标,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将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提高到一种深的层次。从目前国内外众多的园林景观设计案例来看,生态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已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相关的设计理念及内涵也得到了很大发展。目前而言,生态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内涵及特征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设计理念的内涵和特征;二是设计原则及内涵;三是园林景观低碳文化的内涵及特征。作为整个生态理念内容的一部分,内容分述如下。
(一)设计理念的内涵和特征
1.基于生态主义的设计理念
从19世纪后期开始流行,从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关系出发,并以其动态平衡为设计目标的生态主义设计理念是低碳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方面。作为最早反映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设计理念,其融合了植物学、生物学、农学、地理及气象等多门学科,在生态理念设计中经常采用基于生态主义的思想生态理念中的生态主义理念同时还体现在尊重自然、将生态自然与艺术相结合方面,以达到一种环境友好、自然和谐的效果。
2.基于资源节约的设计理念
资源节约理念最早也来源于生态主义的可持续思想,目前主要在建筑、园林景观领域,并出现了绿色住宅和节约型园林等理念,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资源节约是实现生态理念设计的重要环节,其理念的核心内容包括高效和循环,重点体现在能源的高效使用和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
电、热及亮化等能耗是景观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碳消耗源,因此节能高效是低碳景观设计的必要目标,一般而言,景观的节能高效主要通过四个途径实现:一是设计低耗能的景观系统。通过方位、结构形式、绿化配置、自然通风等设计方法,改变或调整景观、建筑的能耗,例如通过建筑方位、结构实现建筑物的“冬暖夏凉”,通过植被、绿化的设计实现对气流、污染扩散、噪音和光线的控制。二是新能源的使用。在照明、取暖、灯光以及景观动力等方面广泛采用太阳能、风能、地源热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降低对煤炭、天热气及电网等传统能源的消耗,同时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可大量的减少传统能源导致的碳排放。三是材料的使用和废弃物循环。生态理念尽量采用合理、环保的材料,从材料的生产、建造及废弃处理全过程的降低碳排放,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包括:尽量采用本地、原有材料,尽量减少废料乃至于实现零废料,材料及废弃物的循环使用。四是水资源的循环处理。水处理和景观是园林景观中的常见部分,以往的水景设计往往注重其艺术、美学方面的特征表达,而水处理则依赖于公共处理系统或直接缺失,由此而形成水资源的能耗、损耗均偏高。生态理念下的水资源处理和水景设计则偏向于开源节流、自然循环的设计,在雨水收集、灌溉、中水处理等方面充分利用自然力和生物特性,实现自然水系的自净化功能。
3.后工业化设计理念
自上个世纪60,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逐渐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许多工业产业逐渐缩减或转移,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用地,很多废弃的工厂、矿山、铁路、仓库和码头用地需要改造成园林景观等公共空间,因此景观设计领域开始在工业废弃地环境下进行景观设计探索,在环保、生态理念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然生态恢复、治理的低碳设计理念,并成为现代景观设计中的重要部分。
4.注重科技与科技创新的理念
景观设计作为人类对于生存自然环境的主观改造与意识表达,其本身即是艺术与科学的集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因素的不断增加,对于景观设计要求和内涵的不断加深,科技因素在景观设计中的比重也随之变大,著名设计师密斯曾说:“当技术的使命完成之际,其将升华为艺术”。生态理念设计作为最新的景观设计前沿学说,其更重视科技创新的影响,并忠实履行着科学升华为艺术的职责。科技及其创新理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设计方法的科学理性化;二是采用最新科技创新的成果。
(二)设计原则及内涵
1.自然为主的原则
自然为主的原则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自然力做功,例如水力、重力、风力、太阳能及生物能等,实现景观的自我净化、维护与成长,减少由于外界非自然力引起的碳排放。二是在艺术创造上的自然为主原则,突破人工雕琢与修饰的美学范畴,重新审视自然之美,进入自然美学的新层次。
2.最小干预原则
最小干预原则与上述的自然为主的原则有共同的部分,最小干预原则即意味着在保持原始自然生态基础上,尽量减少人工建造干预自然生态,采用最高效、最合理的方式对初始景观、生态进行建造,在艺术设计上具有结构主义和极简主义的理念,给予原生态以最大的理解与尊重,从而减少了人工干预所需要的能耗,降低了碳排放。
3.循环集约原则
循环集约原则是生态理念的直接体现,循环集约原则既包括资源、能源,还包括了设计建造的过程,例如:对景观空间的高效利用,对建造材料的集约使用,对于能源和材料的节约与回收利用。其也反映前述资源节约理念的实践本质。
三、园林景观的低碳文化内涵及特征
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是自然景观设计与内在精神文化的统一,相对于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低碳园林景观设计则显示了另一种层次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园林景观的低碳文化引导社会理念的进步,它倡导一种合理、适度消费的观念,提倡以自然为主,充分利用自然和科学的力量达到降低碳排放的效果,人们通过设计、建造和使用低碳景观园林的过程中体会、传承这种顺应自然的和谐文化,在这种实践过程中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了人类自身。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
八年级写景作文字范文(3篇)
八年级写景作文600字范文夕阳渐渐落下,迎来了夜晚的美,诺大的黑幕铺满了整片天空,夜色渐深时,一轮明月升起为单调的夜空添加了几分生机,大地一刹那象撒下了一片银粉一般。在寂静..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怎么写(整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怎么写
一、重视各学科研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1、抓好现代化教学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加强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和使用,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2、.. -
销售岗位述职报告范文(7篇)
销售岗位述职报告范文尊敬的领导:自本人在今年年初参加工作以来,我虚心向同事请教,从熟悉人员、熟悉商户、熟悉业务知识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便自己能够很快被员工和商户接受..
-
关于《笑猫日记》读后感范文(整理3
关于《笑猫日记》读后感范文《笑猫日记》有很多集,如《保姆狗的阴某》、《塔顶上的猫》、《想变成人的猴子》、《能闻出孩子儿味的乌龟》等。其中最让我有深刻感受的是《能..
-
奖学金申请书字范文(3篇)
2023奖学金申请书800字范文尊敬的领导:您好!我是xxx系xxx专业xxx级学生xxx,现提出奖学金申请,申请理由如下:该生热爱科研,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刻苦,学风端正。已圆满完成20xx~20..
-
婚礼司仪主持人开场词范文(整理7篇
婚礼司仪主持人开场词范文
尊敬的各位来宾,先生们,女士们,大家中午好!有时候等待也是一种美丽。我想请现场的各位来宾永远记住今天这个重要时刻,--年-月-日,既有天长地久,又有百.. -
认错检讨书范文年(3篇)
认错检讨书范文2023年尊敬的老师:您好!这次自己确实是做了一件很不应该去做的事情的,我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让你感觉到非常的生气的,对我也非常的失望。我知道自己应该做的是一个..
-
初中教师工作计划范文大全(7篇)
初中教师工作计划范文大全
一、指导思想遵循学校本学年德育工作的总体思路,在“整体优化,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级部工作围绕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为基础,以养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