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长颈鹿教案(精选5篇)
中班美术长颈鹿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够运用大小椭圆画出长颈鹿的典型特征并尝试变化小椭圆的位置丰富长颈鹿的动态。
2.愿意帮助长颈鹿设计姿势,激发幼儿喜爱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长颈鹿图片、笔和纸若干、三张大小椭圆的不同位置的图片;
活动重点:
会运用大小椭圆画出长颈鹿的典型特征,尝试以头部颈部方位变化丰富长颈鹿的动态
活动难点:
知道身子的大椭圆是不动的,通过小椭圆不断变化,使长颈鹿的动态在发生改变。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黑板的中央出示一个大的椭圆,一个角画一个小的椭圆〕
1.教师引导:在草地中央住着一个椭圆形的蛋,天空中飞来了一个椭圆形的小蛋,大蛋非常想念小蛋,就从门前接一根电话线打电话给小蛋说:“小蛋,你好”,小蛋也非常想念大蛋,就从后门接了一根电话给打电话给大蛋说:“大蛋,你好”,原来大蛋和小蛋都不是蛋,猜一猜它是什么动物?
(运用情景的教学方法,吸引孩子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想听、想看、想画,让幼儿展开想象猜,说说为什么这样猜想)
二、讨论演示,了解长颈鹿的基本特征
1.出示长颈鹿图片,巩固认知长颈鹿的基本特征。
“长颈鹿脖子是什么形状的?”
“长颈鹿的头上还有什么?什么形状的?”
“长颈鹿有几条腿?什么形状的?是粗的还是细的?”
2.讨论长颈鹿动态画法
(1)教师:“小长颈鹿今天和妈妈去公园玩了,妈妈带着相机要多给小长颈鹿照相,小长颈鹿摆了好多造型,我们一起看一看
(2)依次出示三张大小椭圆不同位置的图片,让幼儿猜猜长颈鹿是什么姿势?
提问:“小椭圆在大椭圆的什么位置?大椭圆动了吗?
总结:身子的`大椭圆是不动的,通过小椭圆不断变化,使长颈鹿的动态在发生改变。
3.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感知不同的场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小长颈鹿很开心,他在小河旁照了相,在假山旁照了相……还有多很多地方呢”
三、幼儿创作
1.创作要求:小朋友刚才看了长颈鹿这么多好看的姿势,你想给长颈鹿照张相片,让他摆个好看的造型好吗?
2.教师指导
重点:根据绘画内容合理布局
难点:大椭圆和小椭圆的绘画位置,大椭圆要画在纸张的中间,小椭圆随着动态改变变换位置;幼儿根据不同姿势,选择如何用纸,长颈鹿竖着脖子时,适合竖着用纸,吃草时适合横着用。
中班美术长颈鹿教案篇2
活动背景:
春天悄然来临了,我带着孩子们去公园春游。一进公园的门口,孩子们便发现有两只高大的长颈鹿雕像耸立在草坪上。孩子们飞似的奔跑过去,跳着摸摸它的腿,脖子,尾巴……。他们在一起讨论着:长颈鹿长什么样子在哪里见过长颈鹿呢它生活在什么地方住在什么房子里……,看来孩子们对长颈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回到幼儿园,我和孩子们便一起收集关于长颈鹿的资料、故事,观看长颈鹿的录像和动画片。通过对长颈鹿的查阅——观察——探讨等活动,孩子们发现:长颈鹿虽然很高大,但是很温顺,他的长脖子也很与众不同。从故事中,孩子们还了解到长颈鹿是一个有爱心、会帮助别人的动物。它的长长的脖子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绘画创造空间。中班的孩子已经能够初步运用圆与各种线条进行简单的组合,来表现动物的造型,并能初步表现画面不同的背景。所以,根据我班孩子的特点,开展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大、小椭圆画出长颈鹿的典型特征。
2.尝试以颈部方位变化丰富长颈鹿的动态,想象画出长颈鹿的各种乐于助人的情景。
3.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精神。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能活动的长颈鹿图片、小动物图片若干、背景图若干、笔和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纸的中央画一个大的椭圆,在纸的一个角画一个小的椭圆)
1.教师引导:在草地中央住着一个蛋,在草地角落住着一个小蛋,大蛋非常想念小蛋,就从门前接一根电话线打电话给小蛋说:“小蛋,你好”,小蛋也非常想念大蛋,就从后门接了一根电话给打电话给大蛋说:“大蛋,你好”,原来大蛋和小蛋都不是蛋,猜一猜它是什么动物
(运用情景的教学方法,吸引孩子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想听、想看、想画)
2.幼儿猜测。
帮助幼儿掌握长颈鹿的特征。
二、讨论演示。
1.教师示范长颈鹿的基本特征。
“为什么叫它长颈鹿”
“长长的脖子象什么”
“长颈鹿的头上还缺少什么”
“它的脖子是光滑的吗”
“长颈鹿有几条腿是粗的还是细的”……
2.请部分幼儿示范
可以请一些孩子添加长颈鹿的眼睛、角等等。
(利用孩子的示范,进行同伴学习)
3.讨论长颈鹿动态画法
教师:“长颈鹿是一个很有爱心的动物,他会用它的长脖子帮助谁呢”
幼儿发散思维,想象长脖子的作用。
利用会动的长颈鹿,来编一个帮助别人的小故事。(长脖子变成一座桥帮助小动物过河,变成滑滑梯让小朋友玩,变成秋千让动物荡来荡去,变成梯子……)
教师利用故事的形式,摆出长颈鹿脖子的'不同姿态。引导幼儿画各种不同动态的脖子,并出示相应的背景图片。
(利用活动的长颈鹿图片,形象生动地把长颈鹿的动态表现出来。通过摆弄、操作长颈鹿的脖子,使孩子们更容易掌握长颈鹿的动态画法。利用故事的形式,使幼儿原本单一的画面背景更为丰富。)
三、幼儿创作
1.创作要求
长颈鹿为什么做这么多的好事它还会帮助别人做什么事呢我们把它画下来。
2.教师指导
每位幼儿画一件长颈鹿做的好事,可以结合故事内容,也可大胆想象。
提醒幼儿把长颈鹿的脖子画长,并画出不同的姿势。
注意长颈鹿与小动物的相对大小。
四、评讲活动
1.请幼儿讲述图画的内容。
2.粘贴小星星。
(事先将星星粘贴在教师身上,请幼儿有礼貌地、轻轻地去拿这些星星)
活动反思:
一、利用情景,激发兴趣。
我在第一个环节中,设计了大蛋和小蛋打招呼的情景来介绍长颈鹿的基本特征,使原本枯燥的演示成了有趣的画谜,把幼儿带入了充满想象的情景之中,使技能成为情景的一个部份。在这个猜测的过程中,幼儿在思考中回忆、总结一些动物明显的特征。幼儿从有长脖子的动物中去找,一下子就发现了长颈鹿。然后得出经验:原来大蛋和小蛋的组合是长颈鹿,于是产生了参与画长颈鹿的愿望,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
我整个教学活动以情景为主线,因为这可以帮助幼儿积累许多有助成长的极为关键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是知识技能的经验,还包括情感经验、知觉经验、社会交往经验和美感经验,创设有情景的美术活动环境,有利于从幼儿的特点与需要和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出发,让幼儿主动学习积累各种经验。
二、师生互动,展开讨论。
开放式的美术教学必须为幼儿创造主动想、大胆说、自由画的机会,其中师幼互动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师生间的交流应是平等的讨论,在幼儿美术的创作中,凡是幼儿知道的或可能知道的,就应当尽可能地把幼儿推到台前,来让他们自己开讲。所以,在示范过程中,我给孩子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例:提问“长颈鹿的头上还少了什么”“它的脖子是光滑的吗”“腿是什么样的”等有变化的问题去引起幼儿思索的兴趣,变被动回答问题为主动参与讨论。
美术活动的讨论是在老师、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我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幼儿围绕“好心的长颈鹿会帮助别人干什么”这一话题进行交流,鼓励幼儿通过有兴趣地谈论自己的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或问题。同时将德育的内容渗透到美术活动中去,培养幼儿的助人为乐精神。
三、画面讲评,渗透德育。
在平时的绘画评讲时,我们经常是:“谁画的漂亮,再请他谈谈画的是什么”这时大多数孩子开始说话,手脚不停,东张西望,尽管老师一再提醒也总是草草收场。因为这样的评价只是立足作品的效果,评价的对象永远是那些好的孩子。在绘画活动中,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及喜好自由作画,如果我们再用教师规定的统一标准去衡量他们的作品,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在本次活动的结束时采用拿小星星的方式,把重点放在孩子对自己行为的情感体验上。我看到孩子都轻轻地去取小星星,把小星星粘在自己的手上、身上、甚至是脸上,好像是一个有礼貌的长颈鹿。这比老师说“你画的长颈鹿有爱心,就给它一颗星星来得直接的多,而且又避免了说教。
中班美术长颈鹿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掌握长颈鹿的基本形态,学习绘画长颈鹿。
2.学习以长颈鹿颈部和头部的方位变化来表示其抬头、低头等简单动态。
3.体验有礼貌地与同伴打招呼的快乐。
活动重点:学画长颈鹿的基本形态
活动难点:学习以长颈鹿颈部和头部的方位变化来表示其抬头、低头等简单动态。
活动准备:
1.ppt、长颈鹿分解图2份
2.幼儿人手一份勾线笔、蜡笔和白纸
3.经验准备:认识长颈鹿的身体特征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导入活动:
1.教师边在纸的中央画一个大的椭圆,在纸的一角画一个小的椭圆,边介绍
师:在草地中央住着一个扁扁的大蛋,在草地角落住着一个扁扁的小蛋,大蛋非常想念小蛋,就从前门接一根电话线打电话给小蛋说:“小蛋,你好!”小蛋也非常想念大蛋,就从后门接一根电话线给大蛋说:“大蛋,你好!”原来大蛋和小蛋都不是蛋,猜猜它是什么动物?
二、教师边演示边讲解长颈鹿的身体特征。
1.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长颈鹿的脸部特征
师:长颈鹿的头上还缺什么?(教师按幼儿的提示逐一添画眼睛、耳朵、鼻子等)圆圆的眼睛,小小圆圆的鼻子,椭圆形的耳朵,还有两个像天线一样的角)
2.启发幼儿讨论长颈鹿的脖子上有什么,有几条怎么样的`腿及怎么样的尾巴
师:长颈鹿的身体上还有什么呢?有花纹,什么样的花纹呢?一块一块的圆形的花纹(教师边讲边画)长颈鹿的腿是什么样的呢?他有四条细细长长的腿,想小长方形一样,还有一条细细的尾巴。
三、逐一演示长颈鹿动态,引导幼儿感受长颈鹿的各项动态。
师:这一天,长颈鹿在草地上走呀走走呀走,遇见了大树,长颈鹿看着大树,轻轻地跟大树打了个招呼:大树!你好!
1.引导幼儿观察抬起头的长颈鹿的形态
师:长颈鹿在草地上继续散步,它走呀走走呀走,它慢慢的抬起了头,遇到了谁呢?会说些什么呢?(发散在天空中遇到谁?会说些什么?)
师:(出示长颈鹿分解图)当长颈鹿和高处的朋友打招呼时,小脑蛋应该朝着哪里呢?脖子应该怎样呢?请一个小朋友来摆一摆。(幼儿操作)原来,和高处的朋友打招呼时,小脑袋朝着上面,眼睛看着朋友说话,才有礼貌。
师:长颈鹿又走啊走,它慢慢低下了头,碰见了谁?会怎么说?
师:当长颈鹿低下头和地上的朋友打招呼时,小脑蛋应该朝着哪里呢?脖子应该怎样呢?也请一个小朋友来摆一摆。(幼儿操作)原来,和地上的朋友打招呼时,脖子应该朝下,低下头和朋友说话。
师:森林里的朋友们都知道来了一个会打招呼的长颈鹿,都想和它做朋友。
三、幼儿创作
师:请你也用大蛋给小蛋打电话的方法来画一头长颈鹿吧!请你想想你画的长颈鹿想和谁打招呼?打招呼时长颈鹿的脖子和头是怎么样的?长颈鹿的朋友也要画下来哦!最后给他们穿上漂亮的衣服。
四、作品展示
师:请你来介绍下,你的长颈鹿在和谁打招呼呢?那下课后请你带着长颈鹿去寻找更多的朋友吧!
美术《长颈鹿》教案(集锦15篇)
美术《长颈鹿》教案(合集15篇)
大班美术教案:长颈鹿
大班美术长颈鹿教案15篇
中班美术教案
中班美术长颈鹿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掌握运用大小椭圆画出长颈鹿的典型特征。
2、尝试以颈部方位变化丰富长颈鹿的动态,想象画出长颈鹿的各种乐于助人的情景。
3、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4、用舒适的方法握笔,享受大胆涂色的快乐。
活动准备:
蜡笔,各色水粉色。老师范画。
活动过程:
一、观赏与讨论
1、这是谁?为什么它的名字叫长颈鹿?它的脖子像什么?(长颈鹿的脖子特别长,好象大吊车、梯子、天桥。)
2、一天,小动物和长颈鹿一起到草地上玩,可是,草地前有一条小溪,小动物跳不过去,长颈鹿一声不响,立即把自己的脖子变成了什么?
3、小动物来到草地上,想找个滑梯玩,可是哪里有滑梯呢?长颈鹿一声不响,又变成了滑梯,它是怎样变成滑梯的呢?(把脖子伸向草地,让小动物从它的脖子上滑下去。),请幼儿转动长颈鹿的脖子成倾斜变成“滑梯”。
4、小动物肚子饿了,长颈鹿看见树上结着许多大苹果,就把小动物一个个送到树上吃苹果,它是怎么把小动物送上树的?请幼儿再试作大吊车转动。
5、太阳快下山了,长颈鹿又变成一辆旅游车,载着小动物高兴的回家了。
二、创作要求
长颈鹿为什么会做这么多好事?把长颈鹿做的好事都画下来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点
1、每位幼儿画一件长颈鹿做的好事,可结合故事内容,也可大胆想象。
2、提醒幼儿把长颈鹿的脖子画长,并画出不同的姿势。
3、注意长颈鹿与小动物的相对大小。
4、要求有目的地选择与动物相似的颜色。
四、引导评价
长颈鹿做了哪些好事?它是怎么做成的?
活动反思:
一、利用情景,激发兴趣。
我在第一个环节中,设计了大蛋和小蛋打招呼的情景来介绍长颈鹿的基本特征,使原本枯燥的演示成了有趣的画谜,把幼儿带入了充满想象的情景之中,使技能成为情景的一个部份。在这个猜测的过程中,幼儿在思考中回忆、总结一些动物明显的特征。幼儿从有长脖子的动物中去找,一下子就发现了长颈鹿。然后得出经验:原来大蛋和小蛋的组合是长颈鹿,于是产生了参与画长颈鹿的愿望,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
我整个教学活动以情景为主线,因为这可以帮助幼儿积累许多有助成长的极为关键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是知识技能的经验,还包括情感经验、知觉经验、社会交往经验和美感经验,创设有情景的美术活动环境,有利于从幼儿的特点与需要和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出发,让幼儿主动学习积累各种经验。
二、师生互动,展开讨论。
开放式的美术教学必须为幼儿创造主动想、大胆说、自由画的机会,其中师幼互动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师生间的交流应是平等的讨论,在幼儿美术的创作中,凡是幼儿知道的或可能知道的,就应当尽可能地把幼儿推到台前,来让他们自己开讲。所以,在示范过程中,我给孩子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例:提问“长颈鹿的头上还少了什么?”“它的脖子是光滑的吗?”“腿是什么样的?”等有变化的问题去引起幼儿思索的兴趣,变被动回答问题为主动参与讨论。
美术活动的讨论是在老师、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我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幼儿围绕“好心的'长颈鹿会帮助别人干什么?”这一话题进行交流,鼓励幼儿通过有兴趣地谈论自己的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或问题。同时将德育的内容渗透到美术活动中去,培养幼儿的助人为乐精神。
三、画面讲评,渗透德育。
在平时的绘画评讲时,我们经常是:“谁画的漂亮,再请他谈谈画的是什么?”这时大多数孩子开始说话,手脚不停,东张西望,尽管老师一再提醒也总是草草收场。因为这样的评价只是立足作品的效果,评价的对象永远是那些好的孩子。在绘画活动中,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及喜好自由作画,如果我们再用教师规定的统一标准去衡量他们的作品,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在本次活动的结束时采用拿小星星的方式,把重点放在孩子对自己行为的情感体验上。我看到孩子都轻轻地去取小星星,把小星星粘在自己的手上、身上、甚至是脸上,好像是一个有礼貌的长颈鹿。这比老师说“你画的长颈鹿有爱心,就给它一颗星星来得直接的多,而且又避免了说教。
中班美术长颈鹿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以看看、说说、画画的形式,初步学画长颈鹿的基本特征及动态。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一大、一小二只蛋(贴绒教具)、卡纸、记号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导观察。
1、出示二只蛋,问:什么形状的?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
2、告诉名称:大的是恐龙蛋,小的是鹅蛋。
二、说说、画画,老师示范。
1、长颈鹿身体与头部的定位。
(1)老师演示:恐龙蛋放在黑板的当中,鹅蛋想离它远一些该放哪儿呢?(请个别幼儿演示)。
(2)请幼儿在图画纸上为恐龙蛋与鹅蛋定位--画出长颈鹿头与身体的不同位置。
2、教师示范(边说边画)。
(1)以变魔术的形式将鹅蛋变形,画出长颈鹿头上的眼睛、嘴巴、耳朵和角(提示:定位时方向不同)。
(2)用二根“电话线“’连接鹅蛋与恐龙蛋。(提示:一边宽、一边窄)
(3)恐龙蛋变形--画出长颈鹿的四肢与尾巴④找找长颈鹿还缺什么?(头发、衣服)
3、教师小结长颈鹿的特征,并提出要求。
三、幼儿绘画:
1、画单个长颈鹿,要求不同方位,不同动态。
2、长颈鹿和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并画下来。
四、活动讲评:
1、你认为哪只长颈鹿画得最象?为什么?(说出特征)。
2、介绍自己画的长颈鹿在干什么?(说出动态)
活动评析: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常常会限看教师的范例画,因此在学画任意动物形态时都会出现统一方向、动态,显得单一、不生动,然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美术活动中更应体现创造性地表现,使幼儿积极地投入,主动地学习。
长颈鹿是幼儿喜爱的动物,但它的表现却令老师与幼儿十分困惑,画不好就易出现小鹿的.形象,这关键在于头与身体的定位,一旦距离近了,即脖子短了,就体现不出长颈鹿的特征。因此,我在设计时,以二只蛋的形式出现,先让幼儿定位后,以说说画画地故事形式十分形象。生动地表现长颈鹿的各部特征,在不断提示各部位的位置变换中,幼儿画出的长颈鹿出现了不同的动态,使活动出现了一课多画面的效果,同时也掌握了长颈鹿的特征表现。